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三阶段导学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意义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5. 组织中群体的行为特点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4.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 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决策的过程。
3. 分析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挑战。
七、教学内容1.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类型2.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3. 组织决策的类型和过程4.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策略5. 组织变革的挑战和管理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文化、结构、决策和变革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PPT课件
2 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 直接原因,它是人的行为内部的驱动力。
二者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 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 接动力。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 时,才能转化为动机。
8
三、行为
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 行为可分为
目标行为 直接从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为实现目标,准备过程中
33
某经理撰写的内容如下: 图中人为一家小企业的管理人员,
她想为公司赢得一份合同,她知道竞争将 十分激励,因为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参与该 合同的竞标。她在想象要是她的公司赢得 了这笔金额巨大的合同,她该是多么快乐, 因为她已经想出了帮助公司多快好省地赢 得该合同的捷径,因而此刻她正感到踌躇 满志。 麦克利兰认为它显示了强烈的成就动机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 为
B、人的需要有主导性,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人类典型的需要结构模式有五种
C、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 在例外的特殊情况
15
需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成就需要 要 的 相 对 强 度
心理发展水平
16
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对美国工人需要结构变化的估计
需要种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1935 年百分比 35% 45% 10% 7% 3%
1995 年百分比 5% 15% 24% 30% 26%
18
中国企业员工需要的层次
需要的分类 需要的具体内容 综合得分率均值
位次
生理需要
工资奖金高
7.136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 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 利设备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 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组织行为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行为学”》(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梅奥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了()。
这一假设要求人们重视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因素,轻视物质利益因素。
A、社会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经济人假设D、自我人假设2、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是指()这一概念。
A、需要B、行为C、动机D、意识3、近年来人们发现处理冲突较好的模式是()。
A、一维空间B、二维空间C、三维空间D、全不是4、情商较高的人,对于不公平分配现象所采取的容忍度是()。
A、无限B、零水平C、有限D、都不是5、强化理论中,激励有时应采用的目标与步子是()。
A、总目标,小步子B、小步子,分段目标C、分段目标,大步子D、大步子,总目标6、大量研究说明,()特质是领导人成功的保证。
A、没有一种B、大多数C、少数特质D、前三项都可能7、组织文化对组织经营管理起作用的主要是()。
A、规章制度B、远大目标C、核心价值观D、特质的领导人8、组织承诺结构中,学者们看法最为统一的因素是()。
A、情感承诺B、连续承诺C、规范承诺D、态度承诺9、西方把群体动力论倡导者称之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的是()。
A、卢因B、梅奥C、贝克尔D、夏兰希克10、现代组织发展强调组织的()能力。
A、自我解放B、自我解冻C、自我更新D、自我保护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态度,尤为关注的是对工作与环境的态度。
通常集中在()这几方面。
A、工作满意度B、工作投入度C、组织承诺D、工作忍耐度E、人济关系2、西方一些著名企业总结管理实践经验,认为培养员工情感承诺可通过()途径。
A、招聘员工B、培训宣传C、说服教育D、沟通支持3、在不同群体中地位取决于不同因素,如要使成员们为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那么,这些成员应该使其朝以下()方面努力,才可使整体绩效提高。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当今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2.2 个体差异与管理探讨性格、能力、动机等个体差异对工作表现的影响讨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发展2.3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解释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探讨这些因素对员工绩效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第三章:群体行为与管理3.1 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介绍群体动力学、群体结构和群体决策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3.2 团队建设与管理探讨团队的特点和优势讨论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并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3.3 冲突与谈判解释冲突的起因和影响探讨谈判技巧在解决冲突和促进群体合作中的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类型解释组织结构对组织效能的影响4.2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影响4.3 组织变革与管理解释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动力探讨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步骤第五章:领导与领导力发展5.1 领导的基本理论介绍领导特质理论、领导风格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对领导效能的解释和预测能力5.2 领导力发展与培训探讨领导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讨论领导力培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5.3 