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必备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预防医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资料,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等。
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保护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环境改善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和残疾。
二、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环境性疾病和社会性疾病等。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等。
按照疾病的流行特点分类,可以分为流行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
三、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干预,全面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系统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建立健全的预防医学体系,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优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优先实施。
综合性原则是指预防医学应该与其他学科和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医学的主要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改善健康环境,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疫苗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检查是指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干预,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服务,促进人群的健康发展。
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1.预防医学 C以人群为研究对象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不包括 B 保护环境3.病因学预防是指 E 针对无病期4.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D 防止疾病复发5.三级预防又称 B 病残预防6.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C 合理用药7.不属于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是 E 恢复劳动能力8.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总结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及我国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它的全面实施还面临许多挑战,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除了 B 国际援助9.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成就。
其中,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设立的三级机构是 D 县、乡、村10.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成就。
其中,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设立的三条系统是C 医疗康复、卫生防疫、妇幼保健11.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成就。
其中,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设立的三种组织是A 卫生行政、卫生业务、群众卫生组织12.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除了 E 得出结论13.统计学常用基本概念不包括 C 个体14.概率P(A)=0时表示事件 D 不可能发生15.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E 实验设计16.属于实验设计原则的是 A 随机化原则17.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C 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18.常用的表示一组同质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的指针包括,除了E 标准差19.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指标是用来分析 B 计量资料20.平均数表示一群性质相同的变量值的 D 集中趋势21.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 A 中位数22.制定医学参考值不必备下列哪项 E 算出抽样误差23.变异系数表示 D 相对变异度24.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数据是 B 正态分布25.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数据是 A 偏态分布数据26.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用 D 率27.计算多个率的平均率时,应B 以总的实际数值为依据求平均值28.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E S x29.假设检验水平α=0.05,计算t=1.5,结论是 C 接受Ho30.X2检验中,自由度υ的计算为 D (行-1)(列-1)31.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 )水平的敏感指标 A 卫生文化32.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D 病死率33.反映疾病疗效的指标包括,除了 B 发病率34.不属于筛检评价指标的是 B 正常值35.临床医生进行小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B 现况调查36.现患调查的特点是 D 适合于病程较长而发病率较高的疾病37.诊断试验主要用于,除了 C 防残延寿38.适合做大规模筛检的疾病是 A 原位子宫颈癌39.实际有病,用该诊断标准正确判定为阳性的能力称 E 灵敏度40.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是 C 可计算发病率41.如果孕妇在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婴儿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5,意味着 B 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5倍42.关于定群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D 不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检验43.在进行乳腺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最理想的病例是A 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44.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除了 B 符合率45.对照的类型包括随机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和 D 历史对照46.某内科医生出门诊,发现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占大多数,为整理各系统疾病,确定指针的性质是 E 定性指标47.某医生整理资料时有以下指针:年龄、身高、体重、胸围等,上述指标属于 A 定量指标48.某医生给某患者化验尿,检查项目有尿胆素、尿蛋白、尿含铁血黄素、乳糜尿等,上述指针属于 C 等级指针49.测定某地130名正常成年男子样本红细胞数,要估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均数,95%可信限范围是 D X±1.96S x50.当求得t=t 0.05(n/)时,结论为E P=0.05,拒绝Ho,差异有显著性51.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
预防医学必考简答题
1 简述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只有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后才可能患职业病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的,疾病和病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具有一定的发病率(群体性)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良好大多数职业病缺乏特效治疗2 简述营养、食物与健康的关系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条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物质基础。
合理膳食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保障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不合理膳食或食物被污染可使机体发生营养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致癌、致畸等严重不良后果。
3 简述太阳辐射的射线以及相应的生物学作用太阳辐射的射线分为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基础是热效应,适量的红外线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消炎和镇静作用,过强则可引起日射病和白内障等。
可见光综合作用于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能增强视觉和代谢能力,平衡兴奋和镇静作用,提高情绪和工作效率,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
紫外线具有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和免疫增强作用,过强的紫外线可致日光性皮炎和光电性眼炎、甚至皮肤癌等,紫外线还与大气中的某些二次污染物形成有关。
例如光化学烟雾和硫酸雾等。
4 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防止食品污染控制病原体繁殖和外毒素的形成。
彻底加热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
5简述尘肺的诊断证明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化摄影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劳动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尘肺病的特征,没有证据否定其与粉尘接触之间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尘肺病6 3D打印(1)队列研究(2)优点比较适用于常见病,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反映暴露和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充分直接地分析暴露因素的致病作用研究工作符合暴露在前,发生疾病在后的时间顺序,可以直接获得暴露和疾病的第一手资料,收集的资料偏倚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所得结果真实可靠队列研究的全过程能全面描述疾病的自然史、病情的发展。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整合版)
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对症处理
热衰竭
原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15、地方病流行的特征?
