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需求变更的处理流程
评估影响
分析需求变更对项 目进度、成本、质 量等方面的影响。
制定方案
制定变更方案,明 确变更实施的具体 措施和时间安排。
识别变更
及时发现并记录需 求变更,了解变更 的性质和影响。
沟通协调
与相关干系人沟通 ,确保各方对变更 的理解和接受。
审批实施
经过审批后,正式 实施变更,并对项 目计划进行调整。
易用性
工具应易于使用,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兼容性
工具应能与其他企业系统兼容,以便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需求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01
需求收集
使用工具收集各方需求,如客户、 内部团队等。
需求跟踪
使用工具跟踪需求的开发状态,确 保按计划完成。
03
02
需求分析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如优先 级排序、可行性评估等。
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 需求分析概述 • 需求收集 • 需求整理与分类 • 需求规格说明编写 • 需求变更管理 • 需求管理工具
目录
CONTENTS
01
需求分析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需求变更的控制与跟踪
建立变更管理流程
明确需求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批和实施的 流程和责任人。
记录变更信息详细记录需求变更的信息,包括更内容、 原因、影响和批准情况。
定期审查与评估
定期对需求变更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变 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跟踪实施情况
对已实施的变更进行跟踪,确保变更效果的 达成和项目目标的实现。
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2篇)

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2篇)一、什么是报告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使用范围很广,报告的风格与结构因各个机构的惯例而有所不同。
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报告这个文种。
二、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2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需求分析报告范文1我生性是比较胆小的。
对于安全,特别是生产安全,估计得从我参加工作的那年说起。
08年一毕业,我便被分配到位于甘肃山沟里面的一个水电站做施工。
在这里,平生第一次深刻知道安全对于生产,对于自身,对于内心的重要性。
记得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就提出,人对于安全的需求在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中是先于生理需求(身体基本需求)社交需求(社会关系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及尊重需求,属于最基本的需求。
是的,人工作是为了活着,或是为了养家糊口,或是为了十几年的教育能够学有所用,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所有的所有的目的,都是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的。
由于我的生性胆小,所以第一次接触这种立体式庞杂的施工现场时,我是以一个初入者的身段带着强大的融入式需求来接受目前这份工作的,虽然在繁杂立体式的施工现场有很多对自身安全造成困扰的问题,但是我得面对。
因为我来自农村,又学了工程测量这门专业,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还能干吗?第一次在下面悬空的钢筋网上走自己还是很害怕的,第一次背着仪器箱子在垂直的几十米高简易爬梯上上下内心也是颤抖的,第一次在全无遮护的布着钢轨仅能容下双脚宽的20多米高的吊车预制梁上走过内心是带着与命运抗衡的决心的,我记得从那上面走过后,我觉得这辈子我都不再从类似这样的地方走过,对我来说这简直是在高空走钢丝绳,即使我们有年长的前辈在上面如履平地。
需求分析报告范文

需求分析报告范文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篇一」一、调查目的以怀化学院为例,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对英语新课程发展提出建议。
二、调查范围怀化学院外语系 09 级 4、5 班三、调查对象有至少八年以上英语学习基础的大学生、有至少三年以上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
四、调查方法1、访谈对部分怀化学院外语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访谈内容涉及英语教师、教材、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课内外学习环境)四个方面。
2、收集英语学者需求分析样本。
3、任务分析。
五、成果1、背景概述近年来,我系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过级率逐年上升,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却相形见绌。
归其原因,主要是受到考试过级率的影响,教学者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教与学双边活动难以开展等现象比较突出。
2、调查结果分析 ----- 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整体情况分析。
A、学生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知识要渊博,教师要严而有道,以身作则。
b、希望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c、希望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此可见,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学生更喜欢老师经常激励他们;同时学生期待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要固定在教材本身,要及时补充鲜活的内容;b、希望教材内容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教材对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要求很高。
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应注意趋利而避弊,在固定教材上增补一些新的教学材料。
另外,固定教材容易使教材的内容过时,不能反映外语。
实际的现状,并且还会造成教材的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的现象授课时和班级过大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充分利。
C、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 :小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使用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有必要,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效果不理想,希望求助于英语教师。
简述需求分析的方法

