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
预防疾病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接种疫 苗。通过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我们可以保持健康,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总结
通过本培训,您已经了解了卫生和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卫生的重要性、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常见细菌和病毒,以及预防措施。希望您能 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传播途径
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触传播等。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制定 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常见细菌和病毒
了解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对我们识别和预防感染至关重要。不同的微生物会引发不同的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 迅速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培训精华版
欢迎参加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本培训将为您提供关于卫生 和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让您了解其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细菌和病 毒。一起来学习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吧!
培训目标
通过本培训,您将能够:
1 理解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3 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
4 识别常见细菌和病毒
5 掌握预防措施

卫生的重要性
卫生是保护健康的基石。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可以预防感染疾病 和传播细菌和病毒。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区的福祉。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和病毒。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 周围,有些对我们有益,而有些可能会引发疾病。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是 预防疾病的第一步。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质量中心微生物检验员统一考试题答案部门:姓名:得分:一、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牛奶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小时。

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4、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的MPN是指(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

5、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中,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6、粪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也包括少量的(克雷伯氏菌)。

7. 胆盐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湟绿是(抑菌抗腐剂),可增强队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

8.大肠杆菌平板计数选择菌落数为(10—100)的平板,暗室中(360nm—366nm)波长紫外灯照射下,计数平板上发(浅蓝色)荧光的菌落。

7、夹膜对于细菌来说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鞭毛的功能是(借助鞭毛的转动而运动)。

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褐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一般认为(血浆凝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

9、甲基红试验方法,取适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36℃±1℃培养2d—5d。

滴加甲基红一滴,立即观察节ugo。

(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10、沙门氏菌生化试验中,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挑取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11、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色剂主要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复合染色剂)。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培训

为什么要洗手消毒?
污染手指的细菌中与食品卫 生有关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肠道菌。在健康人的鼻腔分布 较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指接 触鼻部或擤鼻涕时受到污染。食 品从业人员皮肤受此菌污染的占 30~40%。痢疾、伤寒、沙门氏 菌等肠道病原菌对手指的污染主 要是大便后所用卫生纸数较少。 卫生纸对折5次才能避免污染。食 品从业人员的手指大肠菌群检出 率高达50%以上。
4)生产人员的卫生
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200个/只手,大肠菌群 <1个/只手。 工作中不得吸烟、进食。 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手丢弃物品。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场所。参观、来访者,应符 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 安全 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 清洁度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4.手的清洗与消毒间,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8.虫害的防治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关键卫生条件:有毒化学物质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 有毒化学物质的贮存和使用 化学品库管理:设有警示标识、有效期 实验室化学品管理:专人管理、单独放臵/领用、使用记录、 有效教育训练防止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关键卫生条件:管理好患病或有外伤或其他身体不适的员工,他 们可能成为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愿 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痊愈后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病毒性肝炎 活动性肺结核 肠伤寒及其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及其带菌者 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皮肤病患者 手外伤未愈合者
7)生产工艺、设备 腐蚀 不卫生的设计 二次污染 (水…)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2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与患病人员近距离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3
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如口罩、手套等,减少微生物暴露和传播。
个人卫生的基本原则
定期洗澡
每天洗澡可以清洁皮肤,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滋 生。
正确咳嗽和打喷嚏
用纸巾或手臂遮挡口鼻,避免微生物通过空气 传播。
保持手部清洁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垃圾或动物后。
保持环境清洁
每天清洁家居和工作环境,减少细菌和病毒存 活。
预防微生物传播的措施
1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传染病,提高免疫力。
2 免疫
3 健康
微生物暴露可以增强免疫 系统,帮助身体对抗疾病。
某些微生物对人体有益, 如肠道微生物对消化和免 疫功能的调节。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洗手
正确洗手可以防止微生物传播,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刷牙
定期刷牙可以防止口腔微生物引 起龋齿以防止食物中毒。
寄生虫
一种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引起多种寄生虫病。
微生物的生命周期
1
增殖
微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快速增加。
2
休眠
某些微生物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以保护自己。
3
传播
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感染其他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致病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发各种 疾病,如感冒、肺炎、食 物中毒等。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 识培训资料
微生物是极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 的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制药人员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制药人员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制药人员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能够提升制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使其更加注重 药品质量和有效性。
培训能够加强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 全和权益。
防止交叉污染与疾病传播
制药人员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能够提高制药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微生 物知识,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和疾病传 播。
培训能够加强制药人员 对药品质量的重视,提 高药品生产的合格率, 提升制药企业的竞争力 。
制药人员卫生和微
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05
的实施
培训内容与方法
制药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包括制药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操作卫生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制药 人员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技能。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特性、生长繁殖及其与制药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使制药人员对微生物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微生物对制药过程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制药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和安全风险增加。
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在制药过程中可能会大量生长,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和药效。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在制药过程中会产生代谢产物,可能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微生物对制药设备的污染:微生物可能会附着在制药设备上并生长繁殖,导致设备损坏和药品 质量下降。
微生物控制与检测
微生物控制方法:消毒、灭菌、隔离等措施,有效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微生物检测技术: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检测,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 类。
微生物检测标准:根据不同环境和应用领域制定相应的微生物检测标准,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 和卫生质量。
微生物控制与检测的重要性:在制药、医疗、食品等行业中,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是保证产品质 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一、目录1、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基础)2、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危害)3、怎样控制微生物?1、微生物定义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

