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影像学

合集下载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

结果:18例GIST发生于胃11例,小肠6例,大肠1例。

单发15例,多发3例。

所有患者共22个病灶,肿瘤长径为1.5-11cm,增强扫描动脉期14病灶均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

8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内部囊变、坏死无强化。

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胃肠间质瘤的大小、密度、形态、边界及强化情况,对于胃肠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标签: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常见的原发于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为KIT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过度增殖形成,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异源性肿瘤[1],最常见于胃(50%-70%)和小肠(25%-35%)[2]。

GIST良、恶性的准确界定在临床上依然很难[3]。

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GIST病灶的大小、部位及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18例,其中男12 例,女6例,年龄23~81岁。

临床表现:腹痛6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部包块4例,贫血2例。

病程5d-3年不等。

1.2 仪器与方法检查前准备:患者均禁食6 h,检查前口服水1 000 mL。

采用德国Siemens Sensation64层螺旋CT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依据病变范围而定,层厚5mm,间隔5mm,重建层厚及层间隔均为0.75mm,以3ml/s 的流率經肘前静脉注入欧乃派克100ml(35mgI/ml)行三期增强扫描,增强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25s,60s,300s。

扫描完成后,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MPR及MIP重建。

由2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平扫及强化情况、远处转移情况。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CT图像上胃间质瘤与胃平滑肌瘤难于区分。

在病理学上,以往都把胃间质来源的肿瘤归为平滑肌瘤[1]。

现把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光镜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8例对照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8例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的病例。

其中男4例,女4例。

年龄48~70岁。

临床发现腹部肿块1~3个月,2例未发现腹部肿块。

手术前腹痛时间7~20d,1例无腹痛。

其中2例在无诱因下呕吐。

CT平扫8例,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8例,纤维内窥镜检查2例,GI检查1例,手术8例,光镜病理诊断8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例。

1.2方法使用S om atom AR CT机作腹部平扫,层距层厚各10mm,重点区域即肿块部位用5mm层厚加扫。

扫描前均一次性口服1.5%泛影葡胺1000m l充盈胃肠道。

1.3结果8例病人CT扫描和超声探测均发现腹部胃体旁肿块,2例病人纤维内窥镜检查,仅1例发现贲门部肿瘤; 1例作GI检查未发现异常。

8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光镜病理诊断胃间质瘤。

免疫组化诊断为胃间质瘤。

1.4典型病例介绍例1男,48岁。

约20d前在进食米饭后呕吐。

超声检查在胰尾部探及70mm×63mm×50mm偏低回声,内见散在液性暗区。

CT扫描见胃、胰、脾间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80mm×67mm×52mm。

肿块上缘与胃小弯紧贴,中间部分边界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匀,CT值分别为6.0HU、10.2HU和44.2HU不等(图1)。

下缘与胰尾粘连(图2)。

术前GI及内窥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手术见肿块上缘有一约10mm长的蒂与胃小弯近贲门下端处相连,下方与胰尾粘连,包膜光滑完整,大小80mm×50mm×60mm。

