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共135页
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
总结词:慢性病综合防控需要多 部门合作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 改善生活方式和提供规范治疗, 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1.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卫生、 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联合制 定慢性病防控政策和规划。
3. 提供规范治疗服务:建立慢性 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 疗机构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治疗。
3. 提供戒烟帮助:设 立戒烟热线、提供戒 烟药物和心理咨询等 ,为吸烟者提供帮助 和支持。
案例二: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
01
02
总结词:疫苗接种是预 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成功的疫苗接种计划需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和有效推广。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 策略,制定针对不同年 龄段和人群的疫苗接种 计划,确保覆盖所有高 风险人群。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流行
全球范围内,新发和再次发生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如COVID-19 、埃博拉出血热等,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挑战。
营养不良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包括儿童 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等。
疫苗接种不足
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率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和国家疫苗 接种率较低,导致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为、提供医疗保障等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传染病与流行病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可包括病毒、细菌 和其他微生物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 触传播等。
流行病的防控措施
流行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隔离患者、追踪接触者、加强消毒 和个人防护等。
VS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1.健康促进是指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通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规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应担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4.公害是由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
5.公害病是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6.介水传染病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为水性传染病。
7.地方性氟病是生活在高氟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8.碘缺乏病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9.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0.条件氨基酸是指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等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1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其余九种氨基酸。
12.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倍表示。
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用效率越高。
13.蛋白质互补作用是指混合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14.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必须从食物中摄入,因为自身无法合成的脂肪酸。
目前认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以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以在体内转变为20碳五稀酸EPA和22碳六烯酸DHA。
医学基础知识—第五节课——预防医学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病因预防
临床前期 预防
临床预防
三级预防策略
I级预防 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 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
II级预防 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即在疾病的临 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III级预防 即临床预防,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 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 并发症,防止病残,使之早日康复。
预防级别 开始时间
I 级预防
发病前期 (无病期)
II 级预防
疾病早期 (先兆期)
III 级预 疾病后期(临床
防 期或康复期)
疾病的三级预防
对象
干预措施
目标
特定易感人群
健康促进、特别保护 减少或控制疾病发生 (疫苗等) (可降低发病率)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 早期病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恢复健康降低病死率
(一)经呼吸道吸收
肺是呼吸道中主要的吸收器官,以肺泡吸收为主 • 主要吸收气体、小颗粒气溶胶和脂水分配系数较高
的物质 • 不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全
身 • 主要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吸收
(一)经呼吸道吸收
一般通过呼吸道途径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吸收快的是 气体、小颗粒气溶胶以及脂/水分配系数较高的物质。
少数毒物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可致毒性增强,这种 现象称之为代谢活化。
化学物(低毒性) 中间产物(毒性) 产物(高毒)
明确诊断的病人 一切治疗和康复手段
尽量减少伤残, 提高生存质量
6
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
疾病类型不同,三级预防策略有所不同。 对于多数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 级预防; 对于病因明确的传染病、职业性疾病、医源性疾病, 应积极实施第一级预防; 对于多因素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 病、恶性肿瘤,在实施第一级预防的同时,还应兼顾 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 对于病因和危险因素未明且难以察觉的疾病,在实施 第三级预防的同时,应积极研究早期检测的方法和技 术。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传播以及促进人群的健康。
这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到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应用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保护和增进人类的健康。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策略。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频率、时间、地点和人群特征的分析,流行病学可以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流行病学专家通过对病例的追踪、调查和分析,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人群的特征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如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大规模检测和隔离等。
二、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为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卫生统计学,我们可以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疾病的预测和预警。
例如,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三、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提出预防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措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环境卫生学通过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保护人群免受环境污染的危害。
四、职业卫生学职业卫生学是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在各种工作场所中,劳动者可能会接触到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有害因素,如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气体等。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预防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等。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保护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环境改善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环境性疾病和社会性疾病等。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
按照疾病的流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流行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干预,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系统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医学体系,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优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优先实施。
综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健康环境,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检查是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干预,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服务,促进人群的健康发展。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2008-1-19
16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
2008-1-19
17
2008-1-19
18
几个国家慢性病死亡率变化曲线
1/10万 800
美国
600
澳大利亚
400
中国
2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8-1-19
19
1985 1995 1989 1998
2008-1-19
临床医学 个体为主 患者
研究重点 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 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群健康的关系
诊断和治疗
对策
预防疾病
治疗疾病
2008-1-19
6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属于学科范畴 公共卫生更强调实践 公共卫生的实质是一种公共政策
政府起关键性作用 是一个社会问题,强调社区的广泛参与 非单纯技术问题,但需要高素质的公共卫生队伍
全国HIV/AIDS流行区域 1985-2005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 (2005年报告数降低,因2004年开展了大筛查)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85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8-1-19
8
