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不一致

合集下载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是会计中的基本概念,它们都用于描述和分类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和事项。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1. 会计要素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高度概括和分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会计科目则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它是对会计要素的更详细的分类,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和共同类等。

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途,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总的来说,会计要素是分类的概念,而会计科目则是具体的科目。

在会计实践中,通过合理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二章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
• 主要内容: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三、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对象
——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 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这种 以货币表现的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或价值运动)。
• 资金运动包括三部分内容: 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运用
资金的退出
资金运动循环与周转图
投资者投入
资产的投入
所有者权益 发行股票
向银行借款
负债
发行债券
货币资金(初始)
供应阶段
固定资产 资产
流动资产
购买机器设备等 储备资金
购买原材料商品等
资金的运用 生产阶段
费用中的成本
费用 费用中的费用
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管 、销、财)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销售阶段
收入
资金的退出
利润
留存收益 上交税金 分配利润
扩大生产
资金退出企业
归纳:综上所述,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既是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也是会计 要素的产生过程。
二、会计要素
——对会计对象内容的具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
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表
2.1 资产 • 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
C 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经营租赁的资产则不属于企业资产入 账。
D 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例:一条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 ,尽管在实物上仍旧存在,但是它实际上 已经不能用于生产产品,不能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它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应 确认为一项资产损失。
• 资产分类(按流动性)
(1)流动资产:指将在一年 ( 含一年 ) 或者超过一年 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会计6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6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

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

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

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

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负债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一般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

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行贷款就是长期负债了。

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

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

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也要作为负债。

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帐,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

负债必须可以估价并且是在以后用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来偿付的确实的债务,需要有凭有据。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

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

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

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

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

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

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收入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反映费用的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利润
⑶、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利润的科目。

反映资本的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反映利润的科目包括:“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⑷、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收入费用损益类
资产类所有者权
益类成本类⑴、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包括:“劳务成本”
⑸、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负债类 反映流动资产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应
付账款”
反映非流动资产科目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⑵、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反映流动负债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预收账款”
反映长期负债科目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常用会计科目(一)常用的会计科目1、资产类科目(1)“库存现金”,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

(也就是企业平时放在保险柜里的钱。

补充知识: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8个)①职工工资、津贴,是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工资性津贴。

②个人劳务报酬,是指由于个人向企事业单位、团体、部队等提供劳务而由企事业单位、团体、部队等向个人支付的劳务报酬。

③奖金,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规定、条例、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各种奖金。

④福利,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困难生活补助等。

⑤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⑥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⑦结算起点(1000 元)以下的零星支出,超过结算起点的实行银行转账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

注意:除5、6 点外,其他各项在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不得超过 1000 元,超过限额的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存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予以支付。

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2)“银行存款”,核算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结算采用的(3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经营资金中,有些货币资金的存放地点和用途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这些资金统一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中核算。

( 4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5 )“应收票据”,这个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 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货币资金
流 交易性金融资产 动

应收及预付款

存货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股票投资、债券投资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 原材料、库存商品、包装物
综合会计等式反应了在收入、费用发生后,会计六要 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它综合的反应了企业在期初、期末某 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是静态和动态会计等式的结合。
将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进行变形 得: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该等式进一步 反应了企业资金的两个侧面,即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⒋收入的确认条件
⑴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⑵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
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⑶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㈤费用
⒈费用的概念
企业偶发活动所导致的经济 利益流出应作为营业外支出, 而不作为费用要素,如企业 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意 外事故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
⒉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 元,偿还前欠料款。(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⒊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 元,存入企业存款户。(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
⒈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 的交易、事项形成 并由企业拥有或控 制的经济资源,该 资源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效益。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四) 收入1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例如,某工业企业将制造的产品售出,获得 20 万元。

由于产品销售是该企业的日常活动,该收入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但是,如果该企业拥有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另一企业使用,收取的租金也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因为这是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其他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若把该项专利技术出售给另一企业,该项活动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则出售净收益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而应作为企业的利得。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2 、收入的分类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要记住)【例题 12 单·选题】《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企业的收入不包括( ) 。