简述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是项目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准确定义和理解用户的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后期修改的风险。
本文将简述几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一、访谈法访谈法是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集和理解用户的需求。
在访谈过程中,要注重细致入微的询问,尽可能获取到足够的信息。
访谈的对象可以包括项目的发起人、使用人员和相关专家等。
通过访谈,可以直接获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用户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期望。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需求分析人员系统地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和范围,合理选择问题的类型和选项。
通过对大量用户的调查,可以获取到更广泛的需求信息。
问卷调查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用户需求的优先级和权重,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三、用户观察法用户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行为和操作来获取需求信息。
通过亲临现场观察,可以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实际问题。
观察的重点可以包括用户的工作流程、操作习惯、痛点和不满意之处等。
通过用户观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系统功能。
四、原型演示法原型演示法是一种通过制作原型来验证和确认需求的方法。
通过制作初步的系统原型,可以让用户和开发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系统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在原型演示中,可以邀请用户参与测试和反馈,及时发现和修正问题。
通过迭代和改进原型,可以逐步明确和完善用户的需求。
五、核查文档法核查文档法是通过分析和核对相关文档来获取需求信息。
这些文档可以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使用案例等。
通过仔细研读文档,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需求和潜在问题。
核查文档时,需求分析人员应该注重细节,确保全面准确地理解和理解需求。
六、焦点小组讨论法焦点小组讨论法是指将一群相关用户或专家组织起来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方法。
常用需求分析方法

常用需求分析方法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包括:
1.面谈: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2.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并向用户发放,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3.观察法:通过观察用户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操作,来推导出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4.文档分析:分析用户提供的文档,如公司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以了解业务需求。
5.头脑风暴:通过团队成员的集体讨论和大量构思,来收集和梳理需求。
6.原型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设计出一个简化的产品原型,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确认需求。
7.用例分析:通过编写用例来描述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场景和功能需求,以便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8.数据分析:利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数据,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挖掘出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9.竞争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趋势,以确定用户的需求。
10.用户故事:通过编写用户故事,描述用户在特定情景下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以上是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根据具体的项目和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报告•相关推荐需求分析报告(通用11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需求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需求分析报告篇1一、项目介绍1.1编写目的:本需求分析报告的目的是规范化本软件的编写,旨在于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能见度,便于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同时提出了本学校排课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便于程序员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协作,并作为工作成果的原始依据,同时也表明了本软件的共性,以期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应用,同时它也是进行项目策划、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是维护人员进行内部维护,信息更新,验收和测试的依据。
1.2背景及范围本项目的名称:学校排课系统。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及开发者是:计算机应用三班张哲,用户是学校。
本产品是针对电脑进行排课的需求设计的,可以完成:基本数据录入与维护、课程表编排、课表冲突分析报告、课表输出、可以直接或导出至Excel打印总课表、教师课表、班级课表、场地课表、系统管理。
1.3定义缩写词学校排课系统软件:学校排课系统软件是为了帮助学校老师对学校的排课更加方便和快速制作处课程表及其管理学校的课程的软件。
二、项目描述:使用改程序后,学校的排课可以很轻松的安排好,而却可以尽量避免平时排课时出现的排课冲突,还可以临时加补课等功能。
2.1软件开发的目标:改善目前有些学校人工排课是常常出现的冲突以及浪费的大量时间。
同时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2应用范围:理论上能实现中小学排课,职业中学排课。
2.3子集说明:软件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个基本信息的录入,一个是进行排课的管理。
2.4软件功能描述:外部功能:实现了可视化窗口,排课,调课。
内部功能:基本信息的录入、固定课的设置、科目的录入、年级的录入、任课老师的录入、场地限制的录入和课表的查看;排课操作、调课操作、场地调课操作、老师课表及学生课表生成。
