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学期教案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八班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方案1一、教学内容:1.分式2.反比例函数3.勾股定理4.四边形5.数据分析二、课程学习目标(一):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处分式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把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把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争辩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进展相互联系的学问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争辩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把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二):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依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为常数,k≠0),能推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法和图象的各自特点。
3、能依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把握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的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熟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洁问题。
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愿定成立。
(四):1、把握平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体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究并把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能用这些学问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探究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的物理意义。
4、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合情推理力气、规律思维力气、推理论证力气。
(五):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教案
方差一. 教学目的: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三.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
(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
(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
2. 教材P154例1的设计意图:(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
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
五. 例题的分析:教材P154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
3.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
六. 随堂练习:1.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2.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2.段巍的成绩比金志强的成绩要稳定。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课题:16.1二次根式1 课型: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0(a?0)和(a)?a(a?0)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难点:综合运用性质a?0(a?0)和(a)?a(a?0)。
三、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已知x?a,那么a是x的______;x是a的______, 记为_____,a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4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a?0(a?0)的意义是。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1)的平方根是;(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位:米)满足关系式h?5t。
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3)圆的面积为s,则圆的半径是;(4)正方形的面积为b?3,则边长为。
思考:,2222hs ,,?3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a(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_____________。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4a(a?0),x2?1 32、当a为正数时a指a的,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负数,只有非负数a才有算术平方根。
所以,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 , 1a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1) (4)2 (2)((3)(.5) (4)()2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a)2?________,其中a?0,4、由公式(a)?a(a?0),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a)2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 22212) 32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6 0.35(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2?74a2-11(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例: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x?2?0,得x?2当x?2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合并的原理,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合并.2.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培养学生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二次根式合并的原理,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难点: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情境]如图,面积为48 cm2的正方形四个角是面积为3 cm2的小正方形,现将四个角剪掉,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这个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和高分别是多少?解:原大正方形边长为=4(cm),小正方形边长为 cm.长方体的底面的边长为4-2.接下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探究归纳活动1:二次根式的合并的条件1.(1)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2)化简二次根式并找出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①②③④⑤⑥⑦(3)上面二次根式哪些能合并?答案:①与⑥③与⑤④与⑦.2.归纳:二次根式的合并的条件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能合并.活动2:探索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1.填空:3+2=(3+2),其运算根据是______答案:分配律2.+=4+3①=(4+3)②=7.问题:(1)其中第①步是怎样运算的?______ ;答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第②步运算根据是________.答案:分配律3.思考:同类项可以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能合并吗?提示:能.4.归纳: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活动3:例题讲解【例1】确定下列哪组二次根式能合并.(1),(2),(3),(4),分析: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解:(1)=3与不能合并;(2)=与能合并;(3)=5,=10,5与10不能合并;(4)与不能合并.点拨:二次根式合并的方法1.将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例2】计算:(1)+2+-.(2)a+-.分析:先把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解:(1)+2+-=++2-=++2-=+.(2)a+-=+2-+=+(2+1)=+3.总结:二次根式加减的步骤:1.