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心得)之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
小学科学论文之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常抓不住观察对象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
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应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只看见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养成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得准确、全面、细致。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1.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去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
当然老师并不是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
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科学教育活动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扑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
如:电磁铁是有什么构成的?怎么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现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
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
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
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反思认识的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反复试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5篇
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5篇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一)在参加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我深感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首先,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其次,新课程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和学习。
最后,新课程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而新课程则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二)参加小学科学新课程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训过程中,我了解到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和自主探究。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此外,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本文通过对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得以提高,对小学科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对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的多向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
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科学课的特点,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领悟自主学习开始探究1.观察质疑,激发探究欲望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意愿,必须引起他们的兴趣。
把他们的欲望提起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如在学习《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相同的木块在另一中液体中的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在脑海中就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木块在不同的液体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能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2.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欲望每当学习新的内容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外,然后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自我设计学习标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颗探究的心,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标准――“我要弄懂”“我想知道”“我须明白”,他们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了起来,就能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探究中的团队氛围1.组建更适合学习的探究团队以前的探究学习小组都是前后位的学生组成,虽方便,但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重新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合,使之学习小组更加合理、公平,也更好地实现互补和互帮互助,更好地实现小组协作。
2.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探究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动手操作,启发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或温馨、或激烈、或竞争、或团结的学习讨论气氛,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受到鼓舞,思维会更加发散、活跃、开阔。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师是一个充满探究和启迪的角色,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产生兴趣,探究科学知识,这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科学现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景。
下面以一些小学生常见的情境为例进行说明。
1、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
组织学生去田野、山林等各种自然环境进行科学考察,发现和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特征、生长规律和繁殖情况。
这样的情境可以带给学生直观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的印象力和深度。
2、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中常见的形式。
在实验中,小学生可以自行操作、观察和记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流程,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探究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比如模拟构建童话中的场景,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等。
3、科技展示科技展示是一种展示学生所学科学知识,创造科技性产品的情境。
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体验科学成就带来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探究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探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1、引导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在科学实验中,小学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他们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
在野外考察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发放任务单、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2、交流合作探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是探究的一种方法。
科技展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不同的小组,相互交流和学习。
科技展示中,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他人的设计思路和作品。
3、案例研究探究案例研究法是一种能够全面、深入了解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小学科学教育。
例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科学课《我的雨量器》教学研究
高 , 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观察 的过程和一个科 更
学 思 维 的过 程 。
何不“ 将错就错” ? 呢 接着 是到操场 , 用浇花 的喷壶装上同样多的水 , 模拟“ 降 雨” 用 自制的雨量器测量“ , 降雨量” 。 结果可想而知 : 用钢笔 画刻度 的小组完全失败, 用纸条 做刻度 的小组部分失败 ( 用碳素墨水 的尚算成功)用第三和 , 第四种方法的小组获得成功 。
用纸 条画刻度的小组虽然失败 了, 是不甘心。 但 经过进
一
准备阶段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确定合作学 习 的任务 , 明确各 自的责任 。
要求 :
1 . 组织学生准备本课使用 的材料 、 工具等。 2学生搜集整理有关雨量器 的资料及相关 图片 。 .
3 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 确定合作学习的任务, 明确各 自的责任 。
1 . 本节课你掌握 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
2通过这次活动 , . 你有什么感想 ? 3给 自己和 老师一个公正的评价 。 .
的流水 很大 , 以到厘米就 已经足够 了; 所 主张精确到 “ 毫米”
的小组理 由是: 如果下小雨 , 还不到“ 一厘米” 怎么办?
