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第十四讲 通信网与通信协议

合集下载

通信工程通信原理与协议(知识点)

通信工程通信原理与协议(知识点)

通信工程通信原理与协议(知识点)通信工程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

通信原理与协议是通信工程的核心知识点,在保证通信质量和稳定性的同时,还能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通信工程中的通信原理与协议的相关知识点。

一、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信原理涉及到信息的传输、编码和解码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媒介的选择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内容。

在通信原理中,最常用的调制方式是频率调制和振幅调制。

频率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而振幅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振幅来传输信息。

这两种调制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来选择。

另外,通信原理还涉及到信道编码和差错校验等技术。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使其能够在传输过程中能够纠正错误和检测错误。

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海明码和卷积码等。

而差错校验则是利用校验位对数据进行检测,以确定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二、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通信工程中用于规定通信设备之间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的一种规范。

通过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设备能够按照同一套规则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通信协议可以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等多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协议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

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和传输介质的选择,例如以太网和无线电波传输等。

数据链路层协议则负责数据的分组、帧的生成和差错检测等工作,例如以太网中的MAC协议和网桥协议等。

而网络层协议则是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数据的转发,例如IP协议和路由协议等。

在通信协议中,最常用的是因特网协议(TCP/IP)。

因特网协议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上的通信协议,它包括了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或UDP协议等。

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因特网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例如电子邮件和网页浏览等。

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

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

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时代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则是网络通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讨论学习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介绍网络通信的概念、通信协议的分类以及一些重要的通信协议。

一、网络通信的概念网络通信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是通过传输介质(例如电缆、光纤等)进行传输的,而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则起到了控制和管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的作用。

二、通信协议的分类通信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在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方式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过程。

通信协议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1.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主要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基本物理特性,如数据的电压、信号传输速率以及传输介质的接口等。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同轴电缆协议和光纤协议等。

2.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和封装,以便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协议还负责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数据帧的流量控制以及网络拓扑的管理等。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PPP协议和HDLC协议等。

3.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主要负责在网络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它通过为每个数据包分配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以及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以提高传输效率。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和ARP协议等。

4.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保证。

它主要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单元,并为这些数据单元分配端口号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5.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通信协议中的最高层,它主要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和通信。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数据的格式和传输方式,以满足特定应用程序的需求。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协议、FTP协议和SMTP协议等。

三、重要的通信协议1.TCP/IP协议TCP/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

《通信原理》 教案

《通信原理》 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模拟实验和数字仿真,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结合实际应用,学习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信心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作用、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模拟通信系统:调制、解调、噪声及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3.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解调技术、编码与解码。

4.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5. 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实验法: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实验,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通信企业或科研单位,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通信原理》。

2. 辅助教材:《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3. 网络资源:通信技术相关网站、论文和视频资料。

4. 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学习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论文:评价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信原理fi

通信原理fi

通信原理fi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技术。

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下面将从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信号的传输和调制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等方面进行介绍。

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信息的传输必须具备可靠性和高效性。

可靠性是指信息的传输必须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高效性是指信息的传输必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为了实现这些原则,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编码、调制和复用等技术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信信号的传输和调制技术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

通信信号是指用于表示信息的电磁波或电流。

在通信系统中,通信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为了实现信息的传输,通信系统通常会对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通信系统还包括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负责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负责接收传输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原始的信息。

为了实现信息的传输,通信系统还需要使用传输介质,例如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通信原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信号的传输和调制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等都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信系统,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原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科学等领域,通信原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等设备进行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流。

在商业领域,通信原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远程办公和远程会议,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

