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途径及防控电子教案
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途径及防控讲课讲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途径及防控经血液传播疾病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
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可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等而引起感染。
一、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途径:
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最基本的途径是经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液循环,其中包括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对护士而言,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二、预防措施
1、洗手:在接触每个患者前后都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
如手被血
液、体液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
洗手是预防
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戴手套:在护士进行各种化验标本采集、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晨
晚间护理等操作时均需戴手套进行。
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
手套操作,减少皮肤接触。
3、针刺伤的预防:注射器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的医疗器械,针刺伤在
日常工作中屡见不鲜,因此针刺伤的预防尤为重要。
①手持针头
和锐器时,避免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刺伤他人;②为不合作的
患者注射时,应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③不要将用过针头套回针
帽,以防刺伤自己的手;④注射器用过后针头应及时放入耐刺的
容器内,不能随意丢弃或放置。
三、针刺伤后及时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针刺伤等锐器伤,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常见四种血液传染病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通用课件
目录
• 血液传染病概述 • 乙型肝炎 • 丙型肝炎 • 艾滋病 • 梅毒
01
血液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液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通过血液 传播的疾病。
分类
常见的血液传染病包括乙肝、丙 肝、艾滋病和梅毒。
传播途径
01
02
03
经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血液传染病的 主要传播途径,如输血、 注射、针刺、共用注射器 等。
经母婴传播
部分血液传染病,如乙肝 、丙肝,还可以通过母婴 传播。
经性接触传播
部分血液传染病,如艾滋 病和梅毒,还可以通过性 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的意义与重要性
意义
预防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对于保护个体 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05
梅毒
传播途径
性接触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 染后2年内传染性最强,主 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 传播等。
间接接触
与梅毒患者共用毛巾、牙 刷、剃刀等个人物品,可 能被感染。
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感染者发生 性接触。
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个 人物品,如牙刷、剃刀等。
03
丙型肝炎
传播途径
01 02
血液传播
感染者血液中的丙肝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例如,共 用注射器、纹身、纹眉、打耳洞等有创美容行为,以及使用未经严格消 毒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传播病毒。
性传播
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存在丙肝病毒,因此性接触也可能导致传 播。
03
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露感染预防课件
某实验室血液传播疾病防控经验分享
疾病的研 究和检测工作,为确保实验室人员的 安全和实验结果准确性,该实验室采 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实验室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包括建 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使用个人防 护装备、实施实验操作规程等。这些 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实验室人员感染血 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提供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 中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其他体液。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清洁卫生制度
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保持环境 卫生,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提供安全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处 理血液和其他体液,避免发生意外。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提供培训课程
组织员工参加血液传播疾病与职 业暴露感染预防培训课程,提高 员工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海报、内部通讯等方式, 定期向员工宣传血液传播疾病与 职业暴露感染预防知识,提醒员
工注意个人防护。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员工在发生 意外时如何正确处理,降低感染
风险。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检查是否存在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 露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员工健康监测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员 工的健康问题。
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露感染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 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预防效果。
04
案例分析
某医院职业暴露事件分析
事件概述
某医院发生一起职业暴露事件,一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慎被针刺伤,导致感染某种血液 传播疾病。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常见四种血液传染病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PPT幻灯片课件
射器。 (2)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消毒不全的
内窥镜)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3)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口腔科器
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等;理发、美容(如文 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 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
10
丙肝传播途径
三、性传播。与感染者性交或高危的性方式增加传播 的可能性。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艾滋 病病毒(HIV)感染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四、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 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 则传播的危险性增高4%至7%,合并HIV感染时,传 播的危险性增高至20%,高HCV病毒载量可能增加传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 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 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 感染HBV。
6
HBV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 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 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 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 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播的机会。
11
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 交流而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主要有: 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 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 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 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12
艾滋病传播途径
