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资源实施有效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教发中字〔2009学〕20号
教发中字〔2009学〕20号教发中字〔2 0 0 9学〕2 0号各课题实验学校、各子课题小组:2008学年,为有效推动课题研究,总结各学校课题阶段性成果,“海珠区高中生学业水平同步跟踪监控体系的建构”课题组开展了有关论文评比。
现将评比结果通报如下。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二○一〇年一月十日2009学年上学期研讨会资料之一《海珠区高中生学业水平同步跟踪监控体系的建构》课题研究论文评审结果一、评审结果一等奖:10名林黎华广州市第97中学《反思评价,促进高中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陈湘坚广州市第97中学《<探究问题建构知识有效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陈洁贞广州市第78中学《高中历史选修4的教学实验与反思》程炤亚广州市第95中学《语文教师有效语言论》周冬云广州市第95中学《音乐在语文课堂上的魅力》郭文彬广州市第95中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肖丽琴广州市第95中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英语动态生成课堂探究:理论与实践》赵群英广州市南武中学《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周铭霞广州市第42中学《列表式阅读法对有效理解生物科学发现过程的尝试》《基于情境的任务驱动在“多媒体作品制作”课中的实施探索》二等奖:18名陈湘坚广州市第97中学《整合资源激情引趣优化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郑智燕广州市第97中学《有效训练促进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吴瑜广州市第41中学《精讲精练—图表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运用》黄卉云广州市第41中学《运用表格教学法提高高三学生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蒋捷广州市第76中学《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有效课堂教学》杨碧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常见错误》柴玉珍广州市第97中学《古诗词名句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丁周敏广州市第95中学《浅析“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叶海萍广州市第95中学《<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刘若男广州市第95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罗怡广州市第76中学《运用点线面教学程式,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浅谈高中英语写作课的有效性教学》林洁华广州市第97中学《做英语课堂的“善问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袁剑儿广州市第41中学《不可忽视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有效方法的探讨》胡惠明广州市第42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林琳广州市第95中学《在教学反思中成长一节探究式生物科学史教学案例及反思》陈忠广州市南武中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有效问题设置》邝小莹广州市第七十六中学《通过通用技术技术试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於有松广州市第九十五中学《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常见课型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三等奖:24名周岳钟广州市第97中学《关注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张少华广州市南武中学《多层次教学中多维教学目标的设置》何中慧广州市第97中学《关注生活,开展时事点评》冯晓毅广州市第42中学《初探高一政治学业分化的成因与对策》丘雪梅广州市南武中学《谈高中历史学业质量监控命题策略》何三明广州市蓝天中学《广州市蓝天中学》郭卫研广州市第42中学《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同步跟踪监控实践报告》杨伟玲广州市第97中学《地理命题技术研究》张灿祥海珠区发展中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初步研究》杨淳广州市第42中学《地理“教”与“学”的功夫》陆燕广州市第95中学《有效提问有效教学——关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董蕴莹广州市第97中学《给学生撑起一个有效学习的天空》陈丹萍广州市第95中学《浅谈高中语文预习环节》邱水金广州市第95中学《关于算法初步有效教学的探究》蔡利秀蒋强军广州市南武中学《命题浅谈及分析》何晓文广州市第76中学《仔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质量-- 2008学年下学期海珠区高一英语课题组期中测试分析报告》朱琼广州市南武中学《新课程下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之我见》张志梅海珠区发展中心《海珠区高中英语单元达标考试改革的调查研究》肖萍广州市第41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思考—<伴性遗传>教学案例》郭家鹏广州市第42中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具桂兰广州市南武中学《生物课堂高效率教学的几点宏观反思》胡惠明广州市第42中学《优化练习分层教学》范谊广州市海珠区教师进修学校《完善操作程序,优化高中信息技术作品教学》潘海文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模型在通用技术中的运用》二、点评一等奖:10名林黎华广州市第97中学《反思评价促进高中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该文的选题新颖,采用了评价领域的热点“促进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进行研究,将其理论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报告范文
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报告范文《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报告》一、实施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对整合后的资源进行实施。
二、教学资源整合情况在此次整合中,我们将线上资源、教材、实物工具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整合。
首先,线上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教育网站、教学视频等;其次,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再者,我们整合了一些实物工具,如实验器材、教学模型等;最后,我们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整合,并将其作为学习资源进行利用。
三、实施过程整合后的教学资源被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首先,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其次,我们根据教材整合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再者,我们还购置了一些实物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最后,学生的作品也被纳入到了教学资源中,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四、整合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对整合效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反馈,我们发现整合后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完善方案虽然整合教学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我们将继续完善整合方案,包括对线上资源的更新和梳理、加大对实物工具的采购和研发力度、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进行改进。
六、总结整合教学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本次实施,我们发现了整合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也对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和手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一、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观综合性学习能使学生积极自觉参与探索研究,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突出学生自主性,构建以人的素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自2016年起,广州市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也称为“新版语文教材”),现在一、二年级使用的是新版语文教材,而三到六年级依然使用人教版教材。
在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正式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课本内容的是在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而在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并没明确出现综合性学习的板块。
