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一过就忘,一考就晕。”究其原因,学习没有用心,学习缺少思考,学习滞留在浅层学习的状况,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学习、掌握、推广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与深度学习相对应的是浅层学习。浅层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认知活动,其表现是依靠对文本信息进行记忆的提问、练习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要求学生从书上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所有思维活动都被引导向到答复、印证教师和教材所认定的标准答案。

浅层学习拘泥于文本的字面理解,满足于知识的机械记忆,把学习简分为阅读,把思考简化为寻找,把练习简化为填空,把评价简化为对错。学习的本义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缺失了研究与实践的学习就是浅层学习,缺乏探究与创新的学习就是低水平的认知。

深度学习有四个特点:一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与批判,理解有字面理解、意义理解、批判理解和创新理解四个层次,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是深化理解的思想武器。二深度学习强化着联系与建构,联系有经历联系、社会联系、世界联系和教

育联系四个维度,多维联系与能力建构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三深度学习实践着比较与反思,比较有见解比较、理解比较、结果比较和能力比较四个指向,比较认知与反思感悟是深度学习的辨证关系。

深度本意是指学习认知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深度学习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但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深度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深度是思维激活、材料加工、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应用体验,反思感悟的综合实践,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浅层学习推向深度学习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

一、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深度参与是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展示进行知识建构、价值认同和能力培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参与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发现和心理体验,不单纯追求学习结果,不过分看着考试分数。

学习要有深度,就必须强调老师有针对性、启发性、参与性与体验性的学习引导,关键是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要求知道文本知识,并记住什么是标准答案。学习要有深度,就必须把低水平的认知、机械性的背诵、选择性的备考转变成更具挑战性、创新性、实践性、情境性的对话思考和系统探究。建构主义有五大主张,深刻地影响着课改进程。

一、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活动,把主体地位放到突出的位置;

二、强调“学”的过程与方法,尤其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个体学习转化为组织学习;三、强调学习态度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主张要有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学习问题的主动发现和学习认知的主动建构;四、学习主体的质疑态度、批判思维在深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由讲师转变为导师,由经师转变为人师,由督师转变为军师。

课堂展示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通过展示,说明自己的见识,解释同伴的困惑,提出探究的问题,呈现合作的成果。另外,小组讨论,观点争鸣,文献综述,专题探究,主题拓展,课后反思都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

深度参与的策略六项策略:提出问题引起有意关

注,提供材料丰富教材内容,设计活动吸引全员参与,展示交流提出学习见解,批判思维促进深度学习,师生互动转化学习能力。

深度参与的评价指标,一看学生活动的参与面;二看学生探究的纵深点,三看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四看学生建构的生成度。

二、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

南北对峙的两座山,各有一座寺院,人们分别称其为南山寺和北山寺。每天早上,两寺都会派一个小和尚下山买菜。一天,两位小和尚相遇于道,南山寺的小和尚问道:“你到哪里去?”对曰:“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无言以对,回去后向师傅请教。师傅说:“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相遇,仍问同样的问题,不料对方却答道:“风往那里去,我便到哪里去”,出乎意

料,仍不知所措,垂头丧气回到寺里。师傅耐心启发道:“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第三天相遇,再问,人家却答道:“我到市场买菜去”,又无话可说了。师傅感叹道:“观晚霞悟其无常,观河海悟其浩翰。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教育学原理: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用心悟出来的东西才属于自己,才能灵活运用,机智应对。这种悟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

深度思考是在问题引导下,层层推理,深入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面的不断深化认知、提升认知的探究过程。深度思考要求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概括,从微观到宏观的提升,从事理到哲理的锤炼。

推进深度思考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主体感知和思维探究的对象,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欲望,从而把问题意识转化成一种学习探究的驱动力。深度思考的重要方法是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经过逻辑推理,最终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思考结果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强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同时拒绝思维定势,追求创新成果。深度思考的价值,不是以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给予一个学习的机会,提供一个论证的机会,捕捉一个发展的机会,创设一个感悟的机会。

讲述中国近代史时,各位老师经常会提到一个历史命题:落后就要挨打。思考问题一,落后与挨

打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表现为什么情形?落后学先进、落后赶先进、落后超先进、落后恨先进,也有先进看落后、先进帮落后、后进打落后,甚至还有落后打先进。落后不是挨打的真相,挨打不取决于落后,关键是取决于利益。思考问题二,谁提出的这一命题,它背后有什么真相。西方学者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移植于人类社会,把“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偷偷换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命题。如果你认可。并赞同这一说法,那么,当年所有殖民主义的一切罪恶都将会被一笔勾销。它是西方学者别有用心,包藏祸心的歪理邪说,这就是结论。

深度思考是区别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异所在。优秀教师在促进深度思考上具有以下优质品质:发现问题的眼光,设计问题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