呈节结状,切面出血坏死囊性变,光镜下见梭形细胞呈旋涡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

例2男,61岁。

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部肿块,约拇指大小,活动。

后逐渐增大,1周前自觉肿块增大约拳头大小,因左上腹部疼痛入院。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本 组3 例 ,男性 2 例 ,女性 1例 。年 龄3  ̄ 8 ,平均 年龄 6 1 0 1 67岁 1 岁 ,其 中4 岁以下2 ,4 岁 以上2 例 。主要 临床表现为 消化道 出血9 O 例 O 9 例 ,贫血 4 ,腹部 肿块8 ,腹疼 5 ,肠梗 阻2 ;另3 无任何症 例 例 例 例 例 状 ,分别 于体检时 发现。本组病例 均行 胃肠 道低张气钡双对 比造影 和
Pyha y15,53: 637 scir, 1 () 4 —7 . t 9 6 3
[] Mot 2 r Ameia y t ma cC r t n atrco r l h r n S mpo t a oi E d r e tmy T i c i d e a
Co lb r t r . n f ile f c f c r td e d re e t my i la o a o sBe e i a f e to a o i n a t r c o n c
春市绿 园区人 民医院20年 5 06 , 0 1 , q至2 1年4 q经手术病理 证实为 胃肠道 间质瘤 患者3例 ,进行 回顾性 影像分析 ,以提高对 本病影像诊 断的全 1 面认识和鉴 别诊断能力 。
胃肠道 低 张气钡 双对 比造影检 查 :应用 Se n 2 0 字 胃肠 i mesR 0 数 机 ,检 查 前 一 日晚 服 流 食 ,并 于 晚8 许 服缓 泻 剂 番泻 叶 3 g 时 0 当茶 饮 ,清洁 胃肠 道 ,当 日 晨 禁饮食 ,于 检查 前 1mi肌 内注射 642 早 0 n 5 — Img E服或注入产 气剂 ,之 后服浓度分 别为 10 /和6 wv O ,I I 3 wv 0 /的钡剂
围组 织脏 器的 关 系,能提供 更 多 的 胃肠 道腔 外影像 信 息 。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分析
病灶周 围局部的黏膜被推移撑开,而且呈连续性没有 中断 ; 5例 患者的小肠肠腔 比较狭窄 ,有肠道 梗阻出现 ; 6例患者局 部黏膜
1 . 胃肠道 造 影检 查 胃肠 机选 取西 门子 Io o 0 .1 2 cn s 2 0式 数 R
管壁 比较柔软 , 多数钡剂在通过 的时候 没有 明显的阻塞, 字 胃肠机,在 检查前 1 晚给予患者食用流质饮食,同时给予患者 有分 叶,
查 ,对照组 采用胃肠道 造影检查。 1 检查方法 . 2
例,混 合型 5 例。1 例 腔外 型患者 的表现为 : 0 胃肠 道受到挤压
出现移位 ,而瘤体 的基底部多与肠 胃呈现锐角形状 ,与病灶 周围
脏器之间的关 系鉴别 比较困难 。2 7例腔内型患者的表现为 : 胃肠
道内有充盈缺损影者 1 例 ,大小为 1 ~ . a 8 . 55 m,形态以呈 圆形或 2 者椭圆形为主,肿块境界 比较清楚,其 中边界规则者 l 3例,5例 呈现不规则形态的充盈缺损 , 瘤体的基底 部与肠壁、胃壁呈钝角,
性结果 分析 l1 . J 中国微 生态学杂志,2 0 ,1 ( : 7 - 7 . 0 7 94 3 2 3 3 )
引起 的血 液感 染等 病症 。 由此可见 ,在 临床治疗 中,鲍 曼不 动 杆 菌所 引起 的感染 日益增 多,已成 为 医院感染 病原 菌 ,尤其 是 现今 广谱抗 菌药物广 泛大量 使用 ,由此导 致鲍 曼不 动 杆菌 多重 耐药 性越 来越 严重 ,同时鲍 曼不动 杆菌分离 率 、耐药率 和病 死 率 逐年 增高 ,并 被称 为 “ 1 2 世纪 革兰 阴性杆 菌 MR I 。通 S f] 4 过 本次试 验结 果显 示,阿米 卡星耐药 率低 于头孢 吡肟 ,头孢 噻
《 外 学 》 0 2期( 第1  ̄)o  ̄1 医技与临床 Yi uic u n 中 医 研究 第1卷 8 总 8 J2 2 0 0 1 月 j l ha g i n y

影像学检查在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在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价值
Ga ti to lt srcsr ma umo sr r O c sprdo na l n od p te ta d mae p te t tlc so pe i c ci c lma ie tto .Asitd e a — ri ae, c ur e mi nt i l a in n l ai n.I a k fs cf l a nf sain y i ni sse x mi n to h u d be c o e p o iaey t n r a e t c u a yo ig o i. a in s o l h s n a prpr tl o ic e s he a c r c fd a n ss
C , ePol S o il/D hi Tt e e s t eu a ,iuPoi eD hi 33 0 C ia h p H pa D J i r n ,eu 100 ,hn ) l v c
A s atObet e T t yteci cls n cne o iai xmi t n i t r prte dan s fgsi so a bt c: jci os d h l ia i i ac f m g g ea n i sO h pe ea v i oi o atc t m l r v u n gf i n ao l e o i g s r r
t ns i t.Twe t — eg twe e mae a d 1 r e ae,h l/ e l ai s2: .Ulr s nc e a n to s mo tc mmo y us d, ut e ny i h r l n 4 we e fm l te mae f mae r t wa 1 o ta o i x mi ai n wa s o nl e b

