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学科。
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选修课。
主要研究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犯罪心理机制和结构,犯罪的动机与行为,不同主体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群体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的预测与预防等。
该课程是偏重社会科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综合学科,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
第二十一章罪犯心理矫治教学要求:掌握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了解犯罪心理诊断和治疗。
三、章节学时分配四、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罗大华等.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资料[1]林秉贤.犯罪心理学纲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⑵ 刘邦惠.犯罪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Crime psychology is a subject that research the criminals"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that influence and dominate them putting crime action in practice, and that how it 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subject also focus on the issue that how to refrain the humans' criminal action in the way of psychological .The subject is a required course. Its main content include that the reasons of how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formatted and why the criminal action token place, the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the motivation and action of crime, huma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and different type crime, crime forecast and prevent, and so on. This subject has strong theoretic and practic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chance of learning this knowledge with abundant real cases.《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学科性质1.2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1.3本书的体系构思教学难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修订版修订者:梅传强西南政法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制编写及使用说明一、本课程的基本属性与目的:本课程是我校法学专业、刑事侦查专业、法学二学位、辅修法学二学位的本科生开设的限定选修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犯罪心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各类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了解预测、预防犯罪的心理学规律,以促进学生对我国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了解与学习。
《犯罪心理学》教材共分十七章,为配合教材的使用,编写本大纲。
二、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了解,为学习其他法律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能运用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法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如刑法学中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格特征等),拓展其法学知识面,促进对法学理论的深入学习。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法学本科、刑事侦查本科、刑事科学技术本科、治安学本科、法学二学位、辅修法学二学位。
学时:30学时(说明: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现有30学时讲授不完本课程,每章中的学时数只能作参考)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运用了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结合了法学中的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民事诉讼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门课程。
因而需要学生在已经具备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本门课程。
五、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媒体演示、心理测验。
六、开课及编写大纲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课程负责人:梅传强,王敏七、推荐教材: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最新修订版,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八、推荐参考书:附后。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2007年8月目录第一章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学基本要求:明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以及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了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犯罪学是一门涉及犯罪现象、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刑事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犯罪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的基础知识1. 犯罪学的定义和范畴2. 犯罪学的历史沿革3.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5. 犯罪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犯罪的形成与预防1. 犯罪的社会因素a. 经济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 家庭因素d. 教育因素e. 媒体影响2. 犯罪的个体因素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个体价值观和道德观d. 社会交往能力e. 自我控制能力3. 犯罪预防的措施a. 刑罚和司法制度b. 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c. 社区治安管理d. 家庭和个人教育e. 活动与文化娱乐三、刑法与犯罪学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原则应用2. 罪与刑的分类与构成3. 犯罪的刑罚与处罚方式4. 刑法与犯罪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5.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犯罪的心理学原理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a. 心理动力学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社会心理学理论d. 预防心理学理论e. 个体心理学理论3. 犯罪的心理动因a. 紧张与冲突b. 逃避与排除c. 欲望与满足d. 个体心理与人格特点e. 犯罪心理的独特性五、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1.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常见模式3.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4. 犯罪学在刑事侦查和犯罪心理研究中的应用5. 