1)地方病相应的病因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某一地区使暴露的易感人群患病
2)病区必然存在相应疾病的病因和自然与社会因素
3)在地方病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区、或在非地方病病区内无该病发生
4)地方病病区内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
5)地方病病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该种地方病
20、职业病特点
1.职业病病因明确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疾病的病因.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不会发病,控制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或限制其作用强度,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职业病病因大多可定量检测,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接触时间与发病时间或损害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听觉外系统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外的其他系统的改变不良影响: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等症状,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长期接触以高血压多见)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胃液分泌等消化系统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免疫功能降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女性生殖功能紊乱。总之,噪声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听力损失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4、震动引起的职业病
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存性振动性
(整理)预防基础综合试题2
预防基础综合试题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一、名词解释: (20分)混杂偏倚疾病监测biomarkers信度疫源地二、填空: (10分)1.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可用于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等。
___ 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____ 、____和____ 。
3.遗传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____ ,____、____和 ______等。
4.MILL准则基本包括:____ 、____ 、____、____ 四项原则。
5.描述疾病的季节性可从:____ 、___ 、____三方面入手。
6.疾病爆发的类型可:___ 、____ 、____三大类。
三、判断正误: (10分) 如下陈述正确者划"+",错误划"-"1.PYLL是衡量残疾失能的指标()2. 疾病有家族聚集性一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 )3. 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 )4. 信息偏倚一般发生在研究的设计阶段()5.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7.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特别罕见病的研究 ( )8.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 )9.预计现患率越高,抽样调查时样本含量越少()10.封闭环境下常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 )四、问答题:(20分)1. 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2. 简述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3. 比较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的优缺点4. 简述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五、单选题(A型题,每题10分):1. 队列研究中观察期较长, 人口变动较大时, 宜选用:A. 标化死亡率B. 累积死亡率C. 超额死亡率D. 人年死亡率E. 标准死亡率2. 干预试验的性质是:A. 观察试验B. 预防试验C. 治疗试验D. 病因试验E. 随访试验3. 效果指数是指:A. 对照组发病人数与实验组发病人数之比B. 实验组发病人数与对照组发病人数之比C. 对照组发病率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D. 实验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之比E. 实验有效人数与无效人数之比4. 流行病学研究的偏性主要指A. 抽样误差B. 系统误差C. 过失误差D. 时间顺序误差E. 随机测量误差5. 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的方法是:A. 2分析B. 叉生分析C. 分层分析D. 出生队列分析E. 暴露人年分析6. 下列措施中属于三级预防的是:A. 防止病残B. 早期治疗C. 保健服务D. 产前检查E. 合理营养7. 队列研究中, 观察对象分组的原则是:A. 按已患或未患某病分组B. 按性别、年龄分组C. 按结局变量分组D. 按暴露程度分组E. 按是否暴露分组8.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相同点是:A. 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B. 可以计算特异危险度C. 可以计算人群归因百分比D. 可以计算死亡率E. 可以计算人时率9. 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A. 近期传染病流行B. 新生儿增加C. 大批成年人死亡D. 大批移民迁入E. 长期无传染病流行10. 流行病学研究的误差指A. 测量值之间的差异B. 样本和总体之间的差异C. 两样本之间的差异D. 两个不同质总体之间的差异E. 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六、计算并分析:(30分)1.1990年南卡罗兰州沙门氏菌胃肠炎爆发,某医生怀疑与食用火鸡有关,经调查后所得资料如下表所示:1990年南卡罗兰州沙门氏菌胃肠炎爆发与食用火鸡的关系食用火鸡调查人数病例数是200 115否40 5合计240 120⑴依据以上资料是否可以判断本次爆发与食用火鸡有关?为什么?⑵该研究的性质是什么?⑶判定本次爆发与食用火鸡有关的进一步证据是什么?2.某医生采用DDST在社区人群中筛查智力低下患儿,200名DDST阳性者中最终确诊者80名,另在200名DDST阴性者中发现2名智力低下患儿,请依据以上资料对DDST筛查儿童智力低下的真实性进行评价。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
名解1.(考)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使体内相应元素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3.(考)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指地球的有机界,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
4.(考)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5.(考)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考)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7.(考)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理化特性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的物质,被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8.(考)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9.(考)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10.(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SO2使气管和支气管的官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医学模式2.预防医学3.secondary prevention4.整体健康5.健康促进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1.预防医学的对象(D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E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C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D.慢性病E.血吸虫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E.糖尿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D.社区建设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B.从医学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D.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A.物质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五、简答题(共35分)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是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WHO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条标准:①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②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③有良好的心态④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3、健康的资源:①和平②适当的经济资源③食物和住所④稳定的生态系统⑤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5、医学模式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①临床性②个体性★10、健康疾病连续带:①对个体:就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