C-kit 11号外显子突变的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C-kit 11号外显子突变的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临床研究•C-kk11号外显子突变的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赵明(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探索C-kit11号外显子突变的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

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C-kit11号外显子突变GIST患者14例$两位诊断医生阅读并记录其腹部增强CT征象$结果14例肿瘤均单发,平均大小48mm$8例病灶形状规则$7例表现为为外生型生长,5例为内生型$增强扫描分别有6例、4例和4例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强化$7例肿瘤内部出现坏死$6例肿瘤内部或外周出现供血血管或引流静脉增粗$14例肿瘤均无钙化或远处转移$结论C-kit11号外显子突变GIST CT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形状规则的单发肿瘤,增强后轻中度强化为主$肿瘤可出现坏死或增粗的供血或引流血管征象$本研究可为临床术前评估GIST的基因突变类型提供一定$[关键词]间质瘤;胃;CT;基因突变;外显子11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0.25.041文章编号:1009-5519(2020)25-0104-03文献标识码:B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好发年龄为50〜70岁,年发病率约10"20人/百万人%12&。

GIST可发生在所有消化道,其中约60%的肿瘤发生于胃3。

根治性的手术切除是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

近几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药物的应用使GIST的靶向治疗取得巨大进展,被认为是实体肿瘤靶向治疗的典范#原癌基因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GIST发生的关键因素4#70%〜80%的GIST患者存在C-kit突变,其中最常见于第11号外显子,其次是9号外显子,发生在第13、14、17和18外显子的突变很少见GIST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其预后、靶向治疗药物选择及疗效密切相关#由于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导致相应密码结构域改变对伊马替尼结合的影响很小,这一类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疗效最好%7 #影像学在GIST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CT扫描成像速度快、图像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力高,是GIST靶向治疗疗效评价首选的成像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GIST的CT图像,总结其CT影像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GIST的患者#纳入标准:病理学及基因学检测明确诊断为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者;术前在我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排除标准:术前接受过肿瘤相关治疗(如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图像伪影重,质量不符合要求者;影像检查与手术时间间隔大于30d#1.2扫描参数患者于检查前一天清淡饮食#检查当天禁食8h#扫描前40min至1h口服温开水1000mL#CT扫描采用飞利浦256iCT扫描机#具体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9mAs;扫描层厚0.625mm;重建层厚2mm;螺距自动匹配,矩阵512X512#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300mg/mL),剂量为1.5mL/kg,注射流率为2.0"3•0mL/s#采用触发式扫描,trigger位于腹主动脉,当CT值大于100HU时触发动脉期(AP)扫描,动脉期扫描后35s 进行门静月期(PVP)扫描#1.3图像分析所有图像均传输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由两位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分别有6年和10年的工作经验)在飞利浦星云工作站采用盲片独立分析图像#阅读并记录相关的影像特征,包括:大小、边界、形状、生长方式(包括外生型、腔内型和混合型)、平扫密度、强化方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有无钙化、有无溃疡、有无增粗的供血或引流血管、有无远处转移、有无增大淋巴结#在平扫CT图像评估有无钙化#在门脉期图像评估肿瘤强化程度:轻度,肿瘤强化低于同层面椎旁肌肉;中度,肿瘤强化高于同层面椎旁肌肉但低于同层面正常肝实质;重度,肿瘤强化程度高于同层面正常肝实质9#当淋巴结短径大于10mm时,提示淋巴结增大#当结果不一致时讨两位医生论达成一致意见#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位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值:38HU、86HU、110HU
• S-100
强阳性
男 54岁 体检发现胃体占位3个月
CT值:32HU、55HU、60HU、65HU
(胃肿瘤及部分胃组织) 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 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 果,符合神经鞘瘤。IHC: B-catenin(-),CD117(),CD34(-),DOG-1(),KI67(3%+),S100(+),SMA(-),desmin(),ALK(-),SOX10(-)。
• 黏膜展平,但无黏膜僵硬、破坏,局部胃壁柔软, 钡剂通过顺畅。
• 如有溃疡或窦道形成,可表现为钡剂外溢至胃轮廓 外。
• 向腔外生长且肿瘤较大时,显示周围肠管受压。
• 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 不规则或分叶状,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 出生长。
• 增强: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肿瘤周 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有时可见索条状细小血管影。 肿块表面有时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黏膜面。
男 55岁 反复剑突下疼痛伴腹胀2周余
(近端胃)贲门部胃肠道间质瘤 (GIST),肿瘤最大径7cm,侵犯 粘膜层。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为 主型;瘤细胞异型性:中度异型; 具体位置:粘膜、粘膜下层、肌层 及浆膜下层;核分裂像计数:核分 裂象25个/50HPF; 肿瘤破裂();肿瘤性浸润(+);肿瘤性坏 死(+);脉管内瘤栓(+)。标本 上切端胃壁肌间查见一处胃肠道间 质瘤(最大径0.5cm);标本下切 端未见肿瘤累及。淋巴结:胃周淋 巴结(0/6)未见肿瘤累及。IHC: B-catenin(浆 +),CD117(+),CD34(+),DOG1(+),KI67(30%+),S-100(),SDHB(+),SMA(-),desmin(-), PDGFR(+);1#: CD117(+),SMA(-)。