虽然,综合性学习在教材教学中占据比例甚少,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就“综合性学习”提出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因此,纵使综合性学习在当下新编的语文教材中“缺席”,我们也不能画地为牢,应该把综合性学习融入日常教学中,自觉发掘教材中适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创造综合性学习的机会,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综合性的大语文学习观。
二、坚持原则,立定根基,延伸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与课文、习作或阅读内容相衔接,它们应该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
生命教育课程标准
《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四、课程管理建议……………………………………………五、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加之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使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念、健康意识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面临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为培养青少年学会尊重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获得身体与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同时,鉴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各专题教育分散、不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现状,急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整合各专题教育,吸纳相关教育资源,组成生命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怀教育,以开启生命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意义。
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生命教育》课程是在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rl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线的具有综合活动性质的地方课程。
本课程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的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生命的特性,在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彼此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交互影响中实现创新生命、幸福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
小学高年级段英语教材整合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小学高年级段英语教材整合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背景:在我国,整合教学的发源地是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一直以来,读写结合训练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的英语整合教学思想开始在我国渗入,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开始研究读写的相关性。
2007年,国家正式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全国高校展开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三次改革。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教材整合是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的需要。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信息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教材整合是更加贴近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国外英语整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国外英语整合理论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听说法备受推举。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Goodman发起全语言运动,诞生了全语言理论,主张语言教学的整合。
20世纪80年代初,阅读和写作语篇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结构、内容开始进行深层次研究,他们发现在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中构建语篇结构内容时,阅读者和写作者采用的认知机制竟高度相似(王雯秋,牟方华,2013)。
20世纪90年代,英语读写教学整合研究达到了黄金时期,全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者Blanton创设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2)国外英语整合教学实践研究国外作为母语国家,对于英语教材整合的研究比国内的研究更加深入,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研究的背景和基础有一定差别,但语言的学习是有普遍规律的,下面是国外在进行英语教材整合实践中进行的变革探索。
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美国出台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幼儿园教学资源整合方案背景幼儿园是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资源整合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幼儿园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将幼儿园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方案教师培训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我们将进行定期的教师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如何将不同资源整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等。
教具和教材整合我们将对幼儿园现有的教具和教材进行整合,确保其充分利用。
通过评估教具和教材的适用性和质量,我们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新或补充资源。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资源借用和共享机制,让各班级之间可以共享教具和教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外部资源整合除了幼儿园内部的教学资源,我们还将整合外部资源。
与社区图书馆、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为幼儿园带来更多的教育资源。
我们将组织定期的外出教学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和学习外部资源。
家长参与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幼儿园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参与者。
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通过家长的参与,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同时也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学资源整合方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幼儿园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方案,确保其持续有效地推进。
幼儿园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4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参考范文(3篇)
2024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参考范文____年度小学教育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在____年,我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宗旨,成功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
具体成果如下:1. 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组织各类教学研讨会,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
2. 改善学校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维护和改造,创造安全、美观、舒适的学习环境。
增加绿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完善教师团队建设: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 加强家校沟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和学习状况。