化简:将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判断:判断哪些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结合在一起.3.合并: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将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三、交流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在运算时要注意按照:“一化二找三合并”的步骤进行,细心运算.四、检测反馈1.计算:-=________.A.B.2 C.D.2+2.化简-(-1)的结果是()A.2-1B.2-C.1D.2+3.下列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4.计算-9的结果是()A.-B.C.-D.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4-3=1B.+=C.2=D.3+2=56.已知最简二次根式与能合并,则a的值可以是()A.5B.3C.7D.87.请确定下列二次根式是否能合并,说明理由.(1)和;(2)和;(3)和.8.计算:(1)-(2)+6-3x五、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5页习题16.3第1,2,3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加减,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步骤:(1)化:将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找:找出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结合在一起;(3)合并: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并能运用步骤进行计算.。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复习旧知: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⑧y=-3/2x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要点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1.函数y=(m-4)x3-|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多少?2.若反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1)求A点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题: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完整版)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2014 126.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学习目标1. 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 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二、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与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创设情境:如图,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若测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7、证明你的结论已知:如图,DE是^ ABC勺中位线.求证:DE// BC, DE=BC(二)自学例题: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 求证:四边形EFGH平行四边?巩固提升:1、已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是8cm,10cm和12cm.求: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2、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课堂小结: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1、如图;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探索新知:(一)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2. 右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构成的?.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找出图中的中位线(面积和周长)?说说你的理由。
2、已知:在四边形ABC呻,AB=CD E、F、G分别是4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吗?5、度量Z ADE与Z B,量出线段DE与BC的长你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2234+与25的关系,22512+和213的关系,即22234=5+,222512=13+,那么就有222+=勾股弦。
命题 1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我们把它称之为勾股定理。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90C ∠=︒,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222a b c =+。
AB分析:(1)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2)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S +=△小正大正2214ab b-a =c 2⨯+(),化简可证。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教学设计
-请分析并解释:为什么三角形的中位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4.拓展与创新题: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例如: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中位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例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是否玩过接力赛?在接力赛中,为什么运动员总是沿着一条直线跑,而不是曲线?”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性质和作用。然后我会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在三角形中找到一些特殊的线段,这些线段是否也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呢?”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5.反思与总结题: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未来学习的规划。
2.结合实际例题,通过直观演示和逐步引导,让学生体会中位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将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线进行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领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利用变式练习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教师将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及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需要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如何使用尺规作图作出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哪些性质?3.如何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讨论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建议。
八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15篇八年级数学教案1一、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难点: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三、合作学习: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既ma+mb+mc = m(a+b+c)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四、精讲精练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x+6; (2)7x2-21x; (3)8a3b2-12ab3c+abc (4)-24x3-12x2+28x.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y)+b(y-x);(2)6(m-n)3-12(n-m)2.(3) a(x-3)+2b(x-3)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首先找各项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如8和12的公约数是4.