(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C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2.4个体小:小于0.1mm。

肉眼不可见;2.5适应性强,易变异;2.6代谢强,转化快。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3.1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温度变化不大(10-25°C)。

3.2水中的微生物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

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

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近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

卫生及微生物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的防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 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05
卫生及微生物的科研进展
微生物的新发现与利用
微生物组研究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肠道微生物组等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不断深入, 这些微生物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 能。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利用
益生菌和益生元是有益于健康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统称。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和益生元被发现并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以提高人体健 康水平。
• 个人卫生与食品安全: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勤洗手 、保持厨房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等习惯可以减少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此 外,正确的烹饪和储存方法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减少微生物的生长。
• 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政府 、学校和社区应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疫苗与抗生素:疫苗和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疫苗可以 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而抗生素则可以杀死或 抑制细菌的生长,治疗细菌感染。合理使用疫苗和抗生素是医疗卫生的关键之 一。
• 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通过监测微生 物的传播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公众的 健康。
空气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对空气中 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空气传播疾病的疫情。
04
卫生及微生物的防治与控制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法
利用物理手段如热力、紫外线、 微波等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基础知识与GMP卫生管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与GMP卫生管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与GMP卫生管理 培训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二、GMP卫生管理规定
三、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 度检查修订内容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 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 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黑曲霉
可引起烧伤病人皮肤感染 或真菌性肺部感染
青霉菌及其菌落
霉菌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是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孢子数量大,具一 定抗性,繁殖能力极强,一条菌丝可产生很多个孢子, 孢子又可生长发育为菌丝,所以洁净室一旦发生霉菌 污染,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否则扩散越广越难控制。
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1小时即被 杀死,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 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过氧乙酸则较敏感 。
变质、 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法规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第二十条: 凡在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包括清洁工和设备维修工)应当定 期培训,使无菌药品的操作符合要求。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 卫生和微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未受培训的外部人员(如外 部施工人员或维修人员)在生产期间需进入洁净区时,应当 对他们进行特别详细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 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 险。
法规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第三十条: 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 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相关的 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 程的执行。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 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 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卫生培训试题 (4)

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卫生培训试题 (4)

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卫生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空1分)1、乙醇消毒效果做好的浓度为() [单选题]A、30%B、50%C、75%(正确答案)D、95%2、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主要有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内毒素的耐热性极强,湿热灭菌法无法将其破坏。

[单选题]A、多肽B、脂多糖(正确答案)C、磷壁酸D、脂蛋白3、()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单选题]A、有性繁殖B、无性繁殖(正确答案)C、二分分裂D、孢子4、微生物共分为三类,非细胞型——() [单选题]A、病毒(正确答案)B、细菌C、真菌5、微生物共分为三类,原核细胞型——() [单选题]A、病毒B、细菌(正确答案)C、真菌6、微生物共分为三类,真核细胞型——() [单选题]A、病毒B、细菌C、真菌(正确答案)7、湿热灭菌是以()来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单选题]A、工业蒸汽B、饱和蒸汽(正确答案)C、过热水D、流通蒸汽8、F0值又称标准灭菌时间,指()℃下的FT值。

[单选题]A、105B、121(正确答案)C、128D、1329、干热灭菌的接受标准为() [单选题]A、微生物残存率小于10-6B、微生物残存率小于10-3C、内毒素下降6个对数单位D、内毒素下降3个对数单位(正确答案)10、A级洁净区沉降菌、接触碟、5指手套菌落标准为() [单选题]A、<1(正确答案)B、1C、5D、1011、B级洁净区沉降菌、接触碟、5指手套菌落标准为() [单选题]A、<1B、1C、5(正确答案)D、1012、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次合格试验。