二、工作亮点与创新实践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我注重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1. 个性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特色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2. 强化实践教学: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调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工作成效与社会反响一年的努力带来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社会认可:1.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教学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在市级教育评估中名列前茅。
2. 学校环境改善:校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安全感增强,荣获市级绿化示范单位称号,提升了学校声誉。
3. 教师队伍发展: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师间的合作精神得到加强。
4. 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活动参与度提高,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度增强,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
核心素养下基于主题意义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下基于主题意义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内容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 提出了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而教材中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尽管英语教学一直备受重视,但在诸多原因驱使下,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元教学未结合单元主题,没有语篇意识,缺乏整体性,教学碎片化;教学不结合学科素养一味迎合高考;忽视班情学情,不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单一化等。
本文作者基于核心素养和主题意义探究,分析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主题意义大单元教学一、引言《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主题语境是六大要素之首,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其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主题意义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将每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讲解,会出现一些“单词课”“阅读课”等,这样教学的优势是可以针对性地讲解英语的每一个部分,提升学生对某一模块的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主题意义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学习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对英语的阅读、写作等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对高考进行改革时,也考虑到了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读写分离”的情况,教师在安排授课时,对读写安排比例不合理,或者是读写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难以提升。
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素材,要让阅读促进写作能力提升,让写作带动学生阅读。
多模态语篇在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2019_年人教版和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为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上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件形式呈现。
”[1]18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和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也日益呈现多模态化。
各地区使用的英语教材尽管有系统性和操练性强的优点,但因篇幅所限,其多模态语篇有时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需要教师补充其他教学材料。
其他版本教材的多模态语篇是教学材料补充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比分析其他版本教材中的多模态语篇,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备课思路和学生的学习范围,丰富课堂内容,突破单一教材的内容束缚;另一方面可以让师生的教与学突破单一教材的难度制约,包括向上的难度突破和向下的难度调整[2],实现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为教师提供了教材的多样选择。
如2019年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这些教材均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和主题引领的思路,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有机融入核心语言知识和各种语言技能的学习,旨在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3]。
笔者所在的南宁市第三中学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以下简称新人教版)。
因此,笔者以国内另一套主流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以下简称新外研版)为教学材料补充资源,围绕同一主题“野生动植物保护”教学为例,讨论如何使用其中的多模态语篇促进同主题单元的整体教学。
一、多模态语篇的相关概念和价值(一)多模态语篇的相关概念交际的核心在于获取话语意义,当话语意义无法由纯文字语言单独呈现时,非文字因素就在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人们往往会使用两种或多种表达形式同时进行交流,即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这种交际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4]。
而交际的双方并非局限于人类范畴,因为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5],多模态则指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互动方式。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评价十项标准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评价十项标准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评价十项标准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评价可从三个维度十个方面制定标准,具体内容:
第一维度:教师活动
1.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问题化或任务化,具体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学生差异,最大限度实现分层教学。
2. 教学结构:思路明晰,结构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容量适中,节奏合理,学生活动、总结、反思的时空充分。
3. 课堂调控: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学情,分层要求;抓实自主学习,促进合作、探究学习,丰富展示方式;精讲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点,总结规律、方法和技巧;有效解决新生成问题,采用灵活方式进行限时训练及达标测试。
4. 教学评价:在学生学习、展示、训练等环节中及时给予评价,肯定优点,表扬激励;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5. 资源优化:据教学需求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料等课程资源,有必要的导学案、达标卷等;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维度:学生活动
6. 活动状态:学习氛围激情活跃,自主学习充分投入,合作学习明确有效,探究学习敢于质疑。
7. 活动形式:活动形式丰富,展示方式多样,恰当地运用听、说、读、写、演、唱、画、实验、操作、设计、交流、质疑等方式,有效完成给定的任务。
8. 活动效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眼、耳、脑、口、手联动;能当堂整理、反思、巩固所学,善于进行课堂小结;能进行自我达标测试。
第三维度:总体评价
9. 目标达成:学生能解决学习目标预设的问题,能进行自我学习评价,目标达成度较高。
10.课堂理念:课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学习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有效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重点
