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才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渝人发[2007]17号

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才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渝人发[2007]17号

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才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才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渝人发[2007]1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事局,市级各部门人事(干部)处:现将《重庆市人才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才市场“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发展人才市场,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地位,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

根据人事部《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国人部发[2004]12号)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人才市场发展的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㈠现实基础“十五”期间,我市人才市场发展围绕“构建西部一流人才市场”战略命题,紧扣“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战略定位,通过创新观念、政策、机制、服务四项战略举措,较好地完成了四项发展战略任务。

1、市场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96家,人才网站7个,从业人员800余人,形成了以重庆人才大市场为龙头,区县人才市场(22家)为主导,民营、合资、行业人才中介机构(73家)竞相发展,区域性人才市场与专业性人才市场协调推进,政府宏观调控、中介提供服务、主体双向选择、市场调节供求的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格局。

2、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

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泛开展人才招聘、人才推荐、人才培训、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引进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完善了以市场化人才配置、社会化人才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和专业化人才开发为主的服务功能。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7.10•【字号】渝府办发〔2023〕53号•【施行日期】2023.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3〕5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7月10日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重庆建造核心竞争力,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国家部委《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等文件精神,以及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建造技术在工程建造领域应用,加快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打造智能建造全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试点目标。

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推广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动建筑工业化规模大幅提升,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场景显著增加,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建造高地。

到2023年年底,发展智能建造试点区县3个以上,培育智能建造示范企业5家以上,启动智能建造试点项目15个以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深度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智能建造技术集成应用取得突破,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形成良好开局。

重庆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产业工人的建设和改革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推动重庆产业发展,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政策措施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工人。

加大对企业进行技能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

2.加强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促进工资正常增长,确保工人合法权益。

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激励工人提高工作绩效。

3.完善工时管理制度。

合理安排工时,保障工人合法休息和休假权益。

4.加强劳动保护。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5.鼓励企业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

倡导工人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三、工作重点1.聚焦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重点支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加强工人培训和技能提升。

2.加大对农民工的帮扶力度。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3.推进工人队伍结构调整。

通过转岗、职业培训等方式,适应产业结构变化,提升工人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护工人合法权益,加强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和协调。

四、保障措施1.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健全工人建设和改革的工作机制。

2.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向职业教育培训和工人安全保障等方面倾斜经费投入。

3.加强对实施方案的督导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措施,预期在一定时期内,重庆产业工人队伍将实现素质的整体提升,工人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将得到有效改善,工人队伍结构将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07•【字号】渝府发[2006]72号•【施行日期】2006.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渝府发〔2006〕72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已经2006年6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重庆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为了指导和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主要成就“十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和“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将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纳入宏观调控体系,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和就业局势稳定。

“十五”期间,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再就业政策体系,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尤其是分类处理下岗职工经济补偿,鼓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前双解”,为大龄下岗职工提供社会保障“直通车”的特殊政策,推行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再就业重点企业等政策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产业园规划方案

重庆产业园规划方案

重庆产业园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的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制定和实施重庆产业园规划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重庆产业园的规划进行详细介绍。

二、规划目标重庆产业园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园区,推动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吸引各类企业和创新资源聚集,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具体目标如下:1.吸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进驻,提高重庆在创新领域的影响力;2.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周边交通、能源、水利等配套设施;3.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加速项目和资金的引进;4.建立产业园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规划内容1.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重庆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将重点发展的产业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引进、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包括自动化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影视、动漫、游戏、设计等领域,培育文化艺术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提供配套服务支持产业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支持产业园区的发展,需建设一系列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快速通道和高速公路,提高产业园区内外的交通便捷性;•电力供应:增容和升级电力输配网络,确保稳定供电;•水利设施:建设供水、排水和防洪设施,满足产业园区的用水需求;•通信网络:建设高速、稳定的光纤通信网络,提供快速可靠的网络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公共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提高园区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3. 政策扶持和营商环境改善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支持,吸引投资和人才进入园区。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12.10•【字号】渝人社发〔2019〕150号•【施行日期】2019.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局管企业:为贯彻落实《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人社部发〔2019〕7号)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健全人才流动市场机制(一)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全面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人才流动中的主渠道作用。

