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
饮马涧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低。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译者
待更新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赏析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
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
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藏了诗人对下层
人民的人文关怀,彰显了诗人宽敞的视野和灵秀的胸怀。

王昌龄在文学创作方式上擅于以
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就是边塞诗所最为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洁的技巧,于
这情境之外又不断扩大出来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在最为朴实无华的主题之中融汇出来横
跨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索;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薛仁贵》。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王昌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国家荣辱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下面将为您介绍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边塞诗,带您领略这位文坛巨匠的诗境。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王昌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边塞抗击外敌时的心境写照。

诗中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第二首是《兵车行》。

这首诗是对边塞军人艰苦生活的真实描写,通过描述军车行进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战士为保卫国家而奋斗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第三首是《边塞曲》。

这首诗以边塞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在严寒孤寂的边塞长城上守卫祖国的情景。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壮的氛围,诗人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第四首是《从军行》。

这首诗以宦游之士从军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写他们离开家乡,投身战场的决心和忧虑,展现了浩气长存的青年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五首是《兵车关》。

这首诗以战士们从久别家乡后重返家园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喜悦的场景和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六首是《塞下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世界,感受到了那里的辛酸和悲壮。

第七首是《塞上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和守边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辛酸,展现了守边军人的坚韧和忠诚。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展示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无私。

第八首是《塞下曲六首·其五》。

这首诗以塞下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情感。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词句,展现了边塞战士忠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心。

这8首诗作中,王昌龄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丽,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坚韧。

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

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

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相信大家都读过他不少创作的佳作吧!那么你想知道在他众多众多当中,有哪些经典又著名的诗句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但使龙城飘将在,不教导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薛仁贵二首》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上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6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就是两乡。

——王昌龄《送来柴侍御》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王昌龄《塞上曲·其一》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薛仁贵二首》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11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西宫秋怨》12饮马涧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涧秋水》1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王昌龄《出塞二首》14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低。

——王昌龄《春宫曲》15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王昌龄《送魏二》16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玩月忆山阴崔少府》17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18谁分含啼掩秋扇,觑高悬明月等待君王。

——王昌龄《西宫秋恨》19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20茶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恨。

——王昌龄《青楼恨》明月随其良掾,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送来郭司仓》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靠农耕保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出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贬谪岭南。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出塞》是王昌龄的经典作品,一共有两首,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篇1《出塞》原文: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出塞》译文: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出塞》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有名的边塞诗

有名的边塞诗

边塞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2、凉州词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3、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5、塞下曲唐代: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1、《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4、《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5、《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8、《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0、《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11、《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相关阅读:与盛唐气象盛唐时代,文人追求功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的选取。

科举取士与边陲建功是取得功名的两条道路,一部分文人以科举、明经寻求价值理想;而另一部分文人选取了出塞,选取了从军入边,渴望立业边疆,功就名成。

于是,在边塞诗中充满了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王昌龄(约693年―约757年),唐代著名诗人。

其代表作品之一是边塞题材诗歌,反映了当时边地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军队的战斗英勇,被后人称为“王昌龄的边塞诗”。

下面是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1、凉州词2、塞下曲3、早春二首·其一4、塞下曲·其二5、塞下曲·其三6、凉州馆中与小儿戏为足球者7、塞下曲·其四8、塞下曲·其五9、塞下曲·其六10、赋得古原草送别11、塞下曲·其七12、塞下曲·其八13、塞下曲·其九14、凉州词·其二15、题李凝幸美人画16、塞下曲·其十17、送别18、过秦楼19、出塞九首·其四20、终南别业21、出塞三首22、失题23、尚书令·子卿临终前赋此诗以别太子24、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二25、送元二使安西26、随州冬日望湖楼醉书27、山居秋暝28、露从今夜白29、登池州城楼30、南海新安吴氏别业徵吾舅31、龙门远上寺32、塞下曲·其十一33、塞下曲·其十二34、阴陵磨35、春望36、浪淘沙令37、汉江临泛38、从军行七首39、咏怀古迹五首4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1、初出茅庐录东篱树花42、入朝自洛阳至梓州合三绝句43、江南淮左名都44、度大庾岭45、会昌有感46、浪淘沙令·北乡一相逢47、浪淘沙令·西里上一别48、登岳阳楼49、秋兴八首·其一50、秋兴八首·其二51、秋兴八首·其三52、秋兴八首·其四53、秋兴八首·其五54、秋兴八首·其六55、秋兴八首·其七56、秋兴八首·其八57、送陈章甫58、答销夏侯之请赋诗59、答谢杨刑部见寄60、送李白之江南61、赠张小敬62、送李十二还乡63、对雪64、新年作65、题李凝幸美人画·拟古况景阳66、行路难·其二67、凉州馆中落第后遇仙女68、南固山69、草堂70、窦外举71、李十二之夜泊牛渚怀古三首72、逢房太尉73、赠王二74、秋思75、塞下曲·绛州客76、对子期故人即席以赠77、新婚别国夫人78、大雅·荡子情79、闲官80、遣妇81、煮豆词82、古意83、秋日忆山东兄弟84、客从何处来85、风入松86、古柏行87、夜宿左省88、落花时节又逢君89、天宝九年春(太原和王十一相约山中赏雪)90、赠李冯侍御91、送东阳马生序92、田舍93、出塞94、驾阁奉和·千里临风会有期95、秋波三首96、谒金门·言怀97、千里独行98、相见时难别亦难99、凉州词·其一100、浪淘沙令·南柯一梦。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导语:这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热土;这是出塞入塞的瓶颈;这是让单于咬断牙根的地方,关于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远方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即使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家乡的。

