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31套】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汇总【含全课时课件】
25x3 y4 25 y4 x3
5y2 x x
5xy2 x
讨论
计算:
有什么发现?
(1) 4 2 ( 2) 4 2
93
93
(3) 16 4 ( 3) 16 4
探究
(4)(9) 4 9成立吗?
不成立!
4、 9没有意义。
一般情况下,a≥0,b≥0时, a 与b ab
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对于二次根式的乘法,有:
a b ab(a≥0,
b≥0)
例题讲解
计算:
(1) 3 12 ( 2) x • x3
(3)2 ab • 3 b ( 4) 27 1
( 3 2)( 10 8 5 )
2
2
运算,从 左向右依 次计算。
( 3 1 )( 10 8 2 ) 3 4 2 3 2
22
54
梳理
a b ab ab a b(a≥0,b≥0)
a a bb
a a(a≥0,b>0) bb
最简二次根式。
巩固练习
解 : 长方形的面积为 6 3
这个结果能否化简?如何化简?
讨论
计算: (1) 4 25 1 0 ( 2) 4 25 10
(3) 9 1 3 ( 4) 9 1 3
42
42
你发现了什么?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1) 2 3 = 6
(2) 5 7 = 35
最简二次根式。
如图,学校要砌一个正方形花坛,
已知外边的正方形边长为 2 2 cm,里面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2cm,两个正方形的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数学
8年级/下
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人]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观察思考
观察下图中的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和 载重汽车的防护栏,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学习新知
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边形.说明定义的两方面作用:既可以作为性 质,又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
平行四边形如何好记好读呢?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如右图所示 对边:AD与BC,AB与DC; 对角:∠A与∠C,∠B与∠D.
总结:四边形中不相邻的边,也就是没有公共 顶点的边叫做对边;没有公共边的角,叫做对角.
的对角线.(1)请你说出图中的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AB=CD,AD=BC, ∠DAB=∠BCD,∠B=∠D.
(2)对角线AC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能使平行四边形 ABCD的四条边相等?
添加AC平分∠DAB.
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 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请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下方格纸上两平 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3.如图所示,在□ ABCD中,AD=2AB,CE平分∠BCD交
AD边于点E,且AE=3,则AB的长为 A.4 B.3 C.5 D.2
2
(B)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形,∴AB=DC,AD∥BC,∴∠DEC=∠BCE, ∵CE平分∠DCB,∴∠DCE=∠BCE, ∴∠DEC=∠DCE,∴DE=DC=AB, ∵AD=2AB=2CD,CD=DE,∴AD=2DE, ∴AE=DE=3,∴DC=AB=DE=3.故选B.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PPT版)(共21张PPT)
通过挖掘拓展教材、 重组整合教材、制作 个性教具,使它更好 的为我们所用,让它 服务于数学课堂。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 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
谢谢大家!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 度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并能综合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
知 识 技 能
课 程 目 标
情 感 态 度
能积极参与数 学活动,对数 学有好奇心和 求知欲。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 志,建立自信 心,了解数学 的价值。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 理,并能运用其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了解四边 形的不稳定性,理解平 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正方形的概念和相互关 系,探索并证明它们的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了解二次根式、最简 二次根式概念,及根 号下仅限于数的四则 运算;体会一次函数 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 系,会用 待定系数法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能画出一次函数图像 并运用其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
正文边空 正文 阅读材料
加深了对相关内 容的认识,扩大 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节 章 习题
及编 写 目体 的例
复习巩固
综合运用 拓展探究
考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 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易错点:二次根式的化简。
除法法则
最简二次根式 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的加减
乘法法则 概念
意义
二次根式
数 总学 目课 标程
3、了解数学 的价值,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 趣,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具有 初步的创新意 识和科学态度。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 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 感,发展抽象思维、合 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 能力,并能有条理地、 清晰地阐述观点。 经历将一些实际 问题抽象为数学 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学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并 能解决简单的问 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汇总
A、1到2之间
B、2到3之间
C、3到4之间
D、4到5之间
5. 比较大小 2 3 __<___ 3 2
- 3 3 __<___ 2 6
6.等式 x 1 x 1 x2 1成立的条件_1___x__1
7.将下列式子中根号外的因数(因式)移到根号内.
(1).3 2 ____6___(2)a 1 _______a__
运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行器时,火箭必须达到 一定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 力,从而将飞船送入环地球运行的轨道.第一宇宙速 度v与地球半径R之间存在如下关系:v12=gR,其中 g是重力加速度.请用含g,R的代数式表示出第一宇 宙速度v1.
