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3蒸发》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2)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2)

13 蒸发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生活资源和现有材料自行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交流。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感觉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描述:一、激趣导课:师: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你们平时喜欢不喜欢玩水呢?生:(齐声)喜欢!师:好!让我们一起把小手伸进水里,(师生同做)取出来,(示范甩一下手)注意观察!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呆一会儿)生:手上的水变干了。

生:手上的水慢慢消失了。

(学生进行交流、猜测)引出蒸发现象。

二、探究活动(一)认识什么是蒸发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学生交流。

如:洗手、洗脸、洗澡时,身体上的水没擦干净也会变干;在擦桌子、玻璃时,水会变干;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晒的衣服都会干;拖地或往地面上洒的水,一会也变干了;新鲜蔬菜放一天后会发蔫;降在地上的雨水会慢慢变干;等等。

总结:水变成水蒸气发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叫做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二)探究蒸发吸热洗手、洗脸、洗澡时,身体上的水没擦干净也会变干。

课件显示游泳者上岸的图片,教师提问:从游泳池出来后,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冷?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初步认识到水分从身上蒸发时,会从身体上带走一部分热量。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准备一支温度计,用棉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先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说明是室温。

让学生猜测:如果把其放入酒精中,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测后,教师把包有棉花的温度计放入水中,并让代表同学读出示数,说明示数变化的原因,即酒精的温度。

继续让学生猜测:如果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来,示数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测后,教师把温度计拿出来,让代表读出示数,并说出示数的变化。

交流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原因: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蒸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蒸发现象及其需要从周围吸热的条件,认识影响蒸发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研究、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水蒸发快慢的条件,知道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教学难点:知道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教学准备:两只相同的汤勺、蜡烛、火柴、玻璃片、胶头滴管、砂布、盐、支架、钉子、杯子、双面胶、弧形纸片、木棒(长一些)、细线、铁丝、瓶盖、细沙、吊线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用湿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字,请同学们观察,字消失后,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水消失的现象。

教师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液体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一种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水蒸气,还有一种是固体状态。

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二)水跑到哪里去了1.观察蒸发现象教师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与蒸发有关的现象。

2.研究“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教师出示图片: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岸后觉得冷,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用实验来验证学生的想法。

教师出示材料:温度计、棉花、水,让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学生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计时,并做好记录。

学生整理记录,交流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结论:包有棉纱的温度计的温度会下降,是因为棉纱上的水蒸发引起的,这说明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汇总交流结果,加深学生对蒸发现象及其需要吸热的理解。

如何加快水的蒸发速度有时候,我们需要穿上衣服,但衣服还没有干透。

为了让衣服干得更快,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例如,让风吹过衣服,或者用热空气烘干。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四单元《13. 蒸发》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四单元《13. 蒸发》   青岛版

《蒸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对《蒸发》这课的目标确定为: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认识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影响快慢的因素。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水平,立足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和智育双向目标。

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如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等。

为此,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水循环》单元,本课是起始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三年级认识水一课的基础上的,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水的性质,但是对水蒸气的认识有错误,通过了解,有的同学认为水蒸气是“白气”。

学生对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的了解较少,对加快蒸发的方法比较熟悉。

因此本课应该紧密联系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蒸发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 知道蒸发的定义及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3. 知道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4. 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

5.掌握加快蒸发的三种方法。

6.了解蒸发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和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研究蒸发吸收热量和加快蒸发的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准备:课件、翻页笔、3个材料筐2.学生分组准备:材料筐1:包纱布的温度计、烧杯、水、支架材料筐2:酒精灯、火柴、蒸发皿、试管夹、滴管、烧杯、水材料筐3:扇子、宣纸、滴管、烧杯、水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火眼金睛找不同”,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左边和右边两张图,哪里不同?生回答。

(预设:水的多少不同)师评价: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很强,火眼金睛的游戏就到这,我们开始上课吧!一、游戏导入,引出蒸发定义。

《蒸发》教学设计

《蒸发》教学设计

《蒸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蒸发是水的三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水的蒸发,为进一步学习水的三种状态奠定了基础,从而明确气体、液体、固体的转变过程。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讨论探究、思考、交流等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水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情分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挥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蒸发和水蒸气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甚至有些同学都能说出这两个科学名词,但是真正水蒸气是这么样的,以及蒸发的其他知识,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