②对群体:就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WHO:从健康—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第一章绪论一、预防医学概念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3.特点1预防医学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1.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2.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历年真题回顾例1临床预防服务的对像是A.遗传病人B.病房病人C.健康人D.传染病人E.慢性病病人解析C临床预防服务对象为健康人;而非病人..例1不属于预防医学的道德要求的是A.爱岗敬业;宜传大卫生法规;言传身教B.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严把防疫和食品卫生规范C.严格监管;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信息透明公开D.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取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E.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解析D预防医学的内容是三级预防..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取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属于传染病的治疗中;而非预防医学的的内容..例1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下列错误的是A.以人的健康为中心B.以一、二级预防为主C.以家庭为单位开展D.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E.服务方式是以三甲医院服务为主解析E社区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属于三级医院中的一级医院而非三甲医院..第二章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三、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1.x2检验2.行×列表资料x2检验的注意事项1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中各格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宜超过格子总数的1/5..2多个样本率比较;若所得统计推断为拒绝H0;接受H1时;只能认为各总体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说明任两个总体率之间均有差别..五、秩和检验1.非参数检验的概念2.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4.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首先按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次;再让秩次保持原差值正负号即符号秩..编秩时:①舍去差值为0的对子数;同时样本例数相应减少;②遇绝对值相等差值符号不同则取平均秩次;符号相同可顺序编秩;也可计算平均秩次..六、直线回归和相关1.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2.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及其计算七、Logistic回归分析八、生存分析1.将终点事件的出现与否和到达终点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2.生存分析的适用条件九、统计表和统计图历年真题回顾例1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A.全距B.四分位数间距C.方差D.标准差E.变异系数解析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的是变异系数..例1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程度最好的是A.标准差B.标准差系数C.方差D.平均数E.总体方差解析标准差系数是指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反应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例1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A.中位数B.标准差C.全距D.四分位间距E.变异系数解析中位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不是变异指标..例1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B.标准正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非正态分布解析标准正态分布是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例1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解析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可以筛选出更多病人..例1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A.均数和中位数B.均数和标准差C.均数和极差D.中位数和方差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解析正态分布是关于均数和标准差的分布函数;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正态分布..例1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A.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小B.标准差愈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C.标准差愈小;均数对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小D.标准差愈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E.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大解析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若标准差小表示该组数据集中趋势好..例1正态分布资料当μ恒定时;σ越大A.曲线变窄B.曲线变胖C.曲线变高D.曲线变低E.曲线右移解析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9.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A.μ=0;σ=0B.μ=1;σ=0C.μ=1;σ=-1D.μ=-1;σ=1E.μ=0;σ=1解析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μ=0;σ=1..例1某幼儿园大班11名6岁儿童接受百白破疫苗注射后;其抗体滴度分别是1:20;1:20;1:20;1:40;1:40;1:80;1:80;1:160;1:160;1:320;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A.标准差B.极差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E.四分位间距解析抗体滴度分别是1:20;1:20;1:20;1:40;1:40;1:80;1:80;1:160;1:160;1:320;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势的指标应选用:几何平均数..例1欲比较两种药物的效果是否有差别;若疗效评定为“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基本无效”;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A.卡方检验B.t检验C.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E.秩和检验解析“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基本无效”;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秩和检验..第三章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1节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第2节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二、疾病流行强度三、分布的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第3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方法分类1.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2.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3.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二.描述流行病学三.分析流行病学四.实验流行病学1.实验流行病学分类:分为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两类..2.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分组..3.对照组: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疗法对照;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疗程、不同给药途径相互对照..4.资料收集过程的要求:盲法观察单盲、双盲、三盲;规范观察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第4节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1.偏倚的概念偏倚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偏倚属于系统误差..2.常见的选择性偏倚和信息偏倚第5节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一、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概念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筛检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称为筛检试验..