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教案与反思

1.光的行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整理:江苏贝成科学工作室拜永兵【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是直线行进”的想法,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源”概念,能识别光源;了解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光学世界的奥秘,愿意大胆交流;喜欢动手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教学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人工宝石、暗盒、带孔的卡片、可弯折塑料饮料吸管、细直铁丝、激光笔、喷壶、玻璃水槽、大手电筒、铁架台、高锰酸钾颗粒、水、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学生要复习太阳与物体及影子的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形成假设1.(师生复习太阳与物体及影子的位置关系后)把教室的灯点亮谈话:每位同学都可以看见灯光,说明光行进的方向是向哪的?(之后出示“闪闪发光”的人工宝石)继续谈话:它们都在发光,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除了强弱大小等不同,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2.学生讲述见解:电灯本身发光。

宝石本身不发光。

3.教师将宝石放进暗盒里,请三个学生观察,确认宝石不是自己发光的。

4.教师讲述:像点亮的电灯这样,会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宝石本身不发光,就不是光源。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属于光源?5.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光源的辨析题,学生对光源进行判断,说明理由。

6.(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鼓励后)出示手电筒、铁架台,将铁架台的铁杆立于手电筒和黑板之间,谈话:请根据光源(当然还没有打开)和铁杆的位置画出铁杆的影子在黑板上的位置。

7.学生分组交流后,学生3人同时上前分别画出铁杆影子的位置,并回答“为什么要把影子画在这里”。

8.学生讲述理由。

(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光的行进》教案一、认识光源及其分类(一)认识光源播放绚丽的和光有关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是不是很美啊!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生答。

(预设“光”,板书“光”)师:光不但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还产生了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

你知道有趣的手影是怎样形成的吗?(PPT图片)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PPT图片)神奇的海市蜃楼又是怎样出现的呢?(PPT 图片)对于光,你肯定还有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光进行初步探究,了解一些基本的光现象。

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贴上自制卡纸箭头)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你所理解的光源,你带来了什么?生答。

(预设:手电筒、蜡烛、发光玩具……师:打开来给大家看看)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光源啊?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预设:因为它们能发光)。

师: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板书:光源)师:(拿出手电筒)刚才大家也说到了手电筒是光源。

老师这个手电筒现在坏掉的,没有电了还是光源吗?生答。

(预设: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是,有的学生认为不是,师可继续追问:现在这个手电筒还能发光吗?以此引导现在手电筒不是光源了)师追问:我们能不能直接说“手电筒”就是光源?怎样表达更准确?生答。

(预设:正常发光的手电筒。

师引导:还可以怎么说?)师:正在发光的手电筒,现在我们看光源的准确定义:师ppt展示: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生答。

(预设:学生可能还是出现不准确表达如手机是光源,教师要及时纠正或由学生来纠错)(二)光源的分类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光源,下面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吧!(出示ppt部分光源图片)(可根据教师给出的光源,也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光源进行分类)但注意要有一定的分类标准。

把分类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师观察并把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拍照。

师:我们来看大家的分类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光的行进》课程。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光的产生和传播,对光有了基本的了解。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变化规律,并能够从中归纳总结出光的传播性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光的传播路径和变化规律;2.了解光的传播介质和光的折射、反射、吸收等基本现象;3.归纳总结光的传播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路径和变化规律1.1 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在同质透明介质中,光线传播的路径是直线,光线传播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1.2 光在异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光线从较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遵守正弦定律。

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较光密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也遵守正弦定律。

2. 光的折射、反射、吸收等基本现象2.1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传播到另一种透明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2 光的反射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一个平滑的镜面上时,在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对称关系。