本节课就是通过对生活经验,亲身体验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到蒸发现象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知道水蒸气的特点,知道加快蒸发的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利用现有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合作探究,对要探究的主题提出相关的问题,做出猜想,根据猜想制定简单的探究方案,能利用感官搜集证据,能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得出结论。

3、科学态度目标: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乐于倾听不同意见,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蒸发与人的密切关系,并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利用现有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合作探究,对要探究的主题提出相关的问题,做出猜想,根据猜想制定简单的探究方案,能利用感官搜集证据,能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师:课前观察: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通常妈妈把洗好的衣服晾晒在哪里?并思考,衣服过段时间就干了,这是为什么呢?(生回答)衣服中的水真的消失不见了吗?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同学们平时喜欢玩水吗?生:喜欢师:好,我们一起把小手指伸进水里,沾一点水涂抹在手背上,注意观察,说说你的发现生:手上的水慢慢消失了师: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水在黑板上写“水”)仔细观察,又有什么发现?生:水不见了师:同学们看到手背上的水没有了,黑板上的水也消失了,看到这两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黑板上的水和手背上的水怎么变干了生:水上哪去了,是不是跑到天上了2、师:你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它们确实跑到天上去了,我们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板书:水液体)它跑到空气中去了,就说明它变成了气体,(板书:气体)这种气体我们叫它水蒸气(板书:水蒸气)但是同学们,在水变成气体的过程中你们看到了吗?闻到什么味道了吗?那水蒸气的特点你能试着说一说吗?生: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一样,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蒸发)【通过这两个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3、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蒸发现象呢?小组讨论回答(图片)生雨过天晴,地上的水干了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同学们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都是蒸发现象。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蒸发》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蒸发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水蒸发快慢的条件,知道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教学难点:知道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三、教学准备两只相同的汤勺、蜡烛、火柴、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砂布、盐、支架、钉子、杯子、双面胶、弧形纸片、木棒(长一些)、细线、铁丝、瓶盖、细沙、吊线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用湿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字,请同学们观察,字消失后,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你也能让水消失吗?伸出你的手轻轻沾一点水,在手背上划一下,认真观察,仔细体会。

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水真的消失了吗?教师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液体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一种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水蒸气,还有一种是固体状态。

一年四个季节哪个季节没有蒸发现象发生?一天24小时哪个时间里没有蒸发现象?所以,蒸发现象需要在什么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吗?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板书课题:《蒸发》(二)水跑到哪里去了1.观察蒸发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关蒸发的现象?学生讨论交流。

2.研究“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出示图片: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岸后觉得冷,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出示材料:温度计、棉花、水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用棉纱将一只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取出来,停留在空中,同学们猜一猜,温度计的温度会有变化吗?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学生做出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注意计时,并做好记录。

学生整理记录,交流结果。

蒸发优秀教案

蒸发优秀教案

蒸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蒸发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3. 认识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2. 难点:运用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晾晒衣服、出汗等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中水分是如何消失的吗?
2. 新课呈现
讲解蒸发的概念: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实验演示: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将其中一块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水的蒸发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蒸发速率越快。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速率越快。

空气流动:空气流动越快,蒸发速率越快。

湿度:湿度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3.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蒸发的概念、特点以及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蒸发的原理。

4.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蒸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物理知识的应用,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13《蒸发》教学设计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13《蒸发》教学设计

《蒸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蒸发》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水循环》单元里的第一课时。

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不断丰富。

本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对蒸发现象有了正确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图引导学生将蒸发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

同时提示学生准备课堂研究中用到的基本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本环节有两个活动,活动一:水跑到哪里去了?首先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小镜子上的水不见了,手变干了,衣服变干了,思考“水跑到哪里去了”,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分析体验,得出科学结论。

最后再做个小实验,探究水蒸发时是否会吸收热,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出运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科学现象。

活动二: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呢?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使水加快蒸发的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有更大的空间。

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学会控制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认识到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制作“晴雨计”。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高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调查水的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蒸发现象,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蒸发现象,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之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生分析】水蒸发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它,也很容易忽视它。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名称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蒸发的过程,如水会慢慢减少,变成水蒸气等。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3蒸发》word教案

