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及相关解决方 案
三峡库区简介
• 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 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库区 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 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 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 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
• 河水污染与富营养化 • 水土流失问题
扩大绿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可以 种植树木或护坡草皮。多以乡土植物 为主。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以预防为主,可 以在允许的地反种植适当的水生植 物,以消耗水中营养元素。
具体细则:二、开发利用。两个方向:
景观、经济作物区
三峡河道景观
库区的经济作物区
• 基本原则:生态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经
济原则。
具体细则:一 、预防保护:难以开
发、利用的且容易出现环境问题的地 端进行必要的保护
对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易坍塌的地进行必要的保护
• 第一幅图中,将陡坡 改造成梯字型山体 • 第二、三幅图中,将 山体加固也是一种常 见的防止山体滑坡的 措施。加固之后可以 再在其上种上草皮、 或者浇筑混泥土加固 如图四。
浑浊的河水(水土流失的表现)
河流污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水富营养化
塌方(造成水土流失)
•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 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 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 之中,因此发生山体 滑坡、塌方和泥石流 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这将是三峡库区面临 的主要地质灾害
解决方案
• 总原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即因地制宜。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库区概况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三峡库区概况三峡工程库区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县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方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

根据测算,受三峡工程淹没直接影响的区域共计22个县、市、区,即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所辖的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市和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市区、江津市。

以上22个行政区域就是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

自然地理山多坡陡、沟壑纵横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地形十分复杂。

奉节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土质很差,生产生存条件恶劣。

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的渝东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状况虽比奉节以东为好,但仍是山地起伏绵延,相当部分耕地处于25°左右的斜坡上,土质较差。

整个库区,河谷平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左右。

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19℃,无霜期300~340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它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三峡水库的蓄水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
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库区周边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
的意义。

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对于了解库区气候变化规律、合
理规划水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水量变化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降水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据统计,蓄水后的首个年度,库区
降水量普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水库水面的大幅增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造成了周边地区的气候干燥。

一些传统的农作物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难以生长,给当地的农
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区降水量逐渐趋于稳定,并且逐渐出现了增加的趋势。

这主要是
由于水库周边的环境逐渐适应了新的水文条件,向水汽释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

库区
的植被也得到了恢复和增加,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蒸发源。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库区降
水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保证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二、气温变化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区的气候要素逐渐趋于稳定,并且逐渐朝着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的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利用,加强库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库区
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

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

第二章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生态地理位臵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

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川陕相邻,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臵。

二、地质概况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

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北东面小片地方属秦岭地槽褶皱系。

就构造特征,大巴山断褶带构造线由北西向向东转为东西向,并向南突出形成弧形构造体系;东南部的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构造线由近南北向,向北逐渐变为北东,构造和岩性控制着地貌发育,地形倒臵明显;库区中西部的川东褶皱带构造线表现为北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地质构造制约着地貌发育,背斜形成狭长高峻山岭,向斜则成宽缓的丘陵,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图2.2)。

区内主要经历过前震旦纪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喜山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地层岩性跨度很大,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之间除少部分缺失外均有分布,岩性组合为泥灰岩、泥质页岩、泥质粉沙岩、碳酸盐岩及部分煤层和粘土层。

岩性成分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及含煤砂页岩等,有的产状陡倾,有的则平缓近于水平。

这些不同的地质条件加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整个库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三叠系须家河组的页岩夹煤层;巴东组泥灰岩、砂岩夹泥岩;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蚀强度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泥化。

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

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

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1、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农业发展现状1.1自然环境复杂,农业资源丰富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种气候资源适合农业的发展。

三峡库区有着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

年均温度为17-19°C,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降水量高于一年同纬度的中国东部地区。

本区降水丰富气候多样性的特点为三峡库区的农业资源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资源优势。

此外,三峡库区生物资源也很丰富,长江三峡地区已形成柑桔产业带,药用植物至少有1000种,各种林、果、土特产超过2000种,还有很多驰名中外的生漆、山羊皮、蚕丝、桐油、榨菜等林特产品,这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库区发展农业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开发程度高库区地势复杂,土地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也有少量平原、坝地和岗地。