领导与员工激励解释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探讨领导如何通过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第六章:权力与政治6.1 权力与领导探讨权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来源解释领导如何运用权力来影响他人的行为6.2 组织政治与影响策略介绍组织政治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讨论如何识别和应对组织内的政治行为6.3 权力平衡与道德领导分析权力平衡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探讨道德领导的原则和实践第七章:组织决策与问题解决7.1 组织决策过程介绍决策的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型解释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7.2 群体决策与创新探讨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局限性讨论如何促进群体创新和创意7.3 问题解决与决策支持系统解释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探讨决策支持系统在组织决策中的应用第八章:组织沟通与影响8.1 组织沟通的基本概念介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等沟通类型解释沟通对组织效能的影响8.2 非言语沟通与跨文化沟通探讨非言语沟通在组织交流中的作用讨论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和策略8.3 沟通技巧与影响力解释有效沟通的原则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沟通技巧提升个人和组织的influence 第九章:压力与应对9.1 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解释工作压力来源和影响探讨工作满意度与压力管理的关系9.2 应对策略与心理弹性介绍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讨论心理弹性对应对压力的重要性9.3 员工援助计划与健康促进解释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和目的探讨健康促进计划对员工福祉和组织效能的影响第十章:组织发展与环境适应10.1 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解释组织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探讨变革管理策略和领导角色10.2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适应性讨论组织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10.3 未来趋势与组织竞争力探讨全球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未来趋势分析组织如何构建竞争力和适应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韦伯和法约尔等人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以梅奥、麦戈里格等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费德勒等人。
他们把组织看作为开放的模式。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表人物是维克、马奇等。
他们综合了前三阶段的长处,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⑴个体心理与行为⑵群体心理与行为⑶组织心理与行为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管理技能:第一,技术技能;第二,人际技能;第三,概念技能。
5、组织及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论述题,如政府管理者;内外环境)第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第二,对不断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服务的追求,都取决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和自觉增加对工作投入第三,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和忠诚度减弱第四,鼓励创新变革和更广泛的授权第五、改善道德行为6、未来组织的特征第一、等级制的弱化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组织内部分立化第四、组织关系网络化第五、组织边界柔性化第六、组织规模小型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少的一种组织结构。
特点:(1)结构层次减少(2)效率和效益保持或提高(3)行动快捷有效(4)人力资源成本下降(5)组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网络化:指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联合成战略联盟,使之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特点:(1)内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股东、员工、本企业)(2)外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媒体)7、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讲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阐述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应用。
5.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进行PPT演示,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历史和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个体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个体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讲解个体行为分析的常用方法,如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3. 个体行为分析的技巧: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实用技巧,如观察、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第三部分PPT资料(正式版)
Oa/Ia = Ob/Ib
公平
Oa/Ia < Ob/Ib
不公平(报酬低)
Oa/Ia > Ob/Ib
不公平(报酬高)
11. 公平理论
3) 参照者: 自我——内部 自我——外部 他人——内部 他人——外部
组织行为学第三部分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 要为条件
激励的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动机→目 标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激励与动机:激发动机;端正动机方向;强化 动机;使动机持久
二、激励的理论
1. X理论(实利人)
层次需要 4) 较低的从外部满足,较高从内部满足
4. 社会交换论
1) 行为原因:为交换某种财富 2) 财富种类:物质、社会、精神 3) 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5. 双因素理论
1) 传统观点:满意——不满意 赫兹伯格观点:
满 意
激 励 因 素
没 有 满 意
没 有 不 满 意
保 健 因 素
5)
分配公平:满3. 需要层次论
1) 每人内部都有五种需要层次
自我实 高
现需要
尊重
需要
社交
需要
安全
需要
低
生理
需要
3. 需要层次论
1) 一种需要基本满足,下一需要成为主导需要 2) 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 如果你要激励某人,知道他处于何种层次,然后去满足它及以上
改变对Oa和Ia的看法;
