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根据广大农村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出于职业的责任感,笔者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思考,摸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途径,切实提高了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我在全市选择十所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1 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
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厌恶学习,逃学、旷课。
2 人格问题。
多愁善感,害羞,自卑,粗心大意,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3 家庭问题。
留守学生父母角色暂时缺失的影响,破碎家庭,父母希望值过高,急于子女考上大学,跳农门。
4 社会与道德问题。
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弱者。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扭曲,考试焦虑,学习习惯不良,人格上自卑、胆怯,自控力差,竞争意识不强。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家庭环境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和成长的摇篮。
造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期望值过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大多农民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于是孩子从第一天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
这种过高的期望不仅不会给孩子应有的激励和促进,反而会变成家长浮澡心理和孩子无形压力的根源。
2、过分的溺爱与保护:有些家长对孩子只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在精神和道德上管束较少。
现在不少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还显得稚嫩,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惟命是从,而孩子对这种保护并不“领情”,因为“受不了”而走向极端的案例屡屡发生。
3、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父母角色的暂时缺失,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较大,看到身边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父爱或母爱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精品文档9页
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现如今,素质教育正在农村小学逐步普及。
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但是,时代的进步,媒体的活跃,很多小学生受到外界影响,心理产生扭曲,各种心理问题便渐渐产生,严重的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及时给他们心理上的疏导,便会减少消除这种现状。
但是,在农村许多学生的家庭状况比较复杂,缺少家长的关爱,同时,学校又不是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这种现状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1.心理健康的内涵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人的各方面机能能协调一致地协调运行,促使人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智力正常;体现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情绪适中;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要求;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积极地沟通。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逐步正确地评价自我;慢慢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具有一定的自制力。
二、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现对某市一所农村小学进行了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通过两个月的研究,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我通过仔细观察五年级二班37位学生的课上以及课后的各种表现,对每一个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建立了他们每个人的个人档案。
观察发现,班里有个男生,容不得老师说他,只要你批评他,他都会耍小脾气,叫他站起来,他不会有反应,就是想故意气你。
举例:一天中午,我去学生食堂看学生吃午饭,那个男生因为值日生没有给他发小勺,扔下饭菜就跑了。
我去教室叫他回去吃饭,他竟然来了句,我就是不吃了,我再也不吃学校食堂的饭了,然后转身就走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报告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整体健康状态。
在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1 心理问题现状据调查,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约为10%-20%。
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孩子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2 心理需求现状小学生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有一定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部分家长和教师仍存在忽视小学生心理需求的状况。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1 家庭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因素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 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育方式:合理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独立和责任感;- 父母心理状况:父母的心理状况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2.2 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因素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样重要。
主要包括:- 教育质量:优质的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校园氛围: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包括:- 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媒体影响:合理的媒体影响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网络安全:网络环境的治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3.1 家庭策略-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关注父母自身心理状况。
3.2 学校策略- 提高教育质量;-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深入研究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于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健康的教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成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加强社会支持和帮助等措施,有望有效缓解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究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的分析和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揭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加强社会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解决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未来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1.3 研究意义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个体层面来说,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甚至对其人格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研究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有助于及早发现并有效干预这些问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社会层面来说,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下面将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投入的不足,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教材、师资等方面相对落后,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其次,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
农村家庭多为农民家庭,家长大部分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对小学生心理成长的了解和关注,容易出现对孩子过度期望、过分纵容或者忽视的现象,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隐患。
另外,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较小的教育资源,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充足,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面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要加强农村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沟通,提高家长对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视度,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支持。
另外,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推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强化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推荐]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推荐]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更好地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报告对相关领域进行调查。
经过对部分小学生的横向分析,本报告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总结。
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学习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及学习效率都低于城市小学生,这是由于农村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差异造成的。
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低端学习氛围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而,小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情绪问题。
其中,抑郁症是先天性心理状况,容易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且很难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大多存在抑郁情绪,缺乏轻松的学习和休闲环境,难以释放情绪。
同时,放纵是农村小学生缺乏家庭熏陶,缺乏规范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被虚拟世界深陷其中,忽略了对孩子思想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放纵行为。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改善农村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觉,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和情感素质,确保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教育政策上,可以增加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制度,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落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工作,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其身心发展受到有力保障和全面支持。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共收集了来自不同农村小学的500份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7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情经常很愉快。
另外,78%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感到很开心,对于学习也有积极的态度。
2.社交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小学生存在社交问题,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很难与同学相处融洽,感到孤独。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相对闭塞的环境有关,缺乏交流的机会和资源。
对于社交问题的解决,我们建议学校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培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合作。
3.学习压力有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表现得比较紧张和焦虑。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与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较高有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约20%的学生认为家庭关系紧张,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相互理解。
