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二:经络的解剖结构
【经络大全】十二经筋【图文版】
【经络大全】十二经筋【图文版】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痿论》所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经筋为病,多为转筋、筋痛、痹证等,针灸治疗多局部取穴而泻之。
十二经筋为经络分类名。
简称经筋。
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
指全身筋肉组织附属于十二经脉而分成十二个部分,也是十二经脉在躯体和四肢部与筋肉组织的相互联系。
以其分布部位及病候多在“筋肉”,故称“经筋”。
十二经筋都起于四肢,终于头身,且都走在较体表的层次,而不连结属接至内脏;故有些经筋气所到之处,并非经脉、经别所能到达的。
如行者皮肤表面经筋走到之处,痒痒难耐,此是经筋行走到之功能。
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循行大致相同。
起于四肢末端爪甲,结于关节和骨骼,走向躯干,上起于颈项,终止于头面。
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
阳之筋分布在肢体外侧,阴之筋分布在肢体内侧,但都从四肢末端起始走向躯干,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阳之筋上走头面,阴之筋进入腹腔,但都不入内脏。
其中,手三阳经筋都结于额角(角),足三阳经筋都经缺盆上结于颧骨部(頄)和目周围,手三阴经筋并入胸中再结于胸膈部(贲),足三阴经筋都结于阴器。
十二经筋的循行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
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
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顺(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十二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保护关节的功能。
手、足三阴阳经筋相结合处手三阴经筋(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由里侧循行至胸部相互结合;手三阳经筋(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由表侧循行至头角部相互结合;足三阴经筋(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由内侧循行至少腹部相互结合;足三阳经筋(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由外侧循行至面部相互结合。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
图解: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真气运行线路、循环、功能一、十二经络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脏,阳经属腑络腑,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1、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在2013年1月31日'中国中医药报'第4版上发表了署名冯盛才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揭示经络实质'一篇文章,引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关注,有支持的观点,也有不同意的观点。
人类认识自然界包括人类自己的过程都是逐渐的,循序渐进的,虽然'科学'这个词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科学研究是一直就存在的。
西医是科学的,实际上应该说西医大多数是科学的,中医也一样是科学的。
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依据事物的存在去探索其中的实实在在的关系规律。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地积累,人类探索事物的关系规律就越接近事物本身。
人类探索事物的方方面面往往是有差异的,有从这方面探索,也有从另一方面进行探索,知识不断地积累,人类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步。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方面对于人体进行探索研究的总结。
我们评说中医药学应该从科学的不断地探索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
中医药学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过来的,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理论的精华。
因为一时没有找到大家公认的实实在在的经络载体,到现在西医界不承认经络,中医界也只是谈谈经络而已。
我们研究经络要知道经络的概念是不断地发展的,这与中医药的其它不断地发展的概念一样。
叶天士在探索传染病方面就敢于实事求是,与上古的提法不一样。
他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在当时算是新颖的学术观点。
他提出了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温邪'传播途径是'上受',虽然他没有明确地指明这种'温邪'的本质是什么,是细菌?是病毒?更没有指明其分子结构怎么样。
但是我认为叶天士揭示了传染病的一些本质,如果有人继续发展叶天士的理论,就会逐渐发展成完善传染病的理论,因此我们把叶天士看成中国传染病的鼻祖,也许不为过分。
