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阅读训练第8单元 人物白描
统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及答案(共4篇)
统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及答案(一)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唱响的时候,我都深深感受到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我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语是“银灰色的草原”,它位于天山以北,阿拉套山之下。
这里山青水绿,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这里孕育着淳朴善良、勤劳豪放的各族儿女。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尔市,有一所“逸夫”小学,是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的,是我现在上学的地方。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不仅有汉族学生,也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同学,( )我们民族不同,( )我们之间像一家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里,也有少数民族老师用汉语给我们上课的。
有时候老师还教我们一些浅显易懂的民族话,有时候还给我们讲民族故事,让我们理解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风情。
一年有四季,民族团结就是这四季里——春日的鲜花朵朵,夏日的和风习习,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阳光融融。
让我们尽情品尝这四季的芬芳!让我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儿!让我们用情唱出祖国的繁荣富强!1.照样子写词语。
(3分——例:和风习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文中第3自然段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2分)A.如果……就……B.虽然……但是……3.用“_____”画出短文中的排比句,并说说这个排比句在短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4.联系文中的示例想一想,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民族团结?(4分)(二)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
那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庆祝儿童节,每人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第8单元 人物白描1 开卷有益
第八单元人物白描
写人文章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任务的性格和思想品质。
学生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是通过任务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完成的。
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体态、衣着等;人的动作时思想感情支配的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语言是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的直接具体表现。
读懂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征;心理活动则表现出任务的精神和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鲜活生动的形象。
2.准确抓住人物细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姿态和表情等细小环节作细致而具体的描写。
准确地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3.分析认为的具体事例。
写人一般都离不开事例,所以阅读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事例—看他在事情中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再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
4.分析作者写作意图
一篇写人的文章,往往寄予作者的某种感情,要么赞颂人物的某种品质。
要么揭露人物的某种丑态,所以在阅读时要注意发现提炼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统编(部编)版语文3年级上册 第8单元 类文阅读一(含答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类文阅读一(一)孙叔敖埋蛇孙叔敖幼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将死。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天报之福。
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
注释: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
向者,这里指不久之前。
阴德,暗中所施之德。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官职名,其位相当于齐、晋、鲁的正卿。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故:缘故,原因。
B.安在:何在,在哪里。
C.报:告诉,传达。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3.孙叔敖的母亲为什么说他不会死?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4.从孙叔敖的行为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二)美丽的吻几年前,在西雅图残疾人运动会上,9名参赛者全部是身体或者智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
他们整齐地排在百米速跑的起跑线上。
接着枪声一响,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
确切地讲他们并不是速跑,可是他们都满心欢喜地要跑完全程并争取获胜。
突然,一个男孩子在跑道上跌倒了,他坚强地爬起来,再次跌倒,他又坚强地爬起来……连续好几次,男孩终于哭了。
其他8个孩子听到男孩的哭声,放慢速度停下来,然后转身回跑,无一例外。
这时,一个患有“恐低综合症”的女孩弯下腰,在那个男孩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说:“这会让你好些的。
”然后,9个孩子手挽着手走向终点。
体育馆的所有观众都站起来,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持续了将近10分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满心欢喜:无一例外:2.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可以体会到()A.男孩子怎么都爬不起来,他太脆弱了。
B.男孩子尝试了很多次,可是他太爱哭了。
C.爬起又摔倒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对男孩子的打击很大。
3.男孩子跌倒后,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4.观众为什么会站起来为孩子们鼓掌?请写出你的理解。
(三)黑鱼母亲一位垂钓新手去郊外钓鱼时,由于没有经验,竟然忙了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手。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卷
第八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卷课文主题感悟(52 分)一、故事内容及人物的美好品质。
(18 分)1.《司马光》(1)人物:(1 分)(2)故事:(1 分)(3)品质:(1 分)2.《掌声》(1)掌声的作用: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3 分)①同学们的掌声传递着关爱,传递着尊重,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 )②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性格,改变后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阳光了。