A .销售商品的收入B .提供劳务的收入C .因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D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答案】D【例题13 ·判断题】收入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所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均不构成收入。

( ) 【答案】√(五)费用1 、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总流出,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

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与会计科目

(二)负债
2.构成 (1)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 负债。”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负债的流动性,是就负债的偿还期限长短而言 的。
■应付职工薪酬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一个营业
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
■应交税费
、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的条件,它用于使用,不是用于销售。
固定资产的收回是提供折旧的方式进行的。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 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 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它是企业的经济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收益有不确 定性。
➢ 旧准则定义:“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 与之相关的活动。
➢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 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公司为客户开发软件等。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资产
(2)非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 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 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投资目的: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或影响 。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 、运输工具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 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 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未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的工具、器具等,应当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

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和协调

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和协调
E uainSho,C u ’ n3 10 ,C ia dct c l h n t 17 0 hn ) o o i
A src: ne enw A cu t gS n a s acut d s aebe agdged . h s b sme f c u t d s oe∞- btat U dr h e con n t dr , co e v enc ne ra yT eet lh m o cn e r t i a d n t h i h ai ao i t m
me t e v n e a d e p n e c mmo c o n ;p o ta c u t n ;r e u x n e s o n a c u t rf c o i n
l t i i t e a e a d c mmo c o n s h v e n a d d i ea c u tc t g r ,w ih i t e rs l o d p n ot e f cs t er l bl y a d rl v c n o e h ea i n e n n a c u t a e b e d e t c o ae o y h c ut fa a t g t nh n sh e i h
n w e o o ce vrn n. u e a s fcmpe i fte b s e st l a t n,teeaeu a od l o a si h sa l h e cn mi n io me t B tb c u eo o l t o u i s l Lc l xy h n -  ̄ o h r r n v ia y8 mef w n teet i — a b l b s
会计科 目在设 置和分类上 与会 计要素的矛盾和协 调
方 连 更 ,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3、 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和存在形态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非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 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 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其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变形
1.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2.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3.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4.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例如: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 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例:我们买1000斤苹果,准备卖果汁。一个星期之后,100 斤苹果腐烂。那是否还属于企业的资产呢?
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 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 以下两个条件: 1)与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
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 等式。即: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 的依据。
(三)动静结合的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为了提供科学,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有具体内容和特点
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千差万别,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各不相同。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首先,应结合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特点设置会计科目。

例如,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所以,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既要设置反映生产过程的会计科目,又要设置反映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会计科目。

而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组织商品流通,所以商业企业需要设置反映商品购入,储存和销售过程的会计科目。

其次,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及整个会计对象。

就每个会计科目而言,就能分门别类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某一方面,即应做到所设置的会计科目能够明确地反映不同会计科目质的区别,以便于对它们进行可靠的计量。

就会计科目的整体而言,所有会计科目应能系统,全面地反映会计要素以及整个会计对象。

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
会计信息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财务报表,设置会计科目需要考虑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服务,否则设置会计科目就失去了意义。

3.设置会计科目应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并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将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会计科目一经确定,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

所谓相对稳定,是指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进行会计改革或者发生企业合并,转让
等情况时,会计科目必然发生与之相应的更新或调整。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2021整理)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2021整理)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确实认二、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四、会计科目的设置五、会计科目编号第三节账户及其根本结构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的分类三、账户的根本结构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确实认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根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我国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能力。

现金、银行存款; 货币性债权; 商品、产成品; 固定的营业场所,机器、设备.企业以前已经确认为资产的工程,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典型代表就是资产发生毁损、变质等。

第二,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

控制是从使用权角度看,某些特定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控制权,仅仅具有使用权,但也仍然要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与控制。

典型的例子: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尽管企业不拥有所有权,但是如果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限较长,接近于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那么会计学中将这类资产也确认为企业控制的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