胃肠道间质瘤31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1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仪 器 观 察 肠 道 粘 膜 是 否 有压 迫 、 是 否充 盈 , 并 拍 摄 不 同角度 的x光 在所 有患 者 中有 1 2 例 GI S T 良性 显 示 胃肠 道 壁 局 限 增 厚 , 呈 圆
片。 在 检 查 中, 将2 0 0 mL 浓度为1 : 2 的稀 释 钡 口服 , 静 待1 5 mi n 后,
GE 公 司的 1 6 排螺旋C T 仪 器 和西 门子公 司 的双 排 仪 器 , 在检查前 , 患 者 需 口服 3 %左 右 的 泛 影 葡 萄 胺 , 约6 0 0 ~ 8 0 0 mL , 在3 1 例 患 者 中, 对2 2 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 主要 药
例; 小充 盈 缺 损 伴 有 肠 道 粘 膜 溃 疡 患 者有 2 例。 交 界性 患 者 8 例, 表 现 为肠 道 内大 充盈 缺 损 、 粘膜平坦, 其 中2 例有 肠 道 粘 膜 的表 面龛 影, 其余5 例 具 有 外力 压 迫 性 改 变 。 其余 的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 大 多 数
延 迟期 是2 5 s , 静 脉 为7 0 s 。

I  ̄ E O I C AL L Ag O O A T 口 口 Y S C I E N C E B匡 堂
C 工NA HE A Lm H 工 N口 U B T 日 Y
胃肠 道问质瘤3 1 例 的钡 剂造 影及C T扫描影像分析
宋学 武’ 钱 德 文 石向明
1 . 河 北 廊 坊 武 警 学 院医 院 , 河 北廊 坊
灌 入肠 道, 这一 过 程 中采 用 的钡 水浓 度 为 1 : 4 , 约3 0 0 mL 即可, 同 时注 进适 量气体进行对 比, 观 察 相 关 项 目。 采 用 CT 检查时, 采 用

间质瘤--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间质瘤--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间质瘤
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病理
及腹部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一、间叶组织概念:

间叶组织也称间充组织。动物胚胎期的
结缔组织。由许多星状多突的细胞(间充质细
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彼此连接成网,细胞
间质存在于网眼空隙中,是一种透明而富有蛋
白质的液体。

间叶组织在胚胎中起着支持、填充及构
成新组织和器官的作用。在人类和成体动物的
免疫组化显示结蛋白(desmin)和肌红蛋白
(myoglobin)阳性。分化较高者胞浆内可见纵纹
和横纹。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结构和
大体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胚胎性,瘤细胞较小,分化很低;②腺泡状,
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③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均
很高,生长迅速,易早期发生血道转移,如不
形态、质地和颜色等均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相
似。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有包膜。
1.纤维瘤(fibroma)

外观呈结节状,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可
见编织状的条纹,质地韧硬,常见于四肢及躯
干的皮下。瘤细胞由分化良好的纤维细胞构成,
呈编织状排列,瘤细胞间有丰富的胶原纤维。
此瘤生长缓慢,手术切除后不再复发。
腔内者,称为内生性软骨瘤。肉眼切面呈淡蓝
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或囊性变。镜
下见瘤组织由成熟透明软骨组成,呈不规则分
叶状。

常见于:盆骨、胸骨、肋骨、四肢长骨或椎骨
的软骨瘤易恶变;发生在指(趾)骨的软骨瘤极
少恶变。
14619426“多发性软骨瘤切除标本”:骨软骨瘤。
(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手术后易复发,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肝及其他

