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2012讲义: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教学目的: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通过对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主张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需要新的指导思想和领导阶级。
二、教学重点:了解“三民主义”纲领的基本内容、意义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原因。
三、教学难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四、教学时间:4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华侵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但是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成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扩大他们在华利益,加紧对华输出资本,掠夺通商和路矿利权,与此同时伸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的激烈角逐,导致矛盾逐渐尖锐化,这种矛盾的激化集中体现在日俄战争的爆发上。
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拒绝退兵,妄图在东北推行“黄俄罗斯”计划,这与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1904年2月6日,日本向驻扎在旅顺的俄国军舰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这场为了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竟然实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清政府除了划出“交战区”外,还要严守局外中立。
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重新划分了在中国的利益,战争结束。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下仿行宪政诏 光绪三十三年(1907),颁布官制,考察日、英、德宪政,筹设资 政院及各省谘议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定谘议局章程,颁布宪法大纲,定9年后召 开国会。 宣统元年(1909):各省谘议局开幕,颁布资政院章程
宣统二年(1910):资政院开院,缩短预备立宪年限,改于宣统五
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以《民
报》为机关报,确定革命纲领。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革命纲领,是作为全体盟员共同奋斗的目标。 (2)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成 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3)有全国革命党人承认的领袖——孙中山。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 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 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 民主性。”
——毛泽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和民 主性的原因:
(1)它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 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 上得以体现。 (2)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3)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 凯专制独裁,把袁世凯的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 围之内,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之后,同年9月,与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
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 成。
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变化:
由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干涉变为通过清政府进行 间接的统治,称之为所谓的“保全主义”。即保全 清朝政府,维护中国形式上的独立,而不再进行领 土上的分割。 实质是他们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侵略和渗透。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14年1月,袁世凯停止参议、众议两院议员的职 务,遣散议员。随后炮制《中华临时约法》、修 改《总统选举法》,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 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统治。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专制统治 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 阶级的利益。 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力量萌芽于甲午战争之后,出现 了最早的革命者。
孙 中 山
杨 衢 云 陈 少 白
革命者撰写著作文章,出版报刊,宣传民主革命的 思想。
邹容(1885—1905)
章炳麟(1869—1936)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 等先后成立。在各团体的基础上成 立了同盟会——具有全国规模、统 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
武 昌 —— 湖 北 省 咨 议局,后为武昌起义 鄂军政府所在地
南京——江苏省咨议局, 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 临时参议院所在地
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这使立宪派大失所 望,加剧了清统治内部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的 矛盾。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人 心所向。
清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和外交部阁员的合影
银行团,激起湘、鄂、川、粤人 民的反对,发起保路运动。
吴 玉 章
龙剑鸣
1911年9月7日川督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激变全川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武昌首义成功并掀起 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腐朽 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历史学]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h
25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论战的主要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h
26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h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h
2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萍浏醴起义
皖浙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h
第二节
28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保路风潮
1911年5月,清 政府宣布“铁路干 线国有”。将已归 商办的粤汉、川汉 铁路利权出卖给了 英、法、德、美四 国银行团。这激起 了湖北、湖南、广 东、四川四省的保 路风潮。
h
第二节
35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
h
第二节
36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举起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的旗帜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方案 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封建帝制的覆灭 2. 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讲 授 要 点
二、辛亥革命与建 立民国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 基本内容 基本任务 缺陷
没有从正面提出 反对帝国主义的 主张。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朽统治,在国内各民族平等 恢复中华 的基础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实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 没有提出推翻地 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 主豪绅阶级的统 治 。 命。 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 带有浓厚的空想 分化与对立,达成社会革命 色彩,在实践上 的目的。 缺乏社会基础。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组成人员: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
2.政策和措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3.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孙 中 山 发 布 的 宣 言 书
在孙中山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宣布了临时政 府的对内对外方针。 对内方针:实现 ‚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 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 对外方针:‚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 去之‛。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二)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湖北武昌起义 军政府旧址
辛亥革命期 间,南方的革命党 人和北方的袁世 凯所进行的和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三项条件:奠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和遵守《临时约法》。 •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体制实行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对总统交办 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 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 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 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 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 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 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 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 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 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 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 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 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 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 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 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 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 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第一阶段(1901-1905):推行新政: 清廷还在西安时,慈禧太后就开始高唱‚变 法‛的调子。主要内容有: •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行政制度 • 裁撤绿营,编练新军:裁撤绿营,成立练 兵处,编练‚新军‛;各省成立武备学堂。 •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按资本、用工多少 予以奖励。 • 废科举,办学校:开设的核心。他的目标是实现‚民之所有, 民之所治,民之所享‛的社会。 • 四大民权:选举权、罢免权,有创制、复 决法律的权力 • ‚五权宪法‛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考试权、监察权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教材P49-50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刊名 中国旬报 开智报 国民报 政艺通报