中医药的经络理论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地用科学的观点去发展完善,使其成为一种完善的经络理论。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统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经脉经络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脉经络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脉经络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
经络
经脉
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络脉
十五络脉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手太阳络脉手阳明络脉手少阳络脉足太阳络脉足少阳络脉足阳明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足厥阴络脉任脉之络督脉之络脾之大络
经脉
正经
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开放分类:
•经络人体医学针灸中医中医名词应用科学科学经脉。
经络本质已被证明之二:经络的解剖结构
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二:经络的解剖结构二、经络的解剖结构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的。
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
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
《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
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为经络的存在方式主要是属于能量层次的。
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就像电能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所显示的图象文字等来认识电的作用,但如果你单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将计算机分解,哪怕你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不可能看得到计算机里面的图象与文字。
也就是说,经络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结构,几乎人体每个部位均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换句话说,就是处处皆经络,但又可以说处处没有具体的经络。
由于经络给人的印象就是挂图上的线条,不少研究者就是依此按图索骥,寻找经络的实质。
早期的许多目标都集中在身体内是否存在与那些线条一致的生命结构,这些结构包括血管、神经、淋巴管,甚至还包括了间隙结构。
这里有一个命题,如果那些图线的位置是错误的、并非本源的经脉循行线,那么,所有找到的有关经脉线的证据都是错误的,而找不到任何可靠的证据都是自然的,由此无论承认经络或否定经络都变得毫无意义。
不幸的是,实际的情况正这样。
有人已经在说,现在的经脉图只是穴位连线,而不是经脉线,不可轻信。
但穴位位于经脉线上,经脉线当然经过穴位,二者是统一的。
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沿袭性的历史错误——穴位错误,现在的经脉图基本上都是沿袭明·张介宾的《类经图翼》。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2013-8-4
19
(二)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2013-8-4
20
十二经脉在体内分布 体内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 胸腹腔中。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指其与 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十 二 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 属,隶 属的意思;络,联络的意思。十二经脉每经都与相 表里经脉所属的脏或腑相联络。形成了手足三阴经 属脏络腑、手足三阳经属腑络脏的十二经脉与脏腑 的联系规律。(教材十二经脉与脏腑联系表)
24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下口幽门,上口贲门,此处指贲 门),通过膈肌上行,属肺。从肺 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 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 穴: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 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 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 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在大拇指 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 方。)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 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 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 经。
2013-8-4
32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 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 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抵掌后 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2013-8-4
