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很多小花形成一簇,很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仅仅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很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很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丁香结-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丁香结-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丁香结》的主旨和情感表达,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关于人生的思考。
2.掌握汉字“结”的读音、字词及其相关诗词的背诵。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感悟和思考,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考能力。
2.教学汉字“结”的读音和字词,并让学生通过背诵相关的诗词,融入课文中,加深理解。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2.通过悬挂图画或其他视觉资料,为学生介绍课文《丁香结》的背景。
2. 导入1.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与学生交流并解决疑问,了解学生初步的想法。
2.板书关键词:《丁香结》,感悟,思考,故事,呼号,精神家园,汉字“结”。
3. 阅读与解读1.教师朗读篇章,让学生听故事、领悟情感。
2.学生跟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赏析文化内涵。
4.教授相关句型、词汇(如呼号),进一步深入阅读,感受故事。
4. 听写与讲评1.利用Smart板或音频设备播放有关听力材料,包括课文和相关的生词汇。
2.听写部分生词汇,评估学生的听力,并检测生词汇的掌握程度。
3.讲评,马上纠正听写时的错误,巩固学生对词汇学习的理解。
4.教授汉字“结”的读音和字词,并让学生通过背诵相关的诗词,融入课文中。
5. 引出主题1.按学生的集体年级,大致介绍“高价值”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课文中的涉及。
2.将“结”的真实涵义转化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6. 情感渗透1.引导学生了解“精神家园”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2.将谈论和分享情感的过程引入教学实践中。
3.引导学生了解爱心船是一个关爱行动的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关注社会正义,爱心公益事业。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2课《丁香结》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表格形式)
教学
()分钟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丁香结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
丁香结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丁香结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丁香结》读书笔记篇一初读宗璞的《丁香结》,就像隔着一层轻纱去赏丁香的潇洒,去解丁香理不清的愁绪,去会丁香的冷漠,凄清和惆怅。
丁香是潇洒的,朦胧的。
就像幽姬那样,总是那个竹林间快闪而过的紫色身影。
丁香是初春的使者,公路上,汽车飞速驰骋。
走后,从天空上悠悠飘下来的雪白的几片花瓣————那是丁香的泪!一簇簇,一束束开在丁香三角地里,北极星也上天幕值勤了,月亮也出来守护那簇梦一般的丁香。
月光仿佛给予了丁香更加崭新的力量。
丁香就如同睡眼朦胧的少女,这柔和的月光才是她较洒脱,较随性的生活。
宗璞给了她们充满灵性的魂魄,给了她们迷人的身躯,让她们在城市纷嚣的一角变得格外靓丽。
丁香的每一个结,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她的结里,有千丝万缕理不清的愁怨,她们缠在一起,又无法解开,每一条愁绪,每一条哀愁都密不可分,但这就是丁香,她独自哀愁,独自彷徨,独自走过悠长而寂寥的雨巷的丁香。
微雨和丁香本就应该连在一起,那丁香就像娇花照水的林黛玉。
清晨,窗外烟雨蒙蒙,飘飘洒洒,映着那丁香似有似无,醉了人的眼眸,这微雨,这丁香,便不由自主的烙在了心底。
宗璞把那结比做人生的难事,坎坷重重,但若人生路上没有了台阶,我们又如何向顶峰发起挑战呢?丁香结是解不完的,愁怨是离不开的,但痛苦却只能暂时的,明天才是较好的。
丁香是冷漠的,凄清的,惆怅的。
或许也是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四月的江南,邂逅了一场又一场花谢花飞。
原本寂寥的雨巷,因为有了丁香花,有了这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变得多了几分淡妆浓抹的春意。
她虽然冷漠,凄清,惆怅,但心中依然有属于春天的柔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优秀4篇】《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学难点篇一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2、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
二、作者介绍: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
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注音:宗璞(pú)笨拙(zhuō)斗室(dǒu shì)朦胧(méng lóng)搁置(gē)缀满(zhuì)窥着(kuī)参差(cēn cī)妩媚(wǔ mèi)纷嚣(xiāo)2、释义:纷嚣:纷乱喧嚣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
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优质教案
标题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优质教案所属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六年级知识点(技能点、专题或实训活动)描述1.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2.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2.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设计思路与特点在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内容《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2、重点讲解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2《丁香结》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上02《丁香结》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丁香结》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以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为线索,通过描述丁香结的现象,寓意人生的困境和解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
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读。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困境和解决方法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心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上课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丁香花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境?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引起对课文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边读边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案优秀6篇文本分析篇一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本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当中。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篇二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丁香的特点,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本文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
其中前一部分主要写的是“赏丁香花”,作者分别写了城里、城外校园里和斗室外三个地方的丁香,从视觉、触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色彩、形貌、姿态和气味,让读者对丁香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后半部分主要写“悟丁香结”,作者从有关丁香结的古诗开始,写到了微雨中格外妩媚的丁香,并引发了为什么叫“丁香结”的思考,进而联想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整合文章各部分大意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待学生思考后指名发言,被指名的学生说完后,如果没有说完整或说得不太准确,其他学生可补充。
通过自主思考、互相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2丁香结》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2丁香结》《丁香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尝柔美的语言。
3、体味由事物启发联想的表述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尝柔美的语言。
2、体味由事物启发联想的表述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1个生字,会写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尝柔美的语言。
(重点)一、沟通预学,初赏丁香1、学生们,上一节课,我们尾随老舍先生走进了辽阔的《草原》。
今日我们尾随宗璞先生去赏丁香。
(板书课题:丁香结,并齐读)2、放声朗读课文,看看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是怎样的。
(生自由读)3、借助预学单,小组共享重点字词。
4、指导书写:“幽、薄”两个字。
幽,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内后外,先写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竖折和竖。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展示词语,同学认读。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射文思幻想迷漫含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6、展示句子,朗读体味。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洒脱,紫的朦胧。
