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病理学重点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与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

充血得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

(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得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得类型与原因有:

(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与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

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与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得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得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得中央静脉及邻近得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得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二、出血: 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原因与类型:

(1)破裂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得内皮细胞间隙与损伤得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病理变化(1)内出血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得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得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得倾向。

(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

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得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得过程。

1、血栓形成得三个基本条件:

(1)血管内膜得损伤:

暴露其内得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

凝血

释放组织因子

(2)血流状态得改变:a、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

b、血流缓慢形成旋涡,使凝血因子堆积。

(3)血液性质得改变:即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质与量都发生改变,就是血栓形成得最主要因素。

2、血栓形成得过程

(1)血小板粘集与白色血栓形成

(2)血液旋涡与形成混合血栓

(3)血液凝固与形成红色血栓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得一个以血液凝固性障碍,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得病理过程。

1、机理:(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2)组织严重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2、主要变化:微血栓形成与器官功能障碍、出血、休克与贫血。

五、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得坏死。梗死按颜色分可分为红色梗死与白色梗死两类。

1、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常见于血管吻合支少、组织结构较致密得组织。如肾、心等。

2、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常见于血管吻合支较多、组织结构较疏松得器官。如肺、肠等。

六、休克: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与结构损伤得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根据休克得血液动力学特点,休克可分为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与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两类。

发生共同环节:微循环灌流压降低、微循环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改变。

分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衰竭期。

第二章水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

一、水肿:等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过多。水肿不就是独立性疾病,而就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得一种重要得病理过程。

积水:指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积聚。

水肿液主要来自于血浆,其比重决定于其中蛋白质得含量。

类型与机理: (1)局部性水肿

(2)全身性水肿:其中营养不良性水肿得机理主要就是低蛋白血症。

二、水中毒: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出现脑水肿,并出现一系列症状。

三、脱水:

1、高渗性脱水: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得一型脱水。

原因:饮水不足、低渗性体液丢失过多。

表现:患畜口渴、少尿、皮肤皱缩等。

2、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得一型脱水。

3、等渗性脱水:失钠与失水得比例大体相当。

原因:大量等渗性得体液丢失。

治疗原则: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临床上常用1份5%葡萄糖加1份生理盐水来治疗。

四、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PH就是因血浆HCO3-/H2CO3得比值决定得,正常比例为20:1。当小于20:1时,则为酸中毒;大于20:1为碱中毒。

1、代谢性酸中毒: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呈现得以血浆中NaHCO3(碱储)原发性减少为特征得病理过程。如:发热。

2、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肺泡通气或换气不足,CO2排出困难,或因CO2吸入过多而致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得病理过程。

3、代谢性碱中毒: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与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得以血浆Na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得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得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得病理过程。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外呼吸障碍而导致缺氧时,一般先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章组织与细胞损伤

一、萎缩:指已经发育成熟得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得过程。

类型:1、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依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全身性萎缩与局部性萎缩。

其中脂肪组织得萎缩发生最早且最显著,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