2.3 光的吸收光线进入一些物质时,由于物质分子的振动可以吸收光的能量,且没有把吸收的光线再向外辐射出来,使得光传播过程中逐渐弱化和消失。

3. 归纳总结光的传播性质1.在同一同质透明介质中,光线传播的路径是直线,光线传播速度恒定不变;2.入射角度不相等的光线在通过同一异质透明介质界面时,所发生的折射角度也不相等,两者之比即为两种介质相对折射率;3.光疏介质的光线在通过异质透明介质的界面时,从介质中心法线偏离越来越远,所以折射后的光线对法线更接近;4.光在镜面进行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白纸,然后在白纸上放置几个物品,要求学生在教师不观察的情况下关闭眼睛,然后让教师将其中一个物品取走,再重新打开眼睛,判断由于灯光的追随,自己是否能够发现有物品被取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反思

?光的行进?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

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考虑到光是学生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物体之一,因为太熟悉,一般的情境不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时用谜语小诗开头,既可以活泼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缤纷绚丽的色彩。

利用这个活动,产生情境。

引出学生要研究、也能研究的问题---光源。

学生有光沿直线行进这个前概念,只是不够清晰。

因此,我运用比照的方法,先观察抛出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路线。

接着,回忆水波纹的扩散路线。

然后提出灯光如何画?从而引出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行进的。

这样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动手之前先动脑〞这是路培琦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科学课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环节的第三局部,验证光的直线行进,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之前,我安排学生先进行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学生在汇报实验方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实验时硬纸板应如何摆放?在实验中要注意:三个纸板平行,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纸板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

解释小孔成像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画出燃烧的蜡烛的火苗。

接着,观察通过小孔看到的蜡烛火苗是什么样的?学生发现是倒立的。

然后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解释出小孔成像的原因。

同时强化了光是沿直线行进的这一概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要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堂。

所以在课程的结尾,我提出问题:如果小孔变大,还会看到小孔成像现象吗?相信会引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与最积极的行动。

教学存在的缺乏与改良:1、概念建构思维无深度。

学生举出各种发光物体后,我出示了光源的概念,接着分类,这样做学生的思维无深度。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光的行进》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一节作者及工作单位范婷婷岐山县城关小学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

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是直线行进”的想法,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源”概念,能识别光源;了解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光学世界的奥秘,愿意大胆交流;喜欢动手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3.关键:⑴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对比实验;⑵教师给以语言或图片提示。

教学过程一、认识光源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

小黑板出示单元小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学生猜猜3、师: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光与色彩”方面的内容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我们怎样给这些光源分类?(我们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样行进的呢?2、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光的行进 (5)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光的行进 (5)教案与反思

1.光的行进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源及其分类,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三组不同的实验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并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孔成像原理和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激光笔、小孔板、可弯曲的吸管、牛奶溶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行进》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认识光源;第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第三、研究小孔成像。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光源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并用它来观察蜡烛的火焰。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自制小孔成像实验盒、蜡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概述本单元光与色彩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光的行进》。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光源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并用它来观察蜡烛的火焰。

三、自主学习1、你知道光来自哪里吗?2、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说出哪些是光源?知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3、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是怎样行进的?四、合作探究1、学习小组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2、利用课件介绍墨子的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学习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的步骤,课后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盒;(步骤:一面割小窗---贴铝箔钻小孔---另一面蒙透明纸---进行实验)4、分组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小组实验时,依次实验,不争不抢,守秩序。

(2)、注意实验安全:点燃蜡烛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点燃头发、衣物等。

不能点燃纸片等。

(3)、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总结出实验结论。

五、汇报交流1、小组汇报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到的实验结论。

2、小组间讨论交流。

六、知识拓展1、列举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光。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七、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1、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___行进的。

2、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___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___像。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光的行进_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光的行进_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光的行进_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怎样行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3.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4.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5.学生交流:光是怎么分类的?。

苏教版科学五上《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行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

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成像的原理有难度,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在此基础上再组织思考、讨论,千万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提出假设。

3、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科学知识: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初步了解"小孔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材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光源1、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美吗?是什么点缀了这幅图片如此美丽?学生回答。

2、师:媒体出示问题,1.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2.你最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3、媒体提示什么是光源,光源又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图片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应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