( )③掌声是万能的,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可以用来传递正能量。
( )(2)人物品质。
(2 分)英子:同学们:3.《灰雀》(1)故事内容:课文讲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有关,但他不直接,而是通过(4 分)(2)人物品质。
(3 分)列宁:男孩:4.《手术台就是阵地》(3 分)(1)背景:(2)人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3)经典语言:二、在读故事时思考问题。
(26 分)1.《司马光》(1)按课文填写。
(6 分)群儿( )于庭,一儿登瓮,足( )没水中。
( )皆弃去,光( )石( )瓮破之,水迸,儿得( )。
(2)其他孩子为什么要跑开呢?(3 分)(3)你觉得司马光救人的办法好吗?为什么?(3 分)2.《掌声》(1)英子忧郁的根源在哪里?(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怎么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3 分)(3)你觉得同学们的掌声对英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 分)3.《灰雀》(1)列宁怎么知道灰雀被男孩抓走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打“√”。
(多选,2 分)①列宁询问的时候,男孩说话吞吞吐吐,一定是心里有矛盾。
( )②男孩肯定灰雀会飞回来,说明男孩心中有数。
( )③列宁知道,只有男孩会去捉灰雀。
( )④一定是有人告诉了列宁灰雀的下落。
( )(2)列宁为什么没有揭穿男孩的谎言?(3 分)三、主题讨论。
(8 分)1.你觉得司马光能想到这个办法救人说明了什么?(4 分)2.你的身边有身体残疾的同学吗?你觉得怎样对待他们是对的?(4经典片段分析(12 分)四、课文片段阅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阅读训练第8单元人物白描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阅读训练第8单元人物白描【快乐练习】训练11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
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
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
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
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
可是牛顿不愿佣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
〞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
〞说完便离开了书房。
过了一个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
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
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
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
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
于是,他就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
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
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觉得有点儿饿。
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
可是他一翻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
这时他好似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
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顶峰。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有名。
〔〕〔2〕再三嘱咐。
〔〕〔3〕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把文中画“〞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
3、读一读画“〞的句子,想一想用哪个成语表达最恰当。
4、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训练2爱因斯坦的成长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训练第八单元美好品质阅读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阅读目标:1.边读边思考,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首先要熟练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系信息进行概括,要把人物做的事情及事情的结果体现出来。
2.边读变思考,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阅读文章过程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的作用,从而达到理解人物心理或品质的目的。
解题技巧1.阅读写人文章,要弄清楚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
2.阅读写人文章,要弄懂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3.阅读写人文章,要结合文章中关于人物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阅读写人文章,要学会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B.足跌/没水中C.众/皆弃去D.光/持石/击瓮/破之2.解释加点字。
戏于庭.- 儿登瓮.众皆.弃去持石击瓮.水迸.3.解释下列句子。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
B.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
4.当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的表现是“”(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的孩子。
5.用“”画出故事的起因,用“”画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6.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不同在( )。
(可多选)A.这篇课文的句子都很短。
B.这篇课许多词语是单个字。
如“去”“登”等。
《掌声》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训练-第8单元 人物白描-4.拓展资料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拓展资料】
手:最完美的工具
当我们的胚胎成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已
经出现了,但非常小,如同鱼的鳍一般。
在随
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成长,手指之间的
蹼渐渐退化。
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
肉甚至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
所有的功能已经
齐备。
一个20周大的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
已经会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
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
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
这一器官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
每只手都有29块骨头,一些六指人还会多几块。
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
整个手掌结构由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