第一宇宙速度v1可以表示为 gR .
飞行器脱离地心引力,进入围绕太阳运行的 轨道所需要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
(2) x • x3 x • x3 x4 x2.
(3) 27 1 27 1 9 3.
3
3
一般的:
a b ab (a≥0,b≥0)
反过来:
ab a b(a≥0,b≥0)
在本章中,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
1.计算 8 2 的 结果是
A. 10 B.4
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a b a b a 0,b 0.
探索新知
一般地,对于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a b a b a 0,b 0.
拓展: 1.对于多个二次根式进行相乘的运算,则
x y z xyz ( x 0, y 0, z 0)
2.当二次根式前面有因数或因式时,则
a C D
2
2.式子 3x 6 有意义的条件是
A.x>2 B.x≥2 C.x<2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精品教学课件-全册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
问题1 上面问题的结果分别是 3, s, 65, h ,它们表示一些
5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什么样的数有算术平方根呢?
我们知道,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在实数范围内开平 方时,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问题2 上面问题的结果分别是 3, s, 65, h ,分别从形式上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精品教学课件 全册
第十六章
八年级数学下(RJ) 教学课件
二次根式
16.1 二根次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难点)
导入新课
想一想
(1)如左图所示,礼盒的上面是正方形, 其面积为3,则它的边长是 3 .
如果其面积为S,则它的边长是 S .
(2)如左图所示,一个长方形的围 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2,则 它的宽为 65 m.
想一想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
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
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
式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那么t
h
为 5.
(1) ( 1.5)2;
(2) (2 5)2.
想一想:此小题 用到了幂的哪条 基本性质呢?
解: (1) ( 1.5)2 1.5;
积的乘方: (ab)2=a2b2
(2) (2 5)2 22 ( 5)2 4 5 20.
二 a2 (a 0) 的性质
归纳 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即需满足被开方数≥0,列不等 式求解即可.若二次根式处在分母的位置,应同时考虑分母不为零.
人教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除作以为除 商式 的的 被算 开术 方平数方根。
例5:化简 (1) 3 100
(2) 1 3 16
3 25x
9y2
解: 1 3 3 3
100 100 10
(2) 1 3 = 16
19
=
16
19 =
16
19 4
3 25x 25x 5 x
9y2 9y2 3y
注意: 如果被开方数是 带分数,应先化 成假分数。
2.两个基本性质:
a 2=a (a≥ 0)
a (a≥ 0)
a2 =∣a∣ =
-a (a<0) 21
复习提问
3.二次根式的乘法:
a b ab (a≥0,b≥0)
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各个被开方数积的算术平方根
ab a b (a 0,b 0)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2)3 40 2 2 1
5
10
(3) 12
1 3
1 27
(4)2 12 4 1 3 48 27
47
25计算: (1) 75 2 8 200 (2)2 20 3 45 80 (3)2 48 ( 27 243) (4)(5 75 4 12) (5 108 3 27)
33
2a a ( b 1)
b
ab
=2
1 4
1
4
12
12 1
4
1
12
1 2
1 48
48
1 12
1 1
48 12
2 48
1 12 1 2 3 3
2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变换》优质教学课件
∴∠ABC=90°.
∴∠3=90°-60°=30°,
∴∠1=∠2=∠3=30°
在图中,你能找出所有30°的角吗?60°的角呢?还有其他度数的角吗?
G
还有120 ° 和150 °的角
利用折纸得到60°、30°、15°的角
【综合与实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折纸,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在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实践发现: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把纸片展平,连接AN,如图①.
八年级 下册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数学活动: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变换
学习目标: 1.能折出60°,30°,15°的角,学会应用。 2.通过折叠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全等三角形、特 殊的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认识; 3.经历折叠、观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 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重点: 折纸做60°,30°,15°的角,学会应用.
D
6.矩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DE折叠,点A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F处,若AD=10,CD=6,则BE=____。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集(500页)
2x 3x 18 6x2 18
x2 3
解得x1 (3 舍去), x2 3
所以长方形宽为2 3,长为3 3.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3)、B(5,3)、C (2,5)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求BC的长.
解:由图示知
AC=5-3=2 AB=5-2=3 根据勾股定理,得
2பைடு நூலகம்
1 3
________;
0 2 __0_______;
合作交流
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得到的?
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是一个平方 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
同理,
分别是2, , 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有
一般地,
例2 计算:
1 1.5 2 ; 2 2 5 2
2ab b.