33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 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 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 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 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腋 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 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 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 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推荐收藏!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推荐收藏!经筋基础知识经筋是什么?《灵枢经》明确记载经筋的循行,“它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上于颈项,终于头面,而不与内脏相联。
”“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
”现今较公认的看法是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
实际上,经筋涉及的范畴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
经筋的功能作用有哪些?经脉着藏于经筋之中,经筋依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
经筋的舒张收缩具有调节气血流量、流速的作用。
其功用主要有:1.主束骨、联缀百骸,构成身形支架与形体;2.利机关,保证肢体正常运动功能;3.系结肢节,保证正常运动;4.为刚为墙,维络周身,内安脏腑作用;5.经筋的整体调节功能;6.反映局部和内脏病侯;7.调着藏于经筋的经脉。
由此可见,经筋在中医外治手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调理手段用推、按、揉、拍、拨、刮、灸等都是可以的。
十二经筋图表1、足太阳经筋足太阳经筋循行: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
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足太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2、足少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循行: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
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
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
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
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足少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3、足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循行: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
中医的“解剖”——经络
中医的“解剖”——经络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气血运行,以及脏腑之间、及脏腑与体表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是真正的中医“人体解剖学”。
经过上个世纪的发展,经络的本质仍然争议不断,有人说是血管,比如刺络放血,有人说是神经,比如针感的传递,也有人说是筋膜系统,是物理治疗的一种,更有人说是基于体液-内分泌-神经的复杂系统调节,这些学说无一例外,都是在尝试用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去解释传统中医理论。
可以很肯定的说,证明这条路走不通,过去走不通,现在也走不通,将来依然走不通。
当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经络学说是放在最后的,这个不合适,很多中医理论的构建,尤其是脏腑间关系,一旦从经络学说看就比较清晰明了。
经络学说被誉为当代中医仅存的硕果,为什么这么说?中医学说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备受质疑,中药存在的问题更大,四气五味无法实验证明,而且,中药质量的下降很明显,只有人体进化没那么快,经络学说还是以古老的经络为基础,只不过治法有所不同。
国外对于中医的认可程度来讲,经络是排第一的。
对于中药,外国人更注重药理作用以及安全性,所以很多人不敢尝试,对于中医理论,大家看看当年的孔子学院就知道了,文化输出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更别提让别人承认和接受不同的文化了。
如果仅仅是从概念来探讨经络,是极其乏味枯燥的。
而且,有大量的穴位、经络、歌诀要去背诵,当年也最怕考试这些内容。
现代很多人对针灸推拿都有误解,尤其是在西医院,很多人认为针灸推拿就是康复医学的,所以几乎康复科都在搞针灸推拿,其实这是正宗的中医内容,如果仅仅是扎穴位不去看经络气血的盛衰,只搞穴位,那充其量是一个技师,推拿也是如此,仅仅是放松等一些基础治疗,那就没意思了。
经络学要不要放在学习中医的首要位置,完全看个人爱好,其实,中医是一个内核简单,体系庞杂的学说,所以根据个人的接受度,从哪里学习都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不要把针灸和中医学割裂开来。
