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水网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水网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简介李贵宝(中国水利学会)一、概述节约用水较早出现在1961年中央批转农业部和水利电力部《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中。

水利电力部提出的《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水管理法规。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节水型社会这一名词正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水法》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同年,水利部在甘肃省张掖市率先进行了全国第一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紧接着在2002年10月,水利部在张掖市召开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员大会,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部署。

到目前为止,水利部确定了42家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含1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和多个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区、县级市、县等)。

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编制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张掖市全国第一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已通过了验收。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出台的背景与主要内容1998年,为了加大节水工作的力度,水利部提出了开展“跨世纪节水行动”。

从2000年开始,这项工作得到了财政部的重视和支持,将“跨世纪节水行动”项目列为财政专项,给予资金支持。

通过“跨世纪节水行动”项目的支持,进行了一系列节水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

为科学评价和考核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效,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水利部于2002年和2004年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咨询公司开展了有关“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节水评价模型研究”、“节水型社会评价及其数据库建设”等课题,课题研究成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域的实践,于2005年组织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并以办资源[2005]179号文印发了《关于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一、节水型社会的意义与背景• 1.1 节水的重要性• 1.2 节水型社会的概念与目标• 1.3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2.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原则• 2.2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2.3 国际经验借鉴三、节水型农业发展• 3.1 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的推广应用• 3.2 农业用水管理的创新与规范• 3.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建设• 3.4 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保护四、节水型城市建设• 4.1 建立节水型城市规划体系• 4.2 推进节水型建筑与设施• 4.3 节水型城市取水与供水系统的改革• 4.4 城市居民节水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五、节水型工业生产• 5.1 工业用水管理的转变与优化• 5.2 推广节水型工艺与设备• 5.3 工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治理六、节水型生活方式的培养与践行• 6.1 教育、宣传与法律制度建设• 6.2 节水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6.3 培养节水意识与习惯• 6.4 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七、政府的角色与责任•7.1 政府的引导与规划•7.2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7.3 资金支持与投入•7.4 监管与考核机制的建立八、难题与挑战•8.1 资金投入与回报的矛盾•8.2 技术创新与推广的难度•8.3 协调各方利益的挑战•8.4 人们节水意识的转变与培养九、全球视野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9.1 跨国合作与经验借鉴•9.2 节水技术的跨国推广•9.3 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9.4 全球水资源治理的创新与合作十、总结与展望•10.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与意义•10.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向•10.3 未来节水型社会的发展与前景。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约和管理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一个社会在节约用水方面表现的关键步骤。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一个社会的节水情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用水总量:评价一个社会的用水总量是衡量其节水情况的基础。

可以根据统计数据来得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用水总量,如城市和农村用水总量的分别,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比例,以及用水总量的年度变化趋势等。

2.用水结构:用水结构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不同部门对用水的需求程度。

评价一个社会的节水情况时,需要考虑到各个领域的用水结构,如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比例,以及不同部门在用水中的比重等。

3.用水效率:用水效率是评价一个社会节约用水程度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单位产出所需的用水量,反映出一个社会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水资源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考虑到用水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以及社会对节水的意识和行为等因素。

4.用水规划和管理:评价一个社会的节水情况需要考虑到其用水规划和管理的情况。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用水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用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用水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节水型社会评价方法的应用在构建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用各种评价方法来评价一个社会的节水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1.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统计数据,计算有关指标的数值,并比较不同社会之间的差异。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的社会进行整体评价。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社会的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意见和行为,了解他们对于节水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反映社会各方对节水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度。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随着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可以利用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一、国家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值的水资源消耗量来衡量。

计算公式如下:国家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总用水量/国家总用水面积或国家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总用水量/国民生产总值二、农业灌溉效率农业灌溉是全球用水量的最大消耗部分,因此农业灌溉效率的提高对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农业灌溉效率可以通过计算作物产量与灌溉用水量的比值得到。

计算公式如下:农业灌溉效率=农业总产量/农业灌溉水量三、市政用水管理效率市政用水管理效率是评价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计算城市居民用水量和总用水量的比值来衡量。

