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培养模式评介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台湾清华大学是台湾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拥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和优秀的教授团队。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来帮助学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取得成功。
台湾清华大学的EECS教授博士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学准备在正式入学前,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申请人需要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推荐信、学术成绩单和研究计划等。
通过申请后,学生将接受EECS教授的面试,以评估其学术能力和潜力。
在入学准备阶段,学生需要确定导师,并与导师进行面谈。
导师是一个学生在整个博士生涯中的重要指导者和合作伙伴,他们将与学生一起制定研究计划、课程安排和学术目标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是否申请EECS教授的助教、研究助理或实验室助理等职位,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经验。
第二阶段:课程学习在第二阶段,学生将开始正式的课程学习。
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包括一系列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涵盖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并与导师讨论制定学习计划。
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参加课堂讨论、课程作业和考试等,以测试和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实验室讨论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学者和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第三阶段:研究深造在完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学生将进入研究深造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与导师一起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
学生可以选择加入EECS实验室或参与教授的研究项目,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进行实验和研究工作。
在研究深造期间,学生需要撰写研究论文,并将其提交到国际学术期刊或会议上进行发表。
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会议,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生还应在研究领域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第一年: 做完我已规划好的中等深度咨询题, 并完成对该咨询题的大致literature survey (第一篇论文)。
第两年: 在我协助下规划好一具能够在以后深入进展的中等深度咨询题(与第一具咨询题相关, 且具有深度方向之进展的潜力), 并将它解掉。
(第二篇论文)。
顺便寻到一具往深度方向进展的高难度题目, 修完所需要的要紧数学工具。
第三四两年: 利用前两年基础寻到一具(a)具有深度进展潜力, (b)适合自己性向,(c)高难度, 若成功地解决可在IEEE以full paper 发表的题目, 并利用这两年时刻将它解掉,或剩下一些较难的技术咨询题带到国外去做。
我希翼第四年底你们差不多建立起自己的研究风格的雏型, 别成熟, 但具体而微, 有能力从大师级人物汲取高段研究考虑的精髓(研究进展的策略性打算方式)。
第五年: 往常两篇paper申请到国外寻闻名学者研究一年,目的在汲取成熟学者之长, 使自己略具雏型的研究风格真正地成熟起来。
若有需要,利用那个时刻完成第三篇论文, 或利用国外条件寻觅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子题。
第六年: 将已完成论文编撰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格式,预备口试。
同时(这一年最重要的是) 进行以后的carrier plane。
针对当时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就业能力(如hardware的知识,对某行业specific knowledge 的有系统建立。
注一: 以上设计的基本构想是利用前五年用心开展自己的潜力, 掺解自己考虑上的特色与长短处, 并利用第三年到第五年完成个人风格的雏型。
第六年则全力预备就业所需技巧。
因此这样建议, 是因为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相当快, 晚一点挑选较准确, 而且一年时刻虽别脚以获得脚够的就业技巧, 但若针对挑定的行业与子题去预备,往往能够达到产业的需求下限。
注二: 假如别想太晚毕业,能够在第四年底进行口试。
服完役后再申请出国进修。
1. 对前述规划的进一步说明: 以上设计的核心在第三个题目。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暨对大陆发展技术本科的借鉴
都 可 以培 养 硕 士 、 士 。由此 可 见 , 湾 的 高 等 技 职 博 台 教 育 已 经 构 建 出 有 专 科 ( 专 、 专 )本 科 ( 技 、 二 五 、 二 四技 ) 硕 士 和 博 士 的 多 层 次 、 规 格 的 完 整 的 立 交 、 多 桥 式 教 育 体 系 ,打 破 了 直 达 车 式 的 传 统 教 育 模 式 ,
、
台 湾 高 等 技 职 教 育 的特 点
( ) 位 明确 一 定
台湾 对技 职 教 育 的 定 位 力求 与普 通 教 育差 别 明显 。 目标 主 要 在 于 配 合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供 优 提 质 、 量 的技 术人 才 。台湾 的高等 技 职教 育 尤 其强 适 调 “ 应 产 业 与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立 命 准 则 , 其 系 适 的 “ 科 ( 业 ) 置 以职 场 工 作 为 核 一- 专 设 E。课 程 设 计 强 调 培 养 职 场 所 需 能 力 , 学 生 得 以 衔 接 所 学 , 为 各 级 使 成 各 类 技 术 人 才 或 专 业 人 才 ” 在 这 一 系 列 原 则 指 导 。 下 , 类 高 等 技 职 学 校 确 定 了 自 己 的 职 责 和 培 养 目 各 标 。专 科 学 校 主 要 提 供 应 用 科 学 和 实 用 技 术 技 能 等
台湾高 等 技职 教 育暨 对 大 陆发展 技术 本科 的借 鉴
熊 颖
( 同济 大学 职业技 术 教育 学院 ,上 海 20 9 ) 0 0 2
