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字基带信号的仿真。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为日后从事通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数字基带信号程序,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基带信号的理解。
(1)单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2)双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3)单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4)双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三、程序(1) 单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程序function y=zhou(x)t0=200;t=0:1/t0:length(x);for i=1:length(x)if(x(i)==1)for j=1:t0y((i-1)*t0+j)=1;endelsefor j=1:t0y((i-1)*t0+j)=0;endendendy=[y,x(i)]; M=max(y);m=min(y);subplot(1,1,1)plot(t,y);grid on;axis([0,i,m-0.1,M+0.1]);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2) 双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function y=zhou(x)t0=200;t=0:1/t0:length(x);for i=1:length(x)if(x(i)==1)for j=1:t0y((i-1)*t0+j)=1;endelsefor j=1:t0y((i-1)*t0+j)=-1;endendendy=[y,x(i)]; M=max(y);m=min(y);subplot(1,1,1)plot(t,y);grid on;axis([0,i,m-0.1,M+0.1]);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3)单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function y=zhou(x)t0=200;t=0:1/t0:length(x);for i=1:length(x)if(x(i)==1)for j=1:t0/2y((2*i-2)*t0/2+j)=1;y((2*i-1)*t0/2+j)=0;endelsefor j=1:t0y((i-1)*t0+j)=0;endendendy=[y,x(i)]; M=max(y);m=min(y);subplot(1,1,1)plot(t,y);grid on;axis([0,i,m-0.1,M+0.1]);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4)双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function y=zhou(x)t0=200;t=0:1/t0:length(x);for i=1:length(x)if(x(i)==1)for j=1:t0/2y((2*i-2)*t0/2+j)=1;y((2*i-1)*t0/2+j)=0;endelsefor j=1:t0/2y((2*i-2)*t0/2+j)=-1;y((2*i-1)*t0/2+j)=0;endendendy=[y,x(i)]; M=max(y);m=min(y);subplot(1,1,1)plot(t,y);grid on;axis([0,i,m-0.1,M+0.1]);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四、实验结果以及分析:(1)结果图1单极性不归零图2双极性不归零图3单极性归零图4双极性归零(2)分析由于此次实验是本次的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代码编写不是太复杂,只需要理解老师所给的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程的含义结合理论课所讲的原理,可以很快的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编写出其他三个代码,但此次实验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在于循环结束之后要不要给y再加上一个值(y=[y,x(i)];),此问题只要出自于t的长度比y的长度多1,因此给y再赋上一个值是肯定的,不加怎结果中会少一个值。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及波形变换实验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及波形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种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2)了解帧同步信号的产生过程;(3)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4)掌握AMI码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原理通信的根本任务是远距离传递消息,因而如何准确地传输数字信息是数字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对象通常是二元数字信息,它可能来自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代码,也可能来自数字电话终端的脉冲编码信号。
对基带传输系统的要求就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
其中未调制的电脉冲信号所占据的频带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因而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实际上是消息代码的电波形,不同形式的数字基带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结构。
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直接传送,但必须合理地设计数字基带信号以使数字信息变换为适合于给定信道传输特性的频谱结构。
通常把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过程称为码型变换,在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又称为线路传输码型。
对于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选择通常考虑的原则是:(1)对于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其线路传输码型的频谱中应不含直流分量;(2)码型变换过程应对任何信源具有透明性,即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3)便于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4)便于实时监测传输系统信号传输质量,即应能检测出基带信号码流中错误的信号状态;(5)对于某些基带传输码型,信道中传输的单个误码会扰乱一段译码过程,从而导致译码信息中出现多个错误,这种现象称为误码扩散。
希望这种情况越少越好;(6)当采用分组形式的传递码型时,在接收端不但要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而且要恢复出分组同步信息,以便将接收到的信号正确地划分成固定长度的码组;(7)尽量减少基带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8)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单。
数字基带信号在通信系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本实验是整个通信实验系统的数字发送端,其原理框图如图 1-1 所示。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最新-哈工程)

实验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2、掌握AMI、HDB2的编码规则3、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二、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通信原理VI实验箱一台、M6信源模块三、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四、基本原理1、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对于传输数字信号来说,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数字,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
a)单极性不归零码,无电压表示”0",恒定正电压表示"1”,每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判决门限为半幅电平。