影像学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诊断价值评价

影像学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诊断价值评价

影像学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诊断价值评价作者:曹文斌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摘要:选取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常规的对腹盆腔进行平扫以及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对CT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生病变的数量、位置、密度强化方式以及形态等进行全方面的观察。

对比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时,采取那种影像学技术诊断,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一些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对于化疗与放疗,敏感性不是很高,理想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主要特点体现在免疫组织以及病理上[1]。

在手术以前,对肿瘤进行定位,评估肿瘤周边的结构,并且判断肿瘤的性质。

本文主要分析36例患者的扫描图,并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男22例,女1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年龄23~80岁,平均57岁。

全部患者都在手术以前对腹盆腔进行双期增强扫描以及CT平扫,手术以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病理学确诊[2]。

在临床中主要体现的症状为消化不良、腹胀、疼痛以及肠梗阻等。

1.2 方法应用层螺旋CT机,常规的对腹盆腔进行平扫以及双期增强扫描,从膈顶到耻骨联合下缘为扫描的主要范围。

扫描的参数为:1.375:1的螺距,1.0mm的层厚,380mA的电流,120kV的电压[3]。

在进行CT检查以前,患者要禁食8h到12h,在扫描以前的30~60min 服用3%的泛影葡胺。

取患者的仰卧位,首先进行CT的常规扫描,然后以4.0ml/s的速度通过外周静脉团进行碘海醇的注射,冲管应用0.9%的氯化钠30ml,之后进行60s静脉期以及25s 动脉期的CT强化扫描。

对CT数据进行分析,重建间距为0.5mm,重建层厚为0.625mm,然后再处理重组多平面、密度最大值投影以及再现容积[3]。

胃肠道间质瘤12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12例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

膜 后 淋 巴结 未见 肿 大 。
3 讨 论
术、 病 理证 实 的 1 2 例 G I S T 。男 9例 , 女 3例 ; 年龄 3 1 ~ 6 9岁 ,
平均 5 3岁 。 病 变 位 于 胃 8例 ( 胃底 3例 , 胃体 4例 , 胃窦 1
例) ; 小 肠 4例 ( 十二 指 肠 1例 , 空 肠 2例 , 回肠 1例 ) 。 肿瘤 大 小 1 . 5 c m  ̄ 1 . 8 c m一 9 . 5 c m x l 0 . 5 c m, 平均约 5 . 5 c m  ̄ 6 . 5 c m。 1 . 2 临床 表 现 G I s T好 发 中年 以上 ,男 性 较 多 见 。 病程 较
成 为 病 理 学 和 临床 研 究 的热 点 。 尽 管 绝 大 多 数 G I ST位 于 胃 肠道壁 , 但 是 仍 有 部 分 发 生 于 胃肠 道 外 , 如肠系膜 、 网膜 、 腹 膜 后 间 隙 和 盆 腔 等[ 2 , 3 1 。笔 者 收 集 经 手 术 、 病理(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证 实的 G I S T 1 2例 , 结合文献讨论其影像学特征 , 进 一 步
近 所 致 。病 变周 围未 见 肿 大 淋 巴结 , 其 中 2例 伴 有 肝 转 移 。
2 . 2 MR I 表现 行M R I 检查 的 3例 ,表 现 为 类 圆形 或 不 规
则形肿物 , 大部分边界清晰 , 直径 5 . 0 ~ 9 . 5 c m。T WI 呈 等、 低
f 3 】陈钟英 , 刘天培 , 杨
玉.1 f 缶 床药物手册【 M】 .第 3版.上海 : 上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2 0 o 1 . 5 9 — 6 5 . [ 4 ]刘 德 讯 .制霉 菌素 、 锌 加 鱼 肝 油 治 疗 鹅 口疮 疗 效 观 察 【 J 】 _临床 军 医杂 志 , 2 0 0 7 , 3 5 ( 6 ) : 9 5 0 — 9 5 1 . 【 2 0 1 2 - 0 4 - 1 9收 稿 , 2 0 1 2 - 0 5 - 2 0修 回】 [ 本文编辑: 宋 敏】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35例报告)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35例报告)

浅谈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35例报告) 【摘要】目的学习胃肠间质瘤的影像特点和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诊断35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

