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8 匆匆(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8《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之美。
2.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
3.能够通过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之美。
)(难点)2.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
(难点)3.能够通过分析文本,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
(重难点)三、教学设计(一)视频过程1.播放动画视频,学生感悟时间过得快,人生短暂,导入新课。
2.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简介作者,了解主要作品。
(二)体会叠词之美1.理解课题,引导学生分享课本中的叠词。
2.通过图片,帮助理解“头涔涔”和“泪潸潸”的意思,再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在朗读中的节奏美。
3.通过朗读和动图呈现,引导学生理解“斜斜”“轻轻悄悄”在展现朝阳缓缓上升的画面和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4.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白白”对于表达作者面对时光流逝浓烈的不甘与自责情感上的帮助。
5.教师总结:叠词的美,美在节奏、美在姿态和声音,更美在它的情感表达,这种美感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朗读中细细品味。
(二)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1.朗读文本,说说作者在说什么匆匆?时间、日子、光阴、岁月2.通过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文本,发现时间的特点。
日子一去不复返,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为什么作者匆匆感尤其强烈?日子悄悄溜走,我双手空虚,没留下什么,茫然而不知所措,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感觉时间匆匆。
(三)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1.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是读这篇文章,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而且脚步匆匆,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学生朗读文章第二段,分享交流。
拟人、比喻、夸张,将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形象真切,2二十多年的日子像一滴水容易流逝,强烈感觉到时光匆匆,作者焦急而无奈。
2.阅读第三段,特别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示时间消逝的动词,说说为什么时间的存在感如此真切?观察视角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给人真实感和熟悉感,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教案及反思人教版六班级下册语文匆忙教案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班级下册语文匆忙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关怀到有需要的伴侣。
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了解对时间消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准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对时间消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
教学预备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文件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同学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默读全文;2.体会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让同学初步了解全文,感悟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留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殊喜爱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说说怎样写时间匆忙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奇异;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留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殊喜爱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体会悔意何来;5.体会比方、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美丽,讲解“;”的用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課文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在默默裏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裏,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歎息。
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教案教學內容:九義教材人教修訂版第十二冊第十六課學生視角:作者為什麼以“匆匆”來作為文章的題目?什麼是“匆匆”的?這樣的文題在小語教材裏幾乎從未出現過,課文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呢?教學難點:感受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思考: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確切地說應是散文詩)。
文章寫於“五四”退潮時期,屬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實而鮮明地表現了五四時期青年知識份子對未來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現實中無所適從的空虛和迷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课件。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时间就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课文——《匆匆》。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课堂讨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呢?生1:课文中的“匆匆”这个词,表达了时间流逝得很快的意思。
生2:作者说“日子过去,去了,永不回来”,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对。
那么,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呢?4.生字词学习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流逝:指时间、流水等向前移动。
(3)宝贵:非常珍贵。
(4)珍惜:珍爱并重视。
5.课堂练习师: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生1:时间过得真匆匆,转眼间就到了周末。
生2: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
生3:水资源宝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4:我们要珍惜友谊,关心朋友。
6.情感体验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在你们的身边溜走的时候?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1:有一次,我在做作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可是一转眼就到了睡觉时间。
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还没玩够就到了回家的时间。
生3:我在学习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
生1:时间流逝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2:生活要充实,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8.作业布置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内容分析《匆匆》一文是现在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虽然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2.阅读训练要素:学习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匆匆”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展示人们赶火车、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等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1)《匆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应在学习本篇文章的基础上,熟识作家的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相关著作,并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
所以,我们选择以朱自清的《匆匆》为教学内容的课文,进行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力求体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达到扎实高效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另外,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中提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可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能够适时去运用相关的教学手段,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已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在教学内容上安排妥当,课前以网络课件的多资源共享的优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浏览有关朱自清生平、作品、文选和《匆匆》的创作背景等资料;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看画面初步感受“匆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安排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背诵;利用网络资源的画面呈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3)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网络课件,展示了触摸时间的双眸、体悟时间的脉动、追溯时间的脚印和挽留时间的踪影四个板块,并且在教学中仅仅围绕这四项内容展开教学。
在课前,让学生浏览挽留时间的踪影,初步了解作家资料和课文相关信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然后在触摸时间的双眸中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进行基本的字词教学;然后继续学习体悟时间的脉动和追随时间的脚印两个板块的内容,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最后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继续学习,加深理解。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环环相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8《匆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8《匆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匆匆》的大意,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2.掌握疑问句、感叹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运用方法;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简单的感叹句、疑问句;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匆匆》的主旨,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2.掌握疑问句、感叹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法成分和语序;2.理解和阐释课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句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先让学生看一段小视频,引导学生体会匆匆的感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时常会因为什么而匆忙?”“匆忙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2. 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教师朗读全文《匆匆》。
2)分段阅读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五段,由学生自己分别朗读。
每段完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或难点内容。