计算公式如下:市政用水管理效率=城市居民用水量/城市总用水量四、工业用水效率工业用水效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计算工业产值与工业用水量的比值得到。

计算公式如下:工业用水效率=工业总产值/工业用水量五、居民用水节约意识居民用水节约意识是评价一个社会节水型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查居民对节水意识的认知程度和实际行为来获得。

例如,通过调查居民是否采取了减少冲洗、修理漏水设施等措施来衡量居民用水节约意识。

总之,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计算和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这些评价指标不仅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当前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状况,还可以为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节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摘要:一、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背景与意义1.我国水资源现状2.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3.评价标准的制定目的二、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构成1.节水意识与宣传教育2.节水技术与设备推广3.节水政策与管理措施4.节水成果与效益评估三、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实施1.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2.社会各界的参与3.节水型社区的创建4.节水型产业的培育四、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效果与展望1.节约水资源的意义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正文:在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评估各地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情况,我国制定了一套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首先,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背景与意义体现在我国水资源现状上。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排名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地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水安全。

其次,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包括四个方面:节水意识与宣传教育、节水技术与设备推广、节水政策与管理措施、节水成果与效益评估。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

其中,节水意识与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的基础;节水技术与设备推广是实现节水目标的关键;节水政策与管理措施是推动节水工作的保障;节水成果与效益评估则是衡量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

在实施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方面,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推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在各地区的实施。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

总之,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型社会建设解读

节水型社会建设解读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一概念强调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使用效率,保护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协调统一。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包括:
1. 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用水资源,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时期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2.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鼓励研发和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提升各行各业的用水效率。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4.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节水责任感和紧迫感。

5. 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废水回用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在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策略和行动计划。

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节水工作格局。

总体而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长期坚持,以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

高耗水工业水平衡测试导则
其他
矿井水利用导则 建设项目节水措施方案编制导则
4.6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目前,水利部和各省水利厅建设了100个全 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 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并授 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2013年,验收第三批全国试点;中期评估第 四批全国试点。印发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管理办法,开展创建工作。
优化调整河网水系布局,加 快区域水循环;建设枢纽工 程改善水循环动力条件。
“十纵十横”河道工程建设 和改造,实现二级水王干河 互联互通。
打通农村河道水系末梢与骨 干河道脉络,形成完整水循 环体系。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排污集中管理和治理。

推进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 化学工业园废污水再生回 用,实现园区企业串联循序 用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 最 严 格 水 资 源 管 理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发展的决定》指出, 制 度 的 意 见 》 指 出 ,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 严 格 控 制 用 水 总 量 , 坚持节约优先、保
会,促进水利可持 全 面 提 高 用 水 效 率 , 护优先、自然恢复
续发展。
严 格 控 制 入 河 湖 排 为主的方针;推进
五年计划的建议》 水型工业、农业和
首次提出建立节 水型社会。
服务业,建立节水 型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座谈会上指出“要 把建设节水型社会 作为解决我国干旱 缺水问题最根本的 战略举措”。
2000
2002
2005
1.2 节水型社会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国 务 院 关 于 实 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全解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全解

m3/Adt
单位产品 取水量
m3/t产品
重复利用率
%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3
一、取水量 单位产品取水量 1、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 2、丝绸机织物 3、针织物及纱线 二、重复利用 1、重复利用率 2、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3、冷凝水回用率 4、废水回用率 三、用水漏损 用水综合漏失率 (%) ≤6% (%) (%) (%) (%) ≥45 ≥95 ≥98 ≥20 (m3/100m) (m3/100m) (m3/t) ≤2 ≤3 ≤100
指标 漂白化学木(竹)浆 本色化学木(竹)浆 化学机械木浆 漂白化学非木(麦草、芦苇、甘蔗渣)浆 脱墨废纸浆 未脱墨废纸浆 新闻纸 印刷书写纸 生活用纸 包装用纸 白纸板 箱纸板 瓦楞原纸 纸浆 纸及纸板 单位 考核值 ≤70 ≤50 ≤30 ≤100 ≤24 ≤16 ≤16 ≤30 ≤30 ≤20 ≤30 ≤22 ≤20 ≥70 ≥85
(一)技术类指标
2、农业节水指标
农业取水总量( W农) 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 (W农G) 农业增加值( G农)
式中: W农G — 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节水型企业管理指标
项 目
水计量器具的配备与管理符合GB 24789的要求(附水计量器具一览表、技术档案等相关 材料)
企业废水排放符合标准要求(附地方环保局证明) 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设备和器具 有取用水资源的合法手续(附批件复印件) 近三年用水无超计划(附地方节水办证明)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实施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节水“三同时”即节 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四到位”即工业企业要 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管水制度到位、节水措施到位。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第一部分: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共同目标。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是指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已经实现了节水型发展,是实现节水型社会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些评价标准的建议。

