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论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作者:李萌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丰富性体验和缺失性体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童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真实、自然的生命体验,它超越了成年世界的功力和丑陋,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以最真实的面孔潜伏在在人的生命里,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影响。
童年对作家来讲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童年时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对作家将来的创作有直接影响,而童年经验又是作家创作题材的最为重要的源泉。
关键词:童年经验;作家创作;丰富性体验;缺失性体验童年是我们人生的初阶,是个人生命的起点,尽管童年生活只有短短数年,但对我们的毕生都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作家,他们的创作往往是受童年经验的影响,而作家创作的风格和气质也是童年经验的外化和显现。
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形成一种隐蔽的潜意识,潜伏在作家创作的每个角落,影响着作家的创作。
因此,探究作家的童年经历使我们对作家的创作心理更加清晰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童庆炳认为:“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
”[1]童年经验具有很强的心理变异性,这就意味着作家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可以从童年经验中吸收养分,并使他的创作得以开展。
作家记忆里的童年并不是作家童年本身真实的再现,而是经过长时期的记忆重组和变形,这种无意识加工过的理想的童年模式。
童年经验并不是受制于作家而是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隐藏在作家的头脑中,偶然的出现在作家创作面前,潜入作家的创作之中。
童年经验正是潜藏在那水面下的冰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作家的创作。
童年经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丰富性的经验,另一个是缺乏性的经验。
丰富性体验是“童年生活很幸福,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充实而绚丽多彩”[2]缺失性体验是作家的童年的不幸造成的,有可能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也可能是缺乏任意一个,童年生活的不幸带给了作家痛苦的回忆。
浅谈阎连科小说的乡土化语言
浅谈阎连科小说的乡土化语言作者:李雯婧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3期摘要:在当代文学史上,阎连科被称为是“中国文学中绕不过去的人物”。
他的作品大多以乡村和部队生活为题材,风格怪诞且极具沉痛感。
因其常常把视角定位在农村的权力、性等方面,众多研究者也往往从这个方面着眼,事实上,阎连科小说的语言也非常值得探讨。
本文就主要从词汇、句式、方言口语的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其乡土化的语言,并探讨其语言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阎连科乡土化语言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而后参军入伍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同时也有大量散文、言论集出版,多次获国内外众多文学大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22日,阎连科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被授予弗朗茨卡夫卡文学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作家,实至名归。
他的作品被译为日、韩等20多种语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他的作品笔力深厚、主题多元,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但对其的解读往往偏重于思想意识、叙事艺术、文体等文学层面,对其语言的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就试图探究其语言的乡土化特点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一、乡土化的表现(一)词汇在他的作品中,乡土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词汇的运用。
首先,他大量使用豫西地区的口语和方言。
方言是某一地域文化经过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沉淀而被生活于这一地域的人们无意识保存下来的,它以其丰富的内涵来彰显这一地域的风土人情、道德观念、世俗画面以及这一地域的普遍价值立场等多方面的内容。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方言自身就是作家文学创作要表现的内容之一,方言的运用也往往成为作家的风格特征。
如他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呢”“哩”“吧”“哟”等口语语气词和河南豫西人惯用的“受活”“扁食”“洋火”和“玉黍离”等方言词汇。
我本身就是河南人,所以在看他的小说时,就会觉得人物亲切自然,故事真实可信。
此外,阎连科还经常将词语活用,如在他去年刚出的小说《炸裂志》中对“粉笔”的运用:“他的命运就得粉笔着。
阎连科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
他在作品中也涉及了农村贫困、教育落后、女性地位等问题,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支持。
阎连科认为作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自己的作品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阎连科关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1
阎连科在作品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主 张人生应该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反对虚伪、 自私和贪婪。
连科对现实的理解和表达。
《四书》等作品则以寓言、象征 等手法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
命的哲思。
散文随笔
《我与父辈》等散文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展现 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散文三篇》等作品则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 考。
