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1. 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相关岗位的需求。
本文档旨在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要求等内容。
2. 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
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基础•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2.2 专业核心课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Web开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2.3 选修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嵌入式系统设计3. 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实验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网络实验•Web开发实验3.2 实习课程•软件工程实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数据库管理实习3.3 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自主实践的场所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实践活动。
4. 毕业要求为了确保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要求的各项能力,毕业要求设置如下:4.1 知识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等技能4.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发、设计和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 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并实施创新的计算机应用解决方案•具备学习和研究新技术的能力•能够跟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5. 总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和毕业要求等内容。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
2. 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
3. 具备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 掌握国内外计算机应用前沿技术的动态发展状况,熟悉行业应用标准和规范,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需求。
二、培养要求1. 专业基础课程(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编程语言等。
(2)软件工程基础:包括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
(3)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SQL语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等。
(4)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编程、信息安全基础等。
2. 专业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通过参与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习实训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等。
(2)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相关比赛、项目开发等方式拓展自己的实践经验。
(3)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任务,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计算机应用相关项目。
3. 专业选修课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移动应用开发等。
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4. 实习与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需求,学院将与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支持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2.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技能。
3.培养学生掌握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包括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等。
4.培养学生具备网络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包括网络配置、维护和安全管理等。
5.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能力,包括软件开发、网页设计等。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部分。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设备、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2.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专业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学生将参与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实操,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组织实践活动。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验室实践、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2.采用项目化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项目的开发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授课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上课方式,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训练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四、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提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场所和设备,学校将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实验室将配备一系列计算机硬件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①.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③.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3)、专业互补性知识①.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②.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③.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专业代码: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表1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产业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办公自动化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IT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制三年。
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技能;局域网组建、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网站建设与管理维护及数据库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设计及二维、三维动画软件的应用;能进行视频编辑及影视后期效果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DreamWeaver).Access数据库、PhotoShOP基础与案例、动画设计制作案例、COre1DraW案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视频编辑、影视后期制作、3Dsmax、数字摄影摄像等。
取证:计算机操作员、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就业: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维修、网络维护、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此外还可胜任机关、学校、银行、IT行业、广告行业、印刷行业、电信与通信等领域的信息综合性技术应用工作。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技术(业余)专业是一门面向社会上已经工作的人群进行继续教育的专业。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大学学历层次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在职场的竞争力。
下面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业余)专业的教育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方式。
一、教育目标1.知识技能层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能独立完成各类计算机应用任务和开发项目。
2.能力素质层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相关职业要求,设置了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在内的多个模块。
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专业课程则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提供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机会。
2.学制与学期安排:计算机应用技术(业余)专业的学制为4年,平均每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16周。
学生需要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辅以实践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课程和学习时间。
3.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业余)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通过实践环节的实习和项目实践,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提升自己的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1.网络远程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业余)专业采用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视频课程、网络讨论和线上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5901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中学生、学制及学历、三年制大专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关、企业、事业、公司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办公应用、信息系统维护、网络维护管理、数据库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it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初始职位:信息系统操作员、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员、it产品销售员、网页设计技术员和多媒体技术员。
发展岗位:信息系统技术员、it产品营销师、it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硬作品维护工程师、网站规划师、网络技术工程师、网络营销技术支持工程师、多媒体设计师。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训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it产品销售及服务等技能,在机关、企业、事业、公司等邻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维护管理、数据库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it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训规范(一)素质结构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有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法律意识。
2.文化科技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专业素质掌握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it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与逻辑思维;具有一定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4.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
1. 培养目标:
-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 具备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方案:
- 建立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等。
- 学习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 进行实践训练,包括实习、项目开发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强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竞赛等。
3. 课程设置:
- 基础课程: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 应用课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人
工智能等。
- 实践课程:实习、项目开发、实验课程等。
4. 考核评价:
- 采用综合评价制度,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评估等。
- 强调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
5. 实习与就业:
- 安排实习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组织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协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