现在的新冠疫情在全国几乎要遍地开花了,动态清零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就看当地如何调整了,我们能从网络上看到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都是有深层原因的。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经络Microsoft Word 文档
经络(一)经络的组成:1 .经脉:①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②十二经络:A 十二经别B 十二经筋C 十二皮部D 十二正经:a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b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c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d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2 .络脉:①十五络脉②孙络③浮络(二)经络的作用:A: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B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协调阴阳(行血气而营阴阳)C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行气血密布周身)D传导感应,反映症候调整虚实(三)经络的走向规律:A手三阴:从胸到手指尖B手三阳:从手指尖到头C足三阳:从头到足D足三阴:从足到胸腹。
(四)经络的分布规律:部位前缘中间后缘手内侧:太阴(肺)厥阴(心包)少阴(心)手外侧:阳明(大肠)少阳(三焦)太阳(小肠)足外侧:阳明(胃)少阳(胆)太阳(膀胱经)足内侧:太阴(脾)厥阴(肝)少阴(肾)(五)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如:→⑴手太阴肺经→⑵手阳明大肠经→⑶足阳明胃经→⑷足太阴脾经→→⑸手少阴心经→⑹手太阳小肠经→⑺足太阳膀胱经→⑻足少阴肾经→→⑼手厥阴心包经→⑽手少阳三焦经→⑾足少阳胆经→⑿足厥阴肝经→⑴(六)各经络主要作用:⑴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 (咽喉支气管.甲状腺、皮毛).⑵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排毒,推陈出新(肠道通,血管通,经络通)结肠、直肠,上呼吸道(副鼻窦、咽喉为主)颜面下部皮肤、口腔⑶足阳明胃经(承泣→厉兑)胃、乳腺、膝关节消化吸收,气血。
脸色。
胃经是人体长寿的保证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包)免疫、内分泌、肿瘤、结石皮肤松驰眼袋虚胖⑸手少阴心经(极泉→少冲)心脏、血管、大脑、神志睡眠,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⑹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听宫)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消化吸收抵抗力体质⑺足太阳膀胱经(精明→至阴)脊椎、泌尿、生殖系统、关节人体的垃圾站风寒,湿,燥,火等毒素,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⑻足少阴肾经(涌泉→俞府)生殖、泌尿系统、腰、脑、耳、骨骼系统衰老(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⑼手厥阴心包经(天池→中冲)心血管睡眠⑽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丝竹空)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毒新陈代谢方面。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人体十二经络(图文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图文详解)人体十二经络详解如下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人体经络之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3点)分类:健康养生 (2011-12-01 11:09:48) 收藏2018-12-30 16:02:30足厥阴肝经(网络整理转载)今天讲肝经。
肝的功能在中医里边,传统中医里边肝的功能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功能就是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从情志这方面说的,就是说从心情这方面说的,疏泄是什么意思呢,疏发宣泄,肝主疏泄,就是说如果肝经是通畅的,肝的功能是正常的,人就会感到愉悦、舒服,所以人的情志,主要是由肝来引起的;另一方面就是说,我生气了,郁闷了,就是肝经堵塞了,为什么人说怒伤肝,还有很多人说,你别生气,气大伤肝,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是肝主藏血,这个藏血就是储藏的意思,肝是一个血囊,肝可以把人体的血液,暂时不用的血液暂时储备在肝脏当中,肝主藏血这个藏的另一个含义呢,就是有收摄、约束的意思,比如说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了,控制血的能力就差了,它会造成人体的出血症,比如说经常鼻子出血,脑溢血,脑出血了,视网膜出血了,还有便血,胃出血,这都跟肝有关系,因为肝主藏血。
第三个功能是跟男人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肝主宗筋。
宗筋是什么?宗就是祖宗的宗,传宗接代的宗,筋是人体的大筋,宗筋就是指男性的生殖器。
咱们从肝经的图上就可以看到,肝经的图是绕着阴器,阴器就是宗筋,绕着阴器转一周,所以来讲,男性生殖方面的问题,都跟肝经有密切的关系。