文学评论
《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等评论性文章深入探讨了乡村文化 和都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展示了阎连科对文学和文化问题 的敏锐洞察力。
持续创作与探索
阎连科已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 学作品,但我们对他的未来发展 抱有期待,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 创作热情和探索精神,为读者带 来更多惊喜和感动。
文学交流与传承
阎连科的作品已经在国内外的文 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期 待他能够通过文学交流活动和传 承工作,进一步推广中国当代文 学和文化。
社会公益与责任
社会贡献巨大
阎连科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激发了读者 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对于提高公众的文学素养和促进社 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经历独特
阎连科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作品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形成了独 特的个人风格。
对阎连科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
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乡土,是一个强烈的词汇,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它承载着对故土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是乡村人们对于自身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同。
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诠释了乡土这一主题,将读者带入乡村的生活与思考。
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广泛涵盖了中国北方多个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对土地和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
作品中所描述的乡土风貌和人物形象,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
他所塑造的乡土人物,虽然纷繁复杂,但都同样承载着乡土的情怀与命运。
他们或是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或是相互依存的邻里,或是对于乡土的眷恋与为之拼搏的知识分子。
而这些人物,常常面临着乡村环境变迁的压力,他们或面对土地流失的痛苦,或面对现代生活的无奈和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阎连科的小说中展现了一种乡土的歌哭与守望。
阎连科的小说中,对乡村的描写常常以对土地的赞美和呼唤为主旋律。
他以鲜明的笔墨勾勒出乡土的丰饶和孕育力,通过对土地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乡土的美丽和生活的意义。
在《河岸》这篇小说中,作者在描述大自然时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在每一个细节中传递出对土地之美的赞叹。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以“时光悄悄从时空缝隙中穿过来,将次月和早晚都映得金黄,母亲在门前,向河面洗衣”这样一个场景描写,展现了乡土中的自然景色与农民的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氛围。
这种对土地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乡土中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阎连科的小说中也展现了对乡土的哀叹和忧虑。
作者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塑造,表现了乡土生活的困境和无奈。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乡村中普通农民的贫困和困顿,在这种困境中,人们不得不面对土地流失、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压力和矛盾。
在《黄土地上》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贫困农民的生活,展现了乡村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顽强。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庆,为了守护自己的土地,艰难地度过了一生,但最终却只能面对土地流失的无可奈何。
从阎连科人生道路看其小说的苦难书写
从阎连科人生道路看其小说的苦难书写
王海燕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被称为"写苦难的高手"的阎连科早年人生道路充满坎坷,而他描摹农村人的苦难以及与之进行的命运抗挣,和他的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他个人生活经历对他小说书写苦难的推动.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王海燕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发现真实的乡村r——论阎连科乡土小说中的苦难与权力书写 [J], 杨有楠
2.乡土想象与苦难书写——论阎连科的《日光流年》 [J], 孙媛媛;
3.乡土想象与苦难书写——论阎连科的《日光流年》 [J], 孙媛媛
4.乡村世界的“天堂”梦——阎连科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 [J], 龙慧萍;
5.乡村世界的“天堂”梦--阎连科小说中的苦难与救赎 [J], 龙慧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淌在文字里的三条河——以阎连科散文浅论其小说创作之原点
《 掏 鸟 窝》 等颇 具 回忆 性 质 的 散 文 篇 目以一 种娓 娓道 来 的朴 实 风 调 。 轻诉 着 作 家 的过 往 。 河南嵩县 , 这 个作 家 视 之 为创 作 源 泉 的 “ 原点 ” 式 的存 在 . 实在 的 、 潜 在 地 影 响 着 作 家 一 部 又 一 部小 说 的创 作 . 具体 展 现 在其 “ 瑶 沟 系列 小 说 创 作 ” 与“ 耙 耧 系 列 小说 创 作 ” 之 中。 作 家 自己亦 一 再 重 申 . 当 下 中 国社 会 现 实 之 复 杂 , 已远 非 某 一 位 作 家 所 能 把握 。 然而 . 脱 离 土 地 的 文字 。 注定 会失去灵魂 . 作 家 亦 将 创 作 伟 大 的 作 品 的希 冀 根 植 在 那如邮票 、 如树 叶 、 如 尘 埃 的 土地 里 。 他 的三 条 河 。 裹挟 着时间 、 生 命 与死 亡 的 三 重 变 奏 谷 川 俊 太 郎谈 到 时 间 与生 命 说 过 : “ 生命于我 , 剩 下 的时 间 就 是 笑 着 等 待 死亡 的到 来 。 ” 然而, 阎连科 自
