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初步13.1 平面图形的识别与性质13.2 线段、角的度量与计算13.3 全等三角形13.4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2. 第十四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4.2 频数与频率14.3 数据的表示方法14.4 可能性与概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能够熟练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2.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几何基本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平面几何模型、全等三角形模型2. 学具:笔、纸、尺子、圆规统计表格、数据分析软件(可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讲解相关例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平面几何图形的识别、性质及计算练习。

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平面几何初步平面图形的识别与性质线段、角的度量与计算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与频率数据的表示方法可能性与概率2. 例题、练习题及解答:展示典型例题、练习题,给出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题。

数据收集、整理、表示方法实践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学会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2. 第二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学会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学会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章: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学会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6. 第六章:分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分式的性质,学会分式的运算方法。

7. 第七章: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学会不等式的运算方法。

8. 第八章:事件的概率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事件概率的意义,掌握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事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 学生能够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5. 学生能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6. 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的意义,掌握分式的性质,学会分式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 平均数2. 中位数和众数3. 从统计图获取信息第七章:平面几何图形1. 三角形2. 勾股定理3. 矩形、菱形、正方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集。

2. 能够解读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提取并分析信息。

3.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熟悉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应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推导和应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几何图形性质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统计图表。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小票数据分析、房屋面积测量,引出平均数、勾股定理等概念的实际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计算并分析数据。

3. 例题讲解:演示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给出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包括数据的分析、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左侧:列出数据分析的关键概念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识别并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答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数据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等;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描述数据集的基本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分式与有理数第一课有理数加减法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有理数的加减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练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方法。

研究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课程内容1.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3.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4. 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运算练授课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4. 练训练:设计一系列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任务。

教学资源-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例演示用的实物或图片- 练题和答案评估方式- 检查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 答题准确率第二课分式的概念与性质本课程旨在介绍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含义和相关性质。

研究目标- 了解分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分式的化简和扩展方法- 能够应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1. 分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分式的化简和扩展方法3. 分式的实际应用授课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分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分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讲解分式的化简和扩展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分式的化简和扩展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4. 实践操作:设计分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分式相关问题。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任务。

教学资源-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生活中的分数例子- 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评估方式- 检查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实践操作的表现和成果- 练题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准确率...(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4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4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4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图形的平移知识与技能目标:1.平移的定义;2.平移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2.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平移的基本内涵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图片:一些游乐园的图片、辘轳、电梯等.电脑演示:平移的过程,粒子运动及行星运转等.教学过程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同学们,还记得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吗?(或投影片放图片,或在电脑上演示幻灯片):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它们曾经使我们许多人乐而忘返.不过,你想过没有: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动时,火车头走了200米,那车尾走了多少米呢?Ⅱ.讲授新课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电脑演示:P57的图3—1,然后提出问题)(1)图3—1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好,(电脑出示问题,并演示四边形ABCD移动到四边形EFGH的位置的过程)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如下图),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平均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三、例习题意图分析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点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2、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分析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s=570-95t.说明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问题2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50+12x.问题3 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ⅰ.导入新课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

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①y=x-6;②y=2x;③y=;④y=7-x x8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例2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属于一次函数,其中哪些又属于正比例函数?(1)面积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与这边上的高h(cm);(2)长为8(cm)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cm)与宽b(cm);(3)食堂原有煤120吨,每天要用去5吨,x天后还剩下煤y吨;(4)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时间t(小时).(5)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6)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7)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b(k≠0)或y=kx(k≠0)形式,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20,不是一次函数.h(2)l=2b+16,l是b的一次函数.(3)y=壹五0-5x,y是x的一次函数.(4)s=40t,s既是t的一次函数又是正比例函数.(5)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6)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7)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例3 已知函数y=(k-2)x+2k+1,若它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若它是一次函数,求k的值.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得k的值.解若y=(k-2)x+2k+1是正比例函数,则2k+1=0,即k=?若y=(k-2)x+2k+1是一次函数,则k-2≠0,即k≠2.例4 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3.(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3)求x=2.5时,y的值.解(1)因为y与x-3成正比例,所以y=k(x-3).又因为x=4时,y=3,所以3=k(4-3),解得k=3,所以y=3(x-3)=3x-9.(2) y是x的一次函数.(3)当x=2.5时,y=3×2.5=7.5.1.2例5 已知a、b两地相距30千米,b、c两地相距48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经过b地到达c地.设此人骑行时间为x(时),离b地距离为y (千米).(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取值范围.(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析(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a、b两地的距离与某人所走的路程的差.(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某人所走的路程与a、b两地的距离的差.解(1) y=30-12x.(0≤x≤2.5)(2) y=12x-30.(2.5≤x≤6.5)例6 某油库有一没储油的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时间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进油至24吨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中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至将油罐内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内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写出这段时间内油罐的储油量y(吨)与进出油时间x(分)的函数式及相应的x取值范围.分析因为在只打开进油管的8分钟内、后又打开进油管和出油管的16分钟和最后的只开出油管的三个阶级中,储油罐的储油量与进出油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不同的,所以此题因分三个时间段来考虑.但在这三个阶段中,两变量之间均为一次函数关系.解在第一阶段:y=3x(0≤x≤8);在第二阶段:y=16+x(8≤x≤16);在第三阶段:y=-2x+88(24≤x≤44).ⅰ.随堂练习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 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范文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范文5篇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