1、中小学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具体表现:第三周一、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三、教师作用的虚化性,四、课堂训练的无序性。
五、课堂提问的低效性。
六、课堂组织的松散性七、课堂调控缺少反馈性八、教学手段形式化。
2、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应转变的五种观念第四周一、从“单纯教知识”向“促进发展”转变。
二、从“中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三、从“神圣化教材”向“创造性使用教材”转变。
四、从“关注知识”向“关注情感”转变。
五、从“统一要求”向“差异对待”转变。
3、传统备课的弊端:第五周一、备讲案—以教代学。
二、形式化----无效劳动。
三、缺创造----设计肤浅。
四、图省事---照抄照搬。
五、求规范—束缚个性。
六、时间紧、精力不足。
4、研读教材的技巧:第六周(一)通览教材,把我全局。
教师研读教材首先应有全局意识。
即能从宏观到微观上理解把握教材。
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
“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由浅到深,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
(二)重视初读教材的第一印象。
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初读教材,争取在初读教材中找到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由此触发出教学的灵感和冲动。
教师应善捕捉和利用初读教材中闪现出来的教学灵感和创造力。
(三)尽可能多种感官参与研读。
(1)深究课题。
有时深究课题往往能抓住文章的中心。
(2)抓关键字词。
抓住教材中的关键字词,深究其中底蕴,务必求真破疑。
(3)抓重点句。
(4)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5)领会揣摩插图。
(6)钻研习题。
(7)估计疑点。
(四)从多角度体会教材。
(1)瞻前顾后体会教材。
(2)从别人的经验中体会教材。
(3)通过亲身体验区体会教材,(4)从多重角色去体会教材,(五)对教材有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
每个教师在研读教材中,在充分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发挥个人优势,尊重教材,但还要超越教材,对教材一定要有独立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2019年文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的实践课程,它的目标在于弥补传统学科课程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不足,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征。
我们通过研究实验,积极寻求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创设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知识的整合运用,自觉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
(一)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能力“知识源自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基于学生的兴趣,引出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春天到了,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校园里的花草木饶有兴趣,就设计“校园景观植物的的调查活动”。
活动中,统计小组学生运用数学课学到的统计图知识,把学校的植物种类、数量进行统计,还运用测量、面积计算知识对绿化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小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把校园的花草树木画出来,美丽的画面给大家美的感受,提醒同学们爱护环境;调查小组的同学运用科学学科知识制作植物标本,运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资料,探究植物生长特点及作用,提醒大家爱护植物,爱护校园。
各组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时精心组织语言,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知识得以巩固提升。
(二)联系学科课程的拓展,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各科知识的兴趣学科教材中隐藏着大量与自然、社会、生活有关,值得研究的问题。
整合历史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整合历史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历史教材的内容涉及上下五千年,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素材,合格历史课堂应该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然而,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都喜欢历史,如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漫画甚至历史游戏等,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太喜欢的科目之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初中历史在教育体系中被置于边缘的地位,许多学生、家长不重视,即使关乎中考升学之痛痒,也不把它当回事;另一方面,受教师责任心、专业素养的影响,历史课堂上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画画背背,学生当然觉得“内容枯燥”“没意思”“老师讲的我都知道”。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整合教材、运用各种历史资源对教材加以整合创新,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具有挑战性的有效课堂,即进行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把关注点从教师行为转向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教师课堂讲得是否精彩,内容是否丰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都必须以学生是否有了发展为依据。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这与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四步八自”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校“四步八自”模式提倡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整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和价值观形成,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大效益,也就是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何才能使历史课堂收到最大的效益?关键在于教师。
新课标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专门的阐述,这对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再是以往只重视教科书、只教教科书的观念和做法,而是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
一般来说整合历史资源,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历史教科书的资源整合。
历史教科书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它却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英语》(新标准)初中教材整合与课堂教学
《英语》(新标准)初中教材整合与课堂教学2005年秋季,新标准英语教材开始步入我市的英语课堂。
对于这套教材我既是陌生又充满好奇,从拿到教材起我便连续几天认真翻阅,与老教材对比,研究新教材的内涵及特点,并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此时恰逢我市请来了新标准英语教材的编者——中外专家来我市为教师做教材解读。
专家们通过课堂做课展示,让我们参与体验,互动研讨,最后由专家逐一点评。
两天的教材培训,我感悟颇深,尤其是专家精湛的点评,他们对教材资源开发及教材整合的建议,都给了我很多启迪。
三年来,我带领西岗区英语教师对教材整合做了一些探索,有效地促进了我区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教材整合的必要性1、优化教学策略的需要任何一本教材,对任何一类师生群体都不是尽善尽美而无缺憾的,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这就为教师科学地驾驭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整合教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才能在教育的舞台上唱出时代的旋律、才能在打下学科知识的坚实基础上,积极探索教材整合的途径,从而优化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使新课程改革的成效能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来。
2、教与学实践的需要实施新教材的三年来,我与教师一路走来有着这样共同的感受:以前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前者是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来接受;后者是教师采取一些尽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知识,这是新旧教材教与学行为上的巨大变化之处。