安徽文学
ANHUI WE NXUE 文
艺
流 淌在文字里的三条河
以 阎连 科 散 文 浅论 其 小说 创 作 之原 点
张 皓 涵
北 方 工业 大学 文法 学院
理
论
摘 要 : 时间、 生命 和 死 亡 是 阎连 科 创 作 之 中 最 为 突 出的 “ 三条 河流” 。 本 文 通 过 梳 理 分 析 近 年 阎连 科 的 散 文
资 助 Βιβλιοθήκη 书 写生 命 的作 家 .至 情 的 文 字 中亦 不 乏几 个 追 问 , 夹 杂 着 对 父 亲 的 思 念 以及 土地 的眷 恋 与 深 情 。 而 于 父 亲
生生不息的生命--浅析阎连科乡土小说主题的寓言性
生生不息的生命--浅析阎连科乡土小说主题的寓言性
任亚茹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进入90年代,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寓言化叙事。
这使他的作品超越了乡村层面,上升到寓言层面,表现了人类生存的整体状态,具有普遍意义。
通过对阎连科成长经历的梳理,发现少年记忆给他的神喻,对他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神秘气息和寓言性的深刻影响,主要分析他作品中的生命这一寓言性主题。
他通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去发现生存的艰辛和韧性,用寓言叙事的策略,以生命的特殊形式,追寻生命本身的原初意义。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任亚茹
【作者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
【相关文献】
1.论阎连科乡土小说的寓言化创作的表现 [J], 韩蜜蜜
2.生命之歌的主题变奏——阎连科乡村小说主题话语论略 [J], 韦永恒
3.一部关于乡土进化论的寓言——试论阎连科长篇小说《炸裂志》的创作主题 [J], 张凡
4.生命之歌的主题变奏——阎连科乡村小说主题话语论略 [J], 韦永恒
5.生命之歌的主题变奏--阎连科乡村小说主题话语论略 [J], 韦永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阎连科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就与阶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 艾 滋 病 ,更 因 艾 滋 病 而 生 活 更 加 贫 穷 : 等 等 。 所 有 这 些 人 全 都是在贫穷 、苦难、疾病 、死 亡 中挣扎 的底 层百姓 。不仅 长 篇 如 此 ,他 的 中 短 篇 也 不 例 外 。 比如 《 黑猪 毛 白猪 毛 》 、 《 中士还 乡》 、 《 耙褛天歌 》等 。就像梁鸿 说的 ,无论是他 哪个 系列 的小说 , “ 阎连科 的关注点始终在 ‘ ’本身 的存 人 在 上 , 他 关 注 他 们 的 苦 难 ,他 们 罕 见 的快 乐 , 他 们 的 痛 苦 、 空 虚 和 内心 的悸 动 , 并 且 ,他 的 作 品 始 终 充满 着 温 情 ,充 满 着 对 人 的 处 境 的理 解 及 其 选 择 的 宽 宥 ” …。 阎 连 科 自 己也 曾 说 过:“ 我非 常崇 尚、甚 至崇拜 ‘ 劳苦人 ’这三 个字 。这三 个 字越 来越 明晰地 构成 了我 写作 的核心 ,甚至 可能会成为我 今 后写作 的全部 内核。 ”【 “ 更关注底 层生活 的底层人 , 2 我 ] 我希 望我 的创 作能 充满一种 疼痛 的感 觉 。”『 3 他十 分不满 于 当今 的文学对 “ 苦人 ”绝境 的表达情况 ,说文学发展到今 劳 天 ,七 八 十 年 过 去 了 , 对 劳 苦 人 苦 难 生 活 状 态 绝 境 的 表 达 不 仅 没有 深 入 ,反 而 在 倒 退 。可 以 说 , 劳 苦 大 众 己 经 从 文 学 的 舞 台 上 退 场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那 些 有 钱 阶 层 ,是 中 产 阶 级 和 小 资 。 阎 连 科 认 为 干 百 万 穷 苦 人 、 劳 苦 大 众 从 文 学 中 消 失 ,说 明我 们 的 文 学 有 了 问题 , “ 明 文 学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缺 陷 ,说 说 明文 学 有 了 富 贵 病 、 软 骨 症 、 甚 至 已经 骨 头 坏 死 ””。 阎 连 科 以他 的那些充满 了疼痛感 的小 说给 当今 患上 了 “ 软骨症 ” 和 “ 贵 病 ” 的文 学 界 吹 来 一 股 健 康 向上 的新 风 。 他 把 本 该 富 始 终 受 到 关 注 却 越 来越 被 人 漠 视 甚 至 遗 忘 的劳 苦 大 众 的 苦 痛 揭 示 给 人 们 ,希 望 人 们 能 看 到 底 层 人 们 的生 活 困 境 , 从 而 引 起 改 善 的注 意 。 阎 连 科 为 了更 好 表 现 乡 土 民 间 农 民生 活 的 苦 难 , 为 了反 抗 当今 文学界对生 活在 乡土 民间百姓的遗忘 ,在 他的创作 中 探 索 和 实 验 了 多种 多样 的 写 作 方 式 , 这 也 是 他 的 创 作 在 新 时 期文 学中的一个重要价 值所在 。此外 ,阎连科对 多种写作方 法 的探 索和实践 ,还使 他的小说 为中 国新时期 文学提供 了新 的范本和样式 ,为小说形式 的发展创新做 出了重要贡献 。 阎 连 科 乡 土 小 说在 中 国新 时 期 文 学 中 的成 就 和 价 值 还 表 现 在 作 者 对 国 民性 批 判 的 独 特 延 续 上 。 “ 四 ” 前 后 , 以鲁 五 迅 为 代 表 的 一 批 中 国 现 代 作 家 洞 悉 了 中 国 国 民 性 的 诸 多 弱 点 以及 这 些 弱 点 对 中 国进 步 发 展 所 造 成 的 极 大 阻碍 , 写 出 了大 量 旨在 揭露和批判 中国 国民性 的佳 作 ,其 中尤 以鲁迅的 《 阿 QJ传 》和 《 E 药》为典型。 说到 中国国民性的弱点 ,我们 几乎都可 以想到鲁迅笔 下 的 阿O。在 2 世 纪 三 四十 年 代 的 许 多 文 学 作 品 中 , 我 们 都 可 0 以看 到 中 国 国 民性 批 判 ,如 钱 钟 书 《 围城 》 、赵 树 理 的 《 锻 炼 锻 炼 》 等 。但 是 到 了 当 代 , 国 民 性 批 判 曾因 为 三 年 自然 灾 害 、大 跃进、 “ 文革 ”这些特殊 历史时期而一度被 人们 闲置 旁 , 不 过 在 “ 革 ” 结 束 后 ,又 被 传 承 了下 来 。 阎 连 科 就 文 是 传 承 这 一 传 统 的优 秀 作 家 , 在 他 的 乡 土 小 说 中 农 民 的 自 私 、残 酷 、 狡 诈 、 专 制 、 无 知 、 愚 昧 、 麻 木 、 落 后 , 尤 其 是 他们对 权力的那种狂 热的近乎病态 的追求 ,都 有痛快淋漓 的 书 写和 刻画 ,塑造 了一大批典型 人物 。在他 的乡土小说 中,
论阎连科小说的生存悲剧
论阎连科小说的生存悲剧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长廊中,生存主题一直备受作家关注,更在乡土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家不仅表达着对于底层农民的物质生存状态的担忧和思索,而且关注着他们的精神生存和灵魂状态。
当代作家阎连科饱含着对土地和农民的极大热情,立足本土,一直以来始终关注着底层农民的生存境况。
他善于将人物置于荒诞不经的境遇,紧贴着底层具体的生存状态来发现,挖掘那些被遮蔽的、被忽视的、被压抑的所在,在本土化的特色下融合现代精神的异质,展现着底层农民生存的困境及悲剧所在。
第一章从内外因入手分析阎连科生存关怀的写作姿态形成原因。
内在方面,独特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对生命的崇拜心理;外在方面,中原大地的地域文化熏陶了他的创作心理;此外,八十年代“存在主义”的盛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神实主义”的提出更加深化了对生存真实的思索。
第二章分四个方面来书写阎连科对生存困境的展现。
