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791a7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a.png)
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科普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
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f2dbf7f01f69e314332943d.png)
第五单元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从面积、人口、气候、地形等方面理解其自然地理差异,并用事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在西北地区地形图上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重点)理解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与影响因素,并能认知本区自东向西地面植被的变化及其原因。
(重、难点)理解自然环境特点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③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空白图”多媒体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与植被图:多媒体出示西北牧区、畜种与民族分布图:多媒体出示西北地区景观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15的图文,认知坎儿井的构成与作用。
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有效训练】1、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A 、准噶尔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 2、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湿润B 、半湿润C 、半干旱D 、干旱 3、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A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 、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在(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 5、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 )A 、深居内陆B 、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C 、太阳辐射强D 、降水少 6、“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我国的(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 7、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省级行政区:A B F N 山脉:D E M 盆地:H 省级行政区B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除了山脉M、E和盆地H外,还有山脉 和盆地 。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094e0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9.png)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生:回答略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生:青藏高原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生:青藏地区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fa841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c.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比较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及界线,并说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对照地图,说出西北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能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学生能够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西北地区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资源与建议】1.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倒数第三章,前面南方地区合北方地区两章节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2.本单元的学习,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进行:自然特征与农业(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从宏观上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农业概况)——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微观的角度了解西北地区的开发条件与生态保护)——单元小结课(以单元小结的方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单元小结【自主复习】1.在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填写四大地理分区的名称,标出分界线对应的地理意义。
2.描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在其边界线上填充主要山脉、地形区,写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3.在图中填充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山脉,写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453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1.png)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
2. 提高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二、复习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等。
三、复习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江南水乡的水资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等。
四、复习西北地区(10分钟)1.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沙漠化的防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等。
五、复习青藏地区(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藏传佛教的文化等。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巩固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进行复习和巩固。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cb4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4.png)
一、中国地理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邻国等。
中国面积和人口:总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中国地形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经纬度、时区、邻国等信息。
3) 讲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4)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通过PPT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二、长江与黄河1.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地形、气候、水文等。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两大河流。
2)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信息。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通过PPT展示地形、气候、水文等信息。
4)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中国的气候类型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11111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教案11111](https://img.taocdn.com/s3/m/59f9f89151e79b8968022692.png)
中国地理分区教学目标: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本讲重点:1.四大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珠三角、海南岛、等重点区域的位区域自然特征与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本讲难点:1.在填注轮廓图相关地名的基础上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条件等。
对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影响,预测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2.在填注轮廓图相关地名的基础上,分析其区域内的矿产、能源、交通、农业基础及工业基础等,推测该地区的工业生产与布局的发展方向与措施。
3.结合某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某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规律、自然人为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4.分析某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5.分析有关某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表述、判断其正确性。
考点点拨:第一课时四大地区概况比较区内差异:黄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和黑土地---东北平原(一)东北区1.东北区概况:(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7、8两月,冬春季降水少①(3)植被: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北部亚寒带针叶林西部---温带草原(4)地形:地面结构基本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5(3、4月)地下水全年补给,主要靠雨水补给③松花江洪涝灾害成因: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支流多流域较广;中上游植被破坏;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自然条件分析(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PPT课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b452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6.png)
青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 了加强,如公路、铁路、通讯等, 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青藏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 破坏。
另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的发展不 平衡,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仍 然较为突出。
此外,民族团结和宗教问题也 是青藏地区面临的挑战之一,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0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
自然环境的异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相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两者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西北地区的煤炭、石油和青 藏地区的水能、太阳能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不同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年温差大。而青藏地区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历史文化和经济概况
历史文化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丝绸之路。
经济概况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有一定发展,同 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 气等。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 西北地区面临严重的荒漠 化、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 缺问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而青藏地区则主要是 高原。
历史文化的异同
01
相同点
02
03
04
两者都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迹,如西北地区的 丝绸之路和青藏地区的 唐蕃古道。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53635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4.png)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6c4915acfa1c7ab00cca2.png)
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教案)适用学 高中地 科理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适用区 通用 域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主干考 1.我国西北地区 2.我国青藏地区点近三年 2019 全国新课标卷ⅢT10-11,T37;海南卷考情T16-18 等2019 全国新课标 II 卷 9-11;全国新课标III 卷 372019 天津卷 T1、2;分析与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然将以区域定预测 位为前提,以我国某地理分区区域图、表格、统计资料等方式,综合考察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成因等。
考一、点知识精讲讲解 1 西北地区 (感1)气谢候您: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
(2)地形:a 内蒙古高原,b 天山山脉,c 塔里木 盆的地。
反 (馈3)!河湖:稀少,多季节性河流。
(4)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
讲第2页(5)城市:d 呼和浩特,e 乌鲁木齐。
(6)交通: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7)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内蒙古草原 牧场、新疆天山牧场。