游学译报 大陆 女报 湖北学生 报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刊物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 誓的地方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 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团 体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宣传 (2)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出版报刊:
报名 中国日报 苏报 国民日日报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警钟日报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起因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 三民主义思想,扩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阵地, 迅速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阻 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护其在思想界的 权威地位,极力驳斥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 对此,革命派予以了坚决回击。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同盟会建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国内支部
同盟会国外支部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改良派的机关报——《新民 丛报》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阵地:1905—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
《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展开论战。
主战场:日本、加拿大、新加坡。
范围: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宣成 布立 实督 行办 『政 新务 政处 』
1901年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及意义剖析
1、设立商部、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政治上) 2、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经济上) 3、废除科举考试,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 (文化上)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 等人在东京组建了以兴中会、华 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的同盟会, 从而推动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 新阶段。 同盟会具有明确的三民主义 政纲,组织上采取了近代政党所 依据的原则,以知识分子为骨干, 并以孙中山为领袖,制定了比较 完整的方略 ,以支部和分会形式涵盖了国内外各主要地区。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先进的领导资 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刊
物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东京 东京 东京
刊行时间 1900—191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1903—1904 1904—1905 1904—1912 1904—1906 1904—1905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邹容在《革命军》中热情歌颂革命 的必要性,他说:“革命者,天演之公 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 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 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我中国欲摆 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 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 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邹容因《苏 报》案被捕入狱,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年仅20岁。 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 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中马前卒 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鲁迅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须知
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 种”。 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士兵读之“即奉为 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 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
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内容是排满思想。
他们的反满宣传,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过程, 吸引了一些群众。但这个口号又容易滋长种 族主义情绪,模糊了斗争方向,把一切仇恨 简单地集中到满族统治者身上,清政府一旦 倒台,革命势力就迅速瓦解。
•
(一)民族主义(前提)
1、内容: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指用“民族革命”的方式推翻满 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针 对当时十分激烈的排满情绪,孙中山特 别告诫,民族主义并非针对一切满人, 而是要扫除满清政府对人民的一切专制、 压迫、奴役。
2、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 族国家”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 但尚未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主义是前提,而民 族救亡也是当时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国 内外的险恶条件,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没看到 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一天,民族主义的宣传 也就最为醒目。
1901年在日本,有人约黄兴去见孙中山,他以为孙不 过是“绿林豪杰”,所以不想见。后来他听说孙中山 是个书生,也以为不过是刘秀、邓禹之流,还是不想 见。直到1905年的一天,他在英国,有人来敲门,自 称“孙逸仙”,“温和端正”,他才感到很吃惊。在 自述认识孙中山的过程时,他颇有感慨地说:“我起 初不满意孙汶[文],就是因为他不是科第中人,不 是经生文人,并且疑心他不识字。到认识以后,才知 道他手不释卷。”当年留学欧洲的朱和中也回忆说, 孙中山去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时,他念着孙亲笔起草的 誓词草稿禁不住笑了。孙问其故,他回答说:“康有 为和梁启超常说您目不识丁,我见誓词简练,知康、 梁所言之妄。”孙傲然说:“我亦读破万卷也。”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孙中山于1878年赴檀香山,在哥哥孙眉的资助 下,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孙中山上书 李鸿章,提出“人能 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其流”的主张。
• “三国干涉还辽”:日本人不情愿地退出了辽 东半岛。
• 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和大连湾,将东北 变成势力范围。
日俄战争
• 1904年2月,日军突然袭击旅顺口的俄国舰 队,战争爆发。双方共投入兵力近百万,一 打就是325天。
• 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盛京(今 沈阳)地区“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 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肉飞溅,产破家倾 ,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号于路,痛心 疾首,惨不忍闻”。
刊登孙中山《上李辅相书》的《万国公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秋,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 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会员入会誓 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
兴中会会员构成
商人 工人
自由职业者 公务员、学生
会党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资本 主义思想文化,开始摸索救 国救民的新道路,他们成为 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派的中坚力量
• 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堂、奖游学。 •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广大青年知识分子
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 族危机有了更加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 逐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
太原 西安 安庆
烟台 镇江 上海
南昌 杭州 成都 重庆 贵阳 长沙 福州 昆明 桂林 广州
第一节 第二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宣告成立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 消极性——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 颁布新学制等 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实质是维护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 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商等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新政”的客观影 响
03 02 01
编练新军, 有利于中国军事 近代化进程,但 新并没有起到维 护清朝统治的作 用,反而成为清 王朝的掘墓人。
教育改革 促进了近代新 型知识分子群 体的产生,有 助于西学和民 主革命思潮的 传播。