阎连科以夸张的想象建构了属于他的耙耧世界,恶劣的生存环境将个体的生存置于孤独无助、荒诞之中;为了摆脱生存的困境,身体成为了自救的砝码,人性在权力和革命压制下异化,人们为了追求财富,美望渐渐欲望化,欲望逐步“恶望”化。
第三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生存困境所带来的无法抗拒的悲剧意识。
阎连科作品的故事情节内容和叙事模式都体现着生存的悲剧,他执着于对底层生存困境的书写的同时,也意识到生存之困必然会带来不可避免的悲剧结果,不管是生的悲剧还是死的悲剧,反抗生存困境的努力在这里也变成徒劳,由乡到城“出走”的无奈及由城返乡的游离,阎连科一直在他建构的耙耧世界里探求底层人们的出路在何方。
阎连科乡土小说研究
阎连科乡土小说研究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一直以来沿袭以鲁迅和沈从文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抒情传统的写作方式。
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文化主动进入了全球视野,接受西方思想的涌入,作家们结合中国乡村在市场经济冲刷之下的变化,借鉴西方写作手法,使得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出现了转型。
而阎连科就是这转型中走出的具有现代性写作风格的重要代表之一。
阎连科坚持神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力求作品穿过表面真实直抵人物的灵魂和生存的本质。
学术界常给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冠以“荒诞”、“超现实”、“神奇”这样的评价,足见其写作的独特性。
对此,本文从阎连科童年生活及其人生经历着手,阐明乡村生活经验对其写作的影响,及其对乡村既怨恨又眷恋的矛盾情感的原因。
另外,阎连科乡土小说创作观及写作方式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国乡土小说两种写作传统先承继后叛离的基础上,所以本文立足于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传统,对比分析90年代后阎连科笔下呈现的豫西乡土世界及其对乡村的情感。
另一方面分析阎连科乡土小说写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阎连科之所以能够写出震颤读者阅读经验的乡土小说,关键在于其神实主义创作观,及在该文学观念指引下,探索出的叙述乡土世界独特的异于传统的艺术手法。
本文共有四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阎连科的生平与创作,分析豫西乡村的生活经验对阎连科乡土小说创作的影响,并指出小说中人物与土地的关系是一条贯穿阎连科不同时期乡土小说创作的主线。
其次,综述当前学术界对阎连科乡土小说的研究成果。
再次,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空缺,说明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正文第一部分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传统,比较分析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抒情主义两种乡土小说叙述传统的区别及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并重点分析90年代乡土小说的转型,指出以阎连科为代表的现代主义乡土小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以苦难为主题,细致分析文本,重点分析阎连科笔下不一样的乡土世界。
该部分在分析时,重点体现作家抛开“启蒙”视角,仰视底层农民,直面当代农村真实处境时的矛盾心理。
阎连科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阎连科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劲松内容提要:从1979年发表处女作《天麻的故事》至今,阎连科的创作生命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
40年来,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两者时而起伏,时而消长,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
总体而言,阎连科的几乎所有小说创作,都能与中国当代文学不同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找到一一对应关系。
关键词:阎连科小说创作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思潮作者简介:陈劲松,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与交流。
Title: Yan Lianke's Novel Creation and the Main Trend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Abstract: Since his maiden work The story of Gastrodia in 1979, Yan Lianke's writing life has always been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Yan Lianke's novel creation and the main trend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ave become a unique literary landscape i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general, almost all of Yan Lianke's novels can find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various literary trend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Key words: Yan Lianke novel crea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literary trendAuthor: Chen Jinsong is from the Humanities Science Center,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izing i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引 言2014年10月22日,卡夫卡文学奖组委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颁奖,正式授予作家阎连科2014年度卡夫卡奖。
阎连科小说创作心理动因探析
阎连科小说创作心理动因探析作者:袁丹丹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8期内容摘要:作为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受其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心理体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的影响。