4为了更好地上好科学课 , . 欢迎 你给 老师 提点建议。
4有 的小组用“ . 捆绑式” 把直尺捆绑在雨量器 的外壁上 。 很显然,选择第一和第 二种 方法 的小组忽视 了雨水会
3在整个活动过程 中, . 不仅要让学生的观 察能力得 到提
“ 的问题 。面对孩子们 的“ 湿” 错误” 我刚要纠正 , , 但转念一
想: 我任何纠正 的语言都可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终止 ,
纸条胶住—— 成功后 , 子们欢 呼起 来 ! 孩 学探 究的能力、 学的行 为习惯 等方 面有进 一步的提高。 科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激发兴趣,培养探究意识1. 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2. 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注重实验,培养实践能力1. 优化实验设计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示范、指导、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效果。
3. 丰富实验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感受科学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潜能1.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实验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进行个性化评价。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15篇)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15篇)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1本学期,学期已经过去近半,我们科学小组开始了教研组活动。
每一次的活动对新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活动之后受益匪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勉励自己。
第一,研讨了一节课,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科学小组进行了三轮磨课:盲备、共备、上课。
活动中,每个人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见解,通过自己备课再共同整合每个人的思想到最后付诸于实践。
索然过程比较漫长而繁琐,但是从课堂的反响来说还是显而易见的。
一堂好的科学课,有的时候需要反反复复的备课,试教,并且需要集合多数人的力量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自己去探究发下科学的奥秘。
第二,正确认识科学课程、注重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我刚开始教科学,对科学这门课程知之甚少,从这学期刚开始我就亦步亦趋的跟着师傅学习教科学。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之后,我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要想教好科学,首先要学好课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习科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内容标准。
在学好课标的基础上再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专研教法,才能目标明确,不偏离正确航道。
在学好这些的基础上,再象董老师指导的那样继续深入学习。
当然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
更重要的要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研促学。
第三,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是科学教学的关键。
要想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必须整合,没有其他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做到有机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只有与其他学科整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科技活动整合使学生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各类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探究教案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探究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探究教案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出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实验、总结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材料、教学辅助书籍;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规范实验记录的要求。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2.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科学问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二、实验活动(30分钟)1. 提问与调研: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调查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2. 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3. 实施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三、数据分析与归纳(2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图表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2. 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归纳,总结实验中所发现的规律或结论。
四、讨论与分享(2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展示和分享;2. 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中的反馈,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实施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策略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借助科学活动来增强每一个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翁,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究。
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日常科学活动之时,需要彻底转变以往以静态知识讲解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应懂得创设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在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之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主动探究科学课程开展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这也是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方式。
在科学课程教学优化和创新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性地位,开展自主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之中,将科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真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之时,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的来源和发展,并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之下,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应彻底转变以往以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确定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探索,并将学生打造成一个敢于发现、敢于探究、敢于探索的学者,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悬念导入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自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
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巧妙引入导入环节,在精心设置时,有意进行悬念的制造,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的驱使之下,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的主动探究,并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动物与天敌的自然平衡”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前在美国西南部的山里有许多的鹿与狼,数量一直变化不大。
但是一些人目睹了狼群咬杀小鹿,就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以保护小鹿。
但令人们惊讶的是灭狼后鹿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明显地减少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摘要: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学习影响深远,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积极探讨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良好习惯。
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想要通过科学教学实现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育,要求小学科学教师保持端正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的必要性,以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合理把控教学课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良好习惯,才能够逐渐获得自主探究能力的成长,除了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掌握之外,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创设和谐课堂探究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一门学科知识或者是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于拥有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之下,才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地参与,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育,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对于科学自主探究枯燥乏味的感觉。
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关注良好探究氛围的营造,保证学生以高度的专注力投入到科学的探究过程中。
让学生始终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获得自主探究能力的增长。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生物的启示》一课,不妨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圃、菜地上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来领悟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伴随着瓜果飘香、青草香气来学习。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科学观察,使学生的状态也更为放松,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探索过程中,这对于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培育效果显著。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了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重要性。
文章还介绍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结论部分总结了核心素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来促进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现状、特点、策略、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中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在小学时期建立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将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探讨核心素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深入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课程。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科学课程应选择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动植物的分类时,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动物和植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自己总结分类的规则。
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视频、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助科学工具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授课方式多样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应采取多种授课方式,例如讲授、讨论、问题导入、实验引导等。
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一些问题和案例,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对于一些实验和观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思考和积累知识。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长期学习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例如进行实验、观察、调研等。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探索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实践探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调研。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教学策略
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从一个问题到另外一个问题的过程。
提出问题的水平是学生思考程度的集中体现,让学生从对问题的提出渐渐深入到更加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中。
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提问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不易之处大部分的老师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评判出老师提出问题的好坏。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是学生注意力的原因,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很强的注意力。
教师用自己喜欢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一个问题紧接着一个问题会使大部分学生很难反应过来,很难跟上老师的提问节奏,导致上课走神,影响上课效率。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原因,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与周围的同学、老师相处时间会更加长,因此关系更加紧密。
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在意周边人对自己评价的敏感期,学生在提问题之前会注意周边人的感受,以及2021.01(下)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陈 杰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教学策略摘 要在如今科教兴国的大趋势下,科学走进了小学的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科学课授课的重要一步。
科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疑问的过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科学学习时,不断提出问题,是激发科学兴趣,走进科学大门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提问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提出问题意识 小学科学课的经验 科学课的教学策略提完问题后周围人的反应。
如果从外界感知到周围人的负面评价,他们会开始变得不敢提问,宁可把问题憋在心里,也不想丢掉面子,这就掐灭掉了学生对求知的火焰,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意识(一)激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为改变以上所涉及教学困境,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为每个学生设计出一个能大胆提问的课堂,进一步构建出朝气蓬勃的教学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本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本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教学心得,希望能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科学课堂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选择有趣且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实例引入课堂,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观察现象、提出猜想、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学科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组织和系统呈现,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的框架。