摘 要 :目前 , 湾 高 等 技 职 教 育 已 经 形 成 了 以 专 科 学 校 、 术 学 院 、 技 大 学 为 主 体 的 完 整 而 台 技 科 独 立 的 教 育 体 系 , 现 出 以 下 鲜 明 特 点 : 培 训 优 质 技 术 人 才 为 目标 的 明 确 定 位 . 层 次 、 呈 以 多 多 规 格 的 立 交 桥 式 教 育 体 系 , 科 层 次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调 实 践 内 容 的 课 程 体 系 。借 鉴 其 经 验 , 本 强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对柳州的启示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对柳州的启示[摘要]柳州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适应产业升级要求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现出了培养理念科学化、培养规格高端化、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计实用化等特点。
柳州高职教育应借鉴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从树立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完善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以学生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产业升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台湾经验柳州一、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地区传统产业开始向现代化产业升级转型,从以轻纺和石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形态逐步向具有较高技术层次和附加值的电子、资讯、机械、电机、运输工具等策略性工业转变。
进入21世纪,台湾又提出了提升产业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台湾地区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台湾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1.培养理念科学化。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十分重视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
如高雄餐旅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多实务少理论,培育优秀餐旅人才。
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
加强建教结合,学理技术相辅相成”。
辅英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教养、能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专业人才”。
云林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育具有“知识整合能力、国际竞争优势、科技与人文兼顾”的高级专业人才。
从总体上看,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能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诉求的适应性。
2.培养规格高端化。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随着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层次的提升而向高端化发展,呈现出专科学生人数比例大幅下降,大学部(本科)及研究生人数大幅上升的发展轨迹。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文秘写作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第一年:做了我已规划好的中等水平深层难题,并进行对该难题的大概literaturesurvey(第一篇毕业论文)。
第2年:在我帮助下规划好一个能够在未来深层次发展趋势的中等水平深层难题(与第一个难题有关,且具备深层方位之发展趋势的发展潜力),并将它解掉。
(第二篇毕业论文)。
顺带寻找一个往深层方位发展趋势的难度很大题型,修好所必须的关键数学软件。
第三四2年:运用前2年基本寻找一个(a)具备深层发展前景,(b)合适自身性向,(c)难度很大,若取得成功地处理可在IEEE以fullpaper发布的题型,并运用这2年時间将它解掉,或剩余一些比较难的技术性难题送到海外去做。
希望第四年末大家早已创建起自身的科学研究设计风格的雏型,不成熟,但具体而微,有工作能力从专家级角色消化吸收高段科学研究思索的精粹(科学研究发展趋势的策略方案方法)。
第五年:之前几篇paper申请办理到海外找知名专家学者科学研究一年,目地在消化吸收完善专家学者之长,使自身略具雏型的科学研究设计风格真实地完善起來。
若有必须,运用这一時间进行第三篇毕业论文,或运用海外标准找寻之后的研究内容与子题。
第六年:将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编写成博士研究生论文的格式,提前准备口语。
而且(这一年最重要的是)开展将来的carrierplane。
对于那时候学生就业销售市场的必须,塑造职业核心能力(如hardware的专业知识,对某领域specificknowledge的有系统软件创建。
注一:之上设计方案的基本上设想是运用前五年专心致志进行自身的发展潜力,掺解自身思索上的特点与长度处,并运用第三年到第五年进行个人特质的雏型。
第六年则全力以赴提前准备学生就业所需方法。
因此这般提议,是由于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转变非常快,晚一点挑选较精确,并且一年時间虽不能得到充足的学生就业方法,但若对于挑定的领域与子题去提前准备,通常能够做到产业链的要求低限。
建立海峡两岸高职教育新模式探究——以台湾学士学位专班为例
2 0 1 4年 第 4期 4 . 公私 并举 办学 。 台湾私 立 院 校是 台湾 办学
普通教 育体 系
技 职教 育体系
力量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并 为本 地 区经 济 建 设 作 出
大学研究所 科技大学 j 支 术学院研究所 j
t
分 设 二年制 、 三年制 和 五年 制 ; 技 术 学 院和科 技 大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1 7
基 金项 目: 2 0 1 2年福建省教 育厅 A类项 目“台湾学士学位专班——探 索闽台高职教 育发展新模 式” ( J A1 2 6 1 1 S ) 。
作 者简介 : 郭新巧 ( 1 9 8 4一) , 女, 福建厦 门人 , 教 育学学士 , 助教 , 主要研 究方 向: 高等教 育及管理。
一
、
台湾 技 职教 育发 展 的概 况
学 属 于本科 层 次 的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以 培 养 高 级 技术 人才 为 目标 , 分设二 年制、 四年 制 ; 技 术 学
院、 科技 大学 设 立 研 究 所 , 以研究生教育 , 培养 硕
台湾技 职教 育是 技术 技 能 与职 业 教 育 的 简称 ( 林若红, 2 0 0 9 ) 。 台湾 技 职 教 育 自 2 0世 纪 6 0年
技职教 育体 系颇具特 色, 为 台湾地 区的人 才培养和产业 经济发展做 出 了巨大 的贡献 。研 究和 了解 台湾地 区
高等职业技术教 育 , 学 习和借鉴 台湾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的经验 , 对 于探 究两岸高职教 育“ 台湾学士学位 专班 ”
新 模 式 大有 益 处 。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写作指导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写作指导早上起来,一杯咖啡,坐在书桌前,我开始构思这个EECS博士培养方案的写作指导。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我尽力捕捉每一个灵感,让它们在键盘上跳跃成文字。
