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白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白术

作者祝之友编辑迪亚拉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白术经文

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痘,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本经》只言“术”未明示白术或苍术。陶弘景云:“术乃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痈;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做煎用。”而在《伤寒杂病论》汤方中有赤、白术之分。说明《本经》所述“术”应该是指白术和苍术功效。再则,在《本经》中有“山蓟”一名。“山蓟”则是苍术之别称。

清·张璐《本经逢原》载:“苍术,《本经》名山蓟。苦辛温,无毒。《本经》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等症,总取性专开凑,故能发汗而去风寒湿气,祛湿而去死肌痉疸,下气而消饮食饮癖。”可以佐证,在《神农本草经》时代就已经有白术、苍术之分了。至于苍术和白术在临床之区别,前人已有详述。如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白术,此为脾之正药。其曰‘风寒湿痹’者,以风寒湿三气合而痹也。三气杂至,以湿气为主。死肌者,湿侵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也;疸者,湿郁而为热,热则发黄也;湿与热交蒸,则自汗而发热也;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斯食不能消也。

白术动在除湿,所以主之。‘煎作饵’三字另提,先圣大费苦心,以白术之功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应指苍术之挥发油)。今人生术削去皮,急火炙令熟,则味甘温而质滋润,久服有延年不饥之效。可见今人炒燥、炒黑、土蒸、水漂等制大失经旨。”(此处应是指苍术炮制方法)

清·张志聪《本经崇原》:“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者,《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症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又脾主四肢,痉者,四肢强而不和。脾主黄色,疸者,身目黄而土虚。白术补脾,则痉疸可治也。止汗者,土能胜湿也。除热者,除脾土之虚热也。消食者,助脾土之运转也。作煎饵者,言白术多脂,又治脾土之躁,作煎则味甘温而质滋润,土气和平矣。故久服则轻身延年不饥。张志聪按:“太阳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生发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痹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作润,温而能和,此先圣教人之苦心,学者所当体会者也。张志聪在苍术项云:“苍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逗,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实乃《本经》白术之经文)白术性

优,苍术性劣(烈)。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亦佐证了白术、苍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赤术,即是苍,气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经文要义

风寒湿痹:为风邪、寒邪、湿邪所致之痹症。《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痹:闭也,气血闭阻不通之意。“行痹”,因感受风邪而出现四肢关节酸痛,痛处游走不定(痛无定处)的痹症。“痛痹”,感受寒邪而出现的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的痹症。“着痹”,感受湿邪而出现的肢体关节沉重酸痛,或有肿痛,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的痹症。死肌:肌肉因受寒邪、风邪、湿邪而僵硬不适。痉:即痉挛抽搐,多为感受风邪所致,如肝风内动可见痉挛。

疸:即“黄疸”。有湿热黄疸(阳黄)、寒湿黄疸(阴黄)之

分。饵:糕饼一类。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tylodes macrcephala Koidz 【处方用名】白术——菊科Composita。【性味归经】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痰饮眩晕,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鉴别要点】

药材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下部瘤状突起,形似古代“如意头”,有的白术个体似古代“如意”。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有的茎基状如“鹤顶”。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品断面角质样,色教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饮片鉴别饮片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带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品切片角质样,色较深,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白术是一味独特的补气药,固表止汗、安胎、燥湿利水等均与其补脾气有关。白术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而白术之名则首见于张仲景

《伤寒论》,亦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张仲景开始应用白术。古代本草文献中苍术、白术不分,统称“术”。又因苍术、白术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古人在论述其功用时,两者皆可。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味、功用有关:苍术性温辛苦。其性燥烈,为运脾要药,芳香化浊,燥湿止痛;白术性温,味、辛、苦、甘。其性和缓,为补脾要药,健脾燥湿,固表止汗。在实际临床应用上,由脾虚而生湿者用白术,因湿盛而发生脾虚者则用苍术。以病症之虚实而言,虚者用白术,实者用苍术。临床处方审慎之。

【现代应用】

1.补脾益气。白术甘温入脾胃经,能益脾胃之清阳,苦燥能燥化脾胃之寒湿,有良好的补气健脾作用;既能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而以助运化功能,又能止呕止泻。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引起的气短倦怠,面色萎黄,食少腹胀,饮食不化等症,单用本品即可见效。如《本草纲目》白术膏。

2.脾虚湿盛,痰饮水肿,泄泻、带下。“脾为尘痰之源”,脾虚水湿停滞,聚为内尘痰饮。白术气芳香烈,补气健脾绝其源,燥湿利气开其流,故为治痰饮水肿之良药。治脾阳不足,痰饮内盛,眩晕心悸,胸肋支满,咳而气短者,常配伍茯苓、肉桂、甘草健脾利湿,温化痰饮。如《金匮要略》之苓桂术甘汤。

3.胎动不安。本品能健脾益气,脾健气旺,胎儿得养而自安。用以治疗妇女妊娠,脾虚气弱,生化无缘,胎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