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细心教导之情。

我真心祝福老师万事如意永远健康,永远HAPPY!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2、能力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二次根式的定义,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如平方根、立方根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二次根式的运算学习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第二章:勾股定理2.1 勾股定理的证明学习目标: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内容: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证明、代数证明等。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代数推导,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2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习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学习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第四章:一次函数4.1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一次函数的定义,讲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截距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4.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目标: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如直线、斜率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 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有理数课时1 约定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学会用数轴表示正数和负数。

- 教学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数轴的表示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2. 介绍数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轴表示数值的原理。

3. 练使用数轴表示各种数值,如6、-3、0等。

- 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和数轴的表示方法。

- 教学扩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温度的正负值等。

课时2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规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1. 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

2. 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3. 给学生一些加法运算的练题,让他们灵活运用加法规则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扩展:让学生自行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两个温度的相加等。

课时3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规则-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1. 复有理数的加法规则。

2. 介绍有理数的减法规则,如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3. 给学生一些减法运算的练题,让他们灵活运用减法规则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规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扩展:让学生自行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两个温度的相减等。

课时4 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乘法规则-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练- 教学步骤:1. 复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 介绍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如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3. 给学生一些乘法运算的练题,让他们灵活运用乘法规则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1.1 线段和直线1.2 角1.3 多边形1.4 平行四边形1.5 矩形、菱形、正方形2. 第十四章:函数2.1 函数的定义2.2 一次函数2.3 二次函数2.4 反比例函数2.5 函数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分析2.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几何和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2. 内容:章节和知识点例题和解答过程重点、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十三章:1.1 画出线段和直线1.2 判断角的类型1.3 绘制多边形1.4 判断平行四边形1.5 分析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第十四章:2.1 解释函数的定义2.2 绘制一次函数图像2.3 分析二次函数性质2.4 解释反比例函数2.5 解决函数应用问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设计相关竞赛题目,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和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重点和难点解析: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几何图形种类繁多,性质和判定方法各异。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四章:因式分解14.1 提取公因式法14.2 运用公式法14.3 分组分解法2. 第十五章:分式15.1 分式的概念及性质15.2 分式的乘除法15.3 分式的加减法15.4 分式方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因式分解的三种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题。

2. 理解分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和加减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式问题。

3. 学会解分式方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的分组分解法、分式的加减法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三种方法、分式的乘除法及性质、分式方程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取公因式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随堂练习。

3. 介绍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练习。

4. 引入分组分解法,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组分解。

5. 过渡到分式章节,讲解分式的概念及性质,通过例题使学生理解分式的乘除法。

6. 讲解分式的加减法,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7. 介绍分式方程,讲解解法,并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因式分解三种方法的步骤和适用范围。

2. 分式的概念、性质、乘除法和加减法公式。

3.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因式分解:完成课后习题14.1、14.2、14.3。

分式:完成课后习题15.1、15.2、15.3。

分式方程:完成课后习题15.4。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因式分解和分式章节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因式分解和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活动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__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 的变化而变化;(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数学生活化,学好数学,为幸福人生奠基。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下数学《5.2分式的乘除法》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

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方程等做了准备。

八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起,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但在推理方面还不够严谨。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有理数
第一节知识点
本节主要介绍正负数的概念,以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教学目标
1. 掌握正负数的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正负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运算式进行计算。

第四节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互动探究、小组讨论。

学时安排:本节课共2学时。

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
第一节知识点
本节主要介绍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代数式。