这几点表明肝经在人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根经,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这根经打通了。
怎么去打通它?先得知道它循行的位置,肝经的循行位置起点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它的起点在那儿,起点叫大敦穴。
它的终点在哪里?终点在乳下一点五寸,终点叫期门穴,期就是期望的期。
这整条经是循着大腿内侧,直接上胸,这么一条经络。
十二经络图解PPT课件
肝经不通会引起以下症状:
1.肝功能不适 2.失眠
3.足底疼
4.生殖系统疾患
5.眼睛疾患
6.胆结石
7.腰疼
8.胸肋疼痛
9.胸闷
10.肋膜炎
11.膝关节炎
12.下腹痛
13.膝盖无力酸麻 14.月经不调
15.排尿困难
13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1.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 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 21点到23点(亥时)是三焦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1. 23点至1点(子时)是胆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2. 凌晨1点-3点(丑时)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
14
2019/12/20
15
4
心经
心经主宰人体的君王,起始于心中,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穴位起 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心经不通会引起以下症状:
1.心悸亢进
2.失眠心烦
3.便秘
4.手臂关节疼痛
5.心气虚弱
6.胸闷
7.咽痛
8.耳鸣
9.心肌缺血
Hale Waihona Puke 10.心肢痛11.忧愁
12.心脏瓣膜疾病
13.健忘
14.神经衰弱
15.四肢沉重
15.胸肋疼痛
16.晕车
17.月经不调
18.失眠心烦
11
19.调节内分泌三木裸体
胆经
胆经是我们身体上路线最长的一条经络,身体的两侧,从头到
脖子,再下行至腰、腿、足,每侧44个穴位。
胆经不通会引起以下症状:
1.眼睛疾患
2.颜面神经病及麻痹
3.耳部疾患
4.偏头痛
5.妇科疾病
经络课件ppt
上肢 下肢
内侧 外侧 内侧
前线:肺经 大
中线:心包经 中
后线:心经
小
前线:大肠经
中线:三焦经 按表里关系 后线:小肠经 对应展开
前线:脾经 中线:肝经 后线:肾经
高 中 低
前面:胃经
外侧:胆经
按表里关系 对应展开
后面:膀胱经
26
大 中
小 高
中 低
按表里关系 对应展开
按表里关系 对应展开
27
少阳 太阳
十 二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经 脉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14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 太阴 肺 经
手足
阴阳
脏腑
15
16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 太阴 肺 经
手足
阴阳
脏腑
17
少阳
太阳 阳明
太阴 少阴
分布规律。 简述奇经八脉的组成及其与十二正经的不同。 简述十五络脉的组成。
72
73
与脾经肾经伴行 起于胞宫
58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和功能
冲脉 任脉 督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与脾经肾经伴行 起于胞宫
冲为十二经之海、血海
59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和功能
冲脉 任脉 督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未 11-13 9-11 辰
小肠经
午
巳
大肠经
心经
脾经
43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经络系统的结构十二经脉、任脉、督脉运行动态图
经络系统的结构⼗⼆经脉、任脉、督脉运⾏动态图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X⼗⼆经脉和任督⼆脉(即图中标红的地⽅)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经络,⼈体中重要的⽳位也都在这⼗四经脉之上。
⼗⼆经脉是经络的主⼲,“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节”,他的特点是:各条经脉的分部位有⼀定的规律,每条经脉都有内属脏腑与外络肢节两个部分,每条经脉录属于⼀个内脏,在脏与脏之间有表(腑)⾥(脏)相互属、络关系:每条经脉在经⽓发⽣病⾥变化时都有其特殊的症候群表现:各条经脉在体表相应处都有腧⽳的分布等。
各经脉对于维持⼈体⽣命活动,调整机体虚实,治疗疾病等⽅⾯有重要的意义。
⼗⼆经脉包括⼿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下⾯进⾏详细讲解(图⽚中虚线表⽰在体内运⾏路径,实线表⽰在体表运⾏路径):⼀、⼿太阴肺经共11⽳所属经⽳:中府、云门、天府、侠⽩、尺泽、孔最、列缺、经渠、鱼际、太渊、少商。
1、循⾏路线:起于中焦—⼤肠—肺系—腋下—上肢内侧的前缘—⼨⼝—⼤鱼肌—⼤拇指桡侧端2、⽣理功能:肺经腧主治胸、肺、喉以及经脉循⾏部位的其它病症。
肺腧⽳在美容学中有⾮常重要的作⽤。
肺主⽓,司呼吸,肺⽓不⾜则咳喘⽆⼒,⾃汗,怕风,易感冒,⾯⾊淡⽩。
肺外合⽪⽑,可治疗各种⽪肤疾病,如:⾊素沉着,各种⽪疹,脱屑。
肺开窍于⿐,⿐在⾯部中央在⼈体容貌中居重要地位,常见的损容性疾病——酒渣⿐就可以⽤肺经的⽳位来治疗。
⼆、⼿阳明⼤肠经共19⽳所属经⽳:商阳、⼆间、三间、合⾕、阳溪、偏历、温溜、上廉、下廉、⼿三⾥、曲池、肘⾻髎、⼿五理、臂灞、巨⾻、天⿍、扶突、⽲髎、迎⾹。
1、循⾏路线:起于⾷指未端—第⼀⼆掌⾻间—上肢外侧前缘—肩上—颈—⾯—⿐旁2、⽣理功能:⼤肠经⽳位主治头⾯五官病、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部位的其它病症。
