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合集下载

《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地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2.能够使用草稿纸或心算的方式,快速计算出简单的混合运算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用;2.教学难点:对于运算符优先级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扑克牌、小贴纸;2.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课本,以及描红笔、黑板笔等教学用具。

3.2 导入新知教师拿出一张扑克牌,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写下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例如:3+2-1=。

将该式子与扑克牌联系起来,将3当作黑桃3,2当作红桃2,1当作梅花A,让学生将它们加起来,并把结果拿到教师面前。

教师在拿到的小贴纸上写下该学生的名字,并表扬其在加减混合运算方面的优秀表现。

3.3 讲解新知1.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将其联系在一起,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给学生展示几个运算符优先级不一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并让学生猜测计算结果;3.教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解加减混合运算式的计算规则,特别是对于运算符优先级的掌握,如何快速计算混合运算式。

可以给出如下的提示:–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先算乘法和除法;–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4 课后练习1.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思考如何快速、正确地计算出运算结果;2.课堂上可以分配小组,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之间的完成时间和答案的正确性,评价其优秀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有趣的扑克牌方式打开了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认知之门,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计算混合运算式的能力,使本堂课的教学成果显著。

但是,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难点的讲解需更加详细,遇到学生的问题要耐心解答。

总之,在教学反思中,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加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加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加减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1.2节——加减混合运算。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如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包括相同数位的对齐,以及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的规则。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且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对相同数位的对齐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将加法和减法运算结合起来。

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解释其运算过程。

为了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练习题。

然后,我会讲解一些例题,比如说,23 + 45,我会演示如何进行相同数位的对齐,以及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进行运算,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随堂练习是巩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会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运算,并且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运算过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运算步骤和结果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出一道类似的题目,比如说,45 23,让学生回家后独立进行运算,并且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比如说,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相同数位的对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的对齐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个概念。

如何将加法和减法运算结合起来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答:二(2)班比二(1)班少植4棵。 3 0
-26
4
学以致用
车上原来有67 人,到站后, 有25人先下车, 又有28人上车。 问:现在车上 有多少人?
25人
28人
67-25+28= 70(人)
答:现在车上有70人。
课堂小结
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你又有了什么新的 收获?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
二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 100以内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方法,能 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
2. 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 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导入2
口算:
30+40+20= 90 17- 5+ 7= 19
14- 9- 2= 3
在计算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的 算式时,要按什么 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情境导入1
我折了19只。
我折了27只。
我折了26只。
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19+27+26= ( )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探究新知1
3.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 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导入1 竖式计算。
19+27= 46
19 +27
46
90-25= 65
90 -25
65
在用竖式 计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时, 要注意什么?
注意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加减混合运算(珠心算)苏教版(2014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加减混合运算(珠心算)苏教版(2014秋)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2位数5笔加减混合运算的珠算方法,以及1、2位数混合的5笔加减混合珠算法。

2.通过新授及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珠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珠算,积极参与到珠心算的学习中来。

【教学重点】运算过程中加减号的区分,能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指法的变化及各类口诀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基本功训练(1)珠译数。

(4组两个数:①53,81②75,50③8,63④91,37。

1组三个数:32,27,76)电脑出示珠算图,学生报出数(2)听数布数训练。

(8个数:45,26,73,19,100,93,82,7。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拨珠,其他学自己拨珠,和黑板上校对。

(3)三盘清(4)同数连加减3个23连加;4个16连加;拨入100,连续5次减8;拨入99,连续3次减25.(5)听珠算,定位拨。

听录音:我是公交车司机王叔叔,我从车站出发,记录了一下上车的人数,你能用算盘帮我算一算吗?准备:第一站有13人上车,第二站有5人上车,第三站有13人上车,第四站有9人上车,第五站有3人上车。

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上车吗?指名回答。

2.延续录音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张叔叔也做了一个有心人,他在中途统计了自己车上乘客的数量,谁来读一读张叔叔记录的情况?车上原来有21人,第一次下车12人,上车15人,第二次下车23人,上车26人。

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他和王叔叔记录的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二、整体领悟,尝试学习1.你会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指名列式:21-12+15-23+26=(板书)2.观察算式,和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4.尝试解决问题。

(1)请小朋友试着来拨珠算一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加减混合,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能够通过图片和表格的形式表示加减法算式;2.能够对两个具体数进行加减运算,并正确算出结果;3.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等方式,提高联想记忆、连接记忆和细节记忆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分析等认知能力;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1.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抽象概念理解;2.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如错加、错减、写漏等。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活动法:通过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2.合作式学习法:通过组队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算式:8 + 4 - 3 = ,并邀请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并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加减法的性质。

二、讲解(15分钟)1.从事例讲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2.通过表格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3.邀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减混合。

三、练习(25分钟)1.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题,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知识点讲解的补充,通过图片和表格在班内展示进行呈现;3.错题处理:将之前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搜集并打印出来,让学生分组或组队对错题进行讲解并纠正错误。

