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回娘家教案
小学音乐冀少版六年级下册《古诗新唱欣赏回乡偶书齐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冀少版六年级下册《古诗新唱欣赏回乡偶书齐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目标
1、欣赏歌曲《回乡偶书》,并能用准确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为古诗创编旋律,旋律要符合诗歌意境。
3、感受音乐之美、诗词之美、诗乐结合之美。
传承经典,担起炎黄子孙之责,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唱《回乡偶书》,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2、根据古诗意境为古诗创编旋律。
3、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1、多媒体、PPT。
2、电子琴。
3、歌曲《回乡偶书》音频及伴奏。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音乐上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达歌曲情绪,也累积了一些音乐知识,节奏方面能较为准确的演唱出节奏型,也能创编简单的旋律。
但是在声音控制上不够成熟,变声期开始,一些学生演唱高音比较困难,对课本歌曲兴趣不够,对流行歌曲兴趣增强。
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由孙顺忠作曲,将其改编成了歌曲,赋予了古诗新的灵魂。
歌曲为2/4拍,D大调,歌曲的速度稍快,写出了作者回乡的急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但随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它的诵。
六年级下册音乐表格式教案-3 欣赏 《回乡偶书》 《静夜思》-冀少版
导学过程
1、欣赏《回乡偶书》。
、用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播放教师或同学制作的幻灯片“贺知章的故事”。唐朝诗人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86岁时告老还乡。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相送,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
教师:当贺知章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50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播放歌曲《回乡偶书,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师总结、评价。
2、欣赏《静夜思》。
、听录音范唱,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歌曲的情绪怎样?听后有什么感想。
、教师范唱,指导学生体验歌曲的古典风格特点。
、再听歌曲,鼓励学生用对比欣赏,感受歌曲在旋律进行、演唱速度、力度等方面对塑造歌曲的意境和情绪所起到的作用。
第(三)单元第(二)课导学案
课题
欣赏
使用时间
课时
1
课型
综合
导学目标
1、欣赏《回乡偶书》,能够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与体验。
2、欣赏《静夜思》,感受歌曲的古典风格特点,体验诗与歌曲相结合的意境和情感。
重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古诗与音乐相融合的作品感兴趣,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增进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教师小结。
、教师:两鬓斑白、头发稀疏的贺知章,离开家乡50多年了,今天回到家乡。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围着老人,笑着问他:“老客人你从什么地方来呀?”孩子的问话,引起了老人很多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诗文。
、指导学生随音乐朗诵这首诗。
、鼓励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情景剧的表演。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回娘家》冀少版(共9张PPT)
革 命 民 歌
革命民歌是解放前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在 河北流传的歌曲。如反映义和团斗争的 民歌:《红灯照、《打洋鬼子》、《只 要齐心就好办》等,忠实地反映了这一 历史时期人民的斗争风貌。
建 国 以 来 新 民 歌
建国以来,河北人民精神振奋,建设社 会主义的劳动热情无比高涨,涌现出一 大批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民歌,如《学 习雷锋》、《光荣榜》、《农业战线添 人才》、《周总理来到隆尧县》、《总 任务传万家》等民歌,以奋发向上、乐 观豪迈、明朗健康的格调,展现了河北 人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战斗风貌。
河北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 裁多样。主要体裁有小调、劳动号 子、山歌三大类。其他还有少量的 儿歌、宗教及婚丧仪式的歌曲和少 数叫卖、生活音调等。
河 北 民 歌
传统民歌 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民歌 建国以来新民歌
传 统 民 歌
在传统民歌中,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描写自然景物、记述民间习俗、传授 生产、生活知识、欢庆节日、表达男女 爱情及家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等等,但有相当多的传 统民歌,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和 地主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在传统民歌 中还有一类以抒情见长的民歌,热情地 赞美了劳动人民朴实、真挚、纯洁的爱 情生活,和他们对自由、幸福、美好生 活的向往。这类民歌表达感情细腻,曲 调优美,亲切感人。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标题:冀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音乐教学:1. 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 儿童歌曲的学唱和表演3. 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4. 音乐欣赏和评价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阶等。
3. 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如唱歌、节奏打拍等。
4. 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课:儿童歌曲的学唱和表演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学习一首儿童歌曲,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练习歌曲的唱法和表演技巧。
4. 小组合作,进行歌曲的合唱和表演。
第三课: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1. 导入:通过播放乐器演奏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 学习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等。
3. 练习乐器演奏的姿势和手指动作。
4. 小组合作,进行乐器演奏的练习和表演。
第四课:音乐欣赏和评价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学习如何欣赏音乐,如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
3. 进行音乐作品的评价,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音乐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4. 小组合作,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
3.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和乐器。
2.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延伸:1. 邀请音乐专家或乐团成员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演出。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艺。
回乡偶书 齐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
回乡偶书齐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背景介绍
《回乡偶书》是由清代田汉所作,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之一,被称为“小说之祖”。
这个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回乡偶书》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丰富学生的人文阅读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了解《回乡偶书》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重点感受故事中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等情感因素的描写。
3.通过课堂齐唱活动,强化学生对中国民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习过程
1. 故事阅读
阅读《回乡偶书》故事,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故事中有哪些情感描写?有何感受?
