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 副本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 副本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首次记载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后脱,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清代,钱秀昌《伤科补要》最早记载采用屈髋屈膝拔伸法整复髋关节脱位。

4、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首先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医生。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脊柱中段损伤使用通木固定。

8、明代薛已《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骨伤科以八钢、气血、脏腑辨证为准则“气血学说”“平补法”。

9、最早记载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的诊断方法的文献《普济方.折伤门》。

10、元代李仲南《永类jin方》首创过伸牵引复位法治疗屈曲型腰椎骨折。

提出“有无粘膝”体征作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

11、《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的书籍。

还记载使用水银膏治疗外科感染。

12、《皇帝内径》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13、明代《金疮密传禁方》记载骨擦音作为检查骨折的方法。

14、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该书记载髌骨损伤分为骨折脱位两类,骨折分为分离移位和无移位两类。

15、我国最早记载骨折治疗施行内固定的医籍是《诸病源候论》。

16、将踝关节损伤分为内翻和外翻的医籍是《世医得效方》。

17、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伤血:血瘀、血虚、血脱、血热18、高足跟足弓指数大于31.19、掌侧屈腕肌是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20、磁共振检查中显示高密度的组织为脂肪,CT检查中显示高密度的组织为皮质骨。

21、致密骨岛一般可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为2-4cm。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1. 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

2.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5.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

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

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

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

7.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110°~140°。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12°~15°9. 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10. 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11.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单选 20*1=20 多选 5*2=10 填空 20*1=20 名解 5*4=20 简答 2*5=10 病案 2*10=20总论第一章:发展史(选、填)1.《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

2、《肘后救卒方》晋·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3、《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龚庆宣——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4、《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6、《洗冤集录》宋·宋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7、《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填)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一、中医骨伤科学问答1.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含义?明代薛己所著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功能失调,明确认识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对伤病的诊治,应从整体出发,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及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2.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包括有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等。

①气滞: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迸伤,或跌仆闪挫等,导致气机流通发生障碍,而出现气滞现象,其特点为外无瘀肿,自觉疼痛,范围广泛,痛无定处。

多见于胸胁部损伤。

②气闭:多见于严重损伤而骤然导致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

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烦躁妄动,面赤,牙关紧闭,目瞑尿遗等。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③气虚:是人体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不足或衰退的病理现象,系由伤损,或创伤后元气化源不足而致。

主要表现有疲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气短,心悸耳鸣,胃纳不佳,自汗,脉虚细无力等。

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的恢复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

④气脱:损伤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出现本元不固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有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促,大汗淋漓,脉微弱。

多见于颅脑损伤,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有大出血者。

⑤气逆:是因损伤而致内伤肝胃,可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

主要表现有嗳气频频,作欲吐或呕吐等症。

3.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热、血虚、血脱等。

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部损伤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  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骨擦音:是骨折两断端相互碰触而产生的摩擦声响。

在触诊时感觉到。

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对掌;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

肘后三角:肘关节有三个显而易见的骨性标志构成肘后三角,它们是鹰嘴突、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

伸直时三点处于同一水平线,屈曲时此三点为一等腰三角形。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可是脱位后的关节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脱位关节时,存在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的重叠、旋转、成角畸形愈合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变化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

网球肘:骨质疏松症:全身性骨质减少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骨折处有成角,形如请嫩的柳枝被折断。

骨盆挤压实验:骨盆挤压试验(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肘关节外翻携带角:肩周炎:有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查x线等排除骨性病变餐叉样畸形: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变后,在暴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刺激或哑婆婆脊髓(圆锥)、马尾、血管或神经根而产生的腰腿痛综合征。

多见30-50岁青壮年,男多女,劳力劳动者多。

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构成的内倾角,叫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

肩关节脱位,肩部呈“方肩”畸形。

肘关节后脱位,肘部呈“靴形”畸形。

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呈“餐叉样”畸形。

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出现内收、内旋和屈曲畸形。

“粘膝不能开”膝关节合并十字韧带断裂,抽屉实验阳性,合并测副韧带断裂,侧向应力实验。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S 单选20*1=20 多选5*2=10 填空20*1=20 名解5*4=20 简答2*5=10 病案2*10=20总论第一章:发展史(选、填〉L 《黄帝内经》一一系统全而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0《肘后救卒方》晋-葛洪一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龚庆宣一一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一一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一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卄折,脱位,内伤。