b)双极性不归零码,”1"码和"0”码都有电流,”1”为正电流,"0"为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判决门限为零电平。
c)单极性归零码,当发”1"码时,发出正电流,但持续时间短于一个码元的时间宽度,即发出一个窄脉冲;当发"0"码时,仍然不发送电流。
d)双极性归零码,其中”1"码发正的窄脉冲,”0"码发负的窄脉冲,两个码元的时间间隔可以大于每一个窄脉冲的宽度,取样时间是对准脉冲的中心。
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不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归零码的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较宽。
单极性码会积累直流分量,这样就不能使变压器在数据通信设备和所处环境之间提供良好绝缘的交流耦合,直流分量还会损坏连接点的表面电镀层;双极性码的直流分量大大减少,这对数据传输是很有利的2、AMI、HDB3码特点(1)AMI码我们用“0"和“1”代表传号和空号。
实验8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

图8-9 码型变换结构组成框图
译码模块:完成码型变换实验。其结构组成框图如下图8-10
四、实验任务
1.当输入8位码为全“0”、全“1”、伪随机码、任意码时,分折各种 变换结果。 2.观测各种码型变换波形,验证你的分析结果。
五、测量点说明
TP301:原始数字基带信号;TP302:编码时钟;TP303:正极性 码型变换; TP304:负极性码型变换;TP305:码型变换输出;TP306:选择 0010-1000时无波形。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各种码型变换的测量点波形图。 2.写出各种码型变换的工作过程。
E
1
0
1
0
0
1
1
0
0
E
图 8-6 CMI码
密勒码 密勒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它是曼彻斯特码的一种变形,编码规则: “1”码用码元间隔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0”码有两种情况:单个“0”码时,在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 且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跃变;连“0”时,在两个“0”码边界处出现 电平跃变,即“00”与“11”交替。 例如: 消息代码:1 1 0 1 0 0 1 0… 密勒码: 10 10 00 01 11 00 01 11… 或: 01 01 11 10 00 11 10 00…
PST码能够提供的定时分量,且无直流成分,编码过程也简单,在接 收识别时需要提供“分组”信息,即需要建立帧同步,在接收识别时, 因为在“分组”编码时不可能出现00、++和—的情况,如果接收识 别时,出现上述的情况,说明帧没有同步,需要重新建立帧同步。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及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

硬件实验一一、实验名称数字基带信号实验及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6)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7)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方法。
(8)掌握相对码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9)了解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10)掌握2DPSK相干解调原理。
(11)掌握2FSK过零检测解调原理。
三、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一台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3. M6信号源模块、M4数字调制模块四、实验容与实验步骤(一)数字基带信号实验1.熟悉信源模块,AMI&HDB3编译模块(有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实现)和HDB3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接通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
用示波器观察熟悉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1)示波器的两个通信探头分别接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级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
3.关闭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按照下表连线,打开数字信号源模块和AMI(HDB3)编译码模块电源。
用示波器观察AMI(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NRZ-OUT和(AMI)HDB3,将信源模块K1,K2,K3的每一位都置1,观察并记录全1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和HDB3码。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引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是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来研究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误码率等参数。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搭建一个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研究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如传输速率、带宽等;3. 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4. 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
发送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会受到噪声的干扰,从而引起误码率的增加。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包括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2. 设计不同的调制方式,如ASK、FSK和PSK,并设置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带宽;3. 测试不同调制方式下的误码率,并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逐渐减小,传输性能逐渐提高。
同时,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ASK调制方式在低信噪比下误码率较高,而PSK调制方式在高信噪比下误码率较低。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探究了不同调制方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应用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六、实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中的噪声模型也可以更加精确。
《通信原理实验》AMI、HDB3等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AMI码的编译规则。
3、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4、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2号、3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AMI编译码(归零码实验)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TH11(AMI输出),观察记录波形,有数字示波器的可以观测编码输出信号频谱,验证AMI编码规则。
时域波形:编码输出信号频谱:注:CH1(上面的波形)为编码输入的数据,CH2(下面的波形)为编码输出的数据。
2、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测量中间测试点TP5(AMI-A1),观察基带码元的奇数位的变换波形。
注:CH1(上面的波形)为编码输入的数据,CH2(下面的波形)为AMI-A1。
3、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测量中间测试点TP6(AMI-B1),观察基带码元的偶数位的变换波形。
注:CH1(上面的波形)为编码输入的数据,CH2(下面的波形)为AMI-B1。
4、用示波器减法功能观察AMI-A1与AMI-B1相减后的波形情况,并与AMI编码输出波形相比较。
