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个人信息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前言 (1)2 需求分析 (1)2.1 课程设计目的 (1)2.2 课程设计任务 (1)2.3 设计环境 (1)2.4 开发语言 (1)3 分析与设计 (1)3.1模块的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创建关系表 (2)3.3创建E-R图 (4)3.4创建数据库 (5)3.5各模块的实现 (7)3.6测试分析 (9)4 课程设计总结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附录(源程序清单) (14)1 前言通过设计一个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使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Window 2000 Server 平台上运行。
其功能包括个人工作单位信息、通讯录信息、备忘录信息、日记信、个人财务管理等方面。
同时可以让某些个体自我注册一个账号来查询自己的所需信息2 需求分析2.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专业课程设计Ⅱ,即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提炼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并在大型数据库中得以实现。
同时要求对数据库的运营、管理及使用上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实现。
2.2 课程设计任务系统需要管理以下主要信息:(1)通讯录信息,包括通讯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城市、备注等;(2)备忘录信息,包括什么时间、事件、地点等;(3)日记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4)个人财物信息,包括总收入,消费项目、消费金额、消费时间、剩余资金等。
2.3 设计环境(1)WINDOWS 2000/2003/XP系统(2)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2.4 开发语言PL/SQL语言3 分析和设计3.1模块的划分1.登录模块:根据相应的用户名密码,显示相应的所有记录。
如果没有对应的UID或PWD和UID不对应则报错。
2.通讯录模块:显示用户的通讯录具体内容,可以查询联系人的资料和添加新的联系人。
个人信息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前言 (1)2 需求分析 (1)2.1 课程设计目的 (1)2.2 课程设计任务 (1)2.3 设计环境 (1)2.4 开发语言 (1)3 分析与设计 (1)3.1模块的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创建关系表 (2)3.3创建E-R图 (4)3.4创建数据库 (5)3.5各模块的实现 (7)3.6测试分析 (9)4 课程设计总结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附录(源程序清单) (14)1 前言通过设计一个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使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Window 2000 Server 平台上运行。
其功能包括个人工作单位信息、通讯录信息、备忘录信息、日记信、个人财务管理等方面。
同时可以让某些个体自我注册一个账号来查询自己的所需信息2 需求分析2.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专业课程设计Ⅱ,即大型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提炼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并在大型数据库中得以实现。
同时要求对数据库的运营、管理及使用上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实现。
2.2 课程设计任务系统需要管理以下主要信息:(1)通讯录信息,包括通讯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城市、备注等;(2)备忘录信息,包括什么时间、事件、地点等;(3)日记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4)个人财物信息,包括总收入,消费项目、消费金额、消费时间、剩余资金等。
2.3 设计环境(1)WINDOWS 2000/2003/XP系统(2)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2.4 开发语言PL/SQL语言3 分析和设计3.1模块的划分1.登录模块:根据相应的用户名密码,显示相应的所有记录。
如果没有对应的UID或PWD和UID不对应则报错。
2.通讯录模块:显示用户的通讯录具体内容,可以查询联系人的资料和添加新的联系人。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的操作与实践,使学生了解关系数据库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有关工具软件的使用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应用程序的综合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体掌握的基本能力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和巩固《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本知识。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QL语言的主要功能及SQL语句的使用操作。
4、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要求独立完成该课题设计。
?、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日期内容1月1号选择课程设计题目,画出大体框架 1月2号学习C#数据库编程相关知识1月3号按照框架开始设计窗体,编写代码 1月4号系统基本完成题目要求1月5号完善系统1月6号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1]王珊,萨师煊主编.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鲍威尔主编.数据库设计入门经典.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3] 范盛荣. Visual C# 2008控件使用范例详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系统分析 22.1 E-R图 22.2创建关系表 3第三章功能分析 53.1各模块的相互关系 53.2各模块的作用 5第四章系统实现 64.1数据库实现 64.2各模块的实现 7第五章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及系统测试情况 9 5.1 调试过程中的问题 95.2系统测试 9第六章结束语 689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第一章概述我设计的是一个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它包括4个功能:1. 通讯录信息:包括通讯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城市、备注等。
2. 备忘录信息:包括什么时间、事件、地点等。
3. 日记信息:包括什么时间、天气、事件等。
4. 个人财物管理:包括总收入,消费项目、消费金额、消费时间、剩余资金。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山东交通学院目录1.系统分析 (3)1.1系统需求分析 (3)1.2项目规划 (4)1.3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4)1.4设计目的分析 (5)2.数据库系统设计 (6)2.1数据表概要设计 (6)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6)3.应用程序设计 (7)3.1界面设置 (7)3.2关键技术 (21)4.系统安装 (32)建立数据源 (32)5.设计体会 (32)参考文献 (3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通信桥梁连接着全球的计算机,而网站作为网络信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承载者,在网络上表现出其及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并被人们重视和关注。