E:努力后获得结果的期望、概率估计
四b 、激励理3论)的被能应参用照学(者管(会理性负者别)、责:任职甚期至、地松寻位下、求经受验责教育任程度)
组织行为学第3阶段测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第3阶段测考试试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组织行为学》(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个组织的部门结构、人员的职责和职位都是可以变动的,以便保证知识和职权的结合,保证集权和分权的均衡是现代组织理论中的( C )组织结构原则。
A、权变B、弹性C、双因素D、激励2、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是态度的( A )成分。
A、认识B、情感C、意向D、感觉3、基于霍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人是社会人,影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是属于(C )人性假设理论。
A、经济人B、复杂人C、社会人D、自我实现人4、M=V.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D )首先提出的期望理论。
A、梅突B、卢因C、亚当斯D、弗隆5、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一个( A )的总体系统。
A、有效B、无效C、无关紧要D、十分重要6、欧美大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组织形态是( B )结构。
A、直线职能B、事业部C、模拟分权D矩阵7、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按照相应的( C )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功倍。
A、社会B、道德C、心理D、政治8、创建成功的团队( A )要有相乘性地共同学习。
A、必须B、不一定C、同时D、永远9、组织行为学特别注重( C )的研究,因为它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A、社会道德B、社会理想C、社会知觉D、人际知觉10、不同文化的人对人性看法是( C )的。
A、没有差异B、差异不大C、差异很大D、始终一致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当今世界普遍认为,成人的人格是由( AB )的因素组成的,同时也受情境因素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实践D、社会2、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中告诉人们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 ABC )几种因素。
组织行为学辅导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5在解决种种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6在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在智能只得到了部分地发挥;
11、什么是“超Y理论”
薛恩提出的复杂人假设,即“超Y理论”;他认为:
1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5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皆可影响他的积极性;
6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12、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应注意哪些方面
8、持X理论观点的管理者有什么样的管理策略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理契约的概念;上述对人性的假设,就必然意味着职工是计较型参与的;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购买职工的劳务和服从,而组织则有义务通过一套权力与控制系统来保护它自己和职工们,免受人性中非理性因素的损害;权威于是就必然是存在于被指派的职位上,并指望职工们能服从占据了权威职务的人,而不管这个人的能力或个性如何;
【心理激励导学】组织行为学(激励)3
- Quality of Supervision - Pay - Company policies - Physical working conditions
No satisfaction
- Personal growth - Responsibility - Achievement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个体部分:激励与实践 问题
为什么抽彩法可以降低缺勤率? 抽彩法设计的机制是什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个体部分:激励与实践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依赖其结果,个体倾向于重复那些伴随有利结果的行为,而不重复那些伴随不利 结果的行为。 强化的种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个体部分:激励:内容激励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
激励因素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因素,如成就感、责任、胜任工作所产生的愉快等,和外在激励因素,如薪水、晋升、 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过分强调外在的激励因素会导致内在激励因素的萎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个体部分:激励:过程激励理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讨论 如何利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个体部分:激励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尽最大努力去做!” “销售额争取达到xx万元” 目标设置在激励中的作用。 有效的目标、绩效反馈的作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明确的时间期 限
与奖励相联 系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王永丽
案例: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圣诞节前夕,老板突然心血来潮,于是交代总务部的小王,替每一位公司同仁准备一只烤火鸡,送到同仁 的家中,让大家都能过一个愉快的万圣节。心想:“今年公司经营得不错,圣诞节嘛,大家要吃烤火鸡, 今年由公司请客。”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对于提高组织效能、促进组织发展和解决组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4.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和历史发展。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和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发言情况。
2.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组织个体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3. 了解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管理策略。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个体行为是指组织中单个员工的行为和表现。
2. 个体行为的特点:个体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多样性、可塑性等特点。
3.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行为受到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5. 个体行为的管理策略:通过激励、培训、沟通等方式,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表现和调整。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个体行为在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体行为的关注和思考。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计划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计划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行为模式、动作、过程和结果的学科。