注:CH1(上面的波形)为AMI-A1,CH2(下面的波形)为AMI-B1,中间的波形为AMI-A1与AMI-B1相减后的情况。
5、用示波器对比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译码输出的数据,观察记录AMI译码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
注:CH1(上面的波形)为编码输入的数据,CH2(下面的波形)为译码输出的数据。
思考:译码过后的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比延时多少?1个码元6、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9(AMI-A2)和TP11(AMI-B2),从时域或频域角度了解AMI码经电平变换后的波形情况。
通信原理实验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本文记录的是一次通信原理实验,具体实验内容是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信号调制和调制解调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数字基带传输的理解。
实验步骤:第一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
我们采用MATLAB编写代码来产生数字基带信号。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产生脉冲振幅调制(PAM)、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频率调制(PFM)等各种调制方式。
第二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我们可以通过MATLAB编写代码,将数字基带信号在传输媒介中进行仿真。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传输介质为AWGN信道、多径信道等,通过加入信噪比、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等参数来模拟不同的传输环境。
第三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调制。
我们采用调制器进行数字信号的调制。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AM调制、FM调制、PM调制等。
此处我们选择了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来进行数字基带信号的调制。
第四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
我们采用解调器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
常见的数字解调方式有包络检测法、抑制互调法等。
此处我们选择了直接判决法来进行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
第五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重构。
我们通过将数字基带信号解调后还原成原始信号进行数字信号的重构。
此处我们需要通过MATLAB代码将解调后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并绘制出波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仿真实验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不同的数字基带信号相对应不同的调制方式,比如我们可以选择PAM调制来实现计算机通讯中的以太网传输。
其次,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道的噪声、信噪比、码元传输速率、波特率等。
第三,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方式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根据传输环境的不同来选择最适宜的解调方式。
最后,数字基带信号的重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让我们了解数字基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信息损失和失真情况。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通信原理仿真作业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一、实验题目用matlab 画出如下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其功率谱密度。
● 单极性不归零(NRZ )波形,设0、1等概,1,0()0,t Tg t else ≤≤⎧=⎨⎩● 单级性归零(RZ )波形,设0、1等概,1,0()0,t Tg t else τ≤<<⎧=⎨⎩● 若sin(/)()/s st T g t t T ππ=,输入为+1/-1序列,且等概出现。
二、实验原理1. 单极性不归零(NRZ )波形:该波形的特点是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
示意图:2. 单级性归零(RZ )波形: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回到零电平。
示意图:三、实验过程依据实验原理中波形特点进行matlab 编程仿真,调试程序,观察现象。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单极性不归零(NRZ )波形及其功率谱图分析:该波形的特点是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易于用TTL 、CMOS 电路产生;缺点是有直流分量,要求传输线路具有直流传输能力,因而不适应有交流耦合的远距离传输,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距离的传输。
不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即位定时较难,对同步要求较高。
2、单级性归零(RZ )波形及其功率谱图024681012141618200.51单极性NRZ 波形-5-4-3-2-112345-40-30-20-10010单极性NRZ 功率谱密度(dB/Hz)分析: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回到零电平。
通常,归零波形使用半占空码,即占空比为50%。
从单极性RZ 波形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
与归零波形相对应,上面的单极性波形和双极性波形属于非归零(NRZ)波形,其占空比等于100%。
对于单极性归零波形,由于其脉冲窄,有利于减小码元间波形的干扰。
并且码元间隔明显,较不归零波形,有利于同步适中的提取。
但是由于脉冲窄,码元的能量小,归零波形的功率谱比不归零波形的较低,因此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和归零波形相比低。
数字基带传输 实验报告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1. 引言数字基带传输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传输。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实验平台,探索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和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
2.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传输线等。
首先,我们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传输线的输入端,然后将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以便观察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以研究其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对传输信号的带宽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增加时,传输信号的带宽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具有更多的频率成分,需要更大的带宽来进行传输。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对传输信号的幅度衰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增加时,传输信号的幅度衰减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高幅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和衰减的影响。
4. 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信号的失真主要表现为幅度衰减和相位偏移。