《洗冤集录》宋-宋慈一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一一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医宗金鉴-正竹心法要旨》淸-吴谦一一将正卄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件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填)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K 损伤的分类① 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 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勾慢性劳损③ 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 复发者。

④ 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眾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宜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柠折、脱位 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卄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爪缩性卄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髄损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輕a 逝。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卄干秤折。

持续劳损:单一长期弯腰引屈慢性腰肌劳损。

长期步行引起跖卄疲劳性卄折。

中医骨伤科重点

中医骨伤科重点

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颞颌关节脱位复位,论述开放性伤口早期处理重要性。

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骨伤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4.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5.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6.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7.急性损伤是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是指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损伤。

8.外伤四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9.病机:①气滞:多见胸部屏伤或挫伤。

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

②血瘀: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疼痛性质如针刺刀割,痛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10.肝主筋(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藏血,肾主骨。

11.颈部: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腰背部:直腿抬高试验;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膝部:挤压研磨试验。

12.骨伤初期:伤后1-2周内;中期:伤后3-6周期间;后期:伤后7-8周后。

——13.夹板固定适应证: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1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15.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中医骨伤学重点

中医骨伤学重点

中医骨伤重点名词解释:一、骨折特征:1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使断位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2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

3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

二、缺血性肌挛缩: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

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姑姑髁上或胫骨上端骨折。

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血液供应不足或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前臂或小腿肌群因缺血而坏死。

由于神经麻痹,以及肌肉坏死经过机化后形成瘢痕组织,肢体逐渐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可造成严重的残废。

三、脂肪栓塞:为少见而严重的骨折并发症。

成人骨干骨折,骨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脂肪侵入血流,形成脂肪栓塞堵塞血管,可以引起肺、脑等重要脏器或组织的缺血,因为危及生命。

四、坠积性肺炎:下肢和脊柱骨折,须长期卧床,致肺功能减弱,痰涎积聚,咳出困难,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老人常因此而危及生命,故患者在卧床期间应多作深呼吸,或主动按胸咳嗽帮助排痰,注意练功活动。

五、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定义: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临床三型:(一)伸直型比较常见,多发生儿童。

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掌心触地。

作用力顺肱骨传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转移于桡骨上端,迫使桡骨头冲破,滑出环状韧带。

向前外方脱位。

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成人直接暴力打击造成骨折,骨折为横断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多见于成人。

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横断或短斜型骨折,并突向背侧、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后外方滑出。

(三)内收型多发生幼儿。

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而桡骨头向外侧脱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收缩
轻划大腿内上 侧皮 睾丸上


轻划肛门旁皮 肤 肛门收

腹直肌 提睾肌
肛门括 约 肌
肋间神 经
生殖股 神 经 肛门神 经
T11 — 12 L1 — 4
S4— 5
3) 望远镜试验(Dupuytren 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88 4) 蛙式试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88 5) Ortolani 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P88 6) 髂胫束挛缩试验:髂胫束挛缩 P88 7) 髂坐线(Nelanton 线):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 P89 8) 髂骨连线(Schoemaker 线):一侧大转子上移。P89 9) 髂骨三角(Bryant 三角):一侧大转子上移。P89 (9) 膝部 1) 回旋挤压试验(麦克马瑞试验,Me Murray ):外侧半月板破裂。P90
神经
(2)
节段 定位 共 3 页
肌皮 C5— 7
神经
桡神

C6— 8
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P137
( 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P137
3、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P137— 138 (1)适应症: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 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 闭合伤口者;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 整复者。 (2)禁忌症: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难以固定的 骨折, 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伤肢远端脉 搏微弱,末梢 循环较差,或伴有动、静脉损伤者。
2、清代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骨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 提、推、拿、按、摩八法。 P7
二、分类与病因病机:
1、 根据损伤的主要范畴,骨伤病分为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四类。 P26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辨证诊断症状:一般症状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特殊症状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突出骨端(脱位)量度:量度主要是用带尺或量角器等来检查肢体的长短、粗细,以及关节活动度,判断损伤及预后的功能。