2.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 民歌齐唱
通过讲解和演唱中国民歌《回乡偶书》,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
鼓励学生大声合唱,加强团队协作和集体感。
3. 学习写作
通过叙述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回乡偶书》的主题和情感因素。
鼓励学生像田汉一样,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通过分享和交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考核评价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写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回乡偶书》故事的深入理解和感知。
根据学生在不同环节的表现,评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提升学生社会、人文和语言素养。
音乐知识-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
音乐知识-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冀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本。
共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音乐和数学”,“音乐和绘画”以及“音乐和历史”。
1.1 音乐和数学本单元探讨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将五线谱上的音符转换为数字,以及乐谱上的节奏符号与数学中的拍子有关联,让学生明白到数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学习到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音乐。
1.2 音乐和绘画本单元介绍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
通过学习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画面中的内容,以及配合画面来演奏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和绘画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发的过程。
1.3 音乐和历史本单元介绍了音乐和历史的联结。
通过学习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以及音乐家在不同时代的创作成果,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差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音乐和数学、绘画、历史的联系,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2.能够正确地识别五线谱上的音符和乐谱上的节奏符号,并能用数学的方式练习音乐。
3.能够通过配合绘画演奏音乐,理解音乐和绘画的相互影响。
4.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所学内容。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配合绘画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与同学沟通和协作。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和表演形式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五线谱上的音符和乐谱上的节奏符号,能够用数学的方式练习音乐。
2.让学生能够通过配合绘画演奏音乐,理解音乐和绘画的相互影响。
3.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听、说、唱、演奏、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情感体验和综合素养。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6课欣赏《回娘家》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6课欣赏《回娘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回娘家》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河北民歌,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课。
歌曲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描绘了一位已婚女子回娘家的喜悦心情。
歌曲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通过欣赏《回娘家》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地方民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
然而,对于地方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学生们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地方民歌的特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并了解河北民歌《回娘家》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培养学生对地方民歌的欣赏能力和热爱音乐的兴趣。
3.通过学习《回娘家》,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回娘家》,并能够感受其音乐风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以及二声部合唱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学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回娘家》的地方特色。
3.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提高学生的视听体验。
4.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地方民歌的魅力。
2.新课导入:介绍《回娘家》的背景、地域特点,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跟唱旋律,再逐步教授歌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音高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
5.合唱练习: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六年级美术下册《回娘家》教案、教学设计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
-引入任务驱动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绘画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元宵节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巧,并进,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家庭、亲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理解并描绘出元宵节回娘家的场景,表达节日氛围和民间习俗。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开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挥创意,将水墨画技巧与回娘家主题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创作心得,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提高。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水墨画技巧在描绘节日氛围和民间习俗中的应用,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新货郎、回娘家、黄河船夫曲》16导学案
主备人
廖 勇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16
时 间
第八周
(第二课时)
学生姓名
班 级
四年级
小组
课 题
《新货郎》《回娘家》《黄河船夫曲》
课 型
欣赏课
课时
1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培养学生演唱、欣赏的能力
河船夫曲》,感受并体验不同的音乐风格。
2、激发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并愿意在课下聆听学唱不同地区的民歌。
六、回顾评价,总结提升
1、各组就本节课同学的表现进行互评。
2、教师结合同学们的评价进行总结。
七、听音乐下课。
课后
反思
五、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黄河船夫曲》
引导学生感知《黄河船夫曲》与前面学过的4首民歌在风格上的不同。介绍陕西民歌的特点。
2、听听、说说
播放《黄河船夫曲》,让学生说说对黄河的了解。将自己查找到的有关黄河图片或文字资料跟同学分享。
3、听听、哼哼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哼唱。
4、拓展
介绍其他歌颂黄河的音乐作品(《保卫黄河》、《不朽的黄河》,介绍陕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陕西民歌的特点。
3、听听、演演
播放《新货郎》,带领学生想象新货郎的样子进行表演。
4、拓展
引导学生将当时的新农村与现在的新农村对比,有哪些变化?
