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分类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生产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生产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生产安全知识培训内容生产安全知识培训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保护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是一份关于生产安全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危险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 介绍《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消防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解释不同岗位对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3. 分析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二、危险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1. 详细介绍公司常用的危险物品种类、性质和特点。

2. 着重强调危险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指导员工正确存放和储存危险物品的规范和措施。

三、事故预防1. 分析事故的成因和分类,以及常见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2. 强调员工的基本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3. 介绍事故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如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等。

四、应急处理1. 教授员工应急避险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步骤。

2. 指导员工学会使用灭火器、逃生器具等应急设备。

3. 演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技巧。

五、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1. 介绍各类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 强调员工在操作时正确佩戴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的重要性。

3. 指导员工日常维护和保养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的方法。

以上内容涵盖了生产安全培训的主要方面,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非常重要。

在培训中,应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加强与员工的互动和参与,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最后,通过练习和考核来巩固培训效果,并定期开展回顾和更新,以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持续的提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课上PPT)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课上PPT)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辨识与控制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根据GB/T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13中类第一大类: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行为性。

第二大类:物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第三大类:环境因素—室内、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第四大类:管理因素—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

(1)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与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3)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所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所杂乱●作业场地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所光照不足●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其他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水●冲击地压●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其他(4)管理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2.危险因素辨识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生产安全20类事故与详细讲解

生产安全20类事故与详细讲解

生产安全20类事故及详解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

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辊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撒料机、滚筒筛等。

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

起重伤害事故形式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上吨重的吊载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起重机失稳倾翻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设施损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原因,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机械设备事故
机械设备事故是指由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环节中存在问题,导致设备发生故障或失效,进而引发事故。

常见的机械设备事故包括机械损坏、设备运转异常、设备起火、设备爆炸等。

二、化学品事故
化学品事故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化学物质发生泄漏、挥发、燃烧、爆炸等意外情况,导致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环境污染。

常见的化学品事故包括有毒气体泄漏、化学品泄漏、化学品燃烧、化学品爆炸等。

三、交通运输事故
交通运输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道路交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环节中存在问题,导致交通工具发生碰撞、侧翻、失控等意外情况,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常见的交通运输事故包括车辆碰撞、车辆侧翻、交通工具失控等。

四、高处坠落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站立或作业的位置
过高,或者在高处作业时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人员从高处坠落而造成伤亡。

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包括施工现场坠落、建筑工人坠落等。

以上是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事故 隐患分级知识

事故 隐患分级知识

事故\隐患分类\分级知识事故隐患1.事故隐患三种表现形色:1人的不安全行为;2.管理上的缺陷;3.物的危险状态。

1.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3.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概念: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隐患分级:3.1隐患分级依据: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分级依据的;3.2隐患分级:共分二级: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3.3隐患分级判定:A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B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内容(三篇)

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内容(三篇)

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内容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对员工进行关于安全生产的培训和教育。

这一教育内容的目的是提升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下面是一份关于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分析、安全风险预防、急救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分类和主要内容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机构与主要职责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违法与犯罪行为及其后果5.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守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二、事故案例分析1. 不同类型的事故案例分析,如火灾、爆炸、坍塌等2. 事故案例的成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后果3. 事故案例相关的安全风险点和安全防范方法4. 事故案例中的责任追究和经验教训三、安全风险预防1. 安全风险预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安全风险的种类和评估方法3. 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4. 高风险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操作规范四、急救培训1.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2. 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自救技巧和逃生策略3. 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应急情况下的急救流程4. 急救培训的应用场景和实操演练五、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的使用1. 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的分类和功能2. 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4. 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的购置和更换流程六、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1.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和执行2. 全员参与的安全巡检和隐患排查制度3. 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和演练4. 安全奖惩制度和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七、安全文化建设1. 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方法3. 安全文化的评估和改进措施4. 安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以上是一份关于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内容,可以根据具体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安全生产事故类型

安全生产事故类型

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机械设备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火灾事故等。

