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农本草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读《神农本草经》
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译文:黄芪,味甘,性微温。主治痈疽长期破损伤烂,能使脓得以排出,疼痛得止。能治大麻风病,五种痔痛及鼠瘘。能补虚损以治小儿多种病。另一个名字叫戴糁。
解读:黄芪义作黄耆,还称箭芪、戴椹,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
黄芪性微温,味甘,据测定,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甜菜碱、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硒、硅等成分,生用:益气同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言其“主痈疽.久败
疮,排脓,止痛”,即因外感六邪,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引起热聚肌肤,腐肉成脓,其疮面大,易成脓,易溃破,脓出易敛口为痈;疮面深而险恶者,不易敛口为疽,,生黄芪主之。“大风癞疾”古亦称“癞风”,即今所称之麻风病,为麻风邪毒感染,有传染性。目前,用中西药治疗陔病取得明显效果,黄芪就是一味效药。黄芪蜜炙用:补中益气,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崩漏带下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
《本草正》载:“黄耆,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蜜炙性温,能补虚损。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口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日陷者举之。”《本草逢原》亦载:“黄耆,能补五脏渚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
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变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清除氧自由基,能抑制缺血缺氧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保护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在降血糖、降血压、镇静、抗病毒、抗衰老、杀菌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由于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还具有良好的抗癌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黄芪补而不腻,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补气效果更好;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町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效药;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能治疗急慢性胃炎。古方“玉屏风散”就是以黄芪为主药,治疗经常性感冒的良方。又因黄芪具有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疗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被选用。
黄芪还有另一个品种,称为“红芪”,外观与黄芪
相似,只是外皮近于棕红色,产于甘肃武威等县.其内在质量更佳,多销往港、澳地区,并出口到日本等国家
黄芪虽为补中益气的常用药,但使用亦有禁忌,凡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