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全解32页PPT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 、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特点:食 品的种类、加工方式、储存条件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引入
的微生物。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操作
01
02
03
04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镜检法等。
现代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PCR技术、生物 传感器等。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 微生物学检测,评估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 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暴发调查
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查 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资料。
疫苗株的筛选
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作为疫苗株的 菌株或病毒株。
疫苗制备过程的监控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性 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效果评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其生 长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繁殖是微生物生长的必然结果,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繁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会复制并传递给后代。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17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微生物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32页PPT
的形态观察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微生物标本采集培训教材(PPT 32页)
环境类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
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
CFU/皿
CFU/立方米
CFU/平方厘米
Ⅰ类环境
<=4.0(30min)
<=150
<=5.0
Ⅱ类环境
<=4.0(15min)
<=5.0
Ⅲ类环境
<=4.0(5min)
<=10.0
Ⅳ类环境
<=4.0(5min)
<=10.0
CFU/皿为平板暴露法,CFU/立方米为空气采样器法。 平板暴露法检测时的平板暴露时间。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平方厘米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平方厘米
环境监测的采样方法
• 空气采样 时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
疗活动前采样 方法:Ⅱ 、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 室内面积<=30平方米,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 室内面积>30平方米,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
• 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患者, 无法自行咳痰,可通过吸痰管从气道吸取 标本。
标本采集
• 通过气管内插管将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推进 呼吸道直至遇到阻力后开始抽吸,留取标 本在吸痰杯内。
标签及申请单Biblioteka • 每个标本都应在申请单上详细填写患者姓
尿液标本
• 泌尿系统感染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 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诊断主要通 过采集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其中 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 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致病微生物还包 括其它细菌、念珠菌等。泌尿系统感染微 生物学检测的方法为尿培养、免疫学检测 等。
微生物检验技术 PPT课件
菌种保藏的目的: 防止优良性状菌种的退化或变异。 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菌种的退化或变异是 难以避免的。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正常 的生物进化规律,变异是绝对的,稳定性 是相对的。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和意义
菌种保藏的意义: 微生物菌种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通过 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纯培养物,还必须 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不死 亡,不会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不会因发生 变异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否则就无 法真正保证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顺利 进行。因此,菌种或培养物保藏是一项最 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2、菌种衰退的实质
菌种的衰退是发生在细胞群体中的一个由量 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注意:开始时,在一个大群体中仅个别细胞发生 负变,这时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而 一味移种传代,则群体中这种负变个体的比例 逐步增大,最后让它们占了优势,从而使整个 群体表现出严重的衰退。 所以,在开始时所谓“纯”的菌株,实际上其中 已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不纯因素;同样,到了后 来,整个菌种虽已“衰退”了,但也是不纯的, 即其中还有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存在着。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2、菌种衰退的实质 3、菌种的复壮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1)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2)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的下 降。 (3)其他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如:最易 觉察到的是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4)对产量性状来说,菌种的负变就是衰退。 (5)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等)能 力的减弱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2、冷冻干燥保藏法 将微生物或孢子冷冻,然后在减压情 况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使细胞的代 谢、生理等生命活动处在停止状态下进行 长期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和意义
菌种保藏的意义: 微生物菌种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通过 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纯培养物,还必须 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不死 亡,不会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不会因发生 变异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否则就无 法真正保证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顺利 进行。因此,菌种或培养物保藏是一项最 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2、菌种衰退的实质
菌种的衰退是发生在细胞群体中的一个由量 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注意:开始时,在一个大群体中仅个别细胞发生 负变,这时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而 一味移种传代,则群体中这种负变个体的比例 逐步增大,最后让它们占了优势,从而使整个 群体表现出严重的衰退。 所以,在开始时所谓“纯”的菌株,实际上其中 已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不纯因素;同样,到了后 来,整个菌种虽已“衰退”了,但也是不纯的, 即其中还有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存在着。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2、菌种衰退的实质 3、菌种的复壮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1)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2)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的下 降。 (3)其他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如:最易 觉察到的是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4)对产量性状来说,菌种的负变就是衰退。 (5)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等)能 力的减弱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2、冷冻干燥保藏法 将微生物或孢子冷冻,然后在减压情 况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使细胞的代 谢、生理等生命活动处在停止状态下进行 长期保藏。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微生物技术 ppt课件