二、探究规律,认识光的行进1、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样行进的呢?2、媒体出示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3、师:我们就用这个步骤和方法来设计以下的三个实验来探究光的行进?4、学生小组交流设计实验,汇报实验方案。

5、开始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6、质疑并加以说明,然后得出结果。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设计意图: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设计实验验证,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一、背景介绍《光的行进》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章节。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光的行进原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的基本性质、模拟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以及通过实验增加对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基本性质,明确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差异;2.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能够开展模拟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征。

三、教学过程1. 知识点梳理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梳理教学内容,掌握核心知识点:光的基本性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2. 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一:光的基本性质–活动目标:通过实验感性认识光的基本性质–活动内容:利用电筒、凸透镜、凹透镜等物品,展示光通过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差异;–活动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手工制作实验装置;–活动结果:学生掌握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差异,了解了折射率的含义。

•教学活动二:光的反射–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学习光的反射原理–活动内容:在白色卡纸上涂上墨水,利用凸镜让光线往不同方向射线,观察射线的变化;–活动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手工制作实验装置;–活动结果:学生掌握了光线的反射原理,并且了解反光板的应用。

•教学活动三:光的折射–活动目标: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原理–活动内容:建立模型,通过鱼缸等容器观察光线的折射;–活动方法:个人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小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活动结果:学生学习了空气、水和玻璃等物质的折射率,并且了解了折射原理在眼睛的应用。

3.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学生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表现出色的地方,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苏教版及时的教学小结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工作的一种归纳与总结;是对自己成长的深刻认识;更是积累有效经验,摒弃无用功的最为奏效的方法。

本节课“光的行进”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时,我是分五步来完成的。

第一步主要是认识和理解“光源”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光源的实例,以这些实例来把为光源分类,重点让学生知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并让学生了解其他分法,如:还可根据光源在发光时是否发热把光源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也可根据光源是否有生命来分一分。

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这段内容掌握的还算可以,能够理解只有“自身会发光的物体”才能称为“光源”。

并能准确的给这些光源分类,但在设计幻灯片时,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没有将超链接做好,以致在学生分类时,不能看见出示的这些光源图片。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是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这就使得每一个课堂都是灵活多变的。

而教师的教学实际也不可能像刻模具一样,将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能投进教学设计的模具里,为了尽可能避免课堂中的失误,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多一点推敲,多一点考虑,为创造有效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步主要是以游戏“用光照物体,画出物体的影子”来引发学生的猜测:“光是沿直线行进的”,然后通过收集证据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这里的“收集证据”,我设计了三种方法:1、对比实验验证法,2、观察实验验证法,3、从生活中寻找光沿直线行进的实例。

首先,用“对比实验验证法”来收集证据。

我计划设计两个小实验,一是用可弯曲的吸管见光来验证光是沿直线行进的;另外一个是用三张中间有圆孔的卡纸穿在线绳上,拉直线绳和弯曲线绳,并用激光笔沿线绳照射卡纸中间的孔,当线绳拉直后,光能穿过三个孔,而当线绳弯曲后,光无法穿过三个孔,以此来证明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这两个实验我在准备材料时,将两组实验材料混合在一起,意在让学生随机组合,能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光的行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光的行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索规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操作实践策略:让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想,使每个学生都参与
到课堂学习中来,把课堂变成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阵
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白板的这首小
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
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
度。
五年级的学生对光现象有一定认知水平,光的行进
学生学习能 路线都知道是沿直线传播,但是怎样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力分析 是解决的难点。第三部分小孔成像学生日常生活中疏于
观察,需要教师指导观察。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
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
情,提高学习效果。
2、合作探究学习策略: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共同探究解决方法,创设民主合作、宽松活波的课堂气 教学策略选
氛。它既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能培养学生探 择与设计
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6、谈话:请欣赏图片思考你怎样解释上面的光现
象?
7、猜一猜:光可能是沿着怎样的路线前进的?
三、光沿直线传播
8、挑战 1,你们完成这个挑战吗?(让红外线光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 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4. 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更浅、彩虹。