二、诊断与诊断试验的概念、目的与应用原则1.诊断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患者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用于诊断的各种检查及调查的方法称诊断试验..2.诊断的目的3.诊断的应用原则..三、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区别四、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第6节公共卫生监测一、公共卫生监测概述1.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公共卫生监测是制订、实施、评价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重要信息来源..2.公共卫生监测的分类国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可以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1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征..2B型反应与常规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当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就成为药源性疾病..第7节疾病暴发的调查与分析一、疾病暴发疾病暴发是指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多的;性质相同的病例;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会迅速的减少..二、疾病暴发的暴发调查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基本形式之一..三、暴发调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暴发调查应与暴发的控制同步进行;因为暴发的有效控制是研究的目的;暴发调查既应得到法律的保障;也要自觉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争取多部门的合作;并获得群众的支持;及时把信息上报给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第8节循证医学一、基本概念循证医学是指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它是把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技能和患者的价值整合在一起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二、系统评价1.系统评价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2.Meta分析当系统评价采用了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时称为Meta分析..所以;Meta分析是运用定量统计学方法汇总多个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不存在失访偏倚..历年真题回顾1.根据有无暴露某些因素史分组的指标是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试验流行病学研究E.临床试验解析根据有无暴露某些因素史分组的指标是队列研究..2.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系统抽样的方法是A.随机选择B.简单抽取C.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D.总体分层E.剔除特别解析系统抽样的方法是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3.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A.选择/中心/混杂偏倚B.中心/信息/混杂偏倚C.选择/信息/混杂偏倚D.选择/信息/中心偏倚E.选择/数据/混杂偏倚解析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4.某地区欲找出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指标为A.病死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患病构成比E.发病率解析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要调查某一地区的死亡率..5.定群研究;又称A.队列研究B.现况调查C.病例对照调查D.临床随访研究E.实验研究解析定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6.流行病学中的疾病之间分布是指A.历史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B.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C.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地区分布D.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E.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解析疾病之间分布包括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7.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被观察者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B.观察者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C.被观察者与分析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D.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E.观察者与分析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解析双盲是试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分组结果;这样可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试验公正客观..8.对一个地区全体居民进行料的分析;可计算当地的A.高血压患病率B.高血压发病率C.高血压家庭续发率D.高血压病死率E.高血压罹患率解析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数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9.Meta分析中常见的偏倚不包括A.引用偏倚B.发表偏倚C.文献库偏倚D.失访偏倚E.多次发表偏倚解析Meta分析中常见的偏倚包括引用偏倚、发表偏倚、文献库偏倚、多次发表偏倚..不包括失访偏倚..10-12.共用题干某研究者为探讨脂肪摄入量与男性前列腺癌的关系;在社区内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200名;从50岁开始对他们进行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20人;低脂肪摄入者中有10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10.这种研究方法为:A.现况调查B.实验研究C.生态学研究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11.与低脂肪摄入组相比;高脂肪摄入组的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是:A.1.5C.1.0D.2.012.高脂肪摄入者所致前列腺癌的特异危险度为A.30/100B.10/100C.15/100D.无法计算E.5/100解析暴露于某种因素下的研究方法是队列研究;高脂肪摄入组的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是20/10=2.0;高脂肪摄入者所致前列腺癌的特异危险度为5/100..第四章临床预防服务第1节临床预防服务的概述一、临床预防服务概念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三、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1.医务人员以其特殊的方式与“患者”直接接触;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2.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3.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也有较大的依从性..4.医务人员可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行为改变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的建议;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5.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五、健康维护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健康维护计划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危险因素等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久、何时做等..第2节健康相关行为干预一、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1.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行为变化阶段有5个阶段:无转变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行动阶段;行为维持阶段;变化过程:该模式认为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包括了认知层面及行为层面..(2)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三、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概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个体、群组或社区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结合..它的直接目的工作目标是促使个体和群体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长期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临床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及原则第3节烟草使用的控制一、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状况及其定义在很多工业化国家烟草使用呈现下降趋势时;发展中国家人群的吸烟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吸烟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二、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对健康的主要危害及机理1.