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一)请各组按照计划实行统计分析:
1、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同学的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得到几组数据。
2、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3、与其他小组实行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二)展示成果。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展示,相互交流,教师实行点评。
(三)交流分享成果。
学生交流估算:心跳的正常范围:70~85次/分。
资料展示: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一、针对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1)提出问题。
问题1:你身边有哪些统计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每一个小组提出一个能够在课内调查的统计问题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统计调查的主题。例如,“班级同学的年龄”“班级同学的身高”、“班级同学一周的零用钱”,“班级同学鞋子的尺码”“班级同学的体重”“班级同学午餐的费用”等。
2、经历提出问题,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过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的概念。
3、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展开统计活动。
教学难点
提出统计问题、制定统计计划。
授课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仪器
多媒体教具、教学课件、电子秤,卷尺
教学活动
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统计问6体重60.44kg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5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5

201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1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的且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展开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并对结论实行解释和评估等活动.这样的活动过程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统计的概念、方法与原理综合使用到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统计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观点.【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水平、记忆水平和想象水平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使用身边的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拟定统计调查的方案并经历统计调查活动的全过程;(2)积累统计的经验;(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点;(2)能利用统计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调查方案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2)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科学考证的精神与态度.教学重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之所以定它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这个活动是七下第十章和八下第二十章内容的一个大综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分析是统计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对统计活动拟定详细周全的调查计划.【活动过程】活动1.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问题引入:你能否提出一个你感兴趣且适合对全班同学实行调查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注重自己身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2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0.2 数据的波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掌握极差、方差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极差、方差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温差来描述气温的变化情况,例如:某日在不同时刻测得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刻0:004:008:0012:0016:0020:00方差概念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标准差数据的波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公式:2s s =那么这一天两地的温差就可知了,于是可知两地的气温特点.这一天两地的温差分别是:乌鲁木齐为24-10=14(℃),广州为25-20=5(℃),上述两个温差告诉我们,这一天中乌鲁木齐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广州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小.除了用极差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幅度外,还有哪些量能反映数据的变化幅度呢?教材精华知识点1 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变化范围大,说明数据的波动大,离散程度大.当然,极差有时会受单独几个特大值或特小值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知识点2 方差设有n 个数据x 1, x 2,…,x n 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2(),(),,()n x x x x x 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2222121[()()()]n s x x x x x x n=-+-++-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 2.知识点3 标准差标准差是另外一个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是相同的.标准差. 探究交流1、在一次女子排球比赛中,甲、乙两队参赛选手的年龄如下: 甲队:26,25,28,28,24,28,26,28,27,29; 乙队:28,27,25,28,27,26,28,27,27,26.两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多少?两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的情况如何?解析: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x 甲=26.9,x 乙=26.9.从平均数上无法看出这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我们可以从极差的角度来比较.