手无疑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
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眼睛和能够处理手眼传来的信息的大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买狗的小男孩①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
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他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立在店门前,然后便低头算账。
②“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③老板抬起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④“一百块钱一只。
”老板回答说。
⑤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
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⑥老板回过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黄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几只毛茸茸的“小肉球”。
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瘸一拐的。
⑦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⑧“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是个瘸子了。
”⑨“我就要这只小狗。
”男孩说。
⑩“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了。
”老板大方地说。
⑪男孩子扬起头,涨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块六角作定金,以后每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⑫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
”⑬男孩子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
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它的主人。
”1【提取信息】“一只漂亮的金黄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几只毛茸茸的‘小肉球’”一句中的“小肉球”指的是_______。
2【品悟细节】从第⑩段中可以看出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板非常同情小男孩,想送狗给他B.老板不喜欢狗C.老板认为小狗残疾,不值钱,因此不在意这只狗3【语文要素】带着下列问题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男孩扬起头,涨红了脸”,这是对他的______和______的描写。
他“涨红了脸”是因为()。
A.听到老板要送狗给自己,小男孩非常激动,非常兴奋B.一是他没有一百元钱买狗,觉得不好意思;二是他不想让老板送狗,不想让对方施舍自己4【评价人物】从第段小男孩的动作及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第八单元:人物精神(试题)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白求恩与“群众血库”
1.B
2.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或白求恩大夫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分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作用。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词语作用相关方面的知识。
不容置否:形容绝不允许否认、怀疑。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动摇。
文中加点的词“不容置否”体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定的救人信念,以及自己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1)敏捷:动作等又迅速又灵敏。
(2)硝烟滚滚:动作等又迅速又灵敏。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抓住句子的关键分析。
从“两天两夜、眼球上布满了血丝“可知此时白求恩十分疲倦,表现了人物的工作认真负责,很累了也不肯休息。
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司马光
1.5##五
2.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3.②√
4.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解析】
1.考查了对自然段的了解。注意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空格,从原文可知,这篇短文有5个自然段。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可知,句子写出了司马光救小朋友的经过,体现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从句子“弹片纷飞”可知“镇定”和“敏捷”让我们看到了忘我手术的白求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精益求精
我父亲被称为一代漫画大师,在艺术上,他具有很高造诣。他的漫画往往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尽管如此,他仍然精益求精,还是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父亲作画哪怕有一点儿小缺点,例如图章的位置不对,稍微影响画面的平衡,他宁可重新画。我常趁他不在,偷偷地把这些十分宝贵的“废画”从纸篓里拣出来(储藏收藏)着,久而久之,竟也藏了不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练习——第八单元课内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练习——第八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一、阅读《司马光》,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 与群儿戏于庭.( )(2) 众皆.弃去( )(3)光持.石击瓮破之( )3.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B.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C.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D.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4.学有所感,判断正误。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镇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参考答案】1.淹没都2.(1) 庭院(2)都(3) 拿3.A.√ B. ×C.√D.×4.(2)二、《司马光》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庭”的意思是__________。
“群儿戏于庭”说明了孩子们游戏的__________。
2.“瓮”的意思是()。
A.口小肚大的陶器B.水桶“一儿登瓮”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3.“光持石击瓮破之”中“光”指的是________,“之”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灰雀》课内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八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八单元阅读训练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如灯盏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将会在爱里。
蒋江萍,旅程天下控股集团董事长,她有一颗柔软的心。
她看不得别人的眼泪,尤其是看不得那些陷入困境的老人和孩子的眼泪。
于是,她总会不断地向他们伸出援手,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甚至命运。
“在偏远落后的山村,许多身患白内障的老人因为拿不起一两千元的手术费,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生活,非常可怜。