在细雨迷漫中,着了水滴的丁香分外妖娆。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犹如印象派的画,线条含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的确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再赏丁香(一)理解内容,提问质疑。
1、说一说,在预习当中,你批注了哪些读不懂的地方?预设:课文题目是“丁香结”,为什么还写了丁香花呢?2、为什么“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洒脱,紫的朦胧”呢?3、为什么说丁香“莹白”,但细叶“参差”呢?4、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是什么意思呢?……(二)梳理疑问,聚焦问题。
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三)整体掌握,理出脉络。
再读课文,想一想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板书结构图,见板书设计)预设:课文第一部分写丁香花,是“赏花”部分。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9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揣摩文中描写丁香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列举学过的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如落花生、白杨等),为本课的学习预埋伏笔;通过看丁香花,为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做铺垫。
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缀幽雅案拙薄糊蕾襟恍怨(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课件出示: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花蕾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
(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
前3个自然段“赏花”,后3个自然段“悟花”。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巧妙地用问题导向,让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读词,检查重点词语的理解情况。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设计意图:回顾词语,巩固对词语的掌握。
交代本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美感的兴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出示课件:赏花悟花3.过渡: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悟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美感,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1.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由诗句展开想象,思考: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1)学生阅读诗句,由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预设: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愁怨与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吗?(2)学习活动:用简洁的语言填写理由。
(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
通过写丁香花和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
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
)2.阅读第5自然段,由丁香花的外形想开去,理解“丁香结”的说法。
课件出示: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课件出示丁香花苞和盘花扣的图片,对比发现两者外形相似。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丁香花苞的外形,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缀、窥”等13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窥”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板书课题:丁香结)(二)作者简介(设计意图: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作好铺垫。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一)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二)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3.教师出示本课词语:出示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教师相机正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一)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预设1:可以分为3部分。
预设2:第一部分为第1-3自然段,讲丁香花。
第2课《丁香结》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丁香结》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
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
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设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领略了丁香花的美丽,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那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全班交流。
小结:第1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4.重点句子分析。
(课件出示)
(1)有的宅院里……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的潇洒……这是丁香。
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仪态风姿和气味。
正是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在夜色中也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浓郁。
)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
5.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指名答)
小结:(1)形状(视觉),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视觉),紫色、白色;(3)气味(嗅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6.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小结: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思考:在这部分中,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指名读第4~6自然段,全班交流感受)
2.研读第4 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师: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答)
(2)师:在这几句话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
(3)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阅读链接”,指名交流)
示例:“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为人的忧愁,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
(1)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齐读,指名交流)
明确:丁香结本义指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是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本文中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作者赏花多年,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是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古人寄托在丁香结里的情感是愁思,是愁怨,这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读、齐读,同桌讨论)
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学生自由发言)
(4)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教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
这正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题。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需要幽雅甜香的丁香;同时,也需要细雨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一篇散文,作者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丁香,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这一层面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而对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
了么?”这一句话,学生却很难读懂。
因此,我从课后“阅读链接”着手,先让学生理解感悟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再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与学生一起研读,从而明白了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这一深层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