互联网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及其个人、单位、工厂、企事业等等在网上构筑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保护自己的网络资源并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以及构造自己的数字化世界和加强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交流等等活动也就显的日益重要。
于是各种各样的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
因此,个人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对日常的使用也会提供很大的方便。
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集;数据库;VisualC++6.0。
1.系统分析1.1系统需求分析在做本系统前,我对系统的需求做了如下分析:1)登录权限:在登录权限的分析上我们规定必须凭借用户名和密码才可登陆,进行管理。
2)使用者功能:首先说明一下,我们的系统用户对象是个人。
关于其本系统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日记管理,通讯录管理,备忘录管理,以及个人财务管理;日记管理,其中包括用户对日记编号,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查询、修改、添加和删除功能;通讯录管理,其中包括对通讯人编号、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城市、备注等的查询、修改、删除和添加功能。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号: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网络工程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计算机学院2017年12月8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提高其对数据库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课程设计的意义数据库系统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需要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2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操作如下1)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并登录系统来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录入和修改功能: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录入并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3)个人信息查询功能: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
4)个人信息删除功能: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5)个人信息备份和恢复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备份到本地或云端,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6)系统设置功能: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进行个性化设置,如修改密码、更改界面风格等。
以上是本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改进。
2.3 功能需求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确定系统需要提供哪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
这些功能需求将作为后续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三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它描述了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我们需要确定系统中需要存储哪些实体,以及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需要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并确定它们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
四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设

河北联合大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个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0日目录一、绪论 (1)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项目背景 (1)2、任务描述 (1)2.1目标 (1)2.2运行环境 (1)3、功能要求 (1)二、需求分析 (2)1、需求调查 (2)2、功能需求 (2)2.1功能划分 (2)2.2功能描述 (2)3、数据描述 (3)3.1数据库描述 (3)3.2数据词典 (4)4、性能需求 (5)4.1 数据精确度 (5)4.2适应性 (5)5、运行需求 (5)三、总体设计 (6)1、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6)1.1功能结构 (6)1.2模块设计 (6)2、数据结构设计 (6)3、数据库设计 (6)3.1逻辑设计 (6)3.2物理设计 (7)4、出错处理设计 (7)4.1 出错输出信息 (7)4.2出错处理对策 (7)四、详细设计 (8)1、程序设计 (8)五、系统实现 (12)六、系统测试 (40)七、安装及使用的说明 (41)八、设计总结 (42)参考文献 (43)一、绪论1、引言1.1编写目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旨在开发一个信息平台来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地管理工作信息和生活信息以达到节省时间、更提高办事效率。
1.2项目背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日常管理工作从以前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工作事务繁多的人来说需要建立一个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来整理日常事务,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2、任务描述2.1目标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个人信息的管理,系统包括通讯录信息、备忘录信息、日记信息、个人财务管理信息等几部分组成。
2.2运行环境Windows 系统3、功能要求用户需要使用账号与密码通过登陆页面登陆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新用户可注册新账号登陆。
登陆后进入系统主窗体,可对个人信息管理、备忘录管理、通讯录管理、日记管理、财务管理进行操作。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在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中,我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再到实现和测试,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信息管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学会了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讨论,我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要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这有助于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其次,我学会了进行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考虑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流和数据模型等方面。