第二节教学目标
1. 掌握代数式的概念。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换为代数式。

3. 能够使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代数式的概念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代数式。

难点:如何将复杂实际问题转换为简单的代数式。

第四节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互动探究、小组讨论。

学时安排:本节课共3学时。

......(省略后续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图形的平移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③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2、图形的旋转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一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顶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中心对称①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③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一级下册数学课件篇二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一、引题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

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八年级数学教案很有意思。

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4、估算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6、实数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2.矩形有哪些性质?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四边形是矩形;(×)(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例2(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 是等边三角形,ab=4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ac,bo=bd.∵ ao=bo,∴ ac=bd.∴ 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在rt△abc中,∵ ab=4cm,ac=2ao=8cm,∴bc=(cm).例3(补充)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1.理解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3新教材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3新教材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3新教材全册)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使用2023年材全册。

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效果。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下册材中各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数学研究兴趣。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有理数1. 知识点介绍-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2. 研究活动- 每日一练:练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实例探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3.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册相关练题- 课后作业: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进行巩固和拓展第二单元: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1. 知识点介绍-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2. 研究活动- 探究实验:通过模式、规律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运算规律- 练巩固:做一些简单的代数式运算题-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册相关练题- 课后作业:化简和展开一些复杂的代数式第三单元:图形的认识与初步应用1. 知识点介绍- 坐标系和坐标- 直角坐标系和直角坐标- 二维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研究活动-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认识坐标系和坐标的应用- 分组合作:完成一些有关图形的实践活动,如画线段、三角形等- 探究拓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图形的性质3.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册相关练题- 课后作业:练判断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坐标...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合作能力以及解题思路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课堂练册- 教学投影仪和计算工具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简要内容和安排。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八章概率初步1.1 随机事件1.2 概率的定义1.3 概率的计算2. 第十九章函数与方程2.1 一次函数2.2 一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2.3 二元一次方程组3. 第二十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矩形、菱形、正方形3.3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一次函数、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3. 了解四边形的性质,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重点:概率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与例题分析:第十八章:讲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第十九章:讲解一次函数、一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第二十章:讲解四边形的性质,以矩形、菱形、正方形为例,进行判定和性质分析。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八章:概率初步1.1 随机事件1.2 概率的定义1.3 概率的计算2. 第十九章:函数与方程2.1 一次函数2.2 一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2.3 二元一次方程组3. 第二十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矩形、菱形、正方形3.3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十八章: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解释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九章:解一次方程和方程组,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十章:判断四边形的类型,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10020v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 以上的式子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2)1m1m 3m10020v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6020v小时,所以10020v=6020v.10020v,6020v,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asm2m 12=6020v,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 7 , 9x20y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10,s,200,v.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7a33s上的式子10020v,6020v,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as, m45, 8y3,y21x9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AB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2)(3)x32xx 2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AB3x 5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2.P5[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AB2x 52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x77x(1)(2)x x2x 12七、课后练习5x213x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3x 2x1的值为0?3. 当x为何值时,分式x x2才有意义.3.P5例1填空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4.P12[拓广探索]中第13题提到了“在什么条件下,分式的值为0?”,下面补充的例2为了学生更全面地体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两个条件得到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才是验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x 12这一类题目的解.四、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10,s,200,v.7a八、答案:六、1.整式:9x+4, 920y, m453分式:7 , 8y3,xy22.(1)x≠-2 (2)x≠(3)x≠±2 23.(1)x=-7 (2)x=0 (3)x=-1 七、1.1x80sa b33s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1,x y; 整式:8x, a+b, x y;44分式:80,xsa b3(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6b5a22.3. x=-1,x,3y2m n,7m6n,3x4y。

[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 解:6b5a=6b5a,=x3y3x4y=x3y,2m n=2mn,7m6n=7m6n,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5313与9与相等吗?为什么?3x4y。