咱们得明确一个EECS博士的培养目标。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马拉松,而是一次深度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广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博士。
一、研究方向选择研究方向可是个大问题。
作为导师,我建议学生要了解EECS领域的最新动态,关注国内外研究热点。
这可以通过阅读顶级会议和期刊的论文来实现。
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1.了解EECS领域最新动态2.关注国内外研究热点3.阅读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4.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兴趣和特长5.确定研究方向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讲究实用性和深度。
除了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还要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一些专业课程。
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工具性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2.专业课程:根据研究方向选择3.工具性课程:英语、数学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室项目: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2.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和技术需求3.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业界专家面对面交流4.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创业,锻炼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四、创新能力培养1.研究方法论:教授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宽视野3.创新思维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五、博士论文写作1.选题新颖:选择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课题2.研究方法得当: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数据充实:收集大量实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4.论述清晰:论文结构合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创新性: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为学术界贡献新知识六、导师职责1.导向: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提供学术指导2.激励: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4.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5.质量把关:确保学生的研究成果达到博士水平写着写着,天色已渐暗。
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所硕士在职专班培养模式及启示
2018年第1期比较与借鉴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所硕士在职专班培养模式及启示王天天,康红芹(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职教硕士的培养模式对于其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保证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45所院校首次试水职教专业硕士教育以来,尚未形成稳定、适切的培养模式。
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培养经验丰富,培养模式独具特色,对完善我国大陆地区非全日制职教硕士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台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非全日制职教硕士;培养模式作者简介:王天天,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康红芹,女,讲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1-0065-062015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全国45所院校入选试水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单位(以下简称职教硕士)。
这是我国大陆地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试点院校均已开展职教硕士的培养工作,相关培养方案涉及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类型。
但当前我国大陆地区职教硕士的培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而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技职所)作为台湾第一所技职所,于1999年增设硕士在职专班,为全台湾首设,至今已有19年的培养历史。
[1]该所培养经验丰富,培养模式独具特色。
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所硕士在职专班的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大陆地区非全日制职教硕士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技职所硕士在职专班培养模式的要素一般认为,培养模式包含“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两方面内容。
具体来说,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招生选拔、教育过程和质量考核等方面。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台湾清华大学的EECS教授博士培养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博士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科研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培养、学术交流和专项实习等方面,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备独立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学习:学生在博士阶段需要修读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选修课程则着重于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
