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贴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是我们的第一目标
NO.1 target is the CNS
重新认识机制
局部理论 闸门理论 筋膜内感受理论
身体地图
身体地图是有意识地纠正和改善自己的身体图,以产生高效,优美和 协调的运动。身体地图是人在自己的大脑中的自我表现,人的假设或 人的身体全部或部分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果身体地图的表述是准确的, 那么运动就是好的,如果身体地图的表示有缺陷,运动会受到影响。 当我们的地图被纠正时,运动会改善。进步可以非常迅速,随着时间
再评估
第一步:评估
第二步:伸展/预负荷
在相关皮肤区域,激发感受器和预负荷弹性组织
第三步:贴扎 减压<50%牵拉
提升|减压作用增加血流,减缓水肿,以及刺激周围感 受器
第三步:贴扎 稳定(垂直贴)0%牵拉
刺激皮肤压力感受器,减缓疼痛,支持疼 痛区域
第四步:再评估
疼痛扎贴框架
改善疼痛,动态的稳定/刺激 身体急性部位,为愈合期愈合 质量创造条件,改善运动。
功能性贴扎技术运动系统中应用
作用
疼痛 减压 神经感觉输入
粘贴
粘性 弹性 理念
应用
疼痛 液体动力 姿势 神经卡压 疤痕 预防运动损伤 促进运动发挥
贴扎总体框架
评估:观察皮肤区域;丈量所需贴布 摆位:皮肤伸展 贴扎:
1.选择减压区域:减缓疼痛(<50%拉力) 2.选择稳定区域:稳定关节活动(自然拉力)
3.贴在皮肤上,减缓疼痛,改变液体动力,促进神经反馈
黑色通用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肩部疼痛
腰部疼痛
膝关节疼痛
踝部疼痛
肘部疼痛
肿胀减压功能贴扎
目标:通过贴布弹性是受影响部位减压来移去过多的液 体
原则 1.牵拉皮肤,不牵拉贴布
2.少优于多
重新认识贴扎技术
贴扎方向:肌肉起止点?
重新认识贴扎技术 贴扎技术原则
简单+有效
循证医学
• 无证据≠无效 • 纯文献证据≠循证医学 • 循证医学≠唯一的标准
重新认识证据
什么支持用运动机能贴布?
• 贴扎对改善运动障碍有益处 • 贴扎危险因素低,没有严重副作用 • 病人和使用病人满意度高 • 使用方便 • 比较经济
《功能性贴扎》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院区康复治疗科
李海旭
2018年8月
何谓《功能性贴扎技术》
《肌内贴扎效术》 《软组织贴扎技术》
重新认识
重新认识名字 重新认识机制 重新认识技术 重新认识证据
重新认识名字
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名字可能掩盖事实和产生误念。
Kinesiology Tape 运动机能贴布
运动机能贴布 ≠
“肌内效®”贴布
重新认识名字的重要性
限制对贴扎技术的正确理解 限制对贴扎技术的正确使用
不应该作为专业词汇 不应该作为关键词
重新认识机制
力学机制 神经机制 心理机制
重新认识机制
力学机制
超声波贴布提升
重新认识机制
重新认识机制
神经机制
重新认识机制 为什么不是肌肉机制?
重新认识机制
受影响部位网状交织贴布法最有效
贴扎肿胀原理假设
在水肿处造成区域压力不等,使液体重新分布,或减缓 循环系统内压降低,有利于液体回流。
间质受体内受体有扩张血管作用,当组织间压增加超过 血浆渗透压时,液体向血管内回流。
肿胀贴扎框架
利用贴布对皮肤提升的压力差,使局部储留液体再分布,或加使代谢 物质的,改善运动。
姿势纠正功能性贴扎
目标:通过协助建立理想的姿势来协调正常的运动模式
三步骤:1.将身体放置与非理想姿势相反的姿势 2.在筋膜线使用稳定动能贴,通过皮肤刺激再协调理想的姿势 3.动能贴布稍有或没有伸展
姿势
1.改善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2.改善力偶关系
3.改善神经肌肉效应 通过刺激皮肤
姿势
研究表明动觉引导可以被转换成行为,比视觉引导快30倍,比听觉引导快数千倍。
• 软组织手法
• 刺激筋膜内感 受器
• 中枢自主神经 反应
• 筋膜内横纹肌
• 可感觉的组织 反应
下丘脑调节全身肌肉 张力
滚动大脑
• 用自我筋膜松解器械能使影响你的神经系统感 觉更好。组织力学特性不一定改变。
• 神经系统能使运动更容易,更远和更强 • 通过刺激筋膜内感受器能改变传入,导致特定
运动单位激活更少 • 比以前的力学刺激模式更广泛的接受。
深扫+发现+恢复放松+涟漪效应
用于疼痛
• 神扫感觉紧张或活动时收到限制的组织(运动评估) • 发现目标组织(评估后) • 轻轻滑动筋膜球,同时用肢体动作配合30—60’
深扫+发现+恢复放松+涟漪效应
筋膜球使用方法
• 疼痛:轻 • 激活:快 • 抑制:持久 • 机械
姿势贴扎框架
增强姿势意识,改变静态|欠缺的姿势,改变运动模式。
疤痕功能性贴扎
改善手术后切口的活动性和伸展性