第十四讲CDMA的基本原理和扩频通信系统

第十四讲CDMA的基本原理和扩频通信系统
6
码分多址的基本原理
模拟系统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 GSM系统靠 的是极其微小的时差, 而CDMA则是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 的用户。由于CDMA系统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技术, 编码种类 可以达到4.4亿, 而且每个终端的编码还会随时发生变化, 两部 CDMA终端编码相同的可能性是“二百年一遇”, 因此, 在 CDMA系统中进行盗码几乎不可能。
扩频调制后产生的宽带调制信号, 为了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 s(t)
还要与主振荡器产生的载波cos(ωrt+φ)相乘, 得到射频调制信号 r(t), r(t)经过信道的噪声叠加后, 到达接收端。 在接收端首先进 行混频放大^ , 得到中频信号q(t), q(t)再经伪随机序列p(t)^的解扩, 得到信号p(t), p(t)通过中频滤波滤除了干扰信号, 得到信号y(t),
码序列对信息比特流进行调制, 从而扩展信号的频谱, 在收端, 用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相关解扩, 把展宽的扩频信号 恢复成原始信息。
25
2) 系统组成
干 扰 与噪 声
0 f f0
f
f0
f
fr
f
m(t)
u(t)
s(t)
r(t)
信 道 rˆ(t)
q(t)
p(t)
cos( 0t+ ) p(t)
载波
伪 随 机码
原 来 模 拟 通 信 系 统 所 采 用 的 FDMA 技 术 和 GSM 系 统 所 采 用 的
TDMA 技术相对应, CDMA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的英文缩写, 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
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正

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协议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个人使用还是企业应用,网络通信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网络通信原理和网络协议两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了解。

一、网络通信原理网络通信原理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它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概念,决定了信息如何在网络中传递和交换。

1.1 数据传输模式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是指将多个数据位同时传输,其传输速度较快,但成本较高。

串行传输则是逐位传输,速度较慢,但成本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串行传输。

1.2 数据传输介质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理介质。

常见的数据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1.3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后进行数据传输,传输过程中保持一条专用的传输线路,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而分组交换则是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适用于批量数据传输。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它是保证数据正确传输和网络正常工作的基础。

2.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两个部分。

TCP协议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协议则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2.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万维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它基于TCP/IP协议,通过请求-应答的方式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HTTP协议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浏览网页、发送邮件等。

2.3 FTP协议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概念、通信原理的基本要素以及常用的网络协议三个方面来论述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实现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和约定。

它们定义了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通信、数据如何封装以及如何处理传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计算机网络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等。

1. 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并在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

常用的物理层协议有以太网、Wi-Fi等。

2.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确保数据帧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协议、帧中继协议等。

3. 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中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等。

4.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负责在端到端的通信中确保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常用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协议、UDP协议等。

5. 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和传输机制。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通信原理基本要素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原理是指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信号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等。

1.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两种方式。

串行传输是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传输,而并行传输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 信号编码信号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号表示方式。

常用的信号编码有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3. 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通信协议与网络通信原理

通信协议与网络通信原理

通信协议与网络通信原理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约定和规范。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恢复等规则,保证了网络设备之间的互相连接和正常沟通。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协议和网络通信原理,并分点列出步骤。

一、通信协议的定义和作用1. 定义: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约定和规范。

2. 作用:保证网络设备之间的正常连接和沟通。

3. 格式:定义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恢复等规则。

二、通信协议的分类1. 传输层协议:如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负责将数据分割成适当的大小并发送给接收方。

2. 网络层协议:如IP(互联网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

3. 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网络传输介质上的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三、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1. 数据封装与分解:发送方在传输数据时,将数据进行封装,即将数据加上一些必要的头部信息(如目标地址、源地址等),形成数据包。

接收方则根据协议头部信息对数据进行解析和还原。

2. 数据传输:发送方通过物理媒介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物理媒介接收数据包。

3. 错误检测和恢复:协议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网络通信原理1. 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

有线方式包括以太网、光纤等,无线方式包括Wi-Fi、蓝牙等。

2.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网络、总线网络和环形网络等。

每种拓扑结构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3. IP地址与域名:IP地址是用于在网络上唯一标识一个设备的地址,域名是IP地址的可读性表示,方便用户记忆和使用。

4. 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交换机负责在局域网内部传输数据包。

5. 网络安全与加密:网络通信中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性十分重要,通信协议和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通信原理 详解

通信原理 详解

通信原理详解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它涉及了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和处理等方面,是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础。

以下将详细解释通信原理的几个关键概念。

1. 信号的产生与表示: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可以通过将其幅度进行采样和量化来转化为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通常使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即只包含0和1。

2. 信道与传输:信道是指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媒介,可以是导线、光纤、电磁波等。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失真,因此需要采用编码、调制和调制解调技术来处理信号,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3.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的过程,通常需要利用滤波器和解调电路等设备。

4.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特定的编码形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提高抗干扰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差分编码、霍夫曼编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等。