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U. S. 未来公共卫生研究委员会(1988) 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它与
许多学科有关,其中以流行病学作为核心学科。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吴仪(2003) 是指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
第三章 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
社区的特点: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 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二、社区公共卫生的原则 以健康为中心 以人群为对象 以需求为导向
以多部门合作 人人参与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 健康教育 ✓ 预防接种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等
四、职业病的管理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 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预防医学(第7版)
案例:
尸检发现:这位病人的血胆固醇高达9.2mmol/l (正常值2.96.0mmol/l),心脏的左总和前降支有大块血栓。
据家人介绍:该病人近几年体重持续增加,吸烟量也越来越多,但其它 方面看起来倒挺健康。他的兄弟姐妹也较为健康,但两个姐姐正在治疗高胆 固醇血症,而病人的父亲和叔叔均早死于无预兆的心脏病。该病人成年后只 看过三次医生,主要是为了治疗因间断性的慢跑所致的关节损伤,在医生的 记录中只注明了关节损伤,但未提及病人的吸烟史、家族史、饮食习惯及体 力活动较少等问题,病史中无有关病人血胆固醇水平的记录。
✓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 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意晩,疗效也愈差。
✓ 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谢谢观看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4
0~6岁儿童健康 管理服务
8
2型糖尿病患者 健康管理服务
传染病及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服 务
第三节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四、职业病的管理
分为10大类115个病种
包括: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 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 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 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 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 其中包括化学灼伤等工伤事故。
冠心病危险因素:
04
第六节 脑卒中
定义: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 管病。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 梗死。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 损。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临床特征: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分5型:1、无症状性
心肌缺血;2、心绞痛;3、
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
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
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猝死】 、慢性冠脉病
【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
01
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
03
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
三、健康决定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卫生服务
二、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1、流行病学 2、医学统计学 3、环境卫生科学 4、社会与行为科学 5、卫生管理学(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卫生毒理学、 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04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技 术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
1 2 3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疾病、健康状况及其 相关因素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 征,提供病健 康状况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病因推断和疾 病预防提供依据。
实验性研究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目录
• 预防医学概述 • 预防医学的核心概念 • 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 •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预防医学的未来展望
01
预防医学概述
预防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特点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 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疾 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特点,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 各种因素和预防措施。
企业健康管理
通过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等措施,关注员工 健康状况,提高员工健康水平。
职业卫生防护
识别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措施、个人防护等措施, 保护员工免受职业危害的影响。
员工心理健康关怀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帮助员工 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困扰。
古代预防医学
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预防疾病的意识,如《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
近代预防医学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预防医学逐渐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预防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不仅关注个体健康,还关注群体健康和社会健康,强调环境、社会和心理等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预防医学在疾病预测、早期诊断和 个性化治疗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上述案例的特点
• 即病人所经历的疾病或死亡都是在生命 的早期可以进行有效预防的。在发生疾 病(如冠心病) 的几个月、几年或几十年 以前就可发现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或亚临 床疾病状态,但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检查 和干预治疗。
10
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在这冰山的顶 尖是每年3200 万心脑血管疾 病患者
请问:如果作为一名健康管理师,你对此有 何感想?
8
• 尸检发现:这位病人的血胆固醇高达356mg/dL(参 考值<240mg/dL),心脏的左总和前降支有大块血 栓。 • 据家人介绍:该病人近几年体重持续增加,吸烟量 也越来越多,但其它方面看起来倒挺健康。他的兄 弟姐妹也较为健康,但两个姐姐正在治疗高胆固醇 血症,而病人的父亲和叔叔均早死于无预兆的心脏 病。该病人成年后只看过三次医生,主要是为了治 疗因间断性的慢跑所致的关节损伤,在医生的记录 中只注明了关节损伤,但未提及病人的吸烟史、家 族史、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较少等问题,病史中无 有关病人血胆固醇水平的纪录。
这样的医生应该是
• 卫生保健提供者:提供高质量、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 • 决策者:要能够选择经费效益比好的措施
• 健康教育者: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告,开展健康教育 • 社区健康的倡导者:满足个体和社区的卫生需求,并代表社区
倡导健康促进活动
• 卫生服务管理者:利用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外与个体或组织
• 婴儿死亡率:200‰ 21.5 ‰(2004年) • 孕妇死亡率:1500/10万 50.2/10万(2001年) • 期望寿命: 35岁 70.4岁 • 初级卫生保健:50%以上县达到最低标准,保 健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
37
三、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预防医学知识点
预防医学知识点绪论预防医学:是一门以人群或具有人群代表性的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对人类产生疾病进行防控,达到使人类健康长寿的目的的科学。
医学模式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当代)疾病的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是病因预防。
是遗传、基因水平的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也叫临床前期预防。
常用于传染病,是最有效的措施,还用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对其发生有意义。
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期治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修复工作。
第二十章人类环境与健康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或远期作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中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
优点:保存了原始的生态结构。
缺点:可能不利于人类生存。
次生环境:指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构成环境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统一性:机体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不断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斗争性依存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能够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生物富集/蓄积:生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害物质为生物体摄入并不断积累甚至达到自然状态的几十万倍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或生物蓄积。
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
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探究的内容广泛、深入,涵盖了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是预防医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它对预防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进行较为详细的概述和阐述。
一、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概述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是预防医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财富,它是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良好状态。
而疾病则是人体某个器官或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表现为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控制疾病的发生,维护和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
2.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掌握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3.预防性干预措施预防医学的核心任务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为此必须采取多种预防性干预措施,包括促进健康、控制传染病、防范职业病等。