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___________的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1)ma+mb 2)4kx-8ky (3)5y3+20y2 (4)a2b-2ab2+ab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8x-72 (2)a2b-5ab(3)4m3-6m2 (4)a2b-5ab+9b(5)(p-q)2+(q-p)3 (6)3m(x-y)-2(y-x)2五、小结: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首先找各项系数的大公约数,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小的注意:(a-b)2=(b-a)2六、作业1、教科书习题2、已知2x-y=1/3,xy=2,求2x4y3-x3y43、(-2)+(-2)4、已知a-2b=2,,4-5b=6,求3a(a-2b)2-5(2b-a)3八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思考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2.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欣赏图片,了解生活中的特殊四边形活动2剪三角形纸片,拼凸四边形活动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活动4探究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活动5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活动6评价反思、布置作业熟悉生活中特殊的四边形,导出课题.通过用三角形拼四边形的过程,渗透转化思想,激发探索精神.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交流,内化知识,课后巩固知识.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下面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图形?(出示图片)演示图片,学生欣赏.教师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可再补充列举.从实例图片中,抽象出的特殊四边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2]拼一拼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这两个三角形相等的一组边重合,你会得到怎样的图形.(1)你拼出了怎样的凸四边形?与同伴交流.(2)一位同学拼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学生频出的方法与过程,接受学生质疑并指导个别学生探究.教师待学生充分探究后,请学生展示拼图的方法和不同的图形.并引导学生分析(2)中的四边形的边的位置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八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配合学校达成“安全校园”和“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望。
积极深入探索“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十二章数的开方由平方根和立方根开始,进而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整式的整除主要介绍了幂运算、整式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几个基本的运算,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主要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型的建立为主。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变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总结规律。
第十六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以及几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落实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
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常规落实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
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
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初二数学教案《一次函数》(优秀10篇)
初二数学教案《一次函数》(优秀10篇)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为您带来了10篇《初二数学教案《一次函数》》,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次函数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以学生“再创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章结构并让学生说出前三节的内容) 2、引入新课就象以前我们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一样,我们在学习了函数这个概念以后,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函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顾名思义,谁能根据这个名字,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举出一些的例子?(学生完全具备这种类比的能力,所以要快、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叫几个同学回答就可以了。
教师将学生的正确的例子写在黑板上)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看能否归纳出一般结果。
)不难看出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式表示的,可以写成()的形式。
一般地,如果(是常数,)(括号内用红字强调)那么y叫做x的。
特别地,当b=0时,就成为(是常数,)3、例题讲解例1、某油管因地震破裂,导致每分钟漏出原油30公升(1)如果x 分钟共漏出y 公升,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破裂3.5小時后,共漏出原油多少公升分析:y与x成正比例解:(1)(2)(升)例2、小丸子的存折上已经有500元存款了,从现在开始她每个月可以得到150元的零用钱,小丸子计划每月将零用钱的60%存入银行,用以购买她期盼已久的CD随身听(价值1680元)(1)列出小丸子的银行存款(不计利息)y与月数x 的函数关系式;(2)多长时间以后,小丸子的银行存款才能买随身听?分析:银行存款数由两部分构成:原有的存款500元,后存入的零用钱解:(1)(2)1680=500+90x解得x=13.…所以还需要14个月,小丸子才能买随身听例3、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求的值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解:说明:第一题让学生上黑板来完成,二、三题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组讨论出一个结果,写在黑板上4、小结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教师板书即可。
初二数学教案案例(精选7篇)
初二数学教案案例(精选7篇)初二数学教案案例(精选篇1)一、课堂导入回顾平行四边的性质定理及定义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2.将以上的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形式叙述出来。
(如果……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其它性质,那么如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了定义还有什么方法?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二、新课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义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的平边形。
几何语言表达定义法:∵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析:一个四边形只要其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则可判定这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活动:用做好的纸条拼成一个四边形,其中强调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问:这个命题的前提和结论是什么?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BC=DA。
求证:四边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目前只有定义,也就是须证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当然是借助第三条直线证明角等。
连结BD。
易证三角形全等。
板书证明过程。