犯罪学在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中的实践应用总结:本文以犯罪学教学大纲为基础,介绍了犯罪学的基础知识、犯罪的形成与预防、刑法与犯罪学、犯罪的心理学原理以及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21(二)课程英文名称:Science of Criminal and Crimi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本科生(四)课程性质: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现象以及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五)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能够对犯罪的主要类型与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有所了解,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提供惩治和矫治罪犯等犯罪心理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增强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的主要类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外在因素的影响,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犯罪心理的矫正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 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并穿插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犯罪学的概念教学要点: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一门学科,定义犯罪学的概念本身存在着困难,掌握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明确犯罪学的学科任务、特点、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等问题。
犯罪心理大纲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和前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二)课程质量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能分析不同类型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发展变化特点,形成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体系,并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犯罪心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司法工作和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方面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提供惩治和矫治罪犯等犯罪心理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增强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三、课程相关的实践环节四、学时分配五、教学重点、难点六、几点说明(一)本大纲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安全保卫专业。
(二) 教学建议: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应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荐教材《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何为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出版。
(四)作业布置:课堂案例讨论和课后思考探讨。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为必修课,实行闭卷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
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卷面成绩占70%(六)本课程的参考教材1.《刑事侦查学》,文定杰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5月出版。
犯罪心理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简明大纲第1课绪论1.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就是与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有关的心理活动。
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影响并支配人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其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犯罪心理的类型故意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是、变态犯罪心理。
犯罪前心理、犯罪中心理、犯罪后心理。
初犯;偶犯;惯犯;累犯单独犯罪心理;共同犯罪心理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讨论:民用航空安全中的犯罪心理3.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源于人为什么作恶的探讨)告子:“性无善恶说”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在犯罪学和心理学之中,名称出现在十九世纪末。
德国的埃宾曾发表过一本名为《犯罪心理学纲要》的书,后来在1889年奥地利的一位审判官格罗斯(Gross)也写过一本名为路口罪心理学》的书。
真正得到公认大约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
第2课犯罪心理成因1.国内关于犯罪心理成因研究的几种观点①“内因--外因”说人犯罪的原因关键在内因,人自身超正常的需要和欲求是人产生犯罪心理的主要原因。
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犯罪心理也是一种意识,它是由客观存在(或说客观环境)所造成的。
②量变到质变不良心理、行为量的积累——犯罪行为③犯罪心理结构说“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而有机相对稳定的组合。
④聚合反应说“可能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诸种因素的作用(包括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增效作用等)聚合在一起而具有产生犯罪心理活动的效应。
”2.国外对犯罪心理的研究①犯罪心理发生的生理基础(体格与遗传)家谱分析(从血统角度):双生子研究:性染色体;大脑与暴力行为的关系研究:②犯罪心理发生的社会因素(环境)微观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宏观环境(社会政治、社会结构、社会经济与文化);自然背景(自然周期、地理条件等);当时情境(受害人的态度、机遇、现场氛围)③犯罪心理的人格因素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犯罪心理学课程是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占4学分,课内学时为72个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1.课程内容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和前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2.课程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为司法人员提供惩治和矫治罪犯等犯罪心理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增强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三、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犯罪心理学》课程学分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教学学期为一学期。
四、主要媒体教材1.文字教材:由罗大华主编、何为民副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2.网上资源: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及安徽电大网页――在线平台提供该门课程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细则、教学辅导、作业要求、复习要求、模拟试题等。
3.直播课堂:安徽电大提供导学直播课堂,学生可登陆安徽电大影音在线收看。
五、主要教学环节1、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
2、利用多媒体学习收视阅读网上辅导材料是重要的系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
并利用网上交互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方式之一,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4、平时作业分校电大将安排平时作业,这是加强教学管理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蒙古财经学院《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制定单位:法学系制定人:张志强审核人:制定时间:二零零四年八月犯罪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内容概述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主要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揭露和打击犯罪的心理学依据等问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带有很大的或然性,因此,它的研究结果和预测只能使用或然性语言。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犯罪心理学,了解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因素,掌握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为预防犯罪、揭露犯罪和矫治犯罪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内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三教材《犯罪心理学教程》(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编,群众出版社出版,2000年2月版)四课程适用的专业、年级犯罪心理学适用于文、理、工科各专业二年级以上学员五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2学分。