2. 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博士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习前沿科学问题,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具备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
3.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等。
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和提升学术能力。
4. 专项实习: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的专项实习计划。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企业实习等方式,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台湾清华大学为博士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图书馆资源、科研经费等。
学生还可以选择申请校内或校外的科研项目资助,提升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总之,台湾清华大学的EECS教授博士培养方案通过全面的学科学习、科研训练和实践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台湾技职教育“技术导向”博士培养特色探析——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
台湾技职教育“技术导向”博士培养特色探析——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作者:王莉方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3期王莉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收稿日期:2015-03-04作者简介:王莉方(1976—),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摘要:近年来,在博士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教育主管部门缩减博士招生名额等情势下,台湾各大学的博士生培养亟待转型发展。
台北科技大学在“技术导向”博士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显现出与“学术导向”博士培养不同的特征:兼具学术研究能力、实务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依托产学合作、注重学生实践经验与管理素质的培养方式,严格并具有应用导向的培养标准,学术与技术双重体现的毕业论文答辩等。
这不仅在台湾技职教育中开创了博士培养转型的先河,也对大陆职业教育体系内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台湾技职教育;“技术导向”博士;培养特色中图分类号: G649.22文献标识码: A20世纪50年代,台湾开始重视技职教育,并逐渐将技职教育学制层级上移,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技职教育体系,即包含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研究所)等院校的一贯体系。
在该体系内,学生可以攻读专科、本科、研究生,甚至获得博士学位。
其中,博士生培养是台湾技职体系内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分为“学术导向”博士生和“技术导向”博士生两种类型。
在这两种类型中,“技术导向”博士生实施较晚。
2013年,为了应对经济发展及教育的变化,台北科技大学开始进行博士培养模式转型,探索“技术导向”博士培养方式。
一、“技术导向”博士培养方式产生的背景(一)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对博士培养方式进行转型21世纪初,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人才。
在台湾1000万劳动人口中,有十分之一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博士毕业后以进入高校任职为主,但高校职位有限,不能满足博士毕业生庞大的就业需求,从而造成了大批博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试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
一
、
技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人文教育长期缺失 问题 。与 普通 大学 的毕业 生相 比 , 职 院校毕 业 生 的人 文 素养 明显 缺失 , 由此 造成 的“ 板效 应 ” 短 越来
有 “ 2 世纪六七十年代 ,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越 引起 台湾技 职教育 专家 的关 注 。 学者 提 出 :受 0 台湾 的技职 创 造 了举 世 瞩 目的“ 台湾奇迹 ” 这 与 台湾技 职教 育 传统 实行 劳 动力 密集 生产 方式 的影 响 , 。 而忽 视 五育 之首 的 蓬 勃发 展所 培养 的大量 经建 人才 密切相 关 。经过几 教育 均较 偏 重职 业技 能之 训 练 , 人 。侧 重技 能训 练 的教 育理 念 , 固然为 产 十年 的发 展 ,台湾 的技 职教 育结 构 也 发 生 重 大转 ‘ 格教 育 ’
以 台北科技 大 学为例
蒋 宗伟
( 深圳 职业技 术 学院 ,广 东 深圳 5 8 5 ) 10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长期 以来, 台湾高等技 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忽视职 业技 术培训与人文素养培育 的紧密结
合, 造成技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明显缺 失。为此 , 台湾教育主 管部 门出台一 系列政 策文件 。 求技职 院 要 校加 强学生人 文素养 的培 养。 在此推动下 , 台湾高等技职 院 形成 了实施人 文教 育的鲜明特点 : 立通识教 校 设
2 1 年第 4期 00 第 3 卷 l
总 6 2期 0
职业 技 术教 育
VOCAT ONAL AND I TECHNI CAL EDUC I AT ON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学士班应届毕业生迳修读博士学位办法解读
三、經原就讀系或本校相關系專任教師二人以上推薦。
第三條
申請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學生,應於公告時間內提出申請,逾期不予受理。
第四條
申請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學生,需繳交下列證件向擬就讀之博士班提出申請:
一、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申請書。(申請書及推薦書格式由教務處統一制訂)
二、學士班歷年成績單(含名次證明書)或特殊表現證明。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學士班應屆畢業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95年04月18日教務會議通過
95年12月26日教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
本辦法依大學法第二十三條第四項暨教育部「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訂定之
第二條