小结:用几何语言表达用定义法和刚才证明为正确的方法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二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二)设问: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能否判定这个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呢?活动:课本探究内容,并用事准备好的纸条(纸条的长度相等),先将纸条放置不平行位置,让学生设想若二纸条的端点为四边形的顶点,则组成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若将纸条摆放为平行的位置,则同样用二纸条的端点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设问:我们能否用推理的方法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让学生找出题设、结论,然后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初二数学教案案例(精选篇2)学习重点:函数的概念及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他们能否构成三角形;(2)弄清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的分类;(3)通过三角形的分类学习,使学生知道分类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4)通过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能力;(5)通过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渗透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教学难点:三角形按边分类及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教学过程:1、阅读新课,回答问题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有哪些?(指出来并给予解释)(2)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估计有的学生可能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成独立的两类.(3)写出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的情况.教师最后板书给出.(要求学生之间可互相补充,从一开始就鼓励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2、发现并推导出三边关系定理问题1:用长度为4cm、10cm 、16cm的线绳(课前准备好的)能否搭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问题2:你能解释上述结果的原因吗?问题3: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满足什么条件时,三条线段可组成一个三角形?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发现过程采用小步子原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数学中的真理)3、导出三边关系定理的推论及其它两种方法由前面得到了判断所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一个依据.那么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定理的基础上来找:估计学生很容易得到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给每一个学生表现个人数学语言表达才能的机会)能否简化上面定理及推论?从而得到如下两种判定方法:(1)、已知线段, ( ),若第三条线段c满足 - c则线段 , ,c可组成一个三角形.4、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应用例1 判断题:(出示投影)(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已知三线段满足 ,那么为边可构成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的腰比底长(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定理及推论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做在本上,只需口答即可)(本例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点到为止)例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 .(1) 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2) 其中一边长4 ,求其他两边长.这是一道有课堂练习性质的例题,允许学生有3分钟左右的独立思考,允许想出来的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它同学补充完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敢于放手,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例4 草原上有4口油井,位于四边形ABCD的4个顶点,如图1现在要建一个维修站H,试问H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4口油井的距离HA+HB+HC+HD为最小,说明理由.本例有一定的难度,给出的方法是解决此类型问题常见的极为简捷的方法,略微构造就可以使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答案.5、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和推论,还知道了定理和推论的一系列灵活运用:(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采用一种较为简便的判法:若最短边与较长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则可构成三角形,否则不能.(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若时间宽裕,让学生经讨论后自由表述,其他同学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6、布置作业a. 书面作业P41#8、9b. 思考题:1、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P,求证:(AB+BC+CD+AD)2、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提示:由上面方法2,a+b+c>2a 又a+b+c<3a得出a的范围,所以可知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数学册全册教案
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学目标1.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2.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3.通过因式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X地辨析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这两种变形。
难点:对分解因式与整式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回忆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填空:计算:(1)2ab(3a+4b-1)=_________, 〔2〕〔a+2b〕(2a-b)=__________(3)〔x-2y〕(x+2y)=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5) =________ lspjy 分站2 你会解方程:吗?估量学生会想到两种做法:〔1〕一是用平方根的定义,〔2〕二是:解:〔x+1〕(x-1)=0,依据两个因式相乘等于0,必有一个因式等于0,得到:x+1=0或者x-1=0,因此:得x=1或-1指出:把叫因式分解,为什么要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因式的概念〔1〕说一说: 6=2&215;___, ,〔2〕指出:对于6与2,有整数3使得6=2&215;3,我们把2叫6的一个因数,同理,3也是6的一个因数。
类似的:对于整式与x+2,有整式x-1使得,我们把x+2叫多项式的一个因式,同理,x-2也叫多项式的一个因式。
你能说说什么叫因式吗?一般地,对于两个多项式f与g,如果有多项式h使得f=gh,那么我们把g叫f 的一个因式,同样,h也是f的一个因式。
〔3〕考考你:你能说出下面多项式有什么因式吗?A ab+ac,BC D2 因式分解的概念〔1〕指出;一般地,把一个含字母的多项式表示成假设干个均含字母的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称为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考考你:下面变形叫因式分解吗?E =F =说明:因式分解的对象是含有字母的多项式因此 A 不是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目的是把含字母的多项式化成均含字母的乘积的形式,因此B不是,因为不是多项式。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教材)学校:____ _______教师:_________2020年1月16.1.1 二次根式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a ≥0)•(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 老师点评:(略)例11x(x>01x y+(x ≥0,y•≥0).分析0.x>0、x≥0,y≥01x、1x y+.例2.当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解:由3x-1≥0,得:x≥13当x≥13三、巩固练习教材P5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当x1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11x+0和11x+中的x+1≠0.解:依题意,得23010xx+≥⎧⎨+≠⎩由①得:x≥-32由②得:x≠-1当x≥-32且x≠-1+1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4(1)已知,求xy的值.(答案:2)(2),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5)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a≥0”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P5 1,2,3,4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B C 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1 x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5 B C.15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4.x有()个.A.0 B.1 C.2 D.