四、巩固(5分钟)邀请两三组的同学进行报告,询问他们之前的讨论和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由学生自己分组汇总到班级网盘上,方便后续再次复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一、竖式计算
34+24+21 70-23-13 96-27-43
42+15+26 32-27+12 56-18+30 28+53-7 21+42-26 30+23-18 72-15+20 23+16+38 41-7+52
二、解决问题
1、二(1)班图书角原来有96本图书,借走38本,又还回来27本,现在图书角有图书多少本?
2、31路公交车上有27人,到站后下去9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其中18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接力赛?
提升周周练
1、一桶油,连桶重28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6千克。

吃了多少千克油?满桶油重多少千克?
2、10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为洪水再去献爱心,从前面数,笑笑排第14,从后面数,淘气排第31。

笑笑和淘气中间隔了多少人?
3、
4、。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竖式计算43+59+86= 98-38-24=指名板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谈话: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8+42-33=提问:你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并让不同方法的同学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组织学生对板演的方法进行讨论交流。

2.教学“试一试”。

提问: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观察这道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师小结: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分组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并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使学生明确: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

3.“想想做做”第3题先说说每一题的计算顺序,以及在计算时哪一步可以口算,再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思考过程以及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明确: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要用还剩的棵数加上又买来的棵数,而还剩的棵数就是第(1)题中求出的结果。

5. “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求出“女生栽树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运算》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清晰,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3.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应用:教师设计不同情境,让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能够灵活运用这种运算方法,快速求解简单的算术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加减混合运算。

在二年级上册中,加减混合运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这种运算,我们可以将加法和减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快速计算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快速进行运算,并正确地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才能解答复杂的数学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堂讲解,课前练习,课堂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脑筋急转弯,抛出问题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讲解(20分钟)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加减混合运算。

在讲解中,可以通过解析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灵活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运算,并解答相关问题。

3.练习(15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的掌握。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掌握灵活使用这一方法所需的技巧。

4.总结(10分钟)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课程的重点要突出,难点、重难点要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是,通过作业或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问题回答和交流等方式,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量化的方法,比如算数部落智适应、快速计算比赛,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七、实施的困难及对策本节课的实施难点在于,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加减法知识,很可能会卡在加减混合运算的细节上。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1.在掌握连加、连减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方法,并掌握竖式笔算的过程。

在计算过程中能将口算与笔算的方法相结合,灵活计算算式的结果,体会知识之间的关联。

2.使学生经历运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体会计算的价值,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中,合理选择笔算与口算方法的使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配套光盘。

▍流程一:复习铺垫1.回忆旧知(1)谈话: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明确:昨天的数学课学习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出示:15+17+42=60-25-18=教师:谁能上黑板来用竖式算一算?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男生完成第一题,女生完成第二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计算情况。

集体订正后提问:笔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在做连加、连减的笔算时,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加法中出现相加满10的情况时,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做完后还要记得写上横式的得数哦!(2)出示:15-9+4=20+30-40=10+8-6=80-60+70=教师:小朋友们,这几道是什么算式?你会算吗?每人选一题,把计算的过程小声地说给同桌听。

同桌活动后,指名按顺序汇报每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指名回答后,教师小结:加减混合的题目,我们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计算。

2.揭示课题谈话:今天我们就利用昨天学过的本领,再来研究研究加减混合的笔算,看看谁最聪明,能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好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的笔算)▍流程二:新课教授1.出示例2: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
1.79 5 19 53
2.4+3-5=2(支)
3.70 42 42 70 42 70
4.左右
5.略
6.70 41 93 72
7.53-28+42=67(条)
56+34-20= 32+55-46=
78-24+39= 43-13+42=
7.公园里开设了一个“垂钓角”供游人钓鱼。某周六早上池中共有53条鱼,晚上工作人员统计出总共被游客钓走28条鱼。为了保障周日正常的垂钓,工作人员又放进42条鱼,这时池中共有多少条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2加减混合运算
项目
内容
1.算一算。
32+40+7= 60-40-15=
20+6-7=73-40+20=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支?
3.加减混合运算。
67-25+28=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 )往( )的顺序计算。
5.我还有()不明白。
6.列竖式计算。

【2023年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加减法的计算及实际问题(共14张PPT)

【2023年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加减法的计算及实际问题(共14张PPT)
23+25+18=66(米)
当堂检测
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书店在这天进行促销活动,丁 丁买了1本27元的连环画和一本34元的故事书,他应付 多少元?
27+34-13=48(元)
任买2本 立减13元
当堂检测
6. 姐姐和妹妹各有一些压岁钱,如果姐姐给妹妹26元后, 还比妹妹多8元,那么原来姐姐比妹妹多几元钱?
回顾复习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当堂检测
1. (教材P95第7题)
36+24+25 =85
36 + 21 4
60 +25
85
68+12-35 =45
68 + 11 2
80 -35
45
40+36-14 =62
40 +36
76 -14
八 期末复习
2 加减法的计算及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明确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 的运用竖式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使两个数量变得同样多的方法。
回顾复习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依次计算。
12+8+5= 25
30-15-7= 8
29+35=64(人) 64-8=56(人)
当堂检测
3. 面包车有多少座?大客车呢?(教材P95第8题) 中巴车 面包车比中 大客车比中 有22座。 巴车少6座。 巴车多23座。
22-6=16(座)
22+23=45(座)
当堂检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4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解决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解决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算盘、纸箱、卡片。