5. 生活中的光的运用: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眼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光的传播现象: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光的传播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4.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5.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折射现象。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对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通过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 (2)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 (2)教案与反思

1.光的行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教学目标】
1.证实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尝试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的行进路线。

3.发展和保持对光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

4.培养学会善于合作、交流、倾听、质疑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

5.懂得科学探究行为的科学性影响着结论的可靠性,得出结论需要严谨,树立科学探究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光的行进路线”的证据。

【教学难点】
从多种途径获得“光的行进路线”的证据中归纳概括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暗盒、手电筒、小孔成像装置。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为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行进》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为了解光的传播,强化“视觉与光学仪器”的观念。

学生基础较好,已经学习过光的基本知识,并完成相关的实验。

二、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光从光源扩散的路径和形状,并且能够模仿和描绘;2.了解障碍物对光的影响,能够简单的解释光的阴影和反射;3.能够描述光的透过和折射,并且能够观察和模拟。

三、教学步骤1.显示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能够对即将掌握的知识有一个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学生能够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形状,了解障碍对光的影响,描述光的透过和折射,并且能够做出相关实验。

2.海绵创景的方式呈现通过一幅海绵创景图片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看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形状,并且模仿描绘不同的光形状。

3.实验1:光在直线上的传播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使用手电筒和直尺进行实验,了解光从光源向周围扩散的路径和形状,模仿和描绘不同形状的光线。

4.实验2:光的阴影和反射使用小物品和手电筒进行实验,观察障碍物对光的影响,捕捉光线的影像和描绘阴影的形状,模仿教师演示反射光线的线路和路径。

5.实验3:光的透过和折射使用光斑投影仪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光线的透过和折射,在观察中实现光的折射,然后让学生试着将相关内容模拟出来。

6.总结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回答,总结本节所学内容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小结。

四、教材反思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第一课的办法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

实践证明,本课计划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细节和流程上得到教学的认可。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达到合理分配时间、紧密联系实际和注重学生的打分。

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更有效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苏教版 (1)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苏教版 (1)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苏教版9月27日,我与五年三班32名学生一起上了一节双语科学课,上完课,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赞叹,通过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学生广博的知识面让我折服,在我讲到光源的概念时,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可以为BOB 提供这些物体?同学们说,他们自己可以发光,为BOB照亮。

这时一位学生举手,我让他继续说,他说萤火虫能够自己发光,是因为身体里有一种酶,酶能让萤火虫发光,而且,只有公的萤火虫能够发光。

听到孩子的补充回答,我由衷地感叹,我们学生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作为教师,不能说样样精通,但是,至少,我们应该保持读书的习惯,不断充实自我,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其次,课堂上,孩子们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小组的猜想,做得很认真,汇报时,我请学生先说说他们的观点,再来演示说明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及发现,演示完毕,我要求听的同学评价一下演示的小组,“你们听懂了吗?你认为他们做得怎么样?如果让你们给打分,可以打多少分?是否可以发卡?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通过评价,学生互相领会,深入理解实验现象,通过归纳、总结,建构科学。

这样的过程,是学生学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的过程——学生的活动中会暴露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对“是怎样行进的?”的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仅仅是观察在吸管内的光是怎样行进的,一是光从空气中射向吸管时,光线有什么变化。

这个在我设计问题时,我没有细致考虑,所以才能导致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两种状况,因此,今后,对于问题,还是应该提得明确些,因此,对于前面的问题,就应该明确提出,光在空气中是怎样行进的?使孩子们的实验更加明确些。

但是,如果老师对于一些问题没有规定具体,在上课时,就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发言中找出学生的错误认识,及时引导归纳,纠错。

以弥补教学设计上的不周全。

同时,对于学生的意外收获,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生成性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认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行进》教案一、认识光源及其分类(一)认识光源播放绚丽的和光有关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是不是很美啊!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生答。