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歧视,统一市场运行规则。

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支持建设一批市级人才市场、智慧型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创建国家级人才市场。

加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二)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

建立人才需求和供给数据库,定期收集和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充分发挥供求机制的调控、指导和平衡作用。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等激励政策。

探索建立人才流动中对前期培养的补偿机制。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强化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07.10.31•【字号】渝人发[2007]161号•【施行日期】2007.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渝人发[2007]16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事局、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市级各医疗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渝府发[2007]65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意见:一、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岗培训基本完成;到2015年保障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一名经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招聘一批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

建立具有生机活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康复、口腔、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立社区卫生人才的培训基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实训基地建设,为社区医务人员实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重庆市人才建设五项工程

重庆市人才建设五项工程

重庆市人才建设“五项工程”人力资源的充足和人才素质的提升是重庆市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决定着能否真正落实重庆市“十二五”战略部署,实现新跨越,又决定着重庆市能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建议实施重庆市人才建设“五项工程”。

第一项工程:求真务实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一、必要性、一些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增加了生产劳动力成本,造成引进人才资源的浪费;、一些引进人才的专长和思维及方法与重庆市的实际不相符合,造成人才水土不服现象;、一些引进人才或无用武之地,或看不到事业发展希望,形成来了就走留不住现象。

二、具体方案、坚持按需引进高层次人才。

每年召开一次重庆市高层次人才需求会议,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研究落实本年度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类别、具体名额及要求,并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及专家学者意见,避免白花钱,杜绝浪费,还使高层次人才不因此被耽误;、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引导。

高层次人才来重庆市工作后,生活、工作各方面与自己的预期有一定差距,自然产生心理的失衡,有关部门及组织领导必须及时靠上去,动员高层次人才既来之则安之,发扬吃苦味耐劳的精神,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地将自己工作做好,再创新辉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条件。

各单位应将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发挥放在首位,既不捧上天,也不贬到地,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和高层次人才的优势特点,找准最佳结合点,创造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和谐,并努力从生活条件,创业平台等角度,让其更尽心努力工作;、重金用在刀刃上。

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且与重庆市需求相一致的,引进上自然不惜重金,但在投放重金前必须想想,该单位是否急需要这样的人才,该重金引进是否必然有可观的产出,要坚决杜绝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大跃进”,将重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引进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三、可行性论证、切合了当前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实际,问题找得准;、有利于高层次人员的个人成长,走好关键的那几步;、体现了重庆市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全心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集体,增强了吸引力。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行政策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行政策
院校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就读或培训。
目前,我市已选送 60 名优秀中青年人才参加出国培
训,900名左右到国内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就读或培 训。
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制度
• 博士后制度的诞生
在1983年和198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两次上书国
家领导人,建议在中国设立博士后制度。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国务院于 1985 年 7 月正式批准了原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2000年推行按二级学科、专
业推荐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推荐数量一般每个学科、专
业为l至2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00元,每两年进行一次,管
理期限为四年。
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按二级学科、专业推荐,推荐
对象为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一般每个学科、专业全市选拔2至3人。推荐国家“百千万人
重庆两院院士1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
鲜学福
程天民
黄尚廉
钱七虎
向仲怀
袁道先
王正国
孙才新
曾苏民
郑颖人
杨士中
地理学 临床医学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 与工程
畜牧学
院士从事 的学科领域 电气工程
矿业工程 土木工程
院士的主要政策
1、 国家主要政策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
次,其中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次性奖励 2 万元,优秀
专业技术人才一次性奖励2000元。
优秀中青年人才国内外培训
2002年我市建立了重庆优秀中青年人才培训制度。
每年选拔 10 名有发展潜力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做出
贡献的中青年人才到国(境)外进修或攻读学位;

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积极贡献于内陆开放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家中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农业部《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20 10-2020年)(征求意见稿),《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渝委发〔2009〕21号),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现状。