下面将对这些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是机械设备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故障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机械设备的损坏、过载运行、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企业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员工也要接受相关的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化学品泄漏事故。

在化工企业或实验室中,化学品泄漏往往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

化学品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对员工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企业在储存和使用化学品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化学品的管理和储存,确保化学品不会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

再者是高处坠落事故。

在建筑施工、维修作业等过程中,高处坠落事故是比较常见的事故类型。

员工在高空作业时,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坠落事故的发生。

因此,企业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培训,确保员工的安全作业。

最后是火灾事故。

火灾是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加强火灾防护措施,定期进行消防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开展员工的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保障员工的安全生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范安全生产事故,人们需要对事故进行划分和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可以按照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包括事故的性质、紧急程度和原因等。

根据事故的性质,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机械事故、火灾事故、化学事故等不同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事故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预防。

另外,安全生产事故还可以按照事故的紧急程度进行划分,包括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特别严重事故。

这种划分方式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不同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应对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最后,安全生产事故还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划分,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和管理失误等。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归类,可以帮助企业找到事故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

总的来说,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划分和分类有助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事故的性质、紧急程度和原因,从而制定更科学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安
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意识培养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意识培养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意识培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意识培养安全生产是维护员工生命健康、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将从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意识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1. 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3.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包括企业、政府、社会和个人。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管,社会和个人要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4. 事故的分类与处理事故可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事故处理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和事故整改。

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二、安全生产意识培养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安全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应急预案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建立安全文化:企业要倡导安全文化,将安全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3)强化安全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绩效考核,促使员工主动关注安全。

(4)开展安全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安全意识的落实(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员工要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几个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几个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几个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慎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通常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包括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事故对人身安全、财产或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损失较小,影响范围有限,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的安全事故。

这类事故可能会造成轻伤或轻微财产损失,但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较大事故是指事故造成相对较大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损害,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才能彻底解决。

这类事故可能会导致重伤或严重财产损失,需要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严重人身伤亡、巨额经济损失或者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事故。

这类事故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改,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环境破坏或经济损失的极其严重的事故。

这类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和舆论压力,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公开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了解和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和个人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不同的分类。

一、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
1. 机械设备事故:包括机械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不当使用等引起的事故。

2. 化学品事故:由于化学品泄漏、反应失控等引起的化学事故。

3. 火灾爆炸事故:包括火灾、爆炸等事故。

4. 高空坠落事故:由于高处作业时坠落引起的事故。

5. 交通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因车辆碰撞、运输事故等引起的事故。

6. 电气事故:由于电器故障、电源问题引起的事故。

二、按事故的性质分类
1. 人员伤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2. 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火灾、爆炸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

3. 物质泄漏事故:化学品泄漏、液体泄漏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4. 环境污染事故:污水排放、废气排放等造成环境损害的事故。

三、按事故发生的场所分类
1. 工厂生产事故:在工厂内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2. 建筑施工事故: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

3. 交通运输事故: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交通意外事故。

以上是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是对生产环境中发生的事故严重程度的分类。

根据事故的影响和损失程度,事故等级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轻微事故是指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通常对生产过程和公司运营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对生产环境和公司经营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较为严肃的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查。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较大规模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对生产环境和公司经营产生严重影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

重大事故则是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对公司生产和经营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公司的破产和关闭,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处理,以避免再次发生同类事故。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需要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和安抚,以及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通过及时的处理和严格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和公司的安全和稳定。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 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 2011 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产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生产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生产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分类和分级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非单位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所属单位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具体细分为三级:1.一般A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一般B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一般C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生产安全事件分为工业生产安全事件、道路交通事件、火灾事件和其他事件四类。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突发的意外事件,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发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是非常重要的。

生产安全事故可以按照发生的场所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工厂内部事故、建筑工地事故和采矿事故等。