需求分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

需求分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需求分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需求分析的介绍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
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可以说需求分析是做系统之前必做的。
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
只有在确定了这些需要后,他们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新系统的解决方法。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功能。
在软件工程的历史中,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工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
但在近十年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求分析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部分。
假如在需求分析时分析者们未能正确地认识到顾客的需要的话,那么最后的软件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顾客的需要,或者软件项目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工。
需求分析的特点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该阶段工作有以下特点:供需交流困难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其它四个阶段都是面向软件技术问题,只有本阶段是面向用户的。
需求分析是对用户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明确在用户的业务环境中软件系统应该"做什么"。
但是在开始时,开发人员和用户双方都不能准确地提出系统要"做什么?"。
因为软件开发人员不是用户问题领域的专家,不熟悉用户的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又不可能在短期内搞清楚;而用户不熟悉计算机应用的有关问题。
由于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工作,又缺乏共同语言,所以在交流时存在着隔阂。
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一、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所需的技术是否可行,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如项目所需的硬件设备是否能满足项目的需求,软件开发所需的开发工具是否可行等。
经济可行性: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项目的投资和回报。
对项目进行成本评估,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采购成本、人力资源的成本等,然后对项目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产品定价等,并进行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回报率等经济指标的计算,以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操作可行性,包括项目开发过程的可操作性和项目实施后的可操作性。
对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资源、人员、时间等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顺利进行;对项目实施后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估,确保项目能够稳定运行,并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从各个相关方面收集用户需求和项目目标,对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和澄清的过程。
需求分析是项目开发的关键环节,它的目的是明确项目的功能、性能、界面、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需求,为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准确的基础。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界面需求、业务流程需求等。
2.需求整理:对获取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确保需求表述准确清晰,并进行必要的领域模型、数据流程图等工具的使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需求。
3.需求分析:对整理后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对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优先级、稳定性等进行评估,确保需求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需求确认:与用户进行沟通和确认,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及时处理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5.需求文档撰写: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撰写详细的需求文档,包括用例规约、功能需求描述、界面设计等,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通过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可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这对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并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需求分析名词解释

需求分析名词解释需求分析是指对需求进行理论分析、实际调查和实地勘察的过程,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为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和运营提供指导和依据。
在需求分析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如下所示:1. 需求: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需求或期望。
需求可以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两类。
功能需求是指产品或服务必须具备的具体功能或特性;非功能需求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
2. 需求分析:是指对需求进行详细、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明确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需求收集、需求整理、需求确认等步骤。
3. 需求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