[单选题]A、1B、2C、3(正确答案)D、413、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批。

[单选题]A、1(正确答案)B、2C、3D、414、干热灭菌时,灭菌柜腔室内的空气应当循环并保持(),阻止非无菌空气进入。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人类的健康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障人员健康与卫生,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成为必要的培训内容。

本文将基于微生物及人员卫生基本知识,介绍培训所需的内容。

一、微生物概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组成。

这些微生物无法肉眼可见,只能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观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土壤、水、食物等各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二、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1. 细菌:单细胞生物,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细菌有各种形状,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参与人体的代谢和消化过程;而另一些细菌会导致疾病,如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 真菌:多细胞生物,常见的有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并在适宜的环境下形成菌丝体。

真菌不仅可以分解有机物,还可以导致人类皮肤感染、过敏反应等疾病。

3. 病毒: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繁殖。

病毒对人类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如流感和艾滋病等。

4. 寄生虫:多细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繁殖。

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钩虫等,它们可以通过水或食物传播,导致人类的消化道疾病。

三、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了解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对于进行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等方式传播到其他人体表面、黏膜或体内,导致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1. 空气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尘或飘浮的微生物颗粒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微粒悬浮传播给其他人。

2. 飞沫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以飞沫的形式传播给其他人。

例如,麻疹和肺结核等疾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3. 接触传播: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传播给其他人。

例如,通过握手、亲吻等方式接触感染者可能导致传染性腮腺炎的传播。

微生物和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全

微生物和人员卫生基本知识培训资料全

特征
以土壤内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较肥活的土 壤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 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一只肮脏 的苍蝇,全身能携带5亿多个细菌,三对足能 粘附700万至1000万个细菌,可见微生物的 密集度之大.
特征
2.分布广泛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
物.在辽阔的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 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 量微生物存在.从炎热的赤道,到酷寒的极 地;从阳光强烈的万米高空,到终年不见 阳光的万米海底;从绿色无边的平原,到 荒芜人烟的沙漠;从冰雪高山到泥泞沼 泽,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踪迹.
尘埃、污物、棉绒、纤维以及我们的头 发及皮肤脱落物都是尘粒污染的潜在原 因.
临床资料表明:如药品被7-2μm的尘 粒污染了,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致 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 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指因微生物产生、附 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细菌得到了必要的养料、一定 量的水份和合适的温度,它们就能迅 速繁殖,它们繁殖的速度快得惊人.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水:从理论上来讲,微生物在纯水中是不能生长的. 但是,所有的各类水,不管怎样仔细地蒸溜或过滤, 总会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和盐类.正是这些 可溶性的物质可被微生物利用作为它们生长的养 料源泉.
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这就 是为什么我们药厂的卫生规程不仅必须仔细地控 制用于生产过程的水,而且要控制好如何正确地用 水来清洗我们的设备.
微生物污染
1.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源
微生物污染
养料: 1.碳和氮化合物、无机盐等 这些是细菌
营养所必须的物质. 2.气体 氧、二氧化碳和氮与细菌的生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共44张PPT)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共44张PPT)
➢ 生存环境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 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 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 繁殖条件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
沙门氏菌
➢ 污染渠道
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 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
球菌、类白喉杆菌

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
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
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 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
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 ④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
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
➢ ⑤适应性强,易变异(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微生物的分布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适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可分为 如下几类:
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 放线菌: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5%~30%。
人不体同微 洁➢生净物度污分级布别情的染况房间:药应有品足够的的压细差 菌:常见污染药品的细菌是一些生命力 较强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酵母菌:普通土壤中酵母菌含量很少。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酵母菌:普通土壤中酵母菌含量很少。
大肠菌群为枯人和动草物肠杆道中菌的常及居菌一,在一些定条霉件下菌可引,起肠道抵外感抗染。力弱的细菌一般不易造成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微生物的分类
(1)根据其进化水平和各种性状上的明显差别,可分为: ★原核类: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或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
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真核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等。
★非细胞类: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过滤器。如病毒和朊病 毒等。
9
大肠菌群
➢ 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 起肠道外感染。
➢ 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 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 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肉类、水产品、蔬 菜、药品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水、地面、 物体表面、人和动物的体表、粘膜等处均有存在。能在 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
➢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 毒引起的。有些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如流 感、艾滋病等)。
12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
大肠杆菌
弧状菌
链球菌
13
14
菌落形成单位(cfu)
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而形成的 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 团,常以cfu(菌落形成单位)为计数单位。
过滤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
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 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
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
➢ 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20
化学消毒法法: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