经济改 革有助于民 族工商业的 发展,促进了 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发 展和壮大。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4、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 使统治集团内部离心离德
德国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开平矿务局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恶性膨胀
通商口岸——上海
辛亥革命前,外国资 本已垄断了中国生铁 生产的100%、内外 河航运的84· 4%和铁 路的93· 1%以及煤矿 的76· 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部分关于山东问题,共四条,要求中国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原先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建造 胶济铁路专线;开辟山东省主要城市为商埠。
第二部分,关于南满内蒙古东部,共七条,
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 殊权利,日本人有居住、购地、经营工商农 业、开矿等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 南满铁路、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 吉长铁路由日本管理,期限也为九十九年。
——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不许革命》
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和各 省纷纷宣布独立的革命形势下,革命党人决 定建立新的中央政权。12月29日,17省代表 齐集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 华民国成立。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会议在南京举 行,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 是会议代表的合影。
焦 达 峰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 后,被逮捕牺牲。
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 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 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 后,他帮助了张之洞教练新 军。武昌起义当晚,他想制 止革命,并杀害了起义士兵 和革命党派来的联络员。 当时,孙中山远在美洲, 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 在汉口的孙武和逃出武昌的 蒋翊武也失去联络。革命党 人错误地自认为“资望”不 够,以手枪逼迫黎元洪任湖 北军政府的都督。这就是担 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
(3)改革教育。主要包括“停科举”、“设 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4)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各省设立督练公 所,领导各省编练新军。 (5)改革法律。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改 《大清律例》。废除枭首、凌迟、黥面等酷 刑。还颁布了禁缠足、禁鸦片以及允许满汉 通婚等法令 。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角色)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缺点:对封建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没有提及农民利益。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 3.结束帝制4.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5.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权利6.客观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7.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客观上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 非袁氏兵力之强,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 , “非袁氏兵力之强, 乃同党人心之涣散”---孙中山 乃同党人心之涣散”---孙中山
A 、 建立正式政府, 任 “ 非常大总统” 。 建立正式政府 , 非常大总统 ” B、实现两广统一 C、出师北伐 处理同陈炯明的矛盾。 D、处理同陈炯明的矛盾。
失 败 的 原 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 力强大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妥 协性。 协性。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三) 清 末 及 “新 其 政 破 产
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 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巡警 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 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 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 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 1906年起正式废 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 除科举考试, 仿行预备立宪” 除科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仅 新政的破产: 预备立宪” 使立宪派大失所望, 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 部因满、 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 尖锐而分崩离析。 尖锐而分崩离析。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满清王朝的 封建统治。 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核心
性质: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民报》 新民丛报》 阵地:《民报》 《新民丛报》
中国近代史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8月10日 袁颁布 《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 《参议院议员选举法》 《众议院议员选举法》 国会 由参、众两院组成(共870席) 参议员:274席;众议员:596席 8月25日 国民党成立 1913年2月,选举结果出来, 国民党获392席 袁世凯派225席 其他派别2 53席 3月20日 宋教仁遇刺
4月 8日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5月 1日 参议院选张继、王正廷为正副议长 (国民党) 众议院选汤化龙、陈国祥为正副议长(民主党) 1913年10月6日 袁当选正式大总统 10月10日 就职 11月4日 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1月10日 下令取消国会 3月 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5月 1日 宣布废除《临时约法》 1915年12月 宣布帝制 1916年6月 病死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①政治上,推行军阀官僚专制统治。 ②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 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袁世凯死后 军阀混战 政局混乱 “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 1912-1928年16年里 元首更换9次 组成内阁约50届。 内阁最短的仅6天 还出现2次1人内阁(除国务总 理外,各部总长全部辞职或不到任。)
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 (一次革命论): 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①既要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又要通过土地国有, 防止中国在资本主义发展后出现新 的祸害,引发新 的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失败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底-1916年 “护国运动” 1917年 护法运动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但革命后的中国仍 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 2、清末“新政”及其破 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孙中山大总统召开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交通部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 一 届 国 会 开 幕
1912年 1912年3月,临时参 议院颁布《 议院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 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目的是限制袁独裁, 目的是限制袁独裁, 维护共和制度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的进步意义。 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3、正确认识辛亥革命是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正确认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 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 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 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 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 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孙中山于1906年在新加 坡华侨中成立同盟会分会
三 民 主 义 民生主义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起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1909年孙中山在伦敦
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首先发起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了初步的发展。据统计, 1895年至1911年间,新 设立的民族资本厂矿达 800家,资本额超过1.6 亿元。
孙中山像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 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 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孙 中 山 三 民 主 义 手 稿
民族主义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蔡 元 培 组 织 光 复 会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 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 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 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 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但是,孙中山的“平均 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 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 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 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 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 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 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他 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这些 起义虽然相继失败, 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的影响。