尼古丁依赖是成瘾的主要物质..2.提高戒烟动机的干预措施是5“R”法..3.联合使用一线药物..第4节合理营养一、营养的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2.食物的营养物质分为1推荐摄入量RNI: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2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能量二、临床营养1.基本膳食:一般健康人日常所用的膳食基本相同;膳食结构、能量与各种营养素和残次均应遵守平衡膳食的原则;使能量及营养素数量和质量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2.治疗膳食1指数BMI: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2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BMI 小于18.5是体重过低..3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第5节身体活动促进一、身体活动的概念1.身体活动是指骨骼肌收缩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各种活动..2.体适能是指人们拥有或获得的、与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相关的一组要素或特征..3.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4.身体活动分类二、身体活动与健康1.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2.身体活动伤害:最常见的是外伤和急性心血管事件..3.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4.临床场所身体活动指导:运动处方;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原则;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步骤;单纯性肥胖运动处方..5.监测三、人群身体活动促进根据IPAQ专家组的建议;对是否达到身体活动推荐量进行评价;将身体活动量分成三个等级..第6节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一、疾病早期发现的方法二、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方法与原则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方法在具体开展筛检项目时;医生应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规范体检的各个步骤;保证体检质量..三、疾病筛检结果的判读及处理原则1.筛检结果判读..2.处理原则..第五章社区公共卫生第1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1.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二、计划免疫1.计划免疫的定义: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预防接种的种类3.计划免疫内容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及以后的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力;概括为“接种四苗;预防六病”..最新的计划免疫还要求添加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并在部分地区增加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免疫接种工作..4.疫苗的效果评价: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为: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第2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一、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1.慢性非传染病的概念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总称..2.慢性病防治的原则1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4种共同的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治..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4传统卫生保健服务内容、方式向包括鼓励患者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患者自我管理;加强患者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5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6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二、慢性病的管理1.疾病管理..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原则..3.慢性病自我管理..第3节环境卫生一、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由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2环境卫生: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在整理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2. 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肿瘤的预防策略:包括早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等3. 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 生活方式与健康:包括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睡眠质量等- 环境因素与健康: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等- 遗传因素与健康:包括家族史、基因突变等4. 健康教育和促进- 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健康促进的实践和效果评价5. 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疫情监测与控制-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以上是对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的一个简要概括。
在具体撰写文章时,可以根据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举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此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文献,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最后,建议复习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题、做案例分析,加深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涵盖了从个体到群体的多个层面。
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
以下是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详细内容: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石,它研究疾病的分布、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策略。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识别疾病的高危人群,分析疾病的传播途径,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2.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关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这包括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噪音、辐射等环境问题。
通过改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学会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4. 疾病预防与控制:疾病预防与控制是预防医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筛查、健康促进和疾病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 营养与健康: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的基本要素。
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强调平衡膳食,提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6.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医学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护,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教育,帮助人们应对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7. 社会医学: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
通过改善社会条件,可以促进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8. 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关注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预防医学通过制定职业安全和健康标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9. 老年医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医学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