四、欣赏《回娘家》
1、听听、想想
播放《回娘家》,让学生听听歌曲的内容和情绪。介绍河北民歌的特点。
2、听听、说说
观看视频《回娘家》,说说河北的风土人情。
3、听听、比比
比较东北民歌《新货郎》与河北民歌《回娘家》这两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
暑期送娃回老家音乐教案
暑期送娃回老家音乐教案暑假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假期,也是他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开发智力的好时机。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送孩子回老家度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让孩子与亲人团聚,感受乡村的清新空气,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在城市里难以体验到的活动和教育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和审美情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暑期送娃回老家音乐教案,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音乐教案一,传统音乐体验。
在乡村,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很多传统音乐,比如民歌、山歌、乡土戏曲等。
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当地的文化馆、博物馆或者村民家里,聆听当地老艺人的演唱,了解传统音乐的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音乐老师或者专业音乐人来给孩子们上一堂关于传统音乐的课程,让他们了解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
二、音乐教案二,乐器制作。
在乡村,很多孩子们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乐器,更别说学习演奏了。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乐器制作活动,比如用竹子做笛子、用纸箱做小提琴、用空罐子做鼓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乐器的结构和原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音乐老师或者专业音乐人来给孩子们上一堂乐器制作的课程,让他们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音乐教案三,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游戏,比如音乐猜谜、音乐接力、音乐问答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音乐老师或者专业音乐人来给孩子们上一堂音乐游戏的课程,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四、音乐教案四,音乐表演。
在乡村,可以组织一些音乐表演活动,比如村民晚会、乡村音乐节等。
可以让孩子们组织一个小型的音乐表演,比如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回娘家》教案
《走娘家》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明亮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回娘家》。
2、在演唱《回娘家》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方言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通过歌曲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和河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美,以及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北民歌《回娘家》,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生互动。
1、师生共跳《回娘家》。
师:你们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曲子吗?(河北民歌《回娘家》。
2、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河北民歌《回娘家》。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内容。
(1)聆听歌曲。
小朋友们可以跟着音乐选择摆头或者拍手。
(2)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老师也想给大家常常这首歌,请注意听歌曲中最后一句,然后模仿出来好吗?2、欣赏河北民歌,知道地方方言是民歌和戏曲的重要形成因素。
地方方言是一般民歌和戏曲形成的重要因素。
3、用河北方言学说歌词。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河北话?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用河北方言来说说我们这首歌的歌词。
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歌词,师生一起说歌词。
4、练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有能力的学生跟音乐轻声哼唱。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5、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小组合作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较困难的学生。
6、完整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总结课堂、结束活动。
这节课小朋友们跟老师学习了河北民歌《走娘家》,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六年级下册音乐表格式教案-1 回娘家-冀少版
5、再听歌曲。教师:哪句运用了你所拍的节奏?边听边随音乐打出来。
6、欣赏朱明瑛演唱的视频。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或律动(拍手、捻指、拍腿、跺脚)为歌曲加花伴奏。
7、组织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分组讨论、构思。结合音乐编排情景剧,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人员安排建议:场外解说2人;剧情创作组8人;音响师3人;主要表演角色1人;配角3至5人;打击乐器组若干;合唱队若干;舞蹈队若干。)
8、表演展示。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演出做出评价。
9、教师总结。
欣赏《回娘家》。
1、节奏导入。教师出示歌曲中出现的五种节奏型,指导欣赏进行练习。(将全班同学分为五组,每组选择一条。第一组第一条,第二组第二条,依次类推,接龙拍下去,不要停顿,直到熟练为止。)
1X– X﹒X︱X X X 0︱
2X XX XX 0X 0︱X -︱
第(一)单元第(三)课导学案
课题
回娘家
使用时间
课时
1
课型
综合
导学目标
欣赏《回娘家》,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准确把握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衬词、衬字及各种装饰音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4XX XX X︱X X X 0︱
5X﹒XX XX X︱X - 0 0︱
2、初听歌曲。播放河北农村回娘家的风景图片,鼓励学生说说歌曲讲述了什么故事。
3、复听歌曲。鼓励学生根据歌词画出相应的图形谱。(柳树叶、小溪水、笑脸、鸡、鸭、乌云、小雨、哭脸。)体验旋律与歌词之间的关系。教师:歌曲中哪一句运用了形容词、衬词?哪一句运用了倚音、滑音?