工厂内部事故通常与生产设备、原材料的使用以及工人操作不当有关,例如机械故障、化学品泄漏和电气事故等。

建筑工地事故主要涉及到高空作业、危险机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等方面。

而采矿事故则与地下矿井和开采作业有关,例如瓦斯爆炸、坍塌和井下水灾等。

另外,生产安全事故也可以根据事故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械伤害、化学品中毒和人为破坏等。

火灾事故通常是由于电气设备故障、原材料自燃或操作失误引起的,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机械伤害则是由于设备故障、安全防护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常见的伤害包括切割伤、挤压伤和电击伤等。

化学品中毒事故则是由于有毒气体泄露、误食或接触有害化学品造成的,可能引发严重的中毒或呼吸系统疾病。

人为破坏则更多地是由于恶意破坏或违规操作引起的事故,这种事故的危害性往往更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生产安全事故,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归纳,可以更好地总结
经验教训,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培训计划,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大全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大全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大全一、分类与分类学1、概念知识存在于比较分类之间。

分类是人类很自然的一个过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在进行了分类的工作。

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分门别类,是鉴别比较和划分的过程。

分类看起来非常之简单:根据相似性将要分类的东西加以整理归类。

然而,分类能使事物高度有序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认识效率和工作效率。

分类这一术语有两层不同含义:①设计一种分类方法的过程;②通过某一分类法的概念的标记性代码或者术语对对象进行编码或者描述。

我们仅使用分类的第一层含义。

分类法是某一领域内概念的序化系统及其或者隐或者显的序化原理。

分类的准则取决于这些类别的应用目的。

分类法来自原有知识,却又把原有知识进一步扩展。

分类学(taxonomy)是分类法的理论研究,是关于分类法的科学,包括其基本原则、步骤和规则。

分类学这一术语源自林奈(Linnaeus)的生物分类著作。

分类学这一术语也可用来表示分类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因此往往被作为分类法的同义词。

分类学感兴趣的是普通意义下的分类法。

2、分类的作用哲学家和分类学家几乎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分类具有双重作用,一个是实际作用 (识别),另一个是普通(即科学的或者形而上学的)作用(检索)。

但是关于这两种作用的本质却有不同的看法。

早期学者所别强调的实际作用是把分类当做事物识别的检索表。

近年来最常强调的则是将分类看做是信息贮存和信息检索系统的索引。

为了最充分地发挥这种作用,分类应当由具有最大数量共同性质的客体科目构成。

这种分类就自动地成为对贮存于其中的信息的表征。

因此,易于表征就是这样一些分类的主要或者惟一的目的,例如图书馆的图书和其它或者多或者少按任意标准归类的事物。

与此对映,对于与原因联系的项目(例如事故分类、疾病分类)或者与起源有关的项目(如生物分类) 的分类则受到某些限制,然而仍然具有可以作为影响深远的概括的基础的能力。

分类作为事物贮存于系统的信息的检索。

为了使分类成为最有效的信息检索系统,在将系统分类时就必须考虑分类的某些方面,如“等级” ( rank) ,“分类单位大小”( Size of taxa),“对称性” (symmnetry),和“顺序” (Sequence)等。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事故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事故性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伤害程度和伤害方式进行分类。

我国在在工伤事故统计中,主要是按照伤害方式,即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各种分类方式介绍如下:一、按事故的性质分类事故性质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责任事故是指可以预见、抵御和避免,但由于人的原因没有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造成的事故。

非责任事故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和技术事故,如地震、泥石流造成的事故。

技术事故是指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安全防范知识和技术条件、设备条件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性能,因而无法避免的事故。

在已发生的事故中,大量的属于责任事故。

据有关部门对事故的分析,责任事故占90%以上。

二、按伤害的程度分类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伤亡事故大体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几类。

(一)轻伤事故轻伤事故是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休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

(二)重伤事故凡具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为重伤事故。

(1)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的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1/3 以上的;(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5)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的;(6)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废的;(7)脚部伤害:脚趾断二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9)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定。

(三)死亡事故指死亡(含伤后一个月内死亡)3人以下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要认识到安全生产事故的危害性。