我还学会了使用UML工具来绘制系统的用例图、类图和活动图等,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流程。
然后,我学会了使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编程,我能够将系统的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并在程序中实现各种功能和操作。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最后,我学会了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能够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问题和错误。
通过测试,我能够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并提供稳定和可靠的运行环境。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帮助我在信息管理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指导老师:* 院系:商学院专业班**姓名:**学号:**实验日实验地点:一机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要求:1.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2.本课程设计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上机操作及实验。
3.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1.任务内容: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主页,在“网络资源”区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学号及密码),进入本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充分熟悉本系统的前提下,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2.任务要求:①按照课程讲解的系统分析步骤和理论对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②绘制不少于3 个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③描述上述主要业务流程图的逻辑处理功能。
④分析本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描述改进的逻辑处理功能,绘制业务流程图。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本课程 1 学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任务要求②占30分,任务要求③占30分,任务要求④占30分,考勤及实践表现占10分。
五.本课程设计自2011 年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1 日。
实验项目名称: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网络工程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计算机学院2017年12月8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2)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 课程设计的意义 (3)二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 (4)2.2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操作如下 (5)2.3 功能需求分析: (5)三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7)四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12)4.1 一般逻辑模型设计: (12)4.2 具体逻辑模型设计: (13)五数据库物理设计与数据库保护设计 (17)5.1 设计表间关系 (17)5.2 物理设计 (18)5.3 保护设计 (19)六数据库建立 (20)七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25)八参考资料 (2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1课程设计的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环节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概念设计,学会设计局部ER图,全局ER图;(2)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关系规范化理论对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学会在ER图基础上设计出易于查询和操作的合理的规范化关系模型;(3)培养学生能够应用SQL语言对所设计的规范化关系模型进行物理设计,并且能够应用事务处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安全性,一致性,保证数据共享和防止数据冲突;(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使之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的使用,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能力;(5)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产业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有初学者向专业的程序员过渡1.2 课程设计的意义目前,我国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感觉到缺乏实际开发设计项目的经验,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对知识的把握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尤其是我们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具体项目经验,毕业之后普遍感到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
课程设计可以锻炼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做铺垫。
借于这次我们所选的课程题目,让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动手操作机会。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是只增不减,对于学生而言,随着个人学历以及社会阅历的日益渐增,我们每天或一段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渐渐增多,其中有很多事情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有很大关联。
例如,我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如何把他们的联系方式有效安全的保存下来,或者把我们近期的消费数目记录下来,又或者有一些事情对于自己近期的生活有很大关联,如何把它们行之有效的保存下来,并且能够及时通知自己,这都是我们想迫切处理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就是要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这个项目只是以小组形式设计,有许多问题我们可能还没有想到或接触到。
因此本设计与开发也仅是一个尝试性的工作,但其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涉及一些重要的程序代码,对于研究开发该类程序的工程人员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本系统就是一个面向广大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当然了,对于那些已经参加工作或已经毕业的朋友同样适用。
此系统是一种比较经济耐用的管理系统,它面向所有在校学生,但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能。