解码是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的过程,通常需要利用解码器进行解码操作。

5. 多路复用与分解: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个信道同时传输的技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常见的多路复用方式有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等。

分解是指接收端通过分解技术将多路复用的信号分离成单独的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解调和解码等操作。

6. 噪声与干扰处理:通信系统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外界的干扰和噪声影响,如电磁干扰、信号衰减和串扰等。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需要采用抗干扰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来降低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7. 信号处理与网络管理:信号处理是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出所需的信息或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操作。

网络管理是指对通信系统进行监控、调度和故障处理等管理活动,以保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考研通信原理

考研通信原理

考研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是指通过传输介质将信息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的一种技术。

它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基础。

通信原理主要包括信源、编码、调制、信道、解调、解码和信宿等关键环节。

首先,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源头,可以是人的语音、文字或者数字化的音视频数据等。

编码是将信源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常用的编码方式有PCM、DM等。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调制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适应信道传输特性。

调制方式有AM、FM、PM等。

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可以是铜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不同的信道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解调是将调制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以便接收方进行后续处理。

解调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

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回原始的信息形式。

解码过程需要根据编码方式进行相应的反向操作。

信宿是指信息的接收方,可以是计算机、手机、电视机等。

通过以上的关键环节,通信原理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如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是指在传输信息时,通过信号的生成、编码、调制、调整及解码等过程,从发送端将信息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并从接收端恢复原始信息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和高效传送。

在通信原理中,常见的技术原理包括:
1. 模拟通信原理:模拟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通过调制、放大、传输等步骤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模拟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2. 数字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离散的数字符号,通过编码、传输和解码等步骤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有振幅调制(ASK)、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3. 噪声及信道模型:通信过程会受到噪声和信道影响,因此了解噪声与信道的特性对通信原理至关重要。

噪声主要包括加性白噪声和信道噪声,信道模型则用于描述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4. 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关键环节。

调制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则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有振幅调制解调、频移键控解调、相移键控解调和正交幅度调制解调等。

5. 误码控制: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通信系统常常采用纠错编码、交织技术和反馈控制等方法来进行误码控制。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错性,减小信道传输中出现的错误率。

综上所述,通信原理涉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噪声与信道模型、误码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对于设计和改进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知识点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知识点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网络的顺畅运行离不开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的支持。

网络协议是一套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标准和规则的约定,而通信原理则是网络传输中基本的通信机制。

本文将探讨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的关键知识点。

一、OSI模型和TCP/IP协议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七层的模型。

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保证了网络数据的顺利传输。

而TCP/IP协议是互联网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是一种基于IP (Internet Protocol)的协议簇。

TCP/IP协议簇包括了多个协议,如IP 协议、TCP协议和HTTP协议等。

IP协议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进行传输,而TCP协议则负责在传输数据时提供可靠的连接和流控制。

二、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互联网中标识主机或网络的唯一地址。

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个八位的十进制数表示。

IP地址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其中公网IP地址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分配,而私网IP 地址主要用于局域网内部通信。

子网掩码用于判断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进行逻辑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通常也是32位二进制数,与IP地址的网络部分对应的位设为1,主机部分对应的位设为0。

三、MAC地址和ARP协议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是网络设备在物理层上的唯一标识。

它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六个十六进制数表示。

MAC地址是由网络设备制造商分配的,用于在局域网中唯一标识网卡。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当主机需要与目标主机通信时,它会先发送ARP请求,询问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由硬件设备、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1.1 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和传输介质(如光纤、电缆等)组成。

这些硬件设备通过物理连接形成一个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1.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标准,用于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这些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速率等细节,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1.3 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原理指的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传输数据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广播、多播和单播等。

同时,通信原理研究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及传输速率的控制等。

二、网络协议的分类和功能2.1 网络协议的分类网络协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按照工作层次划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按照网络结构划分,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等。

2.2 网络协议的功能网络协议的功能是保证数据正确、高效地传输。

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物理层协议主要负责将数据转换为可传输的信号,并进行物理连接;网络层协议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寻址;传输层协议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应用层协议负责特定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三、TCP/IP协议与通信原理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两部分组成。

3.1 TC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保证数据能够可靠地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解析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解析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解析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领域的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实际应用。

一、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数据分组的流程、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各种操作。

网络协议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和接收。

网络协议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负责不同的功能。

其中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套件,它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网络层负责路由和寻址,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物理连接。