杂料,草场主要在低山区种植;粮食、蔬菜等一般在河谷平坝区种植;而中药、茶和干果之类的名优土特产品一般在中高山区。

这种地形特点更有利于三峡库区农业种植的发展。

2、三峡库区农业种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三峡库区规划中的各种农产品基地大概有60多个,全国有效灌溉率为51.9%,而三峡库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却仅是耕地面积的35%,这与全国有效灌溉率相差很大,旱涝保收面积仅是耕地面积的18%。

还有一些老化的水利工程,水库中70%以上属于病险水库,堤坝设施中65%急待改造。

2.2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库区三种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最高。

2004年,全国第二、三产业产值比值为86%,而库区仅为76%左右,全国劳动力进入一些非农产业率为35%,而库区农只有22%。

三种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例比重庆市高出11个百分点,为28.6%,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却比重庆市低7个百分点,为34%。

第二产业主要在一些少数地区比较集中,例如宜昌。

其次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以养猪业为主,林业比重低,使得结构与资源不匹配,不利于库区农业种植的发展。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

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

第二章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生态地理位置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

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川陕相邻,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

二、地质概况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

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北东面小片地方属秦岭地槽褶皱系。

就构造特征,大巴山断褶带构造线由北西向向东转为东西向,并向南突出形成弧形构造体系;东南部的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构造线由近南北向,向北逐渐变为北东,构造和岩性控制着地貌发育,地形倒置明显;库区中西部的川东褶皱带构造线表现为北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地质构造制约着地貌发育,背斜形成狭长高峻山岭,向斜则成宽缓的丘陵,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图2.2)。

区内主要经历过前震旦纪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喜山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地层岩性跨度很大,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之间除少部分缺失外均有分布,岩性组合为泥灰岩、泥质页岩、泥质粉沙岩、碳酸盐岩及部分煤层和粘土层。

岩性成分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及含煤砂页岩等,有的产状陡倾,有的则平缓近于水平。

这些不同的地质条件加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整个库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三叠系须家河组的页岩夹煤层;巴东组泥灰岩、砂岩夹泥岩;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蚀强度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泥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小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四年级一、调查内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二、调查方式参考途径:新闻网、三峡网、长江科学院文献。

方式:查阅网上资料及文献三、调查过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环保投入有限,目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仍存在以下严峻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

据有关文献,三峡库区侵蚀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88%,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82.9%,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年土壤侵蚀量1.37亿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484吨/平方公里,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8%。

每年入江河泥沙总量达0.9亿吨,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每年随泥沙带入16万吨氮、磷、钾物质,对库区水质富营养化构成隐患。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库区约65%的土壤侵蚀量来自坡耕地。

2.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普遍。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保土拦沙能力下降。

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此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陡坡垦植十分普遍,库区现有耕地面积1934万亩,其中坡耕地11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95%,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322万亩,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进入江河,加剧了水环境污染。

3.水体污染趋势加重。

目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三峡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染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峡库区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近三分之一未达标排放;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低,沿江城镇大量的废污水及含粪便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污染严重,根据对库区水体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表明: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等10项指标超标。

长江水质以Ⅲ、Ⅳ类为主,主要城市江段超过Ⅲ类水质。

库区次级河流严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改进途径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改进途径摘要:土地利用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土地空间因素的制约,因此研究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对库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可能提供的情况,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改进途径,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三峡库区,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6-2010 )。

此次规划修编仍按照传统的国家、省、市、县和乡( 镇) 级规划体系进行编制,实行规划指标层层控制,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因此研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情况可对三峡库区未来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库区土层瘠薄,保土保水能力极差。

多年来,该区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以及三峡工程和移民安置等造成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范围广、速度快、随意性强,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因此认识到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途径,可以为未来的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三峡库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1.1自然条件三峡库区是指按照大坝正常蓄水175m淹没所涉及的重庆和湖北的20个县市(区),跨鄂中低山峡谷及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北平大巴山脉,南依川鄂高原,土地总面积为5.54万km2,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合计97.1%,是典型的山地区。