被开方数 4a2b3含4,a2,b3这 样的因数或因式, 它们通过开方后 可以移到根号外, 它们是开得尽方 的因数或因式.
例3 计算:
1 14 7;
2 3 5 2 10; 3 3x 1 xy.
3
解:1 14 7 14 7 72 2 72 2 7 2;
23 5 2 10 3 2 510 6 52 2 6 52 2
6 5 2 30 2;
3 3x 1 xy 3x 1 xy 3 1 x2 y x2 y x2 y x y.
3
3
3
练习
1.计算:
1 2 5;
2 3 12; 3 2 xy 1 ;
y
6 5
C(2,5)
4
3 2
A(2,3)
(31套)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汇总(含全课时课件)
m 0
(3)
9,
3 (7) a , (8) 5
例2 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在实 数范围内有意义? 1
(1)
(3)
(a 1)
(2)
(a
2
)
(a为任何实数)
解:由 a 1 0 得a
1
∴当a≥-1时, a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快 乐 训 练 营
(3)
3 2 2
2a a
化简 25 x y
3
3 4 4
4
解: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
25 x y 25 y x
3 4
4
25 x y 0, y 0, x 0.
3
5y x x
2
5 xy
2
x
讨论
计算: 有什么发现?
4 2 4 2 (1) ( 2) 9 3 9 3 16 4 16 4 (3) ( 3) 25 5 25 5
如图,学校要砌一个正方形花坛, 已知外边的正方形边长为 2 2 cm,里面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2cm,两个正方形的 周长和为多少? 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为: 2 2
2
4(2 2 2 ) 8 2 4 2
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27cm2、12cm2,则两正方形的周 长和为多少? 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为:
2
例题讲解
解(1) 解法一:
2 2 3 27 (1) (2) (3) 计算: 3 8 3x
2 2 23 6 6 6 2 2 3 3 3 3 3 3 3 解法二:
2 2 3 6 6 2 3 3 3 3 ( 3)
2 3 2 3 3 3 2 6 (2) 2 8 2 2 2 2 2 27 27 3 x 9 x 3 x (3) 3x x 3x 3x 3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年整理).pptx
(二)提出问题: 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归纳出这一法则的? 2、如何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3、商的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4、如何运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 7 页—第 8 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知识回顾 3 题”可得规律:
学海无 涯
1、式子
a 2
a 表示什么意义?
2、如何用
a a 2
?
来化简二次根式
3、在化简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 3 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计算: 42
0.22
(4)2 5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
当 a 0时 , a
202
2、计算: (4)2 (0.2)2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 x2 = a,那么 a 是 x 的
; x 是 a的
, 记为
,
a 一定是
数。
(2)4 的算术平方根为 2,用式子表示为 4 =
;
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为
,0 的算术平方根为
;
式 子 a 0(a 0) 的 意 义 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 a 表示什么意义?
(2) 3a2b3 =ab 3b (3) 6 8 ×(-2 6 )= 6 (2) 8 6 = 12 48
(4) 4 9 16 = 4 9 16 = 4 3 =12
16
16
2、不改变式子的值,把根号外的非负因式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
(1) -3 2 (2) 2a
1
3
2a
(八)达标测试: A组
1 、 若 a 2 b 3 0 , 则 a2 b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变换》中的3.1节《平移变换》和3.2节《旋转变换》。
详细内容包括平移变换的定义、性质、图形的平移方法;旋转变换的定义、性质、图形的旋转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的定义、性质,能熟练运用这两种变换进行图形的变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的性质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图形变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种变换的特点。
2. 知识讲解(20分钟)(1)平移变换:讲解平移的定义、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图形的平移方法。
(2)旋转变换:讲解旋转的定义、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图形的旋转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平移和旋转变换,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移变换:定义: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性质: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不变。
2. 旋转变换:定义: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一定角度旋转,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性质: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方向改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图形,画出它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2)已知一个图形,画出它绕某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3)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2. 答案:(1)图形的平移后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
(2)图形绕某点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a≥02=a(a≥0=a(a≥0).(3(a≥0,b≥0;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1a≥02=a(a≥0(a ≥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关键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1 二次根式 3课时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 3课时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3课时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课时16.1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B D
. 5 3 3 4 2 =20 5 . 5 3 3 4 2 =20 6 ) D . 12
6 的计算结果是(
. -2
6
C
.6Biblioteka ( 2) 32x ;4
( 2) 3 B组
2 ; 75
1、选择题 ( 1)若 a 2 b
2
4b 4
c
2
c
1 4
0 ,则
b
2
a
c =(
)
A .4 B .2 C . -2 D ( 2)下列各式的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A . ( 4) ( 6) 4
9
4
9
4
16 = 4
2、不改变式子的值,把根号外的非负因式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 (1) -3 2 3 (2) 2a 1 2a
(八)达标测试: A组 1、选择题 ( 1)等式 x 1 x 1 x
2
1 成立的条件是( C . -1 ≤ x ≤ 1 ) . D
) . x ≥ 1 或 x≤ -1
A . x ≥ 1 B . x≥ -1 ( 2)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 A. 4 5 3 2 5 =8 5 C. 4 3 3 3 2 =7 5 ( 3)二次根式 A .2 6 2、化简: ( 1) 360 ; 3、计算: ( 1) 18 30 ; B
1 3
b
2、自学课本第 6— 7 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 1)用式子表示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8
( 2)化简: ① 54 ② 12 a b
2 2
③ 25 49
④ 100 64