第二部分:节水型社会的定义和重要性节水型社会是指在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用水量,减少水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一个节水型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水是宝贵的资源,努力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节水型社会对于保护环境、保障水资源供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建立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有助于激励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努力地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通过对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一个社会在节水问题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此外,建立评价标准还可以促使各国政府对节水工作给予更多重视,增加对节水领域的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部分: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内容和指标1.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价一个社会是否节水型的关键指标。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可以通过单位GDP所用水量、用水产值、用水效率等指标来评价。

一个节水型社会应该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2.用水结构合理性一个节水型社会应该在用水结构上具有合理性。

合理的用水结构可以通过农业用水占比、工业用水占比、城市生活用水占比等指标来评价。

合理的用水结构既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减少用水量。

3.水资源管理情况一个节水型社会应该具有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水资源管理情况可以通过水资源监测覆盖率、水资源调度机制、水资源管理部门运行效率等指标来评价。

一套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保障水资源供应,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直辖市所辖区,设区市所辖区,县(县级市、自治县、旗)等节水型社会评价工作。

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的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评价。

二、必备条件(一)制定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达标建设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

(二)评价年县域用水总量和强度符合控制指标要求。

(三)评价年县域江河取水量和地下水取水量符合控制指标要求。

(四)评价年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央巡视、国家审计、媒体报道等未发现节水重大问题。

三、评价内容本标准评价指标共分12项,具体包括: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量、水价机制、节水评价、节水“三同时”管理、节水载体建设、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生活节水器具推广、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宣传和加分项。

12项评价指标细化为24项评价内容,详见《节水型社会评价赋分表》。

四、评价方法(一)除标准特别指出之外,计算得分[1]采用上一年的资料和数据进行评价。

(二)发现同一问题,涉及多个评价指标扣分项的,不重复扣分。

(三)总分[2]85分及以上者认定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要求。

节水型社会评价赋分表34567说明[1]标准中涉及相关评价指标要求,应按创建当时国家最新规定执行。

[2]如遇缺项,则该项不得分,评价总分按照公式进行折算,折算公式为:评价总分=(实际总得分-加分项得分)×100/(100-缺项对应分值)+加分项得分。

加分项不计入缺项。

[3]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南方地区。

[4]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是指有计量设施或者以电折水等间接计量方式的农业取水口灌溉取水量占灌溉总取水量的比例。

[5]工业用水计量率指工业用水计量水量与工业用水总量的比值。

[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际实施面积是指县级行政区自部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已实施的总面积。

水利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

水利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

水利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可以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方向性、战略性举措来抓,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

二、明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2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应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见附件)要求。

(二)主要任务1.指导推动各县级行政区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制定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任务和实施计划,落实保障措施,按目标要求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于2017年6月底前报我部。

2.组织开展辖区内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考核工作。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广泛动员各县级人民政府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分类指导,组织实施技术评估和达标考核。

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实现节水型社会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30年,全国节水率提高到70%以上,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60%以上,建设节水型社会达标。

二、任务分解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1)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水资源利用知识宣传活动。

(2)设立节水教育基地,通过展览、体验等方式宣传节水理念。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民、企事业单位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2.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

(1)制定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和配套实施方案。

(2)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严格控制超采和超排现象。

(3)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制度。

3.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推广节水型家电、节水型厕所等节水技术,提高家庭和公共场所用水效率。