幅度衰减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幅度减小的现象,而相位偏移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位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些失真现象会导致信号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
5. 数字信号的传输参数测量在实验中,我们还对数字信号的传输参数进行了测量。
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信号的带宽和信号的衰减。
带宽的测量可以通过观察传输信号在示波器上的频谱来进行,而衰减的测量可以通过比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和传输信号的接收幅度来进行。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评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基带传输的原理和特性。
我们发现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对传输信号的带宽和幅度衰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篇一:《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武夷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同组成员_______1注:1、实验预习部分包括实验环境准备和实验所需知识点准备。
2、若是单人单组实验,同组成员填无。
2注:实验过程记录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页码不够可自行添加。
实验报告成绩(百分制)__________实验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3注:1、实验小结应包含实验所需知识点和实验方法的总结,实验心得体会等。
2、分组实验需包含同组讨论内容。
篇二:数字基带信号报告数字基带信号实验20XX年04月01日08:43www.elecfans.co作者:本站用户评论(0)关键字: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可编辑修改word版)

接收滤波器 均衡器 4取样判决实验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实时工作过程;2. 加深理解时域均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特点及均衡器的主要作用;3. 学会按给定的均衡准则调整,观测均衡器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在数字基带信号为单脉冲波形 —“测试信号”时, 按“迫零调整准则” ,手动调整均衡器的各抽头系数,获得最佳均衡效果;2. 在数字基带信号为伪随机序列 —“信码”时,按“眼图最大准则” ,手动调整均衡器的各抽头系数,获得最佳均衡效果;3. 改变信道特性后,重复 1,2 两内容。
三. 实验仪器:1. COS5020 型双踪示波器一台;2. 双路稳压电源一部;3.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系统一套。
四. 实验组成框图和电路原理图:可变手调图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 1 所示,它是一个较完整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信号源产生 19.2 KHz 的基带信号时钟,经过乘 4 之后,提供均衡器所需的两信号源时 钟K测试信号 信 码信 道个互补驱动时钟 76.8 KHz 。
显然本实验系统的基带速率为 19.2 Kbit/s 。
测试信号和信码发生器按 19.2KHz 的时钟节拍,分别产生测试单脉冲波形及 63 位 M 序列,两种码分别作为均衡的对象,通过开关 K 予以选择。
可变信道滤波器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来模拟传输信道特性的,改变电位器即可改变滤波器的传输函数特性,进而模拟信道特性的变化。
均衡器是借助横向滤波器实现时域均衡的,它由延迟单元,可变系数电路和相加器三部分组成,如图 2 所示。
均衡入t = 0C -3C -2C-1C 0C 1C 2C 3均衡出图 2 横向滤波器图 2 中,横向排列的延迟单元是由电荷转移器件完成的。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国产斗链器件 BBD (Bucret Brrgades Device ),它有 32 个延迟抽头输出端, 因为我们抽样频率为 76.8KHz 是基带信号 19.2 Kbit/s 的 4 倍,故取 6,10,14,18, 22,26,30 等七个抽头输出端。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实验(含总结)

实验报告20 年度春季学期数字通信原理课程名称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实验名称实验1实验名称: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实验目的:学会使用MATLAB,绘制基本的基带信号码型,分析其功率谱。
实验要求:1.绘制信息为11001011的常用码型(单极性不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码)2.画出双极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实验过程:首先我先从网上下载、安装了MATLAB,并熟悉了一下基本的操作方法,然后跟着老师给我们的实验指导书以及实验的PPT一步一步的进行了操作。
第一,我利用编写的代码绘制了单极性不归零码的码型第二,我绘制了双极性不归零码,将单极性不归零代码里的y((i-1)*t0+j)=0;中的0改为-1。
第三,我绘制了单极性归零码第四,我绘制了双极性归零码第五,我绘制了差分曼彻斯特码第六,我学会了绘制功率谱密度图像,并绘制出了双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图像。
实验小结其实我下载MATLAB这个软件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去使用过它,也可以说其实这个软件完全成为了我的电脑中的“僵尸软件”。
但是通过数据通信的这个实验虽然没有对这个软件达到精通的程度,但却让我真正学到了如何使用这个软件,也从另一个方面像我介绍了这个软件。
在实验中我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例如一开始不知道在哪里打代码而老师给的教学PPT也只是针对这我们实验室的电脑,所以我又自己上网找了一些学习的资料来辅助我学习使用这款软件。
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最后还是在磕磕碰碰中完成了这次的实验并且我认为这次实验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增强了我对与课本上的知识的理解程度。
所以在实验下课时,我们都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实验室,大家还在边走边讨论自己在实验时所遇到的困难,这种学习氛围我认为是上课所达不到的。
期待下一次的实验。
《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信号实验报告

二、实验过程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报告成绩(百分制)__________实验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
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同组成员_______
一、实验预习部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2、FS信号、NRZ-OUT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如图1-5所示,图中NRZ-OUT的无定义位为0,帧同步码为1110010,数据1为11110000,数据2为00001111。FS信号的低电平、高电平分别为4位和8位数字信号时间,其上升沿比NRZ-OUT码第一位起始时间超前一个码元。
3、AMI码的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交替反转;信息代码0的为0码。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数字基带信号试验报告

数字基带信号试验报告数字基带信号试验报告1一、试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定。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二、试验内容1、用示波器察看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察看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察看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试验步骤本试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识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察看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试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察看:(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推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察看本试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
