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精讲班- 第4模块-第1章(1-5)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哪项不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B. 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C. 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D.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B.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不会感到焦虑或沮丧C.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从不寻求帮助D.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总是表现得非常乐观3、题干:在组织小学班级活动中,教师李老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以下哪项措施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A.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B. 增加活动奖励机制C. 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D. 强调学生的集体荣誉感4、题干:小学教师张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向家长反馈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以下哪项做法最有利于促进家校合作?A. 张老师只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优点B. 张老师只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不足C. 张老师客观、全面地反馈学生的优点和不足D. 张老师要求家长对学生的不足进行纠正5、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B、应当C、不得D、特殊情况下可以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直接责任的是()。
A、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B、学校C、司法机关D、社会团体7、在《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尊重学生B. 爱岗敬业C. 友爱合作D. 公正公平8、以下哪种情况下,教师不可以实施教育惩戒?A. 学生上课打瞌睡B. 学生诋毁同学的名誉C. 学生作弊成绩不理想D. 学生经常无故旷课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A) 维持严格的师生距离,减少情感交流。
•B)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给予适当指导和支持。
•C) 放任学生自由发展,不过多干预学生的个人选择。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精讲班-模块一(第一讲)(1)

模块一职业理念课程提示—、参照大纲,以真题为主,略有增减。
二、总——分——总。
三、详略有序,重点标记。
四、讲——练。
考情分析内容题型分值第一节教育观选择题材料分析题4×2=8 1×14=14第二节学生观第三节教师观考试特点:1.单选题难度低2.材料分析题考点固定3.全套模板4.中学真题+小学真题混用材料分析题设问方式教育观的角度评价×老师的做法。
1.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老师的做法。
教师观的角度评价×老师的做法。
2.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价该老师的做法。
【例2019年下-真题单选】1.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
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B.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答案】C【例2019年下-真题单选】2.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
该教师的做法()。
A.不恰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C.恰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答案】B【例2019年下-真题】30.我刚接任三(2)班班主任,全校闻名的“小魔王”—阳阳成为了我的学生。
开学没几天,阳阳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单腿盘坐在座位上,书包随意扔在地上,和同学闹矛盾后就动手打人……如何改变他的这些毛病呢?我利用两周的时间认真观察阳阳,发现他虽然有许多的毛病,但也有不少优点,比如酷爱阅读,数学成绩好……于是,我请他在全班交流读书心得,阳阳非常高兴的接受了任务。
他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查阅资料,确定内容,反复练习讲解,阳阳在班上的读书交流获得成功。
此外,我还和数学老师商量,让阳阳担任数学课代表,同时担任本组数学作业的改错任务。
教师从业资格小学综合素质详细版电子打印版

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小学教育即为初等教育,或称基础教育,也叫强制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二)小学教学的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古代的小学教育1.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2.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小学教育历程2.改革开放后的小学教育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骨骼增长较快,骨化尚未完成。
端正坐立行及看书写字的姿势。
容易疲惫,恢复快。
心脏功能还较差,不宜做活动强度大的运动。
容易兴奋,灵活性高,易疲劳,快恢复。
(2)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低年级注意力容易涣散,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
小学生记忆主要是形象记忆。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思维缺乏自觉性和灵活性。
小学生的道德感较为模糊。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
(可能性逐渐变现实性,逐渐变成社会人)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小学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网授VIP班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6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1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过3次)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依法保障义序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導。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 '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观记忆要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考过1次)(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方面,素质教育作为完整的教育,必然包括完整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2.推进新课程改革(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四)卷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四)卷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 )。
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协调合作D.反思经验2.能直接证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论正确的是()。
A.伦琴发现放射现象B.居里夫人发现镭C.道尔顿的成就D.林奈的成就3.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原则确定。
A.微利B.免费C.平价D.成本4.开烟酒店的张某经常向小学生出售香烟,张某的行为()A.合法,学生可以自愿购买B.合法,商家有自主经营权C.不合法,学生没有委托小学购烟D.不合法,张某不能向小学生出售香烟5.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本部门年终奖的发放情况。
甲:今年我们部门人人都有年终奖。
乙:如果甲得到了年终奖,那么丙就没有得到。
丙:甲得到了年终奖。
丁:我们部门有人没有得到年终奖。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由此可以推出()。
A.甲得了年终奖B.乙没有得年终奖C.丙得了年终奖D.丁没有年终奖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B.未成年人父母C.未成年人自己D.未成年人所在学校7.杨某六周岁的女儿小琳,因身体状况无法按时入学,杨某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让小琳延缓入学一年,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
A.拒绝,小琳已经六周岁,必须立刻接受义务教育B.批准,可以延缓到七周岁入学C.拒绝,必须延缓两年入学D.批准,但必须多缴纳一年学费8.“吾日三省吾身”,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上,即要求教师要()。
A.内省B.勤学C.兼听D.自律9.小红怀疑同桌小刚偷了她新买的文具盒,并报告了老师,老师让班干部搜查小刚的书包和抽屉。
小刚再三辩白,拒绝被搜。
该老师的做法()。
A.错误,应该充分尊重信任小刚B.错误,应该搜查所有学生的书包C.错误,应不当着学生的面搜查D.错误,应该通知学生家长再搜查10.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损害B.避免纠纷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D.获得赔偿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精讲班- 第4模块-第1章(1-1)