骨折1 定义:骨折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2外因:外来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力及慢性劳损)。

内因:患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特点及骨类疾病等。

3分类:闭合性、开放性(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不完全性、完全性(损伤程度)。

横行、斜形、螺旋形、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骨骺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裂纹骨折(骨折线的形态)。

稳固性、不稳固性(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4骨折段的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5骨折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延愈合或不愈合、迟发性畸形、泌尿系感染(结石)。

卧床三大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

6骨折的骨折:复位(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固定方法(骨折复位后,必须有效的、持续的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骨折再移位直至临床愈合。

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和持续牵引等)练功药物治疗(初期以消为主、中期以和为主、后期以补为主)上肢骨折(一)锁骨骨折锁骨位于胸壁的前上方,横架于胸骨与肩胛骨肩峰之间,使上肢与躯干发生骨与关节的联系。

骨折后局部有肿胀和压痛,扪诊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X线检查可确诊。

通常以非手术疗法治疗,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预后和功能均属满意。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骨伤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A. 中医诊断方法B. 中药的应用与疗效C. 骨伤的预防和康复D. 针灸治疗技术2. 中医骨伤科学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手段来诊断骨伤疾病?A. 脉诊和舌诊B. X射线和CT扫描C. 经络与腧穴诊断D. 中药煎剂的饮用3. 骨伤科学中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A. 推拿按摩和理疗B. 骨伤的手术治疗C. 膏药和熏蒸疗法D.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4. 骨伤科学中,骨折是最常见的骨伤情况之一,以下哪种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A. 肋骨骨折B. 半腓骨骨折C. 腕骨骨折D. 胫骨骨折5. 针灸在骨伤科学中的应用主要用于:A. 缓解疼痛和消肿B. 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C. 改善骨折后的功能恢复 D. 减少骨伤的再发风险二、判断题1. 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药的应用来实现。

A. 正确B. 错误2. 针灸在骨伤科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善伤口的愈合。

A. 正确B. 错误3. 麻醉在骨伤科学的手术治疗中是必要的步骤。

A. 正确B. 错误4. 骨伤科学中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骨骼锻炼来实现。

A. 正确B. 错误5. 骨伤科学的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物理疗法来促进康复。

A. 正确B. 错误三、填空题1. 骨伤科学中,骨折愈合的主要过程包括___、___、___、___等阶段。

2. 针灸治疗骨伤时,常用的穴位有___、___、___等。

3. 骨伤的康复护理包括___、___、___等方面的工作。

4. 骨伤科学中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___、___、___等方式来实现。

5. 骨伤科学的研究对于人们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意外伤害有着重要的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医骨伤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2. 针灸在骨伤科学中的应用有哪些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

3.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要素。

4. 骨伤科学的康复护理包括哪些内容?请列举出至少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就是指2~3周内得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就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得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得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得髂嵴。

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撘肩试验(Dugas‘sign)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撘肩试验阳性。

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这一特定得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得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 McMurray‘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Drawer test)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1、内治法分期: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与“消法”,治血与理气兼顾。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2)中期:伤后3~6周,多用“与法”与“缓法”,与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与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与“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2、夹板固定(重点)一、夹板固定得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得外部作用力②肌肉收缩得内在动力二、夹板固定得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得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得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得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三、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即扎带得拉力为800g左右,此松紧度最适宜。

四、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伤肢得血运情况,特别就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屈伸活动障碍并伴剧痛者,应及时处理。

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得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因复位继发性损伤,局部损伤性炎症反应,夹板固定后静脉回流受阻,组织间隙内压有上升得趋势,可适当放松扎带。

以后组织间隙内压下降,血循环改善,扎带松弛时应及时调整扎带得松紧带,保持1cm 得正常移动度。

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就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就是在2周以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得功能锻练,并将固定后得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取得患者得合作,方能取得良好得治疗效果。

⑦夹板固定时间得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得具体情况而定。

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五、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骨圆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得作用。

1)股骨髁上牵引:①适用于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与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②进针方向:穿针时一定要从内向外进针,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③穿针部位:股骨下端前后得中点2)胫骨结节牵引:①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