三、建议和措施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向学校和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开展社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等,提供学生们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4.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和沟通。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将得到有效改善。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马小施内容摘要:我国为了推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几个问题:经费不足、硬件设备差、组织 体系不健全、观念落后、保障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师资等等。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学教育 2。
17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群体中 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的心理健康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已 有十几年的历史,而解决留守儿童 的心理问题也是我国发展农村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发展的必要前 提。
我国相关的教育指导纲要中也 有所表示: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 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 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 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 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对未 来的一段时期进行预知,农村中小 学在心理健康方面会受到更好的重 视,但在当下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的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 去解决,如何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 的解决并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与发展,需要将这个议题充分的探 讨与研究。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现状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 天,我国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的领域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我 国众多的教育家,对以下方面进行 了有效的分析与探讨,例如农村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农村中小学心 理健康的保障性条件现状中存在的 不足进行了探讨。
纵观这些教育家 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中,往往对理论研究较多却在实证 上很少有所涉猎。
为了进一步的将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 研究。
,本文基于对农村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现实的了解,结合已有的 研究文献,概述我国农村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交界处,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城乡融合,既有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又有农村的宁静和朴实。
在这样的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多种多样,如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困难等,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1. 学习压力大。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教育水平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孩子面临着学业上的挑战。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导致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2. 家庭关系紧张。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一些孩子在家庭环境下缺乏温暖和支持,使得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阻碍。
3. 社交困难。
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可能会遇到来自城市和农村不同背景的同学,这种文化差异可能给孩子们带来困扰,使他们在社交方面有障碍。
以上就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主要成因,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孩子们。
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2. 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
3.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
在学校内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加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指导者,学校可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学习成绩。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共同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本调查对市100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市1000名小学生,包括男性和女性,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班级等;第二部分涉及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压力源、情绪管理、社交问题等。
调查结果:根据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一、小学生面临的压力源1.学习压力:87%的小学生认为学习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源,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每天都有很多作业和课外班的学习任务。
2.家庭压力:62%的小学生表示家庭压力是他们的主要压力源,其中一些学生反映父母对成绩的要求较高,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补习班和课外辅导上。
二、小学生的情绪管理1.积极情绪:大多数小学生表示有比较积极的情绪,认为自己生活幸福、快乐,更多的小学生对家人和朋友表示满意。
2.消极情绪:10%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常常感到焦虑和内疚,有些小学生甚至表示自己有时候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小学生的社交问题1.人际关系:大部分小学生表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能够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然而也有一些小学生表示自己在班级中受到排斥和孤立,缺乏真正的朋友。
2.网络问题:约40%的小学生表示自己经常使用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平台。
其中一部分小学生表示曾经在网络上遭遇过不良信息和欺凌。
讨论和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一、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压力,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二、改善学校环境:学校应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积极性。
三、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现状分析1. 缺乏专业人员支持: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导致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农村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资源,如心理健康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设备等。
3. 家庭教育不足: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家庭追求物质生活,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导致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4. 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很难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5. 压力过大:由于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二、解决对策1.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3.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供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学校应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5. 减轻学生压力: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压力,开展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心理压力。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中的中小学生常常面临着不同于大城市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将探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1.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内容,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而在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也比较简单,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同时也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失落和无助。
2.传统观念束缚乡村地区的市民大多以务农为生,对于教育和学习的看法比较传统,很多人认为女孩子不需要去读太高的书,男孩子则应该多做农活。
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了限制,他们很难自我实现和发展,这种束缚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
3.家庭环境不稳定在城乡结合部,很多家庭生活条件不如城市的家庭,父母往往需要外出打工,显得比较忙碌,无法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有些孩子的父母常常酗酒斗殴之类的行为,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和压力。
4.文化交流不足城乡结合部的文化差异比较大,导致了交流不畅,乡村孩子容易感到自己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
在校内,乡村孩子可能被嘲笑穿着不够时尚或者不会说某种流行语言,这些都会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师资力量提高乡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注重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专业水平、教育态度,培养老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2. 引导家庭对孩子加强关注加强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增加亲子交流,通过更多的家庭活动来增强亲子关系。
鼓励父母多读书、多学习、多沟通,并倡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3. 调整教育模式尽可能多地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激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
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是必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总结出引起这些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现就靖远县刘川镇来窑村的两所小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我县于2018年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县域内农村的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发展仍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1)受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部分家庭转向城市务工,相应的一部分孩子也跟随家长进城上学,导致学校生源流失大,没有跟随家长进城的孩子则留守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
(2)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这些因素都阻碍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
本课题组成员一直在农村从教,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特殊的未成年人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身上。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阅历尚浅,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如果成长中缺少了父母的关注、陪伴和呵护,思想上、价值观念上得不到亲人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思想观念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留守儿童”问题是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调查目的农村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他们的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疏导,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容易出现焦虑、冲动、自卑、自责等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把他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找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三、调查对象针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对靖远县刘川镇来窑村的两所农村小学1—6年级的223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又对4—6年级114名同学进行了MHT测验,旨在从这些数据中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总结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出困扰小学生心理的因素,从而为在本四、调查步骤与方法我们调查采用收集数据、实地调查、分析原因、数据整理、综合研究、汇总数据、记录结果、撰写报告等步骤和方法。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了解小学上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过对我校360名小学生实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50份。