六先修课要求:刑法学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属于广义犯罪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犯罪原因中的心理因素,与刑事侦查学等一起构成犯罪科学。
八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解式,结合一些案例讲解。
教学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教学片等。
九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要求本课程属于考查课,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和课堂讨论)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
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构成。
十犯罪心理学教学参考书目录犯罪心理学课时安排表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员掌握犯罪心理学的一般问题,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章教学重点: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征,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学实训教学大纲——用于高职高专教学
犯罪心理学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的目的和意义《犯罪心理学》是社区矫正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程具体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习运用专业理论的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学生在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尽早适应并顺利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技能。
二、实训方式和内容实训将通过以下四个部分与理论教学内容同步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和观看录像等以及义务法律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构成犯罪心理学实训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形式如下:(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1.课堂讨论2.案例分析3、模拟练习4、观看录像(二)课堂外实践教学的形式1.义务法律服务2.暑期社会实践3.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三章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4课时)第二节犯罪心理形成的宏观环境因素一、了解宏观环境因素是什么?二、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三、课堂讨论四、学会具体运用第三节犯罪心理形成的微观环境因素一、了解微观环境因素是什么?二、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案例、观看录像)三、课堂讨论四、学会具体运用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2课时)一、了解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和犯罪心理的强化二、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三、课堂讨论四、学会具体运用第五章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里(2课时)一、了解犯罪人在犯罪前、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后的心里特点二、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三、课堂讨论四、学会具体运用第六章不同类型犯罪心理(6课时)一、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案例、观看录像)二、课堂讨论三、学会具体运用第七章不同主体的犯罪心理(4课时)一、对青少年犯、老年犯、女性犯罪、初犯和惯犯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案例、观看录像)二、课堂讨论三、模拟练习第十章变态心理与犯罪(2课时)一、了解变态人格及性心理变态的基本知识二、讲解案例三、学会分析与运用、辨别三、实训的组织实施原理《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训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遵守法律的教学原则。
国立嘉义大学 犯罪心理学 教学大纲
12
05/05
性犯罪心理(一)
13
05/12
性犯罪心理(二)
14
05/19
少年犯罪心理
15
05/26
酗酒犯罪心理
16
06/02
心理描繪、
17
06/09
犯罪偵查之心理技術
測謊器、催眠術拘禁心理犯罪矯正
18
06/16
期末考試
視教學狀況舉行戶外教學課程與參觀活動
(九)防身術演練
(十)分組討論與報告
四、參考書目
(一)被害者學張平吾著三民書局
(二)刑事政策學許福生著三民書局
(三)刑事司法概論 許春金著 大學用書
(四)暴力犯罪楊士隆編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五)犯罪心理學楊士隆編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六)犯罪心理剖繪檔案布萊恩、隱內著商周出版社
(七)犯罪學蔡德輝、楊士隆編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國立嘉義大學
課程名稱:犯罪心理學
開課年級:
授課教師:甘炎民老師
學分數:2
□必修■選修
先修科目:無
上課時數:2
1、教學目標
本課程授課目標係因應現實社會犯罪問題層出不窮,避免「被害發生」的理念,透過介紹現實社會常見犯罪個案類型與各種百態實例,以犯罪心理學為主軸,結合被害者學、社會學與犯罪學等理論來陳述分析,搭配簡短相關法律規範來說明,來教授學生對犯罪心理學的了解以及建構應有的預防犯罪與防範被害事件發生,並妥適深入探討犯罪者的犯罪動機與手法,進而學習強化自我預防與防衛能力,減少被害機率發生,以避免觸及法律問題與自我被害。
本課亦強調犯罪心理學的學習應沉浸於社會生活運用當中,適時運用電影影集實例與實務機構參訪當做教學學習課程,並搭配相關法律規範介紹,使學生輕易學到吸收到應有的防犯基本常識,讓每個人皆能快樂學習犯罪心理學的奧秘,活用於生活當中。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了解犯罪者的思维方式、动机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
本文将探讨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重要性。
一、导论犯罪心理学的导论部分将介绍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学生将了解到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犯罪心理学理论本部分将涵盖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如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生物学理论。
学生将学习不同理论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犯罪心理学的应用、犯罪心理学与法律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关系等。
学生将深入了解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
四、犯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本部分将介绍犯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案例研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犯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并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五、犯罪心理学的实践应用犯罪心理学的实践应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部分将介绍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侦查、心理治疗和预防犯罪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犯罪心理学的伦理和职业道德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问题。
本部分将教授学生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道德和责任感。
七、犯罪心理学的未来发展犯罪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本部分将介绍当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将了解到犯罪心理学的前沿问题,并思考自己在未来犯罪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角色和责任。