(预设“光”,板书“光”)师:光不但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还产生了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

你知道有趣的手影是怎样形成的吗?(PPT图片)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PPT图片)神奇的海市蜃楼又是怎样出现的呢?(PPT图片)对于光,你肯定还有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光进行初步探究,了解一些基本的光现象。

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贴上自制卡纸箭头)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你所理解的光源,你带来了什么?生答。

(预设:手电筒、蜡烛、发光玩具……师:打开来给大家看看)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光源啊?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预设:因为它们能发光)。

师: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板书:光源)师:(拿出手电筒)刚才大家也说到了手电筒是光源。

老师这个手电筒现在坏掉的,没有电了还是光源吗?生答。

(预设: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是,有的学生认为不是,师可继续追问:现在这个手电筒还能发光吗?以此引导现在手电筒不是光源了)师追问:我们能不能直接说“手电筒”就是光源?怎样表达更准确?生答。

(预设:正常发光的手电筒。

师引导:还可以怎么说?)师:正在发光的手电筒,现在我们看光源的准确定义:师ppt展示: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生答。

(预设:学生可能还是出现不准确表达如手机是光源,教师要及时纠正或由学生来纠错)(二)光源的分类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光源,下面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吧!(出示ppt部分光源图片)(可根据教师给出的光源,也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光源进行分类)但注意要有一定的分类标准。

把分类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师观察并把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拍照。

师:我们来看大家的分类结果。

(同屏展示)请组来介绍。

小组介绍本组是怎样分类的。

师总结评价: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同学们这些分类方法都是合理的,在科学上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光源分为两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ppt展示分类)二、认识光的行进规律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光源,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师板书标题“光的行进”)生答(预设:直线)师:什么是直线?生答(预设:没有弯曲的)师:你能不能在黑板上画出来?师:现在你有没有准确的证据证明光是沿直线行进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既然实验首先要有实验材料,下面请每个小组先选取实验材料,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做好记录。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师参与讨论,解决学生疑问。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设想的?我们一起来交流。

小组站起来说说本小组的想法,无需上台演示。

师:你觉得合理吗?有问题或建议吗?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完善方案。

再找第二个小组介绍。

师:我们只看了两个组的方案,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询问。

实验之前老师再给大家提几点注意事项。

请看,(PPT:1、小组分工要明确,合作完成。

2、注意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你观察到的现象能不能支持你得出结论。

3、实验中注意安全!如果使用激光灯请不要照射眼睛。

)学生小组实验,师观察解疑。

师:实践出真知。

我们来看大家的实验结果,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小组汇报。

(师注意引导汇报:你们的实验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结论?有哪些现象或证据证明呢?)师:谁想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师:这个小组实验证明光在哪里是沿直线行进的?生答。

师板书“沿直线行进”,贴上“气体”。

下一组汇报。

师:我们发现光在气体和液体中是沿直线行进的,那固体中呢?我们再请组来说一说。

小组汇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是沿直线行进的,这个结论准确吗?有没有前提条件呢?想一想师:大家看这里,(光的折射实验演示:观察光从空气中行进到水中再行进到空气中的路线)师:现在光还是沿直线行进的吗?生答(不是)现在激光笔的光线从哪里行进到哪里?还是不是在同一种物质中行进?请你来完善我们的结论。

生答(预设: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行进)师:再来思考光在所有的固体气体液体中都能行进吗?生答。

(预设:光在不透明的物体中不能行进)师:举个例子,比如……师:能够使光在其中行进的物质叫做介质。

师总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行进。

(PPT出示结论)看来我们需要谨慎下结论。

三、生活中光的直线行进现象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手影。

影子为什么在后面产生呢?那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行进产生的?生答。

(预设:学生能想到的一般是车灯,手电筒的灯光,课前需要再让学生查阅资料,多去了解)师:学以致用。

光沿直线行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师:(出示ppt)指引航向的灯塔;建筑中激光准直;舞台的灯光。