二、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它涉及到信号的传输、编码和解码、调制和解调等方面。

1. 信号的传输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以信号的形式传输。

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任意值;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只能取有限个数的值。

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需要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为能够在物理媒介上传输的信号。

2. 编码和解码编码是将数据转换为信号的过程,解码是将信号转换为数据的过程。

编码和解码是为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防止数据的丢失和错误。

常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有差错检测码、差错纠正码和压缩编码等。

3. 调制和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是为了在数字通信中将数字信号转换为能够在模拟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常见的调制和解调方法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位键控调制(PSK)和振幅键控调制(ASK)等。

三、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互联网通信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其中大量的数据传输和通信都是依靠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来完成的。

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

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

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一、概述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原理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送、如何检测和纠正错误、如何进行数据的压缩和加密等操作。

网络通信技术原理是指实现网络通信协议的底层技术基础,如传输介质、数据编码和解码、路由选择等。

二、物理层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底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物理信号,并在传输媒介上进行传输。

常见的物理层通信协议有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局域网技术,其协议规定了数据帧的格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电气特性等。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包括Wi-Fi和蓝牙等技术。

物理层通信技术原理包括调制解调、传输介质和信号传输等。

三、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数据链路层建立在物理层之上,负责将物理信号转换为逻辑上的数据帧,进行帧同步、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等操作。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有以太网、PPP、HDLC等。

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地址进行帧的寻址和识别。

PPP是一种广义的点对点通信协议,支持多种传输介质,提供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通信技术原理包括帧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

四、网络层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常见的网络层通信协议有IP协议、IPX协议、ICMP协议等。

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网络层协议,负责主机的寻址和路径选择。

IPX协议主要用于Novell NetWare操作系统的局域网中。

ICMP协议用于实现网络中的错误报告和异常通知。

网络层通信技术原理包括路由选择算法和地址转换等。

五、传输层通信协议与技术原理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常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有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的集合。

它们定义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格式、路由选择、数据传输速率等。

通信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的基本原理。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协议概述1.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规定通信规则和执行数据传输的一组规则和标准。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基础,保证了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

1.2 网络协议的分类网络协议根据其功能和层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等。

1.3 网络协议的重要性网络协议规定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保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基础,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拓扑结构的设计和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通信原理概述2.1 什么是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的基本原理。

它涉及到信号的传输、编码和解码、调制和解调等重要概念。

2.2 通信原理的基本要素通信原理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三个基本要素。

信源产生信号,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

2.3 通信原理的工作过程通信原理的工作过程包括信号的生成、编码和调制、信号的传输、信号的解调和解码等多个环节,确保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流。

三、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关系3.1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的联系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基础,而通信原理则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的基本原理。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密切相关,网络协议是根据通信原理制定的,确保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的有效性。

3.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的作用网络协议通过定义数据传输格式、路由选择、数据传输速率等规则和标准,确保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正常进行。

理解并应用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理解并应用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理解并应用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方式和规则。

通信原理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是如何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的。

理解并应用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对于网络的建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解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的概念入手,介绍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协议,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

一、理解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的概念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中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语言。

通过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传输数据,并进行有效的交流。

而通信原理则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则,包括信号传输、编码解码、多路复用等技术手段。

二、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的基本原则1. 分层设计原则: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采用分层的设计方式,将复杂的通信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不同层之间的协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2. 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应该是开放的,并且应该有相应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

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相兼容,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通信。

3. 简化设计和高效传输原则: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应该尽可能地简化设计,减少冗余和复杂性,以提高传输效率和降低通信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三、常用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机制。

TCP/IP协议包括I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等,分别用于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数据传输。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它基于TCP/IP协议,通过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实现网页的访问和数据的传输。

3. DNS协议:DNS(域名系统)协议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域名访问网站。

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及

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及

实现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及实现一、引言通信网是指用于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的网络系统。

它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承载了大量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通信网的基础原理通信网的基础原理是基于通信协议的,它由一系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以下是通信网的基础原理:1.网络拓扑结构:通信网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形、总线型、网状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例如星型拓扑适用于集中式通信,网状拓扑适用于分布式通信等。

2.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UDP协议等。

通信协议确保数据能够在通信网络中进行正确、可靠的传输。

3.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在通信网络中确定数据传输的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可以从多条可能的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以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