农村实用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大力开发、培养和使用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和服务体系,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02.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 4%。

市内从事生产85.5万人,占42.3%;市外务工116.6万人,占57.5%。

生产型人才82万人,占40.6%;经营型人才15.7万人,占7.8%;技能带动型人才104.3万人,占51.6%。

拥有农民技术员12.1万人,占6.0%。

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挑战与问题。

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基础薄弱、欠账较多,主要问题和面临挑战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个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个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个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08.12•【字号】渝人社发〔2020〕73号•【施行日期】2020.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个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2020年8月12日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加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关精神,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发布人才需求目录。

加强产业人才需求统计、预测,适时发布《重庆市工信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目录》《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需求目录》。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中心,探索授权、委托、项目资助或购买服务等多种第三方人才需求预测服务方式。

(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配合单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支持高校建设大数据智能类市级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优先增列大数据智能类等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领域的学位授权点。

编制《年度本专科专业设置指南》,引导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等设置大数据智能类新兴专业。

(牵头单位:市教委,配合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三、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培养周期1-2年。

鼓励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开展新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按200元/人·天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6000元/人。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渝府发〔2000〕6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渝府发〔2000〕6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渝府发〔2000〕63号)万州、黔江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市人才人事环境,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培养适用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建立和运用政策好、待遇优、服务佳、环境好的人才开发机制,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人才富集市,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证,促进我市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现就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放宽引进人才的条件。

从市外到我市主城区求职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到主城区以外求职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按新的户籍管理优惠政策办理落户手续。

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或双学士学位的人才报考国家公务员,免予笔试,进事业单位工作的,经用人单位申请可增加编制。

(二)吸纳留学人员来渝创业和工作。

公派或自费留学的人员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都可采取任职、兼职、顾问、合作开发和创建、承包、租赁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来渝创业、工作,来去自由。

要求取得常住户口的,按有关规定随时办理,其配偶及18岁以下子女可以随迁;长期居留或短期工作的,可申领《留学人员在渝工作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报酬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工龄连续计算。

在国外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可根据其经历和学识水平直接确定职称。

(三)鼓励智力流动。

对本人不愿移转行政关系和户口的外省市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咨询顾问等形式来渝工作,申领《引进人才在渝工作证》,享受本市市民的有关待遇。

重庆市打造西部人才资源高地的对策

重庆市打造西部人才资源高地的对策

三、 重庆人才资源存在 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 , 发展 较晚 。作 为政 治直 辖市 的北 京 、 业直 辖 工
市 的天津和经济 直辖市 的上 海都 具有 得天 独厚 的优越 地
能为重 庆经 济发展 、 筹城 乡发 展积 极奉 献 、 统 廉洁 的党 政
优秀人 才 ; 第二是 优 秀企业 家 , 提供 给他 们优 越 的待 遇和 优惠的政策 , 就一个 良好 的 市场竞 争 环境 , 引贡献 于 造 吸
第三 , 人才 素质整 体不 高。根据 中国社科 院《中国城
境人手 出对策 , 步形 成 内陆开 放型人 才 高地 , 就培 养 逐 造

大批 忠于 党、 于 国家 、 想崇 高 、 务 人 民 的高 素 质 忠 理 服
通过对人才资 源 的引进 、 激励 、 价 和培 养机 制 的构 评
人才。
单位 : 万人
化和城乡一体化。《 重庆 中长期人才 发展规划纲要 》 出, 提
到 22 0 0年要基本建成 内陆开放 型人 才高地 。要 实现 这些
目标 , 必须 以人 才发 展作 为依 托 , 断发 挥人 才在 经济 发 不
展 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


重庆人 才资源 的基本情况
了人 才 的涌 进 。
大力 度建 设长 江上 游 的经 济 中心 、 统筹 城 乡发展 的直辖 市。城市的快速发展让重 庆对人才 渴求不 断增大 , 这也使 得重庆人才有更大的发挥 舞台和施展才华 的空 间。
第二 , 地理位置 弱势 。重庆 市地 处长 江 中上 游 , 西靠
成 都 , 临 武 汉 、 沙 , 西 三 角 地 区很 难 成 为 人 才 的首 选 东 长 在