它是一门社会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行为效果的一门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内部沟通和信息传递,组织决策和决策结果,组织文化和制度。
学习目标:1. 了解和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分析和解决实际组织问题的能力;4. 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技能;5. 在工作中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指导和支持组织改革和发展。
第一阶段: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学习资料:《组织行为学》(Stephen P.Robbins、Timothy A.Judge);《组织行为学》(李忠)学习时间:3个月学习方式:阅读教材,学习笔记,参加线上课程学习目标:1. 对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2.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3. 熟悉组织行为学的一般理论框架。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第二阶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1. 理解和熟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2. 学习和掌握实际组织行为学的应用技巧;3. 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资料:《社会调查方法》(马登尼)、《组织行为学》(Fred Luthans)、《管理研究方法》(刘清泉)学习时间:3个月学习方式:阅读教材,参加实践课程,参与实际小组调研学习目标:1. 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和调研技巧;2. 学习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3. 实际参与小组调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实践。
考核方式:小组调研报告第三阶段: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方法;2. 掌握组织行为学对企业管理的指导和支持作用;3. 学习与实践组织领导和管理技能。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麦克里格还认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不是在采 用“强硬的方法”或“温和的方法”之间进行选择,而是要 在指导思想上变X理论为Y理论。
(二)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 1958年他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种从朴素心理学 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斯和澳 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应用归因理论来改 变的人的感觉、知觉和认知,从而进行强化,最后达 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1.归因论的内容 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理论。 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 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对过去成功或失 败的归因,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性质和结构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 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二)个性的性质 1.组合性 2.独特性 3.稳定性 4.倾向性 5.整体性
(三)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1.个性倾向性特征 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 观与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能力、性格
4.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不求进取; 5.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所需要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6.人是缺乏理性的,一般不能控制自己,易受外界 或他人的影响。 麦克里格认为,X理论曾经是企业领导人普遍具有 的——种传统观念,对美国的企业管理有过重大影响。 —— 以X理论为指导思想,管理人员把人和物等同,忽视人 的自身特征和多种需要,特别是社交、友情、受人尊 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把金钱作为促使人们工作的 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这种强制性手段当作管理 的重点之一。认为权力、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控制, 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依照这种理论,工人只是 一种会说话的机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胡萝卜加大棒” 的政策方能奏效。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3.3 社会知觉
2 知觉方式与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的假设 所谓归因(attribution),是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来推测人的内在动机和意图,目的在于理解自己和他人行
为的原因。归因理论认为,对于行为的判断取决于对行为动因的解释,这种动因分为两种,即内因和外因。所 谓内因,是指行为来自行为者自身的控制;与此相反,外因是指行为原因不在行为者控制范围内。
3.2 知觉
3.2.1 知觉的性质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指人脑对环境刺激的整体反映,体现为 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人们努力根据事物本来面目认识它们,但这种努力离不开感觉和知觉的中介。 知觉是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首先,知觉是对于环境的直接反应;其次,知觉把对象从环境
知觉组织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结构化组织,使其成为整体并产生意义。
3.2 知觉
2 知觉的组织方式
知觉组织的过程主要有三步:首先是对象分离,接着是知觉归类,最后进行感觉评价而形成知觉。 对象分离是知觉最基本的步骤,是指知觉到的客体在背景中作为可分离部分被突出出来。比如,看画展的时 候,人会自觉把画从墙上分离出来。画是知觉到的对象,而墙是对象的背景。 知觉归类是知觉的组合,指将几个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可识别模式的倾向。人们倾向于使用连续性、封闭性、 接近性、相似性等原则来进行知觉归类。这些原则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知觉律观点。 感觉评价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评价并使其产生意义的过程。这涉及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定型偏见、光环效 应、推己及人等。
3.3 社会知觉