它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通过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0. 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儿童和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必备资料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必备资料一、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是指与职业、环境、生活与行为方式等因素有关,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无传染性、对健康损害大和对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的一大类疾病。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种群之间存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彼此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最明显的表现是系统中种群规模和物种数量的相对平衡。
6、食物链: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关系,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
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地原因,使环境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使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9、酸雨:PH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霜。
酸雨可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损害森林,腐蚀材料。
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金属含量增加,人们饮用后对机体造成危害。
污染水中的鱼类,同样会损害人类健康。
10、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预防医学整理复习资料
绪论一、掌握1、预防医学:1)、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任务: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坐等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和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和防制伤残的目的。
2、健康:1)、概念: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影响因素: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建筑环境等),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社会地位、教育、文化背景、就业和工作条件等)。
②行为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抽烟、酗酒、滥用药物和吸毒、不健康的饮食等等。
③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各级医疗、预防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及利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医疗卫生制度的保障,对人群健康又着促进作用。
④生物遗传因素:人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影响着个体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状况。
3、三级预防的原则:对大多数疾病而言,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1)、病因尚未坑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一般还是有效的,如恶性肿瘤:强调第一、二级预防。
2)、对有些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如职业病、医源性疾病:强调第一级预防。
3)、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针对其危险因素,强调第一级预防的同时,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二、熟悉1、公共卫生措施:1)、定义:以预防医学的理论和基本观念为基础,根据公共卫生宗旨和核心功能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2)、包括:①开展公共卫生监测、②预防性卫生服务、③疾病预防和控制、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⑤健康促进、⑥卫生服务研究。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
第一篇、医学统计方法A、名解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集合。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对总体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所组成的集合。
3、同质:所研究的事物在性质上相同,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理论上,除了处理因素外,影响研究指标的非处理因素相同。
(即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4、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5、参数: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计算的总体指标。
(总体的统计指标)6、统计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观察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产生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统计指标)7、概率:是一个取值于0和1之间的数,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8、抽样误差:随机抽样所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由抽样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9、标准误:以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10、标准差:为了使观察值平均水平指标与变异程度指标有相同单位,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作为反映变异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1、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12、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发生的实际例数与可能发生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数和强度。
常用百分率、千分率等表示。
13、相对比: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明二者的相对比水平,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B、其他1、构成比、率、相对比应用要求2、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3、T检验(一个样本与总体、两个样本、配对)4、卡方检验(四格表)5、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6、95%、99%参考值范围及可信区间第二篇、流行病学的应用1、暴露:是流行病学常用术语,研究过程中所关心的任何因素都可以称为暴露。
例如研究对象具有的某种特征或行为,接触环境中的某种物质,处于某种状态,都可以叫做暴露。
2、混杂因素:亦称混杂因子或外来因素,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匀,可以歪曲(掩盖或夸大)因素与疾病之间真正联系的因素。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A.个体B.健康的人C.确定的群体D.个体及确定的群体正确答案:D2.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D.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正确答案:A3.关于三级预防说法错误的是A.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是第一级预防措施B.对于传染病来说,第二级预防需要“五早”C.任何疾病,无论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三级预防D.有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既可能是第一级预防,也可能是第二级、第三级预防正确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第一级预防的措施A.个人的健康教育B.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C.做好婚前检查D.定期健康检查正确答案:D5.下列哪项不是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A.健康咨询B.健康筛检C.化学预防D.临床经济学评价正确答案:D6.通过筛检可有效地发现的早期疾病有A.高血压、子宫颈癌、直肠痛、青光眼、弱视B.子宫颈癌、直肠癌、青光眼、乳腺癌、糖尿病C.高血压、子宮颈癌、直肠癌、乳腺癌、糖尿病D.糖尿病、青光眼、弱视、高血压、乳腺癌正确答案:A7.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一般包括A.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临床经济学评价B.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化学预防C.健康咨询、疾病的早期筛检、现患管理、临床经济学评价D.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疾病病因研究正确答案:B8.关于化学预防错误的是A.已出现症状的忠者服用物质来治疗病不在化学预防之列B.