回娘家 女声独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
回娘家女声独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一、简介《回娘家》是一首由中国著名民歌专家程传猷先生整理编写而成的广西民歌,曲风优美,旋律流畅,讴歌的是广西农村女子离乡背井,到外面打工,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此曲独具特色,是一首非常适合女声独唱的歌曲。
这份教案主要是针对冀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中的《回娘家》女声独唱教学。
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回娘家》这首歌曲的背景、内涵和演唱方法;2.掌握歌曲的曲调、节奏和音乐表现力;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领悟能力与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歌曲主旨与意义1.探究“回娘家”的含义和内涵;2.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 歌曲节奏、韵律分析1.唱段分析:AABBCB;2.音乐节奏和韵律分析,掌握歌曲的基本乐句、曲调和节拍。
3. 歌曲的唱法与表达1.唱法分析:女声独唱;2.音乐表达:掌握歌曲的艺术形式,体会曲调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歌曲主旨与意义1.探究“回娘家”的含义和内涵;2.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 歌曲节奏、韵律分析1.歌曲的基本乐句、曲调和节拍;2.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歌曲的唱法与表达1.摸索正确的唱法方法,调整音准和节奏;2.体会曲调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教学步骤1. 歌曲主旨和意义的探究1.教师向学生介绍《回娘家》这首歌曲的背景、内涵和演唱方法;2.学生自行翻阅相关资料,分析歌曲的主旨和意义;3.学生个别发言,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2. 歌曲节奏、韵律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歌感受《回娘家》的音乐特点;2.学生模仿唱段,并逐一分析各唱段的乐句、节奏和曲调;3.教师通过指示拍子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和韵律。
3. 歌曲的唱法与表达1.教师展示女声独唱方法,并让学生模仿;2.学生自行练习唱法,调整音准和节奏,提高音乐素养;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提高表演能力。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华北风情教案之回娘家
欣赏《回娘家》《包楞调》教学目标:欣赏《包楞调》《回娘家》,掌握民歌常识,了解民歌的分类,了解华北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重点学习小调民歌。
学习民歌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对民歌进行改编与再创作。
教学重点:赏析两曲。
教学难点:创编表现歌曲的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扇子、手绢、红彩绸、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回娘家》视频展示河北风景图片,让生回答曲名?从此简介此曲:这是一首河北民歌。
自东方歌舞团的著名朱明瑛演唱之后中,便很快流传开来,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正月初二、初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从此导入新课。
复播此曲,展示曲谱,随之哼唱并打节拍助奏。
回答:歌曲曲调、节奏、演唱情绪如何?指生回答。
分小组分别创编1.2.3段律动舞蹈,反复播放(2遍)指组代表示范,再分组表演。
掌声鼓励。
生他评自评形式评价优点,如果哪个动作不佳,怎样表演更好?生自由回答并作示范。
最后选最佳动作集体表演。
(师带生逐一练习一下每个律动动作,再随音乐完整表演)师鼓励评价学生的表演效果)播放《包楞调》,展示曲谱,对比此曲与前曲的不同感受?曲调、节拍?指生回答。
展示简介:《包楞调》是一首流行于山东省成武县的山东民歌,因歌中含有特有的衬词“包楞楞”而得名。
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
1963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荷泽地区代表队姚月兰演唱后在全国流行。
1964年5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
它填补了我国民间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共腔的论断。
而又由张英随中央文化艺术团到日本、东欧各国演唱。
1978年,原籍荷泽地区的歌坛新秀彭丽媛把《包楞调》带入北京后,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演唱,并录制成品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
回娘家 女声独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
回娘家女声独唱-冀少版六年级下教案背景介绍《回娘家》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民间小调,歌词朴实,具有浓郁的田园气息。
这首歌曲的旋律简洁优美,以中等音域为主,适合女声演唱。
本教案主要以冀少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九单元“春暖花开”课文第四部分《回娘家》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音乐素养,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回娘家》的歌词内容,认知歌曲的音乐结构,感知曲调的欢快、欣喜之情。
2.训练学生的音乐听力和演唱能力,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增强班级合作氛围,促进良好的音乐文化传承。