人员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人员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2020/3/26
11
一、人员卫生
法规要求
第三十五条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 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2020/3/26
12
摘下个人饰物:耳环、手表、戒 指、项链等 不得留长指甲
提醒:进入洁净区人员不得化妆, 否则需清洗去除化妆品
2020/3/26
13
一、人员卫生
人体是一个永不休止的污染媒介。
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份,是最
霉菌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有性孢子繁殖 (不常见)
2020/3/26
88
霉菌繁殖方式
2020/3/26
89
因为孢子繁殖是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孢子数量 大,具一定抗性,繁殖能力极强,一条菌丝可产生 很多个孢子,孢子又可生长发育为菌丝,所以洁 净室一旦发生霉菌污染,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否 则扩散越广越难控制。
2020/3/26
54
微生物的概念
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 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 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 通称。
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微生物, 必须经光镜或电镜放大几百倍, 乃至几万倍方能看到。
2020/3/26
55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主要包括细
菌、放线菌、真菌(霉菌、酵母 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枝原体、 衣原体与病毒等,还包括显微藻类 和原生动物。
2020/3/26
80
真菌:酵母菌
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 状和香肠状等。
结构:
2020/3/26
81
酵母菌
2020/3/26
82
酵母菌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芽殖(主要方式)、 裂殖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表面
表面包括:天花板、墙壁、地面、设备、容器、 工具或桌子; 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所有表面都包上一层含水的 薄膜。这层薄膜由于静电吸引而饱含尘埃微粒, 有很多时候,表面还覆盖一层油状物质,此层油 膜易受到尘粒污染。 表面因尘埃微粒和微生物由空气传播的回降而受 到污染。

人员卫生、微生物学知识 培训
主要内容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与制药 微生物的控制
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简单的说,微生物就是微
小的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甚至几万 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在地球的生物圈内无处不在,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表面
控制措施: 控制与选用合适的材质。 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规程。 合适的验证方法。 合适的维护保养规程。 合适的清场管理规程和清洁卫生制度。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人
人是最常见的传染源。事实上,人们常说,
人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份,最大的污染 源。为什么呢?一个原因,人体是一个永不 休止的污染媒介。当您每天来药厂上班时, 您也许随身将几百万细菌带入工厂。
特征
以土壤内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较肥活的土
壤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 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一只肮 脏的苍蝇,全身能携带5亿多个细菌,三对 足能粘附700万至1000万个细菌,可见微 生物的密集度之大。
特征
2.分布广泛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 在辽阔的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 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 量微生物存在。从炎热的赤道,到酷寒 的极地;从阳光强烈的万米高空,到终 年不见阳光的万米海底;从绿色无边的 平原,到荒芜人烟的沙漠;从冰雪高山 到泥泞沼泽,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踪迹。
特征
有些微生物能够在异常的条件下生存,例
如耐酸菌能在10%的硫酸溶液中生活,暗 热菌能在温度高达98℃以上的温泉中生活, 有的甚至在高达200~300℃的深海火山口 附近也能活动,嗜盐菌在含盐量高达 23%~25%的死海里,甚至30%的氯化 钠溶液中和盐块上存活,显然这是一般生 物所望尘莫及的 。
染提供了极好的源泉。耳环、戒指、项链、 手链能传播微生物污染。如果,一小片粉 或唇膏碎片落入一批产品中,则可能引起 严重的尘粒污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允许化妆和佩戴首饰 进入洁净厂房的原因。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
由人引起的污染也可能来自于生产过程
中出现的混杂和误差。 例如,当员工没有按照SOP进行工作时, 车间的污染程度将增加。 让产品容器不加盖地存放,将导致 产品污染。 清场不彻底将会引发尘粒污染、微 生物污染、混药等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指因微生物产生、附
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细菌得到了必要的养料、一定
量的水份和合适的温度,它们就能 迅速繁殖,它们繁殖的速度快得惊 人。
微生物污染
1.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源
微生物污染
养料: 1.碳和氮化合物、无机盐等
这些是细菌
营养所必须的物质。 2.气体 氧、二氧化碳和氮与细菌的生 长繁殖有密切的关系。 3.酸碱度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 酸碱度为pH7.2~7.6。
人员的发菌量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静止
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 人),躯 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 (min· 人),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 900~2500个(min· 人); 咳嗽一次的发菌量为70~700个 (min· 人),喷嚏一次的发菌量为4000~ 60000个(min· 人);
常见的微生物
3.真菌 真菌是体积最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微生物。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1小时即被杀 死。 分为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霉 菌
特征
1.种类繁多
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十分惊人的。一滴 水,一颗土粒往往都是一个微生物“社 会”。自然界已知的微生物就有10万种左 右。有人估计,这个数仅占自然界微生物 种类的1/10。
常见的微生物
1.细菌
细菌是能够独立地进行生长繁殖的单 细胞生物,种类很多,大小不一 。 根据其外形结构、大小、色泽、透明度、 粘稠度、边缘形状及其他特征来区别各种 不同的菌类。
常见的微生物
2.病毒 病毒是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没有细胞
结构,而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和营养物质进行生 长繁殖的原始生物。 平均大小只有0.1μm,比细菌约小10倍, 最小的病毒只有0.01μm,接近蛋白质分 子。病毒大多能通过滤菌器,故俗称滤过 性病毒。
人员污染的途径和方式
人的头发和皮肤 水滴 衣着
化妆品和珠宝手饰
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引起的混杂和误差
人体中的微生物

