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多重》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所以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教案第 10 周星期二第 1 课时 2023 年 4 月 11 日巩固提升四、总结反思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提升,拓展应用。

1、写上合适的单位。

① 2个鸡蛋重5( )。

②1个西瓜重8( )。

2、 2kg = ( )g 4000g = ( )kg7kg = ( )g 8000g = ( )kg3、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一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学生独立完成,尝试写出结果,再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学生自我小结,谈收获,生生互评★★8’5’作业布置1..做书本第46页第1题。

★2.创新学习。

★★、★★★板书设计有多重克→ g 1千克=1000克千克→kg 1kg=1000g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盘秤学生准备盐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教学过程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

(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益处。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2.认识多重图形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图形组成3.掌握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5.学会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二、教学重点1.认识多重图形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图形组成2.掌握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2.掌握如何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课堂实例和活动的形式,导入多重图形的概念,要求学生观察几何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拆解多重图形,并找出每个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为学习后续知识做好准备。

2. 学习多重图形的特征和应用1.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将已有图形拼成多重图形,并进行测量,研究和归纳多重图形的特征。

2.学生根据归纳,讨论多重图形的人造和自然界的实例,探究多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学生学习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2.学生学习测量多重图形的面积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通过半纸马和巧状绕弧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准确测量多重图形的面积。

4. 自主学习超市场景下多重图形的应用1.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深入超市市场实地调查,记录商品包装多重图形的种类和尺寸。

2.学生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口头汇报自己的发现,并将商品的多重图形进行分类和归纳。

5. 课堂小结和反思1.教师进行总结和复盘课堂要点,回顾学生学习过程。

2.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课堂实验演示,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生实地调查,准确收集并归纳数据,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活动与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测量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数学教案【教材依据】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千克、克、吨》的第一节《有多重》,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为下一课认识一吨大约有多重奠定基础。

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教材中主要是提供了体重秤、盘秤、天平这几种秤要求学生通过称量与掂量鸡蛋、苹果、1千克食用油、2分硬币、曲别针认识感受1克与1千克大约有多重。

虽然已结合生活实际,也确实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千克与克,但时代变化较快,有些已不符实际。

尤其是鸡蛋易碎、1千克实用油日常几乎见不到、2分硬币已经很少见。

我将教材做了这样的处理,主要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瓶装水、数学书、作业本、西红柿、苹果、课堂常规奖励的表扬信、常见的黄豆等物品)认识千克与克是描述轻重的质量单位;通过盘秤、微型电子秤的称量,学生掂量,交流掂量感受以及掂量验证;再次感知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实践体验反复强化,逐步深入认识1千克与1克大约多重。

最终达到能凭感觉掂量出大约1千克与1克的物品这一教学目的,并能不断校正,提升对物体质量的感知能力。

最终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时三年级学生,普遍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乐于发言,尤其喜欢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美。

从学习上看,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重量的轻重概念,也能描述物品轻重,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经验限制,他们对1千克与1克到底大约有多重是没有明确认识的。

(三)教法分析:机械化的记忆、说教通常小学生难以具体理解应用,因此我把学生推在主动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反复感知、校正,交流探究最终形成对1千克与1克大约有多重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

因此我才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打豆浆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有多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3. 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各种物品(如书本、水果、玩具等)。

2. 学具:学生用电子秤、砝码、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具,认识千克和克的单位,并学会用电子秤称量物品。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活动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称量水果、书本等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千克、克2. 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1千克 = 1000克3. 实际问题:称量物品的质量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的质量单位,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及换算。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换算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3篇 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学实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3篇 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学实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3篇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学实录下面是整理的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3篇三年级数学有多重教学实录,供大家参阅。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

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

(出示课件)。

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2、了解学习起点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3、谈话揭题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1、搬一搬(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

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多重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主题是"有多重"。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物体的重量以及如何进行称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重量的概念,知道常用的质量单位。

2. 学会使用天平进行称重,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3.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如何使用天平进行称重,以及如何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难点则是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将不同单位进行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天平、砝码、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重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假如你有一颗糖果,你想要知道它的重量,你该怎么办呢?"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然后我会拿出天平,向大家介绍天平的作用和如何使用。

3. 练习:在学生们掌握了如何使用天平进行称重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的练习题,比如说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或者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六、板书设计1. 重量单位的概念。

2. 天平的使用方法。

3. 重量比较和计算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们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并写出比较结果。

3. 请学生们进行一些简单的重量加减运算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重量单位的概念和如何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说自己设计一些重量题目,或者尝试使用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多重"的详细介绍。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重量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称重,并能够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删除此段)二)感知质量单位1、师:我们知道,物体的重量是用质量来表示的,那么质量是怎么表示的呢?2、学生:用XXX表示。

3、师:对,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是一千克的棉花,这是一千克的铁钉,让同学们来感受一下它们的重量。

4、学生们轮流感受棉花和铁钉的重量,并讨论它们的重量有什么不同。

5、师:那么这个硬币有多重呢?让我们来用天平来称一下。

6、学生们分组,用天平来称硬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7、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那么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8、学生:1000克。