结果 ct影像显示为胃肠道腔内外有大量肿块,直径范围约1.2-41cm,<5cm者9例,≥5cm者26例,肿块呈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可分为腔内型、壁内型、哑铃型、腔外型和腹内胃肠道外型。

密度为均匀及不均匀分布,增强后实性部分中到强度强化。

8例患者瘤内出现点状钙化灶。

其中恶性25例,交界性7例,良性3例。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具有一定特点,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病理;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90-02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胃肠道管壁间叶组织由于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大约仅占胃肠道肿瘤的1-3%左右,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比较少见肿瘤,但是其在消化道非上皮细胞性肿瘤中却最为常见,目前发现大多数胃肠道非上皮细胞性肿瘤皆为胃肠道间质瘤。

由于该肿瘤的隐匿性,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现在随着一些技术的发展,如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认为其中大多数为c-kit阳性或cd34阳性类似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间叶性肿瘤,即目前定义的胃肠道间质瘤,而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只占极少数。

icc 为胃肠起搏细胞,因此,有人又将其称之为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cell tumor,gipact)。

但gist可发生于胃肠道外,如大网膜、肠系膜等,且gist瘤细胞无icc功能,因此目前认为gist可能不是起源于icc,而是起源于与icc 同源的前体细胞(间叶干细胞),这也可解释部分瘤细胞中有灶性肌源性标记表达。

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鉴别的影像学评价

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鉴别的影像学评价
中并 未 出现 。 33 间 质 瘤 的 C . T和 MR 表 现 I C 、 I 查 的 诊 断 价 T MR 检
最小值 / 0 0 ;O 6c 层厚 6mm。 T检查 : 6 0 F V3 m; ms C 使用西 门子 Pu4单排螺旋 C , ls T 层厚 8mm,2 V,4 扫描前 常规 口 10k 10 mA,
位, 好发于 胃和小肠 , 而发 生于结直肠的仅 占 5 1%t %一 0 4 ] 。本研 究 中胃与小肠病例 占总例数 的 8 %以上 , 0 与最 近国外 大样本研
【 关键 词 】胃肠道 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 IT 发病 率很低 , 占各种 胃肠道肿瘤 的 GS ) 仅
3 %。它 是 发 生 于消 化 道 的 间 叶 源 性 肿 瘤 , 发 于 胃和 小 肠 。 好
究结果相 同。
32 间质瘤 的侵袭 性 目前 大多数学者认 为 ,只要是 间 . 质瘤就 为潜在恶性 。 0 1 2 0 年美 国国立卫 生研究 院( II制定了 N r) 基于肿瘤大小和核分 裂象的间质瘤生物学行 为的诊断标准 : 直 径 < < 个 /0H F提示危险程度很低 ; 径 2 m 5c < 2 m,5 5 P c 直 m, c 5个 /0HP 5 F提示低危 ; 直径 < m、 0个 /0HP , 5c 6 1 5 F 或直径 > 5 m一 0 m、5个 /0 P 1 < c c 5 F则为中危 ; H 直径 > > 5 m、5个 /0 F c 5 , HP 或 只要直径 > 0c 1 m或 > 0 /0H F即视为高危嘲 1 个 5 P 。本组病 例
照 。 果 1 例 肿瘤 中 8%发 生 于 胃及 小肠 。恶性 病 灶 体积 较 结 6 1
31 间质 瘤概述 .

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

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

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良性肿瘤,两者的死亡率约为1:10。

间变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缓慢的非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位于胃肠、胰腺、肝等部位。

虽然间叶源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0%~15%,但在临床上仍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往往被漏诊或误诊。

一、病理特点间叶性肿瘤好发于胃肠道,特别是胃肠道的平滑肌,其次为小肠、胆管等。

肿瘤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直径2~5 cm,部分肿块可发生溃疡、出血及坏死。

如下:1.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梭形或囊性的肿块样结构,表面被覆有一层黏液样的上皮。

2.肿瘤细胞较少发生坏死和出血,部分肿瘤细胞排列呈树枝状或葡萄状。

3.肿瘤细胞呈核分裂象,但核分裂多属良性。

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间变性肿瘤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种类型。

高分化间变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一般不向肠壁、血管、胰腺、肝脏等其他部位转移;而低分化间变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向肠壁、胰腺等部位转移的概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1.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胃肠道的平滑肌组织和黏液细胞肿瘤相似,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和腹部包块。