4.数据压缩和加密: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通信网络通常会采用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

数据压缩可以减少数据的传输量,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和篡改。

三、通信网的应用通信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通信网常见的几种应用场景:1.电话通信:电话通信是通信网络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通过通信网,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语音通话,并实现远程的语音交流。

2.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指通过通信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浏览网页,进行在线聊天等活动。

3.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GSM、WCDMA、LTE等,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移动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4.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通信网将各种智能设备和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

通信原理与协议技术

通信原理与协议技术
路由选择优化
通过选择更优的路由路径,避免经过拥塞的网络节点,从而减轻网络 拥塞。
拥塞避免算法
如RED(随机早期检测)、WRED(加权随机早期检测)等算法,通 过提前丢弃部分数据包来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IPv6技术发展趋势
更大的地址空间
IPv6提供了128位的IP地址,解 决了IPv4地址资源枯竭的问题, 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提
信号与系统相互关系
信号通过系统进行传输和处理,系统 性能影响信号质量。
系统概念与性质
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的整体设备,具 有输入、输出及处理功能。
信息论基础
01
02
03
信息度量与单位
信息用熵来度量,单位为 比特(bit)。
信道容量与编码
信道容量指最大信息传输 速率,编码可提高信道利 用率。
信息压缩与加密
同步技术及时序恢复
同步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是保证收发双方能够协调工 作的重要前提,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帧同步等。
时序恢复的方法
在接收端通过提取接收信号中的时钟信息来恢复发送端的 时序,常用的方法包括锁相环(PLL)和时钟恢复电路等 。
同步技术的性能要求
需要满足快速、准确、稳定等要求,以确保数字通信系统 的正常工作和性能稳定。
5G网络技术
5G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低 延时、大连接等特点,将为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 遇和挑战。
05
网络层协议技术
IP地址分配与管理方法
静态分配
由网络管理员手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适用于设备数量较少、网络 结构简单的场景。
动态分配
通过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等机制,自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 ,适用于设备数量多、网络结构复杂的场景。

通信网络原理资料

通信网络原理资料

通信网络原理资料一、引言通信网络原理是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它涵盖了通信系统的组成要素、传输技术和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络原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

二、通信网络的组成要素1. 信源和信宿:通信网络中的信源指的是信息的产生者或发送者,而信宿则是信息的接收者。

通信网络的作用就是将信源发送的信息传递到信宿处。

2. 信道:信道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媒介,可以是有线媒介(如电缆、光纤)或者无线媒介(如无线电波)。

信道负责信息的传输和传递。

3. 中继器:中继器用于增强信号的强度和质量,以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

中继器通常会放置在信道的途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作用。

4. 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器可以把多个信号合并到同一个信道中进行传输,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包括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

三、通信网络的传输技术1. 数字传输技术:数字传输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可以提高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数字传输技术包括编码、调制和解调等。

2.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分组交换或者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将数据划分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而电路交换则是在通信会话开始前建立一条专用的传输路径。

3. 协议和路由:通信网络中的协议用于规定数据的传输格式和传输规则,而路由则是确定数据传输的路径和选择最佳路径的过程。

协议和路由的设计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四、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1. 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的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起到数据传输和转发的作用。