安全生产事故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

比如,在工厂里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造成工人伤亡,同时也会造成设备损坏,导致生产中断,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因此,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范事故发生。

要从源头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首先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应急预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是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

另外,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要加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企业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同时要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工作,查清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要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事故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员工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责任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宁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大全一、分类与分类学1、概念知识存在于比较分类之间。

分类是人类很自然的一个过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在进行了分类的工作。

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分门别类,是鉴别比较和划分的过程。

分类看起来非常之简单:根据相似性将要分类的东西加以整理归类。

然而,分类能使事物高度有序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认识效率和工作效率。

分类这一术语有两层不同含义:①设计一种分类方法的过程;②通过某一分类法的概念的标记性代码或术语对对象进行编码或描述。

我们仅使用分类的第一层含义。

分类法是某一领域内概念的序化系统及其或隐或显的序化原理。

分类的准则取决于这些类别的应用目的。

分类法来自原有知识,却又把原有知识进一步扩展。

分类学(taxonomy)是分类法的理论研究,是关于分类法的科学,包括其基本原则、步骤和规则。

分类学这一术语源自林奈(Linnaeus)的生物分类著作。

分类学这一术语也可用来表示分类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因此常常被作为分类法的同义词。

分类学感兴趣的是一般意义下的分类法。

2、分类的作用哲学家和分类学家几乎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分类具有双重作用,一个是实际作用(识别),另一个是一般(即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作用(检索)。

但是关于这两种作用的本质却有不同的看法。

早期学者所别强调的实际作用是把分类当作事物识别的检索表。

近年来最常强调的则是将分类看作是信息贮存和信息检索系统的索引。

为了最充分地发挥这种作用,分类应当由具有最大数量共同性质的客体科目构成。

这种分类就自动地成为对贮存于其中的信息的表征。

因此,易于表征就是这样一些分类的主要或唯一的目的,例如图书馆的图书和其它或多或少按任意标准归类的事物。

与此对映,对于与原因联系的项目(例如事故分类、疾病分类)或与起源有关的项目(如生物分类)的分类则受到某些限制,然而仍然具有可以作为影响深远的概括的基础的能力。

分类作为事物贮存于系统的信息的检索。

为了使分类成为最有效的信息检索系统,在将系统分类时就必须考虑分类的某些方面,如“等级”(rank),“分类单位大小”(Size of taxa),“对称性”(symmnetry),和“顺序”(Sequence)等。

在确定这些方面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主观性,因而它们将可能构成长期争论的焦点。

3、分类的一般方法一种是人为的分类,它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了方便,人们把各种商品分门别类,陈列在不同的柜台里,在不同的商店出售。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称之为外部分类法。

另一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无论是外部特征还是本质特征,都是事物的属性。

当然,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分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那里有丰富多样的事物,那里就需要进行分类。

二、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是一系列的事件和行为所导致的不希望出现的后果(伤亡、财产损失、工作延误、干扰)的最终产物,而后果包括了事故本身和其产生的后果。

事件是其中的过程或者行动,一个事件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开头和结尾(例如,载油车翻倒在公路上,油流出来,溅满道路,并流入下水道。

这时,不好区分事件的开头和结束)。

伤亡,是系统失效的后果,但不是惟一可能的后果。

人们做过统计,在工业部门中,每发生数百起事件,才有一件造成伤亡或损失,但每一件都有伤亡及损失的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事件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信息源。

单纯地依赖于伤亡报告,仅能观察到那些导致严重伤亡后果的少数事件。

事故可以更加全面地定义为:是一项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失、环境及商业机会损失的不期望事件。

所谓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断。

又叫安全事故。

三、安全生产事故分类1、安全生产事故分类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安全生产事故分类的一般方法有两种:1、经验式的实用主义的上行分类方法,由基本事件归类到事件的方法。