甲队参赛选手的年龄极差是:29-24=5(岁). 乙队参赛选手的年龄极差是:28-25=3(岁).所以由数据的极差来看,乙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较小,比较稳定.2、对于上题中的问题,用平均数法判断这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用极差可知,乙队参赛选手的年龄比较稳定,那么,可否用方差来比较两个参赛队队员年龄的波动情况呢?解析:因为x 甲=26.9,x 乙=26.9, 所以s 2甲=2221[(2626.9)(2526.9)(2926.9)] 2.29,10-+-++-=s 2乙=2221[(2826.9)(2726.9)(2626.9)]0.89,10-+-++-=显然s2甲>s2乙,由此可知甲队选手年龄的波动较大,也就是说,乙队选手年龄的波动较小,比较稳定.课堂检测基础知识应用题1、计算数据3,4,5,6,7的方差、标准差、极差.(精确到0.1)2、填空题.(1)数据5,6,7,8,9的方差是;(2)一名运动员5次100米跑的训练成绩如下(单位:秒):10.3,10.4,10.5,10.6,10.7,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3)一名学生军训时连续射靶12次,命中的环数分别为7,4,8,6,5,7,9,2,3,6,8,7,则这名学生射击环数的标准差为;(4)某校初三年级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两个班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和计算后结果如下表所示:有一名同学根据上表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以上为优秀);③甲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综合应用题3、已知一组数据6,3,4,7,6,3,5,6.求:(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2)这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探索创新题4、(1)观察下列各组数据并填空.s= .A:1,2,3,4,5,A x= ,2AB :11,12,13,14,15,B x = ,2B s = .C :10,20,30,40,50,C x = ,2C s = .D :3,5,7,9,11,D x = ,2D s . (2)分析比较A 与B ,C ,D 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若已知一组数据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那么另一组数据1232,32,,32n x x x ---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体验中考1、给出一组数据,23,22,25,23,27,25,2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方差(精确到0.1)是 .2、经市场调查,某种优质西瓜质量为(5±0.25)kg 的最为畅销,为了控制西 瓜的质量,农科所采用A ,B 两种种植技术进行试验,现从这两种技术种植的西瓜中各随机抽取20颗,记录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 ): A :4.1 4.8 5.4 4.9 4.75.0 4.9 4.8 5.8 5.2 5.0 4.8 5.2 4.9 5.2 5.0 4.8 5.2 5.1 5.0 B :4.5 4.9 4.8 4.5 5.2 5.1 5.0 4.5 4.7 4.9 5.4 5.5 4.6 5.3 4.85.0 5.2 5.3 5.0 5.3(1)若质量为(5±0.25)kg 的为优等品,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2)请分别从优等品数量、平均数与方差三方面对A ,B 两种技术作出评价;从市场销售的角度看,你认为推广哪种种植技术较好?学后反思附: 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 课堂检测1、解:因为7-3=4,所以这组数据的极差为4.因为11(34567)25 5.55x =⨯++++=⨯=所以2222221[(35)(45)(55)(65)(75)]5s =⨯-+-+-+-+-=15⨯(4+1+1+4)=2.标准差 1.4.s =≈2、答案:(1)2 (2)0.02 (3)6(4)①②③ 3、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据:3,3,4,5,6,6,6,7.平均数是x =18⨯40=5, 众数是6,中位数是562+=5.5.(2)方差:s 2=18(4+4+1+0+1+1+1+4)=2, 标准差.4、分析 (1)由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A 与B 比较,B 组数据是A 组各数据加上10得到的,所以10B A x x =+,而方差不变,即22B A s s =,A 与C 比较,C 组数据是A 组各数据的10倍,所以10C B x x =,22210C A s s =,A 与D 比较,D 组数据分别是A 组各数据的2倍加1,所以22221,2D A D A x x s s =+=•. (2)规律:有两组数据,设其平均数分别为12,x x ,方差分别为2212,s s ,①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比第一组每个数据都增加m 个单位时,则有222121,.x x m s s =+=②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的n 倍时,则有2222121,.x nx s n s ==③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的n 倍加上m 时,则有2222121,.x nx m s n s =+=这个规律也可以这样概述:已知一组数据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1x ,方差为2s ,那么另一组数据12,,,n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方差为22a s .(3)由(2)的规律可解.解:(1)3 2 13 2 30 200 7 8 (2)规律是:若一组数据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1x ,方差为2s ,则另一组数据12,,,n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方差为22a s .(3)32x - 29s 体验中考1、答案:23 2.62、解:(1)从上往下依次填16,10.(2)从优等品数量的角度看,因为A 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较多,所以A 技术较好;从平均数的角度看,因为A 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平均数更接近5kg ,所以A 技术较好;从方差的角度看,因为B 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方差更小,所以B 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更为稳定;从市场销售角度看,因为优等品更畅销,A 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更多,且平均质量更接近5kg ,因而更合适推广A 技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教案_8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教案_8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一、活动内容:活动2二、活动内容解析:本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测量同学每分脉搏次数,进而计算出小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交流得出样本正常心脏心率次数,对照资料,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活动既巩固了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计算方法,更加深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的体验。