本校學士班應屆畢業生申請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應具下列資格:
一、修業期間學業成績總平均排名在該班人數前三分之一或其他特殊表現經該博士班評定為成績優異。
第十二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並報請校長核定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三、研究計畫。
四、專任教師二人以上之推薦書。
五、擬就讀博士班指定繳交之資料。
第五條
申請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學生,經擬就讀博士班初審通過後,將資料轉送教務處彙整轉呈教務長、校長核定,並報請教育部備查後,始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第六條
各博士班每學年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名額以不超出該博士班當學年度教育部核定博士班招生名額(含一般生及在職生)之百分之四十為限。但核定招生名額不足五名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名額至多以二名為限。
第七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逕行修讀博士名額若有缺額由各系所決定流用至碩士班一年級或直接由博士班一般招生補足。
碩士班一年級逕行修讀名額若有缺額,則流用至博士班一般招生同所組辦理就讀意願登錄之備取生依成績高低之序遞補。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一、明确培养目标我们需要明确博士培养的目标。
作为一名EECS(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EECS领域优秀人才。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为博士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课程,如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项目实践等,培养博士生的实践能力。
4.学术交流课程: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三、科研训练1.导师指导:博士生入学后,选择一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2.科研团队:加入一个科研团队,参与团队项目,学习科研方法和团队协作。
3.论文发表:要求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国际知名期刊或会议论文。
4.专利申请:鼓励博士生申请专利,培养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学术交流1.校内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2.校外交流: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3.国际交流: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
五、创新能力培养1.创新项目:鼓励博士生申报创新项目,支持其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
2.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培养博士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3.跨学科合作:鼓励博士生跨学科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六、评价体系1.学术成果:以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成果等为主要评价标准。
2.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国际会议等,计入评价体系。
3.综合素质:考察博士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4.导师评价:导师对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学术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毕业要求1.学分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获得相应学分。
职业技术教育博士的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博士的培养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特点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后期,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践技能的人才,以传授职业技能知识和培养现代职业技术工人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教育学校开始出现。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和80年代的改革开放。
直到20世纪90年代,xx明确提出建设xx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职业教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形成了许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见表1)。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期刊(如《技术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等。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出版,以及相关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的成立,都标志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始。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将职业技术教育列为教育学的两大学科;华东师范大学于1987年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并于198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这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1世纪以来,学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1年开始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博士生。
由于对博士生的课程安排、知识、能力和毕业论文(见表2)要求较高,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逐步进入反思和多元化阶段。
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开始成熟,初步形成了相对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体系。
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科研团队结构从X之初科研实力薄弱、人员学历背景单一逐步优化;从X之初到X之初,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逐渐拓展,进而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