部位 皮肤 口腔 菌、
常见菌种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 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


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胃 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 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 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漂浮在空中,栖息于土壤各层,存 在于各类水域(海洋、湖泊、江河、 沼泽),附着于人和动植物体表或 体内,对人类和环境无时不在产生 巨大的影响。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
即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 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排 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后面的逐渐大而 高等 。 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
简单理解:当一个产品存在有不需要的 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
混淆、差错
混淆:由于无标识、标识不清或标识不明
显引起的物料混乱;
差错: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设备偏差造成
的不符合规定。
尘粒污染
尘粒污染: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
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 尘埃、污物、棉绒、纤维以及我们的头 发及皮肤脱落物都是尘粒污染的潜在原 因。 临床资料表明:如药品被7-2μ m的尘粒 污染了,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导 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 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种水滴既含有尘粒污染也含有微生物污染。 口腔是对污染最为敏感的地区。一次咳嗽 或喷嚏将把千百万个微生物引入工作环境 内。
衣着
从可洗涤的纺织物中,可能散发出棉绒和
淀粉粒。而从羊毛和其它松软的针纺织物 中也可能散落出纤维和磨损下的微粒。污 染也可能通过我们的鞋子进入工作场所。

化妆品和珠宝手饰
发胶、气雾除臭剂、香粉等,为微生物污
人的头发和皮肤
您是否知道:每分钟从人类皮肤中要散发
出约10,000个微生物?如果说,一小粒糖的 空间中能装载4亿个微生物,那么,您想想 看,在一股头发中可以容纳多少微生物呢? 我们的手,也有大量的微生物。此外,在 人们正常的日常活动中都接触大量微生物。
水滴
呼吸和咳嗽将产生出大量微小的水滴,这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有
些还是必不可少的。 微生物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 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酸奶、疫苗、酒类等等;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或动植物病
害,这些具有治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 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感冒、 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 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 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 失败、成品不合格、直接或间接对人类造 成危害的重要因素。
温度:
根据细菌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
为嗜冷菌、嗜温菌及嗜热菌。一般 病原菌的适宜温度基本与人类体温 相同,因而实验室培养细菌均采用 37℃。(霉菌25℃)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
空气 水 表面 人
不同环境中微生物量
环境 土壤 水 空气 人体皮肤 地板
微生物量
104-1010
10-104
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水:从理论上来讲,微生物在纯水中是不能生长 的。但是,所有的各类水,不管怎样仔细地蒸溜 或过滤,总会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和盐类。 正是这些可溶性的物质可被微生物利用作为它们 生长的养料源泉。 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这 就是为什么我们药厂的卫生规程不仅必须仔细地 控制用于生产过程的水,而且要控制好如何正确 地用水来清洗我们的设备。
微生物污染
水分: 细菌的生长繁殖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通过本身含有的许多酶系统,进行一系 列的生化反应分解转化成简单物质,然 后加以吸收利用。这种利用需要一定的 水分,先使营养物质溶解,再通过扩散 和吸收而达到的。同时代谢产物也靠水 的扩散作用而排泄,因此水是细菌生活 所不可缺的物质。
微生物污染
GMP与微生物
推行GMP目的:
防污染、防交叉污染、
防混淆、防差错。
污染、交叉污染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
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 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 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 响。(2010版GMP)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 发生的相互污染。
10-105
1-104
10-103
单位:个/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