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中国诗学概论教师:钱锋
姓名:景建峰学号:20152013050 专业:安全工程领域类别:专业型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
隋唐时期 ,是佛道诗歌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唐代以诗歌取士 ,写诗成为时尚 ,因此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佛道诗也同时大量产生 ,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空前的。《全唐诗》录有诗僧 115家 ,诗 45卷。《唐才子传》提及的诗人有 398名 ,诗僧占 53名。诗僧的代表人物有: 王梵志、丰干、寒山、拾得、义净、慧能、怀素、录一、护国、皎然、江照、玄览、清江、江振、法振、灵彻、项斯、无可、泠然 ,贯休、处默、方丁、可止、齐己等。他们的诗歌成就 ,虽不能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抗衡 ,但却有自己的风格 ,且饶有韵味 ,与一般名家不相上下。
唐代佛教的发展处于高潮鼎盛时期 ,宗派林立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禅宗 ,它与诗的关
系最为密切 ,并直接推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禅宗六祖慧能虽然只留传下来一首诗 (“菩提
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但他的修行理论却与诗歌的创作有共通之处 ,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慧能之后出现的有影响的诗僧便是寒山、拾得了。《全唐诗》中存寒山诗二百余首 ,拾得诗近百首。寒山诗大多写禅理禅趣和禅境 ,极能紧扣佛家“虚静空”之要义。
在中国诗歌史上佛道诗的作者及其作品源源不断 ,涉及面甚广 ,数量很多 ,是有其诸
多原因的。第一 ,人们追求极乐世界 ,希望长生 ,甚至希望成仙成佛。第二 ,人们处在矛盾或痛苦的生活中 ,为避免旦夕祸福 ,希望“出世”。第三 ,僧人道士有着特殊的充满诗意的生活环境。“天下名山僧占多” ,于是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曾说: “诗为至清之物。僧中之诗 ,人境俱夺 ,能得其至清者。故可与言诗 ,多在僧也。” (见《南雷文定》 )第四 ,诗的创作强调澄心净虑、出神入化、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得意忘言 ,这与佛道的修炼有着相通之处 ,尤与禅宗契合。禅宗的“渐悟”、“妙语” ,与诗的构思颇为相似。第五 ,历代许多理论家和诗人 ,肯定并宣传禅与诗的关系 ,也促进了诗的创作 ,如严羽、苏轼、陆游等 ,都把创作诗歌的过程看作参禅一般。
总之 ,佛道思想一直影响着古代诗歌 ,与古代诗歌一同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道路。
四、总结
诗歌,实为传统人文创造的一大归宿。我们用不着说中国诗是中国文化的产儿,或中国文化是中国诗的土壤。中国诗与中国文化除了这样的关系之外,他们彼此间还有另外一种契合,一种感应,一种最能适应对方的性格,一种强烈的融汇于对方之中的愿望。测定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与其说是从科学、哲学上,莫如更重要的是从文学、艺术上去衡量。中国传统诗歌作为人文创造的一大归宿,她的启示性,乃指向人类生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