xx的研究方法和方法不断涌现。
这些变化丰富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内涵,增强了其学科包容性,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注入了xx活力。
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们建立了传统规范的学科培养平台,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领域独立精深的研究著作仍不多见,研究热点缺乏xx意义,缺乏原创性研究成果,与成熟学科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有待发展完善。
我国台湾地区技专校院和科技大学评估机制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技专校院和科技大学评估机制研究作者:王涛涛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摘要:台湾技专校院和科技大学的评估主要根据台湾地区人力发展政策,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各项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划与运行,考核评估其得失并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其评估机制对内地的高职院校评估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台湾;技专校院;科技大学;评估机制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2-0173-03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涵盖三级五类学校。
三级指:(1)高级职业学校(简称职校或高职);(2)专科学校(简称专校);(3)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简称技大)。
五类是指:(1)高级职业学校;(2)五年制专科学校;(3)二年制专科学校;(4)四年制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5)二年制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
其中三级的后两类学校隶属于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合称为技专校院。
截止到2008年底,台湾地区共有科技大学38所、技术学院40所、专科学校15所。
台湾的技专校院评估起源于1975年“教育部”推动的工业专科学校评估,采用分类轮流评估的方式,每3年一次;1993年加入技术学院评估,每4年一次;到2000年,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开始实行合并评估。
以下先就技专校院的评估进行说明,再对科技大学评估的发展与现况进行分析。
技专校院的评估机制法规依据专科学校评估主要根据《专科学校法》和《专科学校评估实施办法》的规定开展;而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评估则按照《大学法》、《大学评估办法》和《技专校院实施原则》等相关规定实施,其中技术学院另外参照《技术学院项目评估原则》的规定开展项目评估。
开始时间专科学校评估开始于1975年的工业类专科学校评估;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评估则源于2001年开展的科技大学实地评估,当时并没有等级结果的评定,到2005年才进行首次科技大学评估,而技术学院则早在2002年即开始了评估工作。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评鉴制度与实施
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Taiwan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作者: 林聪明 巫铭昌 郑美君 黄惠明
作者机构: 云林科技大学,台湾,云林,000640
出版物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
页码: 31-38页
主题词: 台湾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技职教育 评鉴制度 评鉴内容 教育评价
摘要:高等技职教育的评鉴近十年来在台湾倍受重视.多年评鉴的实施,使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在质与量方面确有明显提升,但也反映出评鉴的实施模式与评鉴内容,可能会促使高等技职教育发展导向一致化的趋势.尽管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采用多元性的评鉴途径,评鉴的效益仍依赖彼此对于评鉴的态度和共识.评鉴应旨在改善高等技职教育的办学品质,而不仅限于行政管理.这些评鉴哲学的具体落实除了有赖评鉴制度和表册的规划之外,更依赖于评鉴委员的共识和精确执行.。
技术校院评鉴的因应
倫 理 問
評鑑實務 的兩難單位人員評鑑能力的建立
2019/8/23
台北科大技職所 曾淑惠
19
學校對評鑑的整體因應策略
立即行動
校內觀念宣導
凝聚成員共識
從小地方做起
從趨向正式評鑑的雛形做起
從解決學校目前遭遇的困難問題開始
善用學校內部與外部的監督力量
受委託單位的工作時間不足或工作品質不 符需求
評鑑的目的間有矛盾,評鑑委員難以決定 評鑑結果
評鑑委員實際組成與理想有差距
評鑑手冊及評鑑指標項目每年更動,受評 標準不一
受評單位、評鑑委員間及評鑑委託單位對
評鑑標準或評鑑結果缺乏共識
2019/8/23
台北科大技職所 曾淑惠
13
技職學校評鑑的兩難-委託單位2
–人員任務排配 –場地及訪視動線之安排與佈置 –沙盤推演 –注意校園環境、生活教育與學校氣氛、其他
2019/8/23
台北科大技職所 曾淑惠
23
訪視評鑑策略
簡報製作
–全校性部分,內容包括簡史、理念、重要現況(如 行政組織、科別、師資、學生等)、特色、重點績 效、願景等,以15分鐘為原則。
–各範疇亦可備簡報,於分組評鑑時提出5-10分鐘簡 報,以簡述各該範疇有具體實證之重要績效與特色 為宜。
台北科大技職所 曾淑惠
25
訪視評鑑策略(續)
訪視綜合座談之應對
–誠懇表示感謝 –負責而不推諉 –說明而不爭辯
綜合座談事前非正式溝通比正式溝通 更容易受到接納
2019/8/23
台北科大技職所 曾淑惠
26
因應未來評鑑趨勢的策略
跟隨或帶領
–緊緊跟隨教育行政政策趨勢 –帶領潮流 vs. 跟隨先進 –校際間評鑑相關觀念與做法訊息交流與觀摩 –學校評鑑新知的獲取與實踐
技职校院设置博士班课程问题
技职校院设置博士班课程问题
郭永圣
【期刊名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10)2
【摘要】技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具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而在专门技术上有专精高超的能力;博士班课程则应培育有独立研究能力,能在专门学术领域中,有独到的学术理论理发现,可增进该领域学术水平.本文由美国加州高等教育体系的定位观察,进而探讨了技职教育体系设置博士班课程之因素及衍生的问题.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郭永圣
【作者单位】建国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台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3.57.7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台湾高等技职校院评鉴制度之关键 [J], 张琴;马立红;周华丽