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一般接吻 是不会传播的。但是如果健康的一方口腔内有伤口, 或者破裂的地方,同时艾滋病病人口内也有破裂的地 方,双方接吻,艾滋病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血液而传染。 汗液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 物体也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但是艾滋病病人用 过的剃刀,牙刷等,可能有少量艾滋病病人的血液; 毛巾上可能有精液。如果和病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就可能被传染。但是,因为性乱交而得艾滋病的病人 往往还有其他性病,如果和他们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即使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也可能感染其他疾病。所以 个人卫生用品不应该和别人共用。
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为加强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保护工作,确保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后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㈠成立职业暴露应急处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职业暴露预防和暴露后处珞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
组长:副组长:成员(按姓名笔画排):㈡各部门职责:1.医务处⑴医务科:统筹协调相关科室、人员,对严重职业暴露人员进行救治。
⑵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确认评估,指导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建立职业暴露个人档案,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反馈。
2.药学部:提供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后预防药物的供应,定期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变质,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暴露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使用药物。
3.护理部: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以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人力调配。
4.人事处:确定职业暴露人员待遇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力调配。
5.医学检验部:负责完成职业暴露者和暴露源的血源性病原体相关检测工作,按要求完成追踪检测,如发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
6.保健体检中心:暴露人员预防用药和检测费用审核。
7.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做好本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指导、协助科室职业暴露人员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和报告,确认暴露源情况。
二、血源传播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定义医护、实验室、后勤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它粘膜、破损皮肤或胃肠外途径(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暴露于含病原体的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病物质,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状态。
三、血源传播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㈠预防血源传播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应当遵守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原则。
经血液传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措施
经血液传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措施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是指通过血液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疾病,包括HIV、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对于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预防和控制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措施。
1.提高公众意识:教育公众并提高他们对血液传播传染病的认识非常重要。
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媒体、社区活动等。
人们应该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高风险行为以及预防措施,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血液传播传染病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刮背刀等器具;-避免性行为中的不安全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牙刷、剃刀等个人卫生用品;-注意安全注射,避免血液暴露。
3.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医疗机构是预防和控制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医疗机构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血液传播传染病的风险以及正确的操作方式;-使用一次性器械和装备,避免交叉感染;-在进行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采取手卫生措施;-妥善处理废弃物,如使用专用容器进行收集和处理。
4.社区干预措施:社区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血液传播传染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社区干预措施:-提供定期检测和咨询服务,鼓励人们进行艾滋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相关疾病的检测;-规范化注射行为,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宣传并提供各种预防工具,如安全套、消毒液等;-支持并提供相关服务,如戒烟、减少酗酒等。
5.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对于预防和控制血液传播传染病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国家政策支持:-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提供足够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以保证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加强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促进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
血液传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个人、医疗机构、社区和国家共同努力。
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
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血液传播疾病是指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其他由血液传播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等。
在医疗行业、实验室和其他相关职业中,职业防护措施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了解疾病知识在职业防护中,了解疾病知识是首要的任务。
工作者应该了解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病毒潜伏期以及症状表现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病毒或细菌易于通过血液传播的工作环境中,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和防护服等。
手套可以防止直接接触感染源,防护眼镜能有效防止病毒或细菌通过眼睛进入体内,口罩可以过滤掉悬浮在空气中的病菌,而防护服则可以全面保护工作者。
三、正确使用针头和其他锐器在医疗行业中,使用针头和其他锐器是常见的操作。
然而,错误使用这些工具可能导致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应该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包括避免重复使用针头、正确的储存和处理针头以及正确的使用和处置其他锐器。
此外,需要提醒工作者注意避免意外受伤,比如使用钝尖针头、穿戴合适的手套等。
四、规范操作程序规范操作程序对于预防血液传播疾病至关重要。
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如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安全注射操作、正确的废弃物处置等。
此外,在接触感染源后,工作者必须及时进行手卫生,以避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五、接受疫苗接种对于某些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接受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已经普及,并被广泛接受。
工作者应该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六、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在职业防护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者应该经常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清洁。
此外,注意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嘴巴、鼻子和眼睛等,可以减少病毒或细菌进入体内的机会。
血液传播疾病的医院感染预防PPT医学课件
标准预防相关措施
第 16 页
3、进行内窥镜检查、拔牙、镶牙等与病人血液接 触工作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使用后,应立即丢入 尖锐物收集箱
使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3)第 21 页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 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注意事项:不应将截断的针尖倒入一般 性不抗针扎的容器中,造成前功尽弃!