9、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这就是质量单位的换算。

让我们来进行简单的换算练吧。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并且进行简单的换算练。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些练题,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

2、学生们分组完成练题,并相互检查。

3、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需要用到质量单位的情况,比如购物时需要称重,那么你们在购物时会选择哪种秤呢?4、学生:电子秤。

5、师:对,电子秤精度更高,更准确。

同学们可以去超市或药店看看,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秤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反思1、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多重这个课题,你们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2、学生们依次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师:在研究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4、学生们依次发言,分享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

5、师:同学们,今天的研究任务已经完成,希望你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素养。

)2、让学生分享他们见过的不同种类的秤,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相应的图片。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3.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5-46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仅靠观察使不够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法:实验法、探究讨论学法:合作学习、实验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弹簧秤,天平,台秤、体重秤,2袋500克盐,一小袋苹果,几枚2分别硬币。

2、线手套一双。

学生准备:1.了解常用的称,每位学生准备1千克的物体。

2.学生和家长一起称重1千克的物体和更多物体的重量,包括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请两位同学(一胖一瘦)上台。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如果请两位同学(比如:……)起立,不用上台,假如让你们来抱一抱台上这两位同学,每人选择抱一位,而且要抱10次,看谁用时间最短,你们会选择抱谁?师:为什么你这么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体型。

师:很对,你很会观察,这两位同学的体重也就是他们的重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重量的知识。

(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1、认识称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师:物体的重量(质量)有轻有重。

下来老师想问问大家: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该怎么办?生答:用秤称。

师:不错,请看大屏,这里是市面上常用的几种秤,谁知道它们的名称?出示课件,生一一回答。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我们以前学过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计量时间要用时间单位,那谁知道计量物体的重量,这里准确的应该说物体的质量单位有那些呢?生可能回答: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多少重”这一概念;2.学习使用比较谁“有多重”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多少重”的概念;2.学习使用比较谁“有多重”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多少重”的概念;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谁“有多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播放一组由不同物品构成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猜测它们的重量。

然后,教师让学生互相商量比较每个物品的重量,看哪个物品更重,哪个物品更轻。

通过这样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多少重”的概念。

2. 重量的比较教师发给同学们一些由1-100克的小铁块组成的“重量标准”,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的方法,逐一与这些重量标准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将它们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排列。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各个组合物品的重量。

3. 进行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重量的方法。

例如,让小组的同学们合作完成“小金鱼游过坎”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其他人的“金鱼”有没有“沉底”,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和做出判断。

4. 总结在完成游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他们对“多少重”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不同的评估方式,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教师可在课后出题,通过学生的作答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2.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然后进行口述或书写报告的方式,来检测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集中注意力明显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游戏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合作,竞争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该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思考能力还较为单一,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多重 (教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多重”的概念,掌握“有多重”的计数方法。

2.进一步学习理解单位与量数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件、教案,以及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需要准备作业本、笔和纸等。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内容1:什么是“有多重”1.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介绍什么是“有多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量的方法来描述“有多重”。

3.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有多重”的点数概念。

3.2 教学内容2:“有多重”的计数方法1.讲解“有多重”的计数方法。

2.介绍单位,并将其与“有多重”的计数方法相结合。

3.通过多个生活例子来演示计数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多重”的计数方法。

3.3 教学内容3:习题训练1.介绍有关“有多重”的练习题。

2.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3.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讨论,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四、教学方法1.利用引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问题和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说,讲解、试验、练习、问答、分组研讨等,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因材施教,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步骤5.1 上课准备1.整理课桌,准备教材和教具。

2.换新鲜空气,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5.2 课堂授课1.教师进行生活例子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有多重”这个概念。

2.教师进一步介绍计数方法,并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3.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4.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讨论,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5.教师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六、教学效果评估1.周期性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

2.定时进行作业的布置,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采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实际操作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授课中能够更加注重启发式探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数方法。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区别;2.培养学生分类思维的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概念;2.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思维;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分类思维;2.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加深对“有多重”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11.引入:数学课已经学了很多,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多重。

2.问题呈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3.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要立即解答。

学习任务 2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2.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他们。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多重”问题,需要从“多少组”与“多少次”的角度来解决。

学习任务 31.向学生介绍分类思维,便于学生理解问题;2.呈现“有一千个水杯,请分类并估算重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类思维为其解决;3.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分类,再估算。

学习任务 41.回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这个问题,以“有多重”为中心,带学生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将苹果分成每个苹果的重量相同的一堆,这时,苹果的数量(“多少组”)和苹果的重量(“每个苹果的重量”)就清晰可观。

3.让学生计算每组苹果的重量,然后相加得到总重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问,并及时反馈。

学习任务 51.进行同桌分享,让学生口头表达和展示出自己的思路;2.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思路进行评价和分享;3.总结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结与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对“有多重”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懂得了利用分类思维来解决科学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分享,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3.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 有多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多重(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质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比较。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中的第二节《质量单位》。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质量单位进行物品重量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学会使用质量单位进行物品重量的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学会使用质量单位进行物品重量的比较。