他少年时的三个崇拜:城市崇拜、权力崇拜、生命崇拜,是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结合与互异的结果,通过摘取主要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将使其创作时的心理动因得到更加完整与深刻的展现。
关键词:权力崇拜生命崇拜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近年来,阎连科以其个性鲜明的极端化写作风格备受当代文坛的关注。
他的创作一方面受自身生活阅历和心理体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无意识,另一方面也受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集体无意识。
此处所谓“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在1912年发表的《关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何种心理过程,我们若由其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感知,我们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的”[1]55。
在他看来,作家由于受自身以及现实条件束缚而得不到满足的愿望被压抑进入无意识,从而形成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不可遏制的潜动力。
荣格将进一步扩大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内涵,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含有个人特性,我把它称之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他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而获得,而是先天的存在的。
我把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
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
”[2]275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驱动文学艺术创造的原始力量。
虽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在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上有所差异,但这并不是说这两种心理分析方法是完全矛盾冲突的,二者的结合与互异可以共同影响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
阎连科少年时期有三个崇拜,即对城市的崇拜、对权力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这三个崇拜对他的写作和生命历程有着重要影响。
阎连科乡土小说中的苦难书写
阎连科乡土小说中的苦难书写阎连科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小乡村,在他写作的三十年里,乡土苦难成了他的主要书写对象。
他的小说乡土苦难气息浓重,描写苦难极致,几乎写尽乡民承受的各种苦难;抗争激烈、徒劳,充满强烈的悲剧意味;还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以超现实的手法,从更深层次揭露在恶劣条件下的重重苦难以及苦难对农民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和考验。
作品中蕴含着作家对乡土农民的怜悯和理解,对他们抗争时的精神的赞美,对他们人性的理解,引起人们对人生原初意义的探寻以及思考苦难书写对于新世纪的意义。
本文针对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中关于苦难的书写,植根于乡土小说文本,结合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以及创作心态,以作家散文、访谈录等为本文佐证,再结合心理学、哲学、宗教思想,对阎连科的乡土小说进行整体梳理,通过对苦难书写的探析,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提升苦难书写的美学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结语。
绪论写了阎连科在乡土小说中对苦难的观照及选题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分四章,第一章苦难书写的形成之路,先着重从宗教角度解释何谓苦难及作者对苦难书写的态度,然后指出阎连科乡土小说中苦难书写的创作动因,主要是因为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以及作家“劳苦人”写作的自觉追求。
第二章是正文的重点章节,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并且分析阎连科乡土小说中的苦难世界以及承载苦难和抗争苦难的悲歌,第一节书写了承载苦难的世界,乡土村民是如何承载天灾人祸侵袭下、病残生命煎熬下、乡村权力宰制下的苦难世界,第二节书写了乡土村民在超越苦难世界时经历了怎样感天动地的悲壮抗争、抗击病残的悲情抗争、面对强权的隐忍抗争,第三节着重书写了底层人民在苦难世界中的人性展示,关于人性求生本能、人性性欲欲望、人性中的恶的人性展示。
第三章也是正文的重点篇章,主要叙述了阎连科以何种方式书写苦难,第一节以寓言化的时空、寓言化的意象、寓言式的人物来书写苦难,第二节以亡灵视角、亦真亦幻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索源体、絮言和正文融为一体的多变结构书写乡土苦难,第三节民间化的语言、红色话语书写苦难。
阎连科小说的创作特色探究
【 关键 词 】 阎连科 ; 构思 角度 ; 文本创作 ; 独特语 言 【 作者 简介 】 李春 兰, 佳木斯 大学人文 学院学生
【 通讯 作者 】 徐 继芳 , 佳木斯 大学人 文学院副教授
法 名 状 的 欲 。沈 从 文 看 到 的 是 湘 西 秀 美 的 风 景 与 纯 真 朴 实
体现 。 ( 三) 对生命 的谛视。阎连 科小 说有 着对 生命 存 在 的执
着 追 求 与 对 生 命 内 涵 的 深 入 挖 掘 。这 种 对 生 命 的 谛 视 , 在
的情 , 而在 阎连科 的作 品里 美 的东西几 乎 不在 , 而 荒唐 的 东 西无处 不 在 , 它不 是 走 进 你 的 眼里 而 是 一 下 子 灌 入 你 的
村干部 。《日光流年》 中司马蓝从小就看到那 样 , 村长大权独 揽, 决定着所有 的重要 事务 , 甚 至村 里 的孩子也 一致 同意 , 谁 长大当了村长 , 谁就拥有 娶两个媳妇 的特权 。这样 的背景下
司 马 蓝 与 蓝 四 十 的 爱 情 也 注 定 是 没 有 结 局 的 悲 剧 。他 们 不 仅 是青梅竹马 , 甚 至 在 吃 奶 的 时 候 就 有 着 特 殊 的 亲 和 感 。然
之间的选择 , 权 力 的 首 位 观 念 也 是 作 家 现 实 思 想 在 小 说 中 的
的烙 印 , 这个烙 印也会 在他 的作 品 中展 现 出来 , 在 他 的写作 中起着 一种很潜 在的作用 。每个作 家 的体验不 同 , 看世界 的 眼光也 是不一样的 , 毕 飞宇看 到的是盲人 世界 复杂 的情与无
阎连科:造一个文学的“木牛流马”
对 于 自己成功 的经 验 , 他认 为 , 成功 是 可 以复 制 的 , 只要 肯努 力 。
【 点石成金 】 如今 , 随着大家阅读 习惯的
改 变 ,只要 你 认 真 写 ,都 能获得 不 错 的收 入。 尽 管 网络作 家 多数还 是 默默 无 闻的 , 但 唐 家j 少 , 北京人, 本名 张威 。1 9 8 1 年1
并不 等 于没 前景 。 关键 的 问题 是 , 你做 了怎
月1 0 日生 于北京 ,毕业 于河 北 大 学政 法 学 样 的努 力 ?