总结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犯罪行为,为预防和打击犯罪做出贡献。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3103202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的专业课,是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认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增强在犯罪预防和犯罪矫正方面的理解能力。
具体的一些能力要求:第一、能够使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解释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第二、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犯罪类型犯罪人和不同犯罪主体犯罪心理形成和变化规程。
第三、在未来从事犯罪预防、犯罪矫治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基本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辅导答疑、课堂实践、课外实践等。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研究报告)(70%)+平时成绩(平时考勤、课堂提问、研究设计)(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犯罪和犯罪心理的相关概念及类型;掌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掌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犯罪和犯罪心理的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对犯罪及犯罪心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
教学难点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4.教学内容一、犯罪二、犯罪人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四、犯罪心理学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六、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要素;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了解影响犯罪心理构成的主体内外因素。
犯罪心理学课程大纲
犯罪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目标“犯罪心理学”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一直列入我校刑事侦查、治安管理、法学等公安类专业开设。
其授课目标规定学生系统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把握犯罪心理的静动态心向,犯罪心理分析方法,以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心像侦察及心理扫描的能力。
同时,对学员进行心理品质的测量、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具备公安特殊职业的心理素质要求,为未来警官奠定必备知识基础并发展技能。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公安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员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把握犯罪心理的静动态心向,犯罪心理分析方法,展开情绪鉴定,心情识别的确认,以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心像侦察及心理扫描的能力。
同时,对学员进行心理品质的测量、培养与训练,使学员具备公安特殊职业的心理素质要求。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犯罪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处于应用性的科学地位,在教学上它侧重于从犯罪心理状态的精神范畴内展开全方位的探究,同有关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在使用教材与实际操作中,应注重贯彻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与方法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寓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分析、界定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变化及发展,以正确的思维方式、逻辑的演绎来论说现状,阐述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讲述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论、犯罪人格倾向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等章节中,应立足于积极辩证的观点;在讲解犯罪心理构成的内因论,譬如遗传、个性、气质内容时,应从理论阐述及实验测量等科学角度出发去加以把握。
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司法、公安业务工作中的“犯罪嫌疑人的测试”、“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审讯定罪”的心态相结合,与犯罪人在作案前、中、后三大心理活动过程相合璧;从理论—实际—操作—测量,到应用理论—经验概括—随机发挥;使本学科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辅而行,以培养学员力主理性发现问题、分析现象、获益真谛的实际能力。
《犯罪与司法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与司法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犯罪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限选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4.课程地位: 专业主要课程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7.先修课程:法学、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为司法人员提供惩治和矫治罪犯等犯罪心理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增强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犯罪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学科性质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和可能性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三、犯罪心理学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掌握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模式及其形态变化;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第四节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一、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内外学者对犯罪原因的论述、了解犯罪综合动因的理论。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法心理学》教课纲领课程编号总学时24 理论22 讨论 2 学分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系法学系订正时间课程简介教课内容:犯法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犯法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犯法人的心理及其犯法对策心理。
详细教课内容为:一、犯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诸如犯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犯法心理的形成;犯法心理的本质;犯法心理结构;犯法动机。
二、犯法种类心理。
诸如初犯、屡犯心理;青少年犯法心理;女性犯法心理;变态犯法心理。
三、犯法对策心理。
诸如侦察心理;审问心理;犯法心理矫治;犯法心理展望和犯法心理预防。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解析犯法心理形成的原由及其形成体制,解析不一样种类犯法人的犯法心理,掌握基本的犯法对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修读专业:法学先修课程:刑法学教材:栗克元主编:《犯法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刑事法学的基础学科,是犯法学与心理学的交错学科,在刑事法学理论中据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教课任务是犯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不一样种类犯法人心理解析和犯法对策心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悉知犯法心理形成的原由和过程,犯法心理的本质,犯法心理结构因素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能够用犯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解析不一样种类犯法人的心理,掌握预防、控制犯法心理的对策和方法。
三、修读专业法学本科四、本课程与其余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同属于刑事法学,存在天然的联系。