2、演绎的逻辑下行分类方法,由事件按规则逻辑演绎到基本事件的方法。

对安全生产事故分类采用何种方法,要视表述和研究对象的情况而定,一般遵守以下原则:1、最大表征事故信息原则。

2、类别互斥原则。

3、有序化原则。

4、表征清晰原则。

2、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1)下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安全生产事故分为生产安全事故和非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伤亡事故,设备安全事故,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故,其它安全事故等。

非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盗窃事故,人为破坏事故,其它事故等。

按行业分类:建筑工程事故,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农业事故,林业事故,渔业事故,商贸服务业事故,教育安全事故,医药卫生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电力安全事故,矿业安全事故,信息安全事故,核安全事故等。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或分级:(工业生产)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道路交通)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水上交通)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铁路交通)一般事故,险性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建设工程)一级、二级、***、四级事故。

等等。

按事故性质分类:自然灾害,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按经济损失大小分类: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按人员伤亡情况分类: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2)上行分类按事故原因分类(20类)按伤害部位分类按有害因素分类按不安全状态分类按不安全行为分类(3)一些伤亡事故分类规定国务院1991年10月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根据国务院1991年10月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中的职工人身伤亡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

在原劳动部办公厅1993年9月印发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中,将“轻伤事故”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者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

将“重伤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者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将“死亡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l-2人的事故”;将“重大死亡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发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94)中,重大死亡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国务院1989年3月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规定:“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在劳动部1990年3月印发的关于对《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有关条文解释中,将“特别重大事故”解释为包括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以上)的事故;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等发生的一次死亡50人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公路或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读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事故等。

一、伤亡事故划分原则伤亡事故类别的划分是根据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确定的,而不是依据施害物来确定的。

例如:1979年9月7日,浙江温州某厂发生一起液氯钢瓶容器爆炸特大伤亡事故,炸毁厂房建筑物417平方米,10吨液氯扩散,波及7.35公里,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住院、400多人门诊治疗,临时疏散居民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万元,影响100多个企业生产。

这是建国以来发生最惨重的一起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这起事故发生的致因是在充装液氯时没有洗罐,罐内残留杂质引起化学反应,造成钢瓶爆炸。

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是钢瓶容器爆炸,直接引起死亡或中毒的施害物是液氯,所以这起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容器爆炸),而不认定为“中毒窒息”事故。

二、生产中职工受伤害方式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劳字1-2表),职工受伤害方式分为以下19种:1、物体打击: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倒、砸伤等伤害,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提升和车辆伤害:指本企业内机动车辆和提升运输设备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发生的挤、压、撞以及倾覆事故及车辆行驶中上、下车和提升运输中的伤害等;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机械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等人身伤害事故。

如机械零部件、工件飞出伤人,切屑伤人,人的肌体或身体被旋转机械卷入,脸、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等;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伤害事故。

如在起重作业中,脱钩砸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继裂抽入,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倾覆事故以及起重设备本身有缺陷等;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人体接触裸露的临时线或接触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触摸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以及触电后坠落和雷击等事故;6、淹溺:指人落水之后,因呼吸阻塞导致的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如船舶在运输航行、停泊作业和在水上,从事各种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以及在水下施工作业发生的淹溺事故。

在内河、海上作业中,已发现或证实是落水失踪,虽未捞获尸体也按淹溺死亡事故分类;7、灼烫:指生产过程中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或强酸、强碱引起人体的烫伤,化学灼伤等伤害事故。

但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指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及在扑救火灾过程中造成本企业职工或非本企业的人员伤亡事故;9、高处坠落:指由于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如从各种架子、平台、陡壁、梯子等高于地面位置的坠落或由地面踏空坠入坑洞、沟以及漏斗内的伤害事故。

但由于其他事故类别为诱发条件而发生的高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由于人体触电坠落,不属于高处坠落事故;10、坍塌:指建筑物、堆置物等倒塌和土石塌方引起的伤害事故。

如因设计、施工不合理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但不包括由于矿山冒顶、片帮或因爆破引起的坝塌的伤害事故;11、冒顶片帮:指在矿山工作面、通道上部、侧壁由于支护不当,侧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伤害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