无数5.已知a、b=b+4,求a、b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A 2.D 3.B二、1a≥0)23.没有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0.2x2=1,解答:2.依题意得:230xx+≥⎧⎨≠⎩,32xx⎧≥-⎪⎨⎪≠⎩∴当x>-32且x≠0+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3.1 34.B5.a=5,b=-416.1.2 二次根式(2)教案序号:2 时间:教学内容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教学目标a≥0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a≥02=a(a≥0)及其运用.2.难点、关键: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a<0老师点评(略).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a≥0)是一个什么数呢?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_.是4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2=22=9)2=32=13)2=722=0,所以例1 计算1)2 2.()2 324.(2)2分析2=a (a ≥0)的结论解题.)2 =32,(2 =322=32·5=45,2=56,(2)274=.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 )2 (42 2 ()222-四、应用拓展 例2 计算12(x ≥0) 22 324)2分析:(1)因为x ≥0,所以x+1>0;(2)a 2≥0;(3)a 2+2a+1=(a+1)≥0; (4)4x 2-12x+9=(2x )2-2·2x ·3+32=(2x-3)2≥0.所以上面的42=a (a ≥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 ≥0,所以x+1>02=x+1(2)∵a 2≥02=a 2(3)∵a 2+2a+1=(a+1)2又∵(a+1)2≥0,∴a 2+2a+1≥0 2+2a+1 (4)∵4x 2-12x+9=(2x )2-2·2x ·3+32=(2x-3)2 又∵(2x-3)2≥0∴4x 2-12x+9≥02=4x 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 2-3 (2)x 4-4 (3) 2x 2-3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a ≥0)是一个非负数;2.(2=a (a ≥0);反之:a=2(a ≥0). 六、布置作业1.教材P5 5,6,7,8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1 ).A .4B .3C .2D .12.数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 B .a ≥0 C .a<0 D .a=0 二、填空题1.()2=________.2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12 (2)-)2 (3)(12)2 (4)()2(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 (3)16(4)x (x ≥0)3,求x y 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 2-2 (2)x 4-9 3x 2-5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三、1.(12=9 (2)-2=-3 (3)(12)2=14×6=32(4)()2=9×23=6 (5)-62.(1)5=)2 (2)3.4=2(3)16=2 (4)x=)2(x ≥0)3.103304x y x x y -+==⎧⎧⎨⎨-==⎩⎩ x y =34=814.(1)x 2-2=((2)x 4-9=(x 2+3)(x 2-3)=(x 2+3)()() (3)略16.1 二次根式(3)教案总序号:3 时间: 教学内容a (a ≥0)教学目标(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a ≥0). 2.难点:探究结论.3.关键:讲清a ≥0a 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 ≥0)是一个非负数;3.2=a (a ≥0).那么,我们猜想当a ≥0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110=23=37.例1 化简(1(2(3(4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4)(-3)2=32(a≥0)•去化简.解:(1(2(3(4三、巩固练习教材P7练习2.四、应用拓展例2 填空:当a≥0;当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则a可以是什么数?(2,则a可以是什么数?(3,则a可以是什么数?分析(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a≥0.(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解:(1,所以a≥0;(2,所以a≤0;(3)因为当a≥0,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0,即使-a>a,a<0综上,a<0例3当x>2分析:(略)五、归纳小结(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a的应用拓展.六、布置作业1.教材P5习题16.1 3、4、6、8.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A.0 B.23C.423D.以上都不对2.a≥0).A BC D.二、填空题1.=________.2m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1-a)=1;乙的解答为:原式=a+(a-1)=2a-1=17.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2.若│1995-a│=a,求a-19952的值.(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 若-3≤x≤2时,试化简│x-2│答案:一、1.C 2.A二、1.-0.02 2.5三、1.甲甲没有先判定1-a是正数还是负数2.由已知得a-•2000•≥0,•a•≥2000所以=a=1995,a-2000=19952,所以a-19952=2000.3. 10-x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总序号:4 时间:教学内容a≥0,b≥0a≥0,b≥0)及其运用.教学目标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教学重难点关键(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a≥0,b≥0).a<0,b<0)×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1=______;(2=_______=________.(3.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1,(2(34,(5.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反过来:例1.计算(1(2(3(4分析:a≥0,b≥0)计算即可.解:(1(2(3=(4例2 化简(1(2(3(4(5a≥0,b≥0)直接化简即可.解:(1×4=12(2×9=36(3×10=90(4==3xy(5三、巩固练习(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①②×(2) 化简: ; ;教材P11练习全部四、应用拓展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1=(2=4解:(1)不正确.=×3=6(2)不正确.==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0)及其运用.六、布置作业1.课本P111,4,5,6.(1)(2).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化简).A B C.D.2=)A.x≥1 B.x≥-1 C.-1≤x≤1 D.x≥1或x≤-1 3.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A.×B.C.D.×二、填空题1.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S=12gt2(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10m/s2),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720m,则下落的时间是_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一个底面为30cm×30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例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 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2.探究过程: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1)验证:×==(2)验证:=同理可得:==,……通过上述探究你能猜测出:(a>0),并验证你的结论.答案:一、1.B 2.C 3.A 4.D二、1.2.12s三、1.设:底面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则x2×10=30×30×20,x2=30×30×2,.2.验证:==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教案总序号:5 时间:教学内容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目标=a≥0,b>0)和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教学重难点关键1=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2.填空(1;(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数学生活化,学好数学,为幸福人生奠基。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下数学《5.2分式的乘除法》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