”一个偶然的机会,蒋江萍听到一位医生讲述去粤北山村的见闻,心里一阵酸楚。
“如果我来帮他们出这笔手术的费用,他们的生活就会完全不同!”她详细了解了手术的可行性后,决定拿出一笔钱来帮助这些不幸的老人。
一个月后,当地几十名白内障患者终于重见了光明。
在打开眼罩重新看到这个美丽世界的那一刻,许多老人兴奋得手舞足蹈、热泪横流。
他们不停地拉着医生的手,表达着自己深深的感激。
可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支付这笔医疗费的人是谁,更不知道她此时的心情也像他们一样充满快乐。
“我不需要他们知道接受了谁的帮助,只要他们记住这个世界的温暖与友爱,然后再以温暖与友爱面对他人与社会,这就足够了。
”对于帮助过的人,她一无所求,甚至常常不会留下姓名。
说起蒋江萍的爱心之举,人们常充满敬意地说:“她以一颗慈善之心无私奉献,使许多不幸的家庭重获幸福,使许多陷入困境的群众摆脱了困境。
她用爱心温暖了社区,而社区又将这种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温暖的传递。
而在这种传递中,蒋江萍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幸福与快乐。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说说“手舞足蹈”的意思。
2.【整体认知】本文的主人公是,她救助的病人是()A.老人们蒋江萍B.蒋江萍偏远落后山村患白内障的老人们C.医生蒋江萍D.蒋江萍偏远落后山村行动不便的老人们3.【整体感知】蒋江萍得知自己救助的病人重见光明,她的心情是()A.高兴的B.惊讶的C.失望的D.痛苦的4.【整体感知】人们是如何赞美主人公的?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
第八单元课内外延伸阅读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课内片段阅读精选给下面的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惊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我们学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A.古诗B.童话C.古文2.跟所给文段相比,我们所学课文的特点是()A.课文简短,但表达不清。
B.虽然有些难理解,但是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C.两篇文章一样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阅读实践。
灰雀(节选)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③A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⑨C“一定会飞回来!”男孩(一定肯定)地说。
课外延伸阅读精选一天,我上玲玲家去玩,一进门就看见有只小鸟儿被拴在木棍上,正在扑腾着乱飞……我问:“哪儿来的小鸟?”那是只()的小鸟,()的羽毛闪耀着()的色彩。
玲玲说:“爸爸从街上买来的。
”“好可怜啊,它一定想妈妈啦。
”玲玲摇摇头,笑了:“不对,它一定是鸟爸爸,瞧!还长着胡子呢。
”“长胡子不一定就是鸟爸爸。
小兔、小猫也长胡子呢。
”忽然,玲玲笑脸不见了,她说:“咱们放走它吧。
”说完,她抬头朝门外看了看。
“那你不怕爸爸生气吗?”玲玲一抬头,说:“不怕!顶多不就是挨几下打吗?”玲玲让我帮她捉住小鸟,她小心地剪断了绳子,小鸟被放走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部编版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一)难忘的八个字①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嘲笑我。
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②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老师的班级。
伦纳德老师很胖,很美,温柔可爱。
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③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
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
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
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④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
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
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
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
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都做得挺好。
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⑤终于轮到我了。
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⑥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⑦这位很胖、很美、温柔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1.【理解词语】“与众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何会与众不同?用“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理解内容】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为什么难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统编(部编)版语文3年级上册 第8单元 阅读训练(含答案)
第八单元阅读训练(试题)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现代文阅读(共0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强烈激烈)。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埋没)了。
白求恩仍然(镇定稳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机敏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非常________(强烈激烈)烟雾________(淹没埋没)仍然________(镇定稳定)(机敏敏捷)________地这些词语体现出战斗环境的________和白求恩大夫的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危急时刻白求恩大夫坚持做手术的动词,用横线画出表现白求恩大夫辛劳的句子。
3.找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在下列情况下仍坚守手术台的句子。
当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纽扣有一次,列宁发现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纽扣。
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
一看,他上衣口袋还是没有纽扣,第三天还是没有,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缝上纽扣了。
“总算缝上了。
”列宁很高兴。
那时候粮食供应特别困难,城市缺少粮食。
农村有粮食,但富人都把粮食藏起来。
于是,有人推荐掉了纽扣的那个人担任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说:“他是个能干的人!”列宁没有出声。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保护起来,还让富人把征集来的粮食给烧了。
”列宁听着,他自己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人们一看:是一颗纽扣。
4.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
粗心大意—________优柔寡断—________5.列宁犹豫不决,是因为()A.他不信任那个人。
B.他没有工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训练-第8单元 人物白描-3.快乐练习
【快乐练习】训练1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
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
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