具体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UI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UI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UI方向)(二)专业代码:610201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产业领域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图像平面设计,页面界面设计、原型交互制作与移动页面制作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计算机视觉设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3)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5)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192·(6)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7)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8)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9)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10)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11)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正确理解产品需求,掌握独立完成设计项目的知识;(3)掌握网站前端页面布局与制作的知识;(4)掌握图形界面、网站界面及移动APP客户端界面设计与美化的知识;(5)具有多媒体交互作品及原型设计与制作的能力;(6)具有网站后台开发的知识,网站维护与管理的知识。
3.能力(1)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2)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具有独立学习能力;(4)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具有获取新知识能力;(6)具有逻辑与抽象思维能力;(7)具有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能力.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193·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七、主要课程简介1.UI界面设计UI界面设计主要讲授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图层相关操作、图像的编辑、图像的·194·修饰与合成、特效制作、创意设计等知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590101)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一)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二)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三)办学层次:普通专科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计算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形图像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本专业学生应取得国家公共英语二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劳动与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中级工等认证;还应取得如下列高级工种之一: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高级工、计算机维修调试高级工、计算机辅助制图高级工、计算机网络操作高级工;还可以参加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网络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如华为网络工程师;有条件的可选择参加认证、XX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权威认证.(一)职业(岗位)面向:1.主要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维修、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组建与管理、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形图像制作等工作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站客服、数字监控施工与维护等工作岗位.(二)职业资格:1。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1)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工(国家和门组织)(2)计算机网络操作高级工(国家和门组织)2。
本专业毕业生也可选考以下职业资格证书:(1)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和信息化产业部、国家XX、思科、华为、神码、锐捷等认证)(2)网页设计师(、、认证)(3)程序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4)计算机维修调试中级工系以上(国家和门组织)(5)图形图像处理或多媒体制作中级以上(、认证)(三)继续学习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等本科相关专业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1.综合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终生学习理念,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概述 (2)二、人才培养目标 (2)三、人才培养要求 (3)四、课程体系构建 (4)1. 基础课程 (5)2. 专业知识课程 (6)3. 实践课程 (7)4. 拓展课程 (8)五、教学模式与方法 (9)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0)2. 案例教学 (12)3. 项目驱动教学 (13)4.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 (15)六、师资队伍建设 (16)七、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7)1. 实验环节 (18)2. 课程设计环节 (19)3. 实习实训环节 (21)4. 毕业设计环节 (22)八、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 (23)1. 质量评价标准设定 (24)2. 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建立 (25)3. 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 (26)九、专业发展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27)1. 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29)2. 就业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30)3. 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31)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之一。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制定了一份全面、系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需求,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知识体系: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等;同时,还需熟悉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知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管理与维护、软件使用与开发、网络组建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具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安装、配置和维护能力。
2.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网络的设计、配置和管理。
4. 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进行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
5.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项目。
6. 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三、课程设置本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各个方向,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四、实践教学本方案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
1. 课程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
3. 实习实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毕业要求本方案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并达到以下要求:1. 修满规定的学分;2. 通过毕业设计答辩;3. 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岗位的工作。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信息(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二)专业类别计算机类(三)专业代码710201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领域,培养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管理与维护、软件的使用与开发、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知识及相应文化素养,具备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能力、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力、网络建设与管理能力,能胜任计算机操作员岗位工作,并具备向计算机维修工、多媒体制作员和网络管理员等相关岗位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一)德育与通识教育要求1.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
2.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特别要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文档处理、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2.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3.具备一定的新知识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
4.掌握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办公自动化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安装方法等知识,具备DIY计算机的能力。
6.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及产生原因的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分析、检测、排除等维修能力。
7.掌握网络布线、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及常用网络故障的排除能力。
8.掌握图像处理软件中选区、图层、路径、通道、蒙版、滤镜等知识,具备对图像编辑处理、艺术构思及鉴赏能力。
(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五、专业定位(一)就业面向面向IT企业、大众传媒公司、党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对应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搭建与管理、动漫制作、影视后期处理等工作岗位,从事办公助理、硬件维修、设备调试、动画制作、网络布线、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
通过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理论与实践,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原理等基础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2.专业课程: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网页设计、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技能。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实习,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培养模式1.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
2.教与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四、实施步骤1.招生: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拔。
2.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生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
3.教学实施: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进行教学实施,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估等。
4.实验和实习:安排实验和实习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评估考核:每学期进行学生的评估和考核,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
6.实习与就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五、培养效果评估1.培养方案的有效性评估: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应具备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信息安全、网络、信息系统开发等
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领域的教学、
科研、设计、分析和开发工作;
2、本科生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综
合素质,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田的初级专业知识,有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企业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发挥
作用。
二、具体培养内容
1、学习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要学习的课程有:计算机
系统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安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计
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等。
2、实践环节:本科生参加实践教育,培养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
的实际操作、实际设计和实际开发的能力,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编程实践、实验室实训、实际工程设计等。
3、教学环节:本科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参加的教学环节包括课