2.台湾技职校院招生 SWOT 分析 [J], 郑若玲;刘盾
3.台湾技职校院提升教师实务能力的政策措施及启示——以台湾弘光科技大学为例[J], 周涛
4.台湾技职校院推动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策略 [J], 陈甦彰;郑玲玲
5.台湾技职校院推动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策略 [J], 陈延彰;郑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培养模式评介作者:康红芹庞学光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康红芹庞学光(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摘要: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从构造样式到运行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对我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培养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关键词:台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博士生;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9. 22 文献标识码:A博士生教育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高层次的正规高等教育形式,其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学科、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而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考核三大要素。
在我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
该专业的博士生培养历史较短,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与改进过程之中。
相比之下,台湾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比较成熟,博士生培养形成了一定特色,特别是建立了台湾第一所技职教育研究所(台湾地区使用的“技职教育”亦即我国大陆使用的“职业技术教育”。
在下文中,凡属于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情况介绍的内容,都使用“技职教育”一词)的台北科技大学的博士生教育,在台湾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鉴于此,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考核三个方面分析该研究所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一、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规格的总体设定,即通过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而使教育对象具备所需的知识结构、技能技巧和能力素质,以便能满足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在培养模式建构中起着导向作用。
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教育的工作目标为:①培育高职技职专业教学师资与行政管理人才,提升技职教育品质;②培育企业界技术与教育训练人才,提升产业界人力素质;③加强技职教育与企业界人才训练之国际参与;④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开拓进修途径;⑤建立完全技职教育人才培育、教育训练与学术研究体系。
其中,前三条均涉及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构成了该所博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它回答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培养模式建构中起着组织作用;培养过程主要包括招生选拨、修业期限、课程体系、科学研究以及导师指导。
其中,招生选拨是培养过程的起点,修业期限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课程体系、科学研究以及导师指导是培养过程的重心。
1.招生选拨按照规定,凡是经“教育部”(之所以加引号,意在特指台湾教育部,以下同)认可的国内外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资格者都可报名。
报考者根据需求选择某一研究领域(技职教学/行政、人力资源、数位学习)。
考试方式为笔试(35%)、书面资料审查(25%)和面试(40%)三结合。
其中,笔试科目为教育研究法与统计;书面资料审查包括个人资料表、自传、论文研究计划构想书、大学(含)以上全部成绩单、既往工作经验与优良事迹的文件影本证明、五年内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著目录、硕士论文或相当于硕士论文的学术著作以及代表论著两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笔试参考书单包括6本研究法著作和4本统计著作。
2.修业年限博士生的修业年限为二至七年。
根据现有学生的资料可以发现,该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的年级横跨一至六年级。
3.课程体系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博士生的课程分为基础必修、基础选修、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四种类型。
其中,基础必修包括:专题研讨(4次)、英文论文写作、博士论文研讨(2次);基础选修包括:海外教育参访、多变项统计分析、学术英文简报、实验设计、质化研究、台湾经济变迁;核心课程包括:技职教育理论与实务和技职教育史哲(二选一)、人力资源发展与组织行为(二选一)、数位学习理论与实务和数位学习策略(二选一);专业选修分为技职教学/行政、人力资源、数位学习三大领域。
按照规定,博士生毕业前必须修满38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含论文12学分、专题研讨4学分),选修20学分(“教育部”认可的国外大学、外校或本校其他研究所博士班相关课程三者合计至多6学分)。
4.科学研究不管是培养学术型博士还是应用型博士,科学研究都始终贯穿于博士生培养过程当中。
对已有知识、现实问题和学术新知进行探究并提出原创性和预知性的见解,是博士生科学研究的重心。
博士生通过科学研究得到实际训练,以逐渐实现自身学术素质的提升。
科学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发表文章上。
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明确规定,博士生发表文章必须遵从专门的计点标准:收录于SSCI、SCI、AHCI、EI、ABI的国际期刊论文,每篇为10点;其他国际学术期刊论文,每篇为6点;国外学术组织主办的区域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或台湾TSSCI期刊论文,每篇为6点;台湾及大陆地区具有匿名外审制度的学术期刊、大专院校学报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区域性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每篇为4点;前1至4点的文章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至少一篇以上;台湾及大陆地区具有内审制度的期刊、大专院校学报及学术组织主办的区域性研讨会的论文,每篇为2点;台湾及大陆地区不具审查制度(或审查制度不明)的期刊、大专院校学报及其他组织主办区域性研讨会的一般性(非学术)文章,每篇为1点。