首先,我会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不同主题的知识归纳到相应的模块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时候,我会将植物的种类、结构、功能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植物知识体系。
其次,我注重科学知识的层次性讲解。
在教学中,我会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出发,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更抽象和深入的科学概念。
比如,在学习运动的过程中,我会先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入手,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
首先,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会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寻找答案。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课前准备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累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展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提出一些与学生经验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讲述故事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或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参与也是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指导和安全保障。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班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践操作。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高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发现科学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小型的科学材料或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测。
小学科学探究课程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课程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教案:小学科学探究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导语: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构建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一、背景介绍:科学探究是一种由学生自主、探索性地进行科学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相比,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和主动性,倡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和总结归纳,从而达到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意愿;2. 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疑问、问题或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现象。
2. 提问引导:-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形成问题意识,例如:“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你可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实践探究:- 设计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4.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交流,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 引导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和评价,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和观察事实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科学结论;- 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科学原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布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实验台、观察区等实践操作的场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器材、图表、实物等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设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太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实践和思维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和空间。
自主探究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心得体会2篇
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在小学科学课上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探究式学习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我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这些都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这些都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能力。
另外,探究式学习促进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我常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验或研究项目。
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协商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这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且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探究式学习鼓励我创新思维。
在探究式学习中,我不仅需要掌握已有的科学知识,还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我需要提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方法、探索新的领域。
这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参与探究式学习,我不仅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我相信这些能力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参加小学科学课程培训让我受益良多。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第一,小学科学课程培训注重实践。
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验和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非常好,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也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小学科学课程培训注重启发式教育。
在培训中,老师们鼓励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通过让我们思考、探索和互动,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我将以我的体会为基础,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设计一些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同时,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科学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和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经历和发现。
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创造的喜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和热爱。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配合、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我设立了明确的角色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发挥自己的特长。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发挥科学资源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具和科学资源。
通过运用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利用实验室、自然教室等科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观察,增加他们的科学体验。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和实验,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索,丰富学生的科学见识和知识储备。
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读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科学教学实践,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也让我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科学教育的意义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科学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其次,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这些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科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实践中的亮点1.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在这次实践中,我注重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教授“水循环”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水源,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方法多样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生长的知识,还学会了合作、沟通和表达。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这次实践中,我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4. 家校合作在这次实践中,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
我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实践中的不足1. 教学资源有限在这次实践中,我发现学校提供的科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论文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它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疑”乃是思之路,学之端。
所以,教师在新课的引入部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水平、年龄特征等,在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引起学生与原有认识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从而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如《怎样加快溶解》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杯水,然后拿出一块方糖,并把方糖放入水中,接着找一个学生尝尝水是否有甜味,学生尝后说不怎么甜。
我于是提出:“明明水里放了糖,为什么不甜呢?”学生对这一问题既有知识基础,又有生活经验,于是抢着回答。
这时我进一步提出:“怎样才能使水尽快变甜呢?”
学生很快说出了三种方法。
接着又提出:“要想知道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说必须进行实验,于是纷纷投入到设计探究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之中。
可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将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条件自主探究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思考、实验等活动,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究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
课前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学校实际等情况出发,精心准备探究材料。
有了丰富的材料,教师还要控制材料,掌握好材料出示的顺序和时机。
如在《磁铁的性质》教学中,给学生准备了三组材料,分别用信封装好,并编上序号。
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次出示材料,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这样,通过对材料的控制,来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二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动脑动手,利用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
如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给学生安排20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利用眼、耳、口、鼻、手去观察空气、听空气、闻空气、尝空气、摸空气,充分感觉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特点,形成对空气的科学认识。
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取舍、适度把握探究活动的时间,既要使活动时间充裕,活动落实到位,又不能浪费时间,使学生无所事事,失去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三是在组织和参与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利用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逐步达到探究的目标,减少探究的困难,必要时给他们放一块“过河用的垫脚石”,顺利达到彼岸。
不但要让学生经历挫折和失败,还要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如在《让灯泡亮起来》教学中,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节干电池,两根导线,一颗小电珠,让学生试着接亮小电珠。
接着又给每组增加一节电池,要求点亮小电珠,这时,有个别组的电珠点不亮了,教师不要忙于指导,而要鼓励学生反复探究——摆弄、讨论、连接,直到接亮为止。
然后再给每个小组增加一根导线,一个开关,要求把小电珠接亮。
```````这样不断给学生增加难度,让学生独立探究,自己想办法寻找接亮电珠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同时增长了探究的能力。
三、有效指导深化探究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但是教师应该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探究过程的科学指导,不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对此,一是探究活动前,要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的基础上去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对探究实施过程提出恰当的要求,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当好
参与者、支持者、帮助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控制好探究活动的时间和节奏,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二是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要组织学生把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做法、感受和获得的结果汇报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获取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提炼,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从而使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结论形成清晰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概念。
三是要注意引导知识的迁移。
科学教学必须要有一个运用和拓展的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淀知识,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已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探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如在《怎样加快溶解》中,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学会了搅拌,加热水,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后,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块方糖,让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快的方法使方糖溶解,差什么材料到老师这里取。
每个小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小组用了一种方法;有的小组用了两种方法;有的小组用了三种方法;有的小组三种方法同时都用到了。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加快溶解方法的理解,形成了知识的迁移,使本课教学的探究活动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