第3页【例题 1】【题干】下图是“某地 7 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 A 地区 B.棉花生产是 B 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C.C 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D.D 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2.近年来,图示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与其经济和生态的合理性无关的因素是( )A.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优势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盖,减轻风沙危害C.减少粮食生产中过多对水源条件的依赖D.当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答案】1.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应选 D。
2.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适宜葡萄等林果业的发展和种植。
该地风沙较大,增加第4页地面植物的覆盖,可以减轻风沙危害;粮食种植 需求水量较大,而该地水资源不充足,所以减少 粮食生产;当地葡萄和啤酒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 大主要是工业发展和东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对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增大所导致的,与当地 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习惯无关,D 正 确。
中国区域地理5-2第2课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5-2第2课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5ebebff6524de518964b7d7c.png)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 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________有“日光城”之称; 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________地热电站,本区地热 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________板块和乙________板块 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__________、 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课上课下
层级练习〃强能力 04
跟踪训练不放松 放飞梦想任驰骋
基础用图训练(10分钟) 1.读下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填出下列矿产地的名称(按所在省区、矿产类型、矿 产地名称顺序填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铁路的名称:⑥________线,⑦________线。
水,主要在秋季。第(3)题,抓住图中的主要的资源分布状 况即可判断。第(4)题,干旱地区绿洲的分布主要与水源条 件密切相关,依据图例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 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第 (5)题,分析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 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考虑。从城镇图例的分布看,很 容易发现城镇分布与绿洲分布、交通线的分布以及河流的 关系。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 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④解决农牧区能 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6fa4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f.png)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课,我感到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4. 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难点:
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联系与差异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1)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2)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地理概念理解不深,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9d0b6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9.png)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六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介绍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些地区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会分析区域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区域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如何分析区域地理差异,以及学生对复杂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课件。
2.地图:准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地理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理差异。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4.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4.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73145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3.png)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4说课人张文仁各位评委、老师们:大伙儿好!专门快乐能有如此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期望大伙儿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
以下我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是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第四方面是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域、民族、地势、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进展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明白得,使学生把握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阻碍,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省内区域,为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青藏地区专门的高寒气候及对农牧业生产的阻碍。
②明确青藏地区太阳能、水能资源丰富的缘故。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点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地区的地理特点,再充分利用往常学过的有关地势、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区的差异,提高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连续进展的观念,表达人地关系和谐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把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阻碍的关系。
因此,青藏地区专门的自然景观为本课的重点。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5704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b.png)
一、中国地理概述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掌握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3)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范围、海陆位置。
(2)中国的面积和人口:总面积、人口数量及分布。
(3)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4)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中国地图、地形图等。
(2)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地理区域的认识和感受。
4. 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的理解程度。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
二、中国的地形与气候1. 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2)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
(3)分析地形与气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2)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
(3)地形与气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分布。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
(2)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形与气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与气候的认识和感受。
4. 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中国地形、气候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地形与气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理解程度。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d08e0a5ef7ba0d4b733b2d.png)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使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说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归纳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师:展示中国地理地图师:我们从哪些要素学习中国地理概况的。
师:中国是个复员辽阔的国家,各个要素在不同地区是一样的吗?师: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师:请同学们分析以下所描写的是中国哪个地区的景观。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北地区。
生:温故而知新(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要素)生:西北地区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其他各要素的影响师:西北地区如此干旱,那么对西北地区其他各要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地貌、气候、河流)教师:投影“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提问:西北地区干旱水准一样吗?那么植被分布受什么影响?如何分布?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什么为主?(风力、流水、冰川)干旱地区:河流的水位特征是怎样的?分组讨论: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
(地貌组、植被组、水文组)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在干旱的影响下这些要素表现出的特点。
生:植被受降水分布而影响,大于400毫米---森林,400-200毫米草原,200--50毫米荒漠草原,50毫米以下荒漠。
由东向西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1.西北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西北和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成因。
教学建议
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探究学习情境,组织学习互动学习,将两区域主要特征讲清楚,引导学生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的归纳及其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与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思考图片中及歌曲中涉及的区域位于我国哪个区域。
多媒体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看中国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内容的多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
完成《预学案》,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播放西北地区沙漠、胡杨林等精美图片。播放图片的同时,配以歌曲(青藏高原)为背景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1.干旱的西北地区:位置、范围、气候、地形、河流农牧业及分布
2.高寒的青藏地区:位置、范围、气候、高原农业
2、走向世界看中国
1.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在世界中求发展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授课年级
课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课程类型
一轮复习
课时
2
上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河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受干旱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农田多沿河流和绿洲分布,呈点状或带状。
3.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外流域、400mm年等降水量线、农业区和牧区、二三级阶梯交界线、森林和草原、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探究二【探究点拨】
1.青藏高原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破坏植被的影响,湿地不断萎缩。
2.青藏高原光照强、温差大、病虫害少,农作物高产、优质。
3.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水资源减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理位置、自然地理、农业。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并说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学生积极参与。
板书设计
3.2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看中国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