内教学实验、综合设计实践、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论文、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三、培养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概述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针对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运维、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方案旨在通过全面学习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以满足我国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2.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应用和开发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1.1 数学基础学生将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数理基础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2 计算机基础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2. 专业课程2.1 编程语言学生将学习C、C++、Java等主流编程语言,具备编写、测试、调试各类程序的能力。
2.2 网络与通信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掌握网络构建、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2.3 数据库技术学生将学习数据库设计、SQL语言、数据挖掘等数据库技术,具备数据库管理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4 软件工程学生将学习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等内容,培养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
2.5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学生将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相关算法和工具,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环节3.1 实习实训学生将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毕业设计学生将进行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并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二)专业代码590101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毕业生(二)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行业,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常用软件,有较强的软硬件维护能力,具有初步的软件开发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网页设计和网上信息采集能力,计算机应用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一)素质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树立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
2、职业素质:(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职业素质;(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文理交融;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能力;个性鲜明、学有所长。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健康标准;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及开发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3、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4、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维护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三)能力要求1、通用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科技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能力;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职业能力:(1)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自学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2)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具有运用常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中小型项目软件)开发的能力;(4)具备计算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能力;(5)具备组建、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6)具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7)具备计算机软硬件营销的能力。
3、拓展能力:具备计算机硬件芯片级维修的能力;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程、装调能力。
五、就业面向(一)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适应如下岗位群:广告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维护维修、数据处理、网络管理与网站建设、网络搭建、智能综合布线、动漫设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维护咨询等岗位。
(二)就业范围1、企事业的工程技术服务部门;2、各类 IT 企业的网络工程部、软件技术支持部;3、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办公部门等。
六、培养模式(一)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计算机行业发展。
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
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具备计算机行业“双师”型教师资格。
坚持一个原则: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面向三大岗位:软件应用与开发岗位、硬件调试与维护岗位和网络建设与管理岗位;通过三个结合:教学做相结合;素质养成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1、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和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以够用为度,整合部分课程,将一些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是将课程按理论、实训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境教学等方式进行,使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进行,由专职教师与行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提高了目标达成率。
3、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坚持“行动导向”教学观,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4、校企结合、注重实战的“三段式”实践实训模式,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搞好实习、实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与计算机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逐步形成了以实战为目标的“一年级学习、二年级短期实习、三年级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实践实训模式。
使学生从专业认知、专业素养的培养直至主要专业技能的掌握都在计算机实践岗位环境中进行,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合,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
5、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将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重点考取计算机操作工(高级)、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等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在今后陆续增加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门类,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更加宽泛的上岗能力。
6、专业技能与非专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以锻造学生“能吃苦、能忍耐、能拼搏、能奉献、能合作”优秀品格为宗旨,不断推进高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非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打造出广为社会认可的毕业生品牌。
第1、2学期:完成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重点加强数学、英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设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习,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
第3学期:本学期开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互联技术、JAVA程序设计、FLASH 动画制作、工具软件等课程,采取课程实训与应用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完成网站的建设、能进行网络连接,并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第4学期:本学期开设LINUX操作系统、SQL数据库、ASP动态网站建设、计算机专业英语、故障检测与维修、综合布线等专业课程,课程采用课内实训与学期末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配置操作系统,进行数据库管理,掌握动态网站建设技术,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故障检测并维修,并进行网络布线;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5学期:本学期开设软件开发技术、3D MAX动画设计、网络安全等课程,并进行毕业设计;结合课程的集中实践教学,及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采取课程实训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方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完善及提升第6学期: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岗位相结合,巩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最终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七、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和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据本专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依据 IT 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剖析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能力,构建以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动画设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静态网设计与动态网站建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络互联、综合布线、网络安全及3D动画设计等课程。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及课程设置分析(二)职业能力课程开发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着眼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依据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效衔接;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和技巧;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1、职业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独立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工作,能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维护和管理,能独立进行局域网的规划与建设、能独立完成网络应用市场的开发、技术推广工作,能熟练运用常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中小型项目软件)开发,能独立完成软件应用市场的开发、技术推广工作,熟悉动漫设计流程,能独立完成室内、室外模型的制作,能够承担动漫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
2、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表2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八、培养进程人才培养进程见表3——表6。
(一)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表3 教学环节分配表(二)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表4 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注:+#表示课外活动上(三)专项实践进程安排表表5:实践、实习进程安排表(四)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6: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五)技能大赛与职业资格考试1、技能竞赛项目鼓励同学们参与课程技能竞赛和行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成绩优秀并获得竞赛奖项者,可获取技能奖学金并获得相应学分。
2、职业资格考试九、考核评价(一)课程考核提倡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
人文素养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50分,其中学生考勤15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作业完成等)占35分;职业能力课程的过程考核比例占50分,其中学生考勤10分,教学表现(教学纪律、学习综合表现、学习成果展示、作业完成等)占40分。
(二)专项实践考核1.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