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重量3-5kg。

②穿针部位:胫骨结节顶之下两横指处,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

③进针方向: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3)跟骨牵引适应症与进针方向:①适应症: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②进针方向: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骨得正常生理弧度。

4)骨盆悬吊牵引(骨盆布兜悬吊固定)得适应症:耻骨联合分裂、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

第五章、创伤急救1、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急救得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3、创伤救护得步骤: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并积极预防与治疗休克等并发症。

4、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固定,搬运。

1)心肺复苏术:心搏骤停得判断:意识丧失与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骤停往往与心脏骤停相继或同时发生。

2)心搏骤停急救:心前区拳击,心脏按压。

3)呼吸骤停急救:口对口呼吸,加压人工呼吸4)止血方法:①4指压止血法:在伤口得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得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在局部得骨骼上,紧急时可隔着衣服压迫。

此法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得大出血急救。

②4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得有效止血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得静脉出血,常用有绷带,三角巾与急救包三种。

进行止血时,应先将肢体抬高,包扎范围超出伤口2-3横指,使用绷带包扎止血时要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包扎。

③4止血带止血法:分橡皮条止血带与气压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动静脉出血。

绑止血带部位:上肢上1/3处,大腿中上1/3处。

止血带上好后要标明时间,一般1h左右放松一次。

5)包扎:常用得包扎器材有绷带,三角巾,多角带等,包扎完毕后应检查远端肢体血运就是否正常。

6)固定:现场救护中,对可疑骨折得伤员必须做可靠得临时固定,其目得就是减轻伤员骨折端得疼痛,预防发生疼痛性休克;同时限制骨折端得活动以免发生新得损伤。

①6临时固定得范围:骨折上下两个关节。

②6开放性骨折救护顺序:先止血、包扎后固定骨折肢体。

③6固定器材: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

7)搬运:①轻伤员:搀扶、抱扶、背负;重伤员(脊柱骨折【硬板搬运】,昏迷,气胸):平卧式搬运法。

②运送时多采用帆布担架,一般以仰卧位运送,昏迷伤员取俯卧位。

脊柱骨折伤员用木板担架运送。

5、清创术时机:伤后6~8小时内得伤口经彻底清创后可一期缝合战伤及火器伤除外;伤后8~24(或超过24消失)得伤口,如果尚未感染,配合抗生素有效使用仍可清创6、创伤性休克得定义:机体遭受严重得创伤,导致出血与体液渗出,使有效循环量锐减,激发疼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微循环衰竭、急性氧代谢障碍与内脏损害为特征得全身反应综合征。

7、创伤性休克得诊断要点:1)病史:明显与较重得外伤史,如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挤压与火器伤。

2)症状体征:①意识与表情;②皮肤:苍白湿冷口唇紫绀;③脉搏:100~120次每分,心力衰竭时脉微欲绝;④血压降低;⑤呼吸困难或发绀;⑥尿量减少⑦中心静脉压(CVP)降低8、创伤性休克得治疗原则:积极抢救生命与消除不利因素得影响,补充血容量与调整机体生理功能,防治创伤及其并发症,纠正体液电解质与酸碱度得紊乱。

9、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得定义:(重点)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就是因各种原因造成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力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与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而出现一系列得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常发生在小腿、前臂,多见于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1)临床表现: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得局部症状①疼痛:局部疼痛就是本综合症得最早且唯一得主诉。

初期以疼痛麻木与异样感为主,疼痛性质为患肢深部广泛而剧烈得进行性灼痛,不因骨折固定或服用止痛药而减轻,被动牵拉痛。

晚期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丧失而无疼痛。

②皮温升高:潮红肤温升高;③肢体肿胀: 患肢明显肿胀,张力高,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④苍白或发绀:早期可出现发绀,大理石花纹,肿胀,按之硬实等,晚期由于动脉关闭出现皮肤苍白;⑤感觉异常: 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消失;【神经对缺血最敏感,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得麻木,过敏与迟钝,尤其就是两点辨别觉得消失及轻触觉得异常。

】⑥肌肉瘫痪:受累肌肉肌力减退,活动无力,进而功能逐渐消失,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⑦无脉:早期尚可患肢远端脉搏与毛细血管充盈,后因肿胀组织内压升高或主干动静脉损伤可引起无脉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