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重点必背的知识点:
一、教育理论
1.21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2.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3.教育的特点和分类
4.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5.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3.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4.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5.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
三、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内容
3.教育行政管理法规相关内容
4.学校办学法规相关内容
5.中小学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内容
四、教育心理学
1.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心理机制
2.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特点
3.学生心理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
4.学生成绩评价和激励的心理原则
5.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五、教育与发展
1.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2.全面质量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3.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4.新课程的背景和目标
5.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挑战
六、教师专业素养
1.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师德建设
3.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
4.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
5.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和教育创新能力
七、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
1.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教育评价的种类和方法
3.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4.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的主要内容,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再到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考生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来备考,并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同时,还需要关注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和政策动向,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考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以
下是对这门科目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
规律的;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具有
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
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
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
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
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一、综合素质的定义
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与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拥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
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二、综合素质的要求
1. 知识与学科素养
小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他们还应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
教育心理学,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2. 教学能力与方法
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组织
与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他们需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师德师风与学生关系
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们
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基本素质与职业操守
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善于团队合作,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还应该保持职业操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5. 自我发展与创新精神
小学教师应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三、培养与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
1. 加强自身学习
小学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可以通过参加教师进修班、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与论文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注释)
Chapter 1: XXX
1.n Concept
Understanding the XXX:
1) Targeting all students。(2)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3) Encouraging dynamic。lively and proact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4)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of students。(5) XXX students.
Mastering the XXX:
Approaches include: (1) XXX。grasping the spirit of curriculum reform。and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curriculum for basic XXX)。(2) School management。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class teacher work。(3) Conducting XXX。intellectual。XXX: (1)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achers。maximiz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leading role。updating nal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笫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捋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必背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
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
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
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
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
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
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
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
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一、综合素质的定义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学生在学业、品德、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和提升。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1. 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之一,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
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未来社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3. 促进个体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全面发展个体的个性、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法
1. 设计多元化的研究任务: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
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多
元能力。
2. 开展综合活动和课程:学校可以组织综合素质拓展班、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综合素质的方法
1. 多角度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学术竞赛等方面。
2. 个性化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评价,关注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特长。
3. 综合评价:将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报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的要求
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教育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
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
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
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
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
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
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
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重点笔记
综合素质
△考情概况:
教师资格证考试卷面分满分150分。最终成绩折算成120分,70分及格。
以下是历年考试的题型和题量。
单选题的出题分布见下表,材料分析题前2道主要考察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最后一道是阅读理解,中学难度。写作题一般是材料作文,要写与教育相关的。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共分5个章节。每年考试各个章节的题型、题量保持不变。具体分布如下:
第一章:职业理念
重点掌握三观内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选择、材料题必考)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
(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
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
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
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
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
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
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
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
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
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
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
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三、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
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重视
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
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
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力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人教育④媒体学习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要求:(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要终身学习,可通
过正规,非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方法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
育研究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
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1)教师职业的责任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
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
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
是道德塑造者)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