模块四文化素养大纲要求: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考情分析1、从历年考试真题可以看出。
本章节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题目数量每年约9道题,考试所占试卷总分比例的13%。
考试涉及内容较多,范围超广,但难度不大,基于常识即可判断大部分选项。
2、以记忆性知识为主,重在平时的学习积累。
第一章文化素养逻辑结构图第一节中国科技发展史一、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一)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造纸术】1、发明过程西汉:植物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蔡侯纸”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要书写材料2、传播历程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印刷术】1、发明过程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卷是唐代雕版印品中的精美之作。
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传播历程由波斯传到西方,15传入欧洲【火药】1、发明过程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2、传播历程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指南针】1、发明过程战国:司南(我国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罗盘针2、传播历程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对欧洲的影响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②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③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精讲班-第1模块-第一章第2节

第二节素质教育的实施一、素质教育实施概述(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设定的三维目标,打破原有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进而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存在与发展。
2.调整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强调课程之间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打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枷锁。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密切联系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不再脱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主动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①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探究式研究学习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④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2015上半年真题】孙老师给小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很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简便识记,等级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B.孙老师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首先可以判断出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对学生起到了鼓励与支持的作用。
孔老师并没有用分数来衡量学生,而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发展。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讲义及真题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小学《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职业理念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客观题4道(8分) 2.材料分析题1道考查素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4分)
二、职业理念重点考查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①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③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④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⑤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②教育公正。 第三节:教师观 ①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②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④小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方法;⑤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观念、保障机 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实 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行机制)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学生观)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的定义: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2019-11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精讲笔记

第四章学科知识第一节语文课程(略)第二节数学课程(略)看一下第三节英语课程(略)教学设计中可能会有第五章教学设计(大题)第一节小学教学设计(重点)第二节小学教案设计(重点)第三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可略)第四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次重点)第一节教学设计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二、理论基础1.传播理论2.系统理论3.学习理论(第二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三、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估)2.程序性原则(前后系统有序排列)3.反馈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四、教学设计的步骤(重点)1.教学目标制定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2.教学对象分析(已有、即将到达)3.教学内容组织(内容深广度、容量、重难点)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第六章5类13法)5.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6.教学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课堂提问,答不上来再讲一遍)总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第二节教案设计一、教案基本内容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教学设计是形成教案的一个“系统化”过程。
(一)教案的主要内容与要求:(课题、课时、课型也属于教案内容)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重要)新课改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重点,大题)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会读、写、算;说出、读出、写出、识别出;)过程与方法:学习方法、能力发展过程(通过....过程、活动、方法,提高。
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共鸣、正确价值观(掌握基础之上,能力拓展同时,情感升华。
的同时,激发。
感情、产生。
共鸣、陶冶。
情操、培养。
兴趣)2.教学重点——定位准确(重点理解 ...带有共性、普遍性的知识)3.教具学具——实用必需4.学情分析——切中要害(学生当前水平,达到什么水平)5.教学过程——突出活动(重要)6.练习设计——务实灵活7.板书设计——美观组学(2/3主板书,1/3副板书;字不如表,表不如图)8.教学反思——有助成长(目标?内容?方法?得失?).教学过程:(五步)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引导进入;直观导入:播放音频、视频、挂图寓言、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引起注意、激发动机、渗透主题。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第四章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3.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4.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6.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7.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趋势D.先降后升趋势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9.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10.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二、填空题.1.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______和______。
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__。
4.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______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科学常识
六、社会科学常识
【国家】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
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简言之,为“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也是对内立法、司法、行政的权力来源,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一种力量和意志。
主权的法律形式对内常规定于宪法或基本法中,对外则是国际的相互承认。
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领土】
国际法承认国家在其领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辖权。
领土同时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是国际法的客体。
明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
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虽然是国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与产生的方式,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纵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利范围也各不相同。
【总统共和制】
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
总统共和制下,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又称之为组阁),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总统共和制是指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的国家政体形式。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在1992年11月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金砖国家】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
“金砖四国”引用了俄罗斯、中国、巴西和印度的英文首字母。
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
2010年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全称: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5日至7日,总部设在新加坡,最初是一个由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
兰和东盟等6国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部长级的会议,后于1993年6月改现用名。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该组织,当时,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 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该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英文:Boao Forum for Asia,
缩写:BFA),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
论坛为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海南博鳌为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它是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其增长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率。
GDP由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加总即为GDP。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指一个
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GNP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gross,即毛的、总的;national,即国民的;product,即产值,翻译成汉语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
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VR】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
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称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
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
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AlphaGo】
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 公司团队开发。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
2016年3月,该程序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
2017年1月,谷歌Deep Mind宣布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
其特点是摈弃了人类棋谱,只靠深度学习的方式成长起来挑战围棋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