它能够实现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新信息的录入,查询,信息的删除等操作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用户合法注册后必须输入用户账户和密码才能成功进入该系统,以此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和个人隐私,进入该系统后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信息的查看,录入,更新等基本操作。
对于非法操作,系统有识别和防护措施。
个人信息管理的特点是能够存放的信息比较多,所管理的信息种类繁多,为了给用户一个很好的使用平台,内部使用设计以菜单或按钮形式给出。
对于查询和更新的方式设置了一个统一标准,因此在使用和管理起来非常方便。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克服一些困难,需要使程序代码标准化,软件统一化,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和使用性,删除不必要的管理冗余,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界面友好,简单化,做到实用,方便,尽量满足广大使用者的需求。
2.2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操作如下:(1)登录功能:登录系统为身份验证登陆,用户输入用户账户和密码后才能进入该系统,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警告,三次错误后,需等待半个小时后才能再次输入,以此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2)更新信息功能:用户进入系统后,找到相应的所属功能模块,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删除一些已经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的信息,或者重新输入自己要保存的信息。
(3)查询功能:用户进入系统后,找到相应的所属功能模块,然后根据内容输入或根据关键字进行查询,查询出的信息会显示在界面上,并且可以预览和打印出结果。
(4)系统维护功能:数据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依靠管理员对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后,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可以恢复数据库到当时备份的状态,这提高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有利于系统的维护;进行以上功能操作处理时,可根据下述的功能分析中的主要结构功能模块图进行。
2.3 功能需求分析:本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图如下:三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基本项构思ERD的四项基本原则:(1)原则1(确定实体):能独立存在的事物,例如人,物,事,地,团体,机构等,在其有多个由基本项描述的特性需要关注时,就应把它作为实体。
(2)原则2(确定联系):两个或多个实体间的关联与结合,如主管,从属,组成,占有,包含,配合等等,当需要予以关注时,应作为联系。
实体间的联系可划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三类,在确定联系时还要确定其类型。
(3)原则3(确定属性):实体的属性是实体的本质特征。
实体应有标志属性(能把不同个体区分开来的属性组),并指定其中一个作为主标识,联系的属性是联系的结果或状态。
(4)原则4(一事一地):信息分析中得到的基本项要在且仅在实体联系图中的一个地方作为属性出现。
经过上述系统功能分析和需求总结,设计如下面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用户表(Users):用于存放注册用户的记录,包括数据项:用户账户,密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性别,出生年月等。
联系人类别表(ContactClass):用于存放初始的联系人类别记录,包括数据项:类别名称。
联系人表(Personcontact):用于存放联系人记录,包括数据项:姓名,性别,联系电话,传真,出生年月,联系地址,QQ,Email 等。
文章管理表(ArticleManagement):用于存放文章记录,包括数据项:资料名字,资料体裁,文章作者,创建时间,资料编号等。
信息类别表(InformationClass):用于存放初始的文章类别记录,包括数据项:类别名称。
财务表(Finance):用于存放财务记录,包括数据项:支出,收入,余额,编号。
银行表(Bank):用于存放银行信息记录,包括数据项:部门名称,部门编号,地址,汇率。
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出来的实体有用户实体,联系人实体,文章管理实体,银行实体,联系人类别实体,信息类别实体,财务实体。
用户实体的E-R图如下图所示:联系人实体的E-R图如下图所示:E-R图如下图所示:文章管理实体的财务管理实体的E-R图如下图所示联系人类别实体的E-R图如下图所示信息类别实体的E-R图如下图:所有实体之间的关系E-R图如下图所示:四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4.1 一般逻辑模型设计: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就是要将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由ERD导出一般关系模型的四条原则:(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如果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 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3)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各实体的码组成关系的码或关系码的一部分。
(4)3个或3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与该多元联系项连接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各实体的码组成关系的码或关系码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原则将E-R图转换成的关系模式如下:用户(身份证号,用户账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出生年月)联系人(姓名,性别,联系电话,传真,出生年月,联系地址,QQ,Email,类别名称,身份证号)文章管理(资料名字,资料体裁,文章作者,创建时间,资料编号,身份证号)银行(部门名称,部门编号,地址,汇率,编号)财务(编号,支出,收入,余额,身份证号)联系人类别(类别名称)信息类别(类别名称)包含(embody)(资料编号,类别名称)4.2 具体逻辑模型设计: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中,首先创建management数据库,然后根据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分析创建表5.1-5.8的8张数据表。
在前台访问数据库阶段设置了用户和密码,用户为admin,密码为1。
表5.1 Users用户信息表结构表5.2 Personcontact联系人信息表结构表5.3 Bank银行管理信息表结构表5.4 Account银行管理信息表结构表5.5 Articlemanagement文章管理信息表结构表5.6 Finance财务信息表结构表5.7 Contactclass联系人类别信息表结构表5.8 Informationclass信息类别信息表结构表5.9 Embody包含联系信息表结构五数据库物理设计与数据库保护设计5.1 设计表间关系5.2 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为给定的数据库模型确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所谓的合理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要使设计出的物理数据库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另一个对数据库的操作具有尽可能高的速度,这里,我们只讨论后者.要想对数据库的操作有尽可能高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索引来实现:(1)对Users表在Uidnumber属性列上建立聚集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