课件: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学具:学生练习册、解答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 (5分钟)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2:引导学习 (10分钟)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带有加减混合运算。

如:小明拿了5元,买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钱?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Step 3:巩固练习 (15分钟)1.学生使用纸箱和卡片制作自己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用算盘或手算的方式计算答案。

3.学生互相检查,并共享解题方法和答案。

Step 4:拓展应用 (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并展示在课件上。

2.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用解答卡记录下自己的答案。

3.教师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Step 5:小结与反馈 (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Step 6:作业布置 (2分钟)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完成学生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Step 6:教学反思 (3分钟)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带有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练习题和交流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精选4篇(二)《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种植紫丁香花的经历,引发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之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材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运算加减混合算式,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进行运算。

2.使学生在主动摸索、尝试运算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运算的学习适应。

重点:把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难点:运算时合理选择口算。

课件。

1.请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5+56+15=90-22-25=50-18-12=38+42-33=2.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请大伙儿观看这四道算式,哪一个与其他算式不同?(38+42-33)师:像如此有加法也有减法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

这确实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1)师:从图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依照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多少只?)(2)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如何样列式呢?学生先独立摸索,列出算式,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38+42-33。

(3)师:想一想,如何样运算38+42-33呢?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38+42=80,再算80-33=47。

师:如何样列竖式运算呢?学生笔算,指名板演。

3 8全班学生展现交流:竖式如何样算的,明确先算加法,再连着写竖式算出得数。

小结:加减混合算式和连加、连减算式一样,能够按运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出得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师:如何样列竖式运算60-38+40?“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59
74-27+36= 83
74 -2 7
47 +3 6
83
+20
-6
47
67
61
31
51
45
25
45
39
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
35-14+40= 61
47+16-8= 55
35 -1 4
21
21+40=61
40+26+15=81
40+26=66 6 6 +1 5 81
47
63
+1 6
-8
29 +4 7
76
38 +4 2
80 -3 3
47
竖式简便写法:把前两个数相加,计算出结果后直接在 和的下面写第三个数,然后相减。
试一试
60-38+40=
先算 再算
试一试
60-38+40= 62
方法一:列竖式计算
6· 0 -3 8
22
22 + 4 0 简便写法
62
6· 0 -3 8
22
+4 0
62
试一试
60-38+40= 62来自635583-30-29=24
83-30=53 5 3
-2 9
24
标出可以口算的一步,把必要的竖式写出来。
原来有45棵白菜, 吃了37棵。
(1)还剩多少棵? 45 - 37= 8 (棵)
(2)又买来28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8 + 28= 36(棵)
我们班栽杨树36棵,松树28棵。
其中的31棵 是男生栽的。
(1)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36 + 28= 64(棵)
(2)女生栽树多少棵? 64 - 31= 33(棵)
来总结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一)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求两种物品或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增加法、减少法、移去法。

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多动脑筋,解决这类问题是没有多大困难的。

例1 看图回答问题:
(1)芳芳和明明一共有多少本书?
(2)明明在买几本小说书就和芳芳一样多?
(3)芳芳送给明明几本书,他俩小说书的数量就一样多?
例2 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上层放32本书,下层放18本书。

(1)下层比上层少放多少本书?
(2)要想使上下两层所放的书一样多,应该怎么做?
例3 哥哥原来有12支铅笔,比弟弟多6个,现在妈妈又买来8支铅笔,应该怎样分配给他们,才能使哥哥和弟弟的铅笔一样多?
1、看图填一填:
正方体比圆柱体多个。

正方体拿走个就和圆柱体一样多。

圆柱体添上个就和正方体一样多。

2、看图回答问题:
兔子卖掉多少只后,兔子和鸭子一样多?
3、看图回答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裤子?
(2)一件短袖衫、一条裤子配成一套,还需要多少件短袖衫才能配完这些裤子?
(1)它们一共采了多少蘑菇?
(2)要让白蘑菇和花蘑菇一样多,应该怎样做?
(1)小花一共踢了多少个?
(2)小伟再踢多少个就和小花一样多?
6、“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红球用掉8个,黄球用掉12个,剩下的红球和黄球一样多,原来什么颜色的球多?多多少个?
7、书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19本书,下层有22本书,现在又买来7本书,要让上下两层书一样多,这7本数在上下两层中各放多少本?
原来小丽有多少个本子?
9、小李和小张去书店买书,两人都买了同样的一本书,小李带的钱不够,小张就帮小李垫付了3元,这时两人的钱都用完了,原来小张比小李多带几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