(完整word版)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六:关于经络的演化
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六:关于经络的演化六、关于经络的演化我们知道,自有生命的物体体开始出现时,它们就一直存在着与宇宙交通的生命活动中,所以可以这样说,自生物体伊始,经络就一直不断地存在于进化的历程中。
但是,只有在生物体演化到结缔组织出现后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经络,严格地说这个时候也不能全称之为经络,只能谓之络脉,特别地这个时候指的是孙络一级以上的络脉。
而这个时候所谓的穴位也常指原穴。
在植物体里,这种情况还普遍地存在,而在动物体内,则由于高度进化的结果,情况则截然不同。
特别地,在人体内部,这种情况要复杂得多。
为了更好地研究经络问题,我们不妨返回经络演化的初期,研究一下当时的简单经络要容易得多。
根据生物进化的结论,我们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体最早演化出现的是胃,但这个时候所谓的胃其实包含了所有新陈代谢的特征,其功能包括吸收消化与排泄等等,这个时候的胃并没有被分化出来,我们姑且称之为原始胃吧。
而刚开始时并没有心脏出现,所以我们说经络与血液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而经络与体液中分不开的,只有那最早出现的细胞及其液体,即细胞液,这里主要指的是组织液。
因为后来人类高度进化了,出现了细胞液可分化为组织液和血浆两部分。
但很明显的是,这里的血浆是后来演化的结果。
而组织液或称细胞间液,是存在于细胞间隙的液体,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
在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隔有细胞膜,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隔有毛细血管壁。
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都有一定的通透性,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均可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进行交换。
由于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隔有毛细血管壁,所以组织液也血液之间其实就可以互为转化,这就是中医之所以称“气为血之母”的真正原因。
很明显这里所指的气就是组织液,而元气就是促使组织液生成的微波。
由于后来经络与血液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人体内部,每当论及经络时,就必须考虑血液的因素在内。
而这种情况在络脉中要明显得多。
因此,在研究络脉时,机体的微循环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之一。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提到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
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
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
如手太阴肺经等。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
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经络的实质
经络的实质The essence of the meridian 摘要:简述了中医理论中经络学说的概念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相关应用,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大多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
究其原因,并非是经络不存在,而是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和研究方法还不能深入的研究其本质。
认为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而结缔组织学说中的筋膜观点,以及建立的数据模型为经络的传导现象及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提出要以实践为基础,加强各种学说的交流,综合各种研究成果来探索的观点。
【Abstract】:Meridian theor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is the curr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hot fields。
However ,the modern scientific testing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also can't further research of its nature. In many of the hypothesis,all of then are come up with the phenomena as the foundation.In oder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i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 combination of theory一、经络学说概论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本质已被中国证明之二:经络的解剖结构二、经络的解剖结构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的。