需求收集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如面谈、问卷调查、观察、文档分析等。
需求收集的目标是获取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4. 需求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优化的过程。
需求整理可以将大量的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5. 需求确认:是指与用户或相关利益相关方共同确认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过程。
需求确认可以通过演示、原型、评审等方式进行。
确认需求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设计过程能够按照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
6. 需求文档:是对需求进行详细描述的文档。
需求文档包括需求说明书、用例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等。
需求文档是需求分析的重要成果,用于指导软件开发和测试。
7. 需求管理:是指对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需求管理包括需求变更管理、需求追踪管理、需求确认管理等。
通过需求管理,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在整个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8. 用户故事:是一种对需求进行简洁、可理解的描述方式。
用户故事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角色、目标和理由。
用户故事是敏捷开发方法中常用的需求描述技术。
以上是需求分析中常用的一些名词的解释。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进行准确、全面的需求分析非常重要。
需求分析的模板(汇总5篇)

需求分析的模板(汇总5篇)1.需求分析的模板第1篇职责:1、负责智能仓储相关产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竞品分析、客户需求调研,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和竞品发展动态;2、负责产品相关的解决方案、产品规划、产品需求文档等编写工作;3、负责业务调研及需求梳理、编写需求文档及原型设计,参与产品开发过程,负责需求管理、需求排序、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各项项目管理工作;4、参与内外部产品交流、产品宣传、产品推广工作;5、支撑内外部项目交流、对接项目侧需求并具备评审分析能力。
岗位要求:1、大专及以上学历,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管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并取得相应学位,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优先;2、具备M域大型ERP、计划建设、采购供应链系统管理、规划、系统内部流程、规则等相关知识;3、能够针对客户需求制定产品解决方案,客户交流、方案及产品实施推广能力强;4、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能有效推动产品和项目进展;5、具有优秀的文案撰写能力和产品展现讲解能力6、工作积极主动,能够接受和适应长期出差;7、有在智能仓储物流等相关传动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有在咨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厂商工作经验者优先。
2.需求分析的模板第2篇职责:1、负责客户需求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PPT、word等格式);2、整理需求功能清单,协助评估开发成本和计划;3、分析细化需求,编写详细需求规格说明书,协助进行交互和UI效果图设计,与客户沟通确认需求。
4、主持需求评审、参与设计评审,参与需求功能验收工作及用户手册、需求功能培训资料的编写;5、参与客户项目招投标(项目可研、立项、投标等)需求建设方案编写和评审等。
岗位要求: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2、 1年以上软件需求分析工作经验;成功参与过大型产品项目的需求分析工作者优先;3、熟悉需求调研方法,较强的业务流程及业务模型分析设计能力;善于控制需求,进行版本范围及项目范围管理;4、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团队协作中具有精炼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快速把握需求的核心要点;5、熟悉软件工程理论,掌握软件需求获取与分析方法;6、具备较强的需求方案表达能力,有PPT方案、项目可研方案撰写经验者优先;7、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学习能力,责任心强,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指在软件工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界定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为软件开发的后续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和依据。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软件最终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需求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访谈法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有利于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动机。
在进行访谈时,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充分准备,提前制定好访谈问题,确保访谈的高效和准确。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技巧,以便更好地引导用户表达他们的需求。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向用户发放,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法适用于用户群体较大或用户分散的情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看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填写问卷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和思维碰撞的方法,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
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获得更多新颖的需求点和创意。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需要注意引导团队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原型法。
原型法是通过制作软件原型,让用户直接体验和感受软件的功能和界面,从而获取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原型法可以直观地展现软件的功能和交互流程,有利于用户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在进行原型设计时,需要注重原型的易用性和真实性,确保原型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求。