通过生物力学的提升效果(类似皮肤捏拿)和
皮肤剪切效应(微按摩机制)来建立的
疤痕贴扎框架
理解框架
评估疤痕部位,类型、以及活动性。
在疤痕移动受阻的方向,用手法做疤痕松 解,在同样的方向做皮下滑动贴扎。
的推移,一个人可以学习更自然的活动,更加平静。
重新认识机制
为什么会有贴扎肌肉的理论? 1.名字的误导:“肌内效贴”-作用肌肉 2.治疗性贴布:治肌肉方向vs与肌肉垂直
重新认识机制 心理机制
重新认识机制
重新认识机制
机制也许对患者不是很重要,但对治疗者非常 重要,因为机制指导治疗决策过程。
重新认识机制
第 四 步
疼痛功能性贴扎

为了改善愈合期和愈合质量,动态的稳定/刺激

身体急性部位


1.伸展/预负荷系统

2.稳定动能贴-自然拉力
3.减压动能贴-中间<50%拉力
理解疼痛贴扎框架
1.稳定贴是用来区域支持-可以是一条或多条,没有特殊方 向,自然拉力
2.减压贴是用来减缓疼痛-可以是一条或者多条,<50%拉 力
机制的依据
1.基础医学理论 2.循证医学证据
重新认识贴扎技术
形态 牵拉|拉力 方向
重新认识贴扎技术
形态 是否其他治疗与形态有关?
重新认识贴扎技术
运动才是真正的良医
重新认识贴扎技术
牵拉|拉力 1.什么时候应该牵拉,什么时候不牵拉?
2.如果牵拉,多少拉力? 3.牵拉全部还是牵拉局部? 4.牵拉贴布,还是牵拉皮肤?
• Ruffini力学感受器 • 刺激Ruffini能减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性 • 慢速深组织技术通常有局部放松作用 • 深组织手法压力-特别是慢速和平稳-刺激间质和Ruffini有全
身肌肉放松效应,也会有更安宁和情感平稳的感觉
用于恢复
• 深扫需要处理的目标组织 • 发现疼痛/紧张区域=目标组织 • 对目标组织在能承受范围内进行按压30秒=恢复性放松 • 再在区域上下处理=涟漪效应
疤痕
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剖腹产 腹内粘连率达到90%以上 粘连常常很相似 会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疼痛
疤痕
疤痕
皮肤手法
皮肤中有数十亿交感神经纤维 400KM/HR神经冲动传导速度 皮肤创伤-纤维冲动传导异常-短路(交感神经 支配) 疤痕上的温度-1-2度差 疤痕的电活动增加 早期干预=关键
疤痕
注意: 1.糖尿病 2.静脉功能不全 3.周围神经病变
肩胛骨筛查
菱形试验
贴扎前治疗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定义
• 3Rs是指Reset,Reinforce和Reload
• 简单的将讲在做评估发现问题后,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如何能治疗所发生的问题(Reset),如果不做治疗会限制 患者的运动发挥(这里的运动不是体育运动,而是Motor 的意思)
重新认识名字 什么是“肌内效®”贴布?
重新认识名字 什么是“肌内效®”贴布?
1.注册商品名称,非中文,非医学名词没有对等的英文翻译 2.日语 与皮肤有关系 与肌肉没有关系
重新认识名字
正确的名字
Kinesiology Tape
≠ “肌内效®贴布”
重新认识名字 正确的名字
Kinesiology Tape
• 举例说如果有腰背疼痛的患者,如果不做治疗直让患者 做核心训练,患者可能无法完成
3R理论体系
Reload 重载
Reinforce 强化
Reset 重置
重置:筋膜球使用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wenku.baidu.comctetur adipisicing elit.
筋膜研究证实
运动机能贴布功能 评估
双腿站立筛查
下蹲评估:侧面
腿交叉站立筛选
生物检查点:
1.足 2.踝 3.膝 4.腰骨盆髋体系 5.肩胛骨胸廓 6.颈 7.上肢
单腿站立筛查
生物检查点:
1.足 2.踝 3.膝 4.腰骨盆髋体系 5.肩胛骨胸廓 6.颈 7.上肢
支撑筛查
生物检查点:
1.足 2.踝 3.膝 4.腰骨盆髋体系 5.肩胛骨胸廓 6.颈 7.上肢
想得更远一些
不是评估症状,是评估问题
不是针对疾病,而是针对机体功能
不是贴扎肌肉,是贴扎运动
贴扎的终极目标 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机体身体自愈
提高生活质量
正确的理论
万众追捧 回归理性
基础医学理论 循证医学证据
不仅仅是贴在皮肤上 促进运动,促进身体愈合能力
学会一种方法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学会一种理念可以演变无数种方法
刺激性感受器
• Pacinian力学感受器 • 对快速压力起反应,刺激这些感受器能引起本体反馈
改善和运动能控制
用于预热
• 对组织进行深扫,特别是需要关注的区域 • 发现疼痛/增厚区域 • 在目标区域加速滚动10秒=快速放松 • 再在区域上下处理=涟漪反应
深扫+发现+快速松解+涟漪反应
抑制性感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