本课程是刑法学、刑事诉讼学的后续课程。
对本课程的学习,要修业生掌握犯法组成理论、刑罚理论、刑罚履行理论和刑事诉讼程序。
五、教课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派及作业第一章绪论( 2 学时)本章内容概要:犯法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法人实行犯法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法对策中的心理学识题的学科。
详细研究犯法人及其犯法心理,犯法心理结构及其规律性,不一样种类犯法人的心理特色以及犯法对策中的心理学识题。
罪犯心理微课教育大纲
罪犯心理微课教育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犯罪心理学(英文):课程编号: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二、课程内容简介《犯罪心理学》课程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鲜明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预防犯罪,惩治犯罪,改造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七章,在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规定学生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把握犯罪心理的静动态方向、犯罪心理分析方法,以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心理侦察能力。
具体而言,课程希望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理解并掌握犯罪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3.形成运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制定犯罪对策的业务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2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学科体系。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0.5课时)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1课时)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步骤和方法。
(0.5课时)第二章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2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领会:犯罪心理学的国内和国外发展历史,掌握犯罪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犯罪心理学国内及国外的发展简史第一节犯罪心理学国内及国外的发展简史,犯罪心理学目前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内容: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犯罪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及其犯罪对策心理。
具体教学内容为: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诸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动机。
二、犯罪类型心理。
诸如初犯、屡犯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
三、犯罪对策心理。
诸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犯罪心理矫治;犯罪心理预测和犯罪心理预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分析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形成机制,剖析不同类型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掌握基本的犯罪对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修读专业:法学先修课程:刑法学教材:栗克元主编:《犯罪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刑事法学的基础学科,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刑事法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分析和犯罪对策心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悉知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结构要素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能够用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掌握预防、控制犯罪心理的对策和方法。
三、修读专业法学本科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同属于刑事法学,存在天然的联系。
本课程是刑法学、刑事诉讼学的后续课程。
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犯罪构成理论、刑罚理论、刑罚执行理论和刑事诉讼程序。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绪论(2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
具体研究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及其规律性,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丰富和提高邻近学科的研究,为预测、预防、侦查、审讯以及罪犯矫治提供心理学依据。
研究犯罪心理学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为基础,选择切实易行的有效方法,才能保证研究课题的信度和效度。
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很短,一般把著名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于1872 年所著的《犯罪心理学纲要》作为标志。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哲学家的论述中包含了丰富的犯罪心理学思想,需要我们认真挖掘。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犯罪心理学的概念(A );2、研究对象(A);3、研究任务(B)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方法论基础(B);2、具体方法(A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C)2、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C)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犯罪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研究犯罪心理学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性与生物性相统一原则?3、什么是抽样调查法,它有何特点?4、简述投射测验法及其司法运用。
5、简述近、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6、简述中国古代“人性论”争辩中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7、请为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建言。
第二章犯罪心理的形成(2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国外的很多流派的观点,给我们很多启迪,我国学者认为, 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主体不健康的身心因素起主导作用,自然状况起条件作用,是社会、主体、自然有机交织的生成物。
同时,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过程。
第一节犯罪心理形成理论1、生物学派的理论(B);2、社会学派的理论(B)3、心理学派的理论(B)第二节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1、社会因素(A )2、主体因素(A)3、自然因素(A)第三节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1、内化过程(A)2、外化过程(A)3、内化化过程的行为模式(A)思考与练习:1、评述国外关于犯罪心理形成理论。
2、社会不良环境对犯罪心理形成有何影响?3、自然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何关系?4、简述S(不良环境)内化O(犯罪心理)外化R(犯罪行为)的含义。
第三章犯罪心理实质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犯罪心理的载体。
故我们研究犯罪心理的实质,就必须从研究脑的结构、脑活动方式开始。
犯罪心理的实质是什么?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犯罪心理实质上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一种关系实在,是一种机能。
是犯罪主体为了某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功能性目的而建构起来的,对个体化和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关系的客观反映和关系实在。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脑的结构(B);脑的活动方式(A )第二节犯罪心理的实质1、犯罪心理是一种关系实在(A )2、犯罪心理是一个建构过程(B)3、犯罪心理是一种机能(B)思考与练习:1、简答脑的活动方式。