加强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陈保余来源:《重庆行政》2019年第01期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新时期,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号)出台后,重庆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了不同层级的专题调研活动,全面深入了解我市及区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状况。

根据《重庆统计年鉴(2017)》中的从业人员身份分类,以第二、三产业中6大行业门类就业人数作为产业工人的统计对象,同时加上农场、林场中从事集体劳动的工人,截至2016年底,我市产业工人有564.82万人。

从产业分布上看,超过八成产业工人集中在第二产业,占比84.39%;从行业分布上看,近八成产业工人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比79.17%;从企业分布上看,超六成产业工人集中在非公有制企业,占比62.02%;从户籍状况上看,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6个行业中的农民工占比53%;从年龄性别上看,80后、男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一、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主体地位有所弱化,角色自信心不足从政治地位看,工人阶级参与各个层面政治建设的途径还较为单一,在我市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中工人代表数量不多。

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中工人代表41名,仅占5.4%;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中有一线职工30名,仅占3.6%;第四届市政协有工会界别委员25名,其中一线职工只有3名。

从经济社会地位看,大部分企业初次分配机制不够合理,一线工人与管理人员收入差距偏大,高级技师的收入一般都相当于甚至偏低于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或工程师水平。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9.24•【字号】渝卫发〔2019〕50号•【施行日期】2019.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卫生健康委、两江新区社发局、万盛经开区卫生计生局,各委属医疗机构,陆军军医大学各附属医院、陆军第958医院、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9月24日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保证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提高全市临床专科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根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卫医发〔2013〕42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是指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设立,以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或潜力的临床专科为重点,以促进临床专科质量水平和能力建设、培养临床专科人才梯队、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我市专科临床服务能力为目标,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开展的专科能力建设项目。

第三条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规划,按照鼓励先进、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自主申请、公平竞争、择优支持、定期考评的方式建设和管理,并适当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

第四条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和获得建设项目的医院(以下简称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林业局•【公布日期】2017.09.04•【字号】渝人社发〔2017〕206号•【施行日期】2017.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人社发〔2017〕20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教委(教育局)、科委、农委、水利局、卫生计生委、文化委、林业局:现将《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庆市林业局2017年9月4日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57号),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79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一)范围对象。

本意见原则上适用于县级及以下企事业单位(包含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具体范围为:万州区、黔江区、武隆区、开州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3.12•【字号】巴南府办发〔2014〕44号•【施行日期】201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巴南府办发〔2014〕4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落实对重点产业提供人力资源要素保障的要求,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协助做好信息产业企业用工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1〕191号)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重点电子企业招工补贴政策的通知》(渝人社发〔2014〕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市、区产业结构布局,将市级“6+2”重点电子企业、区内市级信息产业重点配套企业和区内重点企业纳入人力资源保障范围,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破解就业难题,既是经济行为,更是民生工程。

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重点产业企业用工保障工作。

二、招工补贴标准及补贴资金筹集(一)招工补贴标准1.市级“6+2”重点电子企业招工补贴标准。

对各类人力资源机构、职业院校及劳务经纪人为市级“6+2”重点电子企业输送人员的,除按渝人社发〔2014〕9号文件规定享受招工补贴外,我区实行送工奖励政策。

按照完成基础社招任务每人50元、应急社招任务每人100元的标准在年终给予奖励。

2.区内市级信息产业重点配套企业招工补贴标准。

各类人力资源机构、职业院校及劳务经纪人为区内市级信息产业重点配套企业输送人员的,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3个月的补贴。

3.区内重点企业招工补贴标准。

对经区经信委、区财政局、区统计局等部门认定的区内重点企业,凡企业新招录员工并按规定缴纳“五险”,按稳岗6个月以上的新招录员工数量,给予企业600元/人的招工补贴。