安全注射产品
职业暴露HBV后应急预防
第 29 页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
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
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
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
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
HBV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HBV主要传播途径
第 28 页
1、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我国每年有8万~16万新生儿感染者。 2、经血液或破损皮肤传播(或医源性传播): 由于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中,因此, 经血液传播是重要途径,包括输血或血制品、 血液透析、文身、扎耳眼儿、牙钻、被针头意 外刺伤、共用刮脸刀及牙刷等。 3、性接触传播:HBsAg阳性男性精液肯定有传 染性。因此婚前检查乙肝病毒标志是非常重要 的。 4、其他:当口腔黏膜(包括牙龈)破损时有 可能经口感染。通过昆虫也可能传播。
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露的感染预防(讲稿)
公共邮箱地址:gbyyygk@ 密码:8136996
快越好,最好在1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
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4小时内用药100%保护 48小时内用药50%保护 72小时内用药25%保护
发生职业暴露后报告流程
及时填写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科主任/护士长 意见
上交院感科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对于暴露者,于暴露当时检测TPPA水平,并
于暴露后2周、4周复查TPPA,阳性则行RPR+ 滴度检测,若TPPA、RPR+滴度为阳性,则进 行专科治疗。
0.33%几率的遭遇
天府早报: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卫生部艾滋病确诊实验室里,一名20多岁 的女孩在一中年男子的陪同下来到实验室,女孩的面容憔悴,满脸惶恐,她怯生 生地告诉实验室工作人员:自己是四川某县的一名护士,在医院注射室工作。今 年7月,她给一个患者打针,刚把针头拔出来,一个朋友和她开玩笑,在身后猛 一拍她的肩膀,她大惊之下,拿针的手一哆嗦,刚拔出来的针头顺势就扎进了自 己手指。后来,她才从医生那里知道,那个病人是艾滋病感染者。“确认实验结
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
20μg,并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
苗各20μg。
HCV职业暴露的处理
1.对暴露源要进行抗-HCV的检测。 2.对于暴露者,检测基线抗-HCV;如果暴露者 抗-HCV阴性,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暴露后1、 3个月检查抗-HCV。
梅毒职业暴露的处理
职业暴露感染与常见原因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
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
经血液传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措施
经血传播传染病在医学上指的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经血而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和艾滋病。
这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1. 了解经血传播传染病的特点经血传播传染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通常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经血或血液而传播,比如在医疗器械、注射器等血液暴露的场合。
了解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对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2. 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感染者的经血时,个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这包括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和隔离衣,以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从而减少传播的风险。
3. 医疗设施和器材的消毒在医疗机构和场所,要严格执行器械消毒和环境清洁,确保消毒灭菌程序的规范和有效性,以避免经血传播传染病的传播。
4. 接受疫苗预防对于一些经血传播传染病,如乙肝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这类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5. 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和意识通过开展公众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经血传播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传播。
总结回顾:经血传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需要从个人防护、医疗设施和器材的消毒、疫苗接种等多方面同时进行。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预防和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减少这类传染病的传播。
提高公众健康知识和意识,是预防经血传播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加强对于经血传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宣传教育,以及提高公众对这类疾病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可以促进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医疗卫生机构也应该加强消毒灭菌程序的管理和执行,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结语:在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传染病的过程中,个人防护和医疗设施的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举措,也需要引导公众关注自身健康并提高健康意识,以期降低这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您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经血传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也能启发您对于公共健康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谢光荣汉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病人,面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而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
一,经血液传播疾病概述:1,经血传播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其它(疟疾,梅毒,埃拉出血热等。
)2.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传播。
二: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被经血液传播感染的危险,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病人的血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或者皮肤。