六、随堂练习1.填空:(1)2x22x3xb1a c=x 3(2)6ab8b2323=23a3=(3)=an cn(4)x yx yx y22.约分:(1)3.通分:(1)(3)12ab233ab6abc22(2)8mn2mn22(3)4xyz16xyz523(4)2(x y)y x3和25abca8bc222(2)a2xy1y 1和和b3x23c2ab和(4)1y 1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xy3ab23(2)a3217b(3)5a13x2(4)(a b)m231542092438七、课后练习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1)a cb cab2.说出与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420248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2= (2)x yx y22=1x y(3)m nm n=02.通分:(1)13ab2和27ab2(2)x1x x2和x1x x2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 (1)八、答案:2a b a b(2)x2y3x y六、1.(1)2x (2) 4b (3)bn+n (4)x+y2.(1)a2bc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4)-2(x-y)2(2)(3)x4z2因此(a-1)=a-2a+1<a-2+1,即(a-1)<a-1.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才能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四、课堂引入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b a倍.mnvabmn222223.通分:(1)(2)12ab3=5ac10abc23,25abcb3x222=4b10abc223,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a2xy3c2ab=3ax6xy2,32=a2by6xy(3)(4)2= =12c28abc328bc2=8abc22(a b)m2[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五、例题讲解P14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P15例2.[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500a21y 13y1(y1)(y1)1y 1=y1(y1)(y1)xy3ab2(2)a17b(3)5a13x2(4)16.2分式的运算16.2.1分式的乘除(一)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3. 难点与突破方法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3)32m25n27x xy(4)-8xy七、课后练习计算(1)x(5)a 42a2a1a4a 4a 122(6)y26y9y 2(3y),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a m倍.引出了分式的n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310bc y1(2)5b33ac21a x y22(3)12xy5a8xy2x2322(4)a4b ab2(5)x2x3aba2bx 1(4x) (6)42(x y)x2235(y x)八、答案:六、(1)ab (2)(6)3七、(1)(5)x1x(3)y14(4)-20x2(5)(a1)(a2)(a1)(a2)(1)3ab322xy2(8xy9ab)2)3x(4b)y7b2c2=(3)y)23ab3y 21x2xy3ab32(8xy9ab24b3x(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2)310ax(4)a2b3b=(6)6x(x=2xy9ab3x8xy24b(判断运算的符号)5(x y)16b9ax23(约分到最简分式)(2) ==2x644x4x2x 622(x3) 1(x3)(x2)3x16.2.1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2,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四、课堂引入计算(1)yx xy(yx) (2)3x4y(3xy)(12x)44x4x(x3)(x2)3xx 3(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2(x3)(2x)21x31x 3(x3)(x2)3x(x3)(x2)(x3)(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2(x3)(x2)2x 22=六、随堂练习计算(1)3b231016abc2a2(22ab) (2)45c2ab24(6abc)26220c30ab22(3)3(x y)(y x) 3(x y)9y x(4)(xy x) x2xy yxyx yx2七、课后练习计算(1)8xy22423x4y6(1y 3 xy6z)(2)a6a94 b x xyx xy 22223 a2b3a9 xyy xy2a2五、例题讲解(P17)例4.计算[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计算4(3)y4y42y 6126y9y2(4)(x y)八、答案:六.(1)七. (1)3a24c3(2)a58c24(3)(x y)32y124(4)-y1x(1)()2=bbaaabababab=()(2) ()3=bab abaababab=()36xzy(2)b 2(3)(4)(3)()4==()a16.2.1分式的乘除(三)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讲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之前,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计算()= ba3aaaa a aa()===3,……bbbb b bbb322[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n为正整数)的结果吗?b五、例题讲解(P17)例5.计算[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3)(abb35222a)=32b2a(2)(3b2a)=29b4a2222y3x)=8y9x(4)(3xx b)=29x2x b2.计算,(1) (5x2a2abab=a ab b=3y) (2)( 23ab2c232) (3)( xy23a3xy2)(2ay2x2)3(4)( (6)(xy zy2x22)(23xz3x2y3) 5)(3)(2y顺其自然地推导可得:anx)(xy)4naaana)()(3x2ay)()===n,即()=n. (n为正整数)bb b bbbb ananan七、课后练习计算(1) ((3)(c3n个n个归纳出分式乘方的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1.P17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2ba2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2.教材P17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四、课堂引入计算下列各题:3)3c4(2) (ab22) n 1ab2)(2a b2a3a4222()()(a b) )() (4) 3abb acab36222八、答案:六、1. (1)不成立,(b)=22a4a3(2)不成立,(8y333b2a3x)=229b4a9x22(3)不成立,( 2. (1)25x9y422y3x)=27x3(4)不成立,(x b)=x2bx b2(2)27ab8c96(3)8ax9y234(4)yz345(5) 七、(1)1x2ay4x3212R1R11R21Rn.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1R2R150R1(R150)1R11R150,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1R4,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8ba96(2)ab2n 2(3)ca22(4)a bb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四、课堂堂引入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3. 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请同学们说出五、例题讲解(P20)例6.计算[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补充)例.