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
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
可是牛顿不愿佣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
”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
”说完便离开了书房。
过了一个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
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
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
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
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
于是,他就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
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
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觉得有点儿饿。
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
可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
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
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有名。
()(2)再三嘱咐。
()(3)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把文中画“”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
3、读一读画“”的句子,想一想用哪个成语表达最恰当。
4、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训练2爱因斯坦的成长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第8单元 人物白描2 轻松阅读
【轻松阅读】军神1916年3月,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一个青年军官。
在一次战斗中,他英勇杀敌,立了功劳。
【句解:这次战斗是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起义”】但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头盖骨和右眼,流了很多血,生命非常危险。
【段解: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引出文章的主人翁。
】刘伯承被送进一家德国人办的医院,沃克大夫要立刻给他动手术。
刘伯承要求不要给打麻药,因为听说麻药会伤害人的神经。
刘伯承为了革命,需要有一个高度清醒的大脑。
沃克大夫听说刘伯承不让打麻药,大吃一惊!他对刘伯承说:“你……你能顶得住吗?这是非常疼痛的啊!”刘伯承微微一笑,说:“试试看嘛!”【段解:“术前”,军医对刘伯承坚决不用麻药的伟大意愿的怀疑——“你能承受得了那难以忍受的疼痛吗?”与刘伯承坚定的回答、坚决的行动形成了对比,突显了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决果敢。
】手术开始了……为了革命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汗水流了下来,湿透了手术台上的被单。
【句解:这段细节描写突出此时刘伯承所承受的痛苦。
】他双手抓破了被单,自始至终没喊一声。
他这种坚强的革命意志,使沃克大夫的双手颤抖,不忍再下刀了。
【句解:军医一反常态的紧张颤抖与刘伯承一声不吭的忍受剧痛形成了医患之间罕见的反差,突出了刘伯承超人的意志和毅力。
】刘伯承咬着牙说:“没关系,请你继续做手术吧!”手术终于结束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大夫,你割了我七十二刀,对吧?”【段解:刘伯承微笑应答、清数刀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刘伯承具有的超常的、杰出的、神奇地压倒剧痛的超凡毅力和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烘托到了极至。
】沃克十分敬佩地说:“对的,你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刀,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段解:医生把刘伯承比作一块会说话的钢刀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无不体现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这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主题。
】刘伯承虽然失去了右眼,但是他那出众的军事天才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一位伟大的“军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练习】训练1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
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
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
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
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
可是牛顿不愿佣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
”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
”说完便离开了书房。
过了一个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
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
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
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
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
于是,他就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
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
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觉得有点儿饿。
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
可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
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
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有名。
()(2)再三嘱咐。
()(3)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把文中画“”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
3、读一读画“”的句子,想一想用哪个成语表达最恰当。
4、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训练2爱因斯坦的成长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人们都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神童,学习成绩非常出色。
其实,并不是这样。
爱因斯坦小时候脑子迟钝(dùn),学话很慢,直到3岁才会说话。
父母担心他会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以后,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pì),智力迟钝。
”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令他退学。
16岁时,爱因斯坦投考一所大学,因成绩差没有被录取。
这时,他很难过,不想再念书了。
中学的校长鼓励他不要灰心,说英国人达尔文也曾因智力平常被大学赶出来,后来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爱因斯坦听了这些话,又继续努力学习,第二年就考入了大学。