2,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3,引起感染的因素大多数的接触是不至于引起感染的,引起感染的因素与病菌的种类,接触的血量,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有关。
4,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1)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后立即:肥皂和清水冲洗洗被刺伤或者割伤的伤口。
(15分钟)用清水冲洗被血溅到口腔,鼻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者其它消毒冲洗被血溅到眼睛。
(15分钟)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2)暴露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3)危险性评估由专家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艾滋病职业暴露分级: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暴露源沾有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露感染预防
《职业病防 治法》
《医务人员艾 滋病职业暴露 防护工作指导 原则》
《医务人员乙 型肝炎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指 导原则》
《医务人员丙 型肝炎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指 导原则》
《医务人员艾 滋病职业暴露 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乙 型肝炎职业暴 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丙 型肝炎职业暴 露应急预案》
政策支持
01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血液传播
04
梅毒:全球范 围内第三常见 的血液传播疾 病,可能导致 神经系统和心 血管系统损害
职业暴露风险
医疗工作者:接 触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 接触实验样本、
试剂等
警察、消防员等: 接触犯罪现场、
火灾现场等
环卫工人:接触 垃圾、废弃物等
美容美发、纹身 等:接触顾客皮
肤、血液等
教师、保育员等: 接触学生、儿童
等
军人、救援人员 等:接触战争、
灾害等现场
预防措施
01
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
0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
等
暴露感染
03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暴露感染
04
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减少
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感染风险
05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
06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职业暴露感染预防
触传播
5
埃博拉病毒病: 由EBOV病毒感染 引起,主要通过 血液、母婴和性
接触传播
3
丙型肝炎:由 HCV病毒感染引 起,主要通过血 液、母婴和性接
触传播
6
疟疾:由疟原虫 感染引起,主要 通过蚊子叮咬传
血液传播疾病探究教案设计
血液传播疾病探究教案设计引言:血液传播疾病是由一些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感染血液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的危害性非常大,能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并且在当前的一些地区和人群中,它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非常高。
为了提高大家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探讨一个血液传播疾病探究教案设计的问题。
本文中所设计的教案对于提高学生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一、教案内容1、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教案设计,可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它们的病因、病程、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等。
(2)掌握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3)学习如何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病因和病程等。
(2)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
(3)熟悉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治方法,掌握预防的基本措施。
3、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内涵。
4、教学资源(1)教学用书:《血液传染病学》、《新型肺炎防治指南》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二、教案步骤1、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概念:血液传播疾病是由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经血液传播,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
血液传播疾病通常包括病毒性疾病、菌痢性疾病、慢性疾病、结核病和寄生虫病等。
2、掌握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病程等。
病因: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因因疾病而异,但它们通常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感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它们通过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生存和繁殖,导致细胞或组织受到破坏,从而引起疾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疾病通常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其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血液传播疾病通常通过血液、母婴传播、性传播、经皮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程:大多数血液传播疾病的病程通常为两到三个星期,但也有一些疾病的病程可能长达数月或数年。
加强护理防护从而预防血液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加强护理防护从而预防血液疾病的感染与传播摘要】为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感染,本文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途径提出了详细的防护措施,使医护人员及管理者认识到防止临床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护理;血液传播;防护【中图分类号】R7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75-01 随着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日益增多,医护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护士是医院感染中最直接接触血液一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高危操作,易被针头、锐器刺伤。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而这一数字仅为实际的1/3,有20种血源性传播可通过针刺伤传染[1]。