第三,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置、生产、建造、捐赠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的资产。

『正确答案』AD【例题·判断题】库存中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商品,由于企业对其拥有所有权并且能够实际控制,因此应该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其对策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其对策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其对策一、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信息差异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主要是因为活动的种类繁多、性质不同以及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导致的。

同一种经济活动可能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者不同的评估和计量标准,从而导致不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一致。

2.信息提供者的动机差异: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企业有动机美化会计信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或者提高企业价值;而投资者则有动机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以进行正确的决策。

这导致企业和投资者在会计信息披露和传递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3.信息获取成本高:由于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对于一般投资者或者利益相关者来说,获取和理解会计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这就导致了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控制和操纵会计信息。

二、对策1.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性公开披露。

透明度是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披露会计信息,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

2.强化会计信息监管: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加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严惩会计信息失信行为。

建立相应的投诉举报机制和追责机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会计信息的记录、报告和披露过程。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验证和审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提高投资者教育水平:加强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投资者的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5.建立行业会计信息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标准和准则,提高行业内企业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因不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6.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减少信息操纵和造假的可能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摘要]在会计学中,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构成了会计核算理论体系的一条基本主线。

对这三个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分析他们之问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前提条件。

研究会计要素,就必须研究会计科目。

有了会计科目,我们就可以科学地、系统地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

因为会计科目指明了具体的核算对象,明确了具体的核算内容。

这样,我们才可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本文在对比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的基础上,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讨论了中外会计要素划分及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等问题[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

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

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

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一切财产物资都可以用货币表现,而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就称之为资金。

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式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其表现为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增殖、收回、分配等活动。

资金运动贯穿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哪里有财产物资(包括无形的)哪里就有资金和资金运动,就有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因此,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研究会计对象,必须研究资金运动规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

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

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

则是会计科目。

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计量的因素。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是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众所周知,从事会计实务的同志几乎每天都要和会计科目打交道,但是对于会计科目,我们必须要上升到会计要素乃至会计对象的高度来理解,惟有如此,才能明确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日常核算的目的,进而把握会计实务的实质。

一、会计对象任何工作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对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

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资金运动呢?首先,资金运动是客观的。

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的投入、运用和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因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其次,资金运动是抽象的。

资金运动的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而言的,因为在会计实务中,任何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要具体化直至量化,若仅有“资金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法落到实处的。

这就需要对抽象的资金运动作进一步的分类,于是就有了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如前所述,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所以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确认,如或有资产;(2)企业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并不都拥有所有权,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3)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则不能作为资产加以确认。

会计基础资料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资料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回顾】第一章主要内容:一是会计的基本职能(2个)与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二是会计基本假设(4个)三是会计基础(2个)本章主要是针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是学习日常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要素。

6大会计要素。

二是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科目的基本分类涉及2种分类。

三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遵循3原则。

四是常用会计科目列举。

常用会计科目应有必要的了解。

第一节会计要素(重要)本节讲了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在第一章中讲到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第一层次——会计对象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报表要素)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根据会计要素进行划分)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这些基本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第八章财务报告中讲解)资产负债表要素(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定义可知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公司财务制度混乱账目不符怎么办

公司财务制度混乱账目不符怎么办

公司财务制度混乱账目不符怎么办账目不符一般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 账目记录不及时或不准确:有些公司由于财务人员数量不足,工作繁忙,或者是由于一些员工不重视财务工作而导致账目记录不及时或不准确。

这样就容易出现账目不符的情况。

2. 会计核算错误: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出现疏忽或者错误也是导致账目不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考虑不够周全,导致账目发生错误。

3. 资金管理混乱:公司资金管理混乱也是导致账目不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公司对资金流动不够规范,导致资金流动不清晰,也容易出现账目不符的情况。

对于公司账目不符的情况,公司管理层需要及时处理,避免给公司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

下面是处理账目不符情况的一些建议:1. 确认问题的来源:首先要对账目不符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来源。