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智库观察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中国 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㊁2019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打造知识型㊁技能型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聚能㊁聚力㊁聚智,助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㊂当前,全市严格落实重庆市委㊁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疫情防控,坚持依靠广大产业工人抓企业复产复工㊂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各地各单位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㊂一㊁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如下:(一)深受互联网影响,职业认同感获得感不强据重庆市总工会问卷抽样调查统计(以下简称问卷调查),微博㊁微信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来源,特别是80后㊁90后的新生代习惯 网上生活”,对其思维方式㊁生活方式㊁工作方式㊁学习方式产生深远影响㊂一方面 共享经济” 数字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产业工人身份认同弱化㊁主人翁意识淡化㊁ 工人”与 干部”的界限强化在一定程度有扩大趋势㊂主要原因是70后㊁80后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据问卷调查统计,70后占32.93%,80后占35.05%,已经成为制造业㊁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主体力量㊂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工作生活阅历浅,对产业政策了解少,对铺天盖地㊁虚实不清的网络信息鉴别力不强㊂(二)技能人才总体缺乏,高技能人才比例不高据‘重庆统计年鉴(2019)“显示,全市产业工人有535.64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42.56万人占82.62%,从事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和软件业仅20.21万人占3.77%㊂据问卷调查统计,参与调研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初级工占35.03%,中级工占31.8%,高级工占19.53%,技师占8.9%,高级技师占4.74%,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0.6%,大专学历的占12.0%,高中(中职)学历的占22.9%,初中学历及以下的占54.5%㊂以西南计算机公司为例,人员平均年龄44岁,1260名职工中女职工531名占42.14%,35岁以下青年职工192名占15.24%,技术工人出现断层趋势㊂全市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约为24.2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与德国(50%)㊁日本(40%)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㊂(三)产业工人需求多元化,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产业工人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是工资收入和医疗㊁教育㊁住房等消费支出㊂从个性需求看,国有企业职工更多关心职业成长㊁精神文化㊁权益维护以及国家改革发展等社会发展问题;小微企业职工较多关心就业岗位㊁同工同酬㊁安全卫生等个人收益问题;农民工普遍关心社会保障㊁子女教育㊁身份转变等社会公平问题㊂产业工人总体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流动性大㊁技术人才流失率高㊂究其原因,重庆市一直是制造业重镇,产业工人占比较大,来源复杂,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受市场㊁疫情㊁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缺乏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㊂二㊁加强和改善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㊂(一)从政治思想引领上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灵魂和基础,是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有力抓手㊂一是构建大宣教格局,凝聚思想共识㊂要树立 以全局谋79重庆行政 2020年第5期一域㊁以一域服务全局”的理念,深入宣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产业工人的关怀,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区县㊁市级部门和企业特别是广大产业工人充分认识党中央国务院㊁市委市政府为提高产业工人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围绕 六稳六保”政策,促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达产,从而增强产业工人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㊂二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业务技能㊂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研判分析㊁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工人情况,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㊁数字经济战略㊁八大行动计划等要求,开展好 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重庆好网民”主题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从网上针对性地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㊁科技交流㊁创新成果展示㊁文化建设㊁心理疏导㊁法律援助㊁维权服务等,满足广大产业工人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增强职业认同和获得感㊂三是弘扬社会主旋律,汇聚创业力量㊂统筹协调内外资源,通过多媒体多层级广泛宣传产业工人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迹,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产业工人地位㊁作用㊁价值的认同度,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㊁中美贸易摩擦㊁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团结凝聚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展现工人阶级主人翁风采,汇集产业工人磅礴伟力㊂(二)从创新用人机制上激活先进性作用一是健全优秀技能人才引进机制㊂立足国际视野,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鼓励激发区县㊁市级部门和企业针对重庆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引进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对确有绝招绝活㊁业绩突出㊁贡献较大,被行业或企业公认的产业工人,可作为人才破格引进并委以重任,从市级层面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㊂二是营造创新技能人才发展机制㊂在企业普遍推广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㊁持股分红等方式,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推动建立产业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持续增长制度,对技艺高超㊁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年薪制,个人收入与利润贡献挂钩㊂三是搭建创新人才培养扶持机制㊂联合高等学校㊁职业学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 产学研”实验实训平台,创建劳模㊁工匠㊁技能大师㊁技师等层级创新工作室,探索创建创新工作室联盟㊂围绕市级产业和企业重点课题,深化群众性 五小发明”技术创新活动,设立产业工人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补助资金补助额度和对产业工人创新项目补助力度㊂(三)从制度顶层设计上保障主力军地位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㊂从市级层面适当增加产业工人的政治安排,把优秀产业工人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安排,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支持高技能领军人才更多参与国家㊁市级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激发 领军人”的担当作为,形成 头雁”效应,从源头上体现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㊂二是创新培养评价模式㊂瞄准重庆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建立行业㊁企业㊁院校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采用直补个人与补助培训机构㊁行业组织和企业相结合模式,加大职业院校投入和提升质量管理㊂三是切实落实维权职责㊂健全全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畅通民主参与渠道,组织和代表产业工人参与涉及自身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积极引导职工和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妥善处理复工复产中职工劳动报酬㊁工作时间㊁休息休假等问题,同时加强因疫情致贫㊁返贫职工帮扶工作,分类精准帮扶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㊂四是健全工作督查机制㊂在市级层面构建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目标任务的落实落地㊂打破产业工人体制和身份壁垒,加大对产业工人的荣誉激励力度,统筹推进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保岗就业㊁住房㊁户籍㊁子女㊁教育等政策,破解 肠梗阻”和最后 一公里”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㊁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实现重庆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工人的智慧力量㊂作 者:重庆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责任编辑:张 波89。