土壤类型总体上的显著特点,一是丘陵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二是土地结构复杂,垂直差异明显。

该区属于湿软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夏热伏旱。

湿度大,云雾多,年平均气温15~19℃大于10℃积温5000~6000℃,无霜期250~340d,降水量为1000~1300mm。

1.2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要素方面,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总体水平低,人口增长过快,科技文素质偏低,粮食持续消费压力大,以及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贸易部通畅,阻碍了地方农林土特产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在经济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层次低,收入来源单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都偏低,近4000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小。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气候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气温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库区气温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气温变化:蓄水后,库区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夏季库区气温明显升高,冬季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也变得更加明显。

这说明水库蓄水后对当地的气温季节性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气温极端事件频率:蓄水后,库区气温极端事件的频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高温和低温的极端事件的频率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夏季高温事件的频率增加最为显著。

这说明蓄水后的水库对当地气温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气温变化趋势:蓄水后,库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一些研究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的气温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这与水库蓄水后的湿润气候环境有关。

1. 年降水量变化:蓄水后,库区年降水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蓄水后的三峡库区年降水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

这说明水库蓄水后对当地的气候降水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明显,对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蓄水后的气候变化。

还需要加强对蓄水后的水库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警,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万州区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三峡水库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变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气温变化趋势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据数据显示,蓄水后的库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这主要与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湖面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有关,水库的蓄水让原本地表被水淹没,湖水的蒸发会释放热量,使得湖面周围的气温升高。

而且,蓄水后库区周围的植被覆盖率也有所提高,这也有助于降低土地的反射率,增加了局部气温。

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库区降雨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蓄水后库区的降雨量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与水库蓄水后湖面增大,水体蒸发增加有关。

蓄水后的湖区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热对流,天气形势也会有所变化,这也会对当地的降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库区风速也有所变化。

据资料显示,蓄水后库区的平均风速呈现出了减小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蓄水后形成的湖面对风的遮挡作用,湖面的存在降低了风速的传播。

蓄水后的湖区湿度增大,也减弱了风速。

这种变化对湖区的生态和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风速减小和湿度增大等。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以保护库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加强对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做好应对措施。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三峡库区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重要性
三峡库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其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格局和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 义。
战略意义
三峡库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 展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02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三峡库区经济总体现状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农业
三峡库区的农业资源丰富,适合 发展各种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养殖 ,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农业产业,
如柑橘、茶叶等。
旅游业
三峡库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 非常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如长 江三峡、小三峡等旅游景点。
能源产业
三峡库区的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发 展水力发电等能源产业。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领域
加强区域合作
01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推动区域协同发
展,拓展库区经济的空间和领域。
参与国际合作
02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高库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企业“走出去”
03
鼓励和支持企业到海外投资和发展,建立海外生产基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 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核 心竞争力。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促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 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 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汇报人: 2023-12-06
• 三峡库区概述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三峡水库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三峡水库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当前三峡水库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三峡水库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156米蓄水后三峡水库管理现状今年8月我区三期移民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务院验收,9月20日三峡水库156米正式蓄水,现我区水位基本保持在156米左右。

水库建成后我区干支流岸线总长334公里,江面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形成消落区23.4平方公里。

蓄水三个月来,我区认真搞好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各部门和镇乡街道扎实工作,水库管理取得了较好成绩。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水环境治理效果明显一是面源污染有所减少。

积极推进生态富民家园示范工程,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__0口,实施“一池三改”20__0户。

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成推广面积40万亩。

开展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开发利用,防止了人畜粪水的流失。

深入推进医院废水整治和养殖污染防治,严格做到达标排放,面源污染量较以前大大减少。

二是流动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船舶污染监管,船舶防污取得长足进步。

我区现有船舶垃圾接收单位2家,接收船一艘,年接收船舶垃圾约900吨。

有围油栏1320米,收油机4台,吸油毡1900公斤,可一次性处理溢油20吨。

全年检查船舶371艘,检查处理缺陷1245项,处罚违章船舶38起,对排污未达标的船舶勒令限期整改,复检合格率100%。

蓄水以来没有出现重大船舶污染事件。

三是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大。

万州区乳峰乳业公司水污染治理项目基本建成,废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养殖、乳制品、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在线监测等设备正在实施安装,明年初将对污水处理工程进行验收。