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方程等做了准备。
八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起,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但在推理方面还不够严谨。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特征。
2.能够辨认并绘制矩形、菱形、正方形。
3.能够求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能够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二、教学内容1.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绘制方法。
3.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4.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三、教学重点1.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特征。
2.能够求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难点1.能够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2.能够辨认并绘制矩形、菱形、正方形。
五、教学方法1.板书法2.讲解示范法3.互动探究法4.解决问题法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出示几张矩形、菱形、正方形图片,请同学们来辨认,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特征。
2.通过让同学们互相辨认,引入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学习新知识1.让同学们分别绘制矩形、菱形、正方形,并检查绘制是否正确。
2.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公式和计算步骤。
3.掌握新知识1.通过多个实例的联系,巩固同学们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特征。
2.让同学们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巩固计算方法的掌握。
4.拓展应用1.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各种形状,并计算周长和面积,拓展应用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初二数学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程,本次教学主要目标是帮助同学们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能够辨认并绘制这些图形,求解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以及能够利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这次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板书法、讲解示范法、互动探究法和解决问题法,通过多个实例和练习,提高了同学们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难点上,我采用了解决问题法和互动探究法,让同学们自己去想去发现,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初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
初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讨论。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相关的性质: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
2.轴对称的三个重要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出问题:二、探索练习:1. 提出问题:如图: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吗?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难点的想法。
2.分析问题:分析图案:这个图案是由重要六个点构成的,要将这个图案的另一半画出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只要画出这个图案中六个点的对应点即可问题转化成:已知对称轴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可采用如下方法:`在学生掌握已知一个点画对应点的基础上,解决上述给出的问题,使学生有一条较明确的思路。
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1. 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
八年级数学是中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为高中打下基础,下面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大初二数学下册教案:统计调查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抽样调查。
这是抽样调查第一节课,通过调查结果有破坏性以及数目变大,全面调查不太合适,需要新的调查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接着重点介绍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有关抽样调查的特征的探究。
最后又介绍了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简单随机抽样,为后面学习分层抽样做铺垫。
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主要来研究生活中的数据,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特别注意到,本节课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运用。
统计调查介绍了利用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本节抽样调查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蕴含以上的统计思想。
学好本节课非常关键。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模拟历程,从中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统计概念;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数据去估计总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体会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统计概念,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我通过举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讲解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以往的学习内容中,多是以确定性为主的知识,虽在前一阶段学习了统计图表,全面调查收集数据,并对统计有了初步认识,但抽样调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学生出现对统计结果的怀疑和对统计的科学性的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学习目标:1.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2. 理解并识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1)是非负数;(2);(3);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实数的简单四则混合运算;5.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课时安排:共10课时.第16章二次根式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课时安排:共3课时.16.1.1 二次根式(1)学习目标:理解、识记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运用二次根式定义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1.1(1)二次根式,请看学习目标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十六章章前图--P2练习前的内容,填“思考1”中的空白,理解在实数范围内被开方数为什么是非负数;重点看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思考如何运用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回答“思考2”的问题. 6分钟后,比谁能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三、学生自学自学竞赛开始,请大家立即紧张的开始自学,比谁的自学效果好.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辅导),督促每位学生紧张地学习,鼓励质疑问难.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概念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做对检测题.3.检测题: 必做题: P3 练习 2选做题:p3 1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4. 请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四、后教1、自由更正请同学仔细看一看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更正)2、讨论、归纳.1、师:第一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教师出示)师:什么情况下有意义?