以后,他刻苦钻研,很快创立了相对论,在28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智力虽然有天生的差别,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发掘,还是靠勤奋学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迟钝:一事无成:2、爱因斯坦小时候,学话,直到才会说话。
上小学以后,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3、爱因斯坦听了中学校长鼓励他不要灰心的那些话之后,心里会想什么呢?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训练3说大话的维克托班上转来一位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熟悉以后,就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
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次,班上的同学排练一出话剧。
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
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
”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底里感激他。
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
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忘了。
”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这样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
但是他终于懂得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1、在文章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对应的成语,填在括号内。
①自己主动地要求担当某项任务。
()②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2、“到演出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这时,同学们是什么情态?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吗?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叙述内容得出这个结论的?训练4贪吃的小妹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只有我和妹妹在家。
我们玩了一会,妹妹又想吃东西了。
“我去找点好吃的吧!”妹妹说。
于是我和妹妹来到橱柜旁,翻好吃的。
忽然她被搁在橱柜上的一碗饭吸引住了,原来那碗饭里有妹妹最爱吃的瘦肉香肠。
她一见,顿时垂涎三尺,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吃完。
她伸手去端那碗饭,可人太矮了,够不着。
“怎么办呢?姐姐。
”妹妹向我发问了。
我故意气她说:“不知道,你自己想办法吧!”“哼!你不说算了!”妹妹撇撇嘴。
忽然,她搔了搔后脑勺说:“有了!”她跑出门去搬来一张方凳,踩在上面,把那碗饭端下来。
“还是热的呢!”妹妹抬起头来说,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弄得我也有些嘴馋了。
正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妹妹连忙把碗藏到身后,可还是被妈妈看见了。
妈妈板起脸孔说:“小馋猫,你又偷吃什么东西啊?”妹妹含着一口饭,支支吾吾地说:“没,没……”话还没说完,就打了一个喷嚏,嘴里的饭一下子喷了出来。
妈妈见了,气得脸都涨红了。
她走上前,给了妹妹一巴掌,妹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妈妈见妹妹哭了,走上前对她说:“这饭是小猫吃过的,你不能吃。
”“不嘛,这饭不是小猫的,是我的。
”妹妹撒娇说。
“好,这饭是小华的,不是小猫的。
”听了妈妈的话,妹妹这才破涕为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垂涎三尺:狼吞虎咽:破涕为笑:2、妹妹见到那碗饭时是什么样的?请把句子摘抄下来。
3、请把描写妹妹从橱柜上取下那碗饭时的动词用“·”标出来。
4、文章通过描写妹妹的贪吃,表达了我对妹妹什么样的感情?训练5做事讲究效率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个会抓紧时间,做事讲究效率的人。
元旦那天早上,爸爸带我去买菜。
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爸爸忽然对我说:“咱们先到电影院去看看有没有好电影的票吧!”“大清早的,买什么电影票?”我心里想。
我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跟着他向电影院走去。
路上,爸爸向我解释道:“现在刚早上8点,电影院买票的人还不多,咱们就趁这个时候去。
要是等买完菜再去,买票的人多了,提着菜又不方便,工作效率不就低了吗?”我这才恍然大悟,爸爸又用这个实例给我讲了“运筹学”,告诉我刚才我讲的那些就是生活中的运筹学。
这样,我又接触了一门科学,并对它有了初步认识。
来到菜市场,爸爸排到了买鸡的行列中。
他见我没事干,就叫我到别的柜台转转,看看哪个柜台人多,哪个柜台人少。
我在菜市场里东瞅瞅,西看看。
当看到顾客们一张张的笑脸和售货员一个个忙碌的样子时,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爸爸让我到各柜台转转,不也是运筹学吗?一来让我看看节日的气氛,为我增加写作素材;二来让我看看各柜台的售货情况,回去告诉他,他好决定再买点什么。
嘿,爸爸的运筹学用得真妙!我转回来,把自己的想法和见到的情况仔仔细细告诉了爸爸。
他见我把学到的知识掌握了,满意地笑了。
平日,爸爸下班一回家就开始做饭。
他在厨房里来回忙碌着,一会剁肉,一会煮饭,一会炒菜,厨房里传出连续不断的“劈劈啪啪”的声音。
不到一个小时饭就做好了。
每天晚上,我们都是7点钟准时开饭。
我问爸爸:“咱们干嘛非7点钟开饭不可呢?”爸爸回答说:“咱们7点开饭,就能边吃边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完了,咱们也差不多吃完了。
要是吃早了,看新闻时就空着手,什么也干不成;吃晚了,又耽误你们学习。
”吃完饭,爸爸关了电视,坐在写字台旁边进行紧张的翻译工作。
在他的带动下,我和弟弟也拿起书本,开始复习。
时间一长,我们也养成了抓紧时间的好习惯。
爸爸工作讲效率是远近闻名的。
到我家做客的李阿姨对妈妈说:“到你们家就见老黄里里外外地忙,恨不能一天跑200里,真讲效率,真出活!”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___ _2、按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心里不明白,不理解;困惑。
()(2)形容忽然醒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3)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3、把文章中概括叙述爸爸讲究效率的句子用“——”画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快乐练习参考答案训练11、著名叮嘱废寝忘食2、一天清晨,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所以他起得很早。
3、废寝忘食4、把怀表当鸡蛋煮和请朋友吃饭却将之忘得一干二净。
训练21、迟钝: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
2、脑子迟钝,很慢, 3岁,“生性孤僻,智力迟钝。
”“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
3、略4、略训练31、自告奋勇若无其事2、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3、会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
但是他终于懂得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训练41、垂涎三尺:口水挂下三尺长。
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
2、她一见,顿时垂涎三尺,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吃完。
3、跑搬踩端4、表达了我对可爱的妹妹的喜爱。
训练51、爸爸2、疑惑不解恍然大悟应接不暇3、来到菜市场,爸爸排到了买鸡的行列中。
他见我没事干,就叫我到别的柜台转转,看看哪个柜台人多,哪个柜台人少。
他在厨房里来回忙碌着,一会剁肉,一会煮饭,一会炒菜,厨房里传出连续不断的“劈劈啪啪”的声音。
不到一个小时饭就做好了。
”画出来。
4、我也学会了像“爸爸”做事讲效率,节省了不少时间。
还学会了什么叫“运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