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
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
《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
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为经络的存在方式主要是属于能量层次的。
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就像电能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所显示的图象文字等来认识电的作用,但如果你单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将计算机分解,哪怕你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不可能看得到计算机里面的图象与文字。
也就是说,经络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结构,几乎人体每个部位均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换句话说,就是处处皆经络,但又可以说处处没有具体的经络。
由于经络给人的印象就是挂图上的线条,不少研究者就是依此按图索骥,寻找经络的实质。
早期的许多目标都集中在身体内是否存在与那些线条一致的生命结构,这些结构包括血管、神经、淋巴管,甚至还包括了间隙结构。
这里有一个命题,如果那些图线的位置是错误的、并非本源的经脉循行线,那么,所有找到的有关经脉线的证据都是错误的,而找不到任何可靠的证据都是自然的,由此无论承认经络或否定经络都变得毫无意义。
不幸的是,实际的情况正这样。
有人已经在说,现在的经脉图只是穴位连线,而不是经脉线,不可轻信。
但穴位位于经脉线上,经脉线当然经过穴位,二者是统一的。
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沿袭性的历史错误——穴位错误,现在的经脉图基本上都是沿袭明·张介宾的《类经图翼》。
张介宾及其前后的所有针灸经络学中的穴位分类都沿袭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后者是首部从《内经》中归纳出来的针灸经络学专著,其各经穴位分类非常明确。
问题就出在这里,《内经》中的穴位散见于各篇之中,当皇甫谧进行归类整理时发生了多处严重的错误。
在头面部,《内经》中明确属于某一经的穴位,在《甲乙经》中却归入别的经中,一穴之差常常使各经都不得不偏离原来位置。
现在的胆经在头部有好几道折弯,但《内经》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只一条线绕头下行,其余为分支。
而现在胆经在头部所连的近10个穴位,在《内经》中却是胃经或手少阳经穴。
在上肢的手太阴尺泽穴,《内经》明确指出位于肘中之动脉,当然只能在肱二头肌腱的内侧凹陷中,现在却在外侧凹陷中;天府在腋内动脉处,《甲乙经》定在腋下三寸动脉处,现在定在上臂前侧。
如此一来,手太阴这段经脉就由《内经》中的腋下至肘内侧,变成由肩至肘外侧。
此经一变,其它经脉全移动位置,整个上肢经脉都与《内经》严重不符。
《内经》中足三阴经从大腿根部就深入体内,并无胸腹外的走行,更无相应穴位。
《甲乙经》中却为足三阴经都增加了好几个胸腹部的穴位,以至于现行的经脉图中胸腹部密集排列着足三阴经的线路。
本来《内经》中在胸腹部属于冲脉的位置和穴位,在《甲乙经》为冲脉和肾经共有,现在全由肾经取代。
总之,现行的经脉图与《内经》经脉循行比较,严格而言有70%不符。
由引可见,经络研究按图索骥,是何等危险。
在现代的针灸经络学中,对于经脉的循行,一方面全文引用《内经》的文字描述,另一方面,经脉图上的走行却与文字严重不符,二者竟并行“不悖”。
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按错误的分类和定穴治疗疾病,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尽管大部分的经络走向均在相邻穴位之间沿直线传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经络由于受到关节弯曲等不同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非线性运行,所以我们可以下定这样的结论,现在的经络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在经脉循行图方面的穴位连线与古典经脉线之间无法统一的严重的错误认识。
此外,《灵枢·九针十二》中明确指出:“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经穴跟血管、血液与神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间接联连。
理由很简单,植物也有经穴,但很明显植物没有血管、血液。
植物是否存在神经,这在植物学界还没有定论。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科学家便开始围绕一植物是否有神经系统而展开了一场论战。
引起这场论战的生物学家,就是19世纪大名鼎鼎的达尔文。
他不仅在100多年以前提出了举世闻名的进化论观点,还是一位研究食肉植物的专家。
有一次,达尔文发现捕蝇草的叶片上,有几根特殊的“触发毛”,而且只有当其中一根和二根被弯曲过来时,叶片才猛然关闭。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种行为的发生,一定是由于某种信号极快地从“触发毛”传到捕蝇草叶内部地运动细胞,快的简直像动物神经中的电脉冲。
由此开始,植物学家对捕蝇草的电特性,进行了更仔细地观察和研究。
他们不仅记录到电脉冲,而且还测出一些很不规则地电信号。
不久前,有一位名叫塞尔的沙特阿拉伯科学家,经过6个月的研究,发现植物有一个“化学神经系统”,当有人想伤害它时,它会表现出防御反应。
因此塞尔认为,植物有类似动物的感觉,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动物能表达这种感觉。
植物的感觉则是有化学反应产生的,这种化学反应,从某种意义讲,与人的神经系统很相似。
关于植物神经的问题,在科学界也有不少的反对者。
他们说,植物体中的电信号,速度实在太慢了,通常只有每秒20毫米,而高等动物的神经电信号,速度要达到每秒好几千毫米。