3)深层次学习让学生分组,分别读、分析第1、2、3段和第4、5段。
经过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由全班同学共同来理解和推敲课文中的意义。
3. 疑问句、感叹句的学习1)概念导入教师用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疑问句、感叹句的辨认方法及用法。
2)学习方法教师先举例子(疑问句和感叹句各 1 个),让学生好好品味一下。
接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疑问句和感叹句各 5 个,理解用法和特点。
3)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现实情境进行疑问句、感叹句的造句。
4. 课文梳理与表达1)语文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理清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法成分和语序,并根据课文内容填充疑问句、感叹句。
2)课文表达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题、“忙碌”的主题,由学生任选一种方式(如朗诵、说课、小讲、扮演角色)进行表达。
5. 总结反馈教师让学生分别讲述自己今天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梳理出有哪些需要再加强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后如何提高对课文把握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匆匆(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匆匆(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匆匆》的主题,即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课文理解: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宝贵,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联系实际生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作者背景及相关图片。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个人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流逝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使用PPT展示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并标注生词、难句。
4. 内容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联系实际生活。
6. 写作活动:学生以“我的时间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1. 匆匆2. 作者:鲁迅3. 关键词:时间流逝、生命价值、珍惜时间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2. 写作练习:以“我的时间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深入思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注:由于篇幅限制,本教案未能达到2000字,但已包含所有必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拓展和深化。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蒸融、挪移、旋转、凝然”等词语,理解“逃去如飞、千门万户、一针见血”等成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鲜明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时间流逝的踪迹,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流逝的踪迹,从而珍惜时间。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2. 作者:朱自清3. 体裁:散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时间流逝的踪迹,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时间流逝的踪迹,引出课题《匆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思考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交流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5. 朗读体会: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珍惜时间的做法,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匆匆2. 作者:朱自清3. 重点词语:蒸融、挪移、旋转、凝然、逃去如飞、千门万户、一针见血4. 教学要点:时间流逝的踪迹、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珍惜时间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重点词语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时间流逝的认识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项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匆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语音辩论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nán nàn)姥姥。
(2)姥姥很勤劳,择(zé zhái)菜、喂猪、薅(hāo rǔ)草……样样都做.
2.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五、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
(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项项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发明创造,犹如串串宝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美.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丝”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镂刺罗襦.苏鹗《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出嫁时,有神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相传玄宗时宫廷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多达700余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运用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感悟文中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关键: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步骤: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坊理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
2、齐读课文题目,“匆匆”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讲什么“匆匆”二、理解内容1、谁能给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你喜欢这个开头吗?喜欢哪些句子?说理由。
2、默读第二自然段,对照老师打出的设影分析,如果把这段改成这样好不好?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如果读懂了,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4、此时作者想到了什么?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做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5、谁还知道关于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6、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三、总结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2篇】《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一、教材简析:《匆匆》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教案+说课稿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朱自清小传1898~1948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匆匆》教案(优秀8篇)
《匆匆》教案(优秀8篇)《匆匆》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们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们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们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们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们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
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
学生们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
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1、(生齐读课题。
)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2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你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
(板:一去不复返?)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6、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1、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自由读一读。
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6、那么,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
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匆匆》-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匆匆》-人教部编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提高识字写字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深入思考的习惯,提升理解与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4.增强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朗读指导:提供具体的朗读技巧指导,如语气、节奏、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匆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学习中是否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好像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时间流逝的奥秘。
最后,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时间流逝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时间流逝。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匆匆》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关于生字词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掌握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说明我在这一环节的教授上还需要加强,可以尝试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这些字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时光匆匆逝去,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给我们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
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叠词的运用,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根据这点本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1、请看大屏幕的钟表。
问:你想到了什么?2、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
(演示时间格言)3、揭题。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好!让我们感悟一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想大声读就大声读,你想默读就默读,你想和伙伴读就和伙伴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画:哪些语句是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2、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匆匆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匆匆教案+教学反思第三单元8匆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文中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以及珍惜时间的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把握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以及如何将这种感悟转化为珍惜时间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匆匆》的原文、配乐朗诵音频、时间管理小贴士等。