计算(1)x3yx y2216.2.2分式的加减(一)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是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必须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计算,转化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所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在求出最简公分母后,还要确定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这个因式就是最简公分母除以原分母所得的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通分,将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2)写成“分母不便,分子相加减”的形式;(3)分子去括号,合并同类项;(4)分子、分母约分,将结果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1n 312xy23,13xy42,19xy2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x2yx y222x3yx y22[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x3yx y22x2yx y222x3yx y22=.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x3y)(x2y)(2x3y)x y2x2yx y2222=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 R2, …, Rn的关系为解:==2(x y)(x y)(x y)2x y1x 31x62x6x92(2)[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1x 31x62x6x926==1x 31x2(x3)6(x3)(x3)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2.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四、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2(x3)(1x)(x3)122(x3)(x3)(x6x9)2(x3)(x3)(x3)22==2(x3)(x3)x32x 6=六、随堂练习计算(1)3a2b5ab1a 32a b5ab6a22b a5ab2(2)m2nn m3a6ba bnm n2mn m7a8ba b(P21)例8.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补充)计算(1)(x2x2x2(3)9(4)5a6ba b4a5ba bx1x4x4x 12)4xx七、课后练习计算(1)5a6b3abc2[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3b4a3bac22a3b3cba2(2)3b aa b22a2ba b223a4bb a22解:(=[2x2x2x2x4x 42)4xxxx2x(x2)b2a bab aa b 1 (4) 16x4y16x4y3x4y6x2x1(x2)2]x(x4)]=[(x2)(x2)x(x2) 222x(x1)x(x2)x(x4)2八、答案:四.(1)五.(1)5a2b5ab2(x4)(2)a3ba23m3nn m(3)1a 3(4)1=x4x xx(x2)1x4x 4222ab2(2)b2(3)1 (4)13x2y=2(2)xx yyx yxyx y444x222x y[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xx yy216.2.2分式的加减(二)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7x yxyxyx y444x222x y4x yx222=xx yy2x y2xy(x y)(x y)xyx y2222222=(x y)(x y)=xy(y x)(x y)(x y)=xyx y六、随堂练习计算(1) ( x24 2 (2)ax 22x)x2x(a bbb a)(1a1b)(3)(3122a 2a24)(a 21a 2)七、课后练习1.计算(1) (1yx y )(1xx y)(2) (a222aa1)a24aaa24a 4aa2(3) (1x11yz)xyxy yz zx2.计算(11a 2a 2)4a2,并求出当a-1的值.八、答案:六、(1)2x (2)aba b(3)3xy112七、1.(1)(2) (3)2.x2y2a 2za2,-1a 4316.2.3整数指数幂一、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n=1an(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复习已学过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 an am n(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 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 anbn(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 an am n( 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ananb) bn(n是正整数);0指数幂,即当a≠0时,a0 1. 在学习有理数时,曾经介绍过1纳米=10-9米,即1纳米=1米.此处出109现了负指数幂,也出现了它的另外一种形式是正指数的倒数形式,但是这只是一种简单的介绍知识,而没有讲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33学生在已经回忆起以上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由分式的除法约分可知,当a≠0时,a3a5=a=1a5=aa3a2a2;另一方面,若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 an am 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a35=a 2.于是得到a2=11a2(a≠0),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a n=a(a≠0),也就是把am an am n的适用范围扩大了,这个运算性质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23思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P24观察是为了引出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 an am n,这条性质适用于m,n是任意整数的结论,说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具有延续性.其它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整数范围里也都适用.3.P24例9计算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已经讲过,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要注意学生计算时的问题,及时矫正,以达到学生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的教学目的.4.P25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是为了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5.P25最后一段是介绍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小于1的数,运用了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 用科学计数法不仅可以表示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6.P26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负整数指数幂来表示小于1的数,从而归纳出:对于一个小于1的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7.P26例11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使学生做过这道题后对纳米有一个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四、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 an am n (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 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8(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 an am n( 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bb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 1. 3.你还记得1纳米=10米,即1纳米=3-9anan16.3分式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53 5m110329米吗?1a324.计算当a≠0时,a a=aa35=a3a a=anam n(a≠0,m,n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