所以,植物体中的电信号显得不那么重要,也可以说,植物中根本不存在任何神经组织。
直到现在为止,关于植物有没有神经系统的问题,在科学界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所以,在这里我们其实颇感为难,但我们认为,至少低等植物是没有神经组织的。
而这些植物体内就存在经络,所以有理由相信,经络并没有因为是否存在神经组织而存在,所以经络与神经组织同样没有直接联系。
不过,非常明显的是,尽管经络与神经组织同样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人体内经络与神经组织的关联性却非常的紧密。
由于中医一直认为经穴是与宇宙交通以及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机制,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了生物体就有了经络。
因为哪怕只是一个单细胞植物,他也必须与宇宙进行交通并要调节自身的阴阳平衡。
由于经络在人体内与神经组织的关联性非常紧密,以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人体内的神经有经络的属性。
由《胚胎学》我们可以知道,神经是诱导细胞分裂分化的原动力之一,但很明显,在远古时代,神经还没有演化出来的时候,诱导细胞分裂分化的最主要原动力莫过于诸如光这些宇宙能量了。
而胚胎学所谓还有体液等其它诱导因素,正是那最原始的细胞生成的内环境物质。
我们也可将时间追溯至人的的另一起点——胚胎那里来寻求答案。
在受精卵分裂的早期,即胚胎形成的早期,并没有心血管系统的形成,但细胞间的体液循环已经开始。
形成成体以后,体液循环始终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提示:人体是先有体液循环后有血液循环,而不是先有血液循环后有体液循环,血液循环是在体液循环的基础上形成的下一级结构。
通过观测,我们已经发现体液循环的路径不同于血液循环的路径,说明体液循环自成系统,不与血液循环的路径一致。
西医也曾提出过循环系统似乎还存在着其它途径,是西医倒过来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
所以,我们也强调,经络与血液循环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间接的关联。
那么,体液自身的循环和循环路径是怎样形成的?细胞在分裂向各组织分化的过程中,细胞间内环境也被不断地分割,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内环境体系,体液循环的“路径”由此建立。
细胞不是死的,是活动的,在吐纳内环境物质的同时,推动了体液沿着各自的内环境路径流动,经过交汇,形成体液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被分割的内环境,导致细胞由全功能细胞逐渐转变为沿着各自内环境途径形成的各具特性的分化细胞群。
如上所述,这些过程一方面与宇宙能量有关,而另一方面,当人体演化至神经系统出现之后,神经也参与了过程。
血液循环是体液循环的下一级结构,脉管里也有神经,“经脉”统称,在这一层面是相当恰当的。
有了血脉,西医看到了血液循环,但忽略了始终存在于人体的最原始最重要的体液循环。
综上所述,经络系统是机体最先形成的系统,经络的实质由是体外的宇宙能量及体内的液体循环共同构成。
经络在后来的不断演化中不断与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系统产生关系,又或者说这些系统都是由经络系统那里演变过来的。
特别地,经络的中枢在督脉,这里恰恰也是神经的中枢。
这个论题我们将在稍后的篇章里着重论述。
接着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说植物也拥有经络呢?人类对草木知音这一自然现象的探索,几乎一刻也没停止过。
人类对于植物声控的探索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中国宋代的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草木知音的故事:当时的一位作曲家创作了一支叫做作虞美人操的曲子,可以使江南的一种虞美人草枝叶舞动。
100多年前,达尔文也曾给含羞草连续吹奏巴松管,希望用音乐引起它的羽狀复叶运动。
尽管实验没有成功,但他却鼓舞着许多后来人坚持不懈地从事植物声学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多种实验,探索声波或音乐对农作物的影响﹐希望用声音提高产量或改良品质,并且出现了可喜的苗头。
人类发现的这种特定的声音可以使植物舞动的草木知音现象,其原理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迷。
中国科学家精確地测定出植物的自发声和接受声的频率,揭开了草木知音的科学原理,并运用发明的植物声频控制技術大大地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的发明者﹑生物物理学家侯天侦早年毕业于中科院沈阳林业土壤学院,曾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多年。
他发现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经络的控制系统,创立了植物经络学说。
该项基础理论研究1994年通过了新疆科委主持的鉴定,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其实,这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相关研究。
据古农书记载,海棠不花时,在树基干处插竹签或在根茎部纳入已花枝,可促其开花。
近年来,国内外在花卉生产实践中,采用针刺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因为针刺损伤了部分筛管,阻止养分下传,使枝叶内积累了较多的养料,可促进生殖生长和植株正常开花。
在花卉生产中,人们积累了许多针刺的经验。
独本菊不开花时,可在茎杆中下部横扎针,促使花蕾分化。
天竺葵徒长而无花时,用缝衣针在主要分枝节间穿刺,深度以不穿透茎杆为宜,对促进花芽分化有明显作用。
在培育三杈九顶菊时,由于分枝高低不同,高位分枝比低位分枝生长得快,有损株形的整齐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