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合集下载

2023年《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整理

2023年《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整理《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提高自身素养。

我整理了《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盼望能关心到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14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王信之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 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比较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比较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比较阅读训练5篇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11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4)愿.王察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3.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4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第一篇含答案宋之丁氏,家天并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吾穿井得一人(挖井)不若无闻也(不如)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国人道之(说,讲)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报告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9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2分)10.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第二篇【甲】穿井得一人【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太丘舍去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面前狼又至8.下列各句与“王信之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A.久之,目似瞑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有闻面传之者D.夫君子之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家/无井而出溉汲B.闻之于/宋君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6_穿井得一人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6_穿井得一人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1.【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浙江舟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

【答案】1.吕氏春秋(或:吕览)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唤),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啊。

3.“此”指的是对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或:不要轻信传闻,应仔细辨别,深入调查研究。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其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得,得到。

之,的。

使,使唤。

于,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句子翻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可知“此”是“这样”的意思,是文章中这个“传闻”发展的过程的意思。

故“此”指:丁氏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本题考查主题。

寓言的启示或者道理一般是对故事中的人或动物的行为、想法进行讽刺或者表扬。

结合“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对于故事中那些邻居那种不经调查就胡乱传闻的行为是批评的。

因此道理是: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含答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举办了“品读古诗文”主题学习活动。

76.“家无井”的丁氏“及.其家穿井”,终于①他家打了井,非常激动;忧天地崩坠者“舍.然大喜”,在听了晓之者的话后②了忧患,非常高兴。

(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77.从文章语言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物的心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意思是“①,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体现了众人的好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的意思是“②”,体现了杞人的忧愁。

【明其旨·探究精神力量】78.《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哪两句诗也运用了对比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声?请写出这两句诗,并说说你的理解。

79.善于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你从《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76.等到(待)解除(消除)77.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7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有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79.①从《穿井得一人》得到启示:不要轻易相信传闻,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能“以讹传讹”。

②从《杞人忧天》得到启示: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要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解析】7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2)句意:消除疑虑,非常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7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1)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2)崩坠:崩塌,坠落;亡: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_________是_________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2.溉汲..________________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6.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7.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8.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9. 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_____三、词语分类归纳:1.重要虚词。

(1)之①宋之.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⑤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⑥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2)其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②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3)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②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二、1.得到、获得 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考试中提前了解15项应试须知相信很多中学生在考前,都会听到老师讲述一些大考中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老生常谈,但如果不加注意,那么,即使你平时学习成绩再好,复习得再全面,也可能前功尽弃。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_________是_________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2.溉汲..________________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6.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7.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8.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9. 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_____三、词语分类归纳:1.重要虚词。

(1)之①宋之.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⑤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⑥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2)其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②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3)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②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浙江舟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

【答案】1.吕氏春秋(或:吕览)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唤),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啊。

3.“此”指的是对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或:不要轻信传闻,应仔细辨别,深入调查研究。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其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得,得到。

之,的。

使,使唤。

于,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句子翻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可知“此”是“这样”的意思,是文章中这个“传闻”发展的过程的意思。

故“此”指:丁氏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本题考查主题。

寓言的启示或者道理一般是对故事中的人或动物的行为、想法进行讽刺或者表扬。

结合“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对于故事中那些邻居那种不经调查就胡乱传闻的行为是批评的。

因此道理是: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如下为《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

(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10。

(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江苏南通如皋市·七年级期末)小语邀你一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乙】山鸡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

”路人曰:“我闻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凰之值十倍矣。

(节选自《太平广记》)(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闻之于宋君②遂闻于楚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其家穿井等到③乃与之才④句子翻译: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3)小语想探究谣言是如何产生的,请帮助他比较分析两文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小文认为“谣言止于智者”,结合“宋君”和“楚王”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谣言。

【答案】(1)①闻之/于宋君。

②遂/闻于楚王。

(2)①从井里取水;②等到;③才;④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①“凤皇也”。

②丁氏穿井得一人③国人道之④不加辨识,胡乱赏赐。

(4)①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

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

③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④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

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
(得到)(A.传播/老师传授的知识;B.使知道/听说; C.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 外面去打水浇田。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挖掘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能力提升(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挖掘、开凿 (2)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3)待,等到 (4)讲述 (5)应答,回答 (6)得到 使唤,指劳力 (7)不如
一词多义
(4) (5)
1.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 2.倒装句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定于后置,即“宋君令人于丁氏问 之”) 3.省略句 (丁氏)告人曰(省略主语)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 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 传讹。
写作特色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里有一个多义词
“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 越远,居然传到了国君的耳朵里。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 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言中告诫人 们不可轻信传言。
《穿井得一人》选自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二、 文章主旨 这则寓言通过记叙宋国有户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
劳动力,而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 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 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内容理解
1.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探求
若:及,比得上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得好。
若:如同,像 宾语前置,即“若此求闻”

《穿井得一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穿井得一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穿井得一人》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本文节选自.(1分)
7.解释加点字。

(4分)
及其家穿井及:
穿井得一人穿: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9.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答案:
(二)6。

《吕氏春秋》(1分
7。

等到挖掘、开凿(4分)
8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2分)
9。

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
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2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穿井得一人》 中考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给下文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解释加点的词:及.其家穿井(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翻译句子;(1)吾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等到…时候 ;议论3.(1)我打了一口井,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

(2)是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4.道听途说的话是不足为信的。

试题2: 《穿井得一人》 中考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⑶ 有闻.而传之者 ( )(4) 闻.之于宋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1.(1)等到…时候(2)说,讲 (3)听说 (4)使……听说2.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3.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试题3: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VIP免费)《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VIP免费)《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欢迎您来百度文库获取资料,百度文库,您的资料小助手!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积极与客服取得联系! 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比较阅读专练《穿井得一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4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赛人疑之矣。

”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媒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赛人自为知。

”于是絆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 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4)愿王察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6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夜雨寄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夜雨寄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夜雨寄北》含答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举办了“品读古诗文”专题学习活动。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穿井得一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杞人忧天》)【晓其义·理解大意】59.听闻“丁氏穿井得一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①这件事;杞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有人因此就去②他。

(根据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60.“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意思是①,丁氏的这句话消除了之前的误会;“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的意思是“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②”,这句话解除了杞人的疑虑。

【明其旨·探究精神】61.杞人想象天地崩塌后,自己“身亡所寄”,因此“废寝食”。

请找出下面一首诗中体现了诗人的想象的两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理解:62.寓言寄寓着意味深长的道理。

以上两篇选文都是寓言,细细咀嚼,你从中分别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答案】59.讲述告知,开导60.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为什么还担心地会塌呢61.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理解示例:这两句是诗人在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场景,以相见的欢乐来反衬自己思念的寂寞,更突出了思念情深62.示例:从《穿井得一人》中我明白了: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本文节选自.(1分)
7.解释加点字。

(4分)
及其家穿井及:
穿井得一人穿: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9.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答案:
(二)6。

《吕氏春秋》(1分
7。

等到挖掘、开凿(4分)
8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2分)
9。

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
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