五、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获取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观察法适用于用户无法清晰表达自己需求的情况,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环境,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对用户需求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收集,以便于确定所需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具体要求。
在实际软件开发项目中,如何正确地进行需求分析是影响软件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将从基本概念、过程方法和常见问题三个方面详细阐述需求分析。
一、基本概念1.需求定义:需求是指客户或用户对某个系统或产品的具体要求。
需求大多来源于用户需求、行业标准、法律法规、技术能力等。
例如,企业需要一个销售管理系统来提升营销效率、一家医院需要一个信息系统来管理患者信息和医疗资源、某个电商平台需要一个订单管理系统来提供更好的服务等。
2.需求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需求可分为:(1)功能需求:即系统应该完成的操作、处理数据的需求,包括输入、输出、计算、验证等。
(2)非功能需求:系统除了功能外的理性质量要求,如性能、安全、可靠性等。
(3)业务需求:与所属行业或用户业务相关的需求,如支付功能可能需要适配多种支付方式。
(4)可追溯性需求:能够量化为测试用例的需求,例如:给定某些输入值,预期输出结果应该是什么。
二、过程方法需求分析过程是一个涉及用户、业务、行业和技术层面的复杂过程。
正确地执行需求分析将确保开发团队在满足客户期望的同时,合理规划开发周期和成本。
一般情况下,正确执行需求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与客户谈判首先设计人员应该与客户进行会面,了解客户需要的功能、业务以及用户需求。
他们应该了解客户的文化,内部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了解项目的背景和动因,并针对质量标准进行讨论,以促进有效沟通。
2.收集规则与目标在确定用户需求后,设计人员需要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技术和非技术的要求。
这通常会涉及到信息的收集、盘点和分类整理,记录所有内容并确保每个要素都能明确认识和定义。
3.确定优先级别下一步是通过与客户的交互,确定每个需求的优先级次序。
设计人员需要与客户讨论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并确定优先级次序,以确保项目能够在范围内、时间和成本内完成。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访谈法:通过与用户、客户、相关利益方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产品或系统的需求和期望,并获取详细的信息和反馈。
访谈可以包括个别访谈、焦点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
2. 观察法:直接观察用户在实际情境下使用产品或系统,观察他们的行为、反应和需求。
观察法可以通过原型演示、用户测试、田野观察等方式进行。
3. 文档分析法:对相关文档、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用户手册、市场调研报告、技术文档等。
通过分析这些文档,可以获取相关需求和要求的信息。
4. 原型法:制作出可视化的虚拟原型或模型,通过用户与原型的互动反馈来获取需求信息。
原型法可以帮助用户更清楚地表达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需求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5. 噪声分析法:通过对用户反馈的噪声(不完全或模糊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噪声分析法可以帮助发现用户未能明确表达的需求和潜在的问题。
6. 人员交互法:将需求分析人员直接融入用户或客户的工作团队中,与其一起
参与项目的开发和改进。
通过与用户的紧密合作,需求分析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进行需求调整和变更。
以上是需求分析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取相应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目的是明确开发的目标和用户需求,从而为软件设计、开发和测试提供指导。
需求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通过观察用户现有的工作环境和过程,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
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发现用户需求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二、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提问和交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个别访谈、小组访谈、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
三、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通过设计问卷,向用户、管理人员、领导等相关人员发送,收集用户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同时收集大量用户的意见和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邀请开发团队成员和用户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发散思维,集中讨论潜在的需求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自由发挥、集体讨论、循环补充等方式,激发创新想法和发现新的需求。
五、场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通过描述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操作和需求,更好地理解用户的使用环境和需求背景。
可以通过需求故事板、情景模拟、用户故事等方式,描述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六、原型法(Prototype Method):通过制作简化的原型,向用户展示系统的功能和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交互式原型等方式制作。
七、模型法(Modeling Method):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数据模型、过程模型等形式,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建模。
可以通过数据流图、用例图、活动图、领域模型等方式,对需求进行形式化描述和分析。
八、软件工程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包括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种管理和技术方法,如需求管理、变更管理、需求跟踪、质量保证等。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指对项目或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或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软件开发、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领域,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功与否。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与用户、客户、利益相关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和问题。