少数病人因出血或梗阻而出现腹痛、便血、呕血等症状,可伴有体重减轻、贫血,并有发热。

2.胰腺间变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非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约为10%,其中约15%发生在十二指肠,25%发生在胰腺。

临床表现与胃肠道和胰腺肿瘤相似,可有上消化道症状、腹部包块、贫血、黄疸、腹水等症状。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有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吞咽困难。

3.肝间变性肿瘤表现为腹痛、黄疸、腹胀和腹水等症状。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而出现腹痛。

部分患者可有转移性肿瘤的表现,如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和腹水等。

4.肝外间变性肿瘤可因血供丰富而产生疼痛,表现为上腹部或背部隐痛或胀痛。

5.肾间变性肿瘤可引起血尿。

大多数肿瘤都有腹痛等症状,但腹痛并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9/23
39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乙状结肠癌 40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②淋巴瘤:淋巴瘤起源于粘膜下淋巴组织, 病变多为弥漫侵润型,消化道粘膜完整, 由于肿瘤细胞增生而不破坏正常细胞且不 伴有广泛纤维增生,故病变消化道蠕动正 常,管壁较柔软,胃肠道扩张度良好,或 呈现动脉瘤样扩张,未经治疗的淋巴瘤多 无坏死,肿块周围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肿瘤可发生腔外直接侵犯。
术后2年复查肝脏、腹腔广泛转移
29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术后1年腹腔多发转移
30
男,76岁,末端回肠GIST 直径12cm, CD34(+), CD117(-),DOG-1(-) 分子病理提示基因突变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女,64岁,回肠GIST,肿瘤侵及肠系膜, 伴出血坏死,直径13cm, CD34(-), CD117(+),DOG-1(+),高恶性度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o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 肿瘤,占全部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的1-3%;
与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PDGFRA)基因有关;
2019/9/23
2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临床与病理
中危险度GIST:直径在5-10cm之间,瘤内见 部分囊变坏死,增强后瘤体呈中度强化;
高危险度GIST:直径> 5 cm,瘤内可见大面 积囊变坏死,瘤周脂肪间隙模糊,瘤体增强后 实质区呈明显强化;
2019/9/23
21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中高危险度 GIST 多呈侵袭性生长,形态多 呈不规则,周围脂肪间隙多模糊,且由于 生长过快,导致肿瘤内部血供差,易出现 囊变坏死。
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可能与胃肠道 卡哈尔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有 关或起源于幼稚细胞向ICC分化;
部分伴有平滑肌瘤和(或)神经鞘瘤的不完全分 化,占间叶肿瘤的大部分;
其生物学行为呈现为多样化,临床上具有恶性潜 能,并无真正良性GIST之说,为交界性肿瘤;
CD34(+),CD117(+),DOG-1(+) 低恶性度
25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女,73岁,直径3.0cm,胃窦部外生性GIST, CD34(+),CD117(+),DOG-1(+),低恶性度
26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男,47岁,直径6.5cm,胃体部内生性GIST, CD34(+),CD117(+),DOG-1(+),低危险度, 术后3年随诊无复发
2019/9/23
22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肿瘤表面溃疡多见;
当肿瘤坏死腔与肠管相通时,其内可见气 液平面;
肝脏转移较为常见。
2019/9/23
23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胃体部间质瘤 24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女,71岁,胃大弯侧GIST,直径2.6cm,
16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胃体部间质瘤-桥型粘膜
17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空肠外生性GIST“指压迹”
18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空肠外生性GIST“抱球征”,肿块中央溃疡形成
2019/9/23
19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CT和MRI:表现为胃肠壁起源的实性肿块, 肿瘤直径小于5cm时境界清楚,坏死往往 不明显,呈中等度或明显强化,肿瘤较大 时,常有坏死囊变和出血,强化不均匀, 境界欠清;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有不明原 因上腹部不适、隐痛、呕血、腹部扪及腹 块、黑便及贫血;
也可出现肠套叠、肿瘤破裂等急腹症表现
2019/9/23
5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与平滑肌肿瘤相似,呈梭形 或上皮样多边形,核旁空泡多见,核呈椭圆形或 梭形;