院, 网络小 说作 家 , 炫世 唐 门文 化 投 资有 限
公 司董 事 长 。2 0 0 4 年2 月, 在读 写 网开 始 创
【 适用话题 】 坚持 , 成功的代价 , 奇迹 ,
复制成 就辉 煌 , 文 学等 。
作处女座《 光之子》 , 后转战幻剑 书盟 , 成为
起 点 中 文 网签 约作 家之 一 ; 2 0 1 4 年5 月, 人 选2 0 1 4 福 布斯 中 国名人 榜 。2 0 1 5 年2 月, 其
阎连科 : 造 一 个 文 学 的“ 木 牛 流 马"
学 的木 牛流 马 ……”
候, 常常是危险的, 因为四顾云烟缭绕。 ” 与
【 点石成金 】 ‘ ‘ 我以为” 的世界是怎样的? 涉黄、 赌、 毒的明星相 比, 赵薇有这样 清醒
你会 千 方 百计 表现 出 来吗 ?如 果你有 自己 的 自我认 知 , 她 对 自我 与社会 、 时代 的 关 系
。 作 品已经 被 翻译 成 二 十 在 网络 文学 领 域 ,唐 家 少 是个 著 名 诞 现 实主义 大 师”
代表作有《 日光流年》 《 受活》 《 丁 的I D。他 在短 短5 年 内敲 出1 . 7 7 亿元 的个 人 几种文字。
阎连科与中国现代散文
阎连科与中国现代散文阎连科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而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从阎连科的生平经历、作品特点以及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阎连科,出生于1962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示出了对文字的热爱和天赋。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阎连科的散文作品以真实、细腻、感人为特点。
他善于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用文字勾勒出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阎连科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用文字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阴暗。
他的作品常常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阎连科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开辟了中国现代散文的新境界。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读者。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的作品以其真实性和感人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阎连科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关怀。
他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
他用文字将农民的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农民的辛苦。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农村的思考和对农民的赞美,引发了人们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尊重。
阎连科的作品也常常能够看到他对家庭的关怀和对亲情的思考。
他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他用文字将家庭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重要。
论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富斌指导教师刘保亮摘要童年经历作为个体成长经历的第一个阶段,人类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认知对于个体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作家是一个依赖于自身认识进行艺术创作的群体,童年经历对作家的影响直接融入到文学创作过程,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阎连科自幼生活于穷苦的豫西乡村,封闭的农村环境,加上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长久的笼罩在整个家庭的贫穷和病痛,使得阎连科对于穷困、疾病、权利、城乡差距有着直接的感受,也正是因为家庭的贫困使得阎连科很早便辍学打工,这些独特的童年经历,使阎连科对于社会底层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广泛的底层话语也成为其核心的创作价值所在。
阎连科赖以成名的“瑶沟系列”“耙耧山脉系列”也正是来源于其童年农村的生活经历,童年对于苦难和病痛的深刻认知也成为其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构件。
可以说,这种童年经历在直接影响着阎连科自身人生道路选择并形成了其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融入到其文学创作过程中,成为其文学创作重要的主题来源和创作风格形成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阎连科;童年;创作主题;创作风格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Yan lianke's impact on theirliterary creationABSTRACTChildhood experience as a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growing up of the first stage, at this stage of human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tends to be ingrained,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for individual deep and vast. The writer is a dependent on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art creation, childhood experiences on the writer's influence directly into the literary creation process, reflected in literary works. Lianke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poor western countryside, closed rural environment, plus the time background of revolution, and for a long time over the whole family poverty, and pain, naturally makes for right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verty, disease, and there is a direct feeling, it is because of family poverty make lianke work very early drop-out, these unique childhood experiences, naturally makes for the bottom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a wide range of the creation of discourse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underlying value. Lianke's famous "yao ditch series" and "series" palou area mountains is also comes from its rural childhood life experience, his childhood for suffering and pain deep cognition has become the very important theme in the literature of artifacts. Naturally, so to speak,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life path choice and formed its unique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into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proces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important source 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style.KEY WORDS: Yan lianke ;childhood ;Creative theme;writing style目录前言 (1)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自身成长的影响 (2)(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思想品格的影响 (2)(二)童年经历对阎连科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4)二、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创作主题的影响 (6)(一)童年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7)(二)童年经历中的病痛记忆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8)(三)自幼形成的城乡差距认知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9)(四)自幼形成的底层权力认知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11)三、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创作风格的影响 (14)(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叙事风格的影响 (14)(二)童年经历对阎连科语言风格的影响 (16)(三)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叙述风格的影响 (17)结论 (19)谢辞 (21)参考文献 (22)外文资料翻译 (24)前言作为当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极具创作个性和独特灵魂自省能力的作家,阎连科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绕不过去的人物”,很多人更是直接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势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阎连科称童年的阅读对其影响深远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159-15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5期
主题词: 童年时期 阎连科 阅读 《西游记》 煤油灯 母亲 小说
摘要:作家阎连科日前在接受《读书报》的访谈时说:童年时期的阅读对我有相当的影响,我小学时读的第一本小说是《西游记》。
那时我大姐生病,老是腰疼,只能躺在床上。
不知她哪里来的那么多书,一本接一本地看。
晚上看得晚了,母亲老骂她怎么不熄灯。
她就等我们睡了又点上煤油灯看,母亲因此更恼火。
我很好奇,想知道大姐到底是看的什么书,。
“饥饿”,文学不能忘记的记忆
“饥饿”,文学不能忘记的记忆■文/杜浩4月2日,著名作家阎连科来到杭州某校进行“文学照亮人生”的主题讲座,阎连科用自身经历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是一台发动机,经历的任何事都可以作为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阎连科说,是一碗肉让他树立了人生的目标。
饥饿是阎连科那一代人在青少年时期最强烈的感受。
有一天,阎连科的父亲叫他到干活的工地去一下,阎连科走了十几公里路。
到了后,工地炊事员把阎连科带到一间黑屋子,嘱咐他不要发出声音,接着端来一大碗肉,一个4两重的馒头,从外面锁上门,让他在里面小声吃。
阎连科吃完了那碗肉,半碗猪油也喝下去了。
阎连科后来才知道,那天工地杀了一头猪,炊事员是阎连科的亲戚,才让他吃上一碗肉。
后来,这碗肉的美味让阎连科树立起人生目标,将来有一天要过上好日子:想吃肉就能吃上肉,想吃油条吃油条,梦想引导着阎连科读书、劳动和写作,走到今天。
的确,饥饿对阎连科的文学创作影响非常大,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饥饿,他用各种方式去表现饥饿、表现革命,表现在饥饿面前人性的美好,阎连科的《我与父辈》就表现了在饥饿状态中这种亲情的美好。
为什么要写“饥饿”?阎连科就是“希望能告诉读者另外一种真实的存在,历史是那个样子就是那个样子,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样子,不是我们知道的这个样子。
文学是虚构的,但是文学的真实是必然存在的”。
莫言很多作品里,饥饿也是他要着重表达的一个文学母题。
莫言曾说过他童年时期经历过的一次极为饥饿的情景,“村里的小学校拉来了一车煤块,那种亮晶晶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一个孩子跑上前去拿起一块就嘎嘣嘎嘣地吃起来,香得很,大家伙一见就扑上去,每人抢一块吃起来,那味道的确好,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味出来。
大人们也来抢,结果一车煤块就这样让大家给吃完了。
”后来,他把这一情节写进了长篇小说《蛙》。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描写身为母亲的上官鲁氏奇特的偷粮方式。
她给生产队拉磨,趁干部不注意时,在下工前将粮食囫囵吞到胃里,这样就能躲过下工时的搜身检查。
玉娇 阎连科读后感
玉娇阎连科读后感
农村的“日子”是天生带着巨大不幸的,但是阎连科是幸运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成功变成了“城里人”,还因为他的周围,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父母亲人,都是农村中最好的人,顽强、耐劳、坚忍,待人真诚、不偏颇,每个人都在真心的关怀家人,每个人都会为了家人付出自己最大的能力,每个人都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
然而,父辈终究还是都去了,他们共同组成的那道生命的围墙倒下了,为后辈建立的防护林枯萎了,后辈们还要自己努力的活着,在等待死亡的日子里,安排好那些活着的事——不管你是留在自己的土地,还是已经远行。
就像哥哥如父亲一样对“不听话”的弟弟的殷殷嘱托:“你都六十了,读了不少书,以后你在外面想做啥你就做些啥吧。
”而健在的母亲说的是:“我已经八十五岁了,你在外面写啥都行,只要注意身体,只要每年都回来看看我和这个家。
”也许土地上的某些人、某些政权不喜欢你,但是这片土地不会抛弃你,家人才是最厚实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富斌指导教师刘保亮摘要童年经历作为个体成长经历的第一个阶段,人类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认知对于个体的影响深远而巨大。
作家是一个依赖于自身认识进行艺术创作的群体,童年经历对作家的影响直接融入到文学创作过程,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阎连科自幼生活于穷苦的豫西乡村,封闭的农村环境,加上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长久的笼罩在整个家庭的贫穷和病痛,使得阎连科对于穷困、疾病、权利、城乡差距有着直接的感受,也正是因为家庭的贫困使得阎连科很早便辍学打工,这些独特的童年经历,使阎连科对于社会底层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广泛的底层话语也成为其核心的创作价值所在。
阎连科赖以成名的“瑶沟系列”“耙耧山脉系列”也正是来源于其童年农村的生活经历,童年对于苦难和病痛的深刻认知也成为其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构件。
可以说,这种童年经历在直接影响着阎连科自身人生道路选择并形成了其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融入到其文学创作过程中,成为其文学创作重要的主题来源和创作风格形成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阎连科;童年;创作主题;创作风格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Yan lianke's impact on theirliterary creationABSTRACTChildhood experience as a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growing up of the first stage, at this stage of human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tends to be ingrained,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for individual deep and vast. The writer is a dependent on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art creation, childhood experiences on the writer's influence directly into the literary creation process, reflected in literary works. Lianke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poor western countryside, closed rural environment, plus the time background of revolution, and for a long time over the whole family poverty, and pain, naturally makes for right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verty, disease, and there is a direct feeling, it is because of family poverty make lianke work very early drop-out, these unique childhood