这种结构简单易用,但是对中心节点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2.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的节点都连接到同一个总线上进行数据传输。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是成本低,但是当总线发生故障时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3. 环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的节点按照环形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集群系统
专用网:主要用于公安和部队。 数字集群的性能: -信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宽 25KHz -多址方式 6信道TDMA -信道速率 64kbps -调制方式 16QAM -语音编码 4.2kbps,VSELP -信道编码 TCM
14
无线数据接入
各种应用系统
WLAN:无线局域网 WWAN:无线广域网 WMAN:无线城域网(Mesh) WHAN;无线家域网 WPAN:无线个域网 WVAN:无线车域网
11
第三代蜂窝系统:IMT-2000 概况
IMT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以支持移动多媒体通信为目 标,多个标准并存(出现所谓IMT2000家族的概念),频段为 2000MHz,使用日期为2000年。 使用频率:1890~2030MHz,2110~2250MHz。 最高传输速率:144kb/s(高速运动),384kb/s(步行速度), 2Mb/s(室内环境)。 三种代表性的技术方案:欧洲和日本的WCDMA方案,北美的 CDMA2000方案,中国CATT提出的TD-SCDMA方案。
9
第二代蜂窝系统:数字
基本上是两大标准:欧洲的GSM和北美的IS-95。 使用频率:8-900MHz。 多址方式:TDMA/FDMA/FDD(GSM),CDMA/FDMA/FDD(IS-95)。 传输速率:270.833kbps(GSM),1.2288Mbps(IS-95)。 调制方式:GMSK(GSM),QPSK/OQPSK(IS-95)。 语音编码:13kbps RPE-LTP(GSM), 1200/2400/4800/9600bps变速率CELP(IS-95)。 信道编码:1/2卷积码(GSM), 1/2卷积码/维特比译码(IS-95)。
无线系统及网络的主要性能
频率规划 传输范围 传输质量 业务种类 用户容量 标准及协议
3
无线固定接入
频率规划
450.5~452.5MHz/460.5~462.5MHz,FDD模式,窄 带无线接入。 1800~1805MHz,S-CDMA TDD模式,公众网或专用网 无线接入。 1900~1920MHz,TDD模式,用于PHS、DECT、 TDMA/CDMA TDD、Cordless DECT。 2400~2483.5MHz及5725~5850MHz,ISM频段扩频SS 系统接入及Bluetooth/Pico-cell无线接入 3400~3430MHz/3500~3530MHz,FDD模式,中高速 无线接入。 24/26GHz及38GHz,FDD模式,LMDS宽带无线接入
第三代蜂窝系统:IMT-2000 过渡情况
北美
IS-95A
IS-95B
IS-95C
CDMA2000
欧洲
GSM TDMA
GSM+ GPRS,HSCSD
GSM++ EDGE
WCDMA
普通分组数据业务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
GSM增强数据率
12
第三代蜂窝系统: WCDMA
特点 强调宽带技术,最小带宽5MHz
BTS间不需要同步和GPS 正反向信道相干解调 基本参数 码片速率:4.096/8.192/16.3843Mc/s, 波道间隔:5/10/20 MHz 功率控制速率:1600b/s 编码方式:卷积码 R=1/3, 1/2, k=9和Turbo Code
5
宽带LMDS系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本地多点分配业 务。这是一种微波宽带业务,在厘米波及毫米波频段,在较近的距离 上以点对多点方式实现话音 、视频和图像信号双向传输。 通信距离:2-10公里。 使用频率:24/26,38GHz。 调制方式:多状态正交调幅(16QAM、64QAM等)。 无线频谱资源大于1GHz,每基站总容量达4.8G,每扇区容量达 200M,每远端站容量达Nx2M(2-155Mbps)。 可以支持现存的任何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和图像。
第二代蜂窝系统上的数据业务: WAP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 采用全球统一标准,支持GSM、GPRS和W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 简化、优化和扩展了因特网Web技术,消除了移动终端在屏幕显 示、内存、处理能力和无线传输带宽等方面的限制。 主要特点: ( 1)WAP协议栈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每层均定义有接口,可 被上一层协议使用,也可被其它的服务或应用程序直接使用。 ( 2)WAP应用结构类似于因特网结构。
第三代蜂窝系统: CDMA-2000
以IS-95为基础
相同的码片速率、软切换技术、功率控制技术 技术改进 反向信道连续导频和相干解调 多载波方式提高传输速率 基本参数 码片速率:1.2288/3.686Mc/s, 波道间隔:N×1.25/5 MHz 功率控制速率:800b/s 编码方式:卷积码 R=1/4, 1/3, 1/2, k=9和Turbo Code