有既往史的人使用预防性化学物质也是化学预防C.对特定人群采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以及某些肿瘤D.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正确答案:B 9.以下关于社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B.行政区与社区在地域上是重合的C.社区的边界是比较模糊的D.以社区为范围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正确答案:B10.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不包括A.以利用程度为导向B.以人群为对象C.以健康为中心D.多部门合作正确答案:A11.不是群体性接种工作内容的是A.乙型肝炎疫苗B.麻疹疫苗C.钩端螺旋体疫苗D.脊髓灰质炎疫苗正确答案:C12.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点人群不包括A.孕产妇B.老年人C.慢性病患者D.青少年正确答案:D13.下面哪项不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A.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B.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C.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D.1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14.预防学研究的对象是A.个人B.健康人C.个体和确定的群体D.病人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
预防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B. 群体C. 环境D. 病原体答案:B2. 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B. 病因预防、临床预防、康复预防C. 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康复预防D. 病因预防、临床预防、疾病控制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A. 疾病监测B. 疾病控制C. 疾病治疗D. 健康促进答案:C4. 预防接种属于预防医学中的哪一级预防?A. 一级预防B. 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 四级预防5. 预防医学中,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疾病治疗率B.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C. 增加医疗资源D. 降低医疗费用答案:B6. 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空气、水、土壤B. 社会、经济、文化C. 遗传、生活方式、心理D. 以上都是答案:D7. 预防医学中,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哪些?A. 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B. 遗传、环境、生活方式C. 感染、创伤、心理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8.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疾病的流行规律B. 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C. 疾病的治疗和康复D. 疾病的预防措施答案:C9. 预防医学中,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估指标不包括以下哪项?B. 预期寿命C. 疾病发病率D. 医疗费用答案:D10. 预防医学中,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是什么?A. 个体干预B. 群体干预C. 环境干预D. 政策干预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描述性研究B. 分析性研究C. 实验性研究D. 理论性研究答案:ABC2. 预防医学中,一级预防的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健康教育B. 免疫接种C. 疾病筛查D. 疾病治疗答案:ABC3. 预防医学中,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自然环境B. 社会环境C. 经济环境D. 心理环境答案:ABCD4. 预防医学中,慢性病的预防策略包括以下哪些?A.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B. 慢性病的早期诊断C. 慢性病的规范化治疗D. 慢性病的康复管理答案:ABCD5. 预防医学中,健康促进的策略包括以下哪些?A. 政策支持B. 环境改善C. 社区动员D. 个人技能提升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 预防医学的主要目标是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预防医学综合基础知识
预防医学1.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 A 人体内环境的关系 B 人体外环境的关系C 人体健康的关系 D 人体功能的关系 E 人体状况的关系 C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不包括 A 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 B 保护环境 C 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 D 中西医并重 E 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B3.病因学预防是指 A 促进康复 B 针对发病早期 C 防止并发症和伤残 D 防止疾病复发 E 针对无病期 E4.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A 防止并发症和伤残 B 控制环境有害因素 C 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D 防止疾病复发E 促进康复 D5.三级预防又称 A 病因学预防 B 病残预防 C 发病学预防 D 临床前期预防 E 早期预防 B6.WHO提出的卫生保健目标是 A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B 2000年人人享有免费医疗 C 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险 D 2000年人人享有免费保健 E 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 A7.初级卫生保健是指 A 农村卫生保健 B 低级卫生保健 C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D 肿瘤预防 E 以上都不是 E8.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 增进健康 B 及时治疗 C 合理用药 D 预防疾病E 康复防残 C9.不属于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是 A 卫生宣传教育 B 计划免疫接种 C 做好计划生育D 供应基本药物E 恢复劳动能力 E10.目前,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总结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及我国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它的全面实施还面临许多挑战,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除了 A 组织领导 B 国际援助 C 通力合作 D 技术培训 E 群众参与 B11.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成就。
其中,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设立的三级机构是 A 省、市、县 B 市、县、乡 C 中央、省、市D 县、乡、村E 地蛆、市、县 D12.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卫生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是指与职业、环境、生活与行为方式等因素有关,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无传染性、对健康损害大和对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的一大类疾病。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种群之间存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彼此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最明显的表现是系统中种群规模和物种数量的相对平衡。
6、食物链: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关系,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
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地原因,使环境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使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9、酸雨:PH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霜。
酸雨可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减产,损害森林,腐蚀材料。
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金属含量增加,人们饮用后对机体造成危害。
污染水中的鱼类,同样会损害人类健康。
10、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系统多样性。
11、生理适应区:相对湿度为30%-70%,气流速度为0.5-1m/s,垂直温差和水平温差相对较小时,18℃-21℃的气温。
12、总悬浮颗粒物(TSP):悬浮在空气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
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13、有效氯:凡含氯的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的氯。
具有杀菌作用。
14、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官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并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15、气溶胶:粉尘、烟、雾。