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它们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2.师:第二步解得对不对?第三步答的对不对?3.归纳总结:由定义可知(出示):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①带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零.(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5. 1六、教学反思16.1.2二次根式(2)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2个性质,会正确运用.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1.2二次根式(2)(板书),请看学习目标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了达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快速自学.出示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看课本P3--P4练习前,思考 “探究1”和“探究2”中的问题,并填写空白,重点看例2和例3是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并注意解题格式和步骤.7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三、学生自学1、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紧张地学习.并鼓励质疑问难.2、过渡语:同学们,能够背诵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的请举手?(会背的直接检测) 下面,我们要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做对检测题.3、检测:P4: 1、2选做题:对于所有实数,a b ,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A.2a b =+a b =+22a b =+a b =+检测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 比谁做得又对又快.4、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师评: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并弄懂为什么?(1)第一题运用的是二次根式的哪个性质?认为结果对的请举手?(估计问题不大)(2)第二题运用的是二次根式的哪个性质?认为结果对的请举手?(估计1、2、4问题不大)其中第3小题出错率较高,要强调为什么是“—”值.(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5 2.选做题 P5 4六:教学反思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乘除及逆运算公式,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课时安排:共3课时.16.2.1 二次根式的乘法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2.1二次根式的乘法,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学习.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7---P8练习前,要求:1.填写完成“探究”中的空白,重点看例1是如何运用乘法法则的;2.依据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逆向运用,看例2,特别是第2小题的运算过程;3.看例3,重点看第2小题带系数的二次根式的运算过程.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三、学生自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紧张的学习,鼓励质疑问难.2、过渡语:同学们,能够背诵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请举手?(会背的直接检测) 下面,我们要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做对检测题.3、检测:P8 练习 1、2选做题:当a >0时,化简=-3a m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4、2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四、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师:一起看第一题4个小题,对不对?为什么? 生:运用二次根式乘法法则:b a ⋅=ab (a ≥0,b ≥0)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2)方法6=方法2:226 ==⨯=师:对不对?为什么?生: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结果化成最简.2:师:一起看第二题4个小题:对不对,为什么?生:运用二次根式乘法法则逆运算:()0,0≥≥⋅=babaab可能会出问题:2(4)小题结果:4c ca⋅对不对?为什么?生:不对,结果还有二次根式乘法运算不是最简,应该是acc4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鼓励尖子生更正.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四)师拓展:1、方法可以灵活,但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结果要求最简.五、课堂作业:必做题:P10 1选做题:P10 6思考题:P10 8(1)(2)六教学反思:16.2.2 二次根式的除法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学习过程: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2.2二次根式的除法(板书),请看学习目标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8---P10练习前,要求:1.填写P8“探究”中的空白,看例4是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2.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逆运算法则,看例5是如何运用的;3.注意例6、7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对除法正逆混合运算的最后结果有什么要求;4.重点记忆二次根式满足什么特点时是最简二次根式;8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会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也可以或举手问老师.三、学生自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紧张地自学,鼓励质疑问难.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做对检测题.3.检测:P10练习1、2(2名同学板演)选做题:1、若b>0,把ba 4-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 化简:432 ×)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第一名学生)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师:一起看第一题4道题.对不对?为什么?生:运用二次根式除法法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题(2)方法66===(×) 师:对不对?为什么?=72先化简26在与6相乘==方法2===2 师:一起看2题4道题:对不对?为什么?(1)(2)没问题:(4)3====结果不是最简.如:32分母中有根式.(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120 2. 3 (3)(4) 6选做题: 7思考题: 9六:教学反思: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学习目标:理解、识记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课时安排:共3课时16.3.1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3.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请看学习目标: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12---P13练习前,思考“问题”中的例题,重点看例1、2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想一想是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的;7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并会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三、学生自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紧张地自学. 鼓励质疑问难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做对检测题.3.检测 P13 练习 1 、2选做题:1、在二次根式24,48,41,14+a ,42+x 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2、在下列二次根式a 2,23a ,a1,4a 中与a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请2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第一名学生)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1、请同学们观察板演的题,能发现问题,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尖子生更正.