在访谈过程中,需求分析人员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和记录等方式,获取到充分的信息和数据,从而为后续的需求分析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问卷,向用户群体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为产品设计和项目规划提供依据。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一次性获取大量数据,但也需要注意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和创意思维的方法,通过集思广益,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期发现新的需求和解决方案。
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团队成员的智慧和经验,发现一些隐藏的需求和问题,为需求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原型法。
原型法是通过制作产品原型或模型,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产品的功能和特性,从而发现潜在的需求和问题。
原型法可以帮助需求分析人员更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五、竞品分析法。
竞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市场上同类产品或项目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找出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不满和期望,为自身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竞品分析法可以帮助需求分析人员更客观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避免盲目设计和开发。
六、用户故事法。
用户故事法是一种以用户视角来描述产品需求和功能的方法,通过讲述用户故事,来表达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用户故事法能够帮助需求分析人员更贴近用户,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如何做好需求分析,需求调研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需求分析一、为什么要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痕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这个问题是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现在这个问题一般很好避免,都知道项目的一些敏感性的东西,例如想会有哪些地方设计的不好可能导致以后的使用出现BUG.)二、需求分析的任务简言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三、需求分析的过程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问题识别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软件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分析与综合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系统各元素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后,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要开发的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做什么的模型).制订规格说明书即编制文档,描述需求的文档称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请注意,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好象软考曾经考过这个问题),向下一阶段提交.评审对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评审通过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否则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第3章-需求分析

这条准则要求建立行为模型。 (4) 必须对描述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进行
分解,用层次的方式展示细节。
需求获取面临的挑战
客户说不清楚需求 需求易变性 问题的复杂性和对问题空间 理解的不完备性与不一致性
优秀需求具有的特性
❖ 1. 完整性 ❖ 2. 正确性 ❖ 3. 可行性 ❖ 4. 必要性 ❖ 5. 划分优先级 ❖ 6. 无二义性 ❖ 7. 可验证性
6 D1 库存清单
包含零件编号、 名称、目前价格 1
事务
1
5
2 定货报表
仓库管理员
处理
产生
采购员
事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表
形成定货数量 2
4
D2 定货信息
3
面向数据流方法的分析的应用
6
D1 库存清单
7
仓库
事务 1.1 接收
管理员
事务
事务 1.2 更新 库存
5
库存信息 1.3 处理 定货
D3 供应商信息 1
2 定货报表 产生 报表
现实世界
面
OOA
向 对
象
开 OOD 发
方
OOP 法
结构化
结 分析
构
化 结构化 开 设计
发
方 法
结构化 编程
计算机世界
结构化分析模型的组成结构
数
加
据 E-R图
数据流图 工
对 象
(DFD) 说
数据字典
明
(DD)
说
明
状态转换图
(STD图)
控制说明
面向对象分析模型的组成结构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和记录用户需求的过程。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访谈法: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和问题。
通过问答、观察和记录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2. 文档分析法:通过分析已有的文档,包括用户手册、规范说明、需求文档等,了解需求的具体要求和约束条件。
3. 观察法:观察用户在实际环境中的工作流程或行为,从中发现并记录用户的需求。
4. 原型法:制作原型或模型,通过与用户交互使用,收集用户的反馈和需求。
5. 问卷调查法:设计和发送问卷给用户,让用户进行投票、评分或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6. 需求协商会议:邀请相关利益相关者参加会议,对于需求进行逐一讨论、分析和澄清,达成共识和解决冲突。
7. 场景分析法:通过场景模拟和故事叙述的方式,帮助用户更好地表达需求,同时也为需求分析提供更具体的背景和情境。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需求分析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条
件。
在具体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使用。