低恶性度者核分裂相少见,高恶性度者细胞密度 和异型性均增加,瘤内常见坏死;
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及空 间分辨率高,综合分析轴位图像及多平面
重建图像,有利于肿块的定位及定性,对 于GIST术前评估意义重大,有利于临床制 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作为临床术前评 估GIST首选影像学方法。
2019/9/23
38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①胃肠道癌:胃肠道癌起源于粘膜上皮细 胞,粘膜破坏显著,肿块可局限或弥漫浸 润,表面不光整,可见壁内龛影,局部管 壁僵硬,蠕动消失,管腔变窄,可出现消 化道梗阻症状,肿块与邻近管壁分界不清, 并可侵犯邻近组织,增强后无延迟强化特 点,癌肿恶性度较高,可较早出现灶周及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腹腔转移;
率高,有丝分裂活跃 (箭)
7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GIST的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做出;
免疫组化:CD117及CD34常同时呈弥漫性强表 达,其阳性表达为GIST诊断的“金标准”,这也 是GIST与胃肠道其它间叶肿瘤的主要鉴别点;
CD117(95%),CD34(70%)
2019/9/23
横结肠系膜间质瘤,高恶性度
34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直肠间质瘤
35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极低危险度肿瘤病理表现:少见囊性变、 出血、坏死,难见核分裂象;
潜在恶性瘤可见囊性变或出血,但无肿瘤 性坏死;
恶性瘤可见囊性变、出血外、肿瘤性坏死 ,部分肌层浸润、血管浸润,核分裂象多 在10个/50HPF以上
2019/9/23
6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低风险或可能良性的 GIST瘤的显微图片, 显示表现温和的肿瘤 细胞,其内没有核分 裂活动
2019/9/23
中度风险或低度恶性的 GIST瘤的显图片(X40, H-E染色),显示较高 的核/细胞浆比率
高风险或高度恶性的 GIST瘤的显微图片 (X40,H-E染色)显示 细胞质增加核/细胞浆比
术后两年腹盆腔广泛转
31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空肠间质瘤
32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女,73岁,腹胀腹痛, 肿瘤标志物正常
病理:小肠系膜GIST, 直径20cm, CD117++、 CD34++、Dog-1+++ 高危险性
33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14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粘膜下,可向腔内、腔外或腔 内外同时生长,肿瘤境界清楚,粘膜通常无破坏;
多数肿瘤侵犯一侧胃肠壁,患者多无明显梗阻;
病理分级与临床生物学行为表现不相一致;
GIST可以发生血行及种植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 为肝、腹膜和肺,淋巴转移罕见。
27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胃GIST,直径7cm, 跨壁型, CD34(+), CD117(+),DOG-1(+), 高恶性度
术后2年腹腔多发转移
28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女,80岁,直径6.3cm,胃底贲门部 GIST,CD34(-),CD117(+),DOG-1(+) 低恶性度
对于小于2.0cm的GIST需要仔细观察,以 防漏诊;
2019/9/23
20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极低危险度GIST:直径≤2 cm,形态规则,瘤 内密度均匀,瘤周脂肪间隙清晰,增强后瘤体 呈轻度强化;
低危险度GIST:直径≤5 cm,形态规则,瘤内 密度多数较均匀,瘤周脂肪间隙清晰,增强后 瘤体呈轻度强化;
2019/9/23
15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影像学表现
X线
钡餐造影可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充盈缺损,与正常 胃肠壁分界清楚,肿瘤表面皱襞受压展平呈桥形 粘膜,表面可有龛影;
腔外生长者可表现为邻近管腔受压推移,可显示 “指压迹”或“抱球征”;
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丰富,染色明显;
2019/9/23
2019/9/23
36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无明显肠梗阻表现; 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管壁,
边界清楚,可向腔内外生长,表面粘膜连 续,强化良好; 增强后呈中等度延迟强化,受累及胃肠道 管壁柔软,粘膜完整,管腔不狭窄;
2019/9/23
37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2019/9/23
8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近年来研究发现DOG-1(一种膜通道蛋白, 在GIST过度表达)为GIST的新标志物,其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D117,在非GIST 中几乎不表达,对于CD34和CD117阴性者 有重要补充诊断意义,三者常联合检测
2019/9/23
9
淮北矿工总医院CT、MRI室
张向群,许乙凯,彭剑峰,等.胃间质瘤与非胃间质瘤的CT征象及病理学分级 的对比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3(8):1119-1122.
2019/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