教学内容及步骤内容1.请学生听《回娘家》一曲,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曲的抒情情感。
2.分析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义和背景知识。
3.给学生一段时间用心练习歌曲,以便最佳演唱效果。
步骤1.为主题打下基础:教师向学生讲解《回娘家》背景,介绍其文化内涵,启发学生对于曲调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
2.歌曲学习:播放《回娘家》一曲,让学生听一遍,了解曲目、旋律和基本节奏。
3.通读歌词:带领学生通读歌词,理解歌曲的意义,表达歌曲情感。
4.分段联系:逐段辅助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该曲的认知度。
5.小组练习:将学生分为相关小组,共同练习和改进本曲,鼓励学生探索不同演唱风格,增强学生艺术创新意识。
6.整场演出:在训练后,将学习成果呈现在校内或社会场合中,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吸收,提高音乐表演和协调能力。
教学评价1.此教案涵盖了音乐课程的基础技能和基本知识,适合初学者和经验丰富者学习掌握。
2.通过分组互相合作,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可以途中常常提问,帮助学生探索歌曲各个方面的意义,以便帮助他们加强对于该曲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思维。
结论此教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回娘家》的歌词内容、曲调的欢快、欣喜之情和音乐结构。
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促进良好的音乐文化传承。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6课欣赏东北民歌《新货郎》欣赏河北民歌《回娘家》教案
欣赏东北民歌《新货郎》
欣赏河北民歌《回娘家》
教学内容:
欣赏民歌。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东北民歌《新货郎》和河北民歌《回娘家》,感受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
1、听歌曲《新货郎》,感受东北民歌风格。
⑴出示歌词,让学生了解歌词意思。
⑵完整地听一次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⑶结合歌曲歌词,了解感受东北民歌特有的音乐风格。
⑷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掀起爱国情怀。
2、听《回娘家》,了解河北民歌的特点。
⑴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
⑵简单介绍河北的风土人情,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⑶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结构、速度、情绪。
3、对比两首民歌。
二、学唱两首民歌。
1、学唱甘肃民歌《刮地风》。
⑴了解甘肃的风土人情和其民歌。
⑵学唱歌曲。
2、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了解地方,学唱歌曲。
三、分别演唱两首民歌,作比较,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
1、作对比。
2、表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娘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明亮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回娘家》。
2、在演唱《回娘家》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方言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通过歌曲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和河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美,以及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北民歌《回娘家》,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生互动。
1、师生共跳《回娘家》。
师:你们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曲子吗?(河北民歌《回娘家》。
2、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河北民歌《回娘家》。
(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内容。
(1)聆听歌曲。
小朋友们可以跟着音乐选择摆头或者拍手。
(2)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老师也想给大家常常这首歌,请注意听歌曲中最后一句,然后模仿出来好吗?
2、欣赏河北民歌,知道地方方言是民歌和戏曲的重要形成因素。
地方方言是一般民歌和戏曲形成的重要因素。
3、用河北方言学说歌词。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河北话?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用河北方言来说说我们这首歌的歌词。
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歌词,师生一起说歌词。
4、练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有能力的学生跟音乐轻声哼唱。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5、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
小组合作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较困难的学生。
6、完整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总结课堂、结束活动。
这节课小朋友们跟老师学习了河北民歌《走娘家》,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