❖ 多项标志物快速测定: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同时对待检样本中的多项 标志物进行快速测定。这对于某些常需同时测定的标志物来说,可 节省测定时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1)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表达特定的融合蛋白质将多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构建在 一起,可以快速方便地同时检测多项标志物;(2)采用几种能够催化 各自底物产生不同颜色反应的酶,分别标记具有不同特异性的抗体 或抗原,反应后用其各自的酶底物显色,从而达到了同时检测多项 标志物的目的。
ppt课件
15
5.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VIDAS)
❖ 原理与特点: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将酶系 统与荧光免疫分析结合起来,在普通酶免疫 分析的基础上用理想的荧光底物代替生色底 物,就可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增宽测量范围, 减少试剂的用量。酶放大技术、固相分离及 荧光检测三者的联合将成为荧光免疫分析中 最灵敏的方法。
I.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研 究与应用进展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指以食物为载体, 导致人类发生 疾病的一大类微生物(古菌、细菌、真菌、病毒等)。近年 来,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如美国的“李斯特氏杆 菌事件”、日本的“大肠杆菌0l57流行事件”等,对人类健 康带来很大危害,引起各国政府的全力关注。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无法对难培 养或不可培养的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 而且特异性不高、 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有效的监测、预防作用。
因此,发展新的快速检测与鉴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 法是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致病微生物传播的前提。
ppt课件
1
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技术
ppt课件
7
3. 免疫胶体金技术
❖ 原理与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 起源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 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 沙门菌。其基本原理是以微孔 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 体,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 的毛细管作用或渗滤作用使标 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包被 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再用胶体 金结合物标记而达到检测目的。 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 特异敏感,几分钟就可用肉眼 观察到颜色鲜明的实验结果, 并可保存实验结果。
ppt课件
15
5.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VIDAS)
❖ 原理与特点: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将酶系 统与荧光免疫分析结合起来,在普通酶免疫 分析的基础上用理想的荧光底物代替生色底 物,就可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增宽测量范围, 减少试剂的用量。酶放大技术、固相分离及 荧光检测三者的联合将成为荧光免疫分析中 最灵敏的方法。
I.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研 究与应用进展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指以食物为载体, 导致人类发生 疾病的一大类微生物(古菌、细菌、真菌、病毒等)。近年 来,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如美国的“李斯特氏杆 菌事件”、日本的“大肠杆菌0l57流行事件”等,对人类健 康带来很大危害,引起各国政府的全力关注。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无法对难培 养或不可培养的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 而且特异性不高、 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有效的监测、预防作用。
因此,发展新的快速检测与鉴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 法是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致病微生物传播的前提。
ppt课件
1
国内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技术
ppt课件
7
3. 免疫胶体金技术
❖ 原理与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 起源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 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 沙门菌。其基本原理是以微孔 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 体,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 的毛细管作用或渗滤作用使标 本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包被 的抗体或抗原结合, 再用胶体 金结合物标记而达到检测目的。 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 特异敏感,几分钟就可用肉眼 观察到颜色鲜明的实验结果, 并可保存实验结果。
微生物限度检验PPT课件
- 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 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 时。
- 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 - 供试液的体积:100ml。
13
稀释剂( 中国药典2005版)
(1)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 (2)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3)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中国药典2005版
菌株名称
CMCC编号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
C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aureus) 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 subtilis)
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an. albicans) 黑曲霉菌(Asp. niger)
CMCC(F)98001 CMCC(F)98003
一次检出为准
第一次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复 试两次,三次结果平均报告
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25g的 样品复试
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25g的 样品复试
一次检出为准
测定结果在规定的限度标准5 倍以内均为合格
6
验证目的
- 在于确认(寻找)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如果样 品(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那么采 用此法可以使得样品(药品)中的微生物得以检 出。
过滤
5x102 cfu/ml菌悬液 0.1 ml
菌种组:
5x102 cfu/ml菌悬液 0.1 ml
过滤
空白样品组:
过滤
计数A 计数B (阴性对照) 计数C (阳性对照) 计数D
- 充分验证样品(药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7
验证目的
确认一种检验方法。 验证实验 检验条件
-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 时。
- 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 - 供试液的体积:100ml。
13
稀释剂( 中国药典2005版)
(1)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 (2)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3)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中国药典2005版
菌株名称
CMCC编号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
C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aureus) 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 subtilis)
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an. albicans) 黑曲霉菌(Asp. niger)
CMCC(F)98001 CMCC(F)98003
一次检出为准
第一次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复 试两次,三次结果平均报告
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25g的 样品复试
不符合标准规定,取大于25g的 样品复试
一次检出为准
测定结果在规定的限度标准5 倍以内均为合格
6
验证目的
- 在于确认(寻找)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如果样 品(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那么采 用此法可以使得样品(药品)中的微生物得以检 出。
过滤
5x102 cfu/ml菌悬液 0.1 ml
菌种组:
5x102 cfu/ml菌悬液 0.1 ml
过滤
空白样品组:
过滤
计数A 计数B (阴性对照) 计数C (阳性对照) 计数D
- 充分验证样品(药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7
验证目的
确认一种检验方法。 验证实验 检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