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及职业行为规范,势在必行。
1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暴露途径1.1 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
1.2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2防护措施2.1防护用品:①隔离衣、隔离裤应是易于清洗、消毒、灭菌的材料或--次性隔离衣,必要时使用塑料围裙作保护。
②手套:橡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手套。
③口罩:棉纱或一次性口罩。
④帽子:棉布或一次性帽子。
⑤眼罩、面罩:密封要好,清晰度高。
⑥鞋套:一次性不易破损鞋套。
2.2防护具体措施。
2.2.1实行安全注射。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操作时戴手套,用无菌纱布打开玻璃安瓿,抽血、注射完毕禁用双手套帽法[2],用单手套帽。
2.2.2锐器的安全传递。
传递针头、缝合针、剪刀、刀片等锐器时,尽量把锐器置于弯盘中进行传递,避免在传递过程中误刺伤。
2.2.3尽量使用一次性锐器医疗产品。
因为在临床工作,清洗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剪刀等锐器时,极易刺破、划破手套,从而刺伤手指皮肤,造成操作人员感染。
2.2.4手部皮肤有创伤时,尽量避免护理操作,若操作不可避免,要戴双层手套。
2.2.5处理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品时,要戴口罩、穿隔离衣、裤,戴手套,如预料操作会有血液、体液飞溅到操作者的眼和口腔时,应戴眼罩或面罩。
常见四种血液传染病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ppt课件
乙肝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于37℃下抗原性稳 定,30~ 32℃可存活至少 6个月,在 -20 ℃下保存20年 以上仍有抗原性和传染性。 60 ℃加热 1h , 98 ℃加热 1min,乙醚或pH2.4处理6h均不能完全灭活HBV,抗 原性仍存在,但传染性消失。
ppt课件
21
如何杀灭乙肝病毒:
ppt课件
31
接触后的处理步骤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 挤压出数滴血液
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伤口5~10min
上报科室负责人,以及 医院感染科/预防科
75%酒精或 0.5%碘伏消毒
翻阅患者的病 例或化验单
抽血、化验
根据自己的化验结 果采取相关措施
ppt课件
32
(2)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 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HCV 暴露后 3-4 周内进行抗体检测, 6-9 个 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CV,如感染、HCV要 查肝功能,为尽早使用 α 干扰素提供依据,早 治疗减少慢性肝炎的发生。
ppt课件
24
如何杀灭乙肝病毒:
由此我们了解到乙肝病毒存活时间是多么长,所以一 定要提高对乙肝病毒的警惕,有效的杀灭乙肝病毒, 防止日常生活接触传染乙肝病毒。具体的做法有以下 一点:
ppt课件
25
如何杀灭乙肝病毒:
一、高温98℃下两分钟可以消灭乙肝病毒,可以采用 高压蒸汽的方式杀毒。 二、采用 r 射线、 X 线和电子辐射等方式对疫苗与抗生 素等药物进行杀毒。
ppt课件
34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 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 护措施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 HBV 污染的血制品如 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 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 感染HB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途径及防控经血液传播疾病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
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可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等而引起感染。
一、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途径:
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最基本的途径是经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液循环,其中包括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对护士而言,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二、预防措施
1、洗手:在接触每个患者前后都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
如手被血
液、体液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
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戴手套:在护士进行各种化验标本采集、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晨
晚间护理等操作时均需戴手套进行。
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减少皮肤接触。
3、针刺伤的预防:注射器是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的医疗器械,针刺伤在
日常工作中屡见不鲜,因此针刺伤的预防尤为重要。
①手持针头和锐器时,避免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刺伤他人;②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③不要将用过针头套回针帽,以防刺伤自己的手;④注射器用过后针头应及时放入耐刺的容器内,不能随意丢弃或放置。
三、针刺伤后及时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针刺伤等锐器伤,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报告内容:①爆楼时间:②在哪里、做什么动作、被什么东西刺
伤;③暴露来源是什么(血液或……)、量多少、伤口多大多深;④ 暴露来源是否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感染的严重程度,使用的药物,对药物的抗药性);⑤暴露者是否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抗体产生情况;⑥处理记录,用药记录,追踪,并咨询处理方案进行及时处理。
四、针刺伤后暴露的处理:
1、皮肤黏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后,应立即用肥皂清洗,并用流水冲洗;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镜、口腔,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用清水冲洗。
2、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挤出针刺处的血液,使用流水冲洗伤口10分钟,用碘伏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暴露于HBV应立即或在24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免疫接种,HBV 表面抗体阳性者,表明机体对乙肝已经有自我保护性,不需免疫接种。
4、暴露于HVC应立即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有预防作用,检测抗HCV以后每隔1-2月监测一次,直至6-9个月,发现阳性立即用a - 干扰素治疗。
5、暴露于HIV后1-2小时之内即开始预防治疗,持续4周。
需联合用药。
在接触当时、接触后6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HIV 抗体监测,发现阳性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