青岛小学科学四上《13蒸发》word教案

13蒸发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如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等。

为此,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水循环》单元,本课是起始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和有关的内容标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善于观察和发现,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敢于对蒸发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学会采集数据,学会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尊重证据。

整个探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

2、热水袋、酒精灯、温度计、棉纱、烧杯、瓷盘、试管夹、风扇、三角架、火柴、水、方块布,两个记录表,针管,铁架台。

学生准备:1、课前观察:课前搜集蒸发的图片、资料。

2、观察湿衣服是怎样变干的?小镜子、抹布、秒表。

分组活动材料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老师为大家爱带来一段动画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学生看视频)谁来解释一下水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少了?(学生猜想回答后开展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看一段水蒸发的视频动画,并鼓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

]二、亲身体验,认识蒸发现象1、观察:(1)、用湿抹布擦一下镜面。

蒸发教学设计

蒸发教学设计

蒸发教学设计一、引言蒸发是物质由液态过渡到气态的过程,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化学、地理等科学学科中,蒸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无论在理论或实践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做好蒸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知识背景在开始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有必要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简要的回顾。

在此部分,可以回顾学生所学的关于相态变化、分子热运动和气液平衡等方面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目标1. 理解蒸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3. 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学生对蒸发现象的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1. 教学内容(1)蒸发的概念和过程: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到气态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分子从液相逃逸进入气相;(2)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介绍温度、湿度、气流和表面积等因素对蒸发速率的影响;(3)蒸发实验:设计蒸发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蒸发现象,进一步理解蒸发的概念和过程,以及速率受何种因素影响。

2. 学习活动(1)概念讲解与交流:教师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和示意图对蒸发的概念和过程进行讲解,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温度、湿度、气流和表面积等因素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每个小组根据指导问题,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并记录结果;(3)实验讨论和展示:每个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和解释,分享彼此的发现和体会;(4)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在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对学生进行评价;2. 小组展示评价:评价小组在展示中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解释能力;3.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合作过程中展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4. 学习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的综合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青岛版小学科学《蒸发》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蒸发》优秀教案
2、水蒸发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调查一下水的蒸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板书设计
加热
20.蒸发 通风
加大面积
水吸热水蒸气
6、汇报交流:对,水蒸发需要吸收热,(教师板书:吸收热)所以当水从我们手上蒸发时带走了我们手上的热量。所以我们的手才会感觉有些凉。
7、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说明了蒸发吸收热?(学生交流)
(洗澡、从泳池出来、夏天地面洒水、天热时用水洗洗、海边冬暖夏凉)
8、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蒸发吸热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知道高烧病人除了打针吃药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段帮助退烧。如:用温水、酒精擦拭身体;将病人的衣服解开等。这么做有什么依据?(学生交流)
(仙人掌、晒粮食、晒衣服、摇扇子、晒地瓜干、干手器、烘烤衣服、天热时抖衣服、脱衣服、洗头后用吹风机吹头发)
(三)总结概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气象台每天都用仪器对天气进行观测。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制作天气预报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74页的制作方法,也来完成一个简易的“天气预报器”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瓷盘、量筒、火柴、水、记录单
教师准备:酒精、酒精灯、水、镊子、瓷盘、火柴、纱布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同学们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4、小组交流实验方案,提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注意水的恒定不变)
5、小组内实验。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6、展示交流,得出结论:提高水的温度、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面上的空气流通都可以使水蒸发的更快。

《蒸发》科学教学设计

《蒸发》科学教学设计

《蒸发》科学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设计:《蒸发》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蒸发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蒸发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蒸发的定义和特点。

2. 蒸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蒸发活动的事实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杯热水并问学生:为什么热水会慢慢消失?学生进行思考后回答。

2. 概念解释和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教师向学生讲解蒸发的定义和特点,例如蒸发是指液体表面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并且蒸发速度与液体温度、液体面积、湿度等因素有关。