青海:指青海湖。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

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

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十分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

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

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若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王昌龄边塞诗大全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从军行二首》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5.《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6.《从军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最著名的边塞诗是《出塞》,全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守边将士心理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写出了边疆战事不断,戍边将士久戍边疆而不得归的无奈。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如果有像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镇守边疆,一定可以阻止外敌入侵。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其中第一首尤为著名,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第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二首诗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诗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第二首诗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屹立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三、创作背景《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

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十首著名边塞诗

十首著名边塞诗

十首著名边塞诗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8.《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些诗歌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战争、士兵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古代边塞的壮丽与苍凉。

王昌龄边塞诗20首

王昌龄边塞诗20首

王昌龄古诗词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上曲·其一王昌龄〔唐代〕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从军行二首·其一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1、《出塞》:这是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芙蓉楼送辛渐》:这是送别诗中的经典,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意蕴深远,余味无穷。

全诗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闺怨》:这是王昌龄闺怨诗的代表作,全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耐人寻味。

全诗如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从军行·其四》;诗人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反映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决心。

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一》:全诗亦情亦景,深刻表现了边塞将士对亲人的思念。

全诗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10首

盘点王昌龄10首塞外诗,经典永不过时!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留存于世的诗作200余首。

他的诗歌以七绝五言为主,主要的题材与边塞、离别有关。

其中包括对边塞的风光的描写、战士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思索和感悟。

他的诗歌恢弘大气、深沉含蓄,塞北大漠、雄关戈壁、烽火羌笛、古道孤城,这些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结合到一起,使意境非常悠远高深,让人读时,颇有感动。

下面一起欣赏其中10大经典塞外诗:其一:太湖秋夕唐-王昌龄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译文: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简析:王昌龄吟咏苏州的诗,仅此一篇。

深秋的一个夜晚,诗人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诗人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

其二: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译文: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简析: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其三:龙标野宴唐-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1、《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起羌笛关山月,并无那金闺万里恨。

2、《从军行·其二》琵琶舞动换新声,总是关山旧有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张公铎回师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日报斩杀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影踪。

8、《塞下曲·其一》凉风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旧。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有,黯黯见到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肢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回去者并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大哭塞云。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飘将在,不教导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崭新横跨白玉鞍,弱旅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薛仁贵其一:[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来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当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王昌龄的爱国诗

王昌龄的爱国诗

王昌龄的爱国诗王昌龄的爱国诗有那几首呢?王昌龄的爱国诗主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

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塞下曲四首》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2、《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3、《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4、《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5、《九江口作》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王昌龄边塞诗七首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名《从军行七首》,“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虽然是乐府旧题,不过这王昌龄是不是真的去从军了呢?我们来看下王昌龄的简历:【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如果王昌龄确定是“晋阳”人,那就真的巧了,我们前面读到的“王翰”,“王之涣”都是“晋阳”籍的,都是山西太原人,而三人都姓王,祖上是不是同一个家族的呢?以上简历并没有提到王昌龄出塞从军的事,我们再来看看更具体的相关时间表:【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

720年左右,曾居“嵩山”学道。

723年左右,客河东“并州”(山西太原),“潞州”(山西上党)。

724年左右,赴“河陇”,出“玉门”。

其著作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注:(“河陇”即“河西与陇右”,也就是甘肃西部地区,大致包括今“敦煌”,“嘉峪关”,“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等地。

“玉门”即“玉门关”。

)726年,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

】王昌龄居然也有到“嵩山”学道的经历。

关于从军应是724年,他赴“河陇”,出“玉门”。

如果王昌龄早年是靠农耕维持生活的话,那么他不可能去塞外旅游,应该就是去从军了,至于什么职务,没介绍。

不过我们有些好奇的是,王昌龄一个从事农耕的人,后来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好的诗句?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名句都是出自王昌龄。

人,并非有了经历就能写出好诗,而在王昌龄的资料中,我们却没有读到他刻苦读书的经历?这部分历史资料肯定是缺失了。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出塞二首・其一》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解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出征的战士们仍未归来。

倘若有像龙城飞将卫青那样的将领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此诗以“明月”“关” 为意象,将秦汉的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漫长,又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展现出一种雄浑豁达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2.《从军行七首・其四》1.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解释: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通过对西北边塞广阔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艰苦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国家奋勇向前。

3.《从军行七首・其二》1.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解释:随着琵琶的弹奏起舞,不断变换着新的曲调,但始终摆脱不了那离别之情。

这杂乱的愁绪怎么也听不完,只见那高悬的秋月照着长城。

首句写军中娱乐场景,新的乐曲却无法排解战士们的“旧别情”,反而更添愁绪。

最后以景作结,秋月高悬、长城屹立的景象,既烘托出了边地的寂寥,又蕴含着战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将情与景完美融合,韵味无穷。

4.《从军行七首・其一》1.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戍楼上,感受着秋天的海风。

这时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关山月》,这笛声让我无奈地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 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下面 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欢迎阅读。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1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拓展阅读:王昌龄人物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殷璠《 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 “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 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

这些都 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 宫怨和送


别。

《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 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 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地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 诗经 》中地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 六月》等)。

唐朝地 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 2000 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地总 和。

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地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地一个重要流派。

他 们地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地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 御侮地爱国思想, 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地景色。

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地 幽怨和战士地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地矛盾。

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 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地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地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精神, 另外还深深蕴含 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 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 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 运用最简练的技巧, 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在最平实无华 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 出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