公司现年减排污水量21.9万吨,四是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运行良好。

明镜滩污水处理厂日平均处理污水8000立方米,污水收集率达87%,水质监测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长岭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380-400吨,从20__3年7月至今已累计处理垃圾40万吨,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

三峡库区作业

三峡库区作业

浅析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姓名:xx 班级:xx 学号:xx摘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为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为促进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正确的规划是必要的。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三峡库区的概述1.1三峡库区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它是一座长远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风光旖旎的峡谷型水库。

三峡库区不仅可以蓄洪,并为长江流域的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也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将对长江沿岸经济繁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产生巨大的作用。

1.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概况三峡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水热条件良好,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其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自然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的特点。

三峡库区的国家保护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峡库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

在土壤类型中,紫色土占土地面积47.8%,富含磷、钾元素,松软易耕,适宜多种作物,目前是库区重要柑橘产区;石灰土占34.1%,低山丘陵有大面积分布;黄壤、黄棕壤占16.3%,是库区基本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于高程6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区,土壤自然肥力较高。

耕地多分布在长江干支流两岸,大部分是坡耕地和梯田。

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2.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为生存和发展争夺空间,森林、草地植被遭到破坏,不少物种的栖息地萎缩,加之临近农田长期大量施用农药以及大量污染物向环境中排放,导致更多物种逐渐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绝迹,如华南虎等已难见踪迹,一些经济价值很高的物种也逐渐枯竭。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三峡库区是我国近年来建设的重大工程,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对策。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基石,必须加强其保护。

一方面,要保护和修复库区的植被,建立生态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特有生物。

另一方面,严禁乱捕滥猎和非法采伐,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保持生物多样性。

其次,改善水质状况。

三峡库区的水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威胁,为了保护水质,需要加强废水和污水的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污水和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加强生态修复与规划。

三峡库区的库水位上升后,导致大量土地被淹没,为了减少淤积和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绿化工程,加快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护,提高水土流失防治能力。

同时,应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库区的城市建设和农田开发,保持库区生态的稳定。

第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但常规水电依赖于水库水位,可能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管理体系。

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科学数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对库区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管用、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水质状况,加强生态修复与规划,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管理体系。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环境保护对策,才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一、产业发展重点依托相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加工转化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等。

主要包括:能源工业、矿电联营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业、丝麻纺织加工业、天然气化工及盐气化工、建材工业、林浆纸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环保产业及机械加工业等九大特色工业产业;优质柑橘、优质草食牲畜、优质榨菜、现代中药材、优质烟叶、优质油菜、优质水产、优质香料产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新三峡为世界级内河旅游精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内河航运业和现代物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形成劳务经济、劳务产业等。

(一)加快培植三峡库区九大特色工业产业三峡库区主城区及江津、渝北、巴南、长寿等原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要继续加快发展,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辐射带动三峡库区产业。

重点发展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环保产业,择优发展光电、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三峡库区工业增长极。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突出抓好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加工转化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九大特色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与西部同步实现工业化。

1、能源工业。

利用三峡库区较为丰富的水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核工业基础,结合三峡库区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大中型水电、大型火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农村小水电。

2010年前开工建设彭水电站等7个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珞璜电厂三期等7个大型火电站。

远期规划建设重庆(忠县)天然气发电厂、长江重庆朱杨溪水利枢纽工程和重庆(涪陵)核电厂。

实施22个区县农村小水电工程。

2、矿电联营产业。

发挥三峡库区丰富的铝土矿、锰矿等矿资源优势和便利的能源,矿电联营,发展下游加工产品。

重点新建30万吨/年氧化铝,扩建1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做大做强铝产业链。

3、绿色食品加工业。

关于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

关于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

重庆三峡关于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一、三峡库区的概况1、三峡库区的由来三峡库区是因三峡大坝的修建而被淹没的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主要包括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北碚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为建设三峡大坝工程,中国政府进行了三峡大移民。

