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特定的空间里了解史事,才能对史事有准确、全面的理解。
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写出在图甲中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②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图乙比图甲中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列举该条约中导致欧洲国家的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
(2)在特定的时间里认识特定空间的史事,才能形成时空观念。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中国是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
既缺乏经验,又缺乏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的困难不难想象。
但它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大众成了国家的主人,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长期蕴藏着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出来,这是无穷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提出正确的奋斗目标,并且有着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能够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成几件前人无法做到的大事;经过前三年的准备,遭长期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这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必需的环境;当时也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有许多技术专家来到中国参加建设工作。
没有这些条件,要在如此落后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建设是难以做到的。
(1)结合所学,我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胜利完成的世界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提示:需答出4点)【答案】(1)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影响: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非拉民族独立与振兴;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促进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等均可。
因素: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人民大众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我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二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走向瓦解,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胜利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其世界影响从政治上来看,有利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和振兴运动,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从经济上来看,促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等。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仔细观察下图后回答问题。
(1)此图人物是谁?(2)你怎样评价他的事迹?【答案】(1)郑成功。
(2)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析】【详解】(1)依据图片关键信息:“旗帜上的郑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图人物是郑成功。
(2)依据所学可知,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
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
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墩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以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1)指出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的时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宋元。
(2)观点: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论述: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指南针发明,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解析版)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其主要依据是A.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全国胜利,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符合题意。
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是194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195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与下图的史实相符的是A.抗战胜利使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B.中共一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因此C正确。
AB不符合题意,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1956年三大改造成功,D错误也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C 3.“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A.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C.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D.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美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可看出,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已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人民和领土安全,因此我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开赴朝鲜前线,进行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当时多达70%的中国农民没有土地,国民党却漠视亿万农民的呼声。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材料二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南宁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发展?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指的是宋代哪个部门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4)归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答案】(1)农业;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任写两个即可)(3)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或宋代经济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农业方面的发展;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句谚语说明了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依据材料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宋代丝织业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的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
(3)依据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是工商业发达;据材料“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可归纳出为了谋求广开财源;据材料“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可知,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是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二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
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恩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铟而前往美国。
……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
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
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葒《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1)呈周期性转移;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
(2)原因:继承了欧洲科学传统;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完善的民主制度;经济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战争的受益者。
影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为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3)同意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将是多元并存的。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将加快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材料二:列宁诊断这场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多年进行内战,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此事件的影响?【答案】(1)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
(3)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解析】【分析】【详解】(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独立战争后,东北部地区的工业资本主义兴起并逐渐获得发展;南部地区是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南方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相关信息“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进行内战……”可以判定该战争为美国南北战争。
由于南方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南北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
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 创建新中国B. 实现祖国统一C. 进行土地改革D. 恢复国民经济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 开国大典B. 抗美援朝C. 土地改革D. 三大改造4.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A.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 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 提高了人民地位B. 完成了国家统一C. 加速了民族独立D. 建成了社会主义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 土地改革的完成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
”“上述积极政策”是指()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 促进朝鲜统一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 为了保家卫国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9.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分析】【详解】(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2.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借经商贸易之名,以掠夺性的剥削来压榨印度人民,以武力来蚕食和霸占印度国土。
印度民众对立情绪不断增长,终于爆发了大起义。
1857年5月10日,起义首先在密拉特爆发。
各地士兵和民众纷纷响应,不到4个月,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几乎整个北印度。
起义势力以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为三大中心。
图二: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大肆掠夺,引起当地除欧洲白人以外的所有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并由此引发了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181 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斗争。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队,不屈不挠,英勇作战,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文字介绍分别写出印度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殖民国家。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1)指出图中飞机的发明者。
(2)小历认为材料所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莱特兄弟。
(2)不正确。
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故第(1)问的答案是:莱特兄弟(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早期汽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飞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两项成就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汽船、火车的发明等。
故第(2)问的答案是: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
《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名人点评揭秘美国)材料一:“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关注大选聚焦林肯)材料二: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2)用史实证明林肯当选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绝境废奴解读政策)材料三: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这一政策出台后,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青史留名众说纷纭)材料四: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4)材料四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1)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引发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3)影响: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使南方陷入了绝境。
(4)事件: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遇刺。
依据:因为林肯为解放黑人奴隶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分析】【详解】(1) 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形成了两种经济制度,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分析】【详解】(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2.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材料二: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材料一中的话是谁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什么?②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作家?请你至少列举出他的两部不朽名作。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①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②托尔斯泰;写出两部名作。