(4)韦纳的归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在《动机的情绪归因理论》中,提出了不同
《组织行为学》第三阶段导学
《组织行为学》第三阶段导学材料(对应教材第四篇)第四篇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系统1、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组织结构的基础2)组织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2、教学内容:1)组织结构的基础✧何谓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就是对工作任务进行正式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方式。
组织结构的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一般组织设计1、简单结构部门化程度低,控制跨度宽,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正规化程度低。
2、官僚结构由工作专门化而得到十分规范的操作任务,非常正规的规章制度,将任务根据职能部门进行组合,集中权威,控制跨度窄,通过命令链进行决策。
3、矩阵结构:两种部门化形式的融合——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
✧组织设计的一些新方案1、团队结构运用工作团队作为协调组织活动的核心方式。
其特点表现在:打破了部门界限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水平上要求员工既是通才又是专才创造了一个“灵活的官僚结构”2、虚拟组织一种小型核心组织,主要的企业职能通过外包而来。
高度集权化的,其部门化程度很低,甚至根本没有。
3、无边界组织寻求的是削减命令链,拥有无限的控制跨度,取消各种职能部门,取而代之的是授权的工作团队。
✧为什么组织设计存在差异1、机械模型广泛的部门化、高度的正规化、有限的信息网络(主要是自上而下式的沟通)和基层员工几乎不参与决策。
2、有机模型结构扁平化,更多运用跨等级、交叉职能的团队进行工作,组织正规化程度较低,拥有全面完整的信息网络(不仅有自上而下的垂直沟通,还使用水平沟通以及自下而上的沟通),员工高度参与决策过程。
✧组织设计与员工行为研究发现:工作专门化会导致更高的员工生产率,但也会降低工作满意度当员工渴望工作具有内在的激励性时,专门化的优势会降低控制跨度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体差异和能力、工作结构以及其他组织因素而定在集权化较低的组织中,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就比较高,工作满意度也就比较高。
2)组织文化✧何谓组织文化什么是组织文化,“我没法界定它,但当我看到它时我就会认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第三阶段导学材料
(对应教材第四篇)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系统
1、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组织结构的基础
2)组织文化
3)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
2、教学内容:
1)组织结构的基础
✧何谓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对工作任务进行正式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方式。
组织结构的关键因素:
工作专门化
部门化
命令链
控制跨度
集权与分权
正规化
✧一般组织设计
1、简单结构
部门化程度低,控制跨度宽,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正规化程度低。
2、官僚结构
由工作专门化而得到十分规范的操作任务,非常正规的规章制度,将任务根据职能部门进行组合,集中权威,控制跨度窄,通过命令链进行决策。
3、矩阵结构:两种部门化形式的融合——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
✧组织设计的一些新方案
1、团队结构
运用工作团队作为协调组织活动的核心方式。
其特点表现在:
打破了部门界限
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水平上
要求员工既是通才又是专才
创造了一个“灵活的官僚结构”
2、虚拟组织
一种小型核心组织,主要的企业职能通过外包而来。
高度集权化的,其部门化程度很低,甚至根本没有。
3、无边界组织
寻求的是削减命令链,拥有无限的控制跨度,取消各种职能部门,取而代之的是授权的工作团队。
✧为什么组织设计存在差异
1、机械模型
广泛的部门化、高度的正规化、有限的信息网络(主要是自上而下式的沟通)和基层员工几乎不参与决策。
2、有机模型
结构扁平化,更多运用跨等级、交叉职能的团队进行工作,组织正规化程度较低,拥有全面完整的信息网络(不仅有自上而下的垂直沟通,还使用水平沟通以及自下而上的沟通),员工高度参与决策过程。
✧组织设计与员工行为
研究发现:工作专门化会导致更高的员工生产率,但也会降低工作满意度当员工渴望工作具有内在的激励性时,专门化的优势会降低控制跨度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体差异和能力、工作结构以及其他组织因素而定在集权化较低的组织中,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就比较高,工作满意度也就比较高。
2)组织文化
✧何谓组织文化
什么是组织文化,“我没法界定它,但当我看到它时我就会认出来”。
一位职业经
理人的回答与一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对色情文学的回答如出一辙。
目前,比较权威的组织文化定义,它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的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的组织。
✧组织文化的功能
文化在组织中具有多重功能:
第一,划清界限;
第二,强化认同;
第三,顾全大局;
第四,意识形态。
✧组织文化的创建与维系
1、组织文化如何开始?
组织文化的源头:组织的创始人。
新组建的组织典型特点是规模较小,非常有利于创始人把自己的愿景灌输给所有的成员,途径有三:
第一,聘用和留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员
第二,树立自己的榜样角色
第三,灌输。
2、保持组织文化的活力
第一,甄选
识别并雇用那些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
为求职者提供了一些有关组织的信息
第二,最高管理层
高层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举止言行建立起规范,并将其渗透到组织当中第三,社会化
帮助新员工适应组织文化的过程
✧员工如何学习组织文化
✧创建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
1、创建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
塑造高道德标准的组织的特点
风险容忍度高
中低水平的进取性
在看重结果的同时也重视手段的组织文化
管理层创建道德文化的措施
成为一个有形的角色榜样
表达道德期望
进行道德培训
明确地奖励道德行为和惩罚不道德行为
提供保护性机制
✧建设回应顾客的组织文化
回应顾客的组织文化的关键变量
员工本身的类型
低正规化:满足员工对自由空间的需要
授予员工决策权,有权为了顾客满意而做各种必要的工作
良好的倾听技能
角色清晰:提供服务的员工扮演组织与顾客之间的“边界扳手”员工普遍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
3)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
主要内容
人员选拔实践
培训与开发方案
绩效评估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
✧人员选拔实践
第一步:初始选拔
第二步:实质选拔
第三步:条件选拔
✧培训与开发方案
✧绩效评估
1、绩效评估的目的
用于一般的人力资源决策
晋升、调动、解聘
用于确定培训和开发的需要
员工技能和能力
使人员选拔和开发方案更有效
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案的效果如何,也可以通过考察这些项目参加者的绩效情况来做出判断
向员工提供反馈
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目前的业绩
作为组织的奖励分配基础
绩效工资或其他奖励
2、绩效评估与激励
如果要激励员工积极工作,那么:
目标必须明确
评估标准必须与工作相关
绩效必须准确评估
绩效奖励必须合理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