2、三峡库区的移民情况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而在三峡大坝形成的三峡库区起着蓄洪和为长江流域的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的作用,但由于蓄洪使得三峡库区大部分地区淹没。

可是三峡水电站又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对长江沿岸经济繁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产生巨大的作用。

三峡库区淹没了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产生了117.15万移民。

淹没总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94万公顷,涉及移民万人。

全库区规划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40.5万人,在库区淹没涉及县内安置32.2万人,出县外迁安置8.3万人;规划搬迁建房总人口44万人(湖北省6.5万人,重庆市37.5万人),县内搬迁建房32.2万人(湖北省4万人,重庆市28.2万人)。

所以说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移民安置的费用就占了总投资中45%。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就近搬迁、举家外迁等开发性移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

而库区整体产业空心化的状态和经济增长缓慢,需要着力解决,所以说三峡库区的经济问题,百万移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万州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万州区,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自三峡大坝建成以来,万州三峡库区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逐渐形成了以水利发电为主的综合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万州三峡库区的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万州三峡库区的现状。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的水力发电产量大大增加,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之一。

另外,三峡库区还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自然条件优越,这为当地的航运和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由于库区地势平坦,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农业也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以水稻和油菜为主的农产品种植盛产。

万州三峡库区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旅游、物流等产业。

然而,万州三峡库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库区的水位不断上升,导致原本的居民和农田被淹没,这对当地居民和农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导致了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和改善。

从未来趋势来看,万州三峡库区将继续以水利发电为主导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电发电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库区也将加大环保力度,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将成为重要任务。

此外,库区的旅游业有巨大潜力,三峡大坝的建设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因此,未来库区还将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未来,万州三峡库区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库区的交通网络仍然相对不够完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状况。

另外,库区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确保库区的发展惠及全体居民。

总之,万州三峡库区目前依靠水利发电为主导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在未来,库区将继续加大水利发电的开发,同时注重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库区概况三峡工程库区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县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方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

根据测算,受三峡工程淹没直接影响的区域共计22个县、市、区,即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所辖的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市和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市区、江津市。

以上22个行政区域就是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

自然地理山多坡陡、沟壑纵横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地形十分复杂。

奉节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土质很差,生产生存条件恶劣。

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的渝东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状况虽比奉节以东为好,但仍是山地起伏绵延,相当部分耕地处于25°左右的斜坡上,土质较差。

整个库区,河谷平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左右。

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19℃,无霜期300~340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库区,有最古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岩基底和冰碛岩,保存有自太古代到新生代完整的地层、古生物剖面、以及揭示地球变革的所有运动史资源。

自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到10多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早期,即大陆漂移高峰期,对应全球性地震、火山活动,造成三峡江谷两岸大面积、大体积崩滑事件和大面积喀斯特(岩溶)塌陷大量发生,滑坡、坍方、泥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尤其是奉节、巫山、巴东等县沿库岸地质破碎,给移民搬迁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奉节县城搬迁中因地质问题,三易其址,目前新搬迁的县城仍有54处滑坡需要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以来,三峡库区城乡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2年,三峡库区地区生产总值4986亿元,人均2958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15.9倍和14.7倍。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2008—2012年,为三峡库区引进资金总额1049亿元(其中: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23亿元,经济建设类项目资金1026亿元)。

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万移民已从搬迁安置转入安稳致富的新阶段。

目前,三峡库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是随着三峡后续工作开展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政策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力度,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全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关键时期,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为库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全国人力资源供需的变化,为库区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深化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三峡库区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一是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与国家对三峡库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还有差距,库区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压力大的基础性矛盾没有改变;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贫困面广、城乡居民收入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的现状亟待改善。

库区的稳定和发展,既需要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和艰苦奋斗,也需要国家部委及有关地方、单位的继续支持和帮助,要继续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思路,做好对口支援合作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