如何理解需求分析的作用和重要性

如何理解需求分析的作用和重要性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识别和明确用户需求、系统功能和性能以及约束条件的过程。
在软件项目中,需求分析对于整个开发过程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需求分析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的作用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需求:需求分析帮助开发团队明确用户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约束条件等。
通过与用户深入沟通和交流,可以准确把握用户的期望,从而为开发团队提供明确的指导。
2.减少开发成本:通过需求分析,可以识别和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或冗余的功能需求,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降低开发成本。
同时,需求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建立合理的开发计划,提高开发效率。
3.规范开发过程:需求分析可以规范软件开发过程,明确开发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形成统一的开发标准和规范,提高开发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开发质量。
4.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需求分析,开发团队可以全面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软件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增强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度,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二、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需求误解:需求分析能够消除开发团队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准确理解用户需求,避免因为需求误解而导致软件开发失败的情况。
2.降低开发风险: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开发风险,避免项目延期、预算超支等问题的发生。
3.保证软件质量: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基石,它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仔细的需求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提升用户体验:需求分析能够帮助开发团队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心理和使用习惯的软件界面和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求分析概念及如何写好需求分析附需求分析报告例文

概念需求分析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需求分析报告等。
(1).业务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通常在项目定义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2)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应在使用实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3)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用户利用系统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4)非功能性的需求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约束,操作界面的具体细节和构造上的限制等;(5)需求分析报告所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业务部门的主管通常阐明“业务需求”,即产品的高层次概念和主要业务内容,为后继工作建立指导性框架;但“业务需求”并不能为开发人员提供开发所需的许多细节说明。
“用户需求”必须找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他们最清楚要使用该产品完成什么任务和一些非功能性的特性需求,如程序的易用性、健壮性和可靠性等,而这些特性将会使用户很好地接受具有该特点的软件产品。
业务部门的主管甚至CIO经常试图代替终端用户说话,但通常又无法准确说明“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来自产品的真正使用者,必须让实际用户参与到收集需求的过程中;否则,产品很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信息而遗留不少隐患。
在实际需求分析过程中,由于业务部门工作很忙,经常没有时间或者觉得没有必要与IT人员讨论需求分析,有时甚至希望IT人员无须讨论和编写需求说明就能说出用户的需求。
除非遇到的需求极为简单;否则千万不能这样做。
优秀的软件产品建立在优秀的需求分析基础上,而优秀的需求分析又源于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只有双方参与者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成功的合作需要什么时,才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应用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这一系列的活动即构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介于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阶段之间的重要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利益相关者是在软件项目中存在利害关系的人。
任何受到系统影响或对系统开发产生影响的人,都是利益相关者。
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客户(用户或系统的所有者)、开发者(分析员、程序员等)。
(P3)2、迭代和增量过程的成功是以对系统体系模块的早期认识为基础的。
这些模块应当有其相似的规模、高度的内聚和极小的重叠(耦合)。
实现模块次序也很重要。
如果模块依赖于其他上在开发的的模块中的信息或计算,那么它们可能无法发布。
除非对迭代和增量开发进行规划和控制,否则过程会沦为不能控制项目实际进度的“特别黑客“。
3、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一种用来进行过程评估和改进的流行方法。
4、楼梯上的5个台阶是:混乱、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度量以及持续的质量改进。
经验表明,要上升一个成熟度级别需要数年时间。
(P5)5、ISO 9000标准系列的主要前提是:如果过程是正确的,那么过程的结果也将是正确的。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在产品中建立质量而不是测试质量来生产优质的产品“。
6、对于又ISO认证组织来说,一个试金石是即使它的全部劳动力被替换掉,它也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了这个目标,组织必须文档化并记录它的所有正式活动,必须为每个活动定义书面程序,包括当出现错误时或客户抱怨时应该做什么。
(P6)RQ3 每个迭代中的增量版本是否向开发中的软件产品增加了新的功能?答:不,他没有;增量改进了非功能性的软件质量。