16、蓄积:毒物进入人体后,如毒物的解毒和排出速度慢于吸收的速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逐渐增加,称为。
17、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急性CO中毒患者意识恢复后,经20-30天的假愈期后,又出现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称为。
临床表现:1精神及意识障碍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帕金森综合征3锥体系神经损害4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
18、尘肺:又称肺尘埃沉着病,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9、矽肺Silicosis:由于在工作场所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包括速发型(1-2年后发病)和晚发型(脱离作业后若干年发病)。
20、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三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药物降温首选氯丙嗪。
21、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2、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3、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历数所占比例。
24、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25、现况研究: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情况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26、筛选:运用简便快捷的试验或其它措施,将可能有病但尚健康的人,同可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以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达到最佳的预后。
27、可靠性/信度: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某项试验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28、预测值:又称诊断价值,是应用筛选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
分阳性和阴性预测值。
是实用性的评价。
29、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升10-15个分贝,脱离噪1声环境后数分钟hazard: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38、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
39、永久性的听阈位移PTS: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40、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过程。
41、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或综合征,其发生、发展、转归与防治均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42、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所表现出来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4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自然(形成土壤的母质成分、气候、地形及地貌等因素)或者人为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使得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乏,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若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4、职业病: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制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45、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脂,通称为光化学烟雾46、水体富营养化:系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尤其是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致造成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种群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群健康的现象。
47、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性迁移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即为生物放大作用,也称生物富集作用。
48、合理营养:指通过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使之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49、水体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体的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利用价值,同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50、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
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51、必需脂肪酸:只机体生理需要,但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n-6族的亚油酸和n-3族的α-亚麻酸。
5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53、剂量-效应关系:指暴露剂量与个体表现出来的效应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54、剂量-反应关系:指暴露剂量与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者引起某一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55、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56、扩大免疫规划:1)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2)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二、填空1. 预防医学经历了以个体-群体-人类为对象的三个阶段。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使疾病发生由过去的生物医2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 构成环境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4.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5.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有相加、协同、独立、拮抗。
6. 污染物可分为一次/二次污染物(判断)。
7. 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工业噪音,振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
8.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急性中毒,慢性危害,远期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9.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
10. 居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系物、氨、氡。
11. TVOC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12. 饮水的净化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13. 常用的混凝剂有金属盐类和高分子类。
前者如硫酸铝,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
后者如聚合氯化铝(无机高分子)和聚丙烯酸胺(有机合成高分子)。
14. 饮水消毒方法可分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
前者如煮沸,紫外线照射,超声波杀菌等。
后者如用氯,二氧化氯和臭氧等进行消毒。
15.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供给机体所需要的热能,维持神经组织功能,参与构成机体重要物质,调节血糖、节氮和抗生酮作用,提供膳食纤维,解毒。
16. 宏量元素(含量大于0.01%):Na.K.Ca.N.Mg 17.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Fe.Cu.钴.I.Zn.锰.硒18. 脂溶性V有A.D.E及K,主要存在植物油,坚果类和动物性食品中19. 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和C,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
20. VE(生育酚)能促进蛋白质更新合成,预防衰老,改善皮肤弹性,使性腺萎缩减轻,提高免疫能力,临床上常用以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21. VB1(抗神经炎因子或抗脚气病因子)对促进食欲,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重要作用。
VB1缺乏早期症状不典型,可有疲乏,淡漠,食欲不振,恶心,腿麻木,心电图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脚气病症状(V A.E.C超强氧化剂)22. 合理营养:通过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3. 37个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构成引起职业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