(3)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工业用水利用效率。

4.建设节水型城市,优化水资源配置。

(1)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

(2)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利用设施。

(3)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环境。

3.加强技术支持,推广先进技术。

4.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施效果。

以上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实现节水型社会目标。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节水型社会评价,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

申报地区指标数据为申报前一年的资料和数据。

二、必备条件必备条件共四条,是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条件。

如有任何一条不符合要求,则不具备节水型社会评价资格。

(一)设立节约用水办公室,职责明确,人员齐备。

(二)有本级政府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本区域节约用水规划(方案)或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方案),并制定年度节水工作计划。

(三)近两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为良好及以上。

(四)有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用于节水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技术改造、节水技术和器具推广、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节水型社会评价方法及赋分表1、总分为100分,其中效率指标40分,管理指标30分,公众参与指标30分。

2、依据本标准打分,总评分在85分以上即认定为节水型社会。

3、如遇缺项,则本项不得分,评价总分按照公式进行折算。

评价总分=实际总得分*100/(100-缺项对应分值)。

表1 节水型社会评价赋分表表2 加分项表格说明:[1]控制目标: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省市逐级分解的指标[2]规模以上用水户:指年用水量在10万m3以上的用水户。

[3]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

其他省区市为南方,包括江河源头区的青海、西藏。

[4]公共场所:指公用建筑物、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等。

[5]城市园林绿化节水灌溉:指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利用再生水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灌溉的情形。

[6]重点用水行业:包括7大行业,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食品发酵、化工、有色金属等。

[7]节水型企业:标准参见《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 7119-2006)》[8]节水型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机构。

标准参见水利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关于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3〕389号)》。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计算
W城标 — 行政区域城镇集中处理达标的污水量,采用污水集中处理 厂的统计数,单位为立方米(m3); W城污 — 行政区域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单位为立方米 (m3)。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类指标
5、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率(R源) 全年达标的饮用水水源 地数量(A标) 100% 饮用水水源地总数( A总)
重复利用水量(C)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1
考核内容 取水量
节水型企业技术考核要求—钢铁行业
技术指标 吨钢取水量 单位 m3 考核值 ≤4.2
直接冷却水循环率
%
≥95%
重复利用
复利用率 用水漏损 用水综合漏失率
% %
≥97% ≤8%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2 节水型企业技术考核要求-造纸行业
10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6
钢铁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7 火电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 8 石油和化工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二、节水型企业标准
表9 食品和发酵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类指标
综 农 业 工 业 城 乡 生 活 节 水 水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方米(m3); W收 — 行政区域有效供水总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单位 为立方米(m3)。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类指标
4、城乡生活节水指标
使用的节水器具数( J节) 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 R具) 100% 用水器具总数( J总)
式中: R具 — 节水器具普及率,单位为%; J节 — 行政区域公共生活和居民生活使用节水器具数; J总 — 行政区域公共生活和居民生活用水器具总数。

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减少,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此,本方案旨在制定、推行和实施一系列措施,以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标准。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1. 实现全社会用水量减少20%。

2. 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和规划中。

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
1.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2. 促进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节水型设备、节水型产品和节水型工艺。

3. 完善城市节水配套设施,建设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建筑。

4.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5. 鼓励节水型企业,推行节水型生产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步骤
1. 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

2. 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3.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和分
工。

4. 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和社会环境。

5. 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附件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和直辖市所属区(县)节水型社会评价工作。

二、必备条件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确定的控制指标全部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2.近两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为良好及以上。

3.节水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齐备。

三、评价方法1.除标准特别指出之外,应当采用上一年的资料和数据进行评价计算得分。

2.总分85分以上者认定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要求。

3.如遇缺项,则该项不得分,评价总分按照公式进行折算,折算公式为:评价总分=(实际总得分-加分项得分)*100/(100-缺项对应分值)+加分项得分。

加分项不计入缺项。

-1-节水型社会评价赋分表23注释[1]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是指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和从公共供水管网取水的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

[2]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是指有计量设施的农业取水口灌溉取水量占灌溉总取水量的比例。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际实施面积是指县级行政区(含直辖市所辖区、县)自部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已实施的总面积,计划实施面积是指计划实施的总面积。