7、必须对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规划,必须为初期开发、改进或者排除而进行识别、分类、排序和选择。
问题时,那种IS技术和应用系统对系统对业务的回报价值最大?在理想情况下,所做的决定应当以定义良好的业务策略和仔细且有条不紊的规划为基础。
8、有许多组织----特别是许多小型组织----并没有明确的业务策略。
这样的组织有可能会通过简单的识别当前最迫切需要处理的业务问题来决定信息系统开发。
这样的运作模式允许小型组织快速地重新对当前情况集中精力,利用新的机会和抵御新的威胁。
大型项目需要长时间来完成。
它们太过麻烦,以至于不易被改变替换。
它们需要容纳,甚至瞄准未来的机会和威胁。
9、系统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制定。
一种传统的方法称为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所有的系统规划方法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它们关心效果(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效率(做事正确)。
”更有效率“意味着可以使用现有的或更少的资源,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相同的工作。
“更有效果”意味着使用可选择的资源和想法做一个更好的工作,也可以意味着通过创新来实现竞争优势。
优势包括(了解):品牌和专利的拥有;在客户和供应商中良好的口碑;资源或技术的专有权;由于生产量、私有的专门技能、专有权力或伙伴关系而带来的成本优势等。
劣势通常是潜在优势的缺乏。
劣势例子包括:不可靠的现金流;员工的劣等技术基础和对一些关键员工的依赖;欠佳的营业地点等。
(P11)RQ3 在VCM方法中,“营销和市场“是一个基础活动。
RQ5 ISA框架的5个视角是:规划者、所有者、设计者、建造者、承包者。
(P15)RQ3 数据集市这样的OLAP技术的目的是支持个别部门或业务功能,并且仅仅存储被汇总的历史数据。
RQ4 数据挖掘是支撑知识处理系统的主要技术。
(P18)RQ3 体系结构设计阶段主要负责生产/交付一个适应性系统。
(P26)选择(P37)Q5 哪个CMM成熟度级别为一个组织所需要,使其能够成功响应一个危机情况?答:要成功地响应危机情况,一个组织至少需要位于CMM成熟度的第3级。
位于第1级的组织为了过程管理而依赖关键个体,过程本身并没有被文档化。
位于第2级的组织拥有来自过去经验的直觉过程。
位于过程成熟度第3级的组织拥有系统化的和为所有遵循的过程。
(P38)第二章RQ1 为了填补业务人和IT人士之间的空白的最流行的可视化业务过程建模语言是业务过程建模法RQ2 BPMN中的4类建模元素是:流对象、连接对象、泳池、人工制品RQ3 一个序列可以连接两个泳池吗?答:不能,泳池可以通过消息流或关联与公共人工制品进行通信RQ4 交付一个IT服务以解决当前业务问题或是促进未来业务创新的业务价值驱动方法是:解决方案构想(P51)RQ1 业务分析员负责引导和记录领域知识需求和用例需求RQ2 两种主要需求: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RQ3 在调查表中,3种形式的封闭式问题:多项选择问题、评价问题、排序问题RQ4 在JAD活动中领导、文书、客户、分析员是参与者RQ5 将RAD开发团队称为:先进工具的专业开发人员(SWAT)(P59)选择(P72)Q5 需求引导目标在于使领域知识需求和用例需求一致,解释着两种需求的不同。
在需求确定阶段,一种需求要优先于另一种吗?答:领域知识需求从应用领域的常规理解获得。
用例需求从具体的商业惯例和过程研究中获得。
通常,两种需求或多或少地并行收集。
初始调查可能集中于领域知识需求,但最终必须与客户一起对所有的需求进行验证。
在分析和设计过程地后期,用例需求处于中心位置。
用例需求驱动所有的开发模型和人工制品,并对照用例需求对开发模型和人工制品进行验证。
(P73)第三章RQ2 用例图与用例规格说明一样吗?答:不一样,后者包括图和用例的设计行为的完整文本描述。
(P84)RQ1 实体类与业务对象的概念是相同的(同义词)RQ2 重数的概念是否适合聚合?答:是的,聚合是一种关联形式(P92)RQ1 子系统被建模为包的构造型还是构件型?答:在UML2.0中,将子系统建模为构件的构造型。
然而,在UML的较早版本中,它被建模为包的构件模型。
(P100)选择(P102)Q1 解释静态模型、行为模型和状态机模型的主要特点和互补特性静态模型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类、类的内部结构和类之间的关系。
静态建模的主要可视化技术是类图。
行为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动作,以支持业务功能----交互、操作和作用于数据上的算法。
行为建模包括用例图、顺序图、通信图和活动图。
状态机模型描述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状态的动态变化。
状态机建模的主要可视化技术是状态机图。
这3个模型提供了不同但互补的视点,通常基于相同的建模元素。
静态视图显示存在于系统中的元素种类。
行为视图确保组成元素能够执行所需要的系统功能。
个好的静态模型应该能够适当地容纳新的或扩展的系统功能。
状态机视图为类的进化定义了框架,并定义了行为和静态模型必须遵守的对类状态的约束。
(P103)第四章RQ2 哪些MVC对象代表鼠标和键盘事件?答:控制器对象RQ3 哪个J2EE核心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与数据源的链接?答:集成层RQ4 哪个PCBMER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与数据源的链接?答:资源层(P115)RQ2 角色名的作用:解释比较复杂的关联----特别是自身关联(递归关联,连接同一个类中的对象)RQ3 在聚合中,传递性的含义:表示如果对象子集C是对象子集B的一部分,且对象子集B是对象子集A的一部分,则对象子集C必然是对象子集A的一部分RQ4 子类对象是超类变量的合法值,这项结果与可替换性原则有关(P135)RQ1 用例图不能表示并发控制流RQ2 活动图能在开发类模型前构建,活动图不直接显示完成动作的对象类RQ3 消息能表示对象间的异步通信,这样的消息称为信号RQ4 顺序图UML建模技术对发现类操作最有帮助(P145)选择(P148)Q1 PCBMER体系结构七个原则,其中NCP和APP这两个原则是形成层次传递而不是网状传递体系结构的最重要原因。
NCP原则不允许非邻层对象之间进行直接通信,这一点强化了等级通信顺序。
例如,如果A和C不是相邻层,但是B是A和C的邻层,那么A和B 通信以的到C的服务。
而在网络中,A可以直接与C交流信息。
APP原则抵消了NCP原则的严格性。
为了允许非邻层通信,尤其是当层距离很远时,被迫使用长消息链,有时很难处理。
引入一个独立的接口层来允许非邻层的对象互通消息,而不产生不受欢迎依赖,时解决APP原则带来的两难境地的一个方案。
Q13 那些UML模型专门进行行为规格说明?解释它们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是怎样相互联系共同定义系统行为的?答:最适合行为规格说明的UML模型是:活动图、顺序图、通信图。
活动图最适合用于模型计算----计算过程或工作流中的顺序及并发步骤。
依赖于模型中动作粒度的大小,活动图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详细程度的不同抽象层次的模型计算。
活动图还能对用例或类操作中的计算进行建模。
顺序国以时间顺序展示对象之间交流的消息,与括动图相们,它们能够用于不同的教度水平上,可以描述整个系统的般信息的交换,或描迷单个操作的详细消息。
斯序图在分析阶段广泛使用。
它们能够用干确定类中的操作。
与通信图不同,顺序图不显示对象关系。
通信图与顺序图不相上下,它能显示对象间交换的消息。
如果需要,它能对消息编号以显示时间维。
另外,它能显示对象关系。
通信图更适合在设计阶段使用,对用例或操作的实现建模。
所有这3种模型在行为规格说明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和地位。
它们可以用于表示同一个行为的不同方面,但更多地用于捕捉不同的行为或同一行为的不同抽象水平。
当活动图用于表示不同抽象水平的模型时,具有特殊的灵话性。
顺序图倾向于在分析阶段使用,通信图倾向于在设计阶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