experiences, naturally makes for the bottom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a wide range of the creation of discourse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underlying value. Lianke's famous "yao ditch series" and "series" palou area mountains is also comes from its rural childhood life experience, his childhood for suffering and pain deep cognition has become the very important theme in the literature of artifacts. Naturally, so to speak,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life path choice and formed its unique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into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proces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important source 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style.KEY WORDS: Yan lianke ;childhood ;Creative theme;writing style目录前言 (1)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自身成长的影响 (2)(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思想品格的影响 (2)(二)童年经历对阎连科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4)二、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创作主题的影响 (6)(一)童年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7)(二)童年经历中的病痛记忆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8)(三)自幼形成的城乡差距认知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9)(四)自幼形成的底层权力认知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 (11)三、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创作风格的影响 (14)(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叙事风格的影响 (14)(二)童年经历对阎连科语言风格的影响 (16)(三)童年经历对阎连科叙述风格的影响 (17)结论 (19)谢辞 (21)参考文献 (22)外文资料翻译 (24)前言作为当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极具创作个性和独特灵魂自省能力的作家,阎连科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绕不过去的人物”,很多人更是直接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势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希望通过探讨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和分析阎连科的文学创作心理及其作品中的主体意蕴。
著名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童年阴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广义的童年,是指人类的一个成长阶段,人类在该阶段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个体意识尚不成熟,年龄可视为0~22岁。
狭义的童年,在定性上有很大的区别。
医学家根据生理学将人类0~14岁视为童年阶段。
教育界普遍认为童年期是人类学前幼稚期及小学阶段的总和,中学阶段被称为青少年期,大学则被称为青年期。
本篇文章为求更加系统、科学的研究阎连科的相关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采用的是广义的童年。
关于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早之前是无法做系统的研究的,因为对于阎连科的童年经历没有一个详尽的表述,仅有的一点信息也只是在其创作谈、对话录中如白驹过隙般的只言片语,直到2009年,阎连科的《我与父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回忆性散文作品为我们了解阎连科的童年经历进而发掘其童年经历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
本篇论文便依托阎连科回忆性散文《我与父辈》以及有关的创作谈和对话录从童年经历对作家自身成长的影响、对作家创作主体的影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对作家创作的约束等角度探索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自身成长的影响每个人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独立个体,拥有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及人生经历。
个性特征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在中国民间有一句古俗语流传至今叫做:“三岁看大,七岁见老”,意思就是:一个人长大之后什么样在他三岁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年老之后什么样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话有点夸张,但是不难看出,智慧的中国人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其个性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童年时期作为个体成长的一个阶段,如同建造房屋一般,遗传就像是地基,童年就是整栋房屋的一楼,“一楼”的面积大小、布局方向直接影响着整栋房屋的建造格局,童年经历作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为童年期以后的其他阶段做了铺垫和承接。
因此,要想研究阎连科的童年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首先要认识到其童年经历直接作用并形成了其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其童年期以后的人生走向具有直观的重大的影响。
(一)童年经历对阎连科思想品格的影响童年时期是人类性格发展定型的关键时期,童年的经历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人类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作家作为一个群体,童年经历尤其是创伤经历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其文学创作的过程,体现在其文学作品中,成为其文学创作思想的来源。
阎连科的童年大致的时间段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那个时代,自然灾害加之政治上的人为灾难使得穷困和饥饿长久的蔓延在中国的土地上。
阎连科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他从记事起,记忆中的自己和一家的兄弟姐妹就一直拉着母亲的手,拉着母亲的衣襟叫饿,总是向母亲要吃的东西。
贫穷与饥饿成为阎连科童年记忆的主旋律,这种温饱缺失性的童年经历成为阎连科“城市崇拜、健康崇拜、权力崇拜”的前提条件。
从阎连科的文学作品、创作谈和对话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阎连科对纲常伦理的恪守,对家族情感的感念和对生命、生活的真诚与严肃。
这些与阎连科的童年生活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那样的时代里,在阎连科成长生活的偏远的嵩县田湖镇,有比饥饿更长久存在的,那便是“山区人”、“乡下人”的传统、勤劳与质朴。
在《我与父辈》中阎连科数次提及了“打”,这“打”有父亲对“我”的打,也有大伯对书成哥的打,不论打的原因是什么,也不论自己是不是受着委屈,在打的过程中,“我”与书成哥乃至因书成哥无辜受牵连被打的大伯家的兄弟姐妹们都只是跪着,决然的不忤逆更不会反抗,这种“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以及传统的“长兄为父”思想,在阎连科的文学创作中随处可见。
除了尊卑长幼,阎连科对于亲情抱着极大的感念,这种感念源于其自幼生长的生活环境。
在阎连科童年的记忆中,家庭、家族间的守望相助时时刻刻存在着,这种守望相助源于同门同族同血缘的家族情节。
可以说,亲人之间的相互忍让,相互关心与照顾是阎连科在其苦难的童年经历中收获的最大的幸福和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