三、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加深对数学学以致用的理解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增强计算能力。

四、课前任务:1、指导学生分组,使男、女生分配均匀,便于样本的合理性,代表性。

同时分工明确,有效开展活动。

2、指导学生学会测量自己脉搏的方法。

3、查找资料,了解心率的知识,明确正常心脏的心率次数。

五、具体活动过程:1、各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同学的每分脉搏次数(统一秒表计时),组长做好记录。

2、各小组合作计算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3、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4、交流汇报通过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

5、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正常心跳范围。

6、谈谈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感受。

7.深化理解,学以致用某校八年级42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随机调查了其中50名学生植树的数量,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下条形统计图,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此次植树活动约植树棵.8、巩固检测某养鱼户搞池塘养鱼,头一年放养鱼20 000尾,其成活率约为70%,在秋季捕捞时,捞出10尾鱼,称得每尾鱼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0.8;0.9;1.2;1.3;0.8;0.9;1.1;1.0;1.2;0.8.(1)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这塘鱼的产量是多少千克?(2)如果把这塘鱼全部卖掉,某市场售价为每千克 4元,那么能收入多少元?除去当年的投资成本 16 000元,第一年纯收入多少元?。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的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的理解。

2.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进行课件的制作。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数据为例,提出如何分析这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找出优秀的学生和需要改进的学生。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小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应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总结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2.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与激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例如:“你们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出了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继续加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以国家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思考,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了解我国人口状况方面的作用。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分析成绩分布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成绩分布呈现出怎样的形态?如何用统计量来描述这种分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从数据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培养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章。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其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描述是数据分析的手段,分析是数据分析的目的。

本章节的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介绍,又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如PPT、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教案_2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教案_23