4.预防医学研究技术预防医学研究技术是指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疫学调查方法、健康教育技术、预防性干预技术、人群管理技术等,这些研究技术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核心内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和疾病是预防医学的核心概念,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是人体内外环境和生命体系之间相互协调和谐的状态,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良好状态。
疾病是指人体某个器官或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表现为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2.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单独或相互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
3.预防性干预措施预防性干预措施是预防医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健康教育: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保健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医学知识点
预防医学知识点一、概述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的学科,主要侧重于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给予人体的一种生物制品,它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有效地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接种包括百白破、麻疹、流感等。
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需根据具体的疫苗种类和个人情况来确定。
三、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掌握正确的保健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健康、运动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健康教育还强调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四、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医学中重要的一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使用清洁无菌的餐具等。
此外,正确使用卫生纸、刷牙等也是个人卫生的必要措施。
通过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五、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良的环境卫生条件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环境卫生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个方面。
室内环境应保持通风干净,避免积水和滋生蚊虫等有害生物。
室外环境应注意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肠道传染病等。
六、营养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均衡的饮食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人们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身体状况,科学搭配饮食,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引发的健康问题。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绪论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定义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工作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2、预防医学的特点⑴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3、、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四个扩大: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其核心是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5、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6、健康意识(health conscious)是一个人对健康价值的态度,获得健康的信心及保持健康的信念,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7、有益的健康意识表现为:①舍弃不良嗜好,优化生活方式;②认识健康价值,关注自身健康;③掌握健康知识,正确理解运用;④努力拥有健康,注意保持健康。
8、“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9、“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早隔离、出现疫情早报告三级预防的对象——人群;目标——健康;主要内容——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1、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这种生物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也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来实现的。
4、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5、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6、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7、一次污染物如:汞、SO2、NOx、CO、CO2等。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课件
烹调油烟也是室内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是一组混合性污染物,约 有200余种成分。研究表明,烹调油烟冷凝物具有致突变性,是发生肺 癌的危险因素。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许多新的化学物质引入到了建 筑材料、装饰材料(包括油漆与涂料)家具与家庭用品中。
➍限制"快餐"和其他高脂肪、高淀粉和高糖的加工食物的摄入 少吃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
➎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红肉每周不要超过3份,相当于350-500g(熟重);尽量不要吃加工肉制品。 肉类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但加工肉制品,即使非常低的摄入量,也会增 加患癌风险。
➏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饮料。但不建议大量饮用果汁,包括不加糖的鲜榨果汁。
危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不合理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 体活动、不安全性行为、吸毒、药物依赖、驾车与乘飞机不系安全带等。
行为与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尤为密切,绝大多数慢性病都与四 种行为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合理饮食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精致糖、食盐,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研究显示,80%的冠心病和90%的2型糖尿病、1/3的癌症可以通 过控烟、健康饮食、维持正常体重和适量运动而预防。
可以看出,对于遗传因素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对于社会因素我 们也只能选择而无法改变(如空气、水、食物的污染),传统的临 床治疗对于现代许多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 治,最终结果是“活不好,治不了,走得早”。而生活方式是影响 健康的最大因素,也是最可被控制的因素。
另外,还有妇幼卫生、儿少卫生等学科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 人群的特点而设立的。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1、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①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③采取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2.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3.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1.环境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①社会制度与政策②个人收入与社会地位③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④教育⑤就业和工作条件(2)物质环境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②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③交通运输产生的有害物质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与慢病关系尤为密切3.生物遗传因素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4.卫生服务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的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健康生态学模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四、三级预防医学策略:(1)概念: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成为三级预防策略。
(2)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3)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还需要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4)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健康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环境因素中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物质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建筑环境。
来源于生活环境、职业环境、交通运输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针对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等三种预防措施,由于三种预防措施是连续的梯次性预防措施,因而称之为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的内容又称病因预防,即消除有害因素、控制致病条件。
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三是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即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第二级预防的内容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病的“三早”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早报告及早隔离,即“五早”第三级预防内容又称临床预防,即预防恶化、促进康复。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于已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临床预防服务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化学预防免疫接种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来预防某些疾病包括对育龄或怀孕的妇女和幼儿补充铁来降低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孕期妇女补充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婴儿出生的危险特定人群采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某些肿瘤注:已出现症状的患者、有既往病史者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来治疗疾病和有既往病史的人使用预防性化学物质亦不能称为化学预防健康维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健康维护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的措施包括食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