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一)人才发展成就 (1)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1)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2)2、人才资源分布不尽合理 (2)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 (3)4、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3)(三)发展形势分析 (4)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1、总体目标 (6)2、具体目标 (6)三、主要任务 (9)(一)造就三类关键核心人才 (9)1、突出培养一批高精尖关键技术人才 (9)2、大力培养一批领导与经营型高级管理人才 (10)3、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高技能人才 (12)(二)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的三大战略高地 (13)1、构建重点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13)2、构建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14)3、构建重点企业人才集聚高地 (15)(三)打造人才成长成才的三大基地 (15)1、打造高校高端人才储备基地 (15)2、打造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锻造基地 (16)3、打造一线娴熟产线操作人才实训基地 (16)(四)建立人才创新创业的三大平台 (17)1、建立重点产业科技研发平台 (17)2、建立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平台 (18)3、建立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18)四、保障措施 (19)(一)加强组织领导 (19)(二)加大经费投入 (19)(三)优化发展环境 (20)(四)完善相关政策 (20)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前言为更好地发挥人才在重庆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核心作用,打造与重庆市重点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队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订本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一)人才发展成就 (1)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1)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2)2、人才资源分布不尽合理 (2)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 (3)4、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3)(三)发展形势分析 (4)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1、总体目标 (6)2、具体目标 (6)三、主要任务 (9)(一)造就三类关键核心人才 (9)1、突出培养一批高精尖关键技术人才 (9)2、大力培养一批领导与经营型高级管理人才 (10)3、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高技能人才 (12)(二)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的三大战略高地 (13)1、构建重点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13)2、构建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14)3、构建重点企业人才集聚高地 (15)(三)打造人才成长成才的三大基地 (15)1、打造高校高端人才储备基地 (15)2、打造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锻造基地 (16)3、打造一线娴熟产线操作人才实训基地 (16)(四)建立人才创新创业的三大平台 (17)1、建立重点产业科技研发平台 (17)2、建立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平台 (18)3、建立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18)四、保障措施 (19)(一)加强组织领导 (19)(二)加大经费投入 (19)(三)优化发展环境 (20)(四)完善相关政策 (20)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前言为更好地发挥人才在重庆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核心作用,打造与重庆市重点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队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订本纲要。

主要阐述规划期内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取向,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激励全市各级各类人才共同奋斗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本纲要是政府推进重点产业人才事业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本规划重点产业是指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加工、电子信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6+1”支柱产业,以及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人才发展成就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近年来,重庆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了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才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末,重点产业从业人员达189万余人,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各类技能人才等在内的重点人才9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9.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3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12.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4%。