积分10点(含)以上才能申请学位论文考试,发表文章必须正式刊出才能办理离校手续。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所规定,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必须遵守《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学术伦理守则》,其目的是“维护学术自由,追求卓越学术成就,以达到本所之教育目标并符应社会期许”。
5.导师指导(1)选择导师。
博士生一般在入学后第一学年结束前依据规定程序选定导师。
导师的资格认定标准包括:“曾任教授者;担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副教授或担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持有副教授证书满一年,并曾担任硕士生指导教授完成论文十篇(含)以上,且发表学术论著六篇(含)以上者;获有博士学位,持有助理教授以上证书满三年,并曾担任硕士生指导教授完成论文十篇(含)以上,且发表学术论著六篇(含)以上者。
”该所的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组成,二者比例为4:5,并且近半教师有海外教育背景,尤其以兼任教师突出。
(2)指导方式。
该研究所对博士生采用了联合指导方式。
根据《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修业要点》规定,“博士生得经指导教授同意商请本校专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师或符合本所指导教授资格之校外人士担任共同指导教授。
选定共同指导教授后,本要点涉及应经指导教师同意之事项,亦应经共同指导教授同意。
”但是,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在评定学位考试分数时,“共同指导教授担任学位考试委员以一名计”。
(三)培养考核培养考核的实质是,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和进行调解,从而促进培养质量的提升。
培养考核涉及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培养模式建构中起着调控作用。
在此,主要探讨资格考试、论文计划审查和学位论文考试。
1.资格考试博士生修够课程16学分以上(不含论文),经导师同意参加资格考试。
考试科目包含基本能力考科及导师指定考科,前者是指从上文核心课程中六选一,后者由导师于学生修课计划中指定与学生论文计划有关的一门科目。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结果分及格和不及格两种,七十分(含)以上为及格(以满分一百分为基准)。
不及格者得于次学期(含)后申请重考,重考以二次为限。
重考成绩仍不及格者,应予退学。
如因故而无法参加资格考试,经指导教授同意得申请撤销考试,否则以一次不及格论。
博士生应于入学后四年(不含休学)内完成资格考试,且休学期间不得参加资格考试。
博士生参加资格考试后,如认为考题内容偏难或对考试结果有疑议,可向上申诉。
2.论文计划审查论文计划相当于学位论文的前三章。
论文计划须经专门的论文计划审查委员会审查。
审查委员会由包含导师在内的5 9人组成,校外委员必须占三分之一(含)以上,导师不得担任召集人。
经审查后,若论文计划被三分之一(含)以上委员评为不及格,则审查不通过。
审查未通过者,得于一个月后申请重审,重审以一次为限,仍未通过者,应予退学。
对审查通过的博士生,将其确定为博士候选人。
3.学位论文考试自论文计划书通过后的第二学期起,在发表文章够分、外语能力达标、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并经导师同意后,博士生可向学位论文考试委员会申请学位论文考试。
学位论文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通过标准、重审等程序与论文计划审查相同。
学位论文考试通过者,可授予其博士学位;未通过者,得于次学期(含)后申请重考,重考以一次为限,重考仍不及格者,应予退学。
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色(一)多元的培养目标技职教育研究所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特色。
该所不仅要培养高职技职专业教学师资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企业界技术与教育训练人才,还要培养国际性技职教育与企业界人才。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为准绳,对于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而言更是如此。
在博士生教育方面,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将培养目标设为三种,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
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决定着博士生培养活动的成功与否。
(二)完善的课程体系技职教育研究所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完善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课程结构合理。
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必修、基础选修、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四个部分,其中,必修课要修完18学分,占总学分的47. 37%,稍微低于选修课(20学分)的比重。
这种安排不仅有利于博士生掌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而且有益于最大限度地扩展博士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第二,课程内容丰富。
该所博士生的课程门类繁多,仅以技职教学/行政领域的课程为例,总计近50门课,课程范围涵盖专题研讨、研究方法、英语、课程与教学、师资问题、比较研究、政策与评价、教育与科技等方面,博士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
第三,课程设置体现出该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技职教育与科技发展、产学合作创新系统等相关课程的设置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课程设置高度重视研究方法。
对于高层次学术研究人员来讲,研究方法是武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得出科学的结论,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推动科学的新发展。
多变项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及质化研究等课程的设置对博士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严谨的培养流程从招生选拔到学位论文考试,整个过程无不透露着严谨性。
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培养考核方面,从资格考试到论文计划审查再到学位论文考试层层递进,只有顺利通过前一项才能进行下一考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