反映在教材的处理上,前者把大纲、教材的全部内容给了教师,要教师将教材用透,剥烂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而新标准英语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就是一本适应于教与学的一般性材料。
学校不同,因而在诸如教育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生源、英语教育现状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教材不可能强求一律的使用。
3、课标新理念的需要《英语》(新标准)教材遵循“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教育原则,遵循语言的教学规律,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遥感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创新与实施-2019年教育文档
遥感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创新与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及“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所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中,实训起着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和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技术和核心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解决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哪些工作环节、哪些工作岗位、哪些工作情景的应用及如何应用的问题,逐步实现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项目化教学法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通过实际的项目让师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共同实施完成教学活动,为受训者提供一个整合智能、知识、技术、文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力地贯彻和践行了“工学结合”的理念,是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行业要求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实训方案,按照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目前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材、项目案例、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训条件等主要原因,项目化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在国内院校中还没有普及。
近几年笔者对遥感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研究目标《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上机实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解译及遥感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方法,学习和熟悉常用的遥感软件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整合教材资源 实施有效教学
径 这 样 的 设 计 就 是教 者没 有 认 真 解 读 教 材 ,没有 准确 把 握 教 材 中的 关 键 词 “ 圆心 ”而 造 成 的 科 学 错 误 。考 虑 到小 学 生 的年 龄 特 点 ,小 学数 学 教 材 一 般 不 给 m 圆 的定 义 。但 作 为 教
生 ,进 而启 迪 他 们 的心 智 ,激 荡他 们 的心 灵 。 其 次 ,应 引 导 学 生 领 悟 数 学 知 识 所 蕴 涵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如 分 类 思 想 、化 归 思 想 、 符 号 化 思 想 、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函 数 思 想 等 。 笔 者 在 引 导 学 生 验 证 “ 角 形 两 边 之 和 i 大 于 第 三 边 ” 时 ,组 织 了 逐 步 递 进 的 数 学 活 动 :① 以 黑 板 上 给 定 的 三 角 形 为例 展 开 验 证 , 发 现 “ 边 之 和 ” 应 完 整 两 表 述 为 “ 意 两 边 之 和 ” 。 ② 提 问 : “ 一 个 三 角 形 验 任 用 证 , 足 够 吗 ? ” 拓 展 验 证 的 范 围 ,组 织 每 个 学 生 在 作 业 纸 上 画 一 个 三 角 形 , 通 过 量 一 量 、 算 一 算 的 方 法 来 验 证 。 ③ 提 问 : “ 些 三 角 形 就 足 够 吗 ? ” 引导 学 生 思 考 : 这
研 究 教 材 ,充 分 发 挥 教 材 在 教 学 中 的 引 领 作 用 ,才 能 提 高
教 学 的有 效 性 。
一
是 数学 的精神 和数 学 的思想 、研 究方法 与着 眼点 等 ,这些
随 时 随 地 都 会 发 生 作 用 ,使 他 们 终 身 受 益 。 如 果 将 数 学 作
为 “ 类 的 一 种 文 化 和 思 想 ”来 理 解 ,那 么 把 握 数 学 教 学 人
论“三教”改革下的“三线”教学法
理论探索377论“三教”改革下的“三线”教学法刘莉娟,朱飞(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摘要: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响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5年)、曲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号召。
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实际情况,整合资源,通过研究团队的长期致力于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三融双创一中心”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模式研究及实践项目荣获全国2020年度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以上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践行“三教”改革,提出创新型教学法——“三线”教学法,为提升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作出进一步贡献。
关键词:三教改革;三线教学法一、“三教”改革背景简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践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三全”育人,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物流业带来的变革及对物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对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物流管理三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供应链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对标对岗,梳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核心项目模块,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学质量,调整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理论与实训资源,对接物流管理1+X课证融通培训及考核,联动企业直播互动教学,通过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开展顶岗实践及多元评价,有效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
二、“三线”教学法分析(一)设计理念1、三融“一融产教融合”成果推广效果:2017年积极贯彻党和国家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构建基于高校、行业和知名企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第一篇: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更新与调整,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当中,各地各级也以课改为契机举行各种课赛,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考和讨论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其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和教学改革成果;当然也不乏一些纯属表演的作秀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课赛中这种作秀课还真不少,这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思考。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如何在中学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率的教学。
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很多专家对“有效教学”一词有过相似的定义,普遍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能否促进学生取得进步或得到发展是界定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标准。
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则需要多方面地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