3. 实验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要求:材料:两个相同的杯子,相同大小和形状的水杯,水步骤:a. 在两个杯子中分别倒入相同温度的水,水的温度可用温度计测量。

b. 将一个杯子放在室内,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光下。

c. 观察和记录每个杯子中水的蒸发情况,包括时间、蒸发速度等。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a. 在哪个杯子中水的蒸发速度更快?为什么?b. 蒸发的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5. 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蒸发的定义和特点,并核对实验结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蒸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6. 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或解答题目,以检验学生对蒸发的理解程度。

7. 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小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答题情况。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其他液体的蒸发现象,例如水槽中的水、湿衣服的干燥等,以丰富对蒸发的理解。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水的沸腾和汽化现象,与蒸发进行比较分析。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蒸发》教学设计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蒸发》教学设计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蒸发》教学设计作者:盛学君许兰金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30期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看问题的意识。

2.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机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1.关于蒸发现象及其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实验材料:温度计、纱布、电子表、酒精灯、三脚架、小毛巾、电吹风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蒸发现象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很多同学都喜欢玩水,你们喜欢玩水吗?你们是怎样玩水的?生:(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中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所以我们要保护水源,节约用水。

师:其实老师也喜欢玩水,看老师是怎样玩水的(用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注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字怎么看不见了?生:谈自己的猜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做完后谈一谈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右手指蘸一下水,甩一甩(教师示范),然后在左手背上抹一下,吹一吹,仔细观察,稍等一会儿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好,停止!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水跑到哪里去了?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板书课题13.蒸发)教师强调“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蒸发现象?二、研究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在蒸发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游泳上岸后,浑身打颤的图片)想一想,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岸后觉得冷,这是为什么?生:学生讨论,提出猜想(水在蒸发的时候可能吸收周围的热量,教师适时板书:蒸发吸收热量)。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水循环 13蒸发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1)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水循环 13蒸发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1)

蒸发【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如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等。

为此,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水循环》单元,本课是起始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用蒸发的初步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能会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领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教授法电教法【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瓷盘、量筒、火柴、水、记录单教师准备:酒精、酒精灯、水、镊子、瓷盘、火柴、纱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活动一:认识蒸发:1、(师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同学们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2、你也能让水消失吗?来,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沾一下水,在手背上划一下,认真观察,仔细体会。

(学生动手实验)3、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水真的是消失了吗?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蒸发。

(板书课题:蒸发)4、生活中哪些现象也是蒸发?(学生交流)5、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说蒸发具有哪些特征?(学生交流)6、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板书:水-—水蒸气,)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液体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板书:液体),一种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水蒸气(板书:气体),还有一种是固体状态。

一年四个季节哪个季节没有蒸发现象发生?一天24小时哪个时间里没有蒸发现象?所以,蒸发现象需要在什么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吗?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13. 蒸发-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3. 蒸发-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3. 蒸发——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蒸发的基本概念及蒸发的原因。

2.让学生理解水的周期变化和蒸发在其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蒸发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1. 蒸发的概念与原因1.介绍蒸发的概念和原因。

让学生了解到蒸发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水分子在加热或风力作用下将水转化为蒸汽释放到空气中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水里的微小分子的状态,为后续讲解做铺垫。

2. 水的周期变化与蒸发的地位1.让学生了解水的周期变化,从过去的循环认识到现代的平衡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水的消失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为水蒸汽,进入到水循环中的下一个环节。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蒸发在水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讲解其对水循环的重要性。

3. 蒸发过程中的相互作用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环境对水蒸气的影响。

将一部分水放在明亮的地方,另一部分放在阴暗的地方,让学生观察是否存在蒸发差异。

2.讲解蒸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

蒸发水分子在受热和受风力作用下变化时,空气也因此发生变化,形成某种大小的“气泡”,这种气泡叫做“水气”。

教学方法1.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让学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现象并归纳总结。

资源准备1.小量水和容器作为实验材料。

2.讲师课件或板书资料。

师生互动1.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实验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同时学习。

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总结1.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深入学生了解蒸发的常见现象。

2.引导学生对自然中存在水循环和蒸发过程进行思考,并了解环境对蒸发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蒸发的基本概念及其发生的原因,接触并了解到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蒸发教案[新]

蒸发教案[新]