1911年4 年 月黄花岗 起义
(四)“告别革命论”不是学术研究更 告别革命论” 不是什么新观点
在中国学术界, 在中国学术界,根本否定辛亥革命的人 最早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最早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20世纪 年代,有人把“稳定压倒一切” 世纪90年代 世纪 年代,有人把“稳定压倒一切” 套到中国近代史上去了, 套到中国近代史上去了,认为那时也应 该是稳定压倒一切。 该是稳定压倒一切。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大家谈
我所知道的孙中山
中 山 陵
南京中山陵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情况: 翻译、创办、 情况: 翻译、创办、发表论著 中心: 中国上海、 中心: 中国上海、日本东京 著名代表: 著名代表: 章炳麟、邹容、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革 命 军 中 马 前 卒
革命团体的建立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 和自由。 和自由。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 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 来重新核定地价, 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天下 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 田 应为天下人同耕” 应为天下人同耕”。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陈天华
3、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宣传工作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工作
华兴会 光复会 中国同盟会:组织机构、政治纲领、性质
黄 兴 蔡 元 培 孙 中 山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评价:三民主义是一个 比较完整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月5日,孙中山以大总 统名义主持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政治意义 思想意义 经济意义 社会意义 世界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 蔡 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 锷 被迫取消帝制。第二天 宣布废除“洪宪”年号, 总共只当了83天皇帝。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 皇城,辫子军一触即溃。
孙 中 山 就 任 陆 海 军 大 元 帅
护法运动的失败,就表明中国资产阶 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已经陷入了绝境。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宋案”真相公布的当天晚上,未经国 会同意,袁世凯以全国的盐税等作抵押, 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 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本息共 计6789多万英镑。
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5月, 废除《临时约法》,颁布袁记《中华民国 约法》。 然后又抛出《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袁世 凯不仅成了“终身总统”,而且有权推荐 继承人。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接受 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为 “洪宪”,1916年定为“中华帝国洪宪元 年”,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极大典。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2 3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湘鄂粤川兴起“保路风潮”
没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对 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 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以领导革命。
课后思考题
1. 你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失败? 2.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
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3.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中பைடு நூலகம்近现代史纲要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新军起义成功 全国各地响应 十几个省宣告独立
部分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篡权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归国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实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 )A.派遣留学生B.裁撤军机处C.编练新军D.奖励实业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民报》B.《新民丛报》C.《苏报》D.《国民报》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B.萍浏醴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A.①⑤B.④⑥C.③④D.③⑤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B.南京C.广州D.上海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13.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统一共和党D.国民共进会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B.国民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20.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D.袁世凯复辟帝制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军阀拥有武装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25.袁世凯死后,英美帝国主义扶植的军阀主要有( ) 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26.“府院之争”中,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A.加强中立国力量B.抵制皖系势力C.扶植黎元洪当总统D.防止日本独霸中国27.1917年孙中山针对()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A.黎元洪B.张勋C.张作霖D.段祺瑞28.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保路风潮的失败2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 )A.西藏B.新疆C.蒙古D.外蒙古30.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化工和火柴B.纺织和面粉C.造纸和纺织D.榨油和制瓷31.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 )A.张謇B.周学熙C.荣宗敬D.荣德生二、多项选择题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A.清政府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B.清政府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C.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基本形成2.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D.颁布新的学制3.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A.华兴会B.光复会C.兴中会D.同盟会4.20世纪初,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纷纷涌现,其中包括()A.《革命军》B.《猛回头》《警世钟》C.《变法通议》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5.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康有为B.章炳麟C.邹容D.陈天华6.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7.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D.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8.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9.策划武昌起义的革命党领导人是()A.黄兴B.黎元洪C.蒋翊武D.孙武10.《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人民享有各项权利C.实行总统制,总统有行政、立法、司法权D.国家体制实行内阁制11.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12.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A.袁世凯承认共和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它采取的孤立和敌视政策是()A.公然要挟清政府派兵镇压B.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C.增派军队进行武力威胁D.扣留中国海关税收14.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保路风潮15.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B.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C.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16.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A.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C.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1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A.皖系B.直系C.奉系D.桂系18.得到日本支持的军阀有()A.段祺瑞B.冯国璋C.张作霖D.黎元洪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6.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辩论所暴露出的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7.简述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过程中革命所蕴含的危机。
8.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9.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0.简述孙中山为挽救共和进行的斗争。
四、辨析题1.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2.中国同盟会政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五、论述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4.论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六、材料分析题材料1: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
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