2、简答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犯罪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2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由犯罪人的人格倾向演化而来的,以满足主体内在需求为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发动并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多层互动、分级转换的心理自组织活动系统。
犯罪心理结构是由价值取向、动力和动力定型三大要素系统构成。
这三大要求系统相互补充和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
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1、结构及心理结构(B)2、犯罪心理结构的含义(A )3、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A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机制(B)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要素1、价值配向系统(A )2、动力系统(A )3、动力定型系统(A )思考与练习:1、简述犯罪心理结构的含义和特征。
2、犯罪心理结构是怎样形成的?3、犯罪心理结构由哪些要素系统构成?第五章犯罪动机(2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结构仅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一种潜能或活力,它只有进一步演化为犯罪动机,才能直接影响和决定犯罪行为。
犯罪动机与犯罪人需要紧密相连,犯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决定了犯罪动机的动力性,犯罪人需要的特征决定了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性。
故从犯罪动机与犯罪人需要的关系上,我们认为,犯罪人需要的对象化就是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确立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一般来说,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大致有异化,退化和恶化三种变式。
第一节犯罪动机概述1、动机与犯罪动机(A )2、犯罪动机的特征(A)3、犯罪动机的功能(A )第二节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动机1、需要及其涵义(A )2、犯罪人需要满足状态与犯罪动机的动力性(A)3、犯罪人的需要特征与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性(A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形成1、犯罪意向:犯罪人需要的无意识化(A )2、犯罪愿望:犯罪人需要的意识化(A)3、犯罪图谋:犯罪人需要的对象化(A )第四节犯罪动机斗争及其发展变化1、犯罪动机斗争与确定(A );2、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A)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的特征是什么?2、犯罪动机有何功能?3、试论犯罪动机与犯罪人需要的关系。
4、简答犯罪动机发展变化的三种变式。
第六章初犯、屡犯心理(1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初犯心理是指行为人第一次实施犯罪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历程。
由于初犯缺乏犯罪的经验、监狱经验、诉讼经验、重返社会。
故在决定犯罪阶段、实施犯罪阶段和犯罪实施后阶段都表现出异常的无法掩饰的心理特征。
屡犯是由初犯发展而来的。
由初犯演化为屡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原因。
由于屡犯多次实施犯罪,形成了心理上的定势。
这种心理定势,决定了屡犯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畸型的需要结构。
第一节初犯心理1、初犯概述(B)2、初犯心理特征(A )第二节屡犯心理1、屡犯概述(A )2、屡犯的心理定势(B)3、屡犯的心理特征(A)思考与练习:1、简答初犯的心理特征。
2、由初犯演变为屡犯的原因是什么?3、什么是屡犯的心理定势?它是怎样形成的?4、屡犯在犯罪前的心理特征有何表现?第七章青少年犯罪心理(2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青少年期是指年龄在11、12 岁到24、25 岁阶段,是个体心理历程中的黄金时期,又是危险时期。
青少年犯罪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严重问题。
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化过程中的冲突、主客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个性的偏倾存在密切关系。
青少年犯罪人在认知、个性、情感、意志诸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与社会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特点。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概述1、青少年界定(B)2、青少年犯罪概况(B)3、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A)4、青少年的生理特点(B)5、青少年的心理特点(A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A)2、社会化过程中的冲突(A )3、主客观的矛盾(A)4、个性的偏倾(A )第三节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A )2、个性特征(A)1、我国青少年犯罪有何主要特点?2、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3、略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第八章 女性犯罪心理( 1 学时) 本章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女性对社会事 务的普遍参与,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女性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发 展态势。
女性犯罪与其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未独立 的经济地位的矛盾,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生理周期特定心 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存在正相关性。
女性在认识、情感、意志、个性都 表现出与社会需要相悖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女性犯罪概述1、犯罪的性别差异( B )2、女性犯罪的特点( B );3、我国当前女性犯罪情势的新变化( A )第二节 女性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A )2、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 A )3、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 A )4、生理周期的特定心理与意志脆弱的矛盾( A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认识特征( A )2、情感特征( A )3、情感特征( A )4、意志特征( A )3、意志特征(A )4、个性特征(A)思考与练习:1、简析男女犯罪差异的原因。
2、我国当前女性犯罪有何新变化?3、试对女性犯罪原因进行心理分析。
4、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有何表现?第九章老年人犯罪心理(1 学时)本章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女性对社会事务的普遍参与,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女性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女性犯罪与其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生理周期特定心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存在正相关性。
女性在认识、情感、意志、个性都表现出与社会需要相悖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概述1、老年人界定(B)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B)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B )第二节老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A )2、内部心理结构动力的矛盾(A)3、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A)第三节老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A )2、个性特征(A)3、情感特征(A )4、意志特征(A)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要把老年人犯罪心理纳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2、老年人有何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与犯罪有何关系?3、从老年人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