[5]重点用水行业包括火电、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化工、食品等行业。

[6]公共机构是指县(区)级机关和县(区)直事业单位。

[7]居民小区是指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实行集中供水的城镇居民小区。

[8]公共场所是指公用建筑物、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等。

[9]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

4-[10]公众节水意识调查由县级行政区(含直辖市所辖区、县)自主开展,在评价时重点对调查工作进行核查。

[11]高效节水灌溉率是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例。

-5。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和直辖市所属区(县)节水型社会评价工作。

二、必备条件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确定的控制指标全部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2.近两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为良好及以上。

3.节水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齐备。

三、评价方法1.除标准特别指出之外,应当采用上一年的资料和数据进行评价计算得分。

2.总分85分以上者认定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要求。

3.如遇缺项,则该项不得分,评价总分按照公式进行折算,折算公式为:评价总分=(实际总得分-加分项得分)*100/(100-缺项对应分值)+加分项得分。

加分项不计入缺项。

节水型社会评价赋分表说明[1]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是指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和从公共供水管网取水的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

[2]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是指有计量设施的农业取水口灌溉取水量占灌溉总取水量的比例。

[3]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南方地区,包括江河源头区的青海、西藏。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际实施面积是指县级行政区(含直辖市所辖区、县)自部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已实施的总面积,计划实施面积是指计划实施的总面积。

[6]重点用水行业包括火电、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化工、食品等行业。

[7]公共机构是指县(区)级机关和县(区)直事业单位。

[8]居民小区是指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实行集中供水的城镇居民小区。

[9]公共场所是指公用建筑物、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等。

[10]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

[11]公众节水意识调查由县级行政区(含直辖市所辖区、县)自主开展,在评价时重点对调查工作进行核查。

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及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及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及目标1 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依据《xx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结合**市各行业现状用水水平,确定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经节水潜力分析计算,节水潜力巨大。

根据现状,建设节水型社会各行业不同水平年总节水达12129.54万m3(50%水平年)和13844.54万m3(75%水平年),通过节水目标的实现,可有效缓解**市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

对各行业节水型社会现状指标比较分析,农业现状节水灌溉方式用水定额与节水型社会灌溉定额比较接近,在现状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工程的维修与灌溉管理,能够达到节水型社会的指标要求,非节水灌溉方式通过实施节水工程等措施,可以达到节水型社会指标;工业现状用水中,水重复利用率与节水型社会水重复利用率基本持平,电力行业用水主要通过节水工艺改造、缩减单位产值用水量;化工行业单位产值用水量与节水型社会指标差距较大,且污染严重,也是治污的重点,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实现用水的内部循环、达到零排放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值用水量;纺织、造纸、食品加工和一般工业现状单位产值用水量略高于节水型社会指标,且水重复利用率较低,通过各项节水措施的落实,可实现节水型社会节水指标的要求;第三产业、城市居民生活、农村居民生活和建筑行业等用水,除城市综合用水指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略高于节水型社会指标外,其他用水指标低于或与节水型社会指标持平,通过节水意识的提高、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落实即可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因此,**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各行业各部门指标体系仍采用表4-1中的指标体系,按照节水型社会高标准、高要求的规定,不作调整。

2 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根据xx省确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定性、定量指标体系,**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以节水立法为前提,以机构建设和节水投入为保障,以节水统计、节水规划为基础,以加强节水管理、控制管网漏损、普及节水器具、改造用水工艺、再生水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等为重点,以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杠杆调节为方向,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逐步形成以节流为本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稳步扎实推动节水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节水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基本完善;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风尚和合理的用水方式;水利保障和防洪减灾体系健全;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标准,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

以下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些标准:
1. 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 推广水资源节约技术:研究和推广各种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促进高效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考虑各种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4.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破坏。

5. 普及水资源知识和培养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知识的宣传普及,培养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习惯,形成节水的社会氛围。

6.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加强水资源的统计、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的使用状况和变化。

7. 建立水资源市场和经济机制: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和定价机
制,推动水资源的市场化和经济化。

8.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水资源合作和交流,分享水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

以上是一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标准,通过采取这些标准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