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若干政策的意见》、《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科研经费、收入、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人才的引进与发展,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随着重庆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结构升级,伴随而来的是一批高精尖人才和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制约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瓶颈”。

如汽车摩托车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紧缺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仍需大量人才支撑;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未来重庆的支柱产业,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急需大量系统设计(SA)、项目管理(PM)以及桥梁软件工程师(BSE)等中高端人才。

2、人才资源分布不尽合理从区域分布看,重庆主城区高层次人才的密度大,主城区以外的各区县人才数量偏少。

从产业分布看,传统产业人才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较少,全市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一线人才严重不足。

从企业分布看,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多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部分外资企业,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具有高学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相对不足。

此外,有相当多的人才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与重点产业关联度不高。

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侧重于抓重点产业的技术项目和资金,对重点产业的人才建设关注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发展工作的领导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的重点产业人才工作机制。

二是人才发展政策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直辖以来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优化人才环境的政策,但还没有一个针对重点产业人才建设的政策文件。

现有养老、住房、医疗、户籍等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一些紧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

三是现阶段人才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比较单一,适应重点产业发展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

4、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专门为重点人才发展搭建的平台层次低、数量少,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对重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

全市重点产业需进一步加强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的结合,需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等平台建设。

(三)发展形势分析“十二五”开局,重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通过实施“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战略,重庆着力打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能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9年出台的《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九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6+1”重点产业的定位,明确了“6+1”重点产业今后要重点发展壮大的53条产业链。

到2015年,重庆“6+1”重点产业将实现总产值2.5万亿元,到2020年,重点产业将实现总产值4万亿元,力争突破5万亿元。

未来五至十年,全市“6+1”重点产业将进一步扩张和提升,所需要的产业人才也将成倍增长,特别是对掌握产业链高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研发等方面人才,以及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人才已成为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竞争已经演变为产业人才的竞争。

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重庆市重点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以世界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产业人才队伍,以人才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按照“重统筹、抓两端、建机制、增投入、筑高地”的总体思路,坚持人才知识化、专业化、实用化方向,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为我市重点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实现新阶段重庆发展的战略目标探索出一条人才资源开发的新路。

(二)基本原则——党管人才,形成聚才合力。

加强党对重点产业人才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加快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整体合力。

——依托基础,突出发展重点。

在重点产业现有人才基础上,根据各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人才。

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协调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环境,健全成才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落实鼓励政策,优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围绕重庆重点产业发展要求,立足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技能人才为基础的总量增长、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素质优良,能够充分满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局面。

2、具体目标——人才总量充实,结构合理。

到2015年,全市重点产业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65万人,占重点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1%;到2020年,全市重点产业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65万,占重点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5%,各类人才基本能够满足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

——人才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5年,重点产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本科以上学历比重达到9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为1:3.5:5.5。

到2020年,中高级管理人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为1:4:5。

加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5年末,新增急需紧缺人才8.7万人,急需紧缺人才总量达15.8万人;到2020末,新增急需紧缺人才4.5万人,急需紧缺人才总量达20.3万人。

表1:重庆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建设预测——人才布局合理,协调发展。

人才逐步向重点优势产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向工业园区、向主城区以外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流动,基本实现人才分布与产业布局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人才开发多样,满足需要。

采取培养、培训、引进等方式,打造人才队伍,满足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充分发挥高校和各类职校的主体作用,加快产业与教育资源的紧密结合,培养产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100万名高技能人才,培育500名左右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高技能、懂市场规则的重点产业人才,到2020年新引进1000名以上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外国专家。

——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机制创新。

到2015年,重点产业吸纳当年高校毕业生50%左右就业,吸纳年度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达18%,引进国外专家数达到0.78万人次。

到2020年,重点产业吸纳当年高校毕业生的52%左右就业,吸纳年度回国人员增长率达18.5%,引进国外专家数达到1.26万人次,人才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人才使用效能提高,贡献增长。

到2015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到2020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8.2%,人才贡献率达到38.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