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评第(1)题:(1)(2)被开方数不相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所以不能化简.(3)被开方数相同,是同类二次根式,所以能化简评第2题:师:二次根式加减时,第一步干什么?生回答: 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师:第二步干什么?生回答: 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加减.(教师同步出示: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加减.)(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 (台上台下同步批改)(四)师拓展二次根式的加减不能和二次根式的乘除类比学习.五、课堂作业必做题:P15 1. 2选做题 :P15 3六:教学反思16.3.2二次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目标:理解识记二次根式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运用.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3.2二次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下面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14练习前,重点看例3、4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总结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思考对结果有什么要求;注意“书签”中的内容. 6分钟后比谁能熟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三、学生自学1.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紧张地自学, 鼓励质疑问难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做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题.3.检测:P17 练习 1. 2+的结果是()(A)6(B)(C)6(D)12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请2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第一名学生)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师评:评第1题:认为第一步正确的请举手?认为结果正确的情举手?(1)(3)(4)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2)多项式乘以单项式.评第2题:认为公式运用正确的请举手?认为结果正确的请举手?(a+b) (a-b)=a²-b² (a±b)=a²+2ab+b²师强调: 结果都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 (台上台下同步批改)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21 4 6选做题: 7六:教学反思二次根式本章知识清单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2.理解并识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1)是非负数;(2);(3);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5.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复习第16章的基本概念(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二、指导自学.过渡语: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指导1.熟记本章的基本概念.2.方法:先自查再互查.10分钟后,检测同学们的运用能力.下面自学竟赛开始.三、 学生自学.1、 学生看书、背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紧张的复习.2. 学生复习,教师巡视.3.10分钟内学生可自背、互背.4、检测.▲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概念1、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 叫二次根式.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条件①②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 ,如果 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1、a (a ≥0)是2、(a )2= ( ) (a ≥0)3、2a (a 0)4、ab = (a ≥0,b ≥0)5、ba = ( ) ▲、二次根式的计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将各根式化为 ,然后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a ·b =ab (a ≥0,b ≥0)即逆用公式 .3 = ,(a ≥0,b >0),逆用公式 4、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 .四、后教一、公布成绩(教师对好背的学生表扬,对背的差的学生狠狠批评.)二、对于不熟悉的,再背.五、课堂作业必做题:1、在二次根式24,48,41,14+a ,42+x 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2、在下列二次根式a 2,23a ,a1,4a 中与a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3、32--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 4、若代数式a +ab 1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A (a,b )在第 象限. 5、如果最简二次根式83-a 与a 217-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6、12)1)(2-•-=--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7、若a <b,化简二次根式b a 3-正确结果是( )A 、-a ab -B 、-a abC 、a ab -D 、a ab8、下列各数中与23的积为有理数的( )A 、2+3B 、2-3C 、-2+3D 、39、化简 ⑴121-+132+ ⑵ 02)123(134)23(-----10、若x 、y 为实数,y=2128422++-+-x x x ,求y x +的值 11、6-3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求a+b1的值. 六、教学反思: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理解、识记勾股定理及其推导过程.2、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3、在数轴上找出表示一个无理数的点4、理解、识记并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课时安排:共3课时.17.1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勾股定理及其推导过程.2、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题.[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二、指导自学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十七章章前图至P24.1. 回答“思考”中的问题,注意“黄色标签”的提示.2.结合图形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3.思考“探究”中的问题.6分钟后,比谁能理解并熟背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2、过渡语:能够背诵勾股定理的请举手!(会背的直接检测)3、出示检测题:必做题:P24 1选做题:P24 2要求:1.运用勾股定理,过程规范,书写工整.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的又对又快.4、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四、更正、讨论、归纳1、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2、讨论、归纳(1)一起评三道题的第1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c,则a2 + b2 = c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边长,可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2)计算对不对?(估计问题不大)3、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归纳总结:在运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1、找准斜边,2、正确运用五、课堂作业:必做题:P28 1、2、3选做题:P28 7六、教学反思:17.1勾股定理(2)[学习目标]1、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2、会在在数轴上找出表示一个无理数的点[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1勾股定理(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二、指导自学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5至P27练习上面.1、注意例1、2的解题格式和步骤,重点看第一步是如何运用勾股定理.2、回答“思考”和“探究”中的问题,结合图形思考如何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出表示无理数的点.5分钟后,比谁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