3、用示波器察看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 —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察看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
再将K1、K2、K3置为全0,察看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通信领域,基带传输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传输的关键技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深入了解其原理和性能。
一、实验背景基带传输系统是一种数字通信系统,它将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信道中,而不需要进行调制。
这种传输方式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失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来模拟和分析基带传输系统。
二、系统设计1. 信号生成首先,我们需要生成一个数字信号作为输入。
可以选择不同的信号源,如正弦信号、方波信号或随机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2. 信号调制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生成的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
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幅度调制。
3. 信号传输经过调制后的信号需要通过信道进行传输。
信道可以是有线传输介质,如电缆或光纤,也可以是无线传输介质,如无线电波。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MATLAB提供的信道模型进行模拟传输。
4. 信号解调接收端需要对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解调的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幅度解调器对信号进行解调。
5. 信号恢复最后,我们需要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恢复,使其与原始输入信号尽可能接近。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滤波和采样。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然后进行采样。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基带传输系统的模拟结果。
通过对系统性能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1. 信号波形通过绘制输入信号、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后的信号和解调后的信号的波形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信号在各个环节中的变化情况。
波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系统是否存在信号失真或噪声干扰。
2. 信号频谱通过绘制输入信号、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后的信号和解调后的信号的频谱图,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频域上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字基带信号的仿真。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
能力和编程能力,为日后从事通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数字基带信号程序,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基
带信号的理解。
(1)单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2)双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3)单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4)双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三、程序
(1) 单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程序
function y=zhou(x)
t0=200;
t=0:1/t0:length(x);
for i=1:length(x)
if(x(i)==1)
for j=1:t0
y((i-1)*t0+j)=1;
end
else
for j=1:t0
y((i-1)*t0+j)=0;
end
end
end
y=[y,x(i)]; M=max(y);
m=min(y);
subplot(1,1,1)
plot(t,y);grid on;
axis([0,i,m-0.1,M+0.1]);
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
(2) 双极性不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function y=zhou(x)
t0=200;
t=0:1/t0:length(x);
for i=1:length(x)
if(x(i)==1)
for j=1:t0
y((i-1)*t0+j)=1;
end
else
for j=1:t0
y((i-1)*t0+j)=-1;
end
end
end
y=[y,x(i)]; M=max(y);
m=min(y);
subplot(1,1,1)
plot(t,y);grid on;
axis([0,i,m-0.1,M+0.1]);
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
(3)单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function y=zhou(x)
t0=200;
t=0:1/t0:length(x);
for i=1:length(x)
if(x(i)==1)
for j=1:t0/2
y((2*i-2)*t0/2+j)=1;
y((2*i-1)*t0/2+j)=0;
end
else
for j=1:t0
y((i-1)*t0+j)=0;
end
end
end
y=[y,x(i)]; M=max(y);
m=min(y);
subplot(1,1,1)
plot(t,y);grid on;
axis([0,i,m-0.1,M+0.1]);
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
(4)双极性归零数字基带信号
function y=zhou(x)
t0=200;
t=0:1/t0:length(x);
for i=1:length(x)
if(x(i)==1)
for j=1:t0/2
y((2*i-2)*t0/2+j)=1;
y((2*i-1)*t0/2+j)=0;
end
else
for j=1:t0/2
y((2*i-2)*t0/2+j)=-1;
y((2*i-1)*t0/2+j)=0;
end
end
end
y=[y,x(i)]; M=max(y);
m=min(y);
subplot(1,1,1)
plot(t,y);grid on;
axis([0,i,m-0.1,M+0.1]);
title('1 0 0 1 1 0 0 0 0 1 0 1');
四、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1)结果
图1单极性不归零
图2双极性不归零
图3单极性归零
图4双极性归零
(2)分析
由于此次实验是本次的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代码编写不是太复杂,只需要理解老师所给的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程的含义结合理论课所讲的原理,可以很快的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编写出其他三个代码,但此次实验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在于循环结束之后要不要给y再加上一个值(y=[y,x(i)];),此问题只要出自于t的长度比y的长度多1,因此给y再赋上一个值是肯定的,不加怎结果中会少一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