D
f1 f2 f3 f1
R
蜂窝系统的容量
小区容量:每个小区在给定工作频段上所能支持的最大用户数。 系统容量:整个系统在给定频段上单位面积所能支持的用户数。 影响容量的因素: 可用带宽;要求的载波-干扰比;频率再用因子;小区大小;提 高容量的其它措施,如:话音激活、扇区化等。 TDMA(GSM)比FDMA(AMPS)的系统容量可提高3-6倍。 CDMA(IS-95)比TDMA(GSM)的系统容量可提高3-4倍。
无线移动接入
6
频率规划
模拟蜂窝TACS: 890-915/935-960MHz 模拟蜂窝AMPS: 824-849/869-894MHz 数字蜂窝GSM:890-915/935-960MHz 数字蜂窝DCS-1800: 1710-1785/1805-1880MHz 数字蜂窝IS-95:824-849/869-894MHz 模拟集群 350MHz 数字集群: 806-821/851-866MHz
16
标准:Bluetooth
目标:通过将一种微小的短距的无线通信技术集成到各种不同的 电子设备中来为移动和商业用户提供方便服务。 技术性能: -使用频率 2.4GHz ISM频段 -传输速率 1Mbps -调制方式 GFSK -双工方式 TDD -通信距离 10m(10mW),100m(100mW) -抗干扰方式 快速跳频(1600跳/秒)、自适应发送功率 -灵活而短的数据包,支持多种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
通信网与通信协议
内容提要
概述 无线固定接入 无线移动接入 无线数据接入 无线分组网原理
1
概述
无线系统的分类
按照频段范围分: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等。 按照传播方式分:地面视距、地面超视距、对流层散射、 电离层反射、卫星等。 按照多址方式分:点对点、点对多点等。 按照应用背景分:固定接入、移动接入、数据接入等。 按照连接方式分:电路连接、分组连接等。
标准:HIPERLAN
高性能无线局域网的简称。这是欧洲各国制定的标准系列。 使用频率:5.15-5.3GHz和17.1-17.3GHz。 传输范围:50m。 支持异步和同步通信。 支持32kbps音频、2Mbps视频、10Mbps数据。 标准规定网络结构中的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和IEEE802.11不兼容。
第二代蜂窝系统上的数据业务: EDGE
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在GPRS基础上提高速率的一种标准。 主要技术措施:将GSM的四相调制改为八相调制,使每个信道 的传输速率由14.4kbps提高到48kbps;再通过多时隙捆绑,最 高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84kbps。 优点:只要在GSM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对基站进行简单的升 级,就可以在兼容原有业务的情况下开通EDGE业务。
15
标准:IEEE 802.11
IEEE802是美国制定的局域网标准系列,其中802.11是无线访 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跳频、直扩等无线传输以及数据率 高达2Mbps的红外传输。 媒质访问控制(MAC)方法:载波检测多址访问及避免碰撞 技术(CSMA-CA)。首先,每个要发送的无线节点和数据必 需检测到网络静默才能发送,但如果网络静默时二个以上节点 同时发送,就会产生碰撞。为此,专门设计了避免碰撞的协议。 物理层采用:红外传输、跳频传输、直扩传输。最高传输速率 2Mbps。无线传输采用2.4GHz ISM频段。
8
第一代蜂窝系统:模拟
模拟蜂窝系统:欧洲的TACS和北美的AMPS 多址方式:FDMA/FDD 信道带宽:30KHz(AMPS)、25KHz(TACS) 使用频率:8-900MHz 语音调制:FM 信道数:832(AMPS)、1000(TACS)
第一代蜂窝系统上的数据业务: CDPD
CDPD(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蜂窝数字分组数 据,美国一些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标准。 承载在美国模拟蜂窝AMPS上,采用TCP/IP。 调制方式为GMSK,数据率为19.2 kbps。 利用跳频技术在蜂窝频道的空闲时隙传送突发数据。 是一种无连接协议。 采用RS码纠错,可以采用加密。 收费合理,是一种过渡方案。
4
无线用户环(WLL)
用户环是在电话网中解决交换机到用户终端传输问题的一种手段。 可以有有线及无线等方式。 无线用户环的特点: -依托有线网,主要解决用户接入问题,简单说就是将用户线用 无线代替有线。 -无线用户环有近距离(1公里以内)和远距离(几公里到十几公 里以上)二类 -无线用户环以固定为主,但也能支持慢速行走的用户。 无线用户环产品类别: -近距离,如:CT-2,DECT,PHS等无绳电话。 -远距离,如:TD-SCDMA,3.5GHz等
2
地面无线系统的应用分类
无线固定接入 WLL(Wireless Local Loop),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al),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无线移动接入 第二代蜂窝及在第二代上增加的业务:i-mode、WAP、GPRS、EDGE等 第三代蜂窝 无线数据接入 WLAN、WWAN、WMAN、WHAN、WPAN、WVAN 802.11(wifi)、802.16(WiMax)HIPERLAN,Bluetoo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