师: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科学道理。

(想到的生活中的例子:1、光沿直线行进带来的困扰:马路上夜间前方来车时看不清路;在路的转角看不到旁边是否有车或行人;电影院里的座位都是后排比前排高。

2、应用:望远镜、瞄准射击、舞台上直射产生的光圈,排队时如何对齐)(这个问题还需让学生继续查阅资料多了解了解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应用或现象)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科学知识?生答。

师: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带给你什么感想呢?生答。

(师随时评价)师:希望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科学是有趣的更是严谨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请每个小组投票选出你认为表现最好的两个小组。

小组长上台投票。

师:得票最高的是组,老师来采访一下,谁投了组?你为什么投组?非常好,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光的行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光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不能发光,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光源还缺乏准确的判断,对于光的传播路径难以准确概括,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来认识光源及光的传播路径。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在学生既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光的行进》效果分析及时的教学小结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工作的一种归纳与总结;是对自己成长的深刻认识;更是积累有效经验,摒弃无用功的最为奏效的方法。

本节课“光的行进”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的。

第一步主要是认识和理解“光源”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光源的实例,以这些实例来把为光源分类,重点让学生知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并让学生了解其他分法,如:还可根据光源在发光时是否发热把光源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也可根据光源是否有生命来分一分。

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这段内容掌握的还算可以,能够理解只有“自身会发光的物体”才能称为“光源”。

并能准确的给这些光源分类,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是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这就使得每一个课堂都是灵活多变的。

第二步主要是通过收集证据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这里的“收集证据”,我设计了三种方法:1、对比实验验证法,2、观察实验验证法,3、从生活中寻找光沿直线行进的实例。

在此环节的实验操作中,学生实验方法的设计颇具可操作性,而且实验的结果也十分明显,大家能在实验中体会到了光的直线行进。

最后,以“从生活中寻找光沿直线行进的实例”作为补充证据。

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光直线行进的例子,我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光沿直线行进的图片,让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的”理解。

因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所以安排上较满。

我选择了在课堂上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来了解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做到科学课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探究和发现知识为主,让学生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形成科学能力。

《光的行进》教材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察、思考,甚至自己去探究在教学过程方面,围绕认识光源,根据光现象猜想光是怎样行进的,通过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体验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奠定基础。

再通过制作并玩一玩小孔成像仪,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的认识,满足学生喜爱"动手做"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光的行进》评测练习填空1、光源一般是指()的物体,生物光源的代表是()。

2、()、()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3、光在空气和水中都是沿()行进的,光在同一介质中,也是沿()传播的。

4、()、()、()都是光的直线行进的结果。

《光的行进》教学研讨反思一、围绕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科学教学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但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从学生角度思考的时候很少,只有发现学生有疑惑时才想到学生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就是被动地教学。

以《光的行进》一课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课堂导入以学情导入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很多,本课我也是用学生感兴趣的手影视频方式导入,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主题,然而有趣却不实用。

没有真正围绕学生导入课堂。

科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了解学生会不会,哪些会,哪些不会很重要。

所以可以从学情导入,让学生提前在家拍几段手影视频或图片,课堂展示让学生说一说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了解学生对光的一些认识,同时提出问题“拍摄手影时用到了什么发光的物体?”,以此引发对“光源”概念的思考。

2、围绕学生创设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能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能促进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融合,也能更好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

在本节课中我提出的问题虽明确,但简单粗浅,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如何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我认为首先课前要有和学生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前知识,如让学生课前寻找身边的光源,了解学生对光源的理解;其次,在课上,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质疑评价,如在实验探究环节,让其他小组向展示的小组提出疑问;最后,多使用追问和反问的方式启发引导。

3、让学生做探究活动的主人本课在对光源的分类活动中,我是已经分好后让学生辨别,这样学生就是被动接受,没有体现他们自己的思考,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达想法,如果有问题有错误老师再解疑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