数学活动第二十章数据分析一、活动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知识.其实统计与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统计问题.本节活动课我们将按课前安排的调查内容中涉及我们自身的某些数据(如数学成绩、阅读量、运动时间等)展开活动.二、活动目标(1)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预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统计知识和它的实际意义.(2)通过数学活动的经历,增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实际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预测.难点:对获得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三、活动过程活动1 全班五个小组分别对全班同学五个方面的调查调查有两种方式: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可以在课内调查的统计问题,五组分工如下:a.第一组对班级月考数学成绩进行调查;b.第二组对班级同学身高进行调查;c.第三组对班级同学每天用手机时间进行调查;d.第四组对班级本学期阅读课外书籍册数进行调查;e.第五组对班级每天运动时间进行调查.f.第六组对班级同学体重进行调查.活动步骤:a.各小组根据要统计的项目,组内交流设计一个合理的统计表;b.各组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并讨论后得出正确结论;c.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面向全班交流汇报,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向全班介绍和展示;d.将各组统计、分析的结果汇总到一起,得到全班同学的一个“平均情况”,找出一个最能代表全班“平均情况”的同学.e.评选最佳活动小组和个人.活动2 调查全班同学每分钟脉搏次数①按课前安排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活动小组;②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同学的每分钟脉搏次数,得到几组数据;③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④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次数;⑤介绍你所在小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⑥你得出哪些结论?依据是什么?⑦谈谈你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认识.随堂练习(多媒体)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意义,会用适当的统计量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过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开展统计活动.难点: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开展统计活动.【导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统计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提出一个可以在课内调查的统计问题.【新知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1.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提出5个问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例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等等;2.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在全班展示;3.将各组的结果汇总到一起,得到全班同学的一个“平均情况”,找出一个最能代表全班“平均情况”的同学.活动2、请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1.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同学的每分脉搏次数,得到几组数据;2.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3.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跳动次数;4.查找资料,看看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跳动次数,与你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谈谈你们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感受.以“每分脉搏次数问题” 为例,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是哪些?(1)你的小组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是全面调查方式还是抽样调查方式?(2)你的小组准备怎样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3)你的小组准备怎样分析数据?请各组介绍和展示统计分析过程及得到的结论:(1)介绍你所在小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2)你得出了哪些结论?依据分别是什么?【知识梳理】1.本次统计活动中,你经历了哪些环节?2.各个统计环节你是怎样做的?3.经历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什么体会?第二篇: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新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二次根式知识回顾1.二次根式:式子(ge;0)叫做二次根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4)引导自学法:学生自学掌握计数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操作功能。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b、会动手和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2、新课: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a、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b、极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是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c、练习巩固计算极差;
(2)展示丙运动员加入的情景,让学生在乙丙两人中挑选,计算中发现平均数极差相同,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引入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3)数据分析:指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解释生活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4.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反思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以下知识点:
1.数据收集:介绍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等,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科学的求知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决策、预测等方面的重要性。
3.通过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班级成绩等,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激励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信息。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所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2.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4.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述及分析;
5.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问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表现得比较积极,但有些小组在数据分析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学生们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还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去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方差的计算过程理解不够透彻。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学生们对方差的概念还不够熟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差,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再次强调方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进行讲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平均数更合适?”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比较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收集两组数据,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并分析这些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3.合作探究,解决难点
针对教学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概率实验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概率知识对随机事件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统计软件等,辅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思考并举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3.利用概率知识,分析一个随机事件,预测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简要说明预测的依据。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及分析。
4.概率知识在随机事件预测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统计量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解读与分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困难:首先,对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训练;其次,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环节;最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索,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案例共包括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评价环节,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在教学反思环节,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其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其能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真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4.注重小组合作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方向。
1.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分析1.内容数据的集中趋势2.内容解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数据的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度量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数据的集中趋势能够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刻画.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与应用.二、目标与目标解析1.目标⑴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统计意义.⑵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水平,培养数据分析的观点.2.目标解析目标⑴是让学生能分别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算它们,体会它们的区别.目标⑵是当学生面对一组数据时,能根据具体情形解释其实际意义.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因为学生之前仅仅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对它们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障碍.另外在面对比较庞大数据时,学生会觉得难以下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1.确定活动主题问题1 我们生活中处处存有着数据.老师特意从校医那借到了大家最近一次的体检表格.在这样一个体检表中会出现哪些数据?追问:在体检过程中,大家比较注重哪些数据?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体检表格,回答出现的数据.接下来联系自身情况说出自己比较注重的数据.设计意图:表明数据的来源是学生的体检表,并确定这节活动课的主题:身高的数据分析.问题2 我们能够用哪些量来表现出数据的集中趋势?师生活动:学生回忆之前学的表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个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设计意图:回忆之前学的表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个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为后面实行小组活动作铺垫.2.学生活动1问题3 根据组员的身高数据,你能得到组内成员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吗?追问1:你能说出你们组求出的三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吗?追问2:剩下几个小组分析数据的方法和这个小组一样的举手?追问3:不同小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同吗?如果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追问4:哪一个小组的身高平均数最大,它的中位数和众数也是最大的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师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合作得到组内成员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学生应该是先挑选出组内成员的身高数据,加起来除以6得到平均数,再排序求第三和第四人身高平均数得到中位数,最后统计各身高的人数找到众数.此时教师在黑板板书出表格.教师请一个小组上台通过投影展示小组得到三个数据的过程.并对这个小组代表提出追问1.小组代表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追问2是针对其他小组,看学生是否有其他方法.然后将各小组数据汇总填入表格,若有小组6人身高都不相同,则应该是没有众数.对于追问3,学生可能使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此时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回答.追问4,学生回答前半部分没障碍,后半部分可能会觉得有困难.能够让平均身高最高的小组起立让学生观察其特点.教师总结,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值影响,而中位数和众数相对来说不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设计意图:小组活动是对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复习.追问1是加深学生对这三个数据的理解,尤其是其实际意义.追问2是针对其他小组,看学生是否有其他方法.追问3让学生知道样本的不同导致分析所得数据的不同.追问4让学生体会这三个数据的区别.3.学生活动2问题4 我们已经得到每个小组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接下来你能得到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吗?大家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三个数据?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对于中位数和众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普遍相同.对于平均数,除了最常规的方法外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例如能够找基准来简化计算或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来估算平均数等等.若学生想到的方法过于单一,教师能够适当引导学生.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处理比较庞大的数据,知道除了常规方法外能够通过一些技巧性方法来简化运算或估算.4.学生活动3问题5 在统计分析数据中,计算机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便利.老师将全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做成一个Excel表格.你能借助Excel很快得到全班同学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吗?追问:我们得到了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大家比较一下,各组身高的三个数据和全班的相同吗?如果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中的Excel尝试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然后教师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他的操作方法.如果学生不会操作,直接由教师演示.最后教师能够补充一个利用函数名快速得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教师演示完后要求学生自己用平板操作一遍.对于追问,学生可能使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此时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回答.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庞大数据的方法.追问让学生知道除了样本不同外样本容量的不同也会导致分析所得数据的不同.5.小结⑴通过对全班学生身高的数据分析,进一步巩固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求法与理解.⑵知道用计算机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五、目标检测设计1.计算小组成员体重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写出这三个数据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考察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和这三个数据的实际意义.2.操作平板用Excel得到全班学生体重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设计意图:考察用计算机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数据的分析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1