③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解析】【分析】【详解】①材料一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②依据材料二“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材料二:到1956年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材料三: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探索?(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之间的联系。
(3)据材料三,谈谈这一时期党和政府的探索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问题: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探索: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或:三大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
(3)“一五”计划的完成,是我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可知,体现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为了改变状况,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对“一五”计划的完成起了推动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图片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是我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 创建新中国B. 实现祖国统一C. 进行土地改革D. 恢复国民经济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 开国大典B. 抗美援朝C. 土地改革D. 三大改造4.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A.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 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 提高了人民地位B. 完成了国家统一C. 加速了民族独立D. 建成了社会主义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 土地改革的完成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
”“上述积极政策”是指()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 促进朝鲜统一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 为了保家卫国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9.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下面是一份还没有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
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栏目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中国、朝鲜、越南等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栏目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1990年③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的枷锁。
栏目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请回答:(1)把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②③④(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请以“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斗争”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①纳赛尔②非洲年③纳米比亚④殖民主义(2)栏目三: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举出一例,符合要求即可)(3)小报名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等符合小报主题即可。
略。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非洲年”,1990年③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殖民主义的枷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详解】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萨拉热窝,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萨拉热窝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军全线的枢纽。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有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萨拉热窝,凡尔登。
(4)据材料“…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可知“苦果”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背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7.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1)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
(2)据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战争形式特点
【答案】(1)A:萨拉热窝B:凡尔登
(2)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解析】
【点睛】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①文中的“房子”指什么?“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经济?②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么?内战爆发后,颁布哪部文件解决此矛盾?③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答案】①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②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详解】①依据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的信息可知,文中的“房子”指的是美国,当时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益尖锐,即南方的使用黑奴劳动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种植园主集团发动了叛乱,企图分裂国家。
因此“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②当时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内战爆发后,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洲的黑人奴隶制,调动了广大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支持北方平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解决了矛盾。
③南北战争是继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结果是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摘编自《大国崛起·日本》(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说这次改革的内容里哪些体现了欧洲的“先进文明成果”?(从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各举一例)(3)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讨伐”行动?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据此谈谈该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答案】(1)明治维新。
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4)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日本要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纠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为,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欧洲的“先进文明成果”的内容有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根据材料二“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关系应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日本要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纠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为,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3.1861年初,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说:“继续拖延下去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贵族和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俄国面临什么危机?为解决危机,俄国推行了哪一次重大改革?在同一年,美国发生了一次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次重大事件是什么?(2)俄国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为俄国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的资金?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3)俄国这次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你能从这两方面分析这次改革给俄国带来的重大影响吗?【答案】(1)危机:农奴制危机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事件: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2)内容: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以出钱或服劳役的方式向地主赎买。
(可酌情赋分)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可酌情赋分)(3)影响:积极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消极影响: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861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出现农奴制危机。
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沙皇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主导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4月,美国南方军队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国家面临分裂,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以出钱或服劳役的方式向地主赎买。
这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削,但也为俄国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的资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第(1)问以时间为线索,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起来,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能够活用教材的基础知识;第(2)问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3)问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作答。
4.材料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它西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
宽广深邃的大海赋予希腊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天资和禀赋。
没有平川万里,希腊人放眼波诡云谲的大海,开创了桅樯如林、连通八方的海上交通图,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一时的文明中心。
这种远古的繁荣在《剑桥古代史》中被这样写道: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1)材料中所述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希腊为什么能够"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的文明中心"?(3)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存在很多差异.请从地理环境、经济特色、政治特点等方面,比较古代大河文明和希腊海洋文明的差异。
【答案】(1)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城市的狭小使希腊人经常向海外殖民。
(2)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3)大河文明地处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实行专制政治。
希腊海洋文明多山靠海,地势崎岖,岛屿密布,海岸曲折;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实行民主政治。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它西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
宽广深邃的大海赋予希腊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天资和禀赋可知,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城市的狭小使希腊人经常向海外殖民。
(2)依据材料信息:没有平川万里,希腊人放眼波诡云谲的大海,开创了桅樯如林、连通八方的海上交通图,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一时的文明中心可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的文明中心;(3)依据所学可知,大河文明地处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实行专制政治。
希腊海洋文明多山靠海,地势崎岖,岛屿密布,海岸曲折;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实行民主政治。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放”本意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
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人类突破各自封闭的地理单元,加强沟通联系后,追求“解放”的步伐就一发而不可收。
从人性的解放,阶级地位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到生产力的解放,世界历史上演了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
(1)举出世界近代史上一例呼唤“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核心要义;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一例“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主要意义。
(2)举出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各一例奴隶(农奴)获得“解放”的典型事件。
(3)指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上演的“解放”大剧,说明“解放”的结果。
(4)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90年代的美国“解放生产力”的核心战略。
【答案】(1)世界近代史呼唤“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核心要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或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幸福);启蒙运动——“理性精神”(或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中国近代史“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主要意义: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触发了思想启蒙(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或为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世界近代史: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建立后,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消灭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翻身做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