难点: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质量单位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称重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个实物的重量,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哪个更重。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重量的大小。

2. 探究质量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质量单位的模型,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物品,让学生用质量单位进行计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3. 数据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质量单位的运用。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单位的概念、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数据大小比较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哪个更重?(2)一瓶矿泉水和一瓶汽水哪个更重?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学生需要自己进行称重和比较。

(1)1千克等于_____克。

(2)1克等于_____千克。

答案: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重量的大小。

在探究质量单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的基本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描述物体重量的一种方式。了解质量单位对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我们去超市买水果时,需要称量水果的重量,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通过这个案例,了解质量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情境教学和问题驱动的策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问题设置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但也有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调整。
还有一个亮点是,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强调和重复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我也注意到,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五、教学反思
在《有多重》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质量单位的换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具操作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换算中加深理解。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使用天平进行称量时,我观察到有些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如何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有多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多重”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字的组合与乘法的关系,理解数字的相乘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使其正确地使用数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能够将数字分解成不同的加法组合,并用乘法表示,通过多个练习,掌握搭积木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习惯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掌握搭积木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知识,合作学习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了解数字的组合与乘法的关系。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4.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4.1 教学内容:•数字分解的概念•数字分解的方法•相乘的方法4.2 活动设计:4.2.1 活动一:预习导入教师将一个数字用几个不同的数字相加,提问学生这个数字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的组合和分解。

4.2.2 活动二:知识讲解通过教师对数字分解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习题演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解数字。

4.2.3 活动三:课堂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用数字分解的方法计算问题,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思路。

4.2.4 活动四:游戏实践教师设计一个数字搭积木游戏(以班级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字分解、相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4.2.5 活动五:总结归纳教师通过总结课堂上所学内容,让学生理解数字的组合与乘法的关系,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培养学生习惯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价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进行以下评价:•知识: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分解数字,并用乘法表示。

•能力:学生是否能在练习中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学生是否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逐渐形成自学自悟的好习惯。

6.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调查自己家里的物品,用数字分解的方法,计算价值。

新北师大版三下数学 《有多重》教案3

新北师大版三下数学 《有多重》教案3

《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课件演示:一袋食盐重400克、牙膏重90克、一袋面粉重10千克、一桶洗洁精2千克、一桶油5千克、洗衣粉重1.65千克。

师: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发现吗?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包装上的千克和克,以及千克和克的英文表示。

然后让同学们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到过千克和克。

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一)建立概念:介绍千克和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并介绍kg表示千克,g表示克。

(二)认识生活中的秤(三)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介绍台秤的使用方法,认识台秤称物体所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1、称一称。

小组合作称出一袋一千克的米的质量。

2、掂一掂。

掂掂手中这袋1千克米的质量并感受一下一千克的质量。

3、估一估。

小组合作找出身边的物体进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找出一千克重大约有多少个物体?4、拎一拎。

把刚才称的两千克的物品拎一拎,感受两千克的质量怎样?5、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品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呢?(四)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认识克。

师:老师这有5个2分的硬币,它有多重谁来猜一猜?生猜。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来称一称吧?2、称一称。

称出5个2分的硬币。

从而引出一个2分的硬币是1克。

3、掂一掂,说一说一克2分硬币放在手中的感受。

4、找一找,学具盒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1克重呢?5、比一比。

把1克重的东西跟刚才1千克的米比起来,感觉怎样?(五)估计重量给出课件中的物品,让同学们猜一猜他们的质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有多重|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多重”的概念。

2.初步感受“有多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应用“有多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有多重”的概念。

2.初步感受“有多重”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有多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课堂讨论法。

3.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有多重’吗?有哪些物体是‘有多重’的呢?”2. 思考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图片,上面有几个不同的物体,并提问:“站在那里的小小兔,在地面上会看到几个影子?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记录学生的答案。

3. 学习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分别引导学生理解“有多重”一词的真正含义,并要求学生分别说出每一个图形的“有多重”数量。

4. 实践应用教师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有多重”的概念来解决。

例如:小明站在一面镜子前,他的左边有一个篮球,右边有一个书包,他的肚子前方放着一本书,那么在镜子里,小明看到他有几个影子呢?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多重”的概念和应用,并强调细节。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2.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有多重”的掌握程度。

3.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有多重”的概念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 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

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
……(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

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

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老师把1克的砝码放在台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

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4. 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

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
……的质量。

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

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

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

(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

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 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

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

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

(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

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

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 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46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一个鸡蛋重多少?
两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3小题生自己做。

2. 教科书第46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 教科书第46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4. 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快到端午节了,我和奶奶去超市买了许多节日食品,有包粽子用的400千克大枣,5克糯米和一捆粽叶,还有5克鸡蛋,500千克白糖。

走出超市,我们又去超市买了一条300千克的鱼,2克苹果,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克——g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