蒸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蒸发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蒸发的影响因素;3.理解蒸发与水循环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蒸发的概念和特点;2.蒸发的影响因素;3.蒸发与水循环的关系;4.蒸发实验。

三、教学重点1.蒸发的概念和特点;2.蒸发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蒸发与水循环的关系;2.蒸发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循环的过程,引出蒸发的概念。

2. 讲授1.蒸发的概念和特点: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分子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从液体中脱离出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的特点是:速度与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

2.蒸发的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蒸发速度。

3.蒸发与水循环的关系: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蒸发,水从地面、海洋等水源蒸发到大气中,形成云和雨,再回到地面,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完成水循环。

3. 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蒸发速度的变化。

2.实验材料:水、容器、温度计、风扇、湿度计等。

3.实验步骤:1.将相同温度的水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中;2.在不同条件下观察蒸发速度的变化,如: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湿度等。

4.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条件下蒸发速度的变化。

4. 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条件下蒸发速度的变化原因;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蒸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2.课堂表现;3.课后作业。

八、教学资源1.实验室设备;2.教科书;3.PPT。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蒸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蒸发的影响因素,理解蒸发与水循环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蒸发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很多风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如蒸发、沸腾、凝结现象等。

为此,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水循环》单元,本课是起始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胜利的欢乐,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和有关的内容标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善于观察和发现,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敢于对蒸发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学会采集数据,学会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尊崇证据。

整个探究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体验到探究的欢乐。

教学目标
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崇证据;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喜悦。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

2、热水袋、酒精灯、温度计、棉纱、烧杯、瓷盘、试管夹、风扇、三角架、火柴、水、方块布,两个记录表,针管,铁架台。

学生准备:
1、课前观察:课前搜集蒸发的图片、资料。

2、观察湿衣服是怎样变干的?
小镜子、抹布、秒表。

分组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为大家爱带来一段动画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学生看视频)
谁来解释一下水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少了?
(学生猜想回答后开展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看一段水蒸发的视频动画,并鼓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

]
二、亲身体验,认识蒸发现象
1、观察:
(1)、用湿抹布擦一下镜面。

(2)、往手背上滴一滴水并抹开。

耐烦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交流:请你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

想一想水跑到哪里去了?
3、归纳: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4、交流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师引导并归纳: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板书.(注意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结论进行对照,修正自己的解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水跑到哪儿去了”这一问题,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试着对水的蒸发现象作出解释,并对照教科书关于蒸发的描述修正自己的解释,体会到科学概念的描述要严格。

]三、动手实验,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1、讨论:在水蒸发时又会有什么风趣的现象呢,你知道吗?想知道吗?(出示课件):
洗澡后,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水蒸发时会伴随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
实验: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滴上少许水,观察温度是多少。

然后让温度计支架上,耐烦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4、小组实验
5、交流: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知道温度计液泡及周围的热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说明了蒸发时伴随着什么现象发生?
6、小结;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板书:吸热)
7、联系生活:当病人发高烧时,常常用湿毛巾擦拭皮肤或在额头上敷上湿毛巾,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设计意图:学习运用证据进行逻辑推理,作出解释,体验科学探究运用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
四、设计实验,怎样才能使水蒸发的快一些
1、谈话: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我们能不能想办法使水蒸发得快一些?请各组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脑筋,想出尽量多的办法,组长同学负责记录大家的高招妙招。

2、学生分组讨论、猜想。

3、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依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可以请各组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或自己准备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想一想怎样证明给大家看。

注意设计对比实验时所用的水量都要相等。

组内同学都商量意见一致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4、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注意事项:控制变量、分工合作、认真观察)
5、交流:展示实验方法和结果。

6、小结: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得快一些。

7、联系生活:三幅图中的哪件衣服先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自主设计加快蒸发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想尽量多的方法,哪怕是异想天开的。

着力强调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确凿的结论的得出必须依靠科学的实验方法。

]
五、解放活动
1、生谈谈水的蒸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教师出示蒸发得利于弊的图片,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蒸发。

六、拓展活动
课下同学们依据今天的知识参考53页也做一个晴雨计。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是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具有两重性;指导学生将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在课外继续进行动手制作,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现现代教育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永远兴趣。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3蒸发
唐口中心小学刘同娟
2014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