2.生字卡片、课文重点段落卡片。
3.时间管理小工具或软件(如时间管理表格、番茄工作法等)。
4.小组讨论任务卡及汇报PPT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时间流逝的短视频或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时间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一起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o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o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读好句子间的停顿和语气。
o特别关注课文中的长句子和难读词语,如“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3.认识生字词,理解词义,如“伶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等。
o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词义,并尝试用词语造句。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时间流逝的?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o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时间流逝的句子,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真情流露生活是一个演绎故事的大舞台,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这些或大或小的故事如一面面镜子,也如一扇扇窗户,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观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倾听到自然旋律的抑扬顿挫,品尝到生命历程中的酸甜苦辣。
这其中流淌着的真情点点滴滴汇聚在心头,终将凝结成颗颗光润的珍珠,点缀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用心感悟生活中那些打动人的点点滴滴,和朱自清去追赶时间匆匆的脚步,和史铁生一起盼望那个星期天。
在感悟这些真情的同时,我们将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精彩,我们也会更加懂得感受真情、珍视真情、付出真情。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最为感人的地方,就是情感的浓厚和真情的流露。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朗读、去倾听,感悟作者的情感及对人生的思索。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匆匆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课时那个星期天本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突出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感受作者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2课时8 匆匆穿始终,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读中感悟。
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重点理解“涔涔、潸潸、凝然、遮挽、叹息、蒸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4.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表达方式的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藏、挪、徘、徊、蒸、裸”6个生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感悟时间匆匆。
导语: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快乐的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
回首过去,这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就像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描绘出欢乐、有趣的童年;又像一曲婉转动听的乐曲,歌唱着纯洁、美好的童心;更像一束鲜花,释放着迷人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如此美妙的小学生活即将成为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同学们,试想一下,记忆中的那一段段日子还能重现吗?(学生自由发言,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
)是啊!时光总是那么匆匆,稍纵即逝。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学生初读课文题目,大多数人只能体会到“匆匆”体现了时间过得飞快这一表层意思,并不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而是让学生在后续的朗读中去感悟。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朱自清在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他先后在几所著名中学和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朱自清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8月,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集《雪朝》(与他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于1922年3月。
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
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加色的字,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中予以指导纠正。
◆需注意的字音:“藏”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ánɡ”,它还有一个音读“zànɡ”;“挪”的鼻音;“蒸”是翘舌音。
◆识字方法:“涔涔”和“潸潸”都与汗、泪、水有关,所以部首都是三点水;“徘徊”与人走路有关,所以都是双人旁。
4.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况,并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预设:这篇课文篇幅比较短,但表达的情感丰富、强烈,非常适合学生反复朗读。
学生多读几遍,进而熟知课文内容并读中有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题目中匆匆的主人公就是时间。
如果想了解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作者围绕着这个问题具体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时,特别注意在初读课文时圈画的句子,看是否能理解其含义。
预设:阅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通过明确的阅读提示,展开对文章的阅读,以这样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为学生独立阅读其他文章提供帮助。
2.讨论交流。
(1)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明确:这个问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作者这样写不只是为了首尾呼应,更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2)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明确:作者围绕提出的问题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3.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预设: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采用整合重点段段意的方法来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然后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转瞬即逝。
今天这节课也在大家朗读课文时匆匆地过去了。
在匆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到作者在文中提出的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读文章,弄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步感受到了时间的可贵。
作者在文中将抽象的时间描述得具体可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读,好好感悟。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揣摩运用修辞手法和叠词的好处,感受语言的优美。
3.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品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表达方式的巧妙,积累语言。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躲藏空虚涔涔潸潸挪移凝然伶伶俐俐遮挽叹息徘徊蒸融痕迹赤裸裸预设:本课的生字不多,“徘”“徊”字形容易识记,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检查的重点。
另外,“藏”“蒸”的笔画比较复杂,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的安排,既要书写正确,又要书写美观。
词语方面,“潸潸”和“涔涔”的意思容易混淆,教师要着重检查。
2.引导学生填空,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__朱自清__(填作者)写的一篇优美的__散文__(填体裁),主要描写对象是__时间__。
本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时间流逝__的踪迹,并在开头和结尾均提出了“__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__”的问题。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无奈和惋惜之情__。
3.学生谈一谈本文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时间流逝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写得如此感人的。
过渡:时间仿佛也长了脚,在我们的生活中匆匆逝去,朱自清敏锐地发现了它的踪迹,用细腻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出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稍纵即逝。
现在,我们一起细读课文,在优美的文字中发现时间的踪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由自然现象引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过渡:人们都说时光匆匆即逝,从哪里能看出来呢?(1)教师出示燕子、杨柳、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这些事物中感受时光流逝。
(2)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①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你感受到时光流逝了吗?(燕子春来秋去、杨柳一岁一枯荣、桃花花开花落都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②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这三个分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作者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描写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燕子有再来、杨柳有再青、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反衬日子一去不复返,引出下文写日子匆匆过,应好好珍惜的意思。
)①读句子,明确句子的类型。
(前两个问句是设问句,最后一个问句是疑问句。
)②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连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疑问句引出下文的内容。
)③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流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和留恋之情。
)(3)学生个性化朗读。
预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2.在生活中感悟日子一去不复返。
过渡: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朱自清却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命,默算起自己的八千多日子。
他在默算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1)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听读,体会作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