(五)展示反馈 展示学习成果后, 请大家讨论:对于 后再进行计算,你有什么好办法? 93 27 的运算中不必把它变成 2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首页)第页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一、课堂引入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相邻的角互为补角.(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已知:如图ABCD,求证:AB=CD,CB=AD,∠B=∠D,∠BAD=∠BCD.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二、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93例1)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F=CE.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三、随堂练习课本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90页习题19、1 第1、2题第页教学设计(首页)一、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60).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探究】: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ABCD和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绕点O旋180,观察它还和EFGH重合吗?你能从转︒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结论:(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二、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如图4-21,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AE=CF,BE=DF.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例2(教材P94的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cm,AD=8cm,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ABCD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次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行四边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底”,“底”确定后,高也就随之确定了.)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90页习题19、1 第3、4题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一、课堂引入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从探究中得到: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96例3)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来证明.(证明过程参看教材)问;你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哪种证明方法简单.例2(补充)已知:如图,A′B′∥BA,B′C′∥CB,C′A′∥AC.求证:(1) ∠ABC=∠B′,∠CAB=∠A′,∠BCA=∠C′;教学设计(续页)(2) △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例3(补充)小明用手中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做拼图游戏时,拼成一个六边形.你能在图中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你的理由.解:有6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ABOF,ABCO,BCDO,CDEO,DEFO,EFAO.理由是:因为正△ABO≌正△AOF,所以AB=BO,OF=FA.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其它五个同理.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90页习题19、1 第5题教学设计(首页)一、课堂引入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3.【探究】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吗?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二、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分析: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明思路.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 ⊥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90页习题19、1 第6、7题教学设计(首页)课题19.2.1 矩形(一)一、课堂引入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由性质2有AO=BO=CO=DO=21AC=21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例习题分析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 充 内 容例1(教材P104例1)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102页习题19、2 第1、2题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一、课堂引入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2.矩形有哪些性质?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二、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例2 (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第页教学设计(首页)一、课堂引入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二、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求证:∠AFD=∠CBE.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102页习题19、2 第4、5题教学设计(首页)课题19.2.2 菱形(二)教学设计(首页)一、课堂引入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叫......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做正方形.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二、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111的例4)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102页习题19、2 第8题教学设计(首页)课题19.3 梯形(一)一、课堂引入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观察】(教材P117中的观察)右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思考】(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3.做—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问题一】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画图并通过观察猜想;教学设计(续页)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问题二】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结论: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二、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118的例1)略.(延长两腰梯形辅助线添加方法三)三、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课本109页习题19、3 第1、2题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一、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什么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它的性质定理是怎样证明的?(3)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我们已经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又如何来判定一个梯形是否是等腰梯形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2.【提出问题】:前面所学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基本上是性质的逆命题.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什么?命题: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问: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能否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启发:能否转化为特殊四边形或三角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求证.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求证:AB=CD.分析:我们学过“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因此,我们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命题就容易证明了.证明方法1: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F,得到△DEC.证明时,可以仿照性质证明时的分析,来启发学生添加辅助线DE.证明方法二:用常见的梯形辅助线方法:过点A作AE⊥BC,过D 作DF⊥BC,垂足分别为E、F(见右图)通过证明:验证了命题的正确性,从而得到:等腰梯形判定方法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第页第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20.2.2 方差方差公式:S2 =[(−)+(−)+…+(−)]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教师:备课日期: 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