孔企平在《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中这样认为,关于有效学习,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
一是“经验”。
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
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二是“思考”。
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
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
三是“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教学的1基本形式。
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四是“再创造”。
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这也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只有课堂教学策略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融合教学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融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融合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对融合教学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践背景某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积极探索融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三、实践过程1. 建立融合教学团队学校成立了融合教学团队,由各学科教师、教育技术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
团队成员共同研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
2. 制定融合教学方案融合教学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结合各学科特点,整合教材、网络资源、实践活动等,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3. 实施融合教学活动(1)学科融合: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我的家乡”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2)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活动与教学融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科技节、运动会、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4.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融合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实践效果1.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通过融合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各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教材资源实施有效教学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文本。
科学地解读教材,合理地挖掘、利用教材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只有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理解教材蕴含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对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和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与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如果将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和思想”来理解,那么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突出在数学基本概念背后、在数学规则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藏的丰富的数学文化、思想和精神,突出其发现研究过程中人们对思想内涵和数学理性精神的不断追问。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着许多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它们。
首先,应充分利用数学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内在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文化是形成数学思想的源泉,在数学活动课中,应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的程度,适当地安排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
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解决“幻
方”
的不同策略、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等等。
这些数学史名题,在其解题策略中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一定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而启迪他们的心智,激荡他们的心灵。
其次,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
笔者在引导学生验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组织了逐步递进的数学活动:① 以黑板上给定的三角形为例展开验证,发现“两边之和”应完整表述为“任意两边之和”。
② 提问:“用一个三角形验证,足够吗?”拓展验证的范
围,组织每个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来验证。
③ 提问:“这些三角形就足够吗?”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是画不完的,可分类验证。
通过三次验证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感受到分类思想、归纳思想,有力地提升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沟通教材的前后联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同类知识的安排上注意循序渐进。
教师必须通读教材,沟通教材的前后联系,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回忆、交流、分类整理,让学生跳出眼前,将“散落”于各册的有联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建构成体系。
1.新授课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
数学具有严谨的知识结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知识点”为单位,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有序的编排。
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都要求教师审视教材全局,把握联系,瞻前顾后,处理好数学知识的“整体”与一节课的“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避免把数学学习变成纯简单的解题练习。
所以,教材的解读与开发要承上启下,有机衔接,努力实现“无缝对接”。
例如,教学比这部分内容时,就要把比和除法、分数放入一个知识系统中加以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好这几部分的相互联系。
这样,学生就能依据这些联系顺藤摸瓜,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复习课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串”。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总复习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你们能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吗?(让学生整理出:我们先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再学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
师:同学们想一想,编书的老师为什么这样编?(让学生通过讨论、交
流,理解这是编者的精心安排,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是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的,而三角形、梯形都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计算出面积的,圆是转化成长方形后计算
出面积的。
)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明晰了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了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保护在对课堂讲解材料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
”只要我们下真功夫研读教材,科学、合理、有效地用好教材,学生求知的星星之火定能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