是否是由于人为疏忽导致的,是否是由于制度不够规范或者执行不到位导致的。

只有找到问题的来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 核实账目:对于发现不符的账目,需要及时核实,找出问题所在。

可以通过对账进行对比,查找差错,或者是逐笔核对账目记录,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

3. 修改账目:在找出问题的根源后,要及时修改账目记录,同步更新账目。

如果发现了核算错误,要及时更正,避免继续扩大账目不符的情况。

4. 完善财务制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公司管理层需要及时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财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及时记录账目,避免出现账目不符的情况。

5. 增加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是很重要的。

培训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减少账目不符的情况。

6. 落实责任:对于因人为疏忽导致的账目不符情况,要及时追究责任,提醒相关人员重视财务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在处理账目不符的情况时,公司管理层还需要及时与审计机构进行沟通,及时向公司的股东、投资人等相关方通报情况,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和风险。

在公司经营中,财务制度的健全性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

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

然而我国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

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费用。

前已述及,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因此二者界定的范围本应一致,而这几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这种会计要素的类别名称与会计科目表上的类别名称间的差异,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前后一条线互不连贯。

5.投资收益处境尴尬。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其外延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在表示内涵的界定上却使用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定语,由于企业用资产对外债权投资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这样对外债权投资收入就理应被包含在收入里,这显然与前面对收入外延的规定相矛盾。

而企业对外投资收入是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那么该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要素,还是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二、改进建议
为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消除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之间的以上差异,则既要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又要完善会计科目的分类,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1.取消利润要素。

理由如下:一是利润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对比的结果,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实际上就是对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其数量可根据会计等式推算出来;二是利润其实质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包含了实现的利润。

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利润要素之间在概念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应划分为同级次的并列的会计要素,而且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分析,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利润是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是从属于收入和费用的衍生物;三是国际会计准则也未单独设置利润要素,应与国际惯例协调。

当然也有人提出我国不能取消利润要素,认为利润是我国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诚然,结合我国国情,将利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非一定要保留利润会计要素。

为兼顾国际惯例与国内实情,笔者认为利润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不应成为与所有者权益并列的会计要素,而应成为所有者权益要素下的一个会计核算项目。

而且现行的会计科目表中有关利润项目(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已归入在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

通过改进两者才能达到统一,便于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账户的记录,也并不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2.重新定义收入要素。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国会计理论界一般认为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而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

前已述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收入要素所下定义,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建议将其定义为“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即收入要素中剔除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形成的对外投资收入,也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仅指营业收入。

3.增设利得、损失要素。

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不严谨,由于我国会计要素中的收入、费用要素的均是狭义所指,收入中排除了利得,费用中排除了损失,而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该式左方仅指营业利润,而右方利润所指不明,会计要素之间本应存在的勾稽关系受到了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该会计要素体系无法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一些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应有的理论依据。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因其他企业违约而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等。

损失是与赚取营业收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企业违约而支付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对外捐赠等。

增设利得、损失要素,一则使会计等式更科学,即“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利润(不是会计要素,是一指标)”,二则使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会计科目的设置“名正言顺”。

4.取消成本类会计科目,将其并入资产类科目。

企业生产成本是按一定产品来归集生产费用,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而这些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物质形态,逐渐转变为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存货资产。

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科目并入资产类科目,使资产要素和资产类会计科目相统一,有利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5.取消损益类会计科目,增设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损失类会计科目。

通过对会计要素的重新划分,我国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七大要素。

为保证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协调统一,应取消损益类会计科目,增设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损失类会计科目,各要素
相应的会计科目则分别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和损失类七大类。

参考文献:
[1]彭俊。

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定义的剖析[J].财会月刊,2003,(6)。

[2]牛爱民。

我国会计要素定义的回顾与评价[J].经济师,2003,(6)。

[3]汤湘希。

中外会计要素的比较[J].湖北财税,2002,(7)。

[4]孔庆林,李孝林。

会计对象要素比较观[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