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一、前言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动其个性完善的教育。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还有到学校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即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
所以,为了农村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来研究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对象这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严格遵循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问卷方式实行。
在调查中,共抽查了三至六年级学生,共抽取360人实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样本为350人,男生190人,女生170人。
(二)方法我们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方面对学生展开问卷。
8个内容的标准分相加为总标准分。
得分大于65分,则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分别看8个内容的标准分,如果标准分在8分以上,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调查时让被试者按要求回答,对每一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评定。
三、调查结果(一)结果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按心理健康测验总分评定,360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 1.38%。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着儿童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会导致少部分儿童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2011年据湖北某部门的一次调查,有36.79%的农村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高于城市15个百分点,亟需引起社会关注。
一、当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案例一:李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农村家庭出生,父母期望值很高,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她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案例二:王某,小学六年级男生,家庭十分贫困,父母在外打工,将其寄养在县上的姑妈家。
因一次穿着受同学们的讥笑,开始偷东西卖钱,最后被群众当场抓获。
案例三: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优秀,但性格十分孤僻,几乎不与同学交流,最后得了抑郁症,被迫休学。
综合分析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个别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一心跳农门”,精神压力过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城乡二元化的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突破。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滞后于城市。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只占城市的二分之一。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幸福指数明显偏低。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使得不少农村儿童坚定了一个信念: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跳出农门。
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刻苦学习成了一切,虽然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使他们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儿童时代黯然失色。
没有任何业余活动、过度学习使他们的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受到了压抑,他们在学习重压下迷失了自我,成了学习的机器。
2、生活环境差,情绪恶劣。
我国大部分农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艰苦的生活致使农村儿童缺乏自主权、过度受限制。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意义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的条件下,教育界越来越强调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是家庭的支柱,工作繁忙,负担重,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与孩子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
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格局中生活,物质文化条件优越而少经受挫折。
但随着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结构增多,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中的留守儿童更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就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意愿低落,自我调控能力欠缺,逃学、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因此,当前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获得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调查方法和过程1.调查时间:2017年9月11日——2016年9月18日2.调查方法: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等方法3.调查对象:我们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在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3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4.调查内容:1、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5.实施步骤: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
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及目的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
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
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
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
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
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
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
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
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
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在我今年带的一年级学生中,至少有85%的家长不怎么问孩子是否完成了当天的课外作业,有10来个家长是从来不问,更谈不上检查了。
另外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们业余时间大多沉浸于搓麻将、“斗地主”,孩子的教育成就完全依赖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
2.4孩子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
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
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
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
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3、建议及对策
通过上述一些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引入系统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机制,探讨心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3.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学生人格
道德教育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深入孩子心灵的,应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的交往中。
首先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学生的德性规范。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播种习惯,收获品格”的系列活动。
要求学生从“管手、管脚、管嘴”做起,从“坐、立、行、说、吃、睡”做起。
其次,在多彩的才艺展示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及时总结反馈一周的各类信息,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之中;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踏上长征路体育竞赛”和参加农忙等活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热爱、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原来老师空洞的说教变成学生深切的感受。
3.2学校必须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和指导
这不仅是克服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病理现象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使家庭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对子女的要求要合理、统一,三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孩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的竞争。
我们虽然身在21世纪,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还停留在20世纪。
对于这些家长加强自身学习迫在眉睫,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唯一途径。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
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
3.3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铸就学生人生
小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
我们可以将班级宣言定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通过宣言明了自己的学习目的。
利用名人陈独秀、邓石如、邓稼先和“神五、神六、神七”成功上天等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从小立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鸿鹄之志。
每位教师要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明确“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办学方向,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爱国爱校,勤学勤教”的理念浸润学生,让书香弥漫校园,让学生得到熏陶。
3.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深学生城市化印象
学校要更多地开展校外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这些学生更多地接触城市社会,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守纪律,有秩序,讲卫生,快节奏是城市生活乃至于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而言,进工厂、政府机关参观,所见所闻在心灵上都会产生一种震撼,都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做一番思考、设计,会自觉地改正农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气,并愿意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上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4、小结
“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品格上是如春风般,润物细无声的。
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给祖国的花朵和幼苗以知识,还要给他们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对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失,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应该给以更多的关注,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的做到小学生的心坎上,使他们能够自信、自强、自律健全的发展,将来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