第二十章数据的剖析数学活动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进一步理解均匀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意义,会用适合的统计量推行数据剖析.2、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数据采集、整理、描绘、剖析等统计过程,领会样本预计整体的思想,发展数据剖析看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统计的实质应用价值.教课重难点1、要点:结称身旁素材提出统计问题,睁开统计活动.2、难点:提出统计问题、拟订统计计划。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剖析等统计活动,统计与生活实质密切联系,其实,我们身旁就有大批的统计问题,让我们共同来做一做身旁的统计.问题1:你身旁有哪些统计问题,请大家分组议论,每一小组提出一个统计问题.师生活动:指引学生疏组议论,每组提出一个统计检查的主题.比如,“年纪”“身高”“每分钟脉搏次数”“零用钱数”“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本数”等二、剖析问题,拟订计划问题2:针对“每分钟脉搏次数问题”,各小组拟订统计计划.师生活动:教师指引学生针对问题拟订检查剖析的计划追问1:统计活动的主要步骤有哪些?(数据采集一—数据整理——数据描绘一—数据剖析——做出决议)追问2:如何采集数据?采纳全面检查仍是抽样检查?假如采纳抽样检查,如何抽样?追问3:描绘数据的统计图有哪些?你准备用什么统计图推行数据描绘?追问4:剖析数据的统计量有哪些?这些统计量各有什么特点?设计企图:指引学生剖析问题,拟订统计剖析计划,回想数据剖析方法.三、统计剖析,现场生成问题3请各组依据计划推行统计剖析。

师生活动:学生疏组推行抽样检查、数据整理、数据描绘、数据剖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深入小组推行指导.设计企图:指引学生经历简略的统计剖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四、展现成就,互相沟通问题4请各组介绍和展现统计剖析过程及获得的结论,相互沟通.师生活动:学生疏组展现,互相沟通,教师推行评论.设计企图:沟通统计剖析过程和结果.五、总结提高,累积经验教师指引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总结反省:(1)统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数据剖析中的常用统计量有哪些?请谈谈它们的意义和特色.3)请谈谈什么时候需要用样本预计整体,如何用样本预计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问题2:针对各小组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制定统计计划。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制定调查分析的计划。
追问1:统计活动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描述—数据的分析—作出决策)
追问2:怎样收集数据?采取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采取抽样调查,怎样抽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统计分析计划,回忆数据分析的方法。
2、经历提出问题,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过程,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的概念。
3、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身边素材提出统计问题,展开统计活动。
教学难点
提出统计问题、制定统计计划。
授课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仪器
多媒体教具、教学课件、电子秤,卷尺
教学活动
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大量的统计问题。
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
授课课题
数学活动
学时
1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数学活动课,是在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观察身边事情,提出统计问题,设计数据收集的方案,实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发展数据分析观点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的意义,会用适当的统计量实行数据的分析。
交流并总结: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常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理解。并且选择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不能代表总体。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统计过程,累计统计活动经验。
二、活动二:
以“每分钟脉搏次数问题”为例,实行现场调查分析。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我们很快能制定计划,分析数据。我在此设计了为时一分钟的倒计时,每个学生摸着自己的脉搏,数跳动的次数。)
(一)请各组按照计划实行统计分析:
1、每个小组分别测量本组同学的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得到几组数据。
2、求出本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3、与其他小组实行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二)展示成果。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展示,相互交流,教师实行点评。
(三)交流分享成果。
学生交流估算:心跳的正常范围:70~85次/分。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展示,相互交流,教师实行点评。
(六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上台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本小组数据,及平均数)
设计意图:交流统计分析过程和结果。
(5)总结与反思。
通过六组的统计结果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1请说说什么时候需要用样本估计总体,怎样用样本估计总体?
2为什么我们1、2、3组的数据分析结果能代表总体?而4、5、6组的数据分析结果不能代表总体?
总结:再次了解数据受很多因素影响,要想提升数据的准确性,选好样本是关键。
三、课堂小结
(1)本次统计活动中,你经历了哪些环节?
(2)各个统计环节你是怎样做的?
(3)经历这次调查活动,你有什么体会?
四、布置作业
将此次所有活动的数据实行整理、分析。
板书设计
数学活动
活动一
1年龄15岁
2一周零用钱102元
3午饭饭费6元
资料展示: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一、针对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1)提出问题。
问题1:你身边有哪些统计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每一个小组提出一个能够在课内调查的统计问题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统计调查的主题。例如,“班级同学的年龄”“班级同学的身高”、“班级同学一周的零用钱”,“班级同学鞋子的尺码”“班级同学的体重”“班级同学午餐的费用”等。
(3)统计分析,现场生成。
师生活动:学生分成六小组,实行抽样调查、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深入小组实行指导。
(活动一,我们主要是讨论各小组数据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简易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4)展示成果,相互交流。
问题4:请各小组介绍和展示统计分析过程中及得到的结论,相互交流。
4鞋子尺码37码
5身高169cm
6体重60.44kg
活动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189.5 91.5